給教師的建議優秀讀後感600字(精選6篇)

給教師的建議優秀讀後感600字(精選6篇)

  當賞讀完一本名著後,大家心中一定是萌生了不少心得,這時候,最關鍵的讀後感怎麼能落下!可能你現在毫無頭緒吧,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給教師的建議優秀讀後感600字(精選6篇),歡迎大家借鑑與參考,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給教師的建議讀後感600字1

  蘇霍姆林斯基《給教師的建議》第51條:要使知識“活起來”。文中說到:兒童在學習中遇到困難的原因之一,就是知識往往變成了不能移動的重物,知識被積累起來似乎是“為了儲備”,它們不能進入週轉。在日常生活中得不到運用。當知識脫離學生的精神生活,脫離他們的智力興趣,掌握知識就變成了毫無樂趣可言的事,變成了為知識而知識,學習成了一件乏味的事情。

  在音樂課教學中,我也常常發現這樣一種現象:學生們對於學歌很感興趣,但是如果樂理知識佔據時間多了,孩子們就有點心不在焉了,一下子興致低了下去。為什麼會這樣的呢?學歌那麼的吸引孩子而一到樂理知識就無興趣了呢?在課堂上我們沒有抓住樂理知識的“交集點”,去引領孩子們,而是把知識變成了教授的“死東西”。因此他們就失去了興趣。

  那麼在音樂課上,我們要怎麼讓學生學習樂理知識也“活起來”呢?我想,教學活動的設計要活而有序,要具有可操作性。也就是一堂課既要考慮其多樣性和靈活性,更要考慮其有序性,所以課堂活動要做到富於變化,在音樂的輕鬆環境中讓孩子們輕鬆的掌握樂理知識。可以插入一些有關樂理知識的活動,讓他們在參加活動、學歌的同時自己體會到一種無形卻又必須存在的東西——樂理知識。讓學生在輕鬆愉快的氛圍中掌握知識,同時達到教學的目的。

  總之,我們教師要依據所學知識的難易程度和學生的實際水平,多學習,精心設計教學活動,做到適時適度,切實可行,讓學生的激情飛揚,讓知識“活起來”,讓快樂的課堂中加入“死知識”後同樣是學生學習的樂園,才是我們的最終目的。

  給教師的建議讀後感600字2

  《給教師的一百條建議》是前蘇聯著名的實踐家和教育理論家蘇霍姆林斯基為了提高中小學的實際問題,切實提高教育、教學質量,專為中小學教師寫的書。而譯者根據我國的情況和需要選擇了《給教師的一百條建議》的精華部分,另從蘇氏的其他著作裡選譯了有益於教師開闊眼界、提高水平的精彩條目,作為補充,全書仍有一百條,改稱《給教師的建議》。

  翻開本書,單單看目錄,就極大的激發了我的好奇心,這其中很多問題不正是自己在實際的教育教學中遇到的嗎?究竟如何解決,迫不及待去書中一探究竟。

  一個月的時間,終於讀完了,每條建議所談的問題,既有生動的實際例項,又有精闢的理論分析。讀完之後真的受益匪淺,感悟良多。

  感受最深的是教師的時間問題,作為一名新手教師,我常常感到手忙腳亂,覺得時間過的很快,時間不夠用。時間問題一直困擾著我。看了《教師的時間從哪裡來?一晝夜只有24小時》這條建議後,好像突然明白了,學無止境,只有不斷學習、不斷閱讀,豐富自己的知識儲備,才能夠在需要的時候很快提取出可以幫助自己解決問題的內容。正如本文中所舉的例子,一位有30年教齡的歷史教師上的公開課非常成功,問他用了多久時間備課時,他說一輩子,但對這課題的直接準備是15分鐘左右。聽完這位歷史老師的回答後,細細想來,真的是這樣的,如果我們一直不斷的學習,為自己“充電”,學習和自己生活、工作息息相關的知識,那就能在碰到具體問題時快速解決,不用再臨時抱佛腳。雖然說臨陣磨槍,不快也光,但是我們更希望打有準備之仗。讀書,終身學習是我們永恆的主題。

  讀書,學習他人的智慧,就是在節約我們的時間。

  給教師的建議讀後感600字3

  蘇聯當代著名的教育學家蘇霍姆林斯是一位具有30多年教育實踐經驗的教育理論學家。他寫的《給教師的提議》一書中一共談了一百條提議讓作為剛進入教育崗位的我受益匪淺讀著此書就好像這位智者就站在我的面前他循循善誘給我排憂解惱給我指點迷津。他又好像一位平易近人而又學識淵博的老人在我遇到種種困難時及時給我以幫忙讓我有了明確的方向給我以極大的鼓勵他就像一盞明燈一樣讓我對未來的事業前景充滿信心。

  "書到用時方恨少是非經過不知難。"對於剛踏入教育行業的我而言要學的東西實在太多了而我明白的東西又太少了。有人說教給學生一杯水教師應當有一桶水。如若這桶水不及時予以新增也會有用盡的那一天。"教然後知困學然後知不足"所以我此刻的任務不僅僅是認真盡責地做好自我的教育工作及時的充電是必須的僅有多讀書多增加自我的文化底蘊才會將教育工作完成得更出色。並且教師是否熱愛讀書精神世界是否充實對學生有很深的影響。

  教師知識淵博談吐不凡會讓學生對教師充滿敬佩之情對知識充滿渴望。所以想要成為一名好教師自我首先要熱愛讀書和你的學生一同走進書記的世界在世界裡遨遊!以往有一個問題一向困擾著我讀書需要必須的時間那麼我們的時間怎樣夠分配呢每一天八小時的工作排得滿滿的:備課上課批改學生作業輔導學習本事稍差的學生還要時常接待家長處理學生之間的摩擦另外搞好班級的環境佈置完成大隊的部的任務等等這些已經讓我有點應接不暇還要空出時間來完成佈置給新近教師的一些任務晚上回家也會有這些那些的瑣碎之事教師讀書的時間哪裡來帶著這個疑問我仔細閱讀了蘇霍姆林斯的書。

  給教師的建議讀後感600字4

  蘇霍姆林斯基的《給教師的建議》讓我感觸頗多,尤其是第46條關於教育日記的建議讓我感受到在教學實踐中寫教育日記的作用和意義。作為教師,我們把自己在教學過程中有所觸動的瞬間和教育故事變成文字記錄在案,不僅是對流逝歲月的美好回憶,更是進行教育反思從而提升自己的寶貴財富。

  教育日記可以幫助我們學會觀察。因為記錄的.基礎是觀察,要想有事可寫,就必須做個用心觀察的人,在孩子的一言一行一舉一動中捕捉到細微的教育現象。寫教育日記就可以讓我們更有目的更細緻地去觀察。

  教育日記可以幫助我們學會思考。教育日記既可以記錄教學反思,也可以記錄教學活動、班級管理中的問題、和家長溝通的過程等,把觀察和記錄的情況進行總結、分析,使我們在思考中學會改變和創新,從而指導我們以後更好地進行教育教學活動。

  教育日記可以幫助我們學會堅持。很佩服蘇霍姆林斯基能夠從當教師的第一天起就開始記教育日記,並做到一輩子都在堅持。他重視對學生表象資料的記錄,特別重視對後進生的記錄,這種持之以恆的精神,令人敬佩。

  其實,我們上完課後,也經常和同年級同辦公室的老師探討一堂課下來的得與失,有時交流得也挺熱烈,只是都沒有記錄下來。常常也會發現學生一句真誠的話語、一個有趣的舉動、一個燦爛的笑容時不時地撥動我們的心絃,引發我們的一些感慨,但因為沒能及時記錄下來而隨著時間的流逝被逐漸淡忘。

  作為老師,我們要學習蘇霍姆林斯基,做教育生活的有心人,記錄教育現象、自己的在工作中的感受和思考,把教育生活中一顆顆散落的“珍珠”穿起來,為自己的教育事業編一串美麗的項鍊。

  給教師的建議讀後感600字5

  未讀這本書前,我是抱著“啃”硬骨頭的心態,打算去“啃”這本書的。因為,一直覺得蘇霍姆林斯基是位大教育家大思想家,貌似所有的“家”們的學術著作都滿紙理論,很難讀懂。開啟書,卻發現其實不然。開始幾篇就深深吸引了我的視線,說到了我的心裡。

  請記住:沒有也不可能有抽象的學生——剖析了為什麼早在一年級就會出現一些落伍的、考不及格的學生,而到二、三年級有時候還會遇到落伍到無可救藥,因而老師對他放棄不管的學生,強調了教師要善於確定每一個學生在此刻能夠做到什麼程度,如何使他的智力得到進一步的發展,並在文章的最後,分享了他如何吸引學生注意力的小秘訣,就是設法讓每一個學生在課堂上都能進行腦力勞動!

  教師的時間從哪裡來——本篇讓我產生了很大的共鳴。一晝夜只有24小時啊!確實,做教師的都知道,每天必須做的幾件事:備課、上課、改作業、課外輔導,完成學校各項任務。帶著這個問題,我閱讀到書中所寫:怎樣進行呢?這就是讀書,每天不間斷地讀書,跟書籍結下終生的友誼。潺潺小溪,每日不斷,注入思想的大河。讀書不是為了應付明天的課,而是出自內心的需要和對知識的渴求。文中那位用一輩子來備課的歷史老師,彷彿給我打開了一扇窗,使我窺見了教育技巧的一些奧秘。

  蘇霍姆林斯基不愧是一位具有三十多年教育實踐經驗的教育理論家,本書中很多都是蘇霍姆林斯基教育教學中的例項,娓娓道來, 既有生動的實際事例,又有精闢的理論分析。他能結合兒童學習的規律,舉出實際的例子,深入淺出地指導老師們在每一個學習細節上應該如何處理,關於本書的閱讀還在進行,關於教學的思考還將繼續。

  給教師的建議讀後感600字6

  蘇聯當代著名教育家蘇霍姆林斯基是一位具有30多年教育實踐經驗的教育理論家。他寫的《給教師的建議》一書中共談了一百條建議,讀著此書,就好像有一位智者站在你面前,他循循善誘,給我排解煩惱,給我指點迷津,又猶如一位和藹可親而又博學的老人,在我遇到困難的時候及時給我以幫助,讓我充滿信心……

  在第一節,蘇氏提出了一個至今令許多老師頭疼的問題:就是為什麼早在—年級就會出現一些落伍的、考不及格的學生,而到二、三年級有時候還會遇到落伍得無可救藥的,因而教師乾脆對他放棄不管的學生呢?這個問題不光是在蘇氏所處的那個年代存在,就是在今,絲毫未見減少。說起這裡面的原因,教師大都歸結為學生不知道學習或者腦子笨,家長不配合。而不是積極地從自己身上找原因。

  那麼造成這其中的原因到底是什麼呢?這是因為在學校生活的最主要的領域——腦力勞動的領域裡,對兒童缺乏個別對待的態度的緣故。這句話說白了,就是我國的教育家孔子所提出的“因材施教”。應該說,這條教育原則,對每一個從事教育的人來說都是耳熟能詳。我們在制定計劃時也經常說,不僅要備教材,還要備學生。而在實際的教育工作中,有幾人能做到這一點呢?

  在書中也提到了教師的語言問題。教師的語言要純潔、文明、健康;教師的語言要準確、鮮明、簡練;語言作為一種感人的力量,它的真正的美離不開言辭的熱情、誠懇和富於激勵性;教師的語言要含蓄、幽默、富於啟發性。

  讀萬卷書,行萬里路。這句話還是有它的道理的,不僅要多看書,還要把書中獲得的啟示用到實踐中,那才是真正的看書了。

最近訪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