帶孩子去別人家做客這些禮儀教育不可少

帶孩子去別人家做客這些禮儀教育不可少

  逢年過節家長都會帶著孩子探親訪友,這時候就考驗到孩子平時的家教了。那麼家長平時應該教育孩子哪些做客禮儀呢,去到親朋好友家孩子怎麼樣的行為才會受到稱讚呢?不妨一起去探討一下吧,希望對大家有所啟發!

  01、要主動問好

  帶孩子到親戚朋友家做客一定要教導孩子要學會問好,這樣才能夠讓親朋好友感受到你的熱情,而見到主人不能一言不發,這樣會顯得很沒有禮貌的。家長需要及時教導孩子正確地使用稱呼。例如:叔叔、阿姨、爺爺、奶奶、哥哥、姐姐、弟弟、妹妹等等。見人打招呼需要用上親切的稱呼,這樣才能夠讓人感覺到親近。

  02、不搶他人玩具

  孩子還小,見到好玩的玩具一定是想要玩的,但是在別人家裡就需要剋制自己了,如果見到主人家的玩具好玩的話也不能搶來玩,這樣很容易會跟主人家的孩子不開心,因此家長一定要教育孩子不能搶別人的玩具,要玩就需要經過玩具主人的允許。這也是孩子的個人教養的一種體現。

  03、父母同意方可接受別人食物,並且要禮貌致謝

  到別人家裡做客一定會受到熱情的款待的,在主人邀請我們吃水果或者點心的時候需要讓孩子懂得禮貌,要經過父母的同意方可拿東西吃,並且要說謝謝,切勿讓孩子見到東西就直接拿起來就吃。

  04、要講究衛生

  講究衛生是無論在哪裡都需要做到的,去別人家裡做客更是必不可少。家長需要從小教育孩子養成講究衛生的良好習慣,要讓孩子知道不講衛生的人是會令人討厭的。家長自己也要以身作則,注意講究衛生,給孩子樹立好的榜樣。

  05、要學會分享樂趣

  家長帶孩子到別人家裡玩的時候孩子需要教導孩子學會分享樂趣,自己有好玩的東西就需要分享給大家,有好玩的遊戲也可以組織大家一起玩,這樣孩子就能夠與主人家的孩子相處得更加融洽了。

  06、不能亂髮脾氣

  帶孩子到別人家裡做客的時候要教育孩子不能夠隨便發脾氣,畢竟這裡不是家裡,不能隨意而為。有什麼委屈的可以先告訴爸媽,讓爸媽為自己想辦法解決,而不是鬧脾氣,這樣也是一種不禮貌的行為。

  07、要物歸原主

  如果孩子在別人家裡玩了別人的玩具就需要教育物歸原主了,不能讓孩子覺得自己喜歡就可以帶走它。喜歡什麼東西可以告訴爸媽,讓爸媽買給自己而不那個隨便奪人所愛,不能表現出去物品的依依不捨要求主人贈送。這樣會讓孩子之間產生不愉快的情緒的,家長一定要跟孩子說明。

  去別人家做客的禮儀家長需要及時教育孩子,要讓孩子從小養成良好的習慣。要做一個懂禮貌、識大體、知禮儀的好孩子。這樣的孩子才會得到大家的稱讚和疼愛。

  擴充套件:如何教孩子禮儀

  禮是人與人之間最優美的距離

  我們把人與人的關係整理成一個“讓”字,“讓則有餘,爭則不足”,人與人相處要能禮讓,那是人與人之間最優美的距離。當你遇到一位很有禮貌的朋友,你的感受如何?很舒服、很歡喜,所以這個禮是人與人之間很優美的距離。縱使再親的人,或者是夫妻、父子,也應該以禮相待,不能因為太親就不尊重他,比如連門都不敲就進去,一次、二次他可以接受,次數多了就會如何?

  可能怨氣就上來。所以,再親的人也要尊敬,也要以禮相待,保持這個優美的距離。當孩子從小懂得以禮相待,他就會成為一個有分寸的人,所以學禮非常重要。

  禮跟道理是相通的

  《弟子規》全部教誨都是以禮貫穿,對父母恭敬就是“入則孝”,是禮;“出則弟”,兄弟友愛,尊敬長輩,也是禮。“謹”的部分,對於物品要愛惜,也要物有定位;對於食物不可以糟蹋,“對飲食,勿揀擇”,這是用禮貌的態度對待食物。“凡出言,信為先”,也是在我們的言語當中對人要有禮貌,說出去的話不可以做不到,不然就非常失信、失禮。在《樂經》裡面還提到“禮者,天地之序也”,所以禮貌之“禮”跟道理也是相通的。俗話說“有理走遍天下”,就是人與人當中非常自然的.規律,我們不能逾越了這個規律,不然就會發生磨擦衝突,“泛愛眾”也是禮貌的態度。

  有禮處處結善緣

  有一次我在上電梯的時候,我剛進電梯,後面就跟著進來了一位跟我母親年紀差不多的女士,我微笑問她說:“這位女士,請問您上幾樓?”假如你進電梯的時候,有一個人跟你微笑說:“請問你上幾樓?”你的感受如何?很舒服,可能那一天心情都很好,所以禮貌不得不教。

  當我跟這位女士打完招呼之後,她也很歡喜,然後我接著就跟她自我介紹,我說:“你好,我叫蔡禮旭。”她說:“你好,我叫丈母孃。”她聽成我是蔡女婿了,我就跟她聊起來,這樣一聊,發現她的女兒跟我是同一屆的高中同學,從這裡也體會到了諺語常講的“有緣千里來相會”。

  孔子說:“不學禮,無以立”,有禮貌就能在人群中立足。我們很歡喜別人向我們問好,相同的,假如我們肯主動去跟別人問好,別人同樣也會很歡喜。我們希望社會更好,希望人與人之間能互相尊重、互相關懷,應該從哪裡下手?絕對不是要求別人先做到。互相尊重、互相關懷是結果,因是從我們自己主動尊重別人、主動關懷別人開始做起,相信人與人之間關懷尊重的風氣會很快地形成,很快地變化起來。

  學禮貌重要還是分數重要

  我常常跟家長和學生們說:“是學禮貌重要,還是把九十八分拉到一百分重要?”家長都說:“學禮貌重要。”請問現在的家長,在做前者的工作,還是在做後者的工作?後者。明明都覺得學禮貌重要,但是實際上還是隻逼孩子的功課,問題究竟出在哪裡?為了望子成龍。而孩子的分數提升了,就能成龍了嗎?孩子的人生就幸福美滿了嗎?很多的問題都需要我們去深入思考,用智慧去判斷,才可能判斷正確。

  我相信很多的家長都把孩子往分數那邊推,然後等孩子大學畢業出來,很可能連跟人打招呼的能力都沒有,甚至於不要說等到大學畢業,很多大學生去唸書沒幾個月就被學校退學,為什麼?與人相處還有生活自理的能力太差了。這兩種能力都會影響孩子一輩子,而九十八分跟一百分差兩分,會不會影響他一輩子?不會。我們有這一分明白,才會去深入思考,才能讓一個孩子,真正在一生中學到正確的態度跟觀念。

  學禮的孩子絕對不呆

  學禮的孩子會呆嗎?絕對不呆!學禮的孩子知道處處尊重別人,替人著想,大腦更靈活。現代人對“活潑”有所誤解,什麼叫活潑?三秒鐘都停不下來,在那裡跑叫活潑!我們有時候在機場排隊,很多孩子都站不住,在那裡撞來撞去,後面的旅客還說:“這個孩子真活潑!”哪裡是活潑?那叫做隨便,沒有家教。真正的活潑是思想活躍,處處能替人著想,所以學禮的人絕對不會學呆的。

  失禮人生會增加很多的阻力

  沒有學禮的人,他的人生就會增加很多阻力,因為一失禮,人家就不會幫助他,甚至於還會障礙他。假如我們時時處處都對別人很有禮貌,就會增加很多幫助我們的助力。

  現在人跟人相交的分寸懂不懂?為什麼很多人辦事很順利,為什麼我們辦事就會出現很多問題?這些都不是偶然的。當你平常處處有禮,你已經積累很多善緣;當我們處處在言語、行為上失禮,就形成很多阻力,這個阻力當你在辦事時,就開始冒出來了。

  學禮一定要從小做起

  微笑是國際性的語言,都可以相通。但是孩子假如從小對人就沒有善意,你突然叫他笑得很燦爛,還真是很困難;要跟人家鞠躬,要鞠得很真誠,也不是件容易事,所以學禮一定要從小做起。

  有一個孩子才四歲多,我們教導他,大家在一桌吃飯,自己吃完了之後要提前離開時,一定要跟同桌的人說:大家請慢用”,然後才離開。這個動作重不重要?人是群居的團體,絕對不可能說一個人獨自生活。在群居的生活中,你的禮儀愈具備,與人的相處就不容易產生摩擦。若今天你跟同事去吃飯,你先吃完了,一句話也沒講就離開了,就會很失禮。讓孩子從小就養成時時能跟人家打招呼問好的習慣,對他來講就很重要,他也會時時想到別人的感受。

  我們幼兒園裡,每位老師和孩子都這樣做,一旦形成風氣,大家都會做得很好。所以,每次老師站起來,向所有的小朋友鞠躬說:“大家請慢用”,小朋友都笑得很開心,看到大人跟他們一樣都要做,心裡很服氣。假如你只要求他做而你不做,當你不在的時候,他可能就不做了,所以一定要以身作則,做出榜樣給小孩看。有一天用晚餐之後,只剩下一個小朋友還沒有吃完,這個孩子才四、五歲,他站起來對著桌椅、板凳說:“大家請慢用”,老師聽到都笑起來了,我們也看到了孩子的天真。一個人求學問,一開始不是學變通,而是要先學老實,他這麼老實,以後一定會依教奉行。

最近訪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