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簡史》讀後感範文(通用14篇)

《時間簡史》讀後感範文(通用14篇)

  看完一本名著後,相信大家的視野一定開拓了不少,不能光會讀哦,寫一篇讀後感吧。想必許多人都在為如何寫好讀後感而煩惱吧,下面是小編收集整理的《時間簡史》讀後感範文(通用14篇),僅供參考,歡迎大家閱讀。

  《時間簡史》讀後感1

  讀霍金的時間簡史,斷斷續續用了一個月時間,有種高中物理書的既視感,能堅持讀完的原因很簡單:對時間的宇宙學思考很感興趣,雖然整本書讀下來還有些雲裡霧裡,但還是從宇宙這個視角瞭解到了很多知識。

  首先,人是怎麼誕生的,地球從何而來,宇宙如何起始,這些困擾人們的問題一直被探索著,至今也沒有明確的答案,也許這就是不確定性原理的具體表現,目前研究結果比較傾向於宇宙奇點,即大爆炸作為宇宙的開端,經過很長時間的演化,有了地球這樣一個可以孕育生命的星球,再經歷很長時間的生命進化和淘汰,人的誕生也只是一個偶然。當然也可能是神創造了這一切,賦予一定的規則和定律。但無論是怎樣的開端,我們都不得不歎服於宇宙的神秘性,這也讓人們樂此不疲的探索。

  說到時間,我們很容易想到用時鐘及一些時間單位來度量,但如果放到宇宙的角度,時間是什麼,時間有方向嗎,如果有,那麼是否有不同的方向呢,比如一個花瓶上一秒是完整的,下一秒被風吹落到地上摔碎了,時間發展的箭頭是向無序性發展,這就是時間的無序性,這個方向我們可以記憶過去而不是未來。那如果時間箭頭是反向的,我們就能看到花瓶從無序的碎片組合成一個完整的瓶子,那我們能記憶的是未來而不是過去,當然,這個有悖於我們的常識,宇宙發展的時間箭頭是傾向於無序度,這也是我們的心理學時間箭頭。

  提到黑洞,它並不是黑的,我們觀測到的也只是黑洞的事件視界,因為光都無法逃逸,黑洞有著很高的能量及引力,黑洞裡是時間的終止,從宇宙開始的最初時刻,就存在很多小的黑洞,稱為太初黑洞,這些黑洞不斷地向周圍輻射和擴散,到達黑洞的生命終點將會爆炸開來,當然這會是一個很漫長的時間線,可能幾百萬年或者幾百億年。連線不同黑洞或者平行宇宙之間的時空細管,被命名為蟲洞,蟲洞能夠提供時間旅行的可能性。

  借用書中的一句話“為何宇宙是我們看到的這個樣子?”,答案很簡單:如果它不是這個樣子,我們就不會在這裡。這個是對強人存原理很好的解析,我們是宇宙為數不多的能夠生存下來的高等智慧生物,所以我們有機會做出以上質疑。相對於強人存原理,是人存原理的另外一種觀點:弱人存原理,即我們不會對周圍環境做出質疑,因為我們感覺理所當然。在我看來,能夠生存在這個奇妙的星球本身就是一件了不起的事情,強人存理論教會我們學習和成長,弱人存理論教會我們要滿足現狀。

  宇宙和時間一直按照它的規律執行,晝夜不息,我們人類只是渺小的存在,雖渺小卻從不終止對宇宙奧秘的探索,希望時間帶領我們,看到更多可能性。

  人的一生相對於宇宙而言,就像白駒過隙,在有限的時間裡,我們會遇到挫折,痛苦,磨難,當然也會有快樂和成長,這些都是我們需要經歷的,是時間和生命的贈禮,讓我們好好接受這份禮物,活出生命的寬度!

  《時間簡史》讀後感2

  今天,我看了現代物理學家史蒂芬·霍金寫的著作——《時間簡史》。

  這本書重點寫了我的宇宙、宇宙和時間、量子物理與相對論、黑洞、時間箭頭與時間膨脹這五個方面。

  聽說,當時霍金寫這本書的時候,是在全身癱瘓的狀態下完成的。我想,霍金已經只有兩個手指能動了,但他還是每天堅持閱讀。這種堅定的意志力是常人不可有的。在輪椅上的霍金,雖然已經全身癱瘓了,但他的思緒飛出了太陽系,飛向了神秘莫測的黑洞。

  他寫出了現代人最喜歡看的《時間簡史——從大爆炸到黑洞》,他還發明出了一套科學模組,成為了英國皇家研究院最早的會員。

  霍金寫的《時間簡史》主要介紹了宇宙是怎樣由來的到黑洞的形成。說起黑洞大家也應該知道,黑洞是由一顆恆星衰變只後,變成了白矮星,白矮星衰變了之後自然而然就變成了黑洞。同時黑洞也是宇宙中密度最大、引力最大的。物體,它的大的連光都逃不出它的手掌心。現在我想到了一句名言:成功=99%的努力+1%的天份。就像霍金一樣,不斷努力,才能成功。

  《時間簡史》讀後感3

  《時間簡史》是由英國偉大的物理學家,黑洞理論和大爆炸理論的創立人史蒂芬·霍金撰寫的一本有關於宇宙學的經典著作,是一部將高深的理論物理通俗化的科普範本。

  任何物理論總是臨時性的:你永遠不可能將它證明出來。不管多少回實驗的結果和某一理論相一致,你永遠不可能斷定下一次結果不會和它矛盾。是我看《時間簡史》中所得出來的結論,這句話的大概意思是,所有的物理理論,你永遠不可能說是真理,哪怕是準確推測了千萬次,只要下一次出現了不符合的推斷,那麼這個理論就不成立。

  正如我在網上所看的馬克思的座右銘,思考一切,換而言之也就是懷疑精神。懷疑精神是人類前往的動力,只有這樣文明才會進步,不然將會面臨的結果只會停滯不前。以前,我從來沒有過這個觀念。

  讀了這本書後,腦中一直旋繞著許許多多的問題。宇宙到底有沒有過大爆炸?宇宙到底是不是一個無限小的一個點?會坍塌,還是最後趨於穩定?宇宙是無邊無際的還是有盡頭的的?人類能否發明出時光機回來過去?所有問題迎面而來。

  霍金曾說過:我的目標很簡單,就是完成我對宇宙的認識,這包括宇宙為什麼會存在。包括霍金在04年也宣佈過關於黑洞的理論存在的錯誤。他說:黑洞並非如他和其他大多數物理學家以前認為的那樣。

  宇宙是神秘的也賦予黑暗,但是在我們內心之中有擁有著這樣的宇宙!

  《時間簡史》讀後感4

  《時間簡史》相信這個名字大家並不陌生,這就是著名物理學家史蒂芬·霍金的著作。但也許我們之中的大多數並沒有真正的閱讀過,因為它對我們來說未免有些遙遠且不能理解。

  這是一本解釋宇宙學基本原理,探索宇宙未來的書。雖然我只讀懂了一小部分,但我依然可以從霍金幽默的言語中看到他對自由意志、生命價值和死亡的獨特見解。雖然這是一本科學理論讀物,卻呈現了霍金令人驚歎的個人特質。

  霍金總是用最平易的語言闡述著時間空間的本性以及宇宙的歷史發展。他以簡單的例子解釋什麼是黑洞蟲洞,反粒子虛粒子的概念是什麼。這本書讓我瞭解到了一些關於宇宙的資訊,也讓我接觸了許多從未知道的物理名詞,它讓我對浩淼無窮的宇宙產生了濃濃的興趣。

  書中提到科學的偉大目標是尋找一個萬有理論,一個能預言宇宙之一切可能現象,包括開端和終結的理論。我想萬有理論會極其高深,我是不會明白的,但霍金卻說“如果發現了一個完備的統一理論,那麼他遲早也會同樣的被領悟和簡化,並在學校裡講授”。霍金是在告訴我們,宇宙與我們的關係在也許很複雜,但一旦找到解決的辦法,就會得到大眾化,也許在不太久遠的未來,我們真的可以乘坐上時間機器,回到過去或者探訪未來。可以再太空任意遨遊。

  霍金認為“我們將在下個百年將面臨滅絕,除非開始向太空移民”。世界人口的快速增加的確加重了地球的負擔,使得環境日趨愈下,不管我們是否真的會滅絕,能夠移民太空,減小地球的壓力,這也不失為一種辦法,只是這需要我們對宇宙有足夠的瞭解,對時間時空有足夠的認識。

  《時間簡史》使我相信,在不太遙遠的將來我們將揭開這宇宙之謎。

  《時間簡史》讀後感5

  宇宙是無限的,所以存在著許多的奧秘。《時間簡史》這本書便向我們闡述了宇宙的奧秘。作者在書中探討了許多深奧並令人生畏的主題。其實,要想讀懂這本書,還真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呢!

  讀了這本書不僅讓我明白了宇宙是怎樣的,還讓我明白了空間,時間,以及相對論等。在愛因斯坦以前,幾乎所有人都認為時間和空間是絕對的。愛因斯坦所創立的相對論則告訴人們沒有絕對的事物,一切都是相對的。他曾用最短且最通俗易懂的話解釋過什麼是相對論“如果你和你的朋友一起玩,不知不覺,你會發現時間過得很快,可你一個人在那裡無聊,發呆,你會覺得時間過得非常慢”。就是這樣簡短的話勾起了我對科學的興趣。

  讀了這本書後,我的腦子裡便有許多疑問。宇宙有沒有大爆炸?宇宙是否曾經是一個無限小的點?到底廣義相對論準不準確?人類最遠能達到宇宙的什麼地方?黑洞到底是什麼樣的?難道光速真的是速度的極限以致黑洞是人們無法逾越的鴻溝?所有的問題都只能打上一個問號。但就是這些問號,深深地吸引著我,讓我沉陷在想象的世界。或許隨著科技的發展,將會有更多的伽利略站出來,讓這些都成為已知的答案,一切都要交給時間。

  這本書的作者更是讓我敬佩的人,就是被稱為“宇宙之王”的霍金,可是命運對霍金卻是那麼殘酷。1963年,21歲的霍金在劍橋大學讀研究生的時候,不幸患上了會導致肌肉萎縮的盧伽雷氏症,不久就完全癱瘓了,被長期禁錮在輪椅上。1985年,霍金因患肺炎做了穿氣管手術,被剝奪了說話的功能。他在輪椅上坐了40年,全身只有3根手指能正常活動,就這樣,他身殘志不殘,撰寫了《時間簡史》,讓更多的人愛上了科學!為社會做出了巨大的貢獻。

  一個人只要肯努力,就沒有不成功的事情。一定要相信自己啊,加油。

  《時間簡史》讀後感6

  時間看不見,摸不著,且人人擁有,只是,有些人習慣於把時間收縮,收縮到一輩子就等於一天;而有些人,卻可以將時間無限膨脹,膨脹到令宇宙萬物臣服於他的腳下。《時間簡史》的作者,斯蒂芬?霍金教授,就是這樣一位時間的巨人。他以堅強不屈的意志,在天體物理方面作出了巨大的貢獻。他不僅告訴了我們宇宙是怎樣誕生的?它從何而來?又向哪裡去的?更讓我們認識到,時間竟可以這樣書寫!

  書中告訴我們,現在生活的宇宙有自己的歷史起點,它大約誕生於150億年前,那時,宇宙只是一個點,不佔有空間,也沒有時間的概念。在這一點發生了大爆炸,時間和空間從此開始,物質開始形成。最初,宇宙的溫度極高,隨著時間的推移,空間越來越大,溫度越來越低,宇宙中的能量與物質不斷髮生複雜的反應,逐漸形成星系,空間繼續擴大,大約在距今50億年前,太陽形成。大約在距今46億年前,地球形成。因為地球,才有了人類,有了創造新世界的我們!

  按照霍金教授的理論,宇宙持續地在膨脹,也許在膨脹到一定程度後,宇宙開始收縮,可能會收縮成一個點,一個不佔有空間的點。到那時,時間結束。到底會不會這樣,現在還說不定。

  固然時間將會結束,但對我們而言,那只是科學的某個概念,存在在未來的某個結點,也許那時又會有新的爆炸產生,新的宇宙產生,新新人類產生。周而往復。然而,我們即已幸運地存在於當下的空間內,就應該成為一個對得起“時間”的人,決不能辜負了那50億年前的爆炸。

  對比霍金教授,我們是何等地幸福。21歲時,霍金患上了肌肉萎縮性脊髓側索硬化症。醫生說他至多隻能活兩年半。這種打擊之大可想而知!但是,面對死亡,他沒有低頭。他對自己說:“時間只有兩年半,不算多,要努力做些有意義的事,讓生命留下一點輝煌。”最終,他成功了,成為了偉大的天體物理學家。他超越了時間與空間,與死神散跑。他的著作《時間簡史——從大爆炸到黑洞》風行世界。書中,解釋了宇宙、空間、時間以及黑洞的概念以及一些其它的內容,比如不確定性原理,簡單的說就是在測量一個天體的位置與速度時不可能同時準確測量,只能取其一。作者語言生動有趣而不乏深刻,字裡行間都體現出了一位偉大物理學家的智慧與幽默。也許,這就是為何一本科學類的著作能風靡全球的原因所在吧!

  透過閱讀《時間簡史》,普及天體物理的知識,讓我對宇宙的神秘產生了濃厚發興趣,更驚訝於那是多少次的必然與偶然,才有了太陽系,才有了地球,才有了孕育人類生命的場所。月朗星希的夜晚,我便會擺上天文望遠鏡,透過自己的觀測,去感受天體的無限,去感知那遙遠的夜空。同時,這樣的夜色下,也總是令我的思考走向深遠,但是,就如同無法洞穿那無窮的宇宙一樣,我無法想象,霍金教授,是運用了怎能樣的力量才能完成這“時間”的書寫!他的書中的內容令我神往,他的精神更令我敬佩!

  我們都只是時空間中,那微小的塵埃,但是,我願意讓這塵埃能在時間的爆炸中,現出耀眼的光芒!

  《時間簡史》讀後感7

  初讀《時間簡史》,只覺枯燥乏味,大都是些以前從未接觸過的新鮮的思想和概念,晦澀難懂,每每要回頭讀上幾遍,理解幾遍,最後也不能盡然全懂。讀之愈深,會將你以往的觀念顛覆重組,你會感嘆偉人異於常人的思維之遠之深。在此之前,從未想過宇宙的起源,仿若我們出生前存在的一切都那麼合理,不必去追問;也從未去想過宇宙的邊際,仿若我們看到的就是全部,不曾考慮天之始末;更從未想過時間旅行,仿若那種是在影視劇中才會出現的橋段,不可能在現實生活中發生……

  我們的宇宙影象,老婦人反駁地球圍繞太陽公轉,徐徐道出宇宙是一個無限的烏龜塔,我們會覺得荒謬,但就像作者令人發省的提問一樣,我們對宇宙瞭解多少?我們憑什麼以為我們知道得更好?當有人不顧一切提出問題開始論證時,你頭腦中也許質疑他的瘋狂,但我們又是怎樣知道這些的呢?難道異於常規的看來不夠合理的觀點就盡然是錯誤的嗎?如果先發制人的是宇宙是一個烏龜塔,那麼遭受非議的便是地球圍繞太陽公轉了,要得知真相,唯有將這一切交給時間去裁決。

  小時候只覺得只有頭頂這片天是真真切切存在的,也只有它存在。大了以後才瞭解到地球不過是宇宙中微小的存在而已,會想象宇宙有多大,無窮大吧。也會遐想宇宙之外是什麼,會不會像雞蛋殼那樣,或者白天黑夜的分界線那樣,但沒有涉及到邊界這個問題,也就是書中所說的奇點。想來很驚奇,宇宙不該是無邊無際的嗎?怎麼會有邊界呢?許是它太廣闊了,以我們之力很難測量,於是便放棄了去刨根究底,任它成謎。

  穿越劇中的套路會在現實生活中成為現實嗎?我們也許有機會穿越到過去的某個時空,會見到來自未來某個時空的人或物,聽起來都不可思議。文中說時空捲曲使得A和B之間有一近路,A、B之間形成蟲洞,蟲洞是一個時空細管,它能把兩個相隔遙遠的幾乎平坦的區域連線起來。讀後感和其他可能的超光速旅行方式一樣,允許人們逆時旅行,這都取決於能夠找到一個蟲洞,比到目的地的'距離要少得多,允許我們穿越時空,將已經發生的事情或訊息送到過去,自然能夠經歷“時光旅行”。

  “宇宙要麼以一種不變的狀態存在了無限長的時間,要麼以多多少少正如我們今天觀察到的樣子在有限久的過去創生。”這是我們固有的觀念,中國古代的盤古開天地,西方的上帝創世說,都將宇宙的出現添加了神秘的神話和宗教色彩。除此之外,我認為這些故事還是有可取之處的,前人對於混沌宇宙開啟雖不能悉數盡知緣由,但在思考宇宙起源這類問題,想象著各種可能,想要得到答案,並在時間的延續之下給予後人啟示。

  霍金教授對於時空的探索令人感佩的,本就是非凡的想法,掙脫了身體的。束縛,任由它在腦海裡穿梭,不斷求證。在前人的思想體系下,他產生了自己獨特的想法,沒有趨之如騖,將前人思想悉數奉為圭臬。思想超於一切的人,想比很孤獨。他的想法可以讓自己欣喜若狂,他可以著書立說將自己的思想傳播出去,但很少會有人會站在與他同樣的高度,和他一起暢談那些未知的奧秘。一個人的前行,儘管吃力,但是很幸福。突破生理的極限,甩掉世俗的眼光,他在探討自己所熱愛的從未放棄的領域。

  一次次的懷疑,一遍遍的檢驗,修正完善,從亞里士多德—托勒密地心說到哥白尼—伽利略日心說的演化、宇宙膨脹的發現、黑洞現象、時空的奇點等理論逐漸被發現提出以至於逐漸走向成熟,人們逐漸接近事物的本來面目。這過程中無論是害怕被譴責匿名地流傳還是公開支援合理的規律,無論是不被人接受埋沒還是得到人們的普遍認可,都體現了科學家們對於真理的孜孜不倦的追求,因為他們的執著,才有今日的理論果實。

  《時間簡史》讀後感8

  最近讀了《時間簡史》,重新更新了一下自己對宇宙的認識。對本書及其作者,我是久聞大名,直到最近才有機會讀到本書。書有些難懂,裡面有不少專業知識,比如粒子左旋右旋之類的概念,但並不影響普通人理解其主要理念。

  人類能夠認識宇宙的本質嗎?從神話到地心說、日心說,從時間的絕對性到相對性,從宏觀宇宙到微觀量子,人類對宇宙的認識不斷進步,現在已建立一系列的宇宙理論。但讀了本書,我反倒對人類認識宇宙本質的可能性產生了懷疑,因為人類的侷限性。

  從量子的測不準原理等等理論可以看到,不論是從微觀量子到宏觀宇宙,人類雖然極大的提高了科技水平,但在宇宙面前我們仍然顯得那麼無力,我們無法觀察最微小的粒子,無法觀察宇宙宏觀結構,我們就像是瞎子摸象一樣認識宇宙。目前大多數理論的建立,多依賴於數學計算推匯出的理論,甚至只是透過觀測結果的一種猜想性的反推,永遠無法真正得到驗證。

  人類透過感官認識世界,感官是人類認識的基礎,但對於宇宙我們只能透過抽象的概念來理解。這很像是一維世界不能認識二維世界的面,二維世界不能認識三維世界的立體空間,我們也不能認識更高維世界一樣,只能看到的是高維世界在我們世界的投影。我們可以用數學去構建,但只能是認識其投影,就像是柏拉圖的洞穴。比如絕對時間和相對時間概念,我只能從概念上教條式的理解,很難從感官上進行深刻認識,我想大多數人終其一生也是很難深刻認識和理解的。

  如果把科學等同於神話幻想,我們可以看到,在對宇宙的認識上,科學以遠遠走在了神話的前面,有些概念甚至是神話也不敢想象的。比如宇宙的尺度、黑洞、大爆炸理論等。孫悟空的金箍棒不過一萬三千斤,宇宙弦的大小和質量完全不是古人能夠想象到的。

  但有意思的是,古人對宇宙的理解和現代科學理論對宇宙的理論非常相似。《文子?自然》:“往古來今謂之宙,四方上下謂之宇”。古人很早就把空間和時間聯絡在一起。現代對宇宙解釋:空間、時間、物質和能量,所構成的統一體。兩者都是把空間和時間聯絡在一起。

  前一陣子在省圖書館,展館裡介紹的無限多元宇宙,其中宇宙的觀念很像是西幻DND設定裡的宇宙,位面(維度)、晶壁(子宇宙、母宇宙)。科學理論又和神話幻想相似了。

  經典力學、狹義相對論、廣義相對論、量子理論……我們越走越遠,巴比倫塔越來越高,但是我們能不能找到最終的真理呢?

  《時間簡史》讀後感9

  由於暑假裡韓教師讓我們再看一本數學故事書,所以上個星期天,我就硬拉著爸爸到上海書城給我買書。我想:一向都十分熱愛數學,並且又很喜歡看書的爸爸,必須能為我挑出一本適宜我看的書。果然,爸爸立刻為我挑出了一本他中意的書——《時間簡史》。

  這本《時間簡史》是由著名的史蒂芬·霍金所寫的。書名叫做《時間簡史》,那麼書中所寫的一切自然是和時間有關的了。為了講明時間,作者從宇宙開始寫起,而後說到空間,而後又說到黑洞,而後再說到蟲洞,最終才得到了結論。書中的語言都充滿了知識性與專業性,讓我感到懵懵懂懂的。雖然如此,但我似乎也瞭解到了時間。如果讓我結合書中的話來談談時間,那我會說:時間確實能夠是一種物質,因為萬物皆是物質,如果時間不是物質,它也就失去了存在的意義,但很明顯,它對於我們無比重要,我們也無法離開時間。用書中的一句深奧經典的話來概括時間:時間也許是不朽的,至少在我們這些生命短暫的物質看來,那確實是不朽的,它在特定的時間和空間內產生一個點,就這樣無數個點連線在一齊,變成線,變成面,就無限制地編織下去,直到宇宙的結束,如果那宇宙沒有結束,也就繼續不朽地編織下去,做那宇宙創造者的壽衣。

  我覺得這本書不太適合我看,畢竟我還沒有學過物理,對書中所說的一切都還不理解,但我明白,這是一本對我們人類來講相當重要的書。我想:等我長大一點了之後,再讀一遍這本書,到時候必須能掌握書中所說的知識。

  《時間簡史》讀後感10

  這個寒假我看了一本名為《時間簡史》的著作,它的作者就是人們熟知的全世界最聰明的人——殘疾科學家史蒂芬·霍金。

  這整本書講的全是關於宇宙的知識,而且還涉及了時間。它最大的特點在書後,還介紹了幾位著名科學家:愛因斯坦、伽利略和牛頓這些在宇宙學方面有很大貢獻的偉人。整本書告訴我們宇宙的影象、宇宙和時間的關係。其中最吸引人的是黑洞的奧秘。黑洞就是由質量大、密度高而且擁有能讓光線都逃不出去的強大引力場。

  看完了整本書,我覺得科學是十分重要的。人們的生活離不開科學,因為科學能是人類生活更加幸福、美好。沒有科學就沒有快捷方便的交通,沒有科學就沒有四季恆溫的房間,沒有科學就沒有有趣好玩的遊戲……現在的牌子上寫的都是“中國夢,我的夢”,這些“夢”的基礎就是科學。

  記得書上的總序裡有一句話“沒有科學的‘教育’,只是培養信仰,而不是教育。沒有受過科學教育的人,只能稱為受過訓練,而非是教育。”我認為一點兒不錯。如果受教育是使人得到知識的公交車的話,受科學教育就是使人得到知識的私家車了。

  霍金自強不息,勇於探索,敢於大膽推理,他的這種科學精神很值得我們學習。我推薦大家看《時間簡史》,相信大家會和我有一樣的感受。

  《時間簡史》讀後感11

  《時間簡史》的作者是被人稱為宇宙之王的史蒂芬·霍金。他是一個殘疾人,他不可以說話,而且頭只能朝右邊傾斜,肩膀也是左底右高,雙手緊緊並在當中,兩制腳則朝內扭曲,而且霍金他還被長期禁錮在輪椅上,這樣的殘疾人居然能寫出一本在全世界都擁有無數讀者的科學著作。就這一點,我就很佩服他。

  霍金小時候很聰明,他竟然發現了八種進入房間的方法;又有一次,霍金和小朋友們找到了一些碎零件,霍金利用這些碎零件組成了一臺簡易電腦,電腦在當時可是個稀罕玩物,霍金也因此出了名。這也是我敬佩他的原因。

  在《時間簡史》裡面,我最喜歡的是《宇宙是什麼影象》,我開始認為宇宙就是個大圓球,現在發現我錯了,宇宙年很大,大得不可估計。宇宙裡有恆星及八大行星,太陽系,還有黑洞。我最害怕的就是黑洞,霍金說“黑洞只是四維空間中的一種氣流,這種氣流受到壓迫後,形成了一種旋渦,這種旋渦能吸走任何東西,由於它又黑又像洞,所以叫黑洞。”如果黑洞吸多了,就會爆炸,裡面的東西就會噴出來,就會有一次世界災難。我真害怕,黑洞把我也吸進去。當我看到《時間簡史》的內容時,還有些不懂,我才明白:要好好學習,才能懂得這深奧的知識,才能認識這個神奇的世界。全靠她那不屈不饒的心啊!像這些都是堅持不懈、不屈不撓的象徵啊!我們一定要記住!

  《時間簡史》讀後感12

  浩瀚的宇宙,神秘的地球,在《時間簡史》之後,一個個揭開了神秘的面紗。

  斯蒂芬·霍金,《時間簡史》的作者。他面對困難,沒有恐懼,戰勝疾病,創造奇蹟。他讓我們知道缺陷不是成功的障礙,他用他的一生來實現他的諾言,他為熱愛著的科奮鬥一生。我們可以說,霍金是20世紀最偉大的物理學家。

  拿著這個沉重的,裝滿了知識的書,我仔細地看著它。首先映入眼簾的,是一個大鐘表,橢圓形的錶盤,中間凹得很深,無盡的時間應該是它的代表。我原以為這本世界聞名的科普書會枯燥乏味,也許還會有點費力,但現在我不得不改變自己的想法了。

  霍金先生把複雜難懂的句子變成幽默的語言,幫助你快速理解宇宙的知識和奧秘。

  我深深地記得霍金先生的名言,那就是“人如果沒有夢想,無異於死掉”。是的,霍金先生被限制在輪椅上多年,但他的思想仍然活躍。它飛出地球,飛出太陽系,飛出銀河系,甚至飛進上百億光年之外的宇宙深處。

  霍金先生以各種各樣的原因來避免外界的干擾,經常在自己的房間裡獨自思考宇宙的命運。他可以為他的夢想和事業做出任何犧牲和放棄,他現在所享有的輝煌成就,不是用汗水和心血換來的嗎?

  讀完這本書,讓我開闊了視野,我現在發現我只有一些知識是多麼的渺小。它讓我愛上了神秘的宇宙,感受到了科學的魅力。科學就是力量,進入21世紀,我們將如何加強國力,發展經濟,使中國在東方站穩腳跟?答案是科學。

  《時間簡史》讀後感13

  浩瀚的宇宙中,有太多的迷團。它們就像磁石一樣牢牢地吸引著我們,使我們十分渴望卻難以探索這些迷團。就這樣出現了一位思想巨人,他就是史蒂芬·霍金。這個假期我幸拜讀了他的著作《時間簡史》。

  當我翻開書時,它果然立刻深深地吸引了我。書中作者在描述“相對論”、“彎曲空間”這些理論時,措詞精確、深入淺出、幽默風趣,絲毫沒有給人一種乏味的感覺。

  更加精彩的是書中還有很多精美插圖能夠幫忙我們讀懂它。並且還附有作者對未來宇宙的大膽猜測和推想。優美的詞彷彿又使我們置身於宇宙之中,目睹宇宙大爆炸,恆星的生辰與毀滅……俗話說“聽君一席言、勝讀十年書”,可我發此刻看完《時間簡史》後,書中的知識與精髓更是勝讀“十年書”。

  再談談本書的作者斯帝芬。霍金,《輪椅上的巨人》就是說霍金的。他因患“漸凍症”被襟固在一把輪椅上40多年之久,但他身殘志堅克服了身體的缺陷而成為了國際之“超星”,他不能寫字,甚至不能說話,但他超越了“大爆炸”、“相對論”、“量子學”等論理,邁入了浩大的宇宙中。儘管他那麼無助的坐在輪椅上,但他的思想卻越過了地球飛向了宇宙。

  約翰·彌樂頓講得沒錯:頭腦是他自我的住處,他在其中製造天堂的地獄。讓我們記住《時間簡史》,它對我們終身有莫大幫忙,我們將受益匪淺。

  《時間簡史》讀後感14

  在這個假期裡,媽媽送我了一份新年禮物,這是一本書,當我一開啟這本書時,就被這本書給深深的迷住了。我看著這本書時,彷彿到了另一個世界,使我的心豁然開朗,它的魅力像地心引力一樣把我給緊緊的吸引住了,讀著它,我不亦樂乎。它便是舉世聞名的大科學家史蒂芬·霍金撰寫的著作——《時間簡史》。

  《時間簡史》是一部非常深奧的書,它是一部物理學的著作,在這部書中,霍金帶領我們遨遊外層空間奇異領域,對遙遠星系、黑洞、夸克、“帶味”粒子和“自旋”粒子、反物質、“時間箭頭”等進行了深入淺出的介紹,並對宇宙是什麼樣的、空間和時間以及相對論等古老問題做了闡述,使以及相對論等古老問題做了闡述,使我們初步瞭解狹義相對論以及時間、宇宙的起源等宇宙學的奧妙。

  讀了《時間簡史》這本書後,使我受益匪淺,可以比得上學富五車了。知道了什麼是“宇宙大爆炸”,黑洞是什麼,黑洞是怎樣產生的,恆星會死亡嗎,宇宙會毀滅嗎,宇宙是怎樣誕生的等問題。還沒讀這部書時,我一直認為黑洞是看得見的,恆星是不會死亡的,太陽是宇宙的中心,宇宙是不會毀滅的等等,讀完這部書後,我才知道,原來,我所想的這一切,都是錯的,讀了這部書後,我才正確的瞭解了宇宙。所以,《時間簡史》給了我很大的啟發,讓我學到了許多知識。

  《時間簡史》是一部很好的書,我非常喜歡它,它引導我走向了物理學的天堂,是為我開啟科學殿堂的金鑰匙。

最近訪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