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海雪原》讀後感範文(精選7篇)

《林海雪原》讀後感範文(精選7篇)

  當賞讀完一本名著後,大家心中一定是萌生了不少心得,寫一份讀後感,記錄收穫與付出吧。但是讀後感有什麼要求呢?以下是小編收集整理的《林海雪原》讀後感範文(精選7篇),歡迎大家借鑑與參考,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林海雪原》讀後感1

  就是正因在不經意中看電視時發現了《林海雪原》故事片,可惜就是不知道具體的細節和故事梗概,於是就毅然決定非得把它的故事詳細看完為快,畢竟在我心裡認為只要別人知道的知識我務必立馬知道才感覺到痛快,不然就總以為生活中失去了什麼似的。因此,及時的借到了書,也及時的展開了閱讀。然而這本書確實資料量很大,一時半刻無法閱讀完,因此直到這天才算有了一個結。掩卷沉思,收穫不少:

  一、坐山雕和刁得一併不是一本書裡的人物,而是分別屬於《林海雪原》和《沙家浜》(由於自己才疏學淺,以前總認為坐山雕和刁得一同出於《林海雪原》中,即使在閱讀中還總著急為什麼就是見不到關於刁得一的故事呢!)。

  二、關於楊子榮這個人物,在我的印象中他一向是個英雄,而且是書中最主要的人物,然而透過閱讀才發現他僅僅是屬於第二人物來敘寫的,原來我又由於自己的不得知而與東北抗日英雄楊振寧相混淆,錯誤的把他倆的事蹟顛倒代替。

  三、本書的主要人物是描述年輕有為的軍事將領少劍波,書中詳細刻寫了他沉著冷靜、不驕不燥、英勇善戰、足智多謀的成長曆程以及簡單過度的感情故事,更為主要的可能就是作者本人的縮影。

  四、瞭解了當時東北人民的具體生活場景和現狀,土豪劣紳強權、日軍殘忍屠殺的陰影都一一浮現,給歷史和老百姓留下了無法磨滅的記憶。

  五、能把英烈的事蹟昭示於天下而不至於林海雪原,確實作者不僅僅能夠安慰,更能夠安慰亡靈的寄託與希冀。

  六、能夠寫出那麼大的氣勢來自然是了不起的,但是卻發現所有的情節都過於簡單,尤其是最重要的智取威虎山的過程都單調乏味,顯得呆板雷同,不夠新穎別緻。

  總之,能夠又參與到閱讀中自然是件好事,而且還在不自覺中增長了見識,提高了自己的閱讀欣賞水平,確實不枉於一讀嗎。畢竟我已經有好長時刻沒有來得及閱讀了,就得繼續多方尋找時機加強更廣泛的閱讀。

  《林海雪原》讀後感2

  《林海雪原》是作家曲波著作,描寫在解放戰爭初期,楊子榮、少劍波等帶領的一支東北民主聯軍小分隊,在茫茫林海雪原中與殘匪鬥智鬥勇,勝任完成剿匪任務的故事,。小說既有鬥智鬥力的“槽頭炸馬”、“奶頭山圍殲戰”,又有鬥智鬥計的.“調虎離山”、“智取威虎山”等的故事情節;既刻畫了楊子榮等不顧自己安危,深入虎穴,與敵人巧妙周旋,最後智擒座山雕的英雄形象,又刻畫了解放軍不畏嚴寒,無懼犧牲,在遼闊的雪原縱橫馳騁,最終殲敵的群體形象。

  書看完了,我覺得書中“集體”、“信念”兩個詞最最“給力”了。面對冰冷刺骨的狂風驟雪,面對敵人兇狠密集的槍林彈雨和陰謀詭計,戰士們心中只有一個“信念”,就是消滅敵人,真正解放人民。憑藉著這種頑強的信念和集體作戰精神,他們不怕流血,不畏犧牲,最終完成了任務。而我在“集體”、“信念”面前,顯現得那麼蒼白……在班上不敢主動承擔責任,為老師和同學分憂,遇到困難首先就會想到找人幫忙,而不是嘗試自己獨立解決。雖然老師和爸爸都與我談過,但我都沒有意識到,也許,現在是到改變的時候了……

  《林海雪原》讀後感3

  讀完《林海雪原》這本書後,我深深的被裡面的故事所感染了。

  這本書把人物描繪的淋漓盡致。如:楊子榮,高波。楊子榮同志的之所以有這樣的大智大勇都是靠自己的頑強的拼搏精神努力得來的,他的這種精神值得我們學習。

  在我們生活中,人人做事都要有勇氣,只有這樣我們才能戰勝困難。記得有一次,我去參加演講比賽。我坐在下面看著人家在上面表演都很勇敢,不害怕無論是怎麼樣的做動作,都沒有一絲害怕的感覺,輪到我了,我站在臺上給自己加油打氣心想不要害怕,要勇敢的面對,要知道勝利是屬於勇敢的人的。我站在臺上繪聲繪色的講著,看到老師非常的高興,我的心裡也美滋滋的。講完了主持人說的我的得分結果:9·443是第六名。老師對我說:“我自愛下面為你緊張。可你去表現的非常的棒。我的臉上露出了笑臉。

  《林海雪原》這一本書告訴我們,做人不僅要有勇氣,還要靈活的使用頭腦。不能一定的硬鬥,也許只是一個很簡單的動作,也被弄得複雜起來。

  《林海雪原》讀後感4

  《林海雪原》是根據曲波自己的經歷創作的長篇小說。小說一問世,在當時的社會上就引起了強烈的反響。故事講述了1946年冬天,東北民主聯軍一支小分隊,在團參謀長少劍波的率領下,深入林海雪原執行剿匪任務。小分隊設下埋伏,繳獲了敵匪的地下先遣軍聯絡圖,初步瞭解到威虎山座山雕匪幫的情況,偵察英雄楊子榮提出打進威虎山內部,探得敵情,配合小分隊裡應外合全殲座山雕匪幫。楊子榮化裝成已被消滅的另一夥土匪許大馬棒的飼馬副官胡彪,隻身來到威虎山,並被封為威虎山上的“老九”上校團副。

  年三十,威虎山要擺“百雞宴,楊子榮在“百雞宴”上八面威風,巧施安排,匪徒們個個喝得爛醉如泥,東倒西歪。小分隊及時趕到,楊子榮和戰友們,一舉全殲威虎山的這夥頑匪,戰鬥取得了全面的勝利。

  在《林海雪原》的無數英雄中,我最佩服的人非楊子榮莫屬。因為他年紀輕輕,卻深謀遠慮,屢次立功:楊子榮智識小爐匠。楊子榮獻禮。楊子榮盛布酒肉兵。活捉匪首座山雕等事例,都體現出了楊子榮的足智多謀。楊子榮也非常英勇,任何龍潭虎穴,他都敢去闖一闖;遇到危險時,他能隨機應變,想辦法脫離困境。但是,楊子榮在林海雪原最後的鬥爭裡,在捕捉四大部長的戰鬥中,中了匪徒的無聲槍而光榮犧牲了。楊子榮在任何情況下都不怕苦,與他相比,自己真是慚愧。學習中,一遇到稍難的數學題,心裡就叫苦,努力了幾次,沒有結果後,我更是著急,腦子裡一片混亂,只能胡思亂想,瞎蒙。瞎猜。有時,我真懷疑自己是不是太差了,別人一下子就能迎刃而解的問題,但我卻感到那麼費勁。現在想想是自己還不夠吃苦,缺少不達目的不罷休的精神。

  故今日之責任,不在他人,而全在我少年。我們要好好學習,報效祖國。

  《林海雪原》讀後感5

  閱讀這本書的初衷是電視劇《林海雪原》播出,我幾乎一集不拉地看了,感覺很不錯,但是很多評論說和原著如何不符,所以就想看看原著了。書很厚,所以一直沒翻開,直到前兩天很閒,隨手就開啟看了。

  自然楊子榮是。《智取威虎山》讓人記住了這個有勇有謀的偵察排長。其實他在其他戰鬥中也表現出了他的大智大勇,不過,威虎山是一個最完美的體現。書中描述了他的心理細節,驚慌、調整、更加冷靜,王洛勇在表演的時候我認為這段特別成功。

  也就是少劍波,他是一個智勇雙全的指揮者。帶領著小分隊,周旋在林海雪原,圍剿殘匪。他肯定是被美化的,實在太神了。幾次下了險棋,對他的戰友的要求極高,時間、體力、智力,當然成功了。這也凸現了他的認人之術了。

  其他的還有很多,孫達得(長腿),印象很深刻,因為他的長腿,傳送資訊的任務就落在他身上,奔波啊,在威虎山一戰中,我認為他的作用僅次於楊子榮。

  姜青山這個人物,並不是很起眼,但是從出場就很有英雄氣概。他打過日本鬼子,在馬希山的土匪窩裡呆了很長時間,土匪是因為他武藝高強,想利用他,所以把他的狗賽虎關起來,雖然在土匪窩,卻沒有對老百姓開過一槍,任是怎麼樣都不屈服。活脫脫一個草莽英雄。

  小白鴿,女中英豪。她身材嬌小,卻能在一次戰鬥中搶救13個人,跟隨小分隊在雪海中從來就沒有拉過後腿,搶救起人來自不必說,後來更是承擔了203秘書的工作。她並不把自己當成女孩子,甚至對於姜青山讓三妹帶路的想法“那怎麼行,她可是個女的”,渾然沒有想起自己亦是。

  還有許多,鞠縣長、坦克劉勳蒼、猴登欒超家,個頂個棒!

  一環緊扣一環,環環相扣,許大馬、座山雕、九彪、馬希山、定河老道,依次剿滅。每一場都是佈置的十分緊張,容不得一點失誤,所以,心也提到了作者的筆上,經常是幾路同時進行,出點岔子就完了。所以,一直都覺得緊張。

  我喜歡林海雪原,更喜歡故事情節!

  《林海雪原》讀後感6

  懷著—股澎湃的激情讀完了全書,輕輕合上,望著“林海雪原”四個字,似乎是由火熱的血所凝成的,襯著封面上的皚皚白雪,顯得更加地豔,更加紅了。在那上面,我彷彿看到了一位位親切和藹的解放軍戰士,為著自己的理想,更為著祖國的偉大事業——共產主義事業,在深山老林中奮鬥的身影。此時的學似乎已同他們的笑容與靈魂,融為聖潔的一體。

  對這些戰士來說,死,毫不可怕,鮮血,更是為著這一片他們深愛著的土地,為著他們那可親可愛的鄉親們所流的,它鑑證了一個個赤子之心,它的脈搏將永遠在這片鬱鬱蔥蔥的老林裡跳動。穿山風的狂卷,密集的槍彈雨林,都嚇不退他們,因為心中的一把火,一個信念——真正地解放人民,支援著他們在狂風暴雪中一次次站起,直至最後的勝利。他們對自己人生的目標,執著地追求著,不畏層層險阻,即使是到了“山重水複疑無路”的地步,也甘願拼死一搏,或許他們認為:面對自己的人生,那高高在上的理想,唯有拼過,才了無遺憾。就像《老人與海》中的老人,《絕頂》中的肖頓河,都為著自己心愛的理想而前進,雖然他們最終都失敗了,都只在這茫茫大千世界中留下一副白骨或幾行輕輕的痕跡,但在任何人眼裡,他們在精神上永遠是無法擊倒的。

  恥笑他們對生命無謂浪費的人,必定是一個懦夫,若表面不是,在內心深處也是脆弱的,因為只有懦夫,才會恥笑勇者,更因為他們毫不明白傾盡自己一生去追求的感覺,也更因為他們沒有這種氣魄,沒有這種理想。鄧小平也說過:“一定要經常教育我們的人民,尤其是我們的青少年,要有理想。”一個沒有理想的,便對自己的前途自己要走的路感到茫然,也許,在徘徊上便像迷途的羔羊,在黑暗中消逝。若沒有理想,萊特兄弟不會發明飛機,圓了人類飛向藍天的夢;若沒有理想,袁隆平不可能養殖出雜交水稻,解決中國人多糧少的難題;若沒有理想,又哪來中國幾千年的悠遠文化;若沒有理想,中國不會在一次次失敗中站起,奪回自己的領土……

  理想,是人生的燈塔,更是人生的彼岸。有時為了它,歷經幾多滄桑幾多歲月。

  《林海雪原》讀後感7

  這個暑假,我讀完了《林海雪原》這部紅色經典,心潮澎湃,久久不能平靜。

  這本書講的故事是:1946年冬天,年輕的團參謀長少劍波奉命帶領小分隊,深入林海雪原進行剿匪任務。這股土匪是國民黨的敗兵,轉移到了解放軍後方。土匪血洗了寨子,少劍波也因此失去了最親近的姐姐,戰士們咽不下這口氣,更加奮勇拼搏。其中楊子榮與座山雕鬥智鬥勇最為精彩:楊子榮扮演了被小分隊消滅的九彪,騙過了座山雕犀利的眼睛,成功潛入敵人內部。他和小分隊裡應外合,成功拿下座山雕。經過小分隊的不懈努力和拼搏,終於全部消滅了這幫無惡不作的土匪。

  這本書中我最喜歡的是“小白鴿”——白茹,她活潑開朗,美麗動人。蘑菇老人稱她是“靈芝”;夾皮叔叔譽她是“女俠”。在包圍座山雕的時候,戰士們的腳出現大片凍傷,白茹為了照顧戰友們,一宿沒睡。這種捨己為人的精神,使我的心靈受到了震撼。

  在捕捉妖道時,戰士們發現土匪“小爐匠”的老婆被人在雪地裡刺傷,眼看就要不行了。白茹立馬實施搶救。因為她知道,這個受重傷的女人是善良的,不像土匪那樣可惡。最終,這個女人被救活了,從中我看出白茹心中寶貴的善良。

  《林海雪原》這本書向我們講述了紅色傳奇,也讓我們見識到了革命戰友之間的生死情誼。

最近訪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