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人類學》優秀讀後感範文

《文化人類學》優秀讀後感範文

  品味完一本名著後,相信大家都積累了屬於自己的讀書感悟,需要好好地就所收穫的東西寫一篇讀後感了。是不是無從下筆、沒有頭緒?以下是小編收集整理的《文化人類學》優秀讀後感範文,歡迎閱讀與收藏。

  《文化人類學》優秀讀後感1

  具有動物性的人類嘗試回過頭來理解他們所創造的文化。人從什麼時候從猿分化?從進化樹其它生物那裡觀察到的普遍行為是如何人化的?人的社會效能從其他生物的進化過程中找到母本嗎?自達爾文1858年提出進化論(theory of evolution)以來,關於人類學的討論一直眾說紛紜——如果進化論本身是站得住腳的話。

  人類學是個寬泛又縝密的學科,透過語言、心理、歷史考古、民族學等相關學科的研究研究人類發展的大小規律;文化是人類學的核心要義,文化的存在使人在濡化中自我發展;人類學家在近幾十年民族誌研究中取得了突破,隨著倫理和道德的討論推動研究的總體程序;物種起源的多樣性使人在各種性狀上相異,但生物性變異卻被人為地貼上文化性的標籤;語言和交流訊號是文化人類學研究的有趣方面;由於社會認同,作為不能自我獨立的人在人格上難以掙脫桎梏,包括性別認同;各個地區人們有不同的生計模式,對於它們的或好或壞不能就某一種文化認同而一概而論。

  原始部落和資訊社會有著不同的經濟體系但因循著極為相似的經濟原理;人與人聯合成為社會單位最基本的形式是婚姻和家庭,這伴隨著性與道德的爭論;作為家庭內部的親屬和繼嗣在不同文化環境中有著各異的安排與側重;人還會因不同的社會標籤各自抱團,以直接或間接地謀求更多利益;政治、權力與暴力在人類社會中普遍存在;靈性、宗教與超自然力量不約而同地遍地開花並影響深遠;藝術,作為特殊的智慧標籤始終伴隨人類的生產與社會活動;或遠或近,無數社群或種族曾今、正在或將要面臨巨大的變遷;時至今日,人類學在全球化挑戰中應謀求新的角色......

  《文化人類學》優秀讀後感2

  在哲學中,要從三個方面來了解一個東西——是什麼,為什麼,怎麼辦。換句話來說,要了解一個東西的第一步就是了解它是什麼。所以我閱讀的第一本書是哈維蘭的文化人類學。

  文化人類學對我們來說是一個全新的概念,上這堂課這是我第一次聽到這個名詞。仔細思考這五個字,文化和人類都是大概念的詞彙,包羅永珍。可是透過這本書,我對文化人類學有了更深刻的瞭解,或者說更具體的明白它到底是什麼。

  首先,文化人類學是什麼?書中給了我們一個明確的概念,人類是研究任何地方,任何時代的人,試圖形成關於人及其行為的可靠知識,既涉及與他們想區別的東西,也涉及他們共享的東西。而文化學強調對史前史和新近西方文化的研究。具體來說,文化人類學可以劃分為考古學,語言人類學和民族學。考古學研究物質遺存。語言人類學研究人的說話能力,民族學研究現在的文化。這些答案解決是什麼的問題。

  那麼為什麼要研究文化人類學呢?從共性來說,所有的學科就是為了幫助人類更好地生活。從文化人類學自身的特點來說,文化對社會具有重要的功能。

  一、文化具有共享性,因為人們分享共同的文化,他們能在社會中良好的生存,並且和他人建立相互依賴的關係,社會成員透過共同的身份感而團結在一起。研究文化人類學,可以幫助人們更好的與社會融合。

  二、文化是可習得的,意味著每個人都可以透過自己的努力學習不同的文化。研究文化人類學,可以幫助人們理解不同的文化並且學習先進的文化。

  三、文化是整合的,處在文化社會的我們能對文化有全面而清晰的認知。研究文化人類學,可以我們從宏觀的角度來看文化,發揮文化更大的作用。其實聯絡我們高中的知識,文化作為一種精神力量,能夠在人們認識世界、改造世界的過程中轉化為物質力量,對社會發展產生深刻的影響。

  第三,我們要如何學習文化人類學?文化人類學涉及到我們生活的方方面面,與我們的生活息息相關。具體來講,我麼可以從上面三個分支來考慮如何學習。

  首先,考古學研究過去的文化,我們要了解人類文化的起源以及加強對人類祖先的認識。

  其次,在語言人類學方面,我們要掌握語言的性質以及在當下社會環境不斷髮生語言變化。

  第三在民族學上,我們要關注當今社會的萬事萬物。它包含人的成長,生計模式,經濟體制,性與婚姻,家庭和家戶,親屬和繼嗣,政治組織,宗教等等。這些都值得文化人類學重要的研究物件。最後,我們要堅持實事求是的原則,在實地研究和調查文化,得到最科學的答案。

  總之,這本書給我最大的幫助就是讓我對文化人類學有了更深刻的體會。

  《文化人類學》優秀讀後感3

  人類學就是對人類過去和現在所有的生物複雜性與文化複雜性的研究,是關於人的科學,它是從生物和文化的角度、對人類進行全面研究的學科群。它包括,生物人類學、考古學、語言人類學、文化人類學。

  隨著人類社會經濟的不斷髮展,研究人類學對當今世界有著重要的作用。而文化人類學則是從文化的角度研究人類種種行為的學科,它研究人類文化的起源、發展變遷的過程、世界上各民族各地區的文化差異,試圖探索人類文化的性質及演變規律;其最有成就的工作是對人類婚姻家庭、親屬關係、宗教巫術、原始藝術等方面的研究。作為人類學的分支,文化人類學的深入研究有利於促進其他人類學方面的發展,從而促進整個人類學乃至世界的發展。文化人類學也有很多分支,增強每個方面的研究,對人類生活的進步有很大作用。

  古典進化論學派是文化人類學史上的第一個學派,它的誕生可以說是文化人類學作為一個學科正式誕生的標誌。在達爾文進化論出現之前,人們在人類研究方面更加註重人的生理方面,即人的生物性。所以開始的人類學注重解剖等行為。

  但是自從達爾文進化論提出,人們對“人”這種動物開始有了清晰的認識,所以人類學開始去關注一些與人有關的問題,可以說達爾文對人類學的發展提供了廣闊的舞臺。古典進化論學派的主要代表人物泰勒是第一個在科學意義上為“文化”下定義的人,他認為“文化或文明就其廣泛的民族學意義來講是一個複合的整體,包括知識、信仰、藝術、道德、法律、以及作為一個社會人員所習得的其它能力和一切習慣。”古典進化論學派認為文化是獨立創造的並且他們堅持這三個觀點:

  一、用人類本質的一致性觀念來說明文化發展的單一性。

  二、各民族文化都循同一條路線向前進化,目前各個社會發展的不同程度實際上代表這條路線的'各個階段,各階段在程式上是固定的,只是時間上的不一致罷了。

  三、整個世界依然是自然法則所掌控的。

  傳播論學派則把人類文化或社會中的變化歸因於物質文化和習得行為從一起源社會散播到其它社會。傳播學派分為兩部分,一部分是德奧歷史傳播學派,另一部分是英國極端傳播學派。傳播論學派認為文化的傳播是歷史發展過程的主要內容,全部的人類文化史歸根結底是文化的傳播、借用的歷史。我本人比較贊成傳播論學派的觀點,我也認為在歷史程序中文化傳播的影響大大超過了文化的獨立創造。因為我覺得隨著社會的進步,世界各地的交流也不斷加深,流動的人口以及工商業很容易就引起文化的流動。最顯著的例子就是我國四大發明的傳播,以及我國茶文化對世界各地的影響。

  如今四大發明使世界各國受益,不可否認其獨立創造的確很重要但是若是這些東西沒有傳播出去沒有經過外國人的發展與改造它根本就不可能有這麼大的作用。正如英國開始並沒有飲茶的習慣,直到他們在荷蘭商人那裡見到了中國的茶葉後才興起茶文化一樣,這世界並不是每個地區亦或是民族都有獨立創造文化的條件,所以我也認為文化傳播的功能更大一點。

  第三個學派是文化歷史學派,他們認為文化人類學的一般任務是研究“社會生活現象的總和”,透過這種研究來“構擬”人類文化和文明史。但他們所主張的“文化史”不是指世界各國的一般歷史而是指各個民族的具體歷史;因為每個文化集團都有其獨一無二的歷史,而他們認為只有具體的東西才是歷史的可靠的。

  禮,在中國過古代用於“定親疏,決嫌疑,別同異,明是非。”是封建統治者維持社會秩序,等級制度的工具。如周禮。同時,禮是一個人為人處事的根本,是人之所以為人的標準。我覺得這也是人區別於其它物種最重要的標誌。我認為禮儀、儀式與節慶,是多數人作為社會個體為了適合社會需要而產生的一種被大眾廣泛接受的行為,是特定人群裡的一種文化符號,有區分不同文化的作用。很大程度上來說,儀式是具有表演性質的,是一種“秀”。

  雖然我對這個說法開始不太能接受,總覺得這是對儀式的褻瀆,但話說回來,沒有作秀就沒有關注,我們今天很多文化的流失正是缺乏這種“作秀”的精神。我覺得我們應該改變自己對待禮儀、儀式、節慶的態度,學會用自己的熱情去感知,它們就是我們所持有的文化的果實,否則我們的傳統文化終將離我們越來越遠。

  世界各地由於地域以及文化的差異其所表現出來的飲食文化也大不相同,一個民族的特質往往能形成一種獨特的飲食文化。同樣一種食物,有些人認為很美味而另一些人則覺得很噁心。比如說皮蛋在中國人眼中非常好吃,但美國人確認為其難以下嚥。這就是因為他們所處的生活文化環境不同造成的。

  在我們中國,大家喜歡圍成一大桌,大家都在盤子中夾菜,筷子你來我往不亦樂乎。然而西方的人卻每個人面前擺一個單獨的盤子,非常注重獨立思想,並且主人也不會去給客人夾菜,服務周到就是他們對待客人最大的熱情。我覺得這樣的飲食文化就是由不同的民族文化所造成的,西方國家深受海洋意識的影響人們推崇冒險追求個人的獨立價值而在中國自古以來就深受宗族倫理制度的影響,人們很少注重自己的獨立個人的自由。所以就造成了這種飲食文化的差異。總之,我認為飲食文化的差異可以映襯出文化的差異。

  中國是茶文化的發源地,中國茶已有四五千年的歷史,並且對世界各地有著重大的影響。相對於英國茶文化的高雅日與本茶文化的“和敬清寂”,中國的茶文化已達到了一種雅俗共賞的狀態,這也表現出我國茶文化的發達。在中國的街道,你可以看見大大小小的茶館,這裡人聲鼎,沸熱鬧非凡。人人面前一碗茶,這樣簡簡單單的就可以度過一下午的時光。

  同時在中國“高雅”的茶道中也融入了儒家,道家,佛家三家的思想內涵,飲茶有三個階段:飲茶之道、飲茶修道、飲茶即道。飲茶之道,是指飲茶的藝術,也可說是飲茶的方式技藝;飲茶修道,是指透過飲茶來正心修身、志道立德。在飲茶的過程中提升自己的道德情操,成為真君子;飲茶即道則是最高的境界了,“道”就是真理、本源,它存在於世界萬物之中,說不定你在喝茶的時候對心中一直不能釋懷的事頓悟,獲得另一個世界。中國雅俗共賞的茶文化是一種藝術,不僅是一種生活的藝術更是一種人生的藝術!

  語言在人類活動中起著非常重要的作用,是人類社會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然而語言與文化也有很多聯絡。語言與文化相互依賴,相互影響。語言是文化重要的載體,文化對語言也有制約作用。我們很容易在生活中找到這樣的例子,比如說為什麼我們今天能夠研究古代的文化,很重要的而一個原因就是古代留下了很多可供我們使用的文獻資料,從這些書面語言中我們就可以在一定程度上了解到古代的文化。

  再說語言與文化的關係在我們中國體現得尤為明顯,我國幅員遼闊,各地都有自己的方言,不僅這些方言現象並且它們的變化與發展都會表現出了文化的差距!為什麼東北話和吳儂軟語聽起來完全是不同的感覺,一個粗獷滄桑,另一個則盡顯“小家碧玉”。原因很簡單,就是因為這兩地的文化氛圍完全不同,所以所孕育出的人的性格差距也很大,自然所說出的語言也大有不同,這就是文化對語言的一種制約。

  還有就是最近幾年盛行的網路語言、神馬都是浮雲、快到碗裡來……其實這些網路語言都是社會生活文化的一種反映,隨著人類社會的不斷髮展我們將會接觸到越來越多的只屬於某個時段的“流行語”。其實語言本身就是文化的一部分。

  在我看來,由種種原因,我們每個人作為個體所看到的所能夠感知到的世界是不同的,所以為了不被個人的狹隘視野所矇蔽,為了能用自己有限的視線看到無限的世界,文化人類學的存在是非常有意義的。透過表現出不同群體之間的共性與差異,讓不同地區不同文化的人群能夠相互理解相互包容,這無疑會促進人類文明的程序。

最近訪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