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衡傳的讀後感
張衡傳的讀後感
認真品味一部名著後,大家一定對生活有了新的感悟和看法,需要回過頭來寫一寫讀後感了。你想知道讀後感怎麼寫嗎?下面是小編整理的張衡傳的讀後感,歡迎大家分享。
張衡傳的讀後感1
說起張衡,真是無人不知無人不曉,我們就會想起那些古代發明:地動儀等各種天文、地理的`測算發明。可是我們又真正有了解多少關於張衡生平的故事呢?
讀了《張衡傳》以後,我算是對於張衡的人生有了一定了解了。《張衡傳》講述到張衡年少就很聰穎,飽讀了四書五經,成為當時鄉里非常知名的才子。張衡,不喜歡跟尋常的凡夫俗子交往,更喜歡淡薄與寧靜。儘管年少有為,可是張衡並不自滿驕傲,拒絕了多次做官的邀請。只是後來張衡終究還是去了做了官,在做官經歷當中屢遭朝廷奸臣陷害。到了中年時候,張衡發明了候風地動儀,可以預測地震,成為了當時一絕,也深得後世稱讚。
我透過閱讀《張衡傳》這篇文言課文受益匪淺,讓我更深入地瞭解了張衡。也讓我有些為張衡感到可惜,張衡的一生並未特別輝煌,尤其是做官時候要承擔風險,害怕遭奸臣陷害,這一定浪費了他很多的發明與創造時間。這不由地令我想起了孔子說過的”學而優則仕“,意思就是古代的人學習很優秀了就做官了,可是古代朝廷做官需要面臨的官場做派太深太險,讓無數像張衡這樣有才華的人遭受埋沒,多少才華就此沒有施展空間。
總的來說,《張衡傳》值得我們閱讀,值得我們深思。
張衡傳的讀後感2
《張衡傳》中談到張衡,有“常從容淡靜,不好交接俗人”的記載。
好一個“從容淡靜”!凡天下有所成就者,皆逃不了這四個字所蘊含的大境界。何謂從容?“採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登東皋以舒嘯,臨清流而賦詩”,是一種從容;“猝然臨之而不驚,無故加之而不怒”,是一種從容;“寵辱不驚,看庭前花開花落;去留無意,望天空雲捲雲舒”,是一種從容;“不管風吹浪打,勝似閒庭信步”,是一種從容;“揮一揮衣袖,不帶走一片雲彩”,是一種從容。從容,是一種理性,一種堅忍,一種氣度,一種風範。只有從容,才能臨危不亂;只有從容,才能舉止若定;只有從容,才能化險為夷;只有從容,才能寵辱不驚;只有從容,才能風雲在握!諸葛亮在《誡子書》中有這樣一句話:“非淡泊無以明志,非寧靜無以致遠。”一個人要想“明志”,使自己的志向明確、堅定,需要一種淡泊;要想“致遠”,實現自己的遠大目標,需要一種寧靜。
成為一名優秀教師,就需要有一種“從容淡靜”的心境。唯有從容淡靜,才能活得瀟灑,活得自由,活得曠達,活得幸福。“狂歌五柳前”的陶淵明,不為五斗米而折腰,“舟遙遙以輕颺,風飄飄而吹衣”,決然歸隱田園,“懷良辰以孤往,或植仗而耘耔”,詩意地棲居在紛擾繁雜世界中的一片淨土,淡泊寧靜,其從容風度冠絕古今。“一蓑煙雨任平生”的蘇東坡,被貶荒涼瘴癘之地,過著囚徒般的生活,仍能孤身一人泛舟赤壁,夜觀美景,“頌明月之詩,歌窈窕之章”,留下了千古傳誦的佳作《赤壁賦》。
“下筆秀辭,揚手文飛”的張衡,“不慕當世,所居之官,輒積年不徙”,終生仕途黯淡,但他“淡泊明志,寧靜致遠”,“尤致思於天文、陰陽、歷算”,作渾天儀,造地動儀。郭沫若曾評價張衡:“如此全面發展之人物,在世界史中亦所罕見,萬祀千齡,令人景仰”。
俱往矣,數風流人物,還看今朝!在課改的滾滾洪流中,在“有錢走遍天下,無錢寸步難行”的社會風氣中,作為一代師表,就應該保持一顆平常心,像張衡一樣,常從容淡靜,不交接俗人,我們的事業,就一定會成功。
做一個從容淡靜的人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