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培養一個優秀孩子?給父母的5個忠告!

如何培養一個優秀孩子?給父母的5個忠告!

  孩子的教育是一個永恆的話題。很多家長在提到教育孩子這話題都會一肚子苦水,更別說如何培養一個優秀的孩子了。

  現如今,孩子的教育成本越來越高,有些家長為了能讓孩子多學,會花費很多錢在教育上,讓孩子上各種培訓班、輔導班,更有甚者直接重金購買學區房;也有些家長認為,花錢不一定有用,還得看孩子自身。

  其實編者覺得,孩子的教育更離不開我們的父母,家庭教育才是最重要的。我們的心理學大師阿德勒曾說:“人們的所有行為都是在追求價值感與歸屬感”。對孩子也是如此,他們的行為,背後對映著對價值感與歸屬感的追求。接下來一起看看阿德勒有哪些忠告給父母吧!


  忠告一:

  孩子的一言一行之所以模仿父母,就是希望藉由這種方式強調自己的存在,並試圖得到父母手中擁有的權力。孩子為了得到父母的關愛所使出的手段,深深影響了其性格的養成。

  正如阿德勒所說:孩子所有不當的`行為只是為了引起注意,不成為所有人的關注焦點就不肯罷休。

  我們有些孩子會很聽父母的話,用乖巧的行為獲得父母關愛;而有些孩子刻意暴露自己的無能,設法引起父母注意。他們的主要目的就是強調自己的存在,引起父母關注,只是表現的方法不同罷了。

  很多孩子會無意識中模仿父母的言行,以此證明自己是家庭的一分子,他們渴望擁有父母手中的權力。在孩子看來,父母是家庭權力的象徵,模仿他們的言行可能自己也會有得到這樣的權力。

  忠告二:

  孩子通常會拼命努力來回應父母的期待,因為他們認為要是違背父母的期待,其命運就會被拋棄。

  當孩子被父母誇讚自己“你真聰明!”後,我們的孩子為了回應父母的期待,會不斷督促自己“一定要非常聰明”,以此回應父母給自己貼的標籤。

  孩子之所以這麼努力來回應這一標籤,是覺得假如自己一旦不符合父母的期待,就會被拋棄,不被父母喜歡。不過阿德勒認為,一旦孩子不想再揹負任何責任,不再期待得到別人的認同,他就會做出不負責任的行為。

  因此,提醒我們的父母不要讓自己的期許和標籤束縛孩子的發展,給他們自由選擇的機會和空間,營造一格健康成長的環境。

  忠告三:

  父母的影響有多大?

  究竟是接受父母的想法,還是將父母視為反面教材,取決於你自己的決定。

  你也可以選擇接受其中你認可的部分。

  孩子成為什麼樣的人,其性格和發展很大程度上基於生活環境和生活經歷。我們的孩子首先接觸的社會環境就是家庭。在家庭中,孩子與父母的接觸及其發展趨向,形成了孩子與他人關係發展的基礎。父母與孩子的互動作用,深深地影響甚至決定了孩子的性格以及與他人的相處模式。

  不過,阿德勒認為,人不是被動的,而是有目的地生活著,且都有機會選擇未來的生活方式。在家庭中孩子也是如此,對於父母的行為,他們並不是照單全收,而是可以選擇接受其中自己認可的部分。

  忠告四:

  一味斥責只會讓孩子失去勇氣、受到傷害,或許能收到一時的效果,但無法從根本上解決問題,反而使孩子越來越我行我素,成為染上惡習的最佳訓練方式。

  孩子對周圍的一切充滿好奇心,總想著嘗試新的東西。很多時候,我們父母的不允許、不準,迫使孩子暫時停止行動;而當孩子在嘗試中出錯時,父母的斥責和威脅,讓孩子暫時聽從自己的意思。這樣的教育只能求得一時效果,無法根本解決問題,反而會奪走孩子挑戰困難的活力,讓孩子或消沉,或反抗。

  在教育孩子時,我們的父母要從瞭解孩子開始,不能以“ 斥責”“處罰”,以平等的視線與孩子進行良性的溝通,傾聽孩子內心的需求。

  忠告五:

  教育孩子就像是腳隨時放在剎車上,除非必要否則絕對不要貿然踩下去,不然就可能破壞孩子之前的努力。從旁守護比過度干涉對孩子更有幫助。

  親子教養與教育不應該是用獎勵來引誘孩子的溺愛教育,也不是容許孩子為所欲為的放任教育,更不是靠懲罰來制止偏差行為的強硬教育。

  我們的孩子對世界滿懷著好奇,強烈的好奇心驅使著他們去了解世界,學習如何生活和生存。但我們的總認為孩子“年紀小,不懂事”“這些太危險,不要去做”,不願意放手讓孩子去做。打著愛孩子的名義干涉孩子的生活,把孩子作為弱者對待,容易扼殺孩子的思維發展和行動能力。

  我們的父母在教育孩子時,要主動與孩子溝通,不要過度干涉孩子的行為,這樣孩子在成長過程中更能養成自立的能力,與社會和諧共處。

  說完了以上的5點忠告,各位家長知道怎麼培養孩子才會更優秀了嗎?父母是還是第一任也是終身的老師,要知道人無完人,無論是父母還是孩子也是一樣,讓我們一起努力,一起成長吧!

最近訪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