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編版六年級下冊語文說課稿(精選11篇)

部編版六年級下冊語文說課稿(精選11篇)

  作為一名辛苦耕耘的教育工作者,通常會被要求編寫說課稿,說課稿有利於教學水平的提高,有助於教研活動的開展。那麼問題來了,說課稿應該怎麼寫?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部編版六年級下冊語文說課稿(精選11篇),歡迎大家借鑑與參考,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部編版六年級下冊語文說課稿1

  一、品讀文字說教材

  讀著《兩小兒辯日》,天真可愛的兩小兒出現在我的面前,我彷彿看見兩小兒為爭論“太陽距離地球遠近”的問題各執一詞,爭執不下,面紅耳赤,就連孔子這樣博學的人也無法裁決,多有意思呀!細細品讀,課文語言簡潔,兩段風趣幽默的對話描寫讓我感受到兩小兒是那樣天真可愛,善於觀察,勇於探索,而孔子謙虛、實事求是的科學態度著實讓我敬佩,同時也讓我明白學無止境的道理。

  《兩小兒辯日》是人教課標版第十二冊的一篇文言文。這篇課文是主題單元“人生感悟”的第一篇課文,目的是透過本課的學習,瞭解作者是如何感悟生活,獲得人生啟示的,為後面的《匆匆》、《桃花心木》等文章的學習積澱學法,同時也為初中學習文言文打下基礎。

  二、依據學情說目標

  六年級學生在此前已經學過《楊氏之子》《伯牙絕弦》等文言文,已初步掌握了學習文言文的一些方法,但積累還不夠,要獨自理解一篇文言文還有困難,因此,我確立本課的教學目標為:

  1、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並背誦;

  2、能根據課後註釋疏通全文,瞭解故事內容;

  3、理解重點詞句,領悟文中蘊涵的道理;

  4、初步感受文言文的特點,激發學習文言文的興趣,體會祖國文字的博大精深。

  由於文言文與現代文相比在詞語句式方面差別較大,所以能否正確地斷句,流利的朗讀,能否正確地理解每句話的意思是本課的教學重點,由於本年級學生對人生的哲理缺乏實際的生活經驗,因此聯絡生活實際來體會道理將是學習本課的難點。

  三、因材施教說學法

  在教學中,我力求做到充分體現“教師為主導,學生為主體”,營造一種“民主、平等、合作”的教學氛圍,為此,我將採用“質疑探究法”、“情境品讀法”、“合作討論法”“連結生活法”等學法引導學生準確理解課文內容,感悟文中蘊涵的道理。

  讀為主線說流程激趣設疑,匯入課題。人非生而知之者,孰能無惑?孔子乃一代聖人,卻被兩小兒笑曰:孰為汝多知乎?因此,開課伊始,我便用連結資料匯入,用資料豐滿孔子一代聖人的高大形象,與後文“孔子不能決也”形成鮮明的對比,既設定懸疑,激發學習興趣,又為後文的學習作好鋪墊。

  一上課,我便出示圖片,(點選)用敬佩的語氣敘說孔子對世界的影響。在學生的驚訝聲中,繼續讓學生彙報交流課前蒐集的有關孔子的資料。

  當孔子的形象在學生心中越來越高大時,我又丟擲懸念:這樣一個偉大的聖人,卻被兩個小兒笑曰:(課件出示)孰為汝多知乎?預設這一句學生難以理解的地方是“為”、“知”,因為孩子接觸文言文有限,在這裡我採用講解法,直接告訴學生“為”、“知”通“謂”、“智”,在老師的幫助下,理解這句話的意思,並指導學生斷句,讀出反問的語氣。而後設下懸疑,匯入課題,讀題解題。

  四、初讀古文讀通讀順

  古人云:“松聲、澗聲、琴聲、鶴聲……皆聲之至清者,而讀書聲為最。”

  為了讓孩子讀通、讀順、讀出節奏,我分三步:第一步,自由讀。根據六年級孩子的年齡特點和認知水平,我首先讓孩子自由讀,讀準字音,讀通古文。在此基礎上進入第二步,試讀指導。我先指名讀,根據學生在朗讀過程中的問題相機指導。在此過程中,我預設了(課件出示)這四句是斷句朗讀的難點,一是因為這幾個句子比較長,二是因為這四句是學生理解的重點段落。為解決這一朗讀重點,我採用範讀、師生合作讀、齊讀、分角色讀等多種朗讀形式進行朗讀,達到把古文讀通、讀順這一目的。

  再讀古文讀明文意這則文言文的意思並不難懂,教學中可以讓學生對照文後的幾個註釋,採用自查自閱,小組討論的方式交流對古文的理解,進而全班交流。

  在這一環節中,我預設了學生難理解的地方為“車蓋”、“盤盂”,“車蓋”、“盤盂”學生沒見過,書上的解釋很籠統,我利用多媒體展示“車蓋”、“盤盂”,學生一看既明,圖為文服務,在認識物的同時學習比喻句。而後,我又讓學生帶上動作比劃這兩個物件進行對比朗讀,調動多種感官,讓孩子在看一看,比一比,讀一讀,動一動中輕鬆愉快地理解古文意思。“滄滄涼涼”“如探湯”的感覺則讓學生聯絡生活實際,說說早晨與中午的不同感覺,從中體會這兩個句子的意思。

  五、三讀古文,品“辯”品“決”

  語文教學要讓學生在關鍵的字、詞、句、段處細細揣摩體會,引領學生從膚淺到深刻,從簡單到豐富。這篇課文中兩小兒的“辯”與孔子的“決”言語簡潔,透過這簡單的句子卻有極大的琢磨、品味、想象的空間,對悟理以

  及培養學生的想象能力有極大的幫助。為此,我把這兩次對話與孔子的“不能決也”作為品味的重點。一品小兒辯趣,二品孔子不能決也。葉聖陶先生說:“閱讀閱讀,總得讀,閱讀能力不是講出來的,而是讀出來的。”我採用反覆吟誦、朗讀的教學方法,對一品小兒辯趣進行了三個層次的品讀。

  品讀對話解內容我先丟擲話題:孔子東遊時,他聽到了什麼?課件出示兩次對話,這兩次對話都以“一兒曰”為提示語,一些中下學生對這兩次對話容易混淆,因此,根據因材施教的原則,我藉助多媒體,用兩個小兒人頭區分出兩小兒辯鬥的語言,分成A、B兩組朗讀,再讓學生默讀。完成練習(課件出示)。現在的孩子能說會道,但浮躁無耐心。而學習不僅需要樂學,更要靜學。這一練習的設計旨在讓學生沉下心來讀書,讓孩子在安靜的氛圍中與文字交流,透過文字弄懂隱藏著的文意。

  想象畫面品辯趣古文簡潔,但不詳細,有些地方需要靠想象推測。這篇課文中兩小兒辯鬥是一個非常可愛、有趣的畫面,可是古文卻用“一兒曰”概而說之。教學中,我用“想象畫面品辯趣”的方法進行教學,我會這樣入問:讀著他們的對話,你的腦海中會想象出兩個怎樣的小兒,說說他們當時的動作表情?孩子想象畫面後,設定情境,讓學生進入角色,透過情景創設朗讀,語言引領朗讀,迴旋朗讀,讓孩子發揮想象,體會辯趣。如:師生合作,分角色分別重複朗讀“日初出大如車蓋,及日中則如盤盂,此不為遠者小而近者大乎”“日初出滄滄涼涼,及其日中如探湯,此不為近者熱而遠著涼乎?”剛開始語氣平緩,隨著“此言差矣”、“非也”、“胡說”等詞語的加入,兩人的語速逐漸變快,語氣逐漸變重,最後,感情激昂,互不相讓,師生“辯鬥”結束,教師請學生評價。又如引領朗讀,“一兒堅持曰“、一兒不服曰”、“一兒爭辯曰”、“一兒反駁曰”、“一兒拍著胸脯曰”、“一兒跺著腳曰”等等,在這樣的提示下,學生的辯鬥越來越激烈,最後發展到指手跺腳,互不相讓,場面熱烈,使得這種形象感不斷地立體化、生動化、細節化,兩個可愛的古代“小兒”形象就這樣被還原到了現代的課堂。

  六、文言共生悟道理

  新課標指出:“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統一是語文課程的基本特點。”具體反映到古文課,就是文言共生。待學生從表情到動作到語言讀到酣暢淋漓時,放慢教學的速度,讓學生從激情澎湃,詼諧逗趣中平靜下來,丟擲話題:從他們的語言、動作、表情中,你能感受到什麼?學生透過入情入境地朗讀已進入角色,他們一定會說:我能感受到兩小兒的天真可愛,我能感受到兩小兒善於觀察、敢於質疑、勇於探索。

  二品“孔子不能決”。“孔子不能決也”只有6個字,給予學生以無限遐想的空間,教學中,要利用空白,找準引發想象的切入點,引導學生合理想象。為此,我讓學生分別以“現代小兒”、“古代小兒”的身份,請教孔子,這一設計,既能活躍課堂,又能讓學生對古文活學活用,有的孩子說:老師,您能說說我倆到底誰對呢?有的孩子一邊作揖,一邊說:先生,孰是孰非?出示句子,孔子不能決也。理解“決”“也”的意思,並讓學生找出這篇課文中帶“也”的句子,課件出示,讀一讀,體會古文的節奏和韻律。而後,讓孩子說上幾句帶“也”的句子,如:多乎哉不多也。我乃齊天大聖也。孔子不能決也,兩小兒笑曰:孰為汝多知乎?兩小兒這一笑耐人尋味,或天真或譏諷或失望,學生對文字的理解是多元的,閱讀教學要尊重學生個性化的體驗。在這一教學中,我讓孩子自由體味這一聲笑,這一聲問,孔子心裡會在想什麼?又會說什麼呢?讓孩子透過角色置換進入孔子內心,從而悟出孔子謙虛、實事求是的科學態度。這樣的訓練,不僅加深了學生對課文內容的理解,發展了學生的想象能力和思維能力,而且還豐富了文章的內涵,也使我們的語文教學超越了文字,超越了時空。

  從這“辯”和“不能決”裡,我們悟出了什麼道理?孩子彙報以後,我相機匯出學生要積累的名言,再讓孩子聯絡生活實際說說對課文的感悟。這一環節的設計是對課文內容的昇華,教學難點在此突破也是水到渠成。

  四讀古文積累運用新課標指出:語文教學要豐富學生的積累,為此在熟讀成誦的基礎上指導背誦,透過同桌背、指名背、全班齊背等方式,從而達到豐富語言積累的目的。

  語文教學的根本手段,讓學生讀中感悟,讀寫結合。我設計分組練筆,豐滿文字這一環節,讓孩子想象孔子、兩小兒外貌及他們辯鬥與不能決時的神態、動作、心理,把自己的理解、感悟和想象以語言文字的形式物化出來,還原語言文字的形象,這樣做既注重了積累感悟,又注重了實踐運用,學生的語文素養就會得到提高。

  七、板書設計

  這是我的板書設計。此板書扣住關鍵詞“辯”與“不能決也”來進行設計,其中藝術化地處理了“兩小兒”與“孔子”,“辯”與“不能決”。強烈的對比中,讓學生感受到兩小兒的可愛、執著,聖人孔子的實事求是,此設計既突破重點難點,又富有藝術性。

  部編版六年級下冊語文說課稿2

  [說教材]

  《觀潮》一課是小學語文四年級上冊的一篇課文,課文透過作者的所見、所聞、所感,向讀者介紹了自古以來被稱為“天下奇觀”的錢塘江大潮。文章思路清晰,語言生動,給人以身臨其境的感覺,是一篇進行熱愛祖國大好河山的教育,培養留心周圍事物習慣的好教材。

  [說學生]

  四年級的學生思維活躍,求知慾強,樂於表達,樂於與人交流,但他們的生活經驗畢竟有限,對文中描繪的錢塘江大潮的雄偉景象,僅憑想象難以深刻感受,需教師提供直觀的圖象幫助理解。

  [說目標]

  依據大綱的要求,教材特點及學生實際,制定以下的教學目標及重難點:

  1、體會錢塘江大潮的壯觀與雄奇,激發熱愛祖國大好河山的強烈的情感。

  2、激發學生讀書的熱情,提高學生品味詞句的能力。

  3、學習作者有順序、抓特點的觀察方法,培養留心觀察周圍事物的習慣。

  教學重點是理解“潮來之時”的記敘。

  教學難點是體會錢塘江大潮的雄壯的磅礴的氣勢。

  [說教學]

  學生是學習和發展的主體,語文教學應以學生自讀自悟、自學探究為基礎,讓學生在讀、悟、議這種寬鬆民主中的氛圍中學習。作為教師,要做的是幫助學生架設生活與教材的橋樑,激發學生的情感體驗,並參與其中,推動學生去深入地感受。因此,我的教學設計如下:

  一、運用電教媒體,直觀感受,激發情感和興趣。

  1、匯入:在我國,有許多奇特的自然景觀,錢塘江大潮就是其中一處,有誰知道錢塘江大潮?見過嗎?

  2、放錄影,直接感受錢塘江大潮的雄偉和壯觀。

  3、請學生談觀看錢塘江大潮後的感受。

  運用電教媒體,讓學生直接感受到錢塘江大潮的磅礴雄壯的氣勢,學生的激情馬上被調動起來,既激發了學生的學習興趣,也利於學生理解詞句。

  二、初讀課文,理清課文的順序

  課文脈絡非常清楚,學生在初讀課文的基礎上能很快理清文章的順序,在此基礎上按潮來前、潮來時、潮退後的順序組織教學。

  三、創設情境,體會觀潮人的感受

  透過創設情境,讓學生設身處地的體會到觀潮人的急切、激動的心情。因此,我設計這麼幾個問題:如果你就是觀察人中的一員,想到就要見到大潮了,你心情如何?你會怎麼做?觀潮的人群又是怎麼做的呢?

  四、透過“讀、悟、議、賞、再讀”,重點體會潮來時壯觀景象。

  潮來時雄偉壯觀的景象這一部分是課文的重點。抓住重點詞句品味是難點。學習這一部分時,我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地位,讓學生充分讀,體會,並發動學生相互評議、補充,讓每個學生都能在自身的基礎上得到提高。因此,我設計如下環節:

  1、讀。學生自由讀潮來時這一部分,找出自己最喜歡的地方讀,在閱讀教學中以讀為本,把時間和主動權還給學生,讓學生在讀中自學,讀中自悟,讀中自得。

  2、悟。讀中感悟,說說自己的體會,學生在讀書時聯絡已有生活經歷,體會感悟,能更深入地理解課文。

  3、議。即教師給學生足夠多的時間討論交流,讓學生能夠充分發展自己的見解,允許有不同意見,並鼓勵創新,圍繞“哪些景象最吸引你,說說。

  部編版六年級下冊語文說課稿3

  一、教材分析與處理

  《麋鹿》是蘇教版小學語文第十冊第三單元中的一篇課文,這是一篇記敘文,它介紹了我國珍稀野生動物麋鹿的外形特點、生活習性和傳奇經歷,體現了國家對野生動物的高度重視。教學這篇課文,不僅讓學生了解稱為“四不像”麋鹿的外形特點、生活習性和傳奇經歷,同時在學習課文的過程中也要激發他們熱愛大自然,保護野生動物的思想感情。根據教材編寫意圖和新課標的的教學要求,結合五年級學生的的思維情感、認知發展的需要和教學的實際情況,從知識與技能、過程與方法、情感價值觀這三個維度進行考慮,確定了以下知識、能力、情感目標。

  知識目標:認識20個生字,會寫其中的6個,理解部分詞語,理解課文內容,瞭解麋鹿的外形特點、生活習性和傳奇經歷。

  能力目標:能正確、流利、有感情的朗讀課文,體會國家對保護野生動物的高度重視。在理解課文的基礎上,能學著講解員的樣子說說麋鹿的外形特點。

  情感目標:激發學生熱愛大自然,保護野生動物的思想感情。

  課文介紹了麋鹿的外形特點、生活習性和傳奇經歷,學生學習課文,除了瞭解課文內容,還要用自己的話介紹麋鹿的外形特點和傳奇色彩。因此我認為本課的重難點確定為:

  1.理解課文內容,瞭解麋鹿的外形特點、生活習性和傳奇經歷。

  2.在理解課文的基礎上,能結合課文內容,學著解說員的樣子來介紹麋鹿的外形特點、傳奇色彩。

  3.透過課文的學習來體會我國對野生動物的高度重視。

  二、媒體設計

  我本著以學生髮展為本,以服務教學為宗旨,在課件設計上我沒有過多的花哨,只是出示一些麋鹿圖片,幫助學生更好地直觀認識麋鹿,匯入課文。再利用教學軟體突出重點段(第二、三小節),再配上相應形態的麋鹿圖片,以幫助學生更好的學習、探討、交流,幫助突破課文的重難點。

  三、學設計過程

  我預定三課時完成完成我的教學目標:

  第一課時:我設想讓學生透過自己喜歡的方式初讀課文,瞭解課文大致內容,後檢查學生學習生字和課文的預習和朗讀情況,後幫助學生理清文章的思路,並學習第一自然段瞭解麋鹿良好的生活環境。

  第二課時:我透過“創設情境匯入--引導深讀、理解課文--我是小小解說員”等環節來學習理解課文、鞏固課文。在這個過程中,最後我佈置“送一份美好的祝願給麋鹿”的作業。

  第三課時:練習有感情的朗讀課文,為了激發學生的興趣、參與的熱情,精心創設“我是小小解說員”的情景,讓學生來介紹麋鹿的外形特點、生活習慣和傳奇色彩。

  接下來我重點介紹第一課時的教學設計:

  第一步:“創設情景匯入”同學們,我們都知道動物是我們人類的好朋友,而我們中國是世界上野生動物資源最豐富的國家之一,誰能說說我國有那些珍貴的野生動物?透過學生熟悉的生活知識入手,激發學生的興趣。然後出示麋鹿的圖片、

  說說你想從課文中瞭解什麼?(根據學生回答板書他們想了解的知識)跟著老師一起來認識“麋”字的構字結構。(複習形聲字的構字方法)然後引導學生走進課文去看個究竟。

  第二步:“初讀感知”。第一我讓學生用自己喜歡的方式初讀課文,初步感知文章內容。這樣做考慮到每位學生閱讀的方式不同,尊重他們自己的閱讀方式,讓他們在自由、寬鬆的氛圍下學習,對自己感興趣的地方多讀幾遍。

  第二:檢查初讀情況。檢查生字的學習情況時讓他們先自由讀如遇到不會讀或不理解的地方問問最近的同學,然後點名讀。檢查讀自己喜歡的自然段落時,讓學生試著說說這個自然段向我們介紹了什麼?教師可以根據學生的交流出示相關的圖片和內容,如麋鹿角、尾巴等,同時也取得更為直觀的教學效果。

  第三,在瞭解課文在向我們介紹麋鹿的外形特點、生活習慣和傳奇色彩的基礎上指導學生分段。

  第四、學生在初讀後能初步解決一些簡單的問題了,然後引導學生去學習第一自然段。

  第三步:“細讀感悟第一自然段”

  教師引導學生用自己解決的問題來過度:原來麋鹿俗稱“四不像”,它的經歷也充滿了神奇色彩,這讓我們越發想深入的瞭解它,跟它去交個朋友,是嗎?想要了解它,首先就必須知道它所處何地,環境如何。請學生自由朗讀第一自然段,跟同桌交流一下麋鹿的生活環境?交流時要引導學生體會黃海灘塗的靜謐、美麗,體會大豐自然保護區的確是麋鹿野生放養的理想場所。最後引導學生齊讀。

  第四步:最後為學生留有五分讓學生抄寫本課的生字或認為自己值得抄寫的詞語。再抄寫自己喜歡的句子。這樣是為了改變單一的抄寫,激發學生抄寫的興趣,張揚學生的個性。

  四、板書設計:

  外形特點

  麋鹿 黃海灘塗 生活習性

  (理想場所) 傳奇色彩

  部編版六年級下冊語文說課稿4

  一、學情分析

  隨班就讀物件菲菲,先天智力發育有欠缺,性格內向,在語文學習的過程中對語言的認識和理解都存在較大的侷限性。且由於她的生活自理能力較低,家長對她比較保護,因而導致她缺少足夠的生活積累,也影響了她對課文內容的理解和把握。詞彙量的缺乏、詞語積累的不足,更造成了她在閱讀和寫作上的困難。同時,還存在上課思想不容易集中,使得她和普通學生在同一個課堂中的學習,受到更多的困擾。因此在課堂上老師要注意適時多為菲菲提供學習機會,在課前與課後要更多地關注她,幫助她儘可能地跟上班級同學的學習進度,使她真正地融入到集體學習中。

  二、教材分析

  《松鼠》是九年義務制教育六年級(滬教版)第一學期第五單元的第一篇課文,作者是法國博物學家布豐,課文透過介紹松鼠漂亮、馴良、乖巧的特點,突出松鼠的令人喜愛。

  本單元是圍繞“愛護動物,珍惜生命,熱愛大自然”這一主題選編的,本課的教學目標是透過學習文章準確地說明與形象描寫相結合的寫作特點,培養學生熱愛小動物的善良情懷。

  三、設計思路

  考慮到課文的內容、教學目標及菲菲現有的學習能力等方面的因素,教學設計中,我採用了以下的方法。

  (一)課前預習,指導鋪墊

  菲菲在閱讀速度方面非常地慢,就必須在課前作知識性的指導,利用課前的時間讓她先學一步。我指導菲菲預習課文,讀準字音,讀通課文,理解課文的結構層次並概括段落大意,理解並基本把握課文的大意,解決了她在初讀課文時所遇到的問題。

  (二)落實教學重難點,培養提高複述能力

  學會複述課文,可以培養學生記憶能力、理解能力,提高口頭表達能力。我在教學中注意方法的指導。

  課堂上先請學生在文中找出作者介紹松鼠特點的概括性的句子,並將關鍵詞板書在黑板上:

  漂亮、馴良、乖巧

  然後請菲菲重複。

  繼而再請學生從文中圈劃出具體介紹松鼠這三個特點中關於“漂亮”的關鍵句子並板書:(如下)

  面容--------面容清秀

  眼睛--------閃閃發光

  漂亮(2節) 身體--------矯健

  四肢--------輕快,非常敏捷,非常機警

  尾巴--------老是翹起來,一直翹到頭上,身子就躲在尾巴底下歇涼

  吃食姿勢----用前爪往嘴裡送東西吃

  再請一位同學根據黑板上的板書複述這部分的課文內容,最後請菲菲複述。這樣她就能夠比較容易地複述出這部分的課文內容。

  學生圈劃出了松鼠的三個特點中的一個特點的具體介紹,就不難圈劃出其餘兩個特點的具體介紹了。於是我仍然請同學根據板書的內容複述課文,再請菲菲及時地模仿同學複述一遍課文的基本內容,她也就比較容易做到了。這樣既可以讓她嘗試到成功的喜悅,更重要的是增強了她學習的自信心。

  (三)課外知識的交流互動,加深對課文內容的理解

  本單元的主題是“愛護動物,珍惜生命,熱愛大自然”,課文是透過介紹松鼠的特點,來突出松鼠的令人喜愛。其實大自然中還有許許多多的生物也是像松鼠一樣,我就請學生選擇所熟悉或喜愛的動物來介紹,並在課堂上進行交流討論,請菲菲先仔細地聽同學們的交流討論,然後鼓勵她選擇自己所喜愛的動物來介紹,可以先在紙上寫下來,然後進行口頭的表述。

  四、教後反思

  作為隨班就讀學生的老師,在課堂教學中,要正確處理好全體與個別的關係。在教學目標的制訂、教學過程的設計等方面既要考慮班集體教學的整體性,更要兼顧到理解能力欠缺的個別學生的教學與輔導。制訂出個別教學計劃,採取集體教學為主,個別教學為輔的教學形式。在教學程式上從開始到結束,都要給學習能力欠缺同學以充分參與互動交流的機會,營造對他們的認同和友愛的教育教學氛圍,樹立其學習信心,挖掘其記憶與表達的優勢,促進她的理解、思維等能力的持續發展。

  部編版六年級下冊語文說課稿5

  一、說教材

  《窮人》是俄國著名作家列夫·托爾斯泰寫的一個短篇小說。課文記敘了一個寒風呼嘯的夜晚, 桑娜與漁夫在鄰居西蒙死後主動收養她的兩個孩子的故事,真實地反映了沙俄專制制度下漁民的悲慘生活,讚美了桑娜和漁夫勤勞、善良,寧可自己吃苦也要幫助別人的美好品質。生動地向我們展現了善良美好的人性。

  課文在寫作上特色鮮明,透過對環境和人物心理、對話的描寫,刻畫了栩栩如生的人物形象。課文段落分明,結構獨具匠心。全文以桑娜的內心矛盾為主線,圍繞收養西蒙的兩個孤兒這件事,前後設定了兩個懸念:漁夫是否平安回家?漁夫回家後能否同意收養孩子。兩個懸念交替展開,逐步消除,從而推動著故事向前發展。這樣處理,使得全文波瀾迭起,扣人心絃,顯示出作者高超的藝術技巧。

  二、說教學目標

  1.會寫“洶、湧”等15個生字。正確讀寫“洶湧澎湃、倒黴”等詞語。

  2.默讀課文,理解課文內容,感受漁夫與桑娜的勤勞、淳樸和善良,學習他們寧可自己受苦也要幫助他人的美德。

  3.學習作者透過環境和人物對話、心理的描寫,表現人物品質的寫法。

  本文最大的特色在於透過描寫人物的行為和心理活動來表現人物的心靈美好,文章中多處出現的人物間的對話、心理活動及細節描寫等,學生不易於整體把握,給學生的理解帶來一定難度。因此,我將抓住重點詞句,體會其含義作為教學的重點,理解課文內容,理解桑娜複雜的心理活動,感受漁夫夫婦的高尚品質和沙俄時代窮人的窮困悲慘作為教學難點。

  三、說教法學法

  《語文課程標準》強調:閱讀教學是學生、教師、文字之間對話的過程。如何將這三者之間的對話落到實處?對於高年級閱讀教學,感悟品味是我們在課堂教學中常用的方式。因此,在本課中,我準備抓住桑娜內心活動的變化這條感情線索,採用啟發質疑、以讀促悟、層層深入的方法引導學生體會文章的內涵。

  為了突出教學重點,突破教學難點,我在學法上,引導學生用“自讀自悟法”來學習本課,仔細品味重點詞、句、段,體會文中的情感,做到讀中悟,悟中讀,既鍛鍊學生的思維能力,也鍛鍊學生自行解決問題的能力。

  四、說教學過程

  (一)談話匯入,創設情境。

  直接板書課題,引導學生由課題“窮人”發散開去,啟發談話,引導探究“窮人的生活是什麼樣的?”。從而引入對課文的學習。

  (二)初讀課文,瞭解大意。

  讓學生自主探究學習,解決生字詞,讀通課文。我再利用多媒體檢查生字詞認讀、理解情況,抽讀檢查課文朗讀情況。

  接著讓學生默讀課文,理清層次,概括課文講了一件什麼事。

  (三)學習課文,感悟“窮”。

  1.教師導語:這篇課文的課題是“窮人”,文中寫了哪些窮人?(桑娜、漁夫、西蒙),文中未出現一個“窮”字,字裡行間卻“窮”意濃濃。現在,就請大家再次快速讀課文,找找哪些地方讓你感受到了“窮”。

  2.反饋交流,多角度感受窮人的“窮”。

  由“窮”字串起全文,讓學生感知課文內容,體會到桑娜和漁夫的生活狀況,為後文體會他們的高尚品質做鋪墊。

  3.學生初步感受到窮人的“窮”後,教師介紹文章寫作背景。

  背景補充,豐富學生的知識與瞭解,同時也能讓學生對文字背後的深意有一個初步瞭解。

  4.教師總結、過渡。

  總結生活窮的一面,同時引入對家庭溫馨一面的探究。結合相關句子“海上正起著風暴,外面又黑又冷,這間漁家的小屋裡卻溫暖而舒適。”與環境的對比,體會桑娜的勤勞能幹,也體會漁夫一家的生活雖艱辛,卻也很溫馨。

  5.教師小結。

  由感知內容,進行引導性提問,從而讓學生整體把握文章第一部分的內容,並根據小說要素,引導學生提取資訊,感知小說的特點。

  分析這一部分在全文的作用,體會寫法。

  (四)感受桑娜的善良。

  引導性提問:桑娜在寒風呼嘯的夜晚,焦急地等待出海捕魚的丈夫歸來。在等待的過程中,又發生了什麼事? 讓學生快速默讀課文,找一找哪些自然段進行了相關描寫。

  引導學生重點把握對桑娜的心理描寫,創設情境,指導朗讀,體會人物矛盾的內心世界。

  引導代入思考:桑娜忐忑不安,會想些什麼?進一步體會人物心理,感受文章心理描寫的生動。

  引導性提問:桑娜家有5個孩子已經夠他們受得了,為什麼還抱來兩個,想一想,找出原因。讓學生探究人物的品質。

  創設情境,引導拓展交流:

  如果把西蒙的兩個孤兒抱過來……(意味著他們拯救了兩個孤兒的性命。) 如果不把西蒙的兩個孤兒抱過來……(桑娜家裡還能勉強度日,西蒙的兩個孩子將會凍死。) 師:這邊是愛,是對五個孩子和丈夫的愛;

  那邊也是愛,是對兩個孤兒的愛。可能桑娜連想都沒有想,這是出自她的本能,什麼本能? (出自善良,出自互相幫助的習慣,出自一個做母親的責任。這源於善良、母愛和良心。) 讓學生在具體情境中體會人物的矛盾處境和心理,感受人物的高貴品質。

  5.這部分的省略號都有什麼作用? 引導注意細節的把握,體會人物心理,感受文章心理描寫的生動、細緻。

  (五)感受丈夫的態度。

  自然過渡,引導學生關注漁夫的態度,並透過交流,體會漁夫的高尚品質。

  讓學生結合相關句子,交流、體會漁夫在做這一決定過程中的掙扎、矛盾,以及做出決定後閃現的人性光芒。

  結合重點字詞,引導帶入想象漁夫的心理,感受漁夫的人物形象。

  師小結:這部分內容細緻地描寫了漁夫做出決定前後思考的過程,說明他與妻子桑娜一樣,有著一顆甘願自己受苦也要幫助他人的高尚的心。為了幫助別人,他寧願犧牲一切,從這裡我們看出了漁夫的善良,同時他也非常勤勞。

  透過小結,概括回顧這一部分內容,加深對人物品質的感受。

  (六)體會“心心相印”。

  1.看到丈夫是如此通情達理,桑娜心情會怎樣? 2.千言萬語就凝縮成一句話,一個動作——“你瞧,他們在這裡啦。”桑娜拉開了帳子。 3.讀讀這句話:“你瞧,他們在這裡啦。”從中你感受到了什麼? (忐忑不安——如釋重負,桑娜心裡的石頭落地了。) 4.在抱回孩子這件事上,桑娜和漁夫事先沒有商量,但想法和做法完全一致——鄰居的孩子非抱來不可。這叫什麼? (不謀而合,心心相印。著名的美國作家海明威曾說過這樣一句話:“貧窮的人往往富於仁慈。”) 對文章結尾的學習,以探究漁夫和妻子共同的想法進行,既是對小說簡短而富有深意的結尾的理解,同時又深化對“窮人”高尚品質的感悟。

  (七)知識拓展。

  文中省略號的作用:

  (1)表明心理活動的時斷時續。

  如“她忐忑不安地想:‘他會說什麼呢?這是鬧著玩的嗎?自己的五個孩子已經夠他受的了……是他來啦?……不,還沒來!……為什麼把他們抱過來啊?……他會揍我的!那也活該,我自作自受……嗯,揍我一頓也好!’” (2)表示省略遞增的次數。

  如“古老的鐘發啞地敲了十下,十一下……” (3)表示語意的跳躍。

  如“謝謝上帝,總算活著回來啦。……我不在,你在家裡做些什麼呢?” (4)表示說話結巴,欲言又止。

  如“我嘛……縫縫補補……” 文章的描寫很有特點,文中多處妙用省略號,有力地表現人物的心理,使人物形象生動豐滿,突出了窮人美好的心靈。最後進行知識拓展,既是豐富對人物形象的感知,也是學習文中表現人物形象的寫法。

  (八)課文小結。

  《窮人》這篇課文記敘了漁夫和妻子桑娜同情、關心鄰居西蒙,在西蒙死後把她的兩個孩子抱回家撫養的事,表現了窮人寧可自己吃苦也要幫助別人的高尚品德。

  五、說板書設計

  板書是教學內容的高度濃縮,是師生思維活動留下的軌跡。本課板書我圍繞故事的主要情節發展,分別概括各部分的內容,表現窮人的困境與心理,凸顯窮人樸實善良的高貴品質。

  屋外寒風呼嘯 等待漁夫 屋內溫暖舒適 探望西蒙 抱回孩子 窮人 抱回孤兒 忐忑不安 繼續等待 生活艱難 樸實善良 思考決定 收養孤兒 漁夫歸來 夫妻二人 不謀而合

  部編版六年級下冊語文說課稿6

  教材簡析:

  《夜鶯之歌》一文敘述了前蘇聯衛國戰爭時期,一個自稱“夜鶯”的男孩子協助游擊隊殲滅一夥德國法西斯強盜的故事,充分表現了少年兒童的機智勇敢和愛國主義精神。

  說教學目標:

  《夜鶯的歌聲》這篇課文被安排在第七單元,本單元的課文均以“戰爭”為主題,課文內容有古代,有現代;有中國,有外國選材廣泛,內容豐富。單元的重點是:深入理解人物典型的言行、心理及環境等細節描寫來揭示人物的性格、品質的作用,想象、體會詩歌的意境,閱讀中要體會景色描寫烘托主題的作用。根據要求,結合本課特點,滲透品詞析句,定以下教學目標:

  1、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2、理解課文內容,感受小夜鶯的機智、勇敢的品質和熱愛祖國的思想感情。(小夜鶯的機智和勇敢主要透過學生抓住詞句分析)

  3、學習小夜鶯熱愛祖國的品質。

  說教學重難點:

  引導透過對小夜鶯的外貌、語言、動作的描寫,來分析小夜鶯的形象,從而感受小夜鶯機智、勇敢的品質和熱愛祖國的思想感情。

  說教學過程:

  介紹背景:這是一篇外國作品,主要講的是蘇聯衛國戰爭中的一個故事,蘇聯的衛國戰爭就是1941年6月,德國法西斯在已經佔領了歐洲許多國家之後,突然進攻蘇聯。蘇聯人民在以斯大林為首的黨和政府的領導下,開始了衛國戰爭。第二次世界大戰進入了新的階段,後來蘇聯軍隊經過在莫斯科和斯大林格勒的大會戰,殲滅了德軍主力,根本扭轉了戰局,轉入反攻。1944年,蘇聯發起總反攻,全部收復淪陷的土地,1945年5月,蘇軍攻克柏林,迫使德國無條件投降。在奮起保衛祖國的戰爭中,蘇聯的敵後游擊隊非常活躍,積極配合紅軍奮勇作戰,湧現了許多可歌可泣的動人故事,本文記敘的就是這無數事例中的生動一例。

  一.初讀

  接下來就請同學們運用自學方法來學習課文,首先請自由讀課文,解決字詞問題。

  (課文的教學目標要求:用多種閱讀方法獲取重要資訊,尤其要進行能力的訓練,讀懂文章的大意,理解個別詞語的含意。課堂上,要更注重在文章中學習到的讀書方法的運用。)

  二.再讀

  跳讀課文,思考:

  1、想想課文講了一件什麼事?按什麼順序記敘的?

  (課上,要更注重閱讀方法的運用,注意抓住重難點詞語分析)

  三.細讀

  小組讀,思考

  小夜鶯是個怎樣的孩子?你是從哪看出來的?(主要抓住幾個句子和詞語的分析:)

  如語言上:

  a“怎麼會就剩我一個?這裡有麻雀、烏鴉、鷓鴣,多著呢,夜鶯倒是隻有一個!”

  b“人?戰爭一開始,這裡就沒有人了。”孩子不慌不忙地回答,“剛剛開火,村子就著火了,大家都喊‘野獸來了,野獸來了’,就都跑了。”

  c“怎麼會不認識!”孩子很有信心地回答,“那裡有個磨房,我常到磨坊附近的壩上去釣魚。那兒的狗魚可兇呢,能吃小鵝!”

  提示:

  1、小孩回答法國兵的話是什麼意思?說明什麼?

  2、帶路時小孩有哪些言行?體會到什麼?

  主要抓(唱、叫、甩、打、彎、拾、踢)

  3、游擊隊員怎麼知道敵人情況的?說明什麼?(抓住語句體會)

  四.總結,佈置作業。

  是啊!每個人都熱愛自己的祖國,不光在蘇聯,在世界每個地方,都有愛國的小英雄的存在,大家請看:文中的小童同樣是一個機智勇敢,熱愛祖國的人,那麼同學們,大家還知道哪些小英雄的故事呢?

  作業:請大家下課後蒐集更多的這樣的故事。積累下來。

  部編版六年級下冊語文說課稿7

  《荷花》是省編義務教材第6冊第6單元的第2篇課文。它是一篇寫景記敘文,寫了“我”在公園的荷花池邊觀賞荷花並展開想象的事。讚美了荷花婀娜多姿、生機盎然的美。表達了作者熱愛大自然的思想感情。全文分兩部分,第1部分(1~3)自然段,直接讚美了荷花的清香、形狀、姿勢。第2部分(第5自然段)透過想象進一步描繪了荷花的美麗。

  本單元訓練重點是:讀懂一段話,初步學會用“誰幹什麼”、“怎麼樣”的句式,說說自然段主要意思。這是在第2單元“讀懂總起分述的一段話”、第5單元“讀懂用並列關係寫的一段話”和第5單元“抓住重點詞句理解一段話”的基礎上,對段的閱讀理解提出了進一步要求,從而為四、五年級概括邏輯段段意打下基礎。透過前一篇課文教學,學生初步學會用這一句式概括段意。《荷花》則對此進行復習、鞏固。

  根據本課以上特點,我制訂了以下教學目標:語文基礎知識方面:學會本課10個生字,理解10個新詞語意思。培養學生能力方面:1.能概括1、3、4自然段的主要意思。2.能背誦2、4自然段。思想感情方面:瞭解荷花的美麗,感受作者熱愛大自然的思想感情。

  為了順利達成目標,我分2課時進行教學:第1課時初讀課文,瞭解大意,學會生字新詞和1至3自然段。第2課時學習4、5自然段,背誦2、4自然段,總結全文。

  下面,我著重講第1課時的教學。

  教學目標:

  1.能正確讀寫生字,理解“挨挨擠擠”、“飽脹”等詞語意思;

  2.學習1—3自然段,能用“誰”、“怎麼樣”或“幹什麼”的句式說說1、3自然段主要意思。

  3.能有感情朗讀2、3自然段,感受荷花的美。

  教學重點:

  概括1、3自然段主要意思,感受荷花的美。

  教學難點:

  感受荷花的美。

  說教法:

  為了突破重點、解決難點,達到目標,我主要採用了以下兩種主要教法:

  1.圖文對照法:“圖”是客觀事物的描繪,“文”是語言文字對客觀事物的記載。具體的畫面內容,可幫助學生理解抽象的語言文字。本文可利用《荷花》插圖,幫助學生學詞、學句、理解、想象。

  2.以讀代講法:“讀”是理解課文,體會作者思想感情的有效手段。透過不同形式,不同要求的讀,引導學生感受課文的語言美和荷花美。

  學法:

  1.讀寫結合法:讀是吸收,寫是表達。從讀學寫,以寫促讀,讀、寫互相促進,共同提高。

  2.比較法:“有比較才有鑑別”,透過比較、推敲,利於培養學生的語感。

  部編版六年級下冊語文說課稿8

  一、說教材

  《麻雀》是九年義務教育六年制小學教科書語文第八冊中的一篇精讀課文,出自19世紀俄國著名現實主義作家屠格涅夫之手。他以新穎的構思,精練的語言文字,敘述了一隻老麻雀在龐大的獵狗面前,奮不顧身地保護小麻雀,使小麻雀免受傷害的動人故事。文中透過對不同角色的神態、動作的具體描寫,不僅刻畫出小麻雀弱小可憐,獵狗龐大凶猛的形象,而且塑造出老麻雀在危急關頭挺身而出,為救幼兒奮不顧身的果敢形象,熱情地歌頌了“愛”這一種強大的力量。

  《麻雀》是第三組課文的一篇講讀課文。學習該組課文,要繼續運用“從內容中體會思想”的閱讀方法,在整體感知課文的基礎上,讀懂重點句段,理解課文內容,體會作者表達的思想感情。同時,學習作者抓住神態、動作具體地描述和表達真情實感的方法,深入地感受動物之間的真情,並激發學生熱愛生活,懂得愛的偉大。

  根據教學大綱和學段的要求,結合學生實際和課後練習,我制定了本課的教學目標:

  (一)知識目標:

  1、繼續運用“從內容中體會思想”的方法,在整體感知課文的基礎上讀懂重點句段,理解課文內容,體會愛的偉大。

  2、學習作者具體描敘和表達真情實感的方法。

  3、感情地朗讀課文,練習背誦。

  (二)能力目標:

  在理解課文的過程中培養學生的閱讀分析能力、口頭表達能力、思維想象能力。

  (三)德育目標:

  懂得老麻雀奮不顧身掩護小麻雀那種“強大的力量”就是愛的力量。

  (四)教學重點:

  1、抓住描寫小麻雀、獵狗、老麻雀的神態、動作的句子,體會三者的特點,進一步感受愛是一種的強大力量。

  2、練習有感情地朗讀課文,加深理解。

  (五)教學難點:

  體會第4、5自然段中描寫老麻雀神態、動作的句子所表達的思想感情,即“一種強大的力量”就是愛的力量。

  (六)教學準備:

  1、課文錄音帶。

  2、動畫課件。

  二、說教法和學法:

  新課改精神強調:閱讀是學生的個性化行為,不應以教師的分析來代替學生的閱讀實踐。應讓學生在主動積極的思維和情感活動中,加深理解和體驗,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薰陶,獲得思想啟迪,享受審美樂趣。要珍視學生獨特的感受、體驗和理解。閱讀教學的重點是培養學生具有感受、理解、欣賞和評價的能力。而教學過程又必須強調合作精神、突出自主性、注重探索和研究的過程。因此,我主要採用學生自主學習、合作探究的方法,把學習的主動權交給學生,充分體現學生的主體性。在設計教案時,我結合“從內容中體會思想”的閱讀方法,先讓學生欣賞朗讀,整體感知課文內容並概括課文的主要內容,然後提出兩個問題:“老麻雀、小麻雀、獵狗分別給你留下了什麼樣的印象?”“課文中那些句子體現了他們的這些特點,為什麼?”讓學生合作探究,採取“讀——找、畫——議——讀”的方法,從文章中找答案,說理由,並透過朗讀把自己的理解讀出來。在反饋交流時,抓住重點句子,讓學生仔細體會,深入理解。透過各種讀的形式調動學生的積極性,使學生在朗讀中積累語感,積累詞彙。分頁標題#e#

  三、說教學過程

  (一)談話匯入(出示課題)

  用最直接的方式進入課堂學習,節省時間,提高效率。

  (二)整體感知

  1、聽課文錄音。要求:邊聽錄音邊想畫面。

  透過聽錄音,想畫面達到三個目的:一是鞏固以前所學的閱讀方法:“讀文章,想畫面”;二是整體感知課文內容,三是透過欣賞朗讀,為後面教學過程中引導學生有感情地朗讀課文打基礎。

  2、教師提問:課文中有哪幾個主要角色?它們之間發生了一件什麼事?(根據學生回答板書,演示動畫)

  在聽了課文錄音的基礎上,教師提出兩個問題,並演示課件,用動畫這種學生最喜歡的形式再現情境,給學生一種身臨其境的感覺。同時從聽覺和視覺兩個方面刺激學生,使學生產生濃厚的學習興趣。學生透過觀察畫面,能快速瞭解文中幾個主要角色及故事情節。

  3、對照板書概括課文主要內容。

  這一步既對學生聽、看故事的情況進行了檢查,又鍛鍊了學生的概括能力,既有條理性,又減輕了難度。讓學生了解事情的起因、經過、結果,從整體上把握文章的主要內容。

  (三)探究中心

  1、自主讀課文。

  用自己喜歡的方式讀課文,做到:眼到、口到、心到、手到。

  培養學生的自主性,這是新課標極力強調的。為尊重學生的個性,我特別要求用自己喜歡的方式讀課文,使學生能積極主動地參與學習。同時又提出讀的要求,使學生明白讀課文的時候,注意力要集中,要開動腦筋。在閱讀時做到眼到、口到、心到、手到,邊讀邊思、邊讀邊記、邊讀邊學,邊讀邊畫,使學生養成良好的讀書習慣。

  2、提問:小麻雀、獵狗、老麻雀分別給你留下了什麼印象?(指名回答,教師板書)

  提出這個問題主要是讓學生從直觀上把握三個主要角色的特點。

  3、合作探究:課文中哪些句子體現了它們的這些特點?為什麼?(指點方法:讀——找、畫——議——讀)

  先明確合作學習的要求,再具體地指點方法。這種設計,使學生不至於盲目地讀,隨意地議,能圍繞本節課所要達到的教學目的開展活動。現代教育的目的不是讓學生單純地掌握知識,而應以培養學生的學習能力、選擇能力、創造能力、協調能力為目標。在這個環節中,既能體現學生的自主、合作、探究,又能使學生掌握一定的學習方法,一舉兩得。

  4、反饋交流。

  小組派代表回答問題,要求:(1)讀句子。(2)析句意。(3)感情讀。

  在以自學探究為主的課堂裡,“交流”成了提升探究過程的重要環節,這是在接受式課堂裡所沒有的一種全新教學行為。本環節教學,教師著力抓兩點,一是抓重點句子,品重點字詞;二是抓感情朗讀,讀中悟情。分頁標題#e#

  在講到老麻雀時,運用多媒體電腦動畫顯示:“突然,一隻老麻雀從一棵樹上撲下來,像一塊石頭似的落在獵狗面前。它扎煞起全身的羽毛,絕望地尖叫著。”透過看螢幕上活生生的老麻雀憤怒地不顧一切地撲了下來,扎煞渾身的羽毛,並且配上老麻雀絕望地尖叫聲,使學生感受更真切,理解得更深刻,頓時明白老麻雀怎樣落下以及為什麼這樣做,突破難點。再透過換動詞引導學生比較兩個句子,從直觀的畫面上升到理論知識,使學生更進一步學深學透課文,從理論上突破難點,也使學生“跳一跳就摘到桃子”。

  在理解“可是它不能安然地站在高高的沒有危險的樹枝上,一種強大的力量使它飛了下來。”這句話時,教者提出問題:“一種強大的.力量指的什麼力量?”因為前面透過電視畫面再現故事情節,為這個問題已作了鋪墊,直觀、真實、具體地體現了老麻雀為了保護小麻雀表現出的那種強大的力量。讓學生感受到愛的偉大。

  5、深化主題。

  教師透過引讀第五自然段,進一步體會愛的偉大力量。再引導學生想象:“你從老麻雀的表現中想到了什麼?”進行發散思維練習。這一步能開發學生想象力,培養創造性思維,最大限度開發學生潛能,發展智力,啟用學生思維的獨立性、思維的深度和廣度。愛因斯坦說過,想象力比知識更重要,因為知識是有限的,而想象力概括世界的一切,是知識進步的源泉。豐富的想象是創造的翅膀,透過展開想象,培養學生創造性思維,加深學生對課文主題的理解。

  (四)總結全文

  教師先從閱讀方法和文章寫法兩方面進行簡短的小結,幫學生梳理和概括本節課所學知識,有助於學生掌握閱讀方法和寫作方法。然後,教師再運用煽情的語言,極富感染力地強調愛是一種不可忽視的強大力量,這種力量在任何動物身上均有體現,都值得歌頌和讚美,進一步加深學生對課文中心的理解。

  (五)佈置作業

  課後收集能體現人或動物之間的愛的故事,準備在班上交流。

  教者特意將課內知識延伸到課外,既讓學生從具體的事例或故事中進一步感受到愛的偉大力量,又能培養學生收集資訊、處理資訊的能力,還能提高學生的口頭表達能力和思維能力。

  部編版六年級下冊語文說課稿9

  今天我說課的內容是《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語文二年級上冊《稱讚》。下面我從教材、教法與學法、教學過程、以及教學板書這幾個方面進行說課。

  一、教材分析

  首先說說教材,《稱讚》這課是一篇新教材,是一個有趣的童話故事,小刺蝟和小獾相處得多麼融洽,多麼富有人情味兒!看來只要是發自內的稱讚,即使是平淡如水的一句話,也會產生意想不到的效果。在平時的生活工作中,我們都希望受到別人的稱讚,得到別人的肯定。我們經常也有這樣的感覺,加班加點地拼命工作,能得到領導的一句表揚或者同事的一句稱讚,也就滿足了。

  老師對學生,何嘗不是這樣呢?老師在學生的心目中是何等神聖啊!當學生獲得成功或者取得進步的時候,不要說稱讚,就是一個笑容,一個眼神,一次親切的撫摸,也許都能讓學生的心中湧起一陣暖流,留下一段美好的回憶。根據新課程標準和本組課文訓練的主意圖以及學生的實際,我們確定了本課的教學目標。

  二、學習目標

  1、知識目標:

  ①認識10個生字詞。

  ②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2、能力目標:

  透過朗讀,瞭解課文內容,體會相互稱讚帶來的快樂。

  3、情感目標:

  教育學生要學著發現別人身上的優點。

  三、教學重點、難點

  重點 :能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讀懂課文。

  難點:知道小刺蝟是怎樣發現小獾的優點,從而學習發現別人身上的優點。

  四、教法與學法

  在這堂課中,我們採用了創設情境法,情感朗讀理解法,直觀教學的方法,引導學生自學、討論、交流。為學生營造一個民主、生動、活潑的學習環境,形成學生質疑問難,自主合作學習的局面。

  五、教學流程

  在本課的教學中,我們採用了自主學習,合作探究的教學方式,讓學生積極參與、激發他們的潛能,營造良好的課堂氣氛,力求達到本課的教學目標,主要從四個方面進行教學。

  (一)創設情境、談話匯入。

  好奇是小學生的天性,抓住學生的好奇心,從而來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一開始,我們根據兒童的特點,讓學生認識"刺蝟"、"小獾",有機地把學生帶進喜聞樂見的生活中,看看互相鼓勵與稱讚會有什麼神奇的作用,這樣匯入符合低年級兒童的特點,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二)遊戲激趣、鞏固識字

  學生是學習和發展的主體,我們根據學生身心發展和語文學習的特點,關注學生的個體差異和不同的學習需求,愛護學生的好奇心、求知慾,充分激發學生的主動意識和進取精神。因此課上通過了摘蘋果、開火車等遊戲來激發學生的興趣,鞏固了生字詞。讓學生參與教學活動,課堂氣氛也活躍起來。

  (三)讀文理解、感悟道理

  語文新大綱指出:要讓學生充分地讀,在讀中整體感知,在讀中有所感悟,在讀中受到情感薰陶。本課教學安排了充分的讀,透過自讀,範讀、齊讀、分角色讀,從整體上體會課文的情感,抓住重點語句進行品讀,具體感受課文中的真情。如,小獾的板凳做得很粗糙,小刺蝟為什麼還要稱讚他呢?對這個問題,我們抓住幾個句子進行感悟。"板凳做得很粗糙,但是看得出他做得很認真。"(這句話肯定別人的認真態度);"你真能幹,小板凳做得一個比一個好!"(這句肯定別人的點滴進步);再如,稱讚別人有什麼意想不到的效果呢?對這個問題,我們抓住下面的句子進行感悟:"在我有點兒洩氣的時候,是你稱讚了我,讓我有了自信。"這句話培植了自信。小刺蝟和小獾的對話彬彬有禮,富有真情,我們抓住角色對話為訓練重點,取用了分角色讀、表演讀,切身體會作者的真情實感,用內心的情感朗讀課文,提高學生的口語交際和表演能力,達到了品讀感悟的臺階,使學生受到美好情感的薰陶。

  (四)拓展文字、延伸課堂

  透過質疑引導學生知識延伸,讓學生想想:假如小刺蝟一開始不是稱讚小獾,而是取笑他的板凳做得很粗糙,會有什麼樣的結果?這個質疑,能又一次激發學生的思惟,培養學生的語感能力。

  六、板書設計

  這堂課的板書做到圖文結合,形象直觀,條理清晰,便於學生理解,起到深化主題,回顧中心的作用。

  部編版六年級下冊語文說課稿10

  【說教材】

  今天我說課的內容是人教版六年級下冊第六課《北京的春節》,本篇文章以時間為經線,以人們的活動為緯線結構全文。作者先介紹北京的春節從臘月初旬開始到正月十九春節結束。文中列舉了大量的老北京過春節的習俗,學生喜聞樂見。全文內容脈絡清晰,詳略得當。語言表達樸實簡潔,生動形象,耐人尋味,字裡行間處處透出人們歡歡喜喜過春節的心情,反映出老北京人熱愛生活,追求美好生活的心願。

  在本課我設計了以下教學目標:

  1、有感情地朗讀課文。瞭解老北京春節的風俗習慣,感受春節的熱鬧、喜慶氣氛。

  2、體會詳寫、略寫的好處。簡單體會老舍語言通俗簡潔,有趣的特點。

  3、找準讀寫結合點,拉動學生對春節的體驗。

  本課的教學重點:引領學生隨作者的描述,感受老北京過春節的隆重和熱鬧,領悟民俗文化的豐富內涵。

  本課的教學難點:作者為突出北京春節的民俗特點所採用的表達方法。

  【說教法與學法】

  在這節課中,我採用了創設情境、精讀感悟法,引導學生自主學

  習,合作探究,讓學生積極參與,激發他們的潛能,營造良好的課堂氣氛,力求達到本課的教學目標。

  六年級的學生已具備一定的閱讀學習能力和蒐集資料的能力,學生在課前做好充分的預習,查詢有關老北京的各種習俗的資料。課上,學生在教師的引導下主要採用小組合作的學習方法學習本篇文章。課堂小練筆,學生可以將家鄉的元宵節與老北京的元宵節習俗進行對比,激發他們興趣寫自己的元宵節,感受中華民族特有的民俗文化。

  【說過程】

  為了突破重點和難點,實現本節課的教學目標,我設計了以下幾個環節:

  一、 創設情境,回憶春節 上課伊始,我利用多媒體出示了一組中國人過春節的圖片,配上《春節序曲》音樂,讓學生馬上進入過年的氛圍中,以此調動他們學習的積極性,感受那獨特的民風民俗。

  二、 回顧寫作順序,分清詳略 。

  接著,我讓學生回憶:作者是按什麼順序寫的?主要寫了哪些重要的日子的活動?並且回顧在這些節日中哪些部分寫得詳細,哪些部分寫得簡略?

  三、 深入詳寫片段,感受民俗,體會表達方法。

  1.在老舍先生寫得臘八、除夕、正月初一、元宵節這四天中,你最喜歡的是哪天呢?深入地讀一讀,勾畫出自己印象最深的地方,結合自己過年的感受,做一些批註,準備和大家交流交流。

  2.學生自讀批註,小組交流

  3.彙報交流

  (一)學習臘八節部分

  ⑴學生彙報介紹

  (2)在教學這一段,主要引導學生品味這段老舍語言的通俗有趣、準確生動,根據學生彙報,我主要抓住“粥是用各種米,各種豆,與各種乾果熬成的。這不是粥,而是小型的農業展覽會。到年底,蒜泡得色如翡翠,醋也有了些辣味,色味雙美,使人忍不住要多吃幾個餃子。”這兩句細品:

  粥是用各種米,各種豆,與各種乾果熬成的。這不是粥,而是小型的農業展覽會。

  (如果這樣改:粥是用各種米,各種豆,與各種乾果熬成的。這不是粥,而是各種米,各種豆,與各種乾果摻和一起製成的。行不行?老舍先生可是語言大師,這些詞看似平常但又妙趣橫生。)

  板書:簡潔有趣

  到年底,蒜泡得色如翡翠,醋也有了些辣味,色味雙美,使人忍不住要多吃幾個餃子。

  (出示圖片,你們見過吃過沒?作者只用兩個詞來形容色如翡翠、色味雙美,顏色如翡翠,翡翠什麼樣?用詞準確又精煉。板書準確精煉)

  (3)總體讀臘八節兩段(男女生讀)

  臘八節過得怎麼樣?(有滋有味)板書

  (二)學習元宵節部分

  (1) 學生彙報(理解張燈結綵,讓學生做批註)

  (2)北京的元宵節給你留下什麼印象?(板書:紅火而美麗)

  (3)體現在哪呢?自由朗讀體會,用課文中的話回答

  (4) 學生彙報談體會(從結構方面引導學生髮現燈的數量多、種類多兩方面,把相關詞語在課文中標記)

  燈的數量多:從“處處張燈結綵”“整條大街像是辦喜事”“有名的老鋪子都要掛出幾百盞燈來”“家中也有燈”等詞句就可以感受到。

  燈的種類多:從“各形各色”“有的一律是玻璃的”“家中也有燈”可以感受到。

  (5)關於老舍語言的品讀,我重點抓住了“正月十五,處處張燈結綵,整條的大街像是辦喜事,紅火而美麗。有名的老鋪子都要掛出幾百盞燈來,有的一律是玻璃的,有的清一色是牛角的,有的都是紗燈,有的通通彩繪全部《紅樓夢》或《水滸傳》故事。”這句中的“一律、清一色、都是、通通”這幾個同義詞,先讓學生讀,讓他們自己去發現這幾個詞,然後透過換詞語的辦法(也就是把這幾個詞都換成“都是”)讓學生讀,一讀就會發現這樣會很死板,反過來學生就明白了老舍用這幾個詞很靈活、富有變化。

  (7)元宵節這部分是本節課詳講的部分,所以隨後安排了小練筆,為了鋪墊好學生的情感基調,我先出示東勝元宵節圖激趣情境創設,充分調動起學生過年的熱情,讓學生有話可說。

  出示要求:再讀一讀老舍先生描寫元宵節的部分,試著用我們總結出的方法,聯絡實際,寫一個你印象最深刻的元宵節場景。

  (8)寫完自己修改或同桌互讀修改

  (9)推薦讀習作,全班評價

  (三)最後的除夕、正月初一兩部分沒有詳細學習,只是讓學生透過自主學習而後小組交流的方式,歸納這兩個節日的特點,完成板書 最後學完全文總結歸納方法:有順序性 詳略得當 語言簡潔 結構完整

  【說板書設計】

  根據小學生的年齡特點,板書應該簡潔明瞭,具有概括性、指導性、藝術性。本課板書如下:

  板書:

  北京的春節

  臘八節 有滋有味 通俗有趣

  除夕 熱鬧非凡 準確精煉

  正月初一 悠閒愉快

  元宵節 紅火美麗

  概括出了每個節日的特點一目瞭然,旁邊是透過學習概括的老舍語言特點

  反思:

  我在設計教案之前對於如何在一課時中將課文的詳寫四部分:臘八節、除夕、正月初一、元宵節都一一科學的呈現,能起到扶放的教學效果,可是一直都難以找到好辦法。所以我在精講了臘八節和元宵節的部分後,對於除夕和初一部分因為時間不夠草草處理,有走過場的嫌疑,處理的不明智,不會統籌規劃內容。經曹老師的指點我才明

  部編版六年級下冊語文說課稿11

  《夾竹桃》是著名學者季羨林老先生的一篇文質兼美的散文,描繪了萬紫千紅、五彩繽紛的花季裡,夾竹桃的可貴韌性和花影迷離的動人情景,表達了作者對夾竹桃的喜愛之情。全文在第二教時中,我確立這樣的教學目標:

  1、重點品讀3、4、5自然段,在自讀自悟中,感受夾竹桃花的花期之長“韌性可貴”的特點,感受夾竹桃所引起的作者的幻想,感悟作者為什麼愛夾竹桃。

  2、學習寫作方法,進行小練筆。教學過程如下:

  一、採用變序,提挈中心

  由問題“夾竹桃為什麼是作者最值得留戀和最值得回憶的花?”引導學生瀏覽全文,找出中心句——第6自然段:“這樣的韌性,又能這樣引起我許多的幻想,我愛上了夾竹桃”,從中提挈出關鍵詞、靈魂詞——“韌性幻想”,板書。

  二、圍繞中心,直奔重點段。

  ▲學習第4自然段(兼帶學習第3自然段)

  第4自然段主要寫夾竹桃的韌性,是文章的重點。我抓住中心詞“韌性”切入教學。

  先讓學生理解“韌性”的內涵——堅韌、頑強不屈。再讓學生默讀課文,找找夾竹桃的韌性體現在哪裡,畫出相關句子,讀一讀,說說自己的體會。品讀三個重點句:

  (1)“夾竹桃卻在那裡悄悄地一聲不響,一朵花敗了,又開出一朵,一嘟嚕花黃了,又長出一嘟嚕。”

  (2)在和煦的春風裡,在盛夏的暴雨裡,在深秋的清冷裡,看不出有什麼特別茂盛的時候,也看不出有什麼特別衰敗的時候,無日不迎風吐豔。

  (3)從春天一直到秋天,從迎春花一直到玉簪花和菊花,無不奉陪。

  找出自己所找的句子讀給大家聽、說說自己的體會是第一步,認識後兩句的句式特點——雙重否定句,讚美的語氣更強烈,在此基礎上,讓學生進一步朗讀是第二步,與第3自然段對比朗讀是第三步。由“這一點韌性,同院子裡那些花比起來,不是顯得非常可貴嗎?”這一句問——院子裡的那些花指哪些花?那些花是怎樣的?哪個自然段描寫了?引至第三自然段。先讓學生在朗讀的基礎上明白這部分同第四自然段寫夾竹桃一樣也是按從春到秋的季節變換的順序寫的。然後讓學生藉助螢幕內容提示,進行對比朗讀讓學生深切地感受夾竹桃獨有的可貴韌性以及默默無聞、謙虛寧和等品性,明白作者寫第三自然段是為了起對比襯托的作用,用其它的花來反襯夾竹桃的韌性。最後回到迴歸到“韌性可貴”這一中心上來。在學生讀懂了“物”的特點後,我讓學生讀懂物背後的“人”,讓學生明白寫自己喜歡的物,可以言自己的志,抒自己的情。

  ▲學習第5自然段

  第5自然段寫夾竹桃引起作者的許多奇妙的幻想,也是課文的重點段。我引導學生思考兩大問題:

  (1)月光下的夾竹桃有哪些特點?讓學生從花香和花影兩個方面說說自己的感悟,引領學生體會“襲”字的妙,啟發學生調集自己的生活經驗來理解“葉影參差,花影迷離”,想象其景其境,在頭腦中豐盈意象。

  (2)月光下的夾竹桃引起了作者哪些幻想?提挈關鍵詞“地圖”、“荇藻”、“墨竹”,讓學生喜歡哪一種幻想就讀哪一種幻想。師配以音樂,讓學生自己讀、四人小組讀、集體交流讀,以多種多樣的朗讀方式充分地誦讀,邊讀邊想象,使學生進入美的意境,讀出美的韻味,充分體會作者的那份陶醉、那份忘我、那份愉悅、那份浮想聯翩,從中受到感染,獲得情趣。

  四、練習寫話,習得方法

  作者寫夾竹桃,由看到的景抒發自己的情,由真實的描寫,寫到虛幻的想象,虛實結合,情景交融。讓學生髮揮想象,續寫月光下的夾竹桃帶給自己的幻想。

  五、總結全文、深化中心

  學完了主要段落,再歸攏到文章的中心上,讓學生說說作者為什麼愛夾竹桃,愛夾竹桃的什麼,使中心問題得以解答,使文章的中心進一步強調、突現,使教學始終緊扣中心,完整統一。讓學生再讀第6自然段,領會這段在全文中的作用,即總結4、5自然段,總結全文,與第一自然段相呼應。

最近訪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