菜根譚中學生讀書感悟
菜根譚中學生讀書感悟
菜根譚中學生讀書感悟1
乍一看這本書,感覺都是一些常見的經常聽的提議,但經過仔細閱讀,讓我越來越著迷,這些道理往往被我們平時忽視的,就像菜根,一旦品嚐就有它的獨特。
這是古往今來前人成功與失敗的總結。例如,秦始皇的統一無疑是由於他善於出謀劃策,這最終使他成為第一個建立中央集權國家的人,從而獲得了千古一帝的稱號。
楚懷王死在異鄉也因為不聽屈原的勸告,置屈原的勸告於不顧,最終陷入了秦國的悲慘境地。秦始皇與楚懷王成功與失敗的比較,這無疑是對這句名言最好的詮釋。
大智若愚,大巧似拙,這是勸我們要謙虛,不要自以為是,一個真正有才華的人是不會輕易展示自我的智慧的,一旦露出鋒芒,只會引起別人的嫉妒。
楊修就是最好的例子,他以為自我很聰明,三、四次猜中了曹操的心思,還把話說了出來,最終是聰明反被聰明誤了,你說楊修聰明他很聰明,可是他為什麼會死呢這是他的愚蠢,因為他能猜出曹操的心思,卻猜不出他的性格。
曹操心裡怎樣想,大臣們幾乎都明白,只是覺得自作聰明的楊修不明白,因為他不明白才招妒。所以,智慧似乎是愚蠢的,偉大的技能似乎是笨拙的,值得我們從生活的規則中吸取教訓。
我喜歡《菜根譚》,因為它是一本流傳千古的書。充滿哲理的味道,充滿變化的人生哲理,充滿詩意,讓我在不知不覺中收穫人生準則。
菜根譚中學生讀書感悟2
學而時習之,讀了一些資料之後,我仍會經常翻讀過去的東西,有些句子很喜歡,所以讀幾遍有幾遍的讚歎。
昨日讀到這句,不可乘喜而輕諾,不可因醉而生嗔,不可乘快而多事,不可因倦而鮮終。這前三句使我想起前些日子看央視一檔普法節目,一男司機與公司女總成婚,婚後小人得志升為副總。蜜月中男帶女回老家,男弟想去其本部做司機,男乘醉應之。女因無空職不應,遭男人耳光,此後所以事扯出矛盾若干,最終女將男起訴,二人以家庭暴力離婚。所以看到這前三句,我就聯絡到這個杯具。
開始時,兩人未必不是以相愛開始,但此後因為男人一躍升為女上司的老公,就因裙帶關係升職,這本身就很危險。再者,傳統的中國男人從心裡不是很能理解女人的本事高於自已,這就為這場婚姻杯具埋下了伏筆。升得快往往會飄飄然,一下子找不到北也未可知。新婚蜜月,男人以為這下子女人連同公司都屬自已囊中之物,能夠任意操縱之,但女人是個有手腕的女人,一個百依百順的女人想當然也做不好公司一把手,主觀的女人是不會任這個沒有定好位的男人為所欲為的。關鍵是他們婚前都以為感情能夠高於一切,但婚後都以為對方能夠無條件為自已著想,但事實是他們都高估了感情,也高估了對方。
乘喜而輕諾,人的本質發揮了根本的作用,高興時一切好商量,人們總會乘著適宜的時機談條件,適宜就是高興的時候,高興起來平時繃緊的神經會放鬆,掌握的度就和緩許多,規矩靠邊站了,事情往往就好辦。因醉生嗔,酒後,人就容易趁著酒勁做些平時打死也不做的事,其實是以酒蓋臉而已,情緒不加控制,或以酒削弱了控制情緒的本事,虛榮嫉妒狂妄偏激這些惡劣的本質大概誰都或多或少有一點,但當它們毫無節制的釋放時,就是一股恐怖的力量,它能於瞬間以催枯拉朽之勢,摧毀一個人積攢了N年的光輝形象,甚至苦心經營的人際關係,這很可怕,也使所有人大跌眼鏡,基於這種狀況,個人認為還不如素面朝天,平時就呈現一個基本真實的自我,別太繃著的好。乘快而多事,大概與第一句雷同,春風得意之時,就難以檢點,惹事生非就是必然了。
當然這一切還是基於一個人最根本的人性,本質使然。如果故事中是個天性懂得憐香惜玉的儒雅男人,絕不會出現這若干次家庭暴力,而如果故事中的女人不是隨便原諒了他的第一記耳光,也就沒有此後的一次次遭遇,女人請記得,男人的第一記耳光絕不僅僅是唯一的一記,而它僅僅是第一記而已,如果想原諒他,那麼就等於默認了理解他的第N次施暴,這也貌似男人的出軌,如果你打算
菜根譚中學生讀書感悟3
《菜根譚》是一部論述修身、處世、待人、接物的格言集,是作者對人世百態的領悟,是一種人生經驗的沉澱與積累,蘊涵深刻的哲理,讀後耐人尋味。
最近我就讀了一段:肝受病則目不能視,腎受病則耳不能聽。病受於人所不見,必發於人所共見。故君子欲無得罪於昭昭,必先無得罪於冥冥。
它的大意是說:肝有病眼睛就會看不清,腎受病耳朵就會受影響。病發於人看不到的地方,卻表現在人所共見的地方。如果君子想成為人上人,就要先在沒人看到的地方做好自己。
如果讓自己道德完善就要慎獨,慎獨就是在別人看不見聽不到的情況下做好一切。做什麼事都不能瞞天過海、矇混過關,因為總有一天會真相大白、水落石出的。
我有一次獨自在小賣店裡,忍不住拿了幾樣小食品,我一會兒拿起來,一會兒又下。那時有兩個我——一個想拿東西的我,一個不想拿東西的我。突然,我想起一句話“要想人不知,除非已莫為”,所以我到了最後也沒有把東西拿走。
孔子說:“君子坦蕩蕩,小人常慼慼。”這句話就是說,一有壞念頭,人就變得鬼鬼祟祟。如果不做壞事的人,就會做什麼事都沒有緊張的情緒。
所以,人的一生做任何事,都要胸懷坦蕩,光明磊落。
菜根譚中學生讀書感悟4
讀了《菜根譚》,你會明白,受到恩寵可能會帶來災難,所以當你驕傲的時候,回頭看看。失敗之後,後面你有可能會成功。
今天,我將由洪英明編輯的《蔡根譚》一書通讀了一遍,書中說了許多人生的道理,使我深受啟發。
當我讀到“棲守道德,寂寞一時,依阿權勢者,淒涼萬古。達人觀物外之物,思身後之身,寧受一時之寂寞,毋取萬古之淒涼”,我想,堅守道德的人,也許只是暫時的寂寞。俗話說,小人不擇手段,在現實世界中,小人有成功的。但是小人只能欺騙群眾一時,不能欺騙一輩子。
例如,宋高宗死後,秦檜終於受到了報應。乾隆死後,和珅被抄家。但是,岳飛和劉墉對人們的影響是永遠的。因此,當人們堅持自己的道德時,如果感到孤獨,也絕不能退縮,成為壞人。
當我讀到“恩裡由來生害,故快意時須早回頭;敗後或反成功,故拂心處莫便放手”,我慚愧地想:是的。
受到恩寵可能會帶來災難,所以當你驕傲的時候,回頭看看。失敗之後,後面你有可能會成功。例如,在五年級的第一學期,我的成績突飛猛進,經常受到老師的稱讚,於是變得驕傲起來,沒有及時回頭,結果,後面成績一落千丈,我感到非常後悔,唯一的出路就是努力學習,把成績趕上去。
這本書給了我很多啟發,你不妨也看看這本書,我想它會給你很多啟發的!
菜根譚中學生讀書感悟5
夜深人寂,於無聲處,孑然於點點思緒。懶坐一縷昏黃的燈光下,輕捧起一份沉澱的的古老智慧,。靜靜地讀著《菜根譚》,以一顆樸實的靈,來品味那一絲難言的青澀與甘苦。
《菜根譚》是一部論述修養,人生,處世的語錄集,是融儒,道,釋意蘊於一體的智慧結晶和萬古不變的教人傳世之道,為曠古稀世的奇珍寶訓。我眼中的《菜根譚》,是一部難得的人生奧秘和為人處世的書籍。上至治國、平天下,下至修身、治家,人世中的大道,宇宙間的大妙,無所不包,無所不容。但更令人驚歎的是作者那天馬行空般的思辨以及深邃精妙的處世哲學。
處世之道,先在於為人,後顯於行事。《菜根譚》以簡練明雋,兼採雅俗的文字,如雲端之飛鳥,似清溪之流水,讓我們在陶醉於其間之時,留以人無限的遐想和一次次的心靈上的洗滌。
正所謂“咬得菜根,百事可做”。人的才智和修養只有經過艱苦磨練才能獲得。《菜根譚》用最賦予生命的言語,向芸芸眾生闡釋了人生的真諦和生活的萬千智慧。
菜根譚中學生讀書感悟6
好久沒有寫了,其實想寫的東西很多。還是太懶,
最近的床頭書是《菜根譚》(明朝洪應明著),就談點讀後感,先聊這“欲擒故縱寬之自明”。
原文:事有急之不白者,寬之或自明,毋躁急以速其忿;人有切之不從者,縱之或自化,毋操切以益其頑。
其大概意思為:如果有事一下子搞不明白,先放一放,也許時間長了自然就明白了,千萬不要急,免得自己鬱悶;如果有人不聽勸告、不服從教育,先讓他去,你不管他也許他自己倒理解了,不要過於煩人家免得產生逆反心理。(還有一種可能:自己是錯的。)
道理很簡單,我們都明白,可是我們做到了麼?
要做到洪先賢所說的不急不切,需要一個條件,就是心態。所以有人說心態決定一切,不無道理。當然,良好的心態需要透過修身來達到。那麼解決問題靠什麼呢,就是時間。其實時間是萬能的,能解決人們許多的難題,一切的恩怨、紛爭無不隨著時間灰飛煙滅。
因此,在日常生活中,有必要記住這個道理,合理處理生活中的一些難題,才能使人活得輕鬆、坦然。
小結一下,遇到矛盾難以短時間解決的,一、試著站在對方的立場考慮問題,改變一下自己的心態;二、問問自己真的有這麼急麼?不能馬上解決的後果是什麼,真的後果有那麼嚴重嗎?給自己一點時間,也給人家一點時間。
菜根譚中學生讀書感悟7
《菜根譚》是明代道人洪應明所著的一部論述修養,人生,處世的語錄。它勉勵人們在平淡乏味的菜根中體驗人生的滋味,進而充實自己,發憤圖強。
《菜根譚》提倡“抱朴”,即有一顆樸素的赤子之心。要經得起各種考驗“欲做精金美玉的人品,定從烈火中鍛來,思立掀天揭地的事功,須向薄冰上履過。”
菜根譚特別提倡“家和萬事興”,沒有“三綱五常”的死板說教,卻可以處處感受到作者為保持家庭和諧而湧動的愛心“融得性情上偏私,便是一大功德,消得家庭內嫌隙,便是一大學問”
菜根譚勸告人要腳踏實地。在追求成功的過程中,要有一股傻勁。“繩鋸木斷,水滴石穿,學道者需要努力,水到渠成,瓜熟蒂落,得道者任天機。”
在處世方面,菜根譚主張處世應該高立一步,有一種大局觀。在對待別人的態度上要求大家不要刻薄。
菜根譚中每條的字數都不多,但卻融入了人生的最為真切的感悟,遨遊其中,不單單是一種覺悟,心有那份無法言喻的快感更是另一番情趣。字裡行間,藏著的是一雙透視人間的慧眼,在他那份沉甸甸又帶著暖意的鞭策下,必有新的體會。
一個人的思想不應該被慾望遮住眼睛,人生的滋味,真正的口味是平淡,在粗茶淡飯中體會平淡的美妙,在精神生活中的到極大地滿足,真切的享受人生。
菜根譚中學生讀書感悟8
寒假裡,給孩子買了一本《菜根譚》讓她在寒假裡讀,八歲的女兒根本無法理解每一段語錄背後的含義,向我求救,讓我給她讀和講,於是藉此機會我第一次翻開了這本《菜根譚》。
在生活節奏高頻率的現代生活中,人們奔波忙碌的同時,根本無暇停下來省視內心。就像我,每日忙於工作,忙於生活,經常會遇到各種失敗、挫折,遇到各種困惑和心結,每每在我心中留下陰影和傷痕。在教女兒學習閱讀的同時,《菜根譚》中的每一段語錄都讓我感觸頗深,每日讀上幾段,每日都有一些新的思考,新的感悟。在閱讀中,我開啟心門,讓這些警世、醒世的語錄包圍浸潤著我的內心,改變著我的心態,改變著我的生活,改變著我的人生觀和世界觀。
人生就是這樣,要能夠在普通的生活中找尋到快樂的因子,要能夠在榮譽面前保持警醒,在挫折面前學會堅持。《菜根譚》教會了我怎樣面對生活,面對工作,面對人生。
一本《菜根譚》,一部警世書,希望你也能偷得一點閒暇,找到它,翻開它,品讀它,讓心隨著文字飛翔,讓人生隨著閱讀走入另一番境界。
菜根譚中學生讀書感悟9
讀這段話,讓我想起老師前幾天講的“慢藏誨盜”四個字,老師也曾經說起越傲的人走的越慢。
其實傲慢的人在我們身邊比比皆是,就連我自己在不經意間也常從語言或行為上表現出來,只不過自己以前沒有察覺而不自知罷了!
之所以有傲慢並不是與生俱來的,而是有一種仗恃,有的是仗著家裡條件優越,有的是仗著家裡有錢,有的仗著自己頗具才華,有的是仗著容顏俏麗。
小的時候對此感覺頗為敏感,最討厭頤指氣使的人,總是躲得遠遠的,不去招惹他們。隨著年齡的增長,經驗的積累,自己的專業水平也在不斷提升,尤其是近十年在一個崗位上工作,傲慢隨著時間的推移在不斷的加劇,逐漸就以自我為中心畫了一個圈,掌控的慾望起來越大,只要是圈裡的事,都是我說了算,越來越聽不進別人的意見,總是帶著居高臨下的態勢,不知不覺中自己成了那個最討厭的人。
在一次接受專家評審時,我的一個學生因為沒有經我審閱而擅自主張,使我大發雷霆,雖然他嘴上唯唯諾諾,但從他的眼神裡可以讀出他的畏懼,那一刻我也似乎被觸動了一下。其實每個人都有自己看問題的角度,又何必強迫別人聽自己的呢?
用傲慢的心去看人,人都不如已,用傲慢的心去做事,也不可能把事做得盡善盡美,傲慢只會讓自己備受煎熬。
放下傲慢的習氣,人才能迴歸自然,人事物也才能越看越清晰。
菜根譚中學生讀書感悟10
《菜根譚》是一部教人為人處世的哲理短文,共分十章,分別從正反兩個方面比較陳述或論證利與害、得與失,充滿哲理思辨意味。短文多用對偶,兩句一組,對仗工整,含義深刻,細讀之,覺得特中肯綮。作者定是一個飽經滄桑、老於世途的高人,既有出世的逍遙達觀,又有入世的淡泊寧靜,言辭懇切,不冰不火,恰到分寸又能一語破的。
封建社會中人讀此書,能夠遠避禍端,明哲保身,既享入世百味,又得出世閒逸。今日,時代的發展很迅速,人們的人生觀、世界觀,是非觀、名利觀都有了一些改變,讀此書仍受一些啟迪,如怎樣與人相處,怎樣開導自我,怎樣看待人生百態和自然萬物。天人一體,天人相應這點古今是相同的,我們既要讀書,領會書中要旨,又不能拘泥於書,被書遮掩了耳目,要學用惟時,就像書中所說的:
做人無點真懇念頭,便成個花子,事事皆虛;涉世無段圓滑機趣,乃是個木人,處處有礙。人心虛,義理來居;人心實,物慾莫入。鴻蒙未闢便分了陰陽,人心事理莫不如此。做人經世有個一分為二的態度,有個瞻前顧後的眼光,有個大肚能容的雅量,有個得失互轉的思想,心樂,便是個福地天堂。
菜根譚中學生讀書感悟11
很久以前就知道一本好書《菜根譚》,卻一直沒能抽時間閱讀。今天透過拜讀領導推薦的這篇文章,讓我再次領悟生活中的一句真理:“遇事讓一步為高,待人寬一分是福”。
社會生活中沒有什麼絕對的公平,每個人可能都會遇到總有吃虧有賺便宜的時候。我也曾經因為在某些小事情上感覺不公平,在家抱怨兩句,我的母親就給我講:“吃虧就是賺便宜,吃虧是福。”母親用樸實的話告訴我同樣的道理。我也時常用這句話告誡自己。沒有誰是傻子,心甘情願讓你去佔便宜,讓你佔便宜那說明人家讓著你。佔了便宜,不能說你有多聰明,那隻能說明人家大度,不斤斤計較。
記得有一個詞叫:寬人律己。現在的人,總是對自己寬容,卻容不得他人的'過錯。這樣人與人之間難免會產生矛盾,朋友只能越來越少。每個人都有自己的生活方式和性格特點,不要拿自己的三觀和標準去衡量別人。人非聖賢孰能無過,誰都有犯錯的時候,要用大度的胸懷,去容納別人。
啥叫做人?真誠+厚道+善良=做人。不管和誰相處,真誠才能走進人心,厚道才能得到別人的認可。寧願自己吃點虧,也不要算計別人;寧願自己吃點苦,也不要出賣相信你的人。做人,什麼都可以捨棄,但不可捨棄內心的真誠,什麼都可以輸掉,但不可以輸掉自己的良心。身端影正,厚道做人,踏實做事。為人處事,別為了金錢、為了利益,泯滅了自己的良心。要做一個善良的人。善良做事,才能獲得成就;善良做人,才會贏得未來。
菜根譚中學生讀書感悟12
佛家語有"象由心生,象隨心滅",當風來竹子就知風因緣遇合,風過去之後,緣盡又一切皆空。所以說"風過竹不留聲",假如竹聲繼續不停,那就是萬世因緣永不散,一切諸法之相永不空,如此天地宇宙雖大也容不下。可見一切諸法全都是空象,也就是都會飄然而過毫不留痕跡;"雁渡寒潭,雁去而潭不留影",也是一個道理,這兩件事情使人看過以後有一種大覺和澈悟。也就是說萬事萬物不論是長是短是苦是樂,到頭來都是一場空。所以應當抱有隨遇而安的態度,事情來了就應該盡心去做,事情過去後,心象要立刻恢復到原來的虛空平靜,才能保持自己的本然真性於不失。
我從畢業參加工作至今已有十個年頭,從一開始的陌生到現在的熟悉,在自己本職工作的歷程中我也時刻用這句話來鞭策和提醒著自己,也在自己崗位變換的過程中不斷領悟這段話的含義。
做人不是非要成就一番偉大事業,只要擺脫世俗的功名利祿,就能躋身於名流;工作也沒有什麼訣竅,只要擯除外物的誘惑,便可以達到至高無上的境界了。做好工作必須先做好人,做人的態度決定做事的態度,如果我們沒有被名利所左右,專心致力於一項事業,擺脫俗情物慾,做到淡泊明智,志存高遠,一切隨遇而安就好。
菜根譚中學生讀書感悟13
抱朴守拙,涉世之道:
涉世淺,點染亦淺;歷事深,機械亦深。故君子與其練達,不若樸魯;與其曲謹,不若疏狂。
含義解釋:
一個剛踏入社會的青年人閱歷雖然很短淺,但是所受各種社會不良習慣的感染也比較少;一個飽經事故而閱歷很廣的人,各種惡習也隨著增加。所以一個有修養的君子,與其講究做事的圓滑,倒不如保持樸實的個性;與其事事小心謹慎委曲求全,倒不如豁達一點才不會喪失純真的本性。
菜根譚讀後感:
我讀這句話的時候,會想到工作中接觸到的人,比我年齡小的剛踏入社會的、比我年齡大的飽經世故的。常聽人們說年輕人像一張白紙,可塑性強;而有一定閱歷的人,就很難調教,只能由著他去了。
曾有一段時間,我覺得自己好像成熟了,脫去稚氣了,其實現在想來不過是世故了、被社會染雜了。這有點像馬哲,否定之否定,從職場新人、社會小白,變成白骨精、被社會大染缸染的花布,然後再啟動自淨功能,迴歸本性,成為一個既能在社會上立足,與眾多人相處、周旋,又能不被名利所迷、保持初心的人。有點像外圓內方的意思。
而如何才能啟動自淨功能呢?從我的體會來看,自淨功能來自對社會的諸多反省,簡單點說就是來自我們對社會生活的不適應、煩惱、挫折,與其與人爭利、得失都煩惱、成天累心,不如放下,做好本分事,簡單一點好。
菜根譚中學生讀書感悟14
關於這部書,有句非常有名的話叫做:“咬得菜根,百事可做。”你既可以理解為,只要肯吃苦,這世上沒有做不到的事情。也可以理解為,看過這部《菜根譚》,做任何事情都有所裨益。總之,這本書字字珠璣,講透了中國傳統修身養性、為人處世的方法。
“覺人之詐,不形於言;受人之侮,不動於色。”,有儒家的智慧;“寵辱不驚,閒看庭前花開花落;去留無意,漫隨天外雲捲雲舒”,有道家的仙風;“世態有炎涼,而我無嗔喜;世味有濃淡,而我無欣厭。”,也有佛家的慈悲。而在讀到了這麼多的道理之後,我們也應該明白,錘鍊自我是一件很苦的事兒,然有可能也是讓人生柳暗花明的轉機。
讀了《菜根譚》,讓我從中得到了許多的啟迪。作為一個教師,不但要有“先天下之憂而憂,後天下之樂而樂”的愛國精神,而且更加要立足自我的工作崗位“先學生之憂而憂,後學生之樂而樂”的工作熱忱;不但要有“非淡泊無以明志,非寧靜無以致遠”、“不怨天、不尤人”的心態,更加要有“以修身自強”、“修辭立其誠”、“石可破也,而不可奪堅;丹可磨也,而不可奪赤”的品格,作為一個平平凡凡的人要想不落後於這個時代,不但要有居安思危、防微杜漸的想法,而且要“博學之,審問之,慎思之,明辯之,篤行之”來不斷為自我充電、加油。
菜根譚中學生讀書感悟15
讀明人洪應明《菜根譚》,間有一語,道是“風來疏竹,風過而竹不留聲;雁度寒潭,雁去而潭不留影。故君子事來而心始現,事去而心隨空。”良多感慨。亦而想起與此類似之說的那出於泰戈爾手筆的早已膾炙人口的名句“天空不曾留下鳥的痕跡,而我已飛過”。雖不一樣之說,然生異曲同工之妙。可悲可嘆的是,歷覽古往今昔,能知曉其間要理者,怕是少之又少;而能以此力行者,恐更是寥寥無幾,屈指可數。豈不悲哉雖曰有范蠡、張良之徒,尚明激流勇退之術,明哲保身,得一世逍遙,千世瞻仰。然終鳳毛麟角,不足為佐耳。
俗語有云∶世世熙熙,皆為利來,世世攘攘,皆為利往。此字當頭,好不厲害!功名利祿,粟米錢財,紅顏妙玉,金錯瓊瑤,怎不氣魄!然終虛化迷幻耳,飄然之至,有甚圖哉可惜眾人何曉世裡事外忙煞了腿,空攜皮囊卜錯了卦,枉拋心力走錯了路!利令智閽,好生在理!可惜了,可惜了。一身枯骨轉身休,不圖實至,卻求名歸,錯堪了這生計。有憾無憾笑看榮枯,靜觀生期,俯首思之,當如範張是耳。只恐學也不來,求也不得,怕只似那“蜀道之難”!老子有言“福兮,禍所依,禍兮,福所生”。禍福相生,看似是福,卻也指不定禍生其間,貪求一世榮華,徒勞而已矣,真明智之舉恐多生禍端罷了。
故此,生還當如是∶來,就來得轟轟烈烈,走,就走得徹徹底底。不留下他一似的痕跡,無聲也還無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