穆斯林的葬禮學生讀後感範文

穆斯林的葬禮學生讀後感範文

  認真讀完一本名著後,你有什麼總結呢?讓我們好好寫份讀後感,把你的收穫和感想記錄下來吧。怎樣寫讀後感才能避免寫成“流水賬”呢?以下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穆斯林的葬禮學生讀後感範文,歡迎大家借鑑與參考,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穆斯林的葬禮學生讀後感範文1

  《穆斯林的葬禮》講的是發生在少數民族回族上的三代家史。昨晚讀完後感覺很壓抑,不知是昨晚自己身體難受,還是書中故事情節使自己難受。

  人生過去是個問題,現在是個問題,將來也會是個問題。人的一生總在不停地抗爭,與自己的疾病,與自己的命運,與所謂的規矩抗爭,但結局常常是悲劇,人常常用所謂的天命如此來作為妥協的藉口,少的恰恰是那份堅持,堅持抗爭,那麼即使自己終究沒扭轉命運,鎩羽而歸,也可以問心無愧了!故事中天星的愛情就是如此,他不知道他的低頭正埋下了一生的不幸福的種子,也許以後也會有幸福,但心中始終有痛。人這個個體具有很大的變通性,很多東西習慣習慣一輩子就這麼過了,但這樣也許和自己的幸福擦肩而過,所謂的隨遇而安是指自己盡最大努力改變抗爭之後而言的。

  個人對宗教信仰沒有什麼概念,自己揣度,可能人生太苦,需要一個心靈的寄託安慰,也就是現實生活中自己已難以找到自己,幸福,於是希望有一個想象中的主來幫助自己,這也可以說是一件好事,人是需要寄託的。只是一旦有了信仰,有了主,就會有一些愚昧無知的規矩,而信徒們卻不加分辨一味接受,這樣的悲劇可想而知,璧兒不同意新月與楚老師的愛情就因為楚老師不是回回,多麼愚昧可笑。再如,所謂的世俗規矩就像一副鐵索永遠戴在人們的身上,人們無法跳出生命的舞蹈,人們也沒有勇氣去抗爭,去堅持自己的想法,這個規矩它到底是個什麼東西,又害了多少人,規矩終究是過去人定的,而人們卻不知調整,認為它們一定是正確的,多麼可笑。老祖宗定下的規矩可能只適合他們那個時代,像任何東西一樣具有很大的侷限性,是隻供參考的,人們怎麼能被它束縛呢?

  讀到新月與疾病的抗爭,我很痛苦,因為我自己也抗爭過,我多麼希望她能好起來,和楚老師一起幸福快樂地生活,但這個美麗的生命還是凋謝了,我心中一陣惆悵,楚老師在她的墳前拉響了她最愛聽的《梁祝》,人生得此一愛人,她也是幸福的吧。

  我還活著,的確,還要經歷著人生,()還是會有幸福與痛苦陪伴,那麼就這樣好好地活著吧!

穆斯林的葬禮學生讀後感範文2

  這個星期,好不容易在一個月明風清的晚上看完了《穆斯林的葬禮》,信中既沉重又感到幾分清美。想寫下些什麼,卻又不知從何下筆.那個彌散著淡淡的憂傷的月與玉的意境讓我不忍下筆,似乎稍不留意就會打碎這個絕美的意境。

  玉,是財富,是身份,是地位,雖然美得耀眼,卻是易碎的。

  月,純潔,善良,明淨,悠悠的掛在深邃的天空,靜靜的聆聽著人世間的愛恨情愁。

  韓新月,韓子奇,楚雁潮,梁君璧,梁冰玉,他們每個人都想追求到屬於自己的愛情,卻都有各自不同的悲劇命運。

  記得在我把這本書看了差不多一半的時候,我曾經想到過一個問題:為什麼這本書的書名要叫做《穆斯林的葬禮》,穆斯林的葬禮,葬去的究竟是什麼呢?

  無疑,作為穆斯林的梁君璧虔誠的信仰伊*蘭教,可就是這份虔誠葬送了她周圍所有親人的幸福。她是不幸的,時代的原因使沒有接受過良好的教育的她永遠不會明白那種熾烈的愛情,所以,當她面對自己的妹妹冰玉和自己的丈夫相愛,並生下一個女兒時,她想不到,也無法理解,她想的更多的是對社會倫理的背叛,是對自己所虔誠信仰的宗教的褻瀆!

  梁冰玉與她女兒韓新月的生活是在交織中展開的,交替的話語把愛情悲劇表現得更真實相似,給我們帶來的是暢快淋漓的感受。

  梁冰玉大膽的愛和獨立的人格令我敬佩,而她的女兒韓新月更是秉承了母親的個性,只不過表現的更為含蓄一些。

  她對自己所喜愛的外語事業充滿了嚮往,卻因為身體的疾患永遠的失去了為事業而奮鬥的機會。幸運的是,她還擁有著最真誠的愛情,她的老師楚雁潮無時不刻的關懷著她,在她生命的最後時刻給了她愛情的滋潤。而就是這份來之不易的愛情在韓太太看來卻因宗教的信仰而悲劇拒之門外!

  宗教,信仰,竟成了阻擋愛情的一道堅不可摧的高牆!

  但韓太太不會想到,她一心一意阻止回回與漢人的婚姻,而她自己的丈夫就是一個漢人!

  小說的結尾是悲慘而悽美的,新月死了,把愛情也帶進了墳墓。

  或許,穆斯林的葬禮,葬去的就是愛情,而愛情恰恰是應該不分種族、信仰與國界的!

穆斯林的葬禮學生讀後感範文3

  初次邂逅這本書,應該是在高中,看著同班的一個女同學拿著一紅色封面的書,上面寫著“穆斯林的葬禮”,我當時有些納悶,怎麼一本介紹少數民族葬禮的書怎麼這麼厚,而且她還讀得這麼起勁。現在想來,那時的範的望文生義的錯誤不少,在那種閱讀極度匱乏的中學時代,很多書大都只知道名字,很容易就按字面意思來解釋了。原來以為《簡愛》是教人如何“簡單戀愛”,《牛虻》是介紹一種叫“牛虻”的動物,以致於很長一段時間對它們敬而遠之。

  不過讀完之後,才知道,為什麼當年那個同學會這麼著迷。其實很難說這本書有什麼很奇特的地方,但是它有著矛盾文學獎的殊榮,至少得到了大部分人的認可。這本小說對我而言,很像是一曲很輕快安靜的牧歌,很清新,任何時候去讀,都可以喚起那種關於青春,關於奮鬥,關於生活,關於家人,最乾淨的記憶,即便是在我如今不再相信任何童話的年紀。

  書裡面的主角應該是韓子奇和韓新月父女,全書又分別以這兩個人為主線,兩頭並進,不同的兩個系列,交叉分佈,讀者的時候,常有時空交錯之感。雖然這本書的時間跨度,很大,而且歷史背景對於故事的演進有很大影響,文中濃墨重彩的一筆仍舊是美好的愛情,兩代人在不同時空下,截然不同的愛情。

  韓子奇在一開始的時候娶了梁冰玉的姐姐,生下兒子天星,後來和梁冰玉在倫敦避難的時候,兩人之間也產生了愛情,最終有了女兒韓新月。當戰爭結束,一家人團聚的時候,梁冰玉把女兒留在家中,獨自出走。故事的另一部分就是韓新月的愛情,她和他年輕的大學班主任在彼此相處中,互生愛慕。幾乎所有悽美的愛情會遭遇的,他們都有,雙方父母的反對,反動的社會風俗,可惜的是這些愛情最終沒有一一個抗爭或者妥協的悲劇結束,十八歲正當豆蔻年華的新月,因為先天心臟病,未曾開放便已經凋謝。如果說,全書的高潮是新月離開的時候,我想作者達到了這個目的,看著一個曾經那麼鮮活的的女孩,就這樣匆匆離去,沒有人會不動心。

  韓新月這樣的女孩子,我想任何人都會喜歡的,她文靜、優秀,聰明、勤奮,知書達理、渾身散發這一種蓬勃的青春朝氣,如果楚雁潮能執子之手,與子偕老,無疑是世間最幸福事。世間事情多不湊巧,往往錯過的,人這一生,又豈止愛情。“有些事年輕的時候我們不懂得,當我們懂得的時候,已不再年輕”,成長像是一個悖論,我們只有經歷過,失去過什麼,才會發現我曾經多麼看重那些東西,看是我們已經沒有機會帶著這種悔悟從頭來過。

穆斯林的葬禮學生讀後感範文4

  最近讀完了《穆斯林的葬禮》,我感動於韓子奇對玉的痴迷,韓新月與楚雁潮的浪漫悽美的愛情,敬佩於梁冰玉對愛情無畏的追求,然而給我感觸最深的,確是那個一開始讓我氣憤,後來讓我同情和敬佩的女人——梁君璧。

  她用愛的名義用計拆散兒子的愛情,替兒子做了自以為正確的選擇,讓他一生活在痛苦之中;她用刻薄尖銳的嘴臉對待丈夫,讓丈夫過得如行屍走肉;她還堅守著所謂的不與漢人通婚的宗教信條,阻隔了兩顆年輕的熾熱的心相互靠近,更是斷了在重病中女兒的最後一絲念想,加速了這個美好生命的消逝。她自私、刻薄、自以為是,開始的時候我簡直對她痛恨至極,我覺得一切的不幸都是因她而起。

  但是到了小說的最後,我完全改觀了。她是個可悲可憐的女人,一生都不曾得到過愛情。幼時,她忙裡忙外為家操勞;少女時順理成章的嫁給了"奇哥哥",他是親人,也是一個少女的夢。戰亂時,丈夫把家業丟給她,自己帶著他心愛的玉遠渡重洋。一個沒有文化,一直躲在男人身後的女人,是怎樣一邊撫養孩子,一邊守著這日漸衰弱的家業!是靠著這對丈夫的期盼,對這個家的愛,和對生活的希望。然而讓丈夫歸來,還帶著一個女人和一個孩子,女人還是自己從小百般疼愛的親妹妹!她心裡的痛心裡的苦又該向誰去傾吐!可是為了這個家,她忍。她忍住痛,嚥下苦,也封住了自己的心。

  她真的是個可憐的女人,她也有過夢,可是被現實打碎;她也有過光,可是被現實撲滅。她心裡的苦,又有誰能懂呢。她也是個可敬的女人,在丈夫不在的時間裡,她展現了巨大的勇氣和魄力,才堪堪保住偌大的家業;面對親情和愛情的背叛,她展現了一個女人所擁有的巨大的隱忍,為了讓家庭完整,寧願讓自己痛苦。可她畢竟是個有血有肉的人,如何做到完全不介意,即使把痛苦壓在心底,總有一些時刻會忍不住的噴薄而出。

  她愛丈夫,但也怨恨他;她愛這個家,也埋怨命運的作弄。她終其一生在守望丈夫,守望這個家,她承受了太多太多,我為她心疼,更對她欽佩。

穆斯林的葬禮學生讀後感範文5

  掩卷,嘆口氣,小說的情節在腦海中慢慢回味。真主啊!雖然我不是穆斯林,但是您為什麼這樣戲弄了韓子奇。 當還是漢人孤兒的小奇子遇到吐羅耶定巴巴,他不是存心去欺騙一個虔誠的回族巴巴,他只是為了生存!

  他以自己的才智和隱忍重振奇珍齋,為回報梁家,娶了梁君璧,挑起了梁家的重擔,他是個真正的男人。可是命運總是多舛的,當他離開了舊中國,離開了妻子和兒子,來到了沒有穆斯林氛圍的英國,真主和他開了個天大的玩笑!我們一心痴迷玉石的玉王在將近40年的人生中,竟然收穫了自己小姨子的愛情。一個是追求自由民主的燕京女高材生,一個是自幼學徒出生的玉王,他們的愛情之花在英國開花結果。他們沒有“古瓦西”,也沒有穆斯林的祝福,可我們難道能說,這不是愛情嘛,這不是成年男女出於天性的必然結果嘛?! 韓子奇的愛情是美好而短暫的,當他面對妻子責難時,當他面對早己不認識他的兒子時,他在愛情與家庭之間已經做了選擇,但他不知道苦難的隱患已經埋下。中年喪女,晚年喪玉,真主讓他失去了他最珍愛的人與物。他的堅持,他的執著,在命運面前竟然如此的無力。他能責怪誰,是怪真主的不公,還是責怪妻子的偏心。在我看來,韓子奇怪因為對妻子的虧欠自責,過早的把人生的舵放開,他已不能再像年輕時一樣改變自己的命運了。 我相信很多人對梁君璧一定非常厭惡,認為她是整個故事中的壞女人,冤枉忠心的掌櫃,對善良的新月的冷漠。可恨之人必有可憐之處,她自己也只是個玉匠的女兒,但她更看不起賣糕家的女兒。她愛自己的兒子和丈夫,可是他們卻也因她而受到傷害。她以教門為理由,拒絕了楚燕潮對新月熱烈的愛,她自己卻嫁給了一個漢族的“卡斐爾”。

  這個女人是個一天要做5次朝拜的虔誠的穆斯林教徒,可是真主同樣的沒有給她好的命運。 也許有人更愛新月那純真的愛情,可是我卻更迷戀於韓子奇那從谷底到谷底的人生之路,讓我想起《金剛經》中的“一切有為法,如夢幻泡影。如露亦如電。即使在最困難的一刻,他也沒有拋棄穆斯林的身份,我想真主應該能接納這位漢人穆斯林的子民,讓他的不幸隨著歷史而灰飛煙滅把。

穆斯林的葬禮學生讀後感範文6

  其實,我並不會寫讀後感。只是,為了擺脫這枯燥無味的假期而信手由韁的發發感慨,以減輕這種自然而然的鬱悶之情罷了。

  記得看這本書時,正逢我出水痘而悶在房子裡,一邊是拿著鏡子看著臉上的水痘慢慢的消失,心裡感覺到一種難以名狀的欣喜和期盼;另一邊是由於好幾天沒有出過房門,沒有曬過太陽,一種無形的壓抑伴隨左右。好想出去兜兜風,嗅嗅陽光的味道和花草的清香,但我不能,我只能披著衣服,靜靜地站在視窗默默凝望遠方,在這種活動以外的時間,我看《穆斯林的葬禮》。

  回想一下,《穆斯林的葬禮》到底帶給我什麼?是在為韓新月與楚雁潮的愛情悲劇而惋惜?還是在為韓子奇在婚姻上的懦弱而痛心呢?我不知道,冥冥之中,我總覺得霍達帶給了我一些很現實的東西。

  在書中,我第一次瞭解了回族人民的生活習俗和禮節。當然,這書中,給我印象最深的還是葬禮的儀式。梁亦清死了,韓新月死了,“姑媽”死了,韓子奇死了,這些人的離去,怎能不使我對“葬禮”記憶深刻呢?雖然我曾經為他們傷感過,痛惜過,感慨過,流淚過,但它也帶給了我許多的思索。

  也許此時,此年齡,信口開河的談論愛情似乎讓人感覺到我的稚嫩與單純。但它卻使我不禁要問“什麼樣的愛情才會幸福”?那些因為憐憫、因為同情、因為感恩而形成的婚姻是否存在真愛呢?為什麼愛情在世俗、在民族差異、在宗教信仰面前竟是如此的蒼白無力呢?我想誰也無法選擇自己的出身,自己的家庭,卻又權利去尋找自己的愛情。也許是因為生活,生活讓我們改變了太多。是生活讓愛情變成了婚姻,由婚姻組成了家庭,但也是因為生活,讓大多數人在壓力下湊合著過日子。我太年輕,不懂得什麼是真愛,在現實中,人總是要生活,這也許就是韓子奇為什麼割捨梁冰魚兒回到與梁君璧組成的家庭中的原因吧。

  好了,寫到這,我無法再寫下去了。因為我沒有什麼更深的理解或有什麼能讓人引起思考的感慨。我看完《穆斯林的葬禮》的收穫是我還想再看一遍,至於這美其名曰的讀後感,權當我個人在這濃厚的氛圍中呼吸一點別的空氣,至於其他的意義,我覺得很寥寥,只是希望看到此文的人別見笑,本人就倍感欣慰了。

穆斯林的葬禮學生讀後感範文7

  且不說穆斯林的生活與信仰,只想談談穆斯林的愛情,嗯,其實就是愛情,以書中人物為例子,談談愛情而已——反正閒著也是閒著。

  韓新月和楚雁潮的愛情真的非常打動我,或許是因為我總是期望自己能有這樣純潔的愛情吧,而且這悲劇的結局也令我也很喜歡,新月的死亡與楚雁潮的至死不渝讓這愛情變得神聖而美好,令人神往卻又望而卻步。

  沒有人不期待愛情,卻不是誰都有勇氣去追逐。因為隔著教門的關係,這段有緣無分的姻緣陰陽兩隔難道不是更容易被世人接受?他們的愛愈是熱烈悲壯才愈是顯得難能可貴,動人心魄。

  恰恰是他們悲慘的愛情與人生,反襯出了當時環境的殘忍與極端。在那樣的年代,本是活著就已經不易,愛情相比婚姻應是比玉更珍貴的東西,因為珍貴,所以誰有誰翻車,都要翻進現實的陰溝裡。

  對比裡面林林總總的幾對人的婚姻與感情,我倒覺得韓新月死亡為她和楚雁潮的感情添了幾分“寧為玉碎”的動人色彩,雖然悲慘,但死亡已是最好的結局,人亡情還在,逝者已矣生者如斯。韓子奇與梁冰玉、楚雁潮與韓新月兩對愛情來的確實有點突兀,可是換種說法,感情是需要一個爆發的,唯有爆發才能體現出與其他人的不同!唯有爆發出來的感情才是強烈而炙熱的!

  戰爭之下,人們為了活著,就已經失去了大半理智。

  《梁祝》如此深情的曲子若是不能勾起人們對愛情的感想,那怕是世間又多了一首莊嚴的生命讚頌曲,而少了不少佳人知音。

  令人遺憾的是,最後一面沒有見到。一個抱憾而亡,一個遺憾終生,死去的那個在我這個漢人的眼裡永遠都解脫了,活著的那個卻要永遠緬懷,永遠承受著愛而不得的痛苦。

  當然,作者給的結局已是最好的結局,雖然我曾抱有皆大歡喜的幻想,可那是不可能的,時間的長河下,人會死以及歷史被遺忘這都是必然的,可是活著的人總會寬容死去,心中有愛的人總會紀念亡者,這便是於我這個讀者最大的安慰。

  戰爭之下,人們為了活著,就已經失去了大半理智。

  《梁祝》如此深情的曲子若是不能勾起人們對愛情的感想,那怕是世間又多了一首莊嚴的生命讚頌曲,而少了不少佳人知音。

穆斯林的葬禮學生讀後感範文8

  霍達說:“我並不認為自我的作品具有如此神奇的魅力,而更願意相信,是因為讀者在閱讀中融入了自身的感悟和經歷,和作者共同創造了文學。”的確,能令人內心產生巨大波瀾、彷彿理解了一場心靈洗禮般的作品,總是讓人愛不釋手。

  讀罷《穆斯林的葬禮》,我宛若置身那莊嚴肅穆的氣氛中,與書中血肉鮮明的人物共同經歷了人生世事。天星在頓悟自我的感情葬送在母親手中時,滿腔怒火,他想為他尚未來得及結果就已被厲風颳殘的花朵般的感情討個說法,只是,他不能。他明白母親愛他,妻子把身心都交付給了他。所以,他只能行屍走肉般遊蕩在街上,任憑雨點在他身上肆虐,任由無奈在啃噬他的心,放手讓一切把他狠狠打擊。他是家中長子,他的不滿與委屈只能在這傾盆大雨中洗淨,大雨過後,他還是要應對一切,可是,在風吹雨打中,他的腰桿更加挺拔傲然,證明他已是真正的男子漢了。生活之不如意十有八 九,哪能一受挫就摞挑子不幹呢?一場撕心裂肺過後,即使拖著殘軀,也要直面挫折。惟其如此,才顯得尊重生命,熱愛生活,對待坎坷堅韌。

  我們赤條條來到這世上,也只能赤條條歸於黃土。韓子奇在雲遊傳教的途中,在前往麥加朝覲的途中,被虛幻的凡塵矇蔽了雙眼,在珠寶鑽翠、奇石美玉中度過了自我痴迷的一生。直至彌留之際,他才醒悟過來,可是,人生的路已經不能回到去了,他只剩下一具疲憊的軀殼,一個空虛無物的靈魂,一顆傷痕累累的心。我們總會迷戀一些東西,甚至為此而幹出駭人驚俗的事情來,可是我們終究會明白,刻骨銘心或如痴如醉,終會被時間洗刷得不留痕跡。正如《哈姆雷特》中所說:“誰造出東西來比泥水匠、船匠或是木匠更堅固?掘墓的人!因為他造的房子能夠一向住到世界末日。”我不相信人死後會有天堂、輪迴,我只明白人死了,便是死了。無論生前富貴輝煌與否,都只能化為一抔黃土。

  如此一想,我似乎有點明白佛家偈語“本來無一物,何處惹塵埃”的意味了。當你的心靈不被繁華世俗所約束時,也就無需淨化心神了。

穆斯林的葬禮學生讀後感範文9

  看完回族女作家霍達的長篇小說《穆斯林的葬禮》,我掩卷而思。我被小說引人入勝的情節帶入了一個全新的世界:我對書中描寫的每一個細節都感到既新奇又陌生,也被小說的精彩情節、獨特的視角、真摯的情感深深地感動了,亦為一個穆斯林家族六十年間的`興衰,三代人命運的沉浮,以及兩個發生在不同時代有著不同內容卻又交錯的愛情悲劇留下了傷感的淚水。

  書中以“玉”和“月”交叉展開來寫。只看目錄:月夢、月冷、玉緣……一種十分純淨、脫離凡俗的感覺油然而生。書中的另一個背景是故事發生在一個和玉器有關的家族中,在這裡,可以看到梁亦清作為一個玉雕技藝高深的匠人,對自己事業的執著和對玉全身心的熱愛,也看到了在中國的傳統文化中,中華民族有崇玉、愛玉、敬玉的情操。玉是風雅高潔的象徵,古時形容有德行的男子,都說“謙謙君子,溫潤如玉”,文中也隱隱流露出如玉般雅緻寧靜,與世無爭的氣息。

  書中最令我難以釋懷的就是新月和楚雁潮的愛情,不附帶任何關係去愛,愛時如夏花之絢爛,結束時亦如秋葉之靜美。他們從一開始的師生情深,發展到最後的心靈盟友,乃至靈魂密友,是何等高尚純潔的感情啊!尤其是新月患了心臟病住院,再到她離世,楚雁潮給予她的關懷呵護,再到後面試墓穴的那段描寫,我內心深處也被一種深深的極為強大的情感震撼著。

  人生無常,無論你是一個怎樣堅強的人,面對死亡都是那麼不堪一擊。我的心情就如一片漂浮在空中的落葉,隨著主人公的心情起伏變化。說實話,我對他們的愛情既羨慕又有種揪心的疼痛,甚至嚮往他們兩人之間的那種心靈相犀的情感,因為這樣純美的愛情在當今社會中已經極為少見了。

  愛情是一種信仰,它儲存在人最珍貴最真誠的地方,儲存在心裡,它和生命同在,它和靈魂同在。不管怎樣,緣分到來時就珍惜,把握現在,即使給不了太多的溫暖,也不要去傷害。我覺得真正的愛情是新月和楚雁潮之間的那種愛情——純潔、簡單、真摯。他們的愛情雖然短暫,剎那芳華,轉瞬即逝,可是留在心裡的卻是永恆。人生就是一首歌,每一個曲調,都詮釋一種震撼。或許愛情原本就是需要想念的,讓念想在歲月中悠然綻放,凝成彼岸的遙望,緣來緣去,千般婉轉,終會羽化成蝶,妖嬈成塵世裡最美的絕戀。

穆斯林的葬禮學生讀後感範文10

  這本書的愛情有點畸形,韓子琪對於君璧的不是愛,而是對他師傅的一種回報,他心裡把君璧當成小妹妹,娶她一是為了振興玉器坊,承擔師傅的基業,還有就是對君璧十幾年撐起這個家的一種愛憐吧!

  君璧是搞不清楚什麼事愛情,第一眼看到韓子奇就很喜歡,然後對他有種好感。還聽到爸爸說要把子琪當兒子養著,心裡覺得自己早晚會嫁給子琪。然後就根本沒有思考自己愛不愛他。從小就一直陷入子琪是我丈夫的困境當中無法自拔。

  到了長大之後,也是等著嫁給子琪。所以看到璧玉跟子琪搞在一起,真的接受不了。我似乎可以理解。到最後君璧對璧玉的女兒月兒的無視,冷淡,漠視,甚至仇視,敵對。硬生生的拆散月兒和楚(忘記是誰了)老師。還毀了自己親生兒子的婚姻。後來就是一個典型的老式惡婆婆的形象,腐朽,落後,封閉,狹隘,醜陋。

  但君璧最讓我感動的是那時候自己沒有去上學,錯過了機會,她會叫爸爸支援妹妹璧玉去上學,還有小時候特別護著妹妹,真的超級善良,淳樸,可愛。

  這也是為什麼無法原諒妹妹的背叛吧!愛之深,恨之深。

  對於璧玉和韓子奇,我真的有點蒙。璧玉是一開始就喜歡上韓子奇嗎?從小暗戀嗎?長大了他是姐夫也不放棄。然後再戰爭來臨,跟韓子奇去國外。拋下姐姐一家人,並且做出背叛姐姐的事情。雖然在國外是說姐姐在國內可能發生了不幸。才最後決定跟韓子奇發生。關係。但璧玉給我一種也不是很成熟的印象。

  韓子奇這就很需要挨批了。搞不清楚自己愛的是誰,然後戰爭來臨,就會跑,還不帶妻子和兒子的那種,自己一個人跑路。這樣心不痛嗎?前半生一直是沉迷於玉器,後半生是一種活在負債中。對不起君璧和璧玉,對不起自己的一雙兒女。對不起太多人了。韓子奇活的太糊塗了。

  月兒就很善良,溫柔體貼美麗。瑪麗蘇型別。在大學裡面碰到喜歡的人,可惜是她老師,成績優異,但是發現自己的得了心臟病,叫了幾十年的媽是姨媽。

  在那樣一個社會里,月兒肯定很難走出自己的黑暗世界吧!所以,悲情的葬禮來臨了。

穆斯林的葬禮學生讀後感範文11

  啊,安拉!寬怒我們這些人:活著的和死了的,出席的和缺席的,少年和成人,男人和女人。

  啊,安拉!在我們當中,你讓誰去生存,就讓他活在伊斯蘭之中;你讓誰死去,就讓她死於信仰之中。

  啊,安拉!不要為他的報償而剝奪我們,並且不要在他之後,把我們來作試驗。——穆斯林葬禮上的禱辭

  第一次聽說《穆斯林的葬禮》這本書是聽至交好友介紹的。說這本書的資料很豐富,也很感人,曾感動了一輩人,當然也感動了我的這位好友。鑑於他的強烈推薦,我不禁有種立刻要看的衝動,但更有幾許懷疑,這書真有他們傳的那麼好麼?說她好,她到底好在哪呢?書拿到了,粗粗一看封面,很平常,簡單的文字和幾筆圖畫,一彎月牙一行迴文,看不出有何奇特,感覺是很普通的一本書,洋洋數十萬字,也沒有感到什麼奇特地方。匆匆粗略看完這本書,才在腦海構成一個大概格局,但我再次欣賞此書時,卻得到了更多的感觸,驚歎於回族女作家霍達的筆觸,能夠讓人陶醉在那樣的意境裡,讓我真實地感覺到和主人公進行一次零距離接觸,為他們歡樂,為他們痛哭,當一個個的送他們離開人間的時候,也為他們生死離別折磨的痛徹心肺,甚至於擔心自我葬禮先於書中葬禮而舉行。默默地,我流著淚,以特有的方式向已逝去的人表示我最沉痛的哀悼!

  這本書巧妙地將玉與月作為線索貫穿整部小說,講述了一個穆斯林家族,六十年間的興衰,三代人命運的沉浮。兩個發生在不一樣時代、有著不一樣資料卻又交錯扭結的感情杯具,讀來著實讓人心動!韓子奇是梁君璧、梁冰玉的父親梁亦清收留的孤兒。為了師傅臨終的遺憾,也為了他自我愛玉如命的嗜好,他和梁家的大女兒梁君璧結成了連理,併成了梁家的主人。隨後,他經過自我的努力,選擇了和他師傅截然不一樣的發展道路。也成就了他在這一行業的頂尖地位。然而,抗日戰爭爆發了。為了他心愛的玉,他背井離鄉,攜帶了他的全部玉器來到了英國。而戰爭的硝煙同樣瀰漫到了英國。在痛苦與絕望中,韓子奇與相依為命的梁冰玉相愛了,他們在絕望中努力找到了期望。並有了感情的結晶——新月。在國外飄泊了數年後,還是為了玉,韓子奇回到了妻子的身邊,帶著女兒,守住了他的玉,繼續做著玉的奴隸。

  六十年代初,韓新月以優異的成績考入了北大的西語系,也就是她親生母親梁冰玉以往就讀過的燕京大學的前身。在北大,新月和他的年輕英文教師楚雁潮深深地相愛了。一切都是那麼的完美。命運偏偏就是如此的殘酷,新月,一個十七歲的姑娘卻在他風華正茂的歲月被檢查出患有先天性心臟病,那是一種不治之症。在楚雁潮的支援、鼓勵下,新月勇敢地與病魔作著鬥爭,即使病魔纏身,她還是進取、樂觀地生活著。想著等到病癒那一天重新回到學校。而另一方面,對於新月來說,最渴望得到的就是母愛,從他記事起就似乎沒怎樣受到過母愛,一位母親該擔心的,該操心的事,全是由疼愛自我的姑媽所代替,似乎姑媽更像媽媽。每當新月看到寫字檯上那張六寸大小與母親的合影時,才會感受到隱約的母愛。她不明白,這一切都是有原因的。當新月瞭解到了事實的真相後,她微弱的心臟難以承受如此沉重的打擊,和楚雁潮的真摯感情也最終沒能留住她的生命。新月帶著無盡的遺憾閉上了眼睛……

穆斯林的葬禮學生讀後感範文12

  看了文題也大概猜出了文章型別,但自始至終,情節沒向著我所想方向走,總是出人意料。於是,我被它深深牽引著,進入人物的悲歡離合。

  很多人會為新月的命運,和楚教師的感情所打動,或是對韓子奇一生所感懷。但我的心卻被一個人物深深勾住——梁冰玉。

  故事背景發生在戰亂年代。在那個新舊交替的年代,中國人的思想開始從封建腐朽轉向新生,而梁冰玉就是新社會女性的代表。敢於同命運搏鬥,敢於為感情付出,同時也有迷茫,也有失敗,但最終她認清了自我,認清了生活。

  和璧兒一樣,從小時候起,失去了父母的疼愛,玉兒和姐姐有了相同但截然相反的性格——堅強。姐姐被生活所迫,敢於當家作主,卻沒有主見,沒有知識;而她學會了自強,她經過知識的汲取和自我的認知,重新定義了堅強。我想這才是新時代女性所應有的思想。

  隨著漸漸長大,我升入了大學。大學裡,她有了自我的第一個戀人,也是深深傷害了她的戀人。應對戀人的打擊,同學們的另眼相待,也曾另她對生命感到迷茫,也曾對感情失去了信心,甚至狠心拒絕對她忠愛熱愛的奧立弗,說明她曾迷茫於感情,和現代的女性一樣。但不一樣的是,她能從奧立弗的死中重新正視感情,並能敢於追求真愛,這卻是現代女性所缺乏的。

  有人會說梁冰玉是個下流的女人,背叛姐姐而和姐夫在一齊。但正如她所說,那個時候誰都不能保證自我能活下去,僅有兩個人相互依靠,才有了能活下去的勇氣。而她與韓子奇的愛,也不再只是為了生活和後代,而更多的是因為內心所感,心靈相通。雖然因為韓子奇的懦弱,沒能最終在一齊,但她的決絕足以讓人震撼,。

  她的一生不像新月,韓子奇般曲折,但卻折射了自我的光彩。我佩服她的堅強,佩服她的勇敢,佩服她的敢作敢當。人的生命僅有一次,碌碌無為或是大放異彩。也許你平淡地活著能夠活到100歲,但轟轟烈烈地活著只能到50歲,但這50歲卻比100歲值得的多。

  我總以為自我生活中很勇敢,但和玉兒比起來,卻差了天地,我曾覺得自我足夠堅強,卻沒有經歷過親人的拋棄,戰爭的恐怖,或許我們缺少的也正是這些。不光是生活中,學習中也亦如此。玉兒憑自我的堅持考上了大學。我們堅持的不應當只是考上大學那麼簡單了。我們將來會有更多選擇,學業上的,人生上的,都離不開堅強。

  也會有風雨阻擋,不可能一帆風順。勇敢的小船才能乘風破浪,不管是學習上的,感情上的,總會充滿挫折,想不為之所打敗,僅有努力揚帆,像玉兒一樣勇敢,不為別人,但為自我。

  書中的開頭,便埋下了疑問,結尾的呼應才明白了前因後果。用玉兒的回來結尾或許是有深意的,她是那個年代的代表,一家人幾十年的代表。

  一部杯具書,看完沒有哭,而是有了許多感觸,學會了很多,看清了很多。

穆斯林的葬禮學生讀後感範文13

  就在近日,我從圖書館借閱了一本小說——《穆斯林的葬禮》,是作家霍達的作品,讀過之後,改變了我對中國人骨子裡的匠人精神和氣質的看法。

  如今,我們經常談論起一個詞——工匠精神!而說到這個話題,經常就有人會對我們自己的國家進行毫無保留的批判,認為中國是沒有工匠精神的,而我卻持有不同的觀點。比如,當你閱讀了《穆斯林的葬禮》之後,就會發現這裡面就是對大國工匠這樣一種精神的描寫。

  小說描寫了一個穆斯林家族,六十年間的興衰,三代人命運的沉浮,兩個發生在不同時代、有著不同內容卻又交錯扭結的愛情悲劇。在小說中,回族手工匠人梁亦清一直穿插在其中,讓我們看到了主人公的起起落落和不懈奮鬥的精神面貌。

  曾經我在一篇文章中讀到這樣一則訊息:說全世界有5000多家經營超過200年的企業,其中日本一家就超過了3000家,讓我們讀之非常觸動。沒錯,現在的中國處於製造業階段,確實需要工匠精神來彌補我們的不足,對產品進行精益求精的完善和提升。不能讓我們自己的優秀文化和傳統喪失,也失去了我們骨子裡的精神食糧。

  穆斯林的葬禮讀書筆記好句摘抄及賞析:

  1、當我讀到“滿懷希望的人往往易於衝動,一旦失望了,反而倒冷靜了。”這樣一句話時,心裡充滿了崇拜感,這簡直是至理名言,是對人們心理過程的完美解析。百家筆記網也是提醒我們在讀書和學習的過程中或者完成一件產品時,應該抱著希望,也需要出處謹慎,不能因為衝動而失去了機會。

  2、“時時想到可能會被別人超越,才會用雙倍的時間和精力去超越別人。”沒錯,每個人都應該有天行健,君子以自強不息的精神和態度,學如逆水行舟,不進則退嘛,我覺得作者解釋的很好,用很通俗的語句就表達出了很有哲理的內涵。

  3、“只有謊言才拼命鼓吹,唯恐別人不信。”是的,我還很信奉戈培爾的一句話“將謊言重複100遍,就變成了真理”。這就可以解釋一些社會現象了,我們不能人云亦云,應該要有自己的主觀判斷,思考其中的細節。

穆斯林的葬禮學生讀後感範文14

  很久沒有一口氣讀完一本書了,上一次還是《活著》,同樣是三代掙扎在特定歷史洪流中的人,同樣是生死變故、悲歡離合交替上演,但在《穆斯林的葬禮》中,我看到的更多是美的意象,以及生命的不屈和偉大。

  愛是一個容納百川的字眼,用它來體現生命之美最為合適:父母子女之間深沉細膩的愛,手足同窗互相掛念的愛,男女之間純粹的愛,對宗教信仰虔誠的愛,把一生獻給事業的愛等等。在這其中,愛情最為人所尋求追逐,它連線兩個個體,使他們的生命有了光和亮。

  韓子奇梁冰玉:“還君明珠雙淚垂,恨不相逢未嫁時”

  戰爭帶來痛苦的同時,也給兩個在異國他鄉漂泊無定的人帶來了愛情。倫敦空襲,地下室裡的兩人第一次離死亡那麼近;抱團取暖,互相安慰,真正的愛情從不因遲到而遜色半分。塵埃落定,回國後卻發現,世俗的眼光和身份是跨越不了的羈絆。剛強的女子選擇離開,去追求獨立自由的生活,男子卻不敢也不能遠走高飛,只好隱忍留下,這一留,就是二十多年。韓子奇到死也沒能等到“玉兒”,當灑脫的女子再度歸來,已經是滿頭銀絲的老人。遺憾無限,還好擁有共同度過的十年,那段彼此最為顛沛也最滿足的時光。

  韓新月楚雁潮:“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時”

  “愛情,是人類最美好的感情,當兩顆心經歷了長久的跋涉而終於走到了一起,像鏡子一樣互相映照,彼此如一,毫無猜疑,當它們的每一聲跳動都是在向對方說:我永遠也離不開你!那麼愛情就已經悄悄地來臨,沒有任何力量能把它們分開了!”第一次見面,未名湖畔,新月是北大西語系新生,明媚又充滿希望;楚雁潮是剛畢業一年的教員,意氣風發。作為師者,他是“傳道授業解惑者”,後來因對翻譯事業的共同熱愛,兩人逐漸成為知己。他曾鼓勵她說民族無貴賤之分,人人平等;在愛情面前,他們同樣平等,“獻上心靈中蘊藏的全部感情”。

  魯迅先生說:“悲劇就是把美好的事物毀滅給人看”,那麼對一個剛踏上人生路,前途一片光明的少女來說,查出先天性心臟病應該是極具悲劇性了吧。但是,即便知道了這樣一個事實,兩個人還是如同飛蛾撲火一般走到了一起。對於逝者來說,“永遠”是十八歲到二十歲的兩年,對於留在世間的愛人來說,“永遠”則是漫漫餘生獨自度過了。

  最後以書中最喜歡的一句話來結尾吧:“人生雖然艱難,生命畢竟可貴,人生應該像鯤鵬展翅,扶搖而上九萬里,絕雲氣,負青天”。

穆斯林的葬禮學生讀後感範文15

  就像冰心奶奶所說的,《穆斯林的葬禮》真的是一部奇書。用巧妙的方式將一個橫貫半個世紀的家族故事貫穿起來,從時間的兩端開始行進,最終匯聚成一個完整的圓。用一個玉器家族的幾代興衰,唱出一曲人生的詠歎調。在中國博大精深的玉器文化長河中唱出一曲關於命運、關於人生的悲歌。 《穆斯林的葬禮》中的章節目錄的每一章的名字也很特別。全是兩個字,而且第一個字是用“月”、“玉”來互換。那兩個世界,一章章地輪番出現,其中一個世界是上一代的,是新月的爸爸那一代的世界,另一個世界時下一代的,是新月這一代的。剛剛在這一個世界發現動情處,這一章卻完了,輪到另一章中的另一個世界,調整好自己的心情,深深地吸一口氣,重新投入另一個世界,也帶著上一章的感情讀,兩個世界就這樣相互交融,最終匯聚出故事的答案。 當然,每本小說中的人物都和美,但是那種美式小說中醜的形象來襯托出來的。

  《穆斯林的葬禮》中大部分人物的美是很自然流露出來的。琢玉高手梁亦清在沙沙的磨玉聲中的那種“心中只有玉”的專注很美;兩姐妹壁兒和玉兒拿著綠茸茸的盛著瑪瑙似的櫻桃的鮮荷葉,很美;易卜拉欣捧著清涼的滑膩的玉婉,失了魂的陶醉很美;新月在北大的未名湖畔上的石階上坐著凝神閱讀很美。 小說的主人公新月與一種別開生面的美,那是一種“不必特別地打扮自己,便有種天然去雕飾的樸素的美”,這種美含有簡愛的剛強。她自信:高考時,新月自信地只填了第一志願那是破釜沉舟般的勇氣。新月憑著她的努力及自信考上了北大,當新月畢竟不成熟,她也有不自信的時候,面對對手會感到不安,擔心被打敗,同時又不甘心落後,這樣新月這個形象才豐滿,真實。這樣一個有血有肉的花季少女,卻又心臟病,但病魔帶來了愛情。我想,這就是《穆斯林的葬禮》一書中飽含的悽美,它埋葬的不僅僅是少女年輕的生命,還有悲傷的過往。開篇上的“穆斯林的葬禮上的祈禱”所說的“寬恕我們這些人”中的“我們”是指全世界吧!穆斯林為著全世界祈福。讓存在著民族歧視的都埋葬了吧!這一場葬禮後,全世界的人沒有了障礙,天下一家親。在新月的葬禮上,不是有漢人(楚雁潮)參加了嗎?而且他還為新月試坑(試坑—穆斯林向亡人最好表達情感的一種方式),這一規定的打破,不正是作者心中的呼聲? 故事的結尾似乎不是結束而是開始,那是“玉器梁”的又一代人,訴說這下一個新月,下一個希望…

最近訪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