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學教育教學改革實施方案範文(通用5篇)

小學教育教學改革實施方案範文(通用5篇)

  為了確保工作或事情能有條不紊地開展,通常需要提前準備好一份方案,方案是從目的、要求、方式、方法、進度等都部署具體、周密,並有很強可操作性的計劃。制定方案需要注意哪些問題呢?以下是小編精心整理的小學教育教學改革實施方案範文(通用5篇),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小學教育教學改革實施方案1

  一、指導思想:

  以新課程的理念為指導,認真學習《新課程標準》和洋思中學以“先學後教,當堂訓練”為核心的課堂教學模式,積極、穩妥、有效地深化課程改革實驗,進一步加大課堂教學改革的力度,努力構建理想的教學課堂,全面提高課堂教學效益和學生的綜合素養。

  同時,在構建理想課堂的探索實踐中,積極倡導教師“在實踐中研究、在研究中反思、在反思中創新”的工作方式,讓教師成為“實踐著的研究者”,真正提升教師的教科研能力。

  二、實施的目標:

  1、借鑑洋思“先學後教,以學定教”,構建適合我校實際的“25+20”課堂教學模式。

  2、創設優良的課堂學習環境,打建良好的學習平臺,建立健全科學的合理的多渠道的最有效的課堂反饋機制。

  3、進一步促進教師的專業化成長。

  4、透過理想課堂的研究和構建,打造我校教育特色,使學校成為全體師生的“精神家園”。

  三、實施策略:

  (一)強化組織領導,最佳化課改小組

  成立戍上中學“學洋思”課改工作領導小組。

  組長校長

  副組長

  組員:全體教師

  組長進行全面的組織協調工作,副組長負責具體的領導和實施,各組員具體進行課程改革的實踐和探索,抓住課改中出現的問題組織交流和彙總,有機結合,推進學校“學洋思”課改工作的順利開展。

  (二)加強教師培訓,更新教學觀念

  1、加強理論提高學習,提高教師業務素質。透過講座、培訓、研討、反思、交流等方式提高教師的業務及理論修養,從而為實驗工作的開展提供理論上支援。學習最重要的不是在形式上模仿,而是教育思想、教育理念上的轉變。首先將學習先進的教育管理理念,透過深入的交流和討論,充分理解新的思想、明確新的做法,取得一致認識。其次對全校教師進行新課改理念的全面培訓,透過培訓使全體教師理解新課改的思想、理念,以及各環節的目標、原理、做法和注意事項等。

  2、依託現有教育資源,深入開展學習活動。譬如利用周校長從考察杜郎口中學等帶回來的學習資源,如相關內容的課堂教學實錄影片光碟,組織教師認真學習觀摩,努力提高課堂教學駕馭能力。

  3、加強教師之間的橫向交流與合作,及時交流在實驗中的經驗教訓,以溝通作為教師合作的有效方式,從而使課改的實驗實現教師合作,互動提高。

  4、為教師外出培訓提供機會,使教師能夠及時補充知識與技術,為課改的實施提供有益的補充。

  5、加強校本培訓,透過培訓達到以培訓促提高,以培訓促發展的目的,從而提高教師課堂教學的實踐能力。

  (三)、認真落實“25+20”教學模式,即:以“先學後教,當堂訓練”為核心,學生活動不少於25分鐘,教師講解不大於20分鐘,師生全程、全面合作,真正做到“學生動起來,課堂活起來,效果好起來”。教學時間分配大致如下:

  第一部分:組織教學(3分鐘左右):

  包括三項內容:

  ①板書課題;

  ②揭示目標;

  ③自學指導。

  1、板書課題,簡稱“板題”,包括匯入和板題兩部分內容。

  操作要領:

  上課以後,教師先用一兩句具有啟發性或激勵性的話開門見山匯入新課,同步把課題板書在黑板上(也可以用投影顯示),使學生明確本節課的學習內容。例如語文教師上課時一般不解題,不介紹作者和時代背景,也不範讀。課文標題的含義,等學生讀完教材上的相關材料以後自然能理解,教師不必先講;至於作者和時代背景,凡是教材註釋上有的,學生在自學時又可以看得懂的,教師也不講;有的時代背景教材註釋上雖然沒有,但是在歷史課上已經學過相關的知識,學生透過整合歷史知識,一般能夠理解,所以教師也不講。課堂上的時間是寶貴的,教師要把節省下來的時間用到本節新授知識的學習上。

  2、揭示目標,簡稱“示標”。

  按新課改的要求,教學目標包括三個方面的內容:①知識目標,②能力目標,③情感態度價值觀目標。

  操作要領:

  (1)要明確具體、能夠測量。教學目標的內容主要是理解知識,培養能力。下課時,用一份試卷就可以測量出當堂的知識目標和能力目標是否達到,而情感態度價值觀的目標則不容易測量,所以,教師每堂課只須出示知識目標和能力目標,而不必出示情感態度價值觀的目標。情感態度價值觀的目標由教師自己來把握,靠教師的形象、情感滲透來達到,一般不作為向學生揭示教學目標的內容。不同的學科,不同的課型,教學目標各不相同。例如複習課的目標就比新授課的目標要求高,既不能重複新授課的目標,更不能降低新授課的標準。

  (2)要準確、實事求是。即在廣度和深度上應與教材和課程的要求保持一致,既不能隨意拔高,也不能隨意降低。如果不實事求是,要求“知道”的,卻拔高為掌握、運用,要求掌握、運用的,卻降低為“瞭解”;要求熟讀的,又設定為當堂“背誦”,這些不實事求是、當堂不能達到的教學目標就沒有意義,就是搞形式主義。教師制定教學目標一定要從實際出發,要讓學生聽得懂,記得住,做得到。

  (3)語言表述要簡潔明瞭,通俗易懂。內容不宜太多,一兩句話即可,要便於學生理解記憶。每節課的教學目標其實也是對教學大綱確定的學科總目標的具體分解。如果每節課都能達到教學目標,那麼最終也就達到了學科總目標。

  (4)出示目標的方式有口頭表達和書面表達兩種。內容簡單,就用一兩句話口頭表述,內容多的就用書面形式表達(用投影或小黑板展示)。無論用哪一種方式出示目標,出示的時間都不能太短,應該讓學生聽完或看完之後還有思考的餘地。目標出示之後,教師一般還要用一兩句話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使之緊張高效地投入自學。

  3、出示自學指導,簡稱“示導”。

  學生的自學要以教師有效的指導為前提。指導不當,就會無序、無效、甚至把自學引入歧途。

  操作要領:

  (1)、讓學生明確本課自學的時間要求。教師根據教學內容和學生的年齡特點確定自學時間,一般為6-8分鐘,不宜過長,要讓學生緊張、快節奏地完成自學任務而不拖拖拉拉;時間也不宜過短,例如有的老師讓學生認真讀一分鐘書,既要求學生認真讀書,又只給一分鐘時間,學生還來不及認真讀,時間就到了。

  (2)、給學生以自學方法上的指導。怎樣學得好就怎樣學。一般要讓學生獨立看書,堅持“不動筆墨不讀書”,學會在課本上圈圈畫畫,做上“記號”,在答案下劃線,在重點詞語下加著重號,難點、疑點劃雙線或“?”號。可以質疑問難,但不宜邊讀書邊討論。如果班內有學生基礎特別差,剛開始自學就學不下去時怎麼辦?一般有三種方法:一是教會這些學生使用工具書,遇到生難字時就查工具書。如果查了工具書還不懂,那就用第二種方法:小聲與同學討論。如果還不能解決問題,那就用第三種方法:舉手問老師。

  (3)、出示思考題。讓學生帶著問題去自學,這樣才有針對性。思考題要考慮概括性、典型性,每一道思考題都要對應著教學目標,思考題的問題解決了,教學目標也就達到了。檢測題題型、難度應與例題相當,題量不宜過大,一般以兩三道為宜。也可以是課後習題,但要選擇富有啟發性,便於學生理解新知識或能夠運用新知識解決的問題。

  第二部分:“先學”環節(12分鐘左右):

  出示自學指導以後,進入第一個主要環節“先學”。先學分為兩步:第一步,學生讀書或看書;第二步,教師檢測自學效果。

  1、學生自主學習:讀書或看書(6---8分鐘)。

  “先學”,是學生按照自學指導,從讀書開始的自主學習。學生自學的形式多種多樣,可以是看例題、讀課文、看註釋、做試驗、發現難點做記號、模仿例題做習題等等。文科一般是讀書,要帶著問題讀,邊讀書邊思考,語言類學科重在培養學生的語感(讀一遍就能感覺出句子有沒有語病的能力),培養學生理解和表達的能力;理科一般是看書,邊讀書邊思考,既要記住公式、定理,看懂例題,還要能做與例題類似的題,理科重在培養學生理解和運用知識解決問題的能力。這樣訓練,既培養了學生良好的學習習慣,又教會了他們學習的方法,提高了自學能力。

  操作要領:

  (1)、學生自學時,教師以不干擾學生自學為原則,一般不說閒話,不做閒事,不板書,不東張西望,不隨意走來走去,更不能離開教室。但是,教師要巡視、關注學生,確保每一個學生都能按老師的`要求專注地自學,沒有一個學生遊離於課堂之外。比如,對認真自學的同學表示出滿意的神情,對不夠專心的後進生,可以用目光暗示或說上一兩句悄悄話,促進他高高興興地認真自學。如果有學生遇到困難舉手求助,老師要馬上給以幫助,當然,不能干擾其他學生學習。如果發現幾個學生問的都是同一個問題,教師就要告知學生,把這個問題先放一放,跳過去,到後教時再統一解決。

  (2)、全面瞭解學情,瞭解學生自學進度,適時引導,為下一步的檢測和“後教”做好準備。教師根據對學生自學情況的瞭解,在自學時間快到時,可以問學生“看完的同學請舉手”。如果絕大多數學生都已經完成了自學任務,那就可以轉入下一個環節;如果有三分之一的學生未舉手,教師就要適當延長時間。

  2、檢測自學效果(5分鐘左右)。

  學生完成自學任務之後就及時轉入檢測。檢測的方法,一般以練習板演為主,這樣更容易暴露問題。教師檢測的內容就是學生自學的內容。為了最大限度地瞭解學情,教師在檢測時,應選擇後進生作為檢測的物件。這樣做的目的,一是能最大限度地暴露學生在自學過程中存在的問題,二是可以把培優補差落實到課堂上。如果教師只讓優秀生回答或上臺板演,那就會掩蓋問題,後進生的問題就不能在課堂上得到很好解決。如果等到課後再去補差,又會耗時費力不見成效。一般來說,好學生出錯的情況,都可以在後進生的回答或板演中反映出來。後進生答錯了,板演錯了,問題暴露了,教師對學情就心中有數了。

  板演練習是教師瞭解學情,發現問題的重要環節,一定要組織好。

  操作要領:

  (1)、上臺板演的學生人數不宜過多,一般不超過三個人,這樣既便於教師安排,又便於講評歸納。

  (2)、給板演的學生劃定各自的位置,要求學生只能在規定位置書寫,還要預留出下一步其他同學更正和老師總結規律、歸納結論的位置。

  (3)、明確板演的書寫要求:書寫端正,格式規範。

  (4)、同時,教師要巡視,收集好、中、差各類有代表性的學生做題當中的錯誤,並認真分析是傾向性問題還是個別性問題,是屬於舊知識回生出的錯還是新知識未掌握出的錯,或者是粗心大意計算錯了還是書寫不規範的問題,對主要的傾向性的新問題進行梳理、歸類,為下一步的“後教”作好準備。這實際上是教師在根據學情變化及時調整教學方案,或者說是“二次備課”。學生做檢測題或者在板演練習時,教師不宜輔導後進生,因為這既不利於培養後進生獨立學習的習慣,也會影響全班同學獨立思考,緊張練習的效果。

  第三部分:“後教”環節(17分鐘左右):

  檢測是進入後教的前提或橋樑。“後教”並不全是教師講,而是學生與學生、教師與學生之間互動式的合作學習。它可以分為兩步:一是學生訂正,二是教師點撥。

  1、學生訂正,生生合作(5分鐘左右)

  臺下的學生做練習,臺上的後進生板演,教師巡視瞭解學情。臺下的學生做完檢測題以後,教師要及時指導學生觀察臺上學生的板演,教會學生觀察的方法:一看思路,二看方法,三看步驟,四看結果,五看規範。從這五個方面看有無問題,準備參與更正或討論。教師應啟發儘量多的學生上臺更正。一般情況下,如果檢測題難度不大,所有學生都發現了問題,教師應先讓後進生上臺更正,凡後進生能解決的問題,就不必叫中等生、優秀生,要給每個學生參與的機會。後進生不能更正的,再找中等生、優秀生上來更正。既要找出做錯的地方和原因,又要講清為什麼錯,學生可以質疑問難,這是學生之間的合作學習,教師在這時充當的是主持人的角色。在這個“兵教兵”的過程中,後進生的錯誤得到了糾正,疑難和問題得到了解決,這就把教師原來要在課下完成的補差任務移到課堂上由師生共同來完成了,可以節省師生大量的時間和精力;好學生在運用所學知識幫助後進生解決問題的過程中,使自己對知識的理解和運用的能力又得到了提高,優秀生和後進生各得其所。這就把面向全體、培優補差落到了實處。長此下去,好學生能說會道、思維敏捷;後進生也能逐步趕上來,當堂學得懂,學得好,可以大面積提高教學質量。

  2、教師點撥(12分鐘左右)

  凡是後進生能正確解答的問題,就不用再浪費時間。學生不能更正的問題,難度小的組織學生同桌討論,會的教不會的;難度大的問題組織小組討論,提高討論質量;小組討論不能解決的問題,再組織全班討論,各小組發表意見。全班討論仍然不能解決的問題,就需要教師參與討論、師生合作學習。教師參與討論,引導學生各抒己見,讓學生自己得出結論,教師幫助歸納總結,並及時把結論板書出來,讓學生當堂記憶,進一步加深對所學知識的理解,最終形成運用所學知識去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從理論上來講,全班有一個學生能解答,教師就不要急於講,教師要退到最後一步,充分發揮學生的自學能力和互助合作精神,要把解決問題的主動權真正交給學生。

  操作要領:

  (1)、補充:教材上不足的,學生理解不全面的教師要適當補充。

  (2)、更正:學生理解有錯誤的,教師要針對學生的錯誤思路、原因給於分析、更正、指導。

  (3)、點評:教師的點評主要起五方面的作用:一是解答學生的疑難問題,學生透過自學和討論仍然不能解決的問題要透過老師來解決。二是規範學生的專業用語,學生在自學和討論的過程中有些問題基本會了,但表述和書寫不夠規範,老師要予以糾正並培養學生用專業用語表述和書寫的習慣,如數學語言、化學語言等。三是擴充套件學生的思路,給學生提出多種解題的思路,擴充套件學生的視野,開發學生的思維。四是引導學生總結知識內在的規律和邏輯線索,尋找解決問題的最佳方法。五是就學生回答問題的不良方式和習慣做出指導、矯正,尤其是要針對影響學生今後發展的問題作精當點評。

  (4)、歸納總結:不要就題講題,一題一題地講,而要一類一類地講,一步一步地講,由個別到一般,即由這一道題或幾道題歸納出理論知識,總結出解題步驟或規律,再指導學生應用理論知識解決實際問題。

  (5)、按順序講解:按問題的時間、空間、邏輯等順序分類,一類一類邊討論、邊講解,邊板書,合二為一,合三為一,這樣講有序,省時,高效,還能培養學生思維的條理性。

  (6)、拓展延伸:教師既要把學生領進教材,讓他們學得懂、記得住,又要根據教材的範例總結出一般規律,再用這個規律去指導實踐,把學生領出教材,讓他們學得活、用得好,教會學生解題的思路。

  第四部分:“當堂訓練”環節(13分鐘左右)

  “當堂訓練”是指運用所學知識,當堂完成作業,其目的有二:一是檢測每位學生是否都當堂達到了教學目標,做到“堂堂清”。二是引導學生透過練習把知識轉化為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訓練的內容包括兩方面內容,一是背記重要知識點,二是完成作業題;訓練的形式則是學生像考試那樣獨立完成,教師不提供任何形式的指導,學生之間也不允許進行討論。這對於鞏固學生的所學知識、發展學生的思維能力、培養學生的獨立意識和良好的學習習慣以及減輕學生過重的課外負擔、做到作業的“堂堂清”、“日日清”,都是極為有利的。對於教師來說,可以透過批改學生作業反饋回來的資訊,瞭解哪些學生已經達到了教學目標,哪些學生課後還需要單獨進行輔導,並針對學生作業當中出現的問題,做出相應的處理。教師佈置的課堂作業要典型、適度和適量,做到數量與質量的統一。

  操作要領:

  (1)、要保證訓練時間不少於10分鐘,讓學生能在做題的實踐中,把剛學到的知識轉化為能力。

  (2)、要注意訓練的內容重在應用剛學到的知識解決實際問題,創造性地“做”,不搞死記硬背,所以教師務必精心設計習題,要出有價值、高質量的題,不要粗製濫造的題。

  (3)、要注意面向全體、因材施教。作業要低起點,多層次,根據學情,把作業分為“必做題、選作題和思考題”,重點設計好必做題,使不同層次的學生各得其所。

  (4)、要指導學生做題方法,先複習再做題。在做作業之前要再看一遍例題,先消化理解所學的內容。不要一拿過作業本就做,這樣往往容易出錯。

  (5)、要強調學生當堂獨立完成。教師不輔導學生,不干擾學生,確保學生聚精會神地做作業,如有錯誤,待課外輔導。作業是每個學生必須獨立完成的任務,它的目的是要讓學生正確地理解、熟練地記憶、牢固地掌握當堂所學的知識。如果學生不求甚解地完成作業,或者抄襲別人的作業,那就起不到做作業的作用。做作業如同考試,限時當堂獨立完成,就很好的保證了學生能及時練習,獨立練習,快節奏練習,解決了學生因課下做作業時自覺性差,隨意性大而導致的抄襲作業或不做作業等問題。

  (6)、課堂作業要有代表性,適度和適量,確保能在下課之前完成。要把課堂還給學生,珍惜課堂的每一分鐘,讓學生多練、精練。教師一般不當堂批改作業,下課時,把課堂作業收走,到課下再認真批改。對沒有當堂完成作業的學生,要記下姓名,作為課下補差的重點物件。

  (7)、要強調學生糾錯。有題必做,有錯必糾。除作文外,作業都要當天批改完畢併發給學生糾錯。教師批改以後的作業,學生如果做錯了,必須更正,要指導學生認真分析查詢原因,及時更正錯誤。教師和學生都要建立一個“錯題集”,每次作業(含測試和考試)之後,將其中做錯的題目及時記錄下來。教師既要重視這些錯題,從中找出教學難點和規律,又要督促學生經常看看這些錯題,反覆練習,可以有效防止類似錯誤再次出現。

  以上四個主要部分是互相聯絡,互相滲透的,不能截然分開,在時間分配上也不能死板分段執行。這只是“25+20”教學模式的基本教學程式,在應用時,不必生搬硬套,必須靈活運用。

  四、保障措施:

  1、加強宣傳,統一思想,促進教師教育觀念更新,人人參與課改工作。同時,爭取社會家長的理解與支援。

  2、以評價為導向建立良好的激勵機制,激發教師的積極性和能動性。組織教師認真參加上級舉行的教研活動及全面的校本培訓,認真開展教法、學法的研究。

  3、教研組定期組織觀摩課、示範課的展示,召開研討活動,研究課改進展情況,並收集有關資料。

  4、學校提供必要的經費保障和硬體支援。

  小學教育教學改革實施方案2

  新一輪課程改革在觀念、目標、內容、方法、管理與評價等諸方面都有很大的轉變。為切實推進我校新課程改革工作,根據教育部《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綱要(試行)》精神,特制訂本方案。

  一、指導思想

  基礎教育課程改革要以《國家基礎教育課程改革指導綱要》為綱,以各科《課程標準》為標尺,深入研究各科《課程標準解讀》,在新課程理念指導下,紮實有效地開展新課程改革,切實轉變教師的教學行為,實現學生學習方式的轉變,深化教育教學改革,使素質教育取得突破性進展,開創教育改革和發展新局面。

  二、主要目標

  1、倡導學生主動參與、樂於探究、勤於動手的學習態度,培養學生交往與合作能力,獲取新知識,並進行創新的能力。探索與課程實驗相適應的教學模式,特別是要引導教師自覺實踐“學生主動參與、樂於探究、勤於動手、注重學生學習能力培養”的教學方式,促進教學方式、方法的改革,引導學生學會學習,促進民主合作的新型師生關係的形成。

  2、探索新課程評價機制,發揮評價功能,促進學生主動發展教師提高,推動新課程的發展。探索評價與考試製度的改革,逐步形成促進學生髮展、提高教師素質和學校教育質量的科學評價體系,嘗試學生、教師、家長、社會共同參與的多元化、多層次評價。

  3、注重學科整合,構建書香校園,改變以往學科缺乏整合的現狀,形成新型的新課程體系。

  4、以新課程改革為動力,促進教科研人員樹立新的教育觀念,提高管理、研究、指導水平和教育教學能力,形成一批骨幹教師隊伍。

  5、積極開發併合理利用家庭、學校、社會各種課程資源。開發富有學校特色的校本課程,建立適應學生多樣化發展需求的,體現學校和社會教育資源優勢的校本課程體系。

  三、工作措施

  1、健全管理網路。課程改革是一項系統性很強的工作,涉及到學校的各個方面,需要各部門的密切配合才能順利完成這項艱鉅的任務。為此,學校成立了課程改革領導小組和課程改革實施小組。

  2、完善考核制度。考核工作能有效地促進教師刻苦努力地工作,引導教師走正確的課改之路,在原有德育工作、教學工作、教育科研、資訊科技、後勤工作等條件考核的基礎上,增加新課改條件考核,主要包括新課程理念學習,課改實踐課,課改研究課,課改成果等方面,並制訂明確的考核細則,由課改實施小組負責考核,考核結果進行反饋,繼續實施教師自評。

  小學教育教學改革實施方案3

  為了進一步提高教育教學質量,提升我校的教育教學效果。促進學校教育內涵發展為目標,立足校本,充分利用學校現有各種教育資源,以教育科研引路,積極開展課程教學改革實踐,轉變教學方式,開發和建設校本課程,逐步調整課程設定,不斷豐富課程內容,努力完善課程結構,紮紮實實推進課程改革。在新學期中,我們要不斷完善課堂教學模式,以提高課堂教學效益為主線,深化教學改革,促進教育教學工作向著科學化方向快速發展。 特制定課改實施方案如下:

  一、 指導思想:

  以科學發展觀理論為指導思想,認真學習《國務院關於基礎教育改革和發展的決定》、教育部《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綱要》,積極推進以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為重點的素質教育。加強教學調研,深入開展教學科研、教學實驗,深化課堂教學改革,堅持為學校服務、為教學服務,繼續做好教學指導工作。加強新教師的培養,重視骨幹教師隊伍的建設,發揮學科帶頭人的作用,深化教師繼續教育工作,努力建設一支高水準的師資隊伍。為全面推進素質教育和提高教育質量不斷努力。

  二、基本原則:

  主體性原則、全面性原則、實效性原則、前瞻性原則、發展性原則。

  三、課改領導小組:

  組長:

  成員:

  四、教學流程:

  1、預習檢查(學生課前自主學習,教師檢查預習情況)

  2、合作交流(教師明確學習任務,學生分組交流學習)

  3、課堂延伸(教師出示檢測題,學生當堂檢測)

  4、拓展延伸(教師在小結本節內容的基礎上,結合學生已有知識經驗適當拓展延伸,進行綜合實踐,佈置下節預習任務,學生回顧本節所學知識並鞏固)

  五、課堂時間劃分要求

  第一時段:自主學習、交流展示(18分鐘)

  第二時段:(10分鐘)

  第三時段:訓練檢測(12分鐘)

  六、具體措施

  1、宣傳落實課改精神,把課改工作列入學校重要工作。成員直接參與課改實驗工作,領導要經常深入課堂,瞭解課改情況,教學困惑,解決課改中的問題,組織教師學習,看錄影,聽講座。透過這些活動,讓每一位教師知課改,主動地去悟課改,實驗課改,同時選用校本板報、家長會,宣傳課改的意義,營造全社會了解課改,支援課改,參與課改的氛圍。

  2、健全制度,強化督查指導

  要使學校課改工作積極、健康、有序、高效運作,學校建立校本培訓,校本教研製度,透過制度促進溝通與合作,形成參與課改、服務課改、指導課改、督促課改的濃烈氛圍。

  4、 加大設施配備,為課改提供有力保障。

  一是充分利用網路優勢,網上查閱資料。二是更新教學資料及教學所需儀器裝置。三是調動教師自制課件,為課改工作的順利開展提供有力的後勤保障。

  5、 嚴格按照要求設定課程,認真落實課程設定計劃,開足開齊各門課程,科學合理地排好課表。

  6、 加強課堂教學。

  在課堂教學中精心組織教與學的過程,強調師生交往構建互動的師生關係,實施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創設能引導學生主動參與的教學環境,面向全體尊重學生人格,關注個體差異,關注貧困生。激發學生的學習積極性,使每個學生都得到發展。

  7、以課程改革為核心,全力以赴做好課改工作,充分發揮教研組在課程改革中的作用,透過公開課、研討課調動老師參與課改,參與教研活動。參與學習,不斷成長。

  小學教育教學改革實施方案4

  一、實施背景

  新頒佈的課程標準較之以前的教學大綱在課程理念、目標、內容、方法和評價等方面都發生了很大的變化:教育理念由“知識為本”到“育人為本”的轉變;課程目標由“雙基”到“四基”的轉變;內容方法由“結果性”到“結果性”加“過程性”的轉變;評價目標與方法由“單一”到“多元”的轉變。使得我們以往的課堂教學模式、方法以及評價不在適應也達不到課程標準的要求,更不適應學生創新意識、創新能力的培養和為學生終身發展奠基的目標要求,因此課堂教學改革勢在必行。我校決定在全校五年級推行課堂教學改革。以五年級數學為實驗年級進行課改實驗,在有了初步經驗和成果後全面鋪開。

  二,指導思想

  為了全面貫徹素質教育,落實新課程理念,改革課堂教學結構,進一步改革課堂教學中過分束縛學生的做法,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地位和教師的主導作用。以課程標準為綱領,以“嘗試教育理論”和“生本教育理論”為依據,以“興趣數學,生命課堂”為目標,力求我們的數學課堂達到“能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引發學生的數學思考,培養學生良好的學習習慣,使學生掌握恰當的數學學習方法。”使教師由“教會”發展到“會教”,使學生由“學會”發展為“會學”,真正做到為學生的終身發展奠基。全面打造“興趣數學、生命課堂”品牌。

  三、具體實施環節

  第一個環節:課前兩分鐘

  課前兩分鐘是用來給學生們來展示的舞臺,展示的內容可以豐富多彩,形式多樣不拘一格。可以是口算比賽、數學古詩、數學家的故事、數學要聞、數學成語、數學符號的由來,或者誦讀數學公式和定律等等形式多樣。在這短短的兩分鐘時間內,透過自信的主持,精彩的展示和表現帶給學生快樂、自由和成長。這個環節組織的好的話會成為師生的最愛。

  第二個環節:預習性作業

  “興趣數學、生命課堂”最重要的一個環節就是讓學生完成老師佈置的預習性作業。結合學生的認知特點和生活經驗合理的設計“預習性作業”。預習性作業包括兩個方面:一是預留預習性作業,也就是課前要完成的預習性作業。在預習性作業的設計要注意目標明確,要讓學生清楚地知道題目問的是什麼,如果好的預習性作業的話,設計要儘量富有啟發性、 開放性和創造性,使學生在做預習性作業的過程中,能得到學習方法的培養和思維能力的訓練,也能暴露出學生在自學過程中存在的問題以引發討論。二是在課堂上完成的預習性作業,教師根據實際情況,將“預習”移到課堂中,即在上課開始時,就讓學生緊緊圍繞著學習目標,按照教師的“預習性作業”進行自我探究、自我實踐、自主學習。這時的學生學習是在老師指揮下的統一行動,是每一個學生都在進行的探究、實踐與學習,學生在規定的時間內學習,增強了時間觀念,有效地培養學生的自學能力。

  第三個環節:小組合作學習

  “興趣數學、生命課堂”以學生為本,以生命為本,一切為了學生,高度尊重學生,全面依靠學生。給每一個孩子創新的機會。小組合作學習就是體現了這個原則。

  教學流程是:出示小組合作學習要求;6—8人小組成員開始小組學習課前小研究,結合本組成員感受最深的部分來闡述自己的觀點,小組成員之間可以相互補充,準備好上臺向全班彙報。小組成員以 6人小組為宜,組成一般按優良中差搭配。選出成績優秀,管理能力強的學生為組長,組長的任務有分工、協調、幫助、評價等。

  第四個環節:小組彙報

  小組內達成一致的建議向全班彙報是一堂課重要的也是最能張揚學生個性的環節。小組彙報時的要求是:

  1.組內每個學生都要發言。

  2.發言完畢,組長要承擔和臺下的同學 交流互動的任務。發言完,組長要問:哪個同學對我們小組的彙報有評價、補充或疑問?

  3.組長還要承擔或指定其他同學提煉出發言內容的中心詞在黑板上板書的任務。

  4.每個小組要認真傾聽其聽發言,及時針對發言內容進行評價、補充或質疑, 補充時切忌重複。在小組向全班彙報的過程中,少不了教師的點撥。

  點撥要掌握以下兩點:

  1.點撥的語言要儘量精煉,儘量少點用時間。

  2.點撥要起到表揚、激勵和“收”(不要讓一個問題沒完沒了擴展出去,注意收局) “放”(比如有些重點或難點可以拓展)“引”(引導學生將精力和注意力往本節課想要 達成的目標方面作點撥)的作用。

  第五個環節:師生評價

  新課程改革的評價理念提到:“ 建立促進學生全面發展的評價體系。評價不僅要關注學生的學業成績,而且要發現和發展學生多方面的潛能,瞭解學生髮展中的需求,幫助學生認識自我,建立自信。”

  在教學中,通常的評價方式主要有以下四種:

  口述式、文字式、評“星”式、稱號式等,評價的標準應多維、評價方法應多樣、評價主體應多元、尤其突出對學生合作探究,創新和實踐能力的評價。

  第六個環節:自我挑戰

  設計數學課堂練習。課堂練習要設計有挑戰性習題,可以透過遊戲、猜謎、闖關練習等形式,吸引學生的無意注意,當學生沉迷在問題的情境之中時,他們的無意注意就會轉化為有意注意並趨於主導地位,從而達到主動探究的目的。

  當然,數學課堂教學的流程也可以在上述的流程中根據課型的不同進行刪減,但“興趣數學、生命課堂”的核心部分應在教學中體現出來。

  (三)作業佈置與批改

  作業既是加深理解和鞏固新知識的重要措施,也是落實學以致用,培養實踐能力的重要途徑,是保證教學質量的必有環節。作業批改既是對學生學習的指導,又是獲取教學效果反饋資訊的重要手段。

  1、作業種類

  可分為課堂作業、家庭作業、計算本。

  2、作業數量

  (1)數學課堂作業本。配合每天課堂教學佈置有代表性的有層次性的作業,要求課堂上留出10分鐘時間當堂完成。

  (2)家庭作業。一二年級原則不留書面作業,三四年級作業量不超過30分鐘,五六年級作業量不超過45分鐘。

  課外作業應當能使學生的知識向廣度和深度發展,提高他們的學習能力,是他們掌握課堂知識的準備;教師要告訴學生,怎樣把學過的理論知識跟完成實踐作業結合起來;分析、研究、比較——這些積極思維活動應當貫穿在做家庭作業的過程中。

  (3)計算本。每個同學都要有一個計算本,把每天做的計算題寫在上面,並及時訂正,老師要做到當天批改。

  3、作業要求。作業的內容要精選,要符合教學要求和學生實際,重視系統訓練,體現梯度,做到題量適當,難易適度,並注意分層要求,提倡針對不同學生的不同水平佈置適當的必做題作業和選做題作業。

  4、作業格式、書寫用筆

  (1)學生書寫要工整,字跡清楚,如有作圖、製表、橫線必須使用直尺畫。

  (3)1-4年級作業一律用鉛筆書寫,5-6年級作業要用碳素筆書寫,要規範學生的書寫習慣。

  5、作業的批改

  (1)批改作業要及時、認真、細緻、不漏批錯批。針對學生的特殊情況適當加入批語,批語要有針對性、指導性、鼓勵性,字跡要工整。

  (2)課堂作業、家庭作業、錯題本應全批全改,當天的作業做到當天批改。

  (3)教師批改作業一律用紅鋼筆或紅圓珠筆,且書寫要規範,字跡要清楚工整。批改符號大小要適中(2釐米左右)。

  (4)教師對學習困難的學生要多加關注和幫助,對他們能按時完成作業要給予鼓勵。批改他們的作業要側重於面批面改,及時訂正作業中的錯誤,使其增加信心,不斷進步。

  (5)作業要及時講評。對學生作業中出現的主要問題,教師要做好摘記,認真分析原因,及時講評並予以糾正。對好的作業要加以表揚,同時督促學生訂正錯誤,對無力訂正的學生應進行面批、個別輔導。

  四、實施步驟

  為了在全校紮實推進數學課堂改革,全面打造“興趣數學,生命課堂”,避免只是形式上適應,缺少實質上的改變,準備分以下三個步驟實施:

  (一)準備階段(9月中旬---10月中旬)

  組織教師學習新課程標準、嘗試教育理論、生本教育理論等知識,做到更新觀念,明確目標、清晰理念。瞭解本班學生的學情,做到對學生以前的知識水平和能力水平心中有數,並有意培養學生的合作意識和合作能力,為課堂改革的實施打下基礎。

  (二)實施階段(20XX.10——20XX.6)

  在實驗班級嘗試應用以“興趣數學、生命課堂”為目標的教學法,在實踐中摸索、總結,並逐步改進完善。

  (三)階段性總結(學期末)

  總結經驗,發現問題,驗證效果,和兄弟學校間交流,制定改進措施,以便向其他年級和學科推廣。

  小學教育教學改革實施方案5

  我校有著典型的小班化課堂,為了讓“小班化”教學有所創新,建立“輕鬆、愉快和幸福”的課堂,打造理想的課堂教學模式,鞏固和提高教學質量,我校領導班子和教研組圍繞“小班化”教學的有效性共同討論制定了我校本學期的課堂教學改革方案。

  (一)總體目標

  堅持以促進學校內涵發展為宗旨,以深化課程改革、推進素質教育為核心,以規範學校辦學行為、教師教學行為為前提,按照“整體推進、分步實施、重點突破、全面提升”的工作思路,最佳化教學管理,深化課堂改革,積極探索自主、高效、充滿活力的課堂教學模式。

  (二)基本目標

  1、教師觀念切實轉變。高效課堂構建對教師是一次教育觀念的大變革。透過這一工作的開展,教師要進一步更新教學觀念,提高對有效教學理論的理解與運用,提升對課程改革的認識,增強推進素質教育的責任感、使命感,提高教學工作的理論水平,改善教學行為與管理行為。

  2、課堂教學優質高效。構建高效課堂是課程改革的必然要求,是提高教學質量的必然途徑。透過構建高效課堂,力爭做到課堂教學的“高效率、高效果、高效益”;讓課堂真正成為學生的課堂、學習的課堂,實現由教師的“講堂”變為學生的“學堂”,學生的主體地位得到落實,探究的時間、空間得到保證;讓課堂由知識傳授的場所,發展到培養學生自主學習能力的平臺。

  3、教學管理全面最佳化。我們學校要抓住機遇,以高效課堂建設為抓手,統領學校教學工作,全面促進學校發展,在提高學校課堂教學水平的同時,促進教師隊伍素質和業務能力提高,促進學生學業水平普遍提高,最終實現課程改革目標,為學校未來的持續健康發展打下良好基礎。

  4、均衡發展逐步推進。高效課堂構建是一個促進教師學科教學、學校教學工作均衡發展的平臺。藉助這個平臺,學校內部能夠實現學科間、教師間教學水平的均衡提升。

  (三)基本思路

  1、注重統籌協調,系統推進。高效課堂建設是一項系統工程,涉及教學、管理、評價等許多環節,必須通盤考慮影響課堂教學效率的所有要素、環節及其主次關係,突出重點,要堅持“學校統籌、學科實施”的推進策略。

  我校繼續借鑑:安陽殷都區“主體多元,雙向五環”的教學模式,並結合本校實際,力爭創出本校的特色,讓“開辛五步教學法”向縱深處發展。本學期,我校積極響應區教育局精神,計劃四--六年級(語文、數學、英語、科學)學科實施課改。成立課改領導小組,充分利用校本教研時間進行課改的“磨練-反思-實踐-總結-再實踐”,並及時收集整理課改日誌,選編課改優秀導學案,做好課改階段性總結。

  2、突出學生主體地位,提高參與意識。學生是高效課堂建設的主體,必須充分發揮學生的參與意識,調動學生的積極性,讓學生全員、全程、全面參與高效課堂建設,要多傾聽、時刻考慮學生的需求與感受。

  3、立足實際,自主創新。高效課堂構建沒有最高標準、最好標準,也沒有唯一標準、永恆標準。因此,我校要立足實際,形成自己的思想與模式:“開辛五步教學法”,在突出學科共同要求的同時,著力體現學校特色。

  4、注重方法,科學研究。在高效課堂構建工作推進過程中,要尊重科學,講究方法,做到定性分析與定量分析相結合,不盲目實施,要積極穩妥,保持學校教學工作的穩定性。

  (四)深入開展校本教研。

  其一、全體教師間周做課。教師共同聽課,共同評課,評出優點,找出不足,使教師之間互相學習、互相交流,共同提高教育教學能力。

  其二、實行“請進來,走出去”的方法,邀請有經驗的教師來我校指導教學工作,並且讓我校教師走出去,到外學習先進的教學方法,提高業務能力,為我校的教學工作服務。

  加強校本課程的開發。繼續進行簡筆畫校本課程的實驗。學校要想辦法克服困難,挖掘教師潛力,鼓勵教師跨學科擔課,保證學校按新課程標準開齊課程。

  其三、繼續做好我校的市級課題研究工作,務必在一年內圓滿完成課題的結項工作。

  堅持開展校本研修。校本研修就是立足本校教師自主開展教研和科研,透過自主的教研發現教育教學實踐中存在的問題,並找到解決問題的辦法,不斷提高教育教學效果。透過自主的教研活動提高教師業務能力和綜合素質,達到自主進修的目的。

最近訪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