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庭作業的迷失》讀後感範文
《家庭作業的迷失》讀後感範文
認真品味一部名著後,你有什麼體會呢?是時候靜下心來好好寫寫讀後感了。怎樣寫讀後感才能避免寫成“流水賬”呢?下面是小編整理的《家庭作業的迷失》讀後感範文,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家庭作業的迷失》讀後感1
如今,家庭作業已成為一個問題,而且是眾人關注的問題。中小學生作業量大,而且重複、機械,甚至無用的作業太多,讓他們叫苦不迭。
作業是佈置下去了,學生們也完成了。可有多少老師去認真對待學生的作業?面對超大的班額,面對有限的時間,又有多少老師去認認真真批閱學生的作業了?在一次家長會上,一位老師坦言,自己根本無暇批閱完學生們的作業,實在不行,就找自己的學生“代批”。或許作為教師原本佈置作業的出發點是好的,留作業便是為了鞏固舊知,但可曾考慮過猶而不及的道理。
我鄰家的小男孩每天要寫生詞、默古詩,甚至還要抄寫課文。一年級的小學生原本書寫就慢,幾遍下來就佔用了許多的時間,每每到很晚還寫不好作業,家長一著急,督促他幾句,他便哭鬧不止;那個字寫不好看他也會鬧一番。一年級的小孩子剛入學的時候對學習充滿了無比的嚮往和好奇,可為何越來越失去了興趣,好奇的大眼睛又為何變得越來越漠然和空洞?恐怕我們的教育方式和作業佈置的方法是逃脫不了干係的吧。
生活中有那麼多的知識,如果將語文作業和學生的生活聯絡起來,那樣的作業學生做起來才有意思。
如今教師佈置作業方便多了,什麼《練習冊》、《補充習題》、標準試卷……出版社早就印製好了,學生照此去做就行了。這樣的作業有很多弊病,它的針對性不強,它不是針對每個學生的個性需求設計出來的,好學生吃不飽,一般學生吃不了。低效甚至無效的、沒有個性的`作業練習,讓學生做了許多無用功,耗掉了他們寶貴的時間和精力,甚至扼殺了孩子們的創造性。讓他們做這種無效的作業意義的確不大。
機械、重複的家庭作業影響了學生的身心健康。提高作業的有效性,就應該把那些重複的練習從孩子們的書包中剔除出去,重新設計適合他們發展的作業。作為老師不要再強調自己學科的重要性,佈置作業要有協作意識,各科老師攜起手來,根據每個學生的個性和特長,共同為孩子們設計出他們喜歡的作業。例如搞一個“超市”式的作業自助餐,這個超市的作業不再是重複抄寫的內容,可以五花八門,讓他們根據自己的興趣和愛好去挑選自己喜愛的作業。例如讓朗讀能力弱的孩子去朗誦課文;讓說話能力欠缺的孩子去練習講故事;讓默寫時易出錯的孩子練習默寫並自己糾錯……
作為教師,我們不但要備課還要精心地備作業,適合學生的口味,作業量適宜,才是做到對學生真正的負責。不要讓作業成為孩子們的一種負擔,要讓他們從作業中體驗到樂趣,體驗到創新,體驗到成長,讓孩子們純真的大眼睛明亮起來。我們期待著,你還有我!
《家庭作業的迷失》讀後感2
閱讀了這本《家庭作業的迷思》,對“家庭作業”的目的和實效又有了一些新的認識。書中作者看到這些年美國政府因要提升其學生國際競爭力,提出的改革方法包括定期的學習成就評量與增加家庭作業。後者的`爭議不多,幾乎大家都認為熟能生巧、勤能補拙、練習才得完美。可是,增加作業會增加父母負擔、孩子壓力、家庭衝突等。這些損失並沒有以學業成就來加以平衡。書中作者提出了研究證據說明這一點,也借用了不少老師的經驗,闡明不是不要作業而是要問怎麼做才有效益。而問作業的效益時,問的不只是是否提高學業成績,還有更核心的,孩子有沒有興趣,是否能增廣、加深學習,親子間的關係與互動會受到怎樣的影響等。
我小時候讀書,好像並沒有很多的家庭作業,因為老師把該佈置的都佈置了。就拿語文來說,一篇課文要背默十幾個詞語解釋,而且老師規定,不能相差一個字。要背默課文的中心思想,每段段意。要背寫作手法,還要做許多的練習。這樣一來,家長也就不給我留什麼家庭作業了。現在想來,當時也沒覺得苦,可能是因為自己的學習能力還比較強,不覺得很費勁。預備班那一年,我的數學老師經常病假,一星期難得來一次,也沒老師代課,數學作業自然基本沒了,考試60分。
很多年後,我自己也成為了一名教師,每天都要佈置批改作業,作業已成為了我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我相仿設法讓孩子接觸到各種型別的題目,以便在考試時感覺遊刃有餘。可是,近些年來,號召讓孩子減負,肩負歸根結底還是得減作業不是嗎?所以,能少則少,能精則精。這樣一來,學生的負擔確實輕了許多,可是有一大部分學生他們沒有得到該有的訓練量。
對於作業,我覺得,量變產生質變,學生只有經過一定練習的量的積累,才算對知識有了比較深刻的理解,有了這個量奠定的基礎,他才有能力去選擇,去拓展,否則好比空中樓閣,虛無飄渺。另外,我們不是一直崇尚“黃金分割”嘛,任何事情都不能過度,作業也一樣,太多太少都會適得其反。總之,我們應該把作業作為孩子牢固掌握知識的途徑,而不是取得高分的工具,把握好作業與孩子各方面發展的關係,讓家庭作業變得有趣有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