柳青的《創業史》讀後感範文(通用5篇)

柳青的《創業史》讀後感範文(通用5篇)

  當細細地品讀完一本名著後,相信大家都增長了不少見聞,不能光會讀哦,寫一篇讀後感吧。但是讀後感有什麼要求呢?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柳青的《創業史》讀後感範文(通用5篇),歡迎閱讀與收藏。

  柳青的《創業史》讀後感1

  《創業史》,是作家柳青的長篇小說,這部鉅著蘊藏著作者14年農村生活的豐厚積累,表現了我國農業社會主義改造程序中的歷史風貌和農民思想情感的轉變。

  小說透過我國西北地區一個小村落蛤蟆灘的生活演變,廣闊地概括了我國農業合作化運動,初期的社會矛盾衝突,著重表現了在這場變私有制為公有制的革命中,社會的、思想的和心理的變化過程。小說一開始敘述了梁家老漢一家三代創家立業的悲慘歷史。這部歷史是幾千年來中國農民走的歷史道路的典型概括。其意在表明,在私有制的基礎上,農民要真正致富,即使拼上畢生精力也是難以實現的,只有走黨指引的社會主義道路,農民才會有自己的光明前途。

  然而創業難通向社會主義道路也不是一帆風順的。小說的正文圍繞著梁生寶互助組的建立,完整的概括了農業合作化運動中所遇到的複雜鬥爭,作者把這場鬥爭的主要對立面體現為中農郭世富,這個農村堅持個體經濟的代表人物,憑藉個人優厚的經濟力量,公開跟農業集體化反抗;反動富農姚世傑,這個狠毒的階級敵人站在郭世富得背後,施展陰謀詭計破壞互助組,還有黨內的自發勢力郭振山,作為土地改革後的新中農,熱衷於個人發家致富。暗中抵制合作化運動。他們相互之間也有矛盾,但在走資本主義道路的意向上,卻結成同盟。正是在這場鬥爭中,梁生寶互助組在黨的領導下,依靠教育和團結農民群眾,取得了節節勝利,顯示了社會主義的優越性和強大的生命力。

  合作化運動的帶頭人梁生寶,是作者精心塑造的社會主義新人的形象。他小時討過飯,長大熬過長工,解放前在荒山野嶺當過地下農民,跟繼父一道飽嘗了創家立業的辛酸,並從父輩那裡繼承了勤勞、樸實、堅韌不拔的勞動者的優秀品質。這個年輕的預備黨員,在黨的教育下,一旦認識到私有制是萬惡之源,就決心走一條與父輩不同的創社會主義大業的道路。正當老資格的黨員郭振山在革命的征途上退了坡的時候,他勇敢地擔負起帶領莊稼人走互助合作道路的重擔,成為一個積極、聰明、公道、能幹的領袖人物。

  然而小說並沒有把他寫成鋒芒畢露咄咄逼人的角色.他謙遜、純樸、老實、厚道、善於思考,從不以領導者自居,更不指手劃腳、誇誇其談,表面上甚至還有些面嫩口拙,愛情生活上更是缺少勇氣和機智。但是,聽黨的話,熱愛社會主義,富有犧牲精神,是他的最可寶貴的思想品質。小說抓住他的性格中這一最主要特點。著重描繪了他為黨的事業奮鬥的堅實有力的行動。

  柳青的《創業史》讀後感2

  《創業史》是柳青的一部自覺實踐社會主義現實主義創作方法、探索中國農民歷史命運和生活道路的長篇小說。小說講述的是梁生寶買稻種、活躍貸款、進山割竹等事件帶領貧僱農走互助合作化道路創業致富的過程。從創業史的寫作背景看,在歷史主義的思維下,我們不難看出,在新中國成立以後,黨領導農民走社會主義道路,對農民而言,土地革命是一場內在的革命,農民是這場革命的主體,對土地的追求成為革命的強大動力,但是公有制的建立,需要農民交出他們的土地,這對農民是個很大的衝擊。在這個大背景下,《創業史》呼之欲出,成為這個問題的回應者,被稱為是農村合作化運動的“史詩性著作”。

  小說主人公梁生寶,是一個不怕艱苦、敢於擔當的年輕人,他排除萬難,堅持自己的理想,併為之行動,這都是作為一個創業者所必須的品質。但拋棄他在主流之上作出的貢獻,這個人物可以從其他的角度上挖掘出更豐富的深層意義。

  與梁生寶相對,徐改霞是柳青竭力用新的理念去塑造的一個新社會的新式女性,在她身上表現出了婦女對命運的抗爭精神。文字在敘述著新式人物梁生寶領導的互助組在戰勝重重困難逐漸發展壯大起來的合作社的宏大事件的故事縫隙,將梁、徐兩人的愛情故事情節鑲嵌其中,不僅增添了故事的可讀性,也將徐改霞這一女性形象從包辦婚姻到據理抗婚,從解除婚約到大膽追求愛情,從進校讀書到最終走進城市成為新時代的一名工人的發展歷程娓娓道來,展現了徐改霞不懈追求婚戀自主和人生理想的性格塑造過程。從這一個側面,作品勾勒了徐改霞這一人物不懈追求的心路歷程,真實反映了在農村的變革和現代化程序中農民的精神追求和城市夢想。

  徐改霞身上繼承了“五四”以來女性覺醒意識,而婚姻的不自由使得這種自覺的覺醒有了發洩的突破口。作為新時代成長起來的新女性,徐改霞敢於大膽追求自己的愛情,“思想前進”“生活有意義”的青年才是她擇偶的標準。梁生寶積極上進,是年輕的共產黨員和合作社的帶頭人,是一位積極分子,這正是她理想中的物件。在她的積極熱情下,二人陷入了戀愛之中。

  舊式包辦婚姻的陰影以各自的方式和原因分別從二人的身上退去,橫亙於二人間的最大阻礙也不再是阻礙,然而,甜蜜美好的愛情卻沒有得到一個幸福的結局。這其中固然是因為剛解放的農村中對於包辦婚姻的固執堅持,對男女自由戀愛的恐慌和強烈反對。

  然更主要的原因在於梁生寶這個人物身上的“兩面性”和人格錯位。梁生寶一方面享受著徐改霞給他帶來的甜蜜愛情,另一方面是作為文字中的一號人物強加給他的“理念化”,他是“黨的忠實兒子”、“無產階級英雄的典型”,在他的身上要體現出一心為公、公而忘私的優秀品質。然而,當柳青希望塑造的新式女性在人物性格發展的邏輯下逐漸成長,變得堅強、自主、果敢,缺乏傳統婦德溫柔、順從的因子時,已經“大大超出了男權話語的框架……徐改霞與人們看慣了的低眉順眼、被動順從的婦女形象相去甚遠”。所以,梁生寶時時感到壓抑和不自在,初時他在徐改霞前面還是帶有一絲農民的自卑的,而到後來,他與改霞的距離越來越遠,最後甚至是一直避開著她。梁生寶是一個有著新思想的青年,但在他內心深處又有著鄉土農民的傳統觀念,他很難接受“變化了”的改霞。

  這從後來他對劉淑良和徐改霞兩人的比較中道出原委,他對劉淑良的映象是:“莊重、精明、說話有分寸。”“這女人的性情是比慌慌溜溜的改霞穩重得多。”“生寶望著大方正經的劉淑良的背影,覺得她真個美。連手和腳都是美的,不僅和她的身材相調和,而更主要的,和她的內心也相調和哩。生寶從來沒有在他所熟悉的改霞身上,發現這種內外非常調和的美。”而在改霞身上所表現出的敢於大膽追求愛情、自主選擇生活道路、拋棄傳統婦德等個性,梁生寶卻看作是不順從、不穩重,甚至有點不正經,缺乏調和的美。這已經超出了他的心裡想象和道德承載能力。他是一個矛盾的複合體,“他的心中燃燒著熊熊熱火——不是戀愛的熱火,而是理想的熱火……為了理想,他忘記吃飯。沒有瞌睡,對女性的溫存淡漠,失掉吃苦的感覺,和孃老子鬧翻,甚至生命本身,也不是那麼值得吝惜的了。”

  顯然,此時的梁生寶人格已經分裂,毫無私心雜念,沒了七情六慾,僅剩下空殼的肉身而已。生寶為了合作社的“事業”也就不惜犧牲自己本來就十分脆弱的愛情了。

  故事的結局毋庸置疑,權力話語下的愛情言說本來就是沒有選擇的選擇。對愛情一往情深的徐改霞,在大膽追求後,卻最終失望至極。愛情受挫後的心靈苦痛更加堅定了她選擇“離開”的決心。在與命運抗爭和自我追求中,徐改霞這一人物的性格趨向成熟,這為她最終選擇離開蛤蟆灘而走進城市做好了精神和心理上的鋪墊

  真正要從農村走向城市,徐改霞在心底是做了長時間的心理鬥爭的。參加國家工業化建設是50年代人們特別是農村年輕人的一種理想,並是內化為個人的一種自覺行動。但改霞的“心沉沉地下墜,她感到難受,覺得彆扭,翻來覆去思量一件事情——你是不是情願離開美麗的.蛤蟆灘,到大城市裡去參加國家工業化嗎?她心裡想去呀!對於她,一個土改中出現的知識分子,一個嚮往著社會主義幸福美景的青年團員,沒有比參加工業化更理想的了。參加工業已經變成一種時尚了。工人階級的光榮吸引著改霞。靠自己的理想,她打消不了參加工業這個誘人的念頭。”她的心情又是矛盾的。當她為報考工廠徵求梁生寶的意見而受挫時,她的心一下子沉下去了,她“感到腦子有點麻木,感到失望”,“她的心被戳疼了”。梁生寶僵硬的態度、“帶有諷刺意味的笑容”更是給她心靈上一個沉重的打擊。

  她一直在思考著何去何從的問題。她的心情是矛盾的、複雜的。但此時的她更看重自己的存在和感受,她認為“搞物件既不是為了吃穿有人管,更不是為了生理上的需要”。她不願成為“任男人擺佈,把男人的摟抱親吻看做賞賜的女性”。她時常想:“生寶想和她好,也是想叫她給他做飯、縫衣服和生孩子。”她也“不甘心當個莊稼院的好媳婦”,她覺得“離開生寶去住工廠,是正當的”,“是愛國的、前進的和積極的”,她的心就堅定起來,堅定了考工廠的決心。她所追求的“新生活”體現出了一種新的社會意識,體現出大膽追求自由婚戀的精神和一個新社會的女性主體意識的凸現。在“去或留”的二難選擇中,她“把這個人生問題,翻來覆去,想得很深、很細。……她想:生寶肯定是屬於人民的人了”。

  當她感受到生寶的愛情是靠不住的時候,但自己的人生理想不能丟掉,毅然選擇了離開,“奔赴祖國工業化的戰線”,步入了城市,尋求屬於她的那一份天空。這是她所追求的人生理想,也實現了作為一個農民進入城市的夢想。儘管徐改霞的愛情觀曾受到過批判,但有一點是顯而易見,梁生寶和徐改霞兩人對國家意識形態的敬仰是一致的,一個是選擇進城當工人支援國家建設,一個是堅守在農村開展合作化運動建設國家,實質上殊途同歸,並無矛盾,唯一犧牲掉只是那“微不足道”的愛情罷了。

  《創業史》作為我國農村社會主義初期革命的史詩,在反映農村歷史面貌的同時,作者常常將自己的筆觸從廣袤的農村大地伸向了城市的一角,仰望城市。文字中不少的篇幅描寫了我國第一個五年計劃時期城市建設的情境,想象著城市工業化建設的熱潮以及農村青年報考工廠的場景。小說在抒寫了徐改霞這個農村女性對城市生活的嚮往以及對自我愛情的追求的心路歷程時,讓我們在徐改霞這位“美麗、勇敢和富於幻想的農村姑娘的性格特點”中多少也看到了一個隱藏已久的理想和一種不願屈從的果敢性格,體現出尊重和維護個體權利的現代觀念。中國農村正是在城市化和現代化的程序中逐漸萌生出現代意識,儘管這種意識讓人感覺是那樣的朦朧,卻是難能可貴的。

  柳青的《創業史》讀後感3

  閱讀柳青的《創業史》,是處在這個時代的我終生享受不盡的精神盛宴。因為它凝重渾厚,反映的是中國農民的歷史命運及對現實生活的真實再現……

  展頁細讀,我可以瞭解到中國農村為什麼會發生社會主義革命以及這次革命是怎樣進行的,可以體會到中國農民的戀土情結和發奮精神,可以感受到中國農民要求改變苦難命運的強烈願望。在這部皇皇鉅著裡,中國社會形形色色的農民形象也早已躍然紙上。

  梁三老漢是中國老一代農民的典型。在舊社會,他經歷了發家成夢的辛酸史。他繼承父輩遺願,創造家業,租種田地,拼命苦幹十年,結果一身重病,創業失敗;後與漸漸長大的養子梁生寶共同創業,但因地租沉重,兵荒馬亂,他創業的幻想再次宣告破滅;解放後,梁家分得土地和農具,梁三老漢猛地挺直彎曲多年的腰桿,與梁生寶重新點燃了創業之火。對於梁三老漢來說,所謂創業的成功標準,或者說他創業的最終目標就是做一個“三合頭瓦房院的長者”,僅此而已。這就將一個揹負幾千年私有觀念的小生產者的個人意識和侷限性暴露無疑;同時,他又具有普通農民勤勞、善良、樸實的品質;當梁生寶不願聽從他的安排而組織互助組時,他便自發地反對集體事業,但土地的獲得、創業失敗的痛苦回憶以及父子之情,使他在精神和感情上接近梁生寶及其所從事的事業,。梁三老漢精神上的複雜性,是老一代中國農民的真實寫照,從他身上,我們真正體會到了一個地道的中國農民的本質性格特徵。

  與梁三老漢不同的是,梁生寶是一個社會主義新時代的創業者。作為世代貧窮的農民子弟,他從父輩那裡繼承了與苦難命運抗爭的進取精神,而父輩們慘敗的事實和個人貧窮的生活經歷,使他意識到接受黨的教育的緊迫性。

  書中梁生寶的角色近乎聖徒,天生具有一種新農民的品質:對黨忠誠,對私有制本能的仇視。柳青將梁三老漢設定為他的“繼父”,也許,就是為了切斷梁生寶與傳統農民的血緣關係,擺脫倫理關係的纏繞,使他成為一個“中國共產黨忠實的兒子”,服從黨的領導。所以,在他所從事的社會主義創業過程中,面對來自各方面的困難和阻力,不管是社會的,還是自然的;不管是物質的,還是精神的;不管是公開的較量,還是隱蔽的破壞干擾,他始終毫不動搖,一往無前,反映了作為黨領導下的社會主義創業者堅忍不拔的毅力和頑強的拼搏精神。

  梁生寶是個共產黨員,他信奉“私有制是萬惡之源,剝削更是十惡不赦”。所以,忠厚、質樸的進取精神在他身上升華為堅定的社會主義信念,支配梁生寶拋棄個人的一切,把肉體與靈魂毫無保留地獻給集體事業。從這一點看,他無疑是一個在黨領導下,完全擺脫了小生產者私有觀念羈絆的新人形象。

  除此之外,值得一提的就是蛤蟆灘的“三大能人”郭世富、姚士傑和郭振山。他們都反對互助合作,自覺地或者說本能地維護私有制,熱衷於個人發家致富,與梁生寶代表的社會主義方向相對立,但他們所採取的手段和方式又各不相同。

  富裕中農郭世富,已從土改時驚惶狀態中恢復過來,他憑藉優厚的經濟實力,與互助組公開較量,為新瓦房上樑大擺慶祝宴席,八面威風,善於進行“合法鬥爭”,頑固維護私有制,幻想再度僱工剝削。

  富農姚士傑,土改時彎下了腰,現在又想重振威勢,對新社會不滿,他表面老實,暗施陰謀,詭計多端,心狠手辣,慣於背地較量,妄圖扼殺互助組,實行階段報復。

  共產黨員、村幹部郭振山,則熱衷於個人發家,幕後支援互助組的反對勢力,曲線干擾、抵制互助合作運動,既善於隱蔽,又鋒芒畢露。

  ……

  時過境遷,半個世紀後的我重讀《創業史》,掩卷沉思,仍然激動不已。我相信,再過五十年、一百年,或者更長的時間,當人們剖析中國農民,瞭解農業合作化運動時還需要藉助《創業史》來再現當時中國農村發展的全過程。依靠集體、依靠科學創業的方法會給現代社會的創業人士帶來很大的啟示。

  柳青的《創業史》讀後感4

  Hello!今天我們不聊《論語》,來聊聊《創業史》。

  不知道大家有沒有讀過這本書,那我來給大家概括一下吧!就是說土改和土改後蛤蟆灘裡各個階級的故事以及梁生寶互助組的成長故事。實在不好意思,《創業史》上下部一共七百五十頁,若是要我寫得詳細點兒,恐怕要寫上兩頁。所以就一下子縮成這麼短了。建議大家也看看《創業史》吧,用心去看,會漸入佳境,慢慢入迷的。

  《創業史》的作者柳青曾說過:“在生活裡,學徒可能變成大師,離開了生活,大師也可能變成匠人。”他是這樣說的也是這麼做的,所以這本書裡的每個人物、故事都相當貼近生活,而文章中人物的對話也多為方言,甚至連整本書的文風都是隨和親切的,像是一位經歷過一切的老人與我們聊天講故事。質樸的語言真實有趣,也更容易與我們產生共鳴。這本書寫得極為詳細,人物對話較多,人物之間的關係也挺多的,所以對我這種很少讀這種長篇小說的人來說,看到後面內容寫一個人物的名字,有時會雲裡霧裡,只得又翻來前面找找這個人到底什麼來頭。為了更好查閱人物的來頭,大家可以像我一樣準備幾支熒光筆,出來一個新人物就用筆畫下來,還可以自己分分類,用不同顏色的筆畫,重要的內容可以用熒光筆畫下來。

  接下來呢,我想說說幾個《創業史》中的人物。我想說的有三個:梁三老漢,生寶他媽、秀蘭。梁生寶是主人公,但他實在是有太多評價了,光是書中就已有不少了,所以我就拋開他,來說說他的家人吧!

  梁三老漢真是我頂喜愛的一個人物,要說他的優點,還真挺難找的。他雖是梁生寶的養父,但思想卻並不是特別進步。他又特別犟,時不時給生寶惹些麻煩。可是這個老頭卻有令人喜歡的真性情與一點小馬虎,他總是自言自語,喜怒哀樂也都毫不掩藏地掛在臉上。何時,他也能聽得進別人的勸說,在第一部結尾,梁三老漢也終於理解生寶了。這樣一個真實可愛的老頭,誰不說聲喜歡呢?

  生寶他媽是一個十分善解人意的女性,她一直無怨無悔,默默無聞。她諒解梁三老漢的無理取鬧,理解生寶整日奔波為互助組忙碌而少回家,瞭解秀蘭婆婆的心思讓未過門的秀蘭去到她那兒。韓培生(城裡來的技術員)曾很直接地讚美她。

  秀蘭是個普通的農家女孩,紅臉,大粗辮子。她的思想也較為先進,她去讀書,也很支援生寶。在得知未過門的丈夫的臉被燒傷後,她沒有嫌棄,而是選擇與婆婆住在一起不讓她擔心。真是個真誠又質樸的女孩呀!

  書中還有老多可愛有趣的人物,還想了解就去看看吧!

  在《創業史》的開頭寫過樑三老漢的願望就是創立家業重建他們家原來的三間房,但是他已經年紀大了,於是把這個希望寄託在他養子梁生寶身上。我本以為故事會按照小說的套路,最後梁生寶肯定會建一棟大房子。結果,直到整本書的結尾,那棟房子也沒有建起來。我覺得呢,這樣來寫,賦予了“創業史”不同的意義,那不僅是對一段歷史的記錄,而更是一種希望了。因為我們都知道,那樣努力的生寶,一定一定會為他愛的人建起一棟大房子,比梁三老漢所期待的還要大。

  沒有得到的永遠比得到的更迷人,不是麼?

  柳青的《創業史》讀後感5

  說不清楚為什麼,最近讀書頗雜,這幾天又讀了柳青名著《創業史》,受益不校小說透過新舊社會的對比,描寫了兩代人的創業歷史:小說第一部是描寫梁三老漢的一生,舊社會給地主耕地,苦苦打熬養活一家三口,一輩子的夢想就是擁有自己的土地,能夠住上三間瓦房。但是這個夢一直都沒有實現。兒子梁生寶長大後終於碰上了新中國成立,農民鬥倒了地主富農,分得了自己的土地,梁生寶也實現了老人的願望。並且組織貧僱農成立了互助組和燈塔社,當上了社主任。讀過《創業史》後我深受鼓舞,偉大的著作會跳過時代的束縛而影響一代又一代的人,我就是其中之一。這部書中的兩點對我震動最大,我想細緻的講講。

  一、艱苦奮鬥,自力更生的大無畏精神

  梁生寶組建了互助組,富農和一些黨員都在看笑話,他們不相信一個老貧農撿來的兒子會辦成這樣的大事。梁生寶沒有被困難嚇倒,也沒有去找這些富農借貸,甚至最後這些富農出組他都沒有阻擋。他走了另外一條路,他組織這些貧僱農一起去終南山割竹子,雖然出了一點意外,一個人的腳被扎傷了,但是他們依然按期完成任務,掙了一大筆錢,最後辦好了互助組,退組的人又都回來了。

  我們工作中、生活中經常會遇到這樣的事,就是當我們去幹一件事的時候,旁邊總是有很多人說長道短,更有一些人在看我們的笑話,他們希望我們幹不成,希望我們失敗、倒黴,最後的結果是不如他們。其實,讀完《創業史》我們就會受到啟發:為什麼不學學梁生寶呢?生活中、工作中我們會遇到各種各樣的困難,比如要買房錢不夠,職務提升後擔心自己幹不好等等。在各種各樣的困難面前正確的態度是迎難而上,不要指靠任何人,所有問題都要自己去想辦法解決。幹事的時候也不要太在意別人的嘲笑,當然還要像梁生寶一樣時刻警惕別人惡意的破壞。任何成功都得來不易,都是在小心謹慎和刻苦自勵中完成的。當然,還要有一種大無畏的精神,梁生寶就是把生命都交給了集體,交給了事業後才什麼事都向前衝,無所畏懼,最終終於用事實說服了觀望者和破壞者,給了大家一個交代。

  二、胸懷寬大,態度誠懇的去處理人際關係

  我身邊有很多人在工作中都性格鮮明,愛憎都表現在臉上,仔細觀察你會發現,他們的朋友圈子很狹窄,因此他們獲取的資源和資訊都有限,這些東西都把他們囿於一個狹小的圈子裡無法長大。其實,我們在處理人際關係時,也可以學學梁生寶。梁生寶給人的印象是實在,這個印象使得很多人相信他,願意跟著他幹。他對人的態度一是不發生正面衝突,二是不排斥有性格缺陷的人,三是敢用一般人眼中的“壞人”。第一條我們經過鍛鍊可以達到;第二條就有點難度,因為這樣的人相處起來或者用起來很費勁、很操心;最難的就是第三條,梁生寶把國民黨炮兵隊長白佔魁吸收入組後組員、群眾、家人一片反對聲,而且白佔魁還在組裡犯了一點錯誤,但是梁生寶沒有捨棄他,依然幫助他,直到把他也變成先進分子。可惜,《創業史》還有兩部沒有完成,柳青就去世了。

  不過,我覺得《創業史》就像維拉斯的雕塑一樣完美,雖然她是殘缺的,但是給我們大腦中的印象卻是完美的。感謝《創業史》,感謝柳青,永遠懷念他。

最近訪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