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經注讀後感

水經注讀後感

  讀完一本書以後,你心中有什麼感想呢?是時候靜下心來好好寫寫讀後感了。可是讀後感怎麼寫才合適呢?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水經注讀後感,供大家參考借鑑,希望可以幫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水經注讀後感1

  媽媽買了假期書單中的《水經注》,厚厚的四本呀,經典的文言地理書。我只能淺讀了,因為太厚了,我根本沒有信心細緻地讀完。其實文言部分應該並沒有多少字,但是加上註釋和譯文,就厚了。

  先看第一冊,光介紹作者酈道元與《水經注》的淵源就用了半本書頁。講酈道元的時代和他的生平用了64頁。酈道元生活的大時代背景是北魏。北魏是由少數民族創立的朝代,統治過程中政治經濟文化逐漸漢化,統治中心也由北方遷到了洛陽,是個民族大融合的朝代。酈道元的一生與他的`家族和北魏王朝的興衰共浮沉。酈道元在北魏孝文帝當政時為官,在孝文帝身邊擔任要職,相當於孝文帝的秘書。彼時孝文帝雄才偉略,心懷統一全國的遠大抱負,推行漢化政策,禁用鮮卑語,改用漢語,都城從大同遷到洛陽,使北魏疆土達到最大。後來,到孝明帝時,因為酈道元在歷史地理方面知識淵博被委以勘察地名的任務。他因此考察西北和北方地區。他曾當過很多地方官,也曾官居要職。但他為官清廉,秉正執法,得罪了很多權貴,後被陷害而死。

  酈道元一生讀萬卷書行萬里路,實地考察和調查了北魏政權統轄下的大部分地區,去過許多名山大川,但不只是遊歷,而是做實實在在的地理考察。經過大量實地考察後,在《水經》的基礎上撰注而成《水經注》一書。因此,《水經注》有兩部分,一部分是《經》文,是《水經》原文,另一部分是《注》文,是酈道元所撰寫。《水經》的字數只有1萬多字,而《水經注》的字數多達30多萬。因此,《水經注》是一部繼承與創新的不朽的偉大的地理著作。

水經注讀後感2

  《水經注》40卷,北魏酈道元著,有清乾隆十九年(1784)趙一清《水經注釋》;乾隆三十九年(1774)戴震四庫館校勘本《水經注》;光緒十四年(1888)薛福成刊行全祖望《七校本》;1984年上海人民出版社王國維《水經注校》。1990年上海古籍出版社出版陳橋驛點校本。另有1935年哈佛燕京學社鄭德坤編《水經注引得》。

  《水經注》是一部以河流系統為綱的古代歷史地理名著,系酈道元在公元6世紀初期為桑欽所撰《水經》作注的一部著作。據載桑欽《水經》,僅記載了我國水道137條,內容比較簡單,而酈道元所作註文,記載的水道卻有1252條,大至江河,小至溪津陂澤,皆在包羅之列。內容比《水經》增加了近10倍,註文多了近20倍,達30萬字。書中不僅敘述了水流的發源和流向,水域內水文、地質、土壤、植被、動物分佈等情況,還兼及流經地區的山丘、丘陵、陂澤的地貌,重要的關塞隘障,郡縣鄉亭聚的地址及故墟和有關的歷史遺蹟。對於每一條水道都能多方印證,力求核實其方位和流域,使河流和地區都能脈絡清楚,區劃分明。因此此書是一部我國古代最重要、最全面的綜合性地理著作。後人對其十分重視;歷代都有學者專門研究、翻印、圈點、校正、箋疏。明清時形成了對該書及其作者研究的專門學問——“酈學”。研究校釋者多達四五十家,其中以全祖望,趙一清、戴震三家最負盛名。近人王國維據十幾種版本校勘的《水經注校》,使之有了最完善的校注本。今人陳橋驛著有《水經注研究》、《水經注研究二集》,為研究是書獨闢蹊徑。

最近訪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