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師隊伍缺口分析報告(精選5篇)

教師隊伍缺口分析報告(精選5篇)

  在日常生活和工作中,報告使用的頻率越來越高,通常情況下,報告的內容含量大、篇幅較長。那麼什麼樣的報告才是有效的呢?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教師隊伍缺口分析報告(精選5篇),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教師隊伍缺口分析報告1

  教育大計,教師為本,教師是教育發展的第一資源。黨中央、國務院高度重視教師隊伍建設,今年年初出臺了新中國成立以來第一個專門針對教師隊伍建設的檔案。為貫徹落實好中央檔案精神,加快推進我省教師隊伍建設,結合省委“大學習大調研大抓落實”的有關部署,前段時間,調研組先後赴溫嶺市、淳安縣開展蹲點調研,深入剖析兩地教師隊伍建設情況。

  溫嶺、淳安兩地教育工作在全省具有一定的代表性。溫嶺是全國綜合實力百強縣(市),20xx年地區生產總值990.4億元,居全省第9位,但教育事業滯後於經濟社會發展。淳安是省重點扶持的加快發展縣,是我省地域面積最大的縣(市、區),但經濟總量和教育資源總量都不大。選擇這兩個市、縣作為調研物件,可以以點帶面進行分析研究,有利於更好地推動解決我省教師隊伍建設的共性問題。

  一、現狀和問題

  (一)教師隊伍建設情況。近年來,溫嶺市、淳安縣都高度重視教育事業發展,著力加強教師隊伍建設,取得了積極成效。

  師德師風建設常態化。堅持黨管教育、黨管人才,以黨建促師德,積極開展學校黨建工作,有效發揮黨員教師的先鋒模範作用。加強教師師德師風考核,將考核結果與業績考核、職稱評審、評優評先等掛鉤,嚴格實行師德“一票否決制”。強化榜樣示範引領作用,開展學習優秀教師、師德群體創優、爭做教育鐵軍等專題實踐活動,組織評選表彰先進教育工作者、師德楷模、師德標兵、十大“感動教育”人物(群體)等。

  整體素質不斷提高。把好教師進口關,嚴格執行教師准入制度,實行逢進必考、好中選優。重視教師的專業研訓,建立了較為完善的研訓制度,強化新招錄教師的職前培訓,選送骨幹教師赴海外研修。溫嶺市規定新招錄教師統一參加“4+1”模式培訓,培訓不合格不予轉正。淳安縣規定教師出國培訓不受“三公”經費指標限制。統籌推進名師名校長等骨幹人才梯度培養,引領教師隊伍整體素質提升。淳安縣每年投入1300萬元專項經費,開展名師名校長培養。

  教師收入逐年增長。兩地在加大學校基礎設施建設投入的同時,持續提高教師收入待遇。溫嶺市從20xx年開始設立4800萬元專項經費,用於一線教師的績效考核獎勵;20xx年提高到9600萬元,20xx—20xx年全市在編教師年人均收入(含五險一金)分別為11.49萬元、12.62萬元、14.15萬元。淳安縣20xx—20xx年在編教師年人均收入(含五險一金)分別為9.85萬元、11.97萬元、13.52萬元。

  (二)存在的主要問題。調研中發現,兩地在教師隊伍建設中還存在不少問題,總體表現在數量和質量兩個方面。

  一方面是數量不足。數量不足既有絕對數量的不足,也有結構性的短缺。

  首先是絕對數量不足。我省教師配備在數量上基本與全國平均水平持平。近年來,隨著教育現代化的推進,各地小班化教學成為常態,即使在學生總數不變的情況下,由於班級增多,配備的教師勢必要增加。同時,生育政策的調整和城市化的推進,學齡兒童也在逐年增加,而且不斷往城市集聚。為此,各地都新建、擴建了一批幼兒園、中小學校,教師數量不足問題隨之凸顯。如淳安縣近2年計劃新建、擴建5所學校,但是沒有足夠的教師可供調配,教師缺口達100多人。溫嶺市也面臨新建公辦學校沒有足夠的教師可供調配的問題。另外,由於我省山區、海島較多,再加上農村人口大量流出,出現了相當數量的小規模中小學校。這些學校由於學生數量少,不能按一般的師生比來配備教師,往往出現既缺教師又“超編”的情況,從而進一步加劇教師數量不足問題。

  其次是結構性短缺。結構性短缺主要表現為性別結構的矛盾。目前全省中小學教師中女教師佔72.84%,其中34週歲以下育齡女教師佔女教師總數的55.63%。學段越低,女教師比例越高。在實施全面二孩政策後,女教師生育請假導致的教師臨時性短缺問題更加突出。此外,我省實施高考綜合改革試點後,不同學科教師結構性短缺問題也不同程度存在,物理教師普遍富餘,地理、技術等科目教師則出現不足。

  另一方面,教師隊伍整體水平有待提高。首先是工作積極性問題。受社會價值多元、職業榮譽感下降等因素的影響,部分教師把教書僅僅看作一份謀生的職業,教育理想缺失,責任意識淡薄,缺少長遠的目標,從教熱情有所下降。其次是專業素養問題。教師的專業素養直接影響一所學校甚至一個地區的教學質量。從調研瞭解的情況看,目前教師在教學研究方面的能力水平普遍不高。近年來教育教學改革力度不斷加大,但有些教師還是老觀念、老辦法,滿足於原有的知識儲備,拘泥於傳統的教學方法,存在教學創新能力不足、專業知識“老化”的現象,影響了改革的成效。從區域差異來看,農村教師整體素質明顯低於城市教師,水平不高問題更加突出。農村骨幹教師不斷流失,讓農村教師隊伍陷入低質徘徊的“怪圈”。20xx年至20xx年,全省從農村學校調到城區學校的教師佔調離人數的34.5%。

  二、原因分析

  當前中小學教師隊伍整體水平不高,既有教師隊伍建設內部的原因,又有外部環境變化的影響。

  從內部原因分析,在招生環節,優秀學生報考師範院校的主觀意願不強。當然,這也與師範類高校的辦學層次和水平有關。在培養環節,主要存在重知識輕素質、重理論輕實踐的問題。職業道德教育沒有受到應有的重視,一些師範生對教育事業缺少責任感、使命感。教學實習只有短短8周時間,真正能夠站上講臺給學生上課的實踐機會很少,教學實踐經驗明顯不足。在准入環節,教師行業的准入門檻不高,教師招聘普遍允許非師範生報考,非師範生透過考試獲取教師資格證並不難,師範生培養與教師招錄脫節、錯位的現象比較嚴重。淳安縣最近一批招錄的160名教師,師範生只有60人,而非師範生為100人。大量師範生最終沒有成為教師,造成了師範教育資源的浪費。在使用環節,普遍反映教師的職業並不輕鬆,除正常教育教學任務之外,額外的工作名目繁多,佔用時間和精力很大。據溫嶺市一所小學的校長反映,20xx年3月至20xx年3月間,上級組織學校開展的示範建立等各類各級達標、評比、檢查達20餘項,老師們要花很多時間精力去應付。在培訓環節,教師在職培訓形式單一、工學矛盾導致學時不足、遠端學習監管不嚴、培訓機構敷衍塞責等問題也比較突出,不能很好滿足教師職業發展的需要。

  從外部環境分析,首先是教師地位待遇偏低導致職業吸引力下降。法律法規和中央有關檔案明文規定“中小學教師平均工資收入水平不低於或高於當地公務員平均工資收入水平”。近年來,各地教師收入逐年有所提高,但由於公務員與教師的績效考核情況不同,最終的收入差距仍然在擴大,這在較大程度上影響了教師職業吸引力和工作積極性。其次是尊師重教的社會氛圍在弱化。教師的社會地位沒有得到應有的體現,教師的職業榮譽感、自豪感下降。再次是新時代對教師隊伍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隨著經濟社會的發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以及教育國際化步伐的加快,人民群眾對優質教育的需求越來越高,從而也對教師隊伍建設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當老師的壓力也越來越大、難度越來越高。四是城鄉差距加劇了農村學校的進人難、留人難。城鄉二元結構帶來城鄉不均衡發展,城市生活便利性、人文環境、職業發展機會、子女教育資源明顯優於農村,這些因素都在促使農村教師流向城區學校。定向生從教、農村特崗教師等成為大多數人的“臨時安頓”,而非真正的“職業終點”。農村師資隊伍不穩定又造成農村地區適齡學童流失,形成了一定程度的惡性迴圈。

  三、對策和建議

  這次調研發現的問題,有些由來已久,有些則是改革發展中出現的新問題。要堅持問題導向,進一步深化改革,著力解決難點問題,加快推進教師隊伍建設。

  整合教育資源,做好“增量”文章。進一步最佳化各地學校佈局,確保與當地經濟社會發展、人口分佈狀況、生育水平和城鎮化程序等相適應,改變校點分散、辦學規模小、辦學效益低的局面。對偏遠農村的極小規模教學班、教學點,也要審慎佈局,科學安排教與學,力求在質量和覆蓋之間找到合適的平衡點。結合新時期新特徵,綜合考慮城市化程序、教育現代化的要求,統籌區域內現有編制存量,適當向教育系統傾斜。同時,要嚴肅清理各級教育行政部門及直屬事業單位擠佔的教師編制,加強公辦學校在編教師到民辦中小學校任職任教管理,清理被非教學崗位擠佔的教師編制,為教學崗位騰出更多編制。推動教育系統“員額制”管理改革。鼓勵公辦學校向民辦學校、社會力量購買教學資源或管理服務等,緩解編制壓力。

  最佳化管理機制,激發“存量”活力。全面推進“縣管校聘”改革試點,盤活現有教師編制存量,突破試點中出現的瓶頸,抓住“管”“聘”關鍵環節,引導各地公開公平公正地配置每所學校的教師編制和崗位結構比例,解決結構性短缺和區域性矛盾,有序推進教師合理流動。逐步推進中小學校長職級制改革試點,推進校長任期制、校長任期目標考核制、校長年薪制,加強校長專業化隊伍建設。擴大學校在教師職稱評審方面的自主權,將中級及以下職稱評審權下放給有條件的學校,在高階職稱評審中進一步提高學校對教師評價的話語權,實現使用人與評價人相統一,讓一線教師特別是農村教師得到更多的職業發展機會。

  做強師範教育,把好師資“源頭”水準。大幅度增加現有師範院校的經費投入,支援師範院校辦好師範類專業,提高教師培養水平。適度加大農村學校教師定向培養力度,引導立志紮根教師行業、服務鄉村教育的優秀青年進入教師隊伍。認真貫徹落實中共中央、國務院《關於全面深化新時代教師隊伍建設改革的意見》精神,鼓勵高水平綜合性大學開設師範專業。選擇部分師範學校開展“一專多能”(複合型)教師的培養試點,適應農村小規模學校教學需求和高考改革對教師隊伍建設的新要求。

  提升培訓質量,拓寬職業發展“空間”。以師德師風建設、知識技能強化和專業素質提升為重點,繼續深入開展青年教師入職常規培訓、中年教師價值認同、骨幹教師轉型升級等常規培訓,最佳化線上線下多元化教師培訓模式,提供開放共享的選單式培訓,不斷增強教師教書育人的責任感和使命感,大力提升基層教師的教學實踐能力水平,打造一支敬業又專業的教師隊伍。推動省、市、縣優質培訓資源重心下移,建立送培訓下鄉入校制度,對基層教師特別是農村教師的教學實踐進行經常性定期指導,達到科學引領、雪中送炭的效果。完善中職教師培訓制度,加強學校與企業實質性的產學互動,提高中職教師培訓的適用性和先進性。鼓勵高校、教育研究機構和培訓機構針對一線教師教學需求,研發針對性強、特色鮮明的專題培訓專案與課程。

  落實教師待遇,增強教師職業的“吸引力”。按照《教師法》和中央檔案有關規定,督促各地建立健全中小學教師工資長效聯動機制,核定績效工資總量時統籌考慮當地公務員實際收入水平,明確“不低於”的標準和統計口徑,切實保障中小學教師待遇。進一步提高農村教師待遇,統籌整合現有的農村教師任教津貼、農村教師特崗津貼、鄉鎮工作人員補貼等政策,按照越是邊遠艱苦待遇越高的思路,最佳化農村教師待遇保障。研究改進績效工資分配辦法,指導學校合理運用考核評價結果,在績效工資分配上突出教育教學實績,適當拉開收入差距,體現“幹多幹少不一樣、幹好幹壞不一樣、干與不幹不一樣”,真正發揮績效工資的激勵導向作用。

  加強人文關懷,創造教師樂教“環境”。當前,社會對學校教育期望值越來越高,教師群體承受著來自社會、學校、家長、學生諸多方面的工作壓力和精神壓力。要切實為教師“減負”,從物質上、情感上、心理上予以關心、理解和支援,大力宣傳優秀教師典型事蹟,營造全社會尊師重教的良好氛圍。健全教師考核評價制度,避免簡單地把升學率和考試成績作為評價標準;儘量減少教師從事與教學無關的超負荷工作量,精簡最佳化各類檢查評比達標活動,讓教師潛心教書育人,為教師創造寬鬆的工作環境。要切實關心農村教師的工作和生活,鼓勵農村學校利用自有土地或校網布局調整後的閒置校舍,建設集體宿舍,解決廣大農村教師的住房問題,為他們長期紮根農村教育提供堅實的保障。

  教師隊伍缺口分析報告2

  按照市政府xx市長關於“全市教育教學質量提升”調研的委託和要求,市政協首先開展了我市農村小學教師隊伍建設情況的專題調研。調研採取聽取彙報、查閱資料、調查問卷、召開座談會、實地察看等方式進行。透過對棋盤、馬陵山、窯灣、時集、合溝等8個鎮10所小學的調查走訪,初步掌握了情況,現將有關情況報告如下:

  一、基本情況

  目前,全市共有農村小學94所,教學班1244個,在校小學生80568人,在編農村小學教職工3294人,其中專任教師3011人,教輔及工勤人員等283人,師生比為1:24.5(標準師生比應為1:21),今年9月份開學後,師生比將達到約1:30。因年高體弱、患重大疾病或精神病等原因不能擔任教學工作的近100人,借調到其他行業工作的57人。專任教師平均年齡42.7歲,其中具有中級職稱的1761人,佔58.5%,專科以上學歷2569人,佔85.3%。總的來看,教師隊伍整體素質比以往有所提高,但總體數量嚴重不足,年齡、性別、學歷及學科等結構均不盡合理。

  二、突出問題

  (一)“缺”,即教師數量不足,缺口較大。近年來,我市學齡兒童數量急劇增長,給全市小學帶來沉重的壓力。20xx年9月份,小學一年級即將入學新生23000多人,六年級畢業約6000人,小學在校生淨增17000多人,其中,農村淨增xx000人。20xx年末,全市農村在校學生將達到95000人,按照基本的師資配比1:21計算,小學將缺教師1200餘人;預計20xx年在校學生將達111800人,將缺小學教師2000餘人。20xx年,全市退休小學教師180多人,其中,農村退休105人,但今年農村僅招錄新教師30人,師資力量嚴重不足,只好聘用大量的.臨代教師。臨代教師素質良莠不齊,教學質量難以保證。據統計,20xx年,時集鎮小學教師缺口135人,臨代71人;高流鎮小學教師缺口97人,臨代65人。雙塘鎮小學教師缺口96人,臨代70人;合溝鎮小學教師缺口55人,臨代40人。

  (二)“老”,即教師年齡結構不合理,老齡化嚴重。目前,全市農村學校50歲以上的教師共1042名,佔總數的31.6%,30歲以下的教師只有627名,佔總數的19%。村級小學更為嚴重,在一線教學的多是50歲以上的教師,出現了“爺爺奶奶教小學”的普遍現象。我們走訪的八個鄉鎮中,窯灣、合溝、新店、高流等鎮50歲以上的教師比例達到40%左右。馬陵山鎮廣玉小學教師平均年齡超過53歲,已經連續7年沒有進一位年輕教師。儘管近年來我市也先後招聘了部分年輕教師,但面對激增的小學生源和已經老齡化的教師隊伍,無疑是杯水車薪。這些年齡偏大的教師無論從精力、知識構成還是教育思想來說,面對教育發展和新課程改革都顯得力不從心,絕大部分老教師不會使用多媒體,不會製作課件,教育理念、教育手段落後,教育方式依然是穿新鞋走老路。小學生正處於好奇和探究的時期,老齡化的教師很難與他們產生情感的共鳴,學生們不願與他們親近,不利於和諧師生關係的構建。城區教師老齡化現象雖然比鄉鎮略好,但也不容樂觀。新安小學、新華小學等學校10多年來沒有招錄新教師,教師平均年齡均超過40歲。

  (三)“偏”,即教師性別結構不合理,女教師偏多。從最近幾年我市招收的新教師來看,女性佔85%以上。我們走訪的農村小學,女教師均達到70%左右。性別比例嚴重失調,不利於孩子的健康成長。小學生處在性格發展的關鍵時期,需要來自兩種性別的教育和滋養,如果孩子從幼兒園到中學,甚至大學都在單性的氛圍中成長,顯然不利於他的全面發展。棋盤鎮中心小學的金蒙老師說:“在現代家庭中,因為父親多數忙於事業,孩子和母親相處的時間相對多一些;在學校裡,又是女教師多,孩子一直在女性多的環境中成長,可能會造成他們‘陰柔有餘,剛強不足’。”外地女教師因鄉村小學生活不便,許多人想方設法考走,存在一定的不穩定因素。

  (四)“兼”,即學科結構不合理,教師大多身兼多門課程。據統計,全市農村小學音樂教師55人,美術66人,資訊科技31人,勞動技術僅有2人。按照課程設定等相關規定,音樂應為223人,美術應為223人,資訊科技應為112人,勞動技術應為112人。教師學科結構的不合理導致大多數教師並非固定教授某一學科,據統計,在農村小學,專業對口的教師只有46.8%,學非所教、教非所學現象非常普遍。棋盤鎮有10所小學,5748名小學生,但是全鎮只有一位專業的小學音樂教師,心得體會大多數的音樂課只能由非專業老師兼任,教非所長,質量受影響。王樓小學全校只有一位教師是英語專業畢業的,其餘都是經過培訓以後轉行教英語的,他們的專業素養無法與專業的英語教師相比,存在發音錯誤、讀寫、翻譯能力欠缺等問題。有的村小一、二年級均長期實行包班教學,包班教師一般要教小學語文、數學、思品、科學、音樂、體育、美術等多門課程,長年累月一副面孔貫穿始終,造成學生厭學,老師厭教現象,這不僅違背了素質教育的初衷,更不利於孩子的全面發展。

  (五)“弱”,教師初始學歷較低,名優教師偏少。按照目前有關要求,小學教師應有大專及以上學歷,但是,全市小學教師初始學歷是大專的750人,佔總數的19.1%,其中,農村小學教師初始學歷為大專的僅為6xx人,佔總數的18.6%;大部分教師是上世紀七八十年代招錄民辦教師轉正的,或是上世紀九十年代末由我市教師進修校培訓的,雖然許多教師按要求進修了大專或以上學歷,但大部分是短期培訓或選學文科等易考專業,學非所教,僅是為了拿個文憑。

  目前全市小學教師中,特級教師7人,農村僅有1人;徐州市級以上名師、骨幹教師共有26人,農村6人;獲得新沂市級以上優質課和教學基本功大賽一等獎的有xx8人,農村65人。此外,由於各種原因,農村優秀教師流失嚴重。熱門思想彙報“我們每培養一批優秀骨幹教師,要麼被市裡的學校選拔走了,要麼自己透過各種途徑借調走,留不住人,我們也很無奈。”某鎮中心小學負責人告訴我們。城鄉師資失衡造成農村教學質量與城區差距越來越大,這不僅帶來城區學校生源的爆炸性增長,更嚴重打擊了鄉鎮學校教師的積極性,形成了惡性迴圈。

  三、建議及對策

  如何立足現狀,最佳化我市農村小學師資結構,努力建設一支數量適宜、分佈均衡、結構合理、充滿活力、具有專業化水準的農村小學教師隊伍,是百姓十分關心、政府亟需解決的問題。為此,針對本次調查情況,結合教師專業化的內容和要求,我們提出以下意見和建議。

  (一)儘快完善教師補充機制。

  一是及時補充缺編教師。鑑於農村教師總數每年2—3%的自然減員實際和生源暴增的情況,要定期核定編制,實行“定編定員定崗”,有計劃有步驟地充實教師隊伍,對年老體弱的教師,酌情辦理提前退休,保持教師隊伍良好的梯次結構,逐步改變老齡化現狀。

  二是適當加大男教師招收比例。借鑑發達地區的先進經驗,教師招聘時可以探索試行男女生分別劃線。比如,南京六城區每年教師招考時,為了平衡男女教師的比例,女生的合格線要比男生高一些。實踐證明,雖然很多男教師筆試成績低於女教師,但進入教學崗位後,創新能力、科研能力等遠遠優於女教師,很多人迅速成長為骨幹或者教學能手。

  三是加大薄弱學科教師的招收比例。近幾年的教師招考中,主要偏重語、數、外教師的招錄,音、體、美等藝術學科教師招錄較少,建議根據農村小學實際情況,適當增添補充“小科”專業教師,讓農村孩子享受與城裡孩子同樣的教育教學條件,陶冶藝術情操。四是穩定臨代教師隊伍。目前,全市臨代教師已達1100人。有的人已經代課十多年,長期的低待遇,無編制,導致很多代課教師心生怨氣,紛紛轉崗,存在很大的不穩定因素;學校因長期負擔代課教師的工資,往往不堪重負。建議採取切實措施,穩定臨代教師隊伍,財政承擔臨代教師工資,切實減輕學校負擔。

  (二)切實加大教師培訓力度。

  一是提高教師學歷層次。制定農村小學在崗教師學歷提高計劃,鼓勵、安排學歷不達標的教師在不影響正常教學情況下參加函授學習、自學考試等學歷提高教育,並給予一定的政策、經濟支援;教育部門可將學歷達標情況,納入申報職稱和年終考核評價體系,增強教師的危機感和緊迫感,提高積極性和主動性。

  二是加強教師業務培訓。建議教育部門把培訓工作重點放在農村,本著“面向全員,注重農村,按需培訓”的原則,依據“全面指導,重點幫扶”的工作思路,加大培訓力度,採取脫產學習、研討班、觀摩會等多種培訓形式,積極探索適應農村教師培訓的有效途徑,讓他們在學習中開闊視野,交流提高,增強教育教學水平,提高農村師資整體素質,縮小城鄉教師的差距,促進教師資源的均衡發展。

  三是注重名優教師培養。成立名師工作室,精心培育一批優秀教師、學科帶頭人、骨幹教師(含特級教師)等,定期進行名優教師評選活動,形成名優教師培養評選長效機制。適當調整我市名優教師津貼制度,在考核的基礎上發放一定金額的政府津貼,在精神上、物質上給予教師全方位的鼓勵和支援。逐步形成一支隊伍強大、富有活力、多種層次的名優教師隊伍。

  (三)加快最佳化現有教師資源。

  一是借用初中教師資源。目前,各初中大都有富餘師資,可以把各鎮五、六年級小學生調到就近的初中就學,讓初中暫時“閒置”的教學資源“動起來”,緩解小學師資壓力。

  二是安排初中教師迴流。將當年小學教師富餘時流向初中的小學教師,適當安排調回小學,緩解小學師資不足的壓力。

  三是最佳化環境。政府、財政、教育等部門要在資金投入上向農村學校傾斜,完善基礎設施建設,合理配置資源,改善農村教師的工作條件和生活條件。優先實施農村教師安居工程,重點解決新招的外地教師居住問題;對因家境、身體等原因出現生活困難的農村教師,應給予應有的關懷和救助,解決他們的後顧之憂。

  (四)適當提高農村教師待遇。

  一是建議設立農村教師獎勵專項資金,獎勵長期紮根農村且成績優秀的教師;定期調整農村班主任津貼,且隨工資按月發放。

  二是評優樹先上向農村教師傾斜。先進典型、職稱評定等,同等條件下,農村教師要優先,比例也要提高。

  三是建議設立農村教師交通津貼制度。以距離縣城遠近公里數的班車費用為依據,制定統一的發放額度,切實減輕農村教師負擔,提高他們紮根農村教育的熱情。真正做到以事業留人,以待遇留人。

  教師隊伍缺口分析報告3

  根據縣教體局通知要求,我們依據問卷調研提綱,就我校教師隊伍情況進行了認真調研。現將調研具體情況報告如下:

  xx小學教師隊伍基本情況:

  實有在編教師83人,現在在崗教師為78人,借出2人,3人因病不在崗,學歷達標百100%。

  1.目前,我校現有2名教師個人自行借調到了xx縣進修學校,三名教師因病不在崗。我們對下一步清理整頓佔編不在崗的教師的問題建議為:儘快歸崗。對暢通教師“出口”問題建議為:一是儘快補齊學校編制,二是嚴把借調關口。

  2.在編專任教師中,沒有人是由原民辦教師轉為公辦教師的。

  3.現在教學崗臨時聘用人員為29人,佔專任教師人數的比例40%;臨聘人員存在的主要原因是缺編,對於徹底解決臨聘人員問題有何建議為:一是壓縮招生,二是縣裡統一配備教師,三是現在借調出的教師儘快歸還原單位本崗位。

  4.中小學教師專業技術崗位設定比例是97%;現在編教師中有81人取得了專業技術職務資格(職稱)人數,小學高階、中學高階職稱存在比較嚴重的已評待聘情況;目前中小學教師專業技術資格評審體制機制存在不合理因素:一是入口多,評上的多,聘任的少,二是魚龍混雜,不具備相應職稱級別的資格能力。現執行的評審條件、辦法和程式科學合理。有效評價每一位教師的水平、能力和業績成果建議為:一是提高評價教師能力標準,二是給每一位教師創造機會,三是上級部門不能亂干預。

  5.沒有設立農村牧區教師崗位津貼、生活補貼、交通補助或專項獎金。對於吸引和引進優秀教師到農村牧區學校任教的建議為:一是提高生活方面的待遇,二是提高政治方面的待遇,三是提高職稱方面的待遇。

  6.目前,本校主要是透過政府統招,統一開支為主渠道補充新教師。對於今後規範新教師招聘工作建議為:如果由學校招聘,由學校來解決新教師的工資開支,學校壓力極大,還是採取政府統招,統一開支的渠道補充新教師的方式效果好。也可以返聘退休老教師回校任教。

  7.目前,本地區中小學校長是由組織考核任命選拔任用的。實現了歸口管理。現行的中小學校長選拔任用體制下產生的校長能力差,管理水平低,個人素質較差。對於下一步校長交流工作的建議為:民主推薦,競聘上崗。

  8.地方財政未設有教師培訓專項經費,而是由學校出資校總經費的3%給進修校作為本校老師的培訓經費。對自治區組織的各類教師、校長培訓工作建議為:求實務實,不能透過虛擬的網路形式培訓,應該以傳統的面對面課堂教學培訓方式為主要的培訓方式。

  9.就促進本地區義務教育階段學校教師(校長)資源均衡配置採取的措施為:積極傳達、落實主管局對此項工作的精神和工作部署,效果較好。

  下一步的規劃為:

  一是充分學習貫徹落實縣教體局的指示精神,

  二是=進一步做好輿論宣傳工作。我校已經建立了縣域內中小學教師、校長交流機制。並且已經啟動了教師、校長交流工作。我校有四名教師已交流到農村學校工作。

  交流工作存在的主要問題和困難:

  一是交通生活等後顧之憂影響校長教師的交流。

  二是大部分校長教師對原有學校有較強的歸宿感,存在不願交流的情緒,年齡較大的教師習慣於在工作、生活多年的地方工作,不願意去新的環境生活和工作。

  對於有效推進教師、校長交流制度實施的建議為:

  一是交通等配套保障措施要到位。

  二是可以以鎮、片或一定的行政區域設定學區,試行學區管理,發揮優質校的輻射引領作用並帶動校長教師的自然流動。

  教師隊伍缺口分析報告4

  一、我市農村中小學教師隊伍的基本情況

  目前,全市共有公辦中小學1419所,其中農村中小學1395所,佔全市總數的98.3%;全市共有中小學生388 968名,其中農村中小學生249 294名,佔全市總數的64.1%。可見,我市教育工作的大頭在農村。

  現在,全市實有公辦教師22 367人,其中農村15 937人,佔全市的71.25%。其分佈情況是:全市小學12 649人,其中農村10 225人,佔全市的80.83%;全市初中7145人,其中農村5281人,佔全市的73.91%;全市高中2573人,其中農村431人,佔全市的16.75%。從這組資料不難看出,我市教師隊伍建設的重點也在農村。

  二、農村中小學教師隊伍建設取得的主要成效

  近年來,在市委、市政府的高度重視和全社會的關心支援下,我市農村中小學教師隊伍建設工作得到加強,做了大量工作,取得了一定成效。主要表現在:

  一是農村教師學歷層次進一步提升。截止到2007年底,全市農村小學教師學歷達標率為99.53%,農村初中教師學歷達標率為97.66%,農村高中教師學歷達標率為82.16%;

  二是農村教師培訓工作進一步加強。全市開展農村中小學音、體、美教師的短期培訓,農村初中英語教師口語強化培訓等,緩解了農村中小學音、體、美和英語教師短缺的問題。各縣(市、區)也把教師繼續教育擺在了更加突出的位置,採用了多種有效方式對農村教師進行培訓。

  三是支援農村教育工作進一步拓展。市教育局出臺了《關於全市城鎮中小學教師輪換任教工作意見》(晉市人字【2005】74號),將城鎮教師支援農村教育工作列為教育督導評估的重要內容,並把此項工作與特級教師推薦、教師的評模推優、職稱評定工作掛鉤。截至目前,全市中小學離崗全職、在崗兼職、輪崗支教教師達1087人。各級教研機構還不定期組織教學能手、特級教師送教下鄉,推進了優質教師資源的共享。

  四是師德建設進一步規範。2004年,市教育局黨委下發了《關於加強師德師風建設的意見》,對師德師風方面存在的問題每年進行一次集中評議和整改。利用市電視臺“行風大家談”、市廣播電臺“百姓熱線”等平臺,召集有關科室進行糾風熱線解答。各級教育紀檢監察機關設立了師德師風監督舉報電話,各級中小學建立了師德記錄檔案、從社會上聘請了監督員。

  五是聘用制改革進一步深化。市人事局、教育局聯合下發了《關於在全市教育系統事業單位推行聘用制工作的通知》(晉市人字【2005】56號),全市教育系統事業單位人事制度改革工作全面推行。高平市教育局對原有的請銷假制度進行了修訂,對危重病人和其他無法繼續執教的教師,根據國家有關政策,辦理提前退休手續,予以妥善安置。對聘任困難的教師進行再培訓,仍無法返回教學崗位的實行轉崗安置;

  六是教師補充機制進一步形成。各縣(市、區)採取有效措施,堅持公開、公正、公平的原則,面向社會擇優招聘各類具有教師資格的青年教師充實農村中小學教師隊伍。2003年以來,全市面向社會公開招聘中小學教師1389人,其中充實到農村中小學973人。

  三、農村中小學教師隊伍建設存在的主要問題

  1.教師總量不足,部分學科教師短缺。從總體上看,我市現在農村中小學教師整體處於超編狀態。但實際情況是:教師總量不足,部分學科教師短缺。調研中發現,我市目前大多數農村小學和初中英語教師、音樂教師、美術教師、體育教師緊缺現象比較突出,高中資訊科技教師也出現短缺。因國家沒有明確標準,全市430所寄宿制學校普遍缺少生活教師,生活教師配備工作已成為寄宿制學校當務之急的一件大事。目前全市農村中小學教師學科結構性缺編情況是:農村小學1398人,農村初中376人,農村高中64人,合計1838人。

  2.教師年齡偏大,缺乏新鮮血液。年齡偏大問題在我市農村中小學較為普遍,尤其以小學更為突出。在農村教育工作實際中,年齡偏大並沒有體現出經驗豐富的優勢,卻更多地表現出對教育改革的淡漠、知識的老化和教學質量的下滑。這種不合理的師資結構狀況直接損害著農村兒童、少年依法接受義務教育的權利,表現出我市農村與城市在教育發展方面的不均衡。同時,農村小學教師新生力量又得不到及時補充,導致我市農村學校教師年齡結構出現斷層,為農村義務教育的健康發展埋下了隱患。

  3.代課教師在崗不在編較多,正式教師在編不在崗的不少。在我市,目前農村中小學存在著兩大傾向:一是在編不在崗教師487人,二是在崗不在編的僱用代課教師數1704人。

  為數不少的在編不在崗教師的客觀存在,不僅降低不了財政負擔,而且加重了在崗教師的工作量,對在職教師隊伍穩定還產生了負面影響,嚴重影響了農村中小學教育的健康發展;較多的在崗不在編的.僱用代課教師的客觀存在,是我市農村教育現實發展中的無奈之舉,這一現象的長期存在直接關係著民生問題,關係到我市農村改革發展與和諧社會建設,嚴重影響著城鄉教育的統籌發展和農村公共事業的建設。

  4.培訓經費缺口較大,隊伍素質有待提高。近年來,全市教育投入不斷增長,但從結構上看僅僅是一種維持性的投入,發展性的投入水平還不高。省教育廳、財政廳(晉教計字【1998】40號檔案)規定:“每年用於中小學教師培訓經費不少於當地中小學教職工工資總額的2.5%,由財政部門在教育經費中專項安排,教育行政部門統一管理使用。”目前我市還沒有建立穩定的、制度化的教師培訓經費撥付機制,除了個別經濟基礎較好的縣(市)能補充部分培訓經費外,絕大部分縣(市、區)還沒有專門的教師培訓經費,許多應該開展的培訓工作不能正常進行,嚴重製約了我市農村中小學教師水平的進一步提高。

  5.“民轉公”教師成為“主力軍”,隊伍缺乏生機活力。調研中發現“民轉公”教師在農村中小學教師隊伍中,約有5000餘人,佔三分之一,成為目前我市農村中小學的“主力軍”。客觀地說,這部分教師在上世紀七八十年代為我市農村教育事業發展作出了一定貢獻,今天仍在支撐著我市農村教育事業的大廈。但是,他們中只有極少數接受過系統的專業教育,大多起點學歷偏低、達標學歷是通過後期進修培訓取得,因此存在專業素質不高的缺憾。在強力推進課程改革的今天,他們中的大多數越來越不適應形勢發展的需要,表現為教學理念陳舊、教學方法落後、教育技術缺乏,甚至出現了上不了課的現象,學生不喜歡、家長不滿意、社會不認可。可見,目前的“民轉公”教師基礎差、人數多、年齡偏大、知識老化,已成為農村教師隊伍建設與發展的主要制約因素之一。

  四、農村中小學教師隊伍建設問題的形成及原因分析

  1.“賬面超編,實際缺編”的原因。

  (1)編制標準不合理。現行中小學教師編制標準是由教育部、財政部和國家編制辦於2001年聯合制定的。制定於2001年的教師編制標準,因當時沒有考慮到寄宿制學校對生活教師和工勤人員編制的客觀需求。另外,本世紀初開始的基礎教育新課程改革新增部分學科,對專業教師的需求也有所增加,還有小學五年制向六年制過渡,企業學校移交地方等,較早制定的教師編制標準難以適應這種變化。因而,現行編制標準已經過時。表現為不切合農村教育實際、過於強調規模效益、不能滿足教育發展的實際需要。

  (2)教師崗位編制擠佔嚴重。在教師整體缺編的同時,學校實際缺編問題就更為突出。其主要原因是實際在崗教師的編制被非教學工作人員擠佔。在我市農村教師隊伍中,在編不在崗的人數不少,調研中發現,雖然原因是方方面面的,但可歸納為以下三類:一是長期重病、進修、產假;二是下海做生意;三是被有關部門借調或抽調。因此,教師編制崗位實際擠佔嚴重,加劇了學校實際教師編制的短缺。

  (3)教育投資短缺。以縣為主的農村義務教育新體制實行以後,農村義務教育階段的投資短缺並沒有得到有效緩解。以縣為主的新體制實際上是教育投資主體責任由鄉鎮向縣級政府的一次轉移。對於我市一些經濟基礎薄弱的縣(區)而言,教師的工資始終是佔據全縣財政支出的最主要部分,有的更是“吃財政飯”,除了依靠上級政府的轉移支付本身並無力負擔全縣的教育支出,農村教育投資因此處於短缺狀態。由於縣(區)級財力的緊張,地方政府儘可能地壓縮教師編制,不少學校長期處於缺編難補的狀態,教育部門依據實際需要提交的教師進編申請往往遭到財政部門的否決。經費短缺問題成為制約教師缺編問題的根本原因。

  2.小學教師知識老化的原因。

  (1)“民轉公”教師大多知識老化。民辦教師轉公辦教師時,要求必須是1986年以前任教的民辦教師,年輕教師多被辭退,留下來的教師普遍知識老化。

  (2)中學的選拔抽調。農村初中教師緊缺,很多鄉鎮是從小學抽調教師,其中大多是年輕和高學歷的教師,這使得小學教師知識老化問題更顯突出。

  (3)小學教師停止補充。“民轉公”教師知識老化,小學教師總體超編,堵塞了招聘畢業生充實小學教師隊伍的進口,使得小學教師隊伍引不入源頭活水。

  3.代教人數多的原因。

  (1)農村中小學在剛性的教師編制約束下,學校的教師數量無法滿足學校教學的實際需要,為了開全課程、開足課時,學校只好僱用代課教師。

  (2)“民轉公”教師知識老化,自己的知識結構不能適應新課程要求,也無法讓家長滿意,加上校長疏於管理、市場的誘惑力、財政撥款的工資保障,一些“民轉公”教師乾脆選擇了自費僱用代課教師“頂崗”。

  (3)儘管在我市嚴格執行了教師資格制度,包括各類學校聘用臨時代課教師也把具有相應教師資格證作為前提條件之一,但我市目前取得教師資格證的已有34 747名,也就是說我市教育系統以外有12 310名的教師儲備資源,他們迫於就業壓力,一些人把先步入代課教師行列作為一種臨時選擇。

  4.隊伍缺乏活力的原因。

  目前,我市農村中小學實行的是“一人、一編、一卡”的剛性編制管理。這一制度堵塞了教師正常流動的渠道,影響了教師資源的最佳化配置。教育行政部門無法根據教育發展情況和教師水平發展情況合理配置教師。學校缺乏自主用人權力,學校管理教師職能弱化,想引進的沒有辦法引進,想淘汰的沒有辦法淘汰。教師的緊迫感和進取心逐漸淡漠,加上培訓缺乏針對性和實效性,終身學習體系尚不夠完善,正常流動渠道又不暢通,隊伍必然缺乏生機和活力。

  五、農村中小學教師隊伍建設的對策與建議

  1.做好編制的重新核定工作。建議市委、市政府對我市農村中小學教師編制重新核定,實行動態管理的對策。重新核定編制,要充分考慮我市許多農村學校地處丘陵山區、教學點分散、教學班較多但每班學生少的實際,以教學班數量、課程設定和寄宿制學校實際為依據,以師生比為參照,科學、合理地核定教師編制,制定出臺我市農村中小學教師定編辦法。

  2.採用定向招錄教師的辦法。要充分考慮結構的合理性,把複合型教師作為今後農村小學階段招錄教師的重點;要實行定向招錄,多招錄一些願意在農村長期工作的教師;要減少單向的行政措施,多采取雙向承諾的招錄措施,解決當前教師隊伍在年齡、性別、學科上的佈局結構不合理問題。建議市委、市政府根據國家有關政策,結合我市農村教育實際,出臺我市農村學校教師補充辦法,形成在每個學年的第一學期前對農村學校補充一次新教師的制度,促進我市農村教師隊伍結構的逐步改善。

  3.建立農村教師的退出機制。要高度重視當前農村中小學中仍然存在著大量的代課教師這一突出問題,儘快建立不合格教師離開教育行業的退出機制。從政府投入農村教育經費預算中,安排“農村教師分流安置專項經費”,提供相應的生活保障、養老保險及必要的醫療服務,讓那些不能適應素質教育要求而且難以提高自身水平的教師退出教師崗位,形成農村教師隊伍的退出機制,為農村教師的補充和交流提供人員編制空間。落實(晉教人【2003】41號五部委檔案)精神,對在職教職工中因身體原因不能勝任教學工作的,按檔案要求實行內部退養,不再佔用編制。對因長期有病不能繼續從事教育教學工作的人員,按國家規定辦理病退手續。

  4.加大教師培訓和民辦教育工作的力度。建議市委、市政府督促各縣(市、區)政府落實責任,逐步加大對農村教師培訓經費的投入,並建立起相應的撥付、落實、監察制度,確保足額用於教師培訓;要加強培訓機構力量的整合,轉變培訓觀念,變革培訓模式,提高培訓工作的針對性與實效性,積極組織實施以“新理念、新技術、新課程”和師德教育為重點的新一輪中小學教師全員培訓工作。農村中小學要建立完善教師師德師風和教書育人考評制度和教師師德檔案,將思想品德和教書育人實績作為教師年度考核的主要內容,考核結果作為職稱晉升和評優獎勵的主要依據。要構建開放的辦學制度和執行機制,大力提倡社會辦學,發展民辦教育,加強教師交流,全面規範社會力量辦學活動,提高辦學水平和教學質量,促進社會力量辦學事業健康發展。

  5.嚴格教師隊伍管理。要加強教師人事制度改革,以人事制度改革為切入點推動農村中小學教師隊伍建設,杜絕現有教師隊伍中存在的借調、頂崗等現象,剎住教師隊伍超編進人和在編不在崗等不正之風;要加強對農村教師的考核管理。建立科學的農村教師考核淘汰機制;對德、智、體考核不合格的教師(年紀大、體弱多病、不能適應新課程教學的教師),出臺相應政策,儘快讓其離崗或轉崗,加快農村教師隊伍更新步伐,儘快最佳化農村教師隊伍結構。

  6.建立長效支教體制。要在全市範圍內實行中小學校長、教師定期交流制度,促進中小學校長、教師在城市(鄉鎮)學校與農村學校、優質學校與薄弱學校之間定期交流,最佳化義務教育階段的學校師資力量的均衡配置。要鼓勵引導大中專畢業生到農村學校任教,建立農村學校教師的良性補充機制,有效推進長效支教體制的建立健全。

  7.加強對臨時代課教師的管理。建議市委、市政府對各地在當前教師短缺情況下探索出的一些臨時性措施加以規範,原則上,不缺編的任何學校不得聘用臨時代課教師,缺編學校聘用臨時代課教師必須保障臨時代課教師的最低待遇,臨時代課教師的招聘、管理、工資統一劃歸縣(市、區)教育局管理,待時機成熟要逐步、徹底清退臨時代課教師。

  8.改革現行校長隊伍建設機制。教師隊伍建設的一個重要方面就是校長對教師專業發展的領導。因此,要進一步為農村教育發展打造一支“領頭羊”隊伍,必須改革現行校長隊伍建設機制。推行“公開選拔、平等競爭、擇優聘任”的校長選拔聘任機制,讓我們的校長能夠真正擔負起領導教師專業發展的重任。

  9.進一步完善農村中小學教師工資保障機制。建議市委、市政府制定、出臺我市統一的中小學教師工

  資標準,儘快縮小和消除不同地域之間教師工資待遇的差別,實現“三個同酬”:城鄉教師同酬、中小學教師同酬、教師與公務員同酬。在貫徹落實國務院《關於深化農村義務教育經費保障機制改革的通知》精神的基礎上,進一步強化農村教師工資待遇保障機制,將確保農村中小學教師工資按時足額髮放的責任主體由縣(市、區)政府提升到市政府。同時,要全面落實農村邊遠貧困山區和山區村鎮學校教師崗位津貼制度,認真解決並不斷改善農村中小學教師的工作生活條件,提高農村中小學艱苦工作崗位對於優質教師的吸引力,解除農村教師從事教育工作的後顧之憂,鼓勵教師終身從事農村教育事業。

  10.大力加強教育法規執行情況的監督檢查。要堅決貫徹落實《義務教育法》、《教師法》等各種現行教育法規,並要大力加強教育法規執行情況的監督檢查,督促各縣(市、區)政府全面履行對義務教育投入特別是農村義務教育投入保障的法定責任,實行教育財政經費“三個單列”。還要逐步建立健全各縣(市、區)財政教育經費投入目標責任制度,把對農村教育經費的投入保障作為考核各縣(市、區)政府工作的重點之一,推進我市農村教師隊伍建設經費保障機制的建立健全,推動我市農村中小學教師隊伍建設工作走上法制化軌道。

  教師隊伍缺口分析報告5

  根據教體局通知要求,我們依據調研提綱,就我校教師隊伍建設情況進行了認真調研。從調研情況看,近年來,在各級政府和教育主管部門的重視下,我校教師隊伍建設取得了較大的成績。教師隊伍及時得到補充,教師隊伍結構不斷得到改善,教師隊伍的整體素質進一步提升,優秀人才的培養與選擇機制不斷完善。現將調研具體情況報告如下。

  一、教師隊伍建設現狀

  我校現有教職工157人,其中:專技人員153人,工勤人員4人。教師隊伍結構情況如下:

  1.組成結構:2013年教體局下達我校編制數為153人,實有專任教師153人。現有學生2435人,師生比為1:16。

  2.年齡結構:專任教師中35週歲以下30人,36-45週歲81人,46-55週歲38人,55週歲以上4人,分別佔教師總數的19.6%、52.9%、24.8%、2.6%。專任教師平均年齡為43歲。

  3.教齡結構:現有專任教師中教齡在0-3年的有2人,4-10年的有16人,10年以上有135人,分別佔專任教師總數的1.3%、10.5%、88.2%。

  4.學歷結構:專任教師中研究生學歷1人,本科學歷135人,專科學歷16人,中專1人,分別佔專任教師總數的0.6%,88.2%;10.5%、0.6%。

  5.專業技術職務結構:專任教師中,有中學高階教師23人,中級84人,初級45人,未評職稱1人,分別佔專任教師總數的15%、54.9%、29.4%、0.6%。

  從總體來看,我校教師隊伍現狀是:教師專業結構合理;學歷達標;人均工作量適度。存在的主要問題是:

  教師年齡總體偏大、教齡偏高。專任教師中年齡在36歲以上的佔123人,佔專任教師總數的80.4%;教齡在10年以上的135人,佔專任教師總數的88.2%。

  職稱評聘壓力大。專任教師中初級專業技術職務46人,佔專任教師總數的30.1%,教齡15年以上的初級專業技術人員佔初級人員總數的32.6%。

  工作量分佈不均衡。主要表現在教學人員和非教學人員之間的差距。

  師生比不達標。按照國家標準,我校師生比應是1:13.5,現有師生比偏大。

  二、教師隊伍質量分析

  我校現有教師中師範類專業人數148人,佔專任教師總數96.7%,非師範類專業5人(其中一人為會計專業,一人為醫學專業,其餘3人均取得教師資格證),佔專任教師總數的3.3%。

  截至目前,我校“省園丁”獎獲得者1人,省級骨幹教師(教學能手)8人,市級優秀教師(班主任)9人,市級學科帶頭人(骨幹教師、教學能手)22人,區級優秀教師(班主任)25人,區級

  學科帶頭人(骨幹教師、教學能手)32人,共計97人次,佔專技人員的66.5%。

  近年來,我校高度重視師德師風建設工作,多渠道加強師德師風建設工作,努力提高教師隊伍素質,取得了顯著成效。具體做法是:

  (一)完善制度,考核激勵,加強專業技術人才隊伍建設及管理工作

  1.正面教育,提高教師隊伍的師德水平。每學期我校都舉辦為期一週的師德師風建設集中教育活動周,集中開展政治業務學習,提高師德水平,同時學校與每位教師簽訂了師德建設承諾 書,加強教師師德建設。

  2.嚴把專業技術職務晉升條件審查關,努力打造高質量的教師隊伍。近年來,我們嚴格按照職務評聘有關規定,認真審查申報晉升專業技術人員的基本條件、申報條件、教育教學條件和教研、科研條件,側重稽核其思想表現、工作實績和從事教科研能力,並制訂了相應的實施細則,對違反師德規定的,教育管理不到位“發生重大安全責任事故的”,教學工作“備、教、改未完成教學任務的或教學質量考核不合格的”,予以一票否決,堅持不予申報,有效地遏制了職評工作中只講申報條件,不講思想表現、工作實績和教科研能力,弄虛作假的不正之風,從而淨化了教師隊伍風氣,使專業技術職務評審工作真正成為教師隊伍成長的有力推手,促進了教師隊伍健康成長。

  3.嚴格按照《安定區教職工年終考核實施辦法》,做好教職工年終考核工作,完善教師隊伍建設與管理機制。按照上級檔案要求,我校制訂了《公園路中學教職工年終考核實施細則》,對教職工進行量化考核,對專業技術人員德、能、勤、績方面進行量化打分。透過陽光操作、規範有序操作、人性化操作,讓考核成為加強教師隊伍建設的有力槓桿,撬動教師隊伍建設上臺階。

  (二)搭建平臺,正確引領,促進骨幹教師隊伍的成長

  1、確立培養機制。學校每學期都開展青年教師彙報課、骨幹教師示範課、兩長(教研組長、年級組長)研討課,並開展中青年教師“一對一”專業培養幫扶工作。對錶現突出的中青年教師推薦參與各級各類優質課、錄影課評選活動,有力促進了教師隊伍素質的提升。

  2、搭建發展平臺。我校積極鼓勵教師承擔各級課題研究工作,讓他們有施展才能的舞臺,專業成長的通道。我校“十一五”、“十二五”期間共申報省級重點課題2項、省級規劃課題15項,市級重點課題11項,市級規劃課題28項,共計56項,其中35項已透過鑑定,10項被評為優秀課題。科研興教,大大提升了教師的理論水平和專業技能。

  3、推薦中青年骨幹教師參與各級組織的培訓,讓他們接受系統理論學習,提高其理論素養。2011、2012、2013年,我校參加各級培訓的人數分別為79、82、73人,佔專任教師總數的比例分別為56.8%,55.4%,47.7%。其中參加國家級培訓的人數分別為24、22、23人,佔專任教師的比例分別為17.3%、14.9%、15%;參加省級培訓的人數分別為15、23、21人,佔專任教師總數比例分別為10.8%、15.5%、13.7%;參加市級培訓的人數分別為7、11、6人,佔專任教師總數比例分別為5%、7.4%、3.9%;參加區級培訓的人數分別為33、26、23人,佔專任教師總數比例分別為23.7%、17.6%、15%;校級培訓參與率100%。

  (三)完善制度,落實措施,紮實抓好教師繼續教育工作近幾年來,我們按照有關規定,積極開展中小學教師繼續教育、學歷教育、現代教育技術培訓和新課程培訓。成立了領導小組,制訂教師繼續教育工作計劃及檢查評估細則,認真開展教師繼續教育工作。

  1.抓教師學歷層次的提高工作。鼓勵教師參加自考、函授等形式的在職進修,學校在課程安排上予以時間保障。

  2.加強教學研討活動。認真開展集體備課、上公開課、同行聽課等業務學習活動,著力提高教師的業務能力。學校將教師參加教研活動情況納入教師必須完成的教學工作內容,期末開展檢查考評,並將考評結果與教師年終考核掛鉤。

  3.認真開展校本培訓。一是按照“堅持結合教學改革學習,堅持結合教育教學實踐案例學習,堅持結合出現的問題學習”的原則,要求教師自修,做到“四個一”,即:教師個人每學期要制定一份學習發展計劃,寫一本業務學習筆記(不少於5000字),讀一本教育名著,寫一本教後反思錄(不少於10篇)。二是研訓

  結合,開展培訓活動。要求各教研組開展業務學習每週不少於一次。

  4.積極落實各級各類培訓任務,對培訓費用予以保障。2011至2013年三年中,我校用於各級各類培訓的費用支出佔學校總支出的比例分別為6%、5%、4%。

  5.大力開展資訊科技培訓工作。為了使廣大教師掌握現代資訊科技,充分發揮學校網路的作用,學校組織教師積極參加 “英特爾未來教育”培訓以及“教育技術”培訓。目前,教師都能夠應用資訊科技與本學科課程整合進行授課。

  從總體來看,我校教師隊伍師德師風現狀良好,教師能夠適應素質教育要求,努力推進高效課堂建設工作;駕馭課堂教學工作的能力強,課堂教學效果好,但教師隊伍建設還存在以下問題:

  1.個別教師依法執教的意識有待進一步增強,體罰和變相體罰學生的現象偶有發生。

  2.“領軍人才”數量不足。市級以上學科帶頭人、教學能手、骨幹教師數量缺乏。

  3.個別教師對高效課堂建設認識不夠,行動不力,課堂教學效果差。

  4.教師培訓工作針對性不強,學科分佈不均衡,時間不能保障。

  5.校本教研有形式化傾向,未能取得實實在在的效果。

  6.繼續教育長效機制還未建立,繼續教育還停留在被動階段。

  7.學校經費緊張,繼續教育培訓經費不能滿足教師培訓需 要。

  8.教師遠端網路培訓時間不能保證,效果差。

  四、今後教師隊伍管理及校長教師交流制度改革建議

  1.制定完善有梯度的教職工考勤管理制度,特別是能結合行業實際,充分體現制度的人文關懷,以此調動教職工的工作積極性。

  2.重視教職工職務評聘工作,加大中級職務評聘力度。

  3.建立校長教師交流制度,制定交流考核細則,逐步推行校長教師交流。

  4.完善整合教育資源,包括人力資源和硬體裝置,將農村剩餘資源向城區學校均衡,提高資源使用效率。

  5.選調年輕教師補充到我校教師隊伍中,調整我校教師年齡結構,為學校的中長期發展奠定基礎。

最近訪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