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民工法律意識調查報告(精選7篇)

農民工法律意識調查報告(精選7篇)

  在某些事情不明真相時,我們必須開展調查以搞清情況,並將探尋到的規律和經驗寫進調查報告。如何把調查報告做到重點突出呢?下面是小編整理的農民工法律意識調查報告(精選7篇),僅供參考,歡迎大家閱讀。

  農民工法律意識調查報告1

  調查時間:20xx年3月。

  調查地點:農村、鄉鎮、就業辦事處等地方。

  調查方式:採用收集材料、電話、網聊、面談等方式進行調查。 調查目的:瞭解農民工獲取法律知識及法律援助的途徑,深入剖析農民工法制宣傳教育工作中存在的問題,提出相應的解決措施。

  前言:農民工是我國社會轉型過程中的必然產物,大量進城務工的農民成為縮小城鄉差別促進城鄉統籌發展的一支重要的生力軍。農民工的合法權益不同程度地受到侵犯其主要原因是農民工法律素質普遍較低不懂得運用法律武器維護自身的合法權益。針對這一問題我對清澗縣的農民工進行了一次深入的調查。

  透過調查清澗縣外出的農民工在外主要涉及建築業、餐飲服務、批發零售、車輛修理、輕工業等行業。

  一、 農民工獲取法律知識及法律援助的途徑

  調查顯示電視、廣播、報刊、雜誌這些傳統媒體仍然是農民工獲取法律知識的主要途徑和手段,佔到了被調查人數的54.64%。透過法制宣傳櫥窗獲取法律知識的農民工佔到了總數的25.24%,以網際網路為載體獲得法律知識的農民工只佔到了總數的1.6%。

  在農民工認為在哪裡諮詢法律問題比較可靠這一問題上,有48%的人選擇了政府相關部門,44%的人選擇了法律服務所,33%的人選擇了律師事務所,還有13.5%的人選擇了熟人介紹。

  在有效解決法律問題途徑這一專案上,有66.51%的人選擇了依法解決,另外還有9.57%的人選擇了上訪,這說明大部分農民工已有了透過法律手段保護自身利益的法律意識,而少部分把上訪作為解決問題的途徑,這也符合當前社會的實際。

  在農民工是否瞭解法律援助具體條件的問題上,有84.07%的人選擇了了解一些。有85.64%的被調查者認為,當他們需要法律幫助時很方便或比較方便。此外還有89.84%的農民工認為他們能夠或有時能在社群獲得法律幫助。

  二、農民工法制宣傳教育工作中存在的問題

  1、農民工分佈較廣、流動性大、居住分散、難以集中這些特性給農民工的法制宣傳教育工作帶來了一定難度,特別是外出農民工的法制宣傳教育比較薄弱,存在不少盲點。

  2、對農民工的法制宣傳教育還處在初始和嘗試階段,沒有形成制度化和規範化。

  3、由於缺乏有效的經費保障,宣傳教育活動的開展受到限制加之其他主客觀因素,造成宣傳形式單一,特別是對外出農民工的法制宣傳教育沒有更好的辦法,不斷探索新形勢下對農民工的法制宣傳教育將是今後一個時期法制宣傳教育工作的一個重點。

  4、個別單位和部門領導重視程度不夠,認識不到位,沒有將對農民工的法制宣傳教育工作擺上重要位置,也沒有將其列入年度普法計劃,致使此項工作開展的力度不大。

  5、農民工的文化素質普遍偏低,教育物件文化程度參差不齊這也一定程度上影響了宣傳效果。

  6、雖然建立了目標責任,但各部門的工作力度不盡相同,因此,在加強領導、健全機制,加強各部門密切配合、總結推廣經驗等方面還有很多工作要做。

  7、工作發展不平衡,部分用工單位對在農民工中開展法制宣傳教育工作認識不足,熱情不高,目前宣傳教育工作主要集中在建築工地、規模較大的工廠等農民工較集中的企業,分散在個體商業、服務業、私營企業的農民工法制宣傳教育工作比較薄弱。

  三、當前亟需法律幫助的農民工群體及透過法律手段解決的問題

  調查中,62.44%的被調查者認為建築工地農民工最需要接受法律幫助,在外經商人員佔23.08%,這說明建築工地農民工人員較集中,有些共性問題最需要得到法律幫助。

  在農民工最需要解決的法律問題上,有43.72%的人認為是拖欠工資問題,另有24.02%及21.26%的人認為是勞動時間過長和用工單位待遇過低。

  四、相應的解決措施

  1、建立健全領導機制,推動農民工法制宣傳教育工作制度化。建立健全農民工法制宣傳教育工作的領導機制,實現對轄區內農民工的統一規劃、統一部署、統一協調。形成政府指導、法制宣傳教育部門協調、各主管部門具體組織、各企業保證落實的農民工法制宣傳教育的格局。建議建立各職能部門組成農民工法制宣傳教育工作領導小組,形成例會制度,積極開展調查研究定期交流研討,把握農民工法制宣傳教育工作中出現的新問題、新情況、探求開展工作的新機制、新途徑。協調解決農民工法制宣傳教育工作出現的問題,注重開展對農民工法制宣傳教育系統化和規範化的理論研究,以引導農民工的法制教育工作適應形勢的變化和發展。普法主管部門負責領導機構的日常工作,對每一時期的具體工作制定方案,協調、督促和檢查。要加強對本轄內農民工法制宣傳教育工作的協調、督促和檢查,共同推進農民工法制宣傳教育工作。逐步形成和完善層級負責、上下聯動的工作網路。

  2、將法制宣傳教育與法治實踐活動相結合,積極營造氛圍,發揮媒體作用。一是普法部門要聯合各相關職能部門定期開展“送法進企業”、“送法進鄉村”等活動,適時組織普法講師團巡迴進行法制演講。二是注重整合社會資源,充分發揮法律專業人士、法律志願者的作用,鼓勵法律職業工作者在承接農民工法律服務時有針對性地開展法制宣傳教育,倡導律師事務所自主為農民工舉辦各種型別的法制講座。三是充分發揮各級調解組織及法律援助機構的作用,將人民調解與法律援助、法律服務相結合,及時調處農民工因工傷、勞資、人身傷害等引發的各類矛盾糾紛,為困難群眾提供法律援助維護其合法權益。四是組織農民工積極參與法律知識競賽、徵文比賽、法制文藝匯演、學法考試等活動。五是及時總結推廣農民工法制宣傳教育典型經驗,表彰先進,帶動後進,確保法制宣傳教育工作在農民工之中紮實、有成效地開展。

  3、充分發揮企業的自身資源優勢,營造學法用法氛圍。企業自身要發揮內部黨、團、工會組織的作用,加強企業內部普法的組織領導,圍繞企業生產經營開展普法宣傳,引導和監督企業遵守國家的法律法規,促進企業健康發展。要建立企業經營管理人員法制教育培訓制度,制定企業普法五定、一考制度,即定目標、定人員、定形式、定內容、定時間,統一培訓後進一步進行考試的制度。同時制定培訓細則、學法制度、簽到制度、作息制度等。保證企業法制教育培訓工作真正落到實處。要依靠和發揮企業自身的宣傳資源,利用已有的牆報、專欄、展板、內部刊物、內部網路開展法制教育,形成人人學法、講法的氛圍。努力探索依託企業內部法律顧問室、調解組織促進農民工法制宣傳教育的工作機制,充分發揮企業內部的法制部門,以及受聘擔任法律顧問的律師在農民工法制宣傳教育工作中的作用。建立企業工會維權制度,透過職代會,依法維護農民工的合法權益。把評選“學法先進”同評選“名牌員工”、“守法員工”“優秀農民工”、“傑出青年”等活動結合起來,激勵廣大農民工自覺學法用法,不斷奮發向上。

  4、重點抓好企業主和經營管理人員的法制教育。企業主是企業發展、運營的決策者,抓好這部分人的法制教育。樹立起法治理念,也就抓住了農民工法制宣傳教育工作的關鍵。因此要重點加強企業主和經營管理人員的法制教育,使他們深入理解貫徹依法治國方略的重要意義,努力掌握憲法、基本法律以及規範市場經濟的法律法規,進一步增強誠實信用、依法經營、依法管理的觀念,並輻射影響到在企業內的農民工,達到依法治企誠信、經營、維護農民工合法權益、維護社會治安和市場經濟秩序的目的。在普法內容上,要選擇一些實用並與企業生產、經營、管理、流通、金融、稅收、勞動社保,以及與市場經濟規則有關的法律法規。在法制教育形式上,要組織一些質量較高,有一定層次的集中培訓或專業法講座。同時,鼓勵自學和積極參加政府部門、行業管理部門舉辦的培訓班。在組織方法上,由普法主管部門具體協調,行業協會和有關職能部門組織實施。各行業協會要充分發揮橋樑和紐帶作用,與政府職能部門密切配合,加強對企業主的法制宣傳工作,積極引導企業主遵紀守法、依法決策、依法經營。

  5、進一步抓好農民工的法制宣傳教育。按照屬地管理“誰主管誰負責”、 “誰聘用誰負責”的原則。將農民工的法制宣傳教育融入社會治安、勞動用工、計劃生育、衛生管理於一體的管理責任制。將責任落實到相關的部門和相應的用工單位中。在教育內容上,選擇與其工作生活相關,以及維護保障公民合法權益方面的法律法規和訴訟法基本知識。在教育形式和組織方法上可以因地制宜,靈活多樣。要抓好農民工的法律培訓工作。勞動部門在用工單位招聘人員時要把好就業前的培訓關,在崗前培訓時組織學習《勞動法》、《安全生產法》等法律法規。用工單位也要將法律學習融入各項業務培訓活動中,如經營培訓、管理培訓、市場培訓、策劃培訓,使農民工在接受業務培訓過程中逐步接受法律知識,使農民工掌握與自身工作、生活密切相關的法律知識,知曉解決法律問題、尋求法律幫助的渠道和方法。滿足農民工的學法需求。同時,做好農民工的維權工作,維護他們的合法權益。

  經過本次調查,我們發現,農民工群體的法律素質水平與社會平均水平的差距還比較大。在今後的“六五”普法工作中,應定期舉辦“法律進工地”活動。宣傳與其切身利益密切相關的法律知識,使普法教育經常化、多樣化。整合法律援助、人民調解等司法行政職能,簡化程式為農民工提供法律援助,建立工地民調組織,法律宣傳與法律服務相結合,積極引導農民工依法維權,理性表達利益訴求。

  針對農民工法律知識需求量大的特點,在對農民工普法的工作中,要加大法律知識覆蓋面,在過去的勞動法、民事法律法規等傳統普法內容上加大與農民工工作、生活更加貼近的相關法律、法規的宣傳。

  由於用工單位勞動時間過長及待遇過低等問題已開始凸現,今後的工作一方面要繼續加強對農民工合理合法討要拖欠工資的宣傳教育之外。另一方面也要加大對用工單位的宣傳教育,提高用工單位依法維護農民工合法權益的自覺性。

  透過對返鄉農民工的法律知識宣傳工作的調查,綜合清澗縣的情況,參看調查資料,我認為整個情況暫不嚴重。但可能會隨著金融危機的影響深化而趨向嚴重,不可掉以輕心,必須積極應對。我們要看到這是挑戰與機遇並存的新情況,要努力變不利為有利,化危機為轉機,確保農民工就業與增收不受影響,並藉此促進現代農業和打工經濟的發展,加快新農村建設。同時這是我們在深入學習實踐科學發展觀過程中遇到的新的突出問題,我們要以科學發展觀為指導、以人為本、統籌兼顧、穩妥解決、促進我縣的經濟、社會持續較快發展。

  農民工法律意識調查報告2

  一、調查時間:20xx年xx月xx日至xx月xx日

  二、調查地點:

  三:調查物件:

  四、調查目的:瞭解農民工獲取法律知識及法律援助的途徑,瞭解農民工法制宣傳教育工作中存在的問題,提出相應的解決措施。

  五、調查方式:採用收集材料、電話、面談等方式進行調查。

  前言:農民工是我國社會轉型過程中的必然產物,大量進城務工的農民成為縮小城鄉差別,促進城鄉統籌發展的一支重要的生力軍。農民工的合法權益不同程度地受到侵犯,其主要原因是農民工法律素質較低,不懂得運用法律武器維護自身的合法權益。針對這一問題,我在20xx年xx月xx日至xx月xx日,在大壩鄉沙廟村的農民工中進行了一次深入的調查。這份調查涉及到該村200人,年齡涵蓋18歲至55歲之間,有效答卷143份。

  透過調查瞭解到,外出的農民工在外主要從事建築業、餐飲服務、批發零售、車輛修理、工廠幹臨時工等行業。

  一、農民工獲取法律知識及法律援助的途徑

  調查顯示,電視、廣播、報刊、雜誌這些傳統媒體是農民工獲取法律知識的主要途徑和手段,佔到了被調查人數的54.64%;透過法制宣傳櫥窗獲取法律知識的農民工佔到了總數的25.24%;以網際網路為載體獲得法律知識的農民工只佔到了總數的1.6%。

  在有效解決法律問題途徑這一問題上,有66.51%的人選擇了依法解決,另外還有9.57%的人選擇了上訪,這說明大部分農民工有透過法律手段保護自身利益的意識,而少部分把上訪作為解決問題的途徑,這也符合當前的社會實際。

  在農民工是否瞭解法律援助具體條件的問題上,有84.07%的人選擇了了解一些。有85.64%的被調查者認為,當他們需要法律幫助時很方便或比較方便。

  二、農民工法制宣傳教育工作中存在的問題

  1、農民工分佈較廣、流動性大、居住分散、難以集中,這些特性給農民工的法制宣傳教育工作帶來了一定難度,特別是外出農民工的法制宣傳教育比較薄弱,存在不少盲點。

  2、對農民工的法制宣傳教育沒有形成制度化和規範化。

  3、由於缺乏有效的經費保障,宣傳教育活動的開展受到限制,宣傳形式單一,特別是對外出農民工的法制宣傳教育沒有更好的辦法,這應該是今後法制宣傳工作的一個重點。

  4、個別單位和部門領導重視程度不夠,沒有把農民工的法制宣傳教育工作擺在重要位置,也沒有將其列入年度普法計劃,致使此項工作開展的力度不大。

  5、工作發展不平衡,部分用工單位對在農民工中開展法制宣傳教育工作認識不足,目前宣傳工作主要集中在建築工地、較大的工廠等農民工較集中的企業,分散的個體商業、服務業、私營企業的法制宣傳工作比較薄弱。

  三、當前亟需法律幫助的農民工群體及透過法律手段解決的問題

  調查中,62.44%的被調查者認為建築工地農民工最需要接受法律幫助,在外經商人員佔23.08%,這說明建築工地農民工人員集中,有共性問題,最需要得到法律幫助。

  在農民工最需要解決的法律問題上,有43.72%的人認為是拖欠工資問題,另有24.02%及21.26%的人認為是勞動時間過長和用工單位待遇過低。

  四、相應的解決措施

  1、建立健全領導機制,推動農民工法制宣傳教育工作制度化。建議建立各職能部門組成農民工法制宣傳領導小組,形成例會制度,積極開展調查研究,把握農民工法制宣傳教育工作中出現的新問題、新情況。以引導農民工法制教育適應形勢的變化和發展。共同推進農民工法制宣傳教育工作。

  2、將宣傳教育與法治實踐活動相結合,發揮媒體作用。一是普法部門要聯合相關單位定期開展“送法進企業”、“送法進鄉村”等活動,適時組織普法講師團巡迴演講;二是整合社會資源,發揮法律專業人士、法律志願者的作用,鼓勵法律工作者在承接農民工法律服務時有針對性地開展法制宣傳,倡導律師事務所自主為農民工舉辦各類法制講座;三是充分發揮調解組織及法律援助機構的作用,將人民調解與法律援助、法律服務相結合,及時調處農民工因工傷、勞資、人身傷害等引發的各類矛盾,為困難群眾提供法律援助,維護其合法權益;四是組織農民工參與法律知識競賽、徵文比賽、法制文藝匯演等活動;五是及時總結推廣農民工法制宣傳教育典型經驗,表彰先進,帶動後進,確保法制宣傳教育工作在農民工之中紮實、有成效地開展。

  3、抓好企業主和經營管理人員的法制教育。企業主是企業發展、運營的決策者,抓好這部分人的法制教育,樹立起法治理念,也就抓住了農民工法制宣傳教育工作的關鍵。因此要重點加強企業主和經營管理人員的法制教育,使他們理解貫徹依法治國方略的重要意義,努力掌握憲法、基本法律以及規範市場經濟的法律法規,進一步增強依法經營、依法管理的觀念,達到依法治企,誠信經營,維護農民工合法權益、維護社會治安和市場經濟秩序的目的。在普法內容上,要選擇一些實用並與企業生產、經營、管理、金融、稅收、勞動社保等相關的法律;加強對企業主的法制宣傳工作,積極引導企業主遵紀守法、依法決策、依法經營。

  4、進一步抓好農民工的法制宣傳教育。按照屬地管理“誰主管誰負責”、“誰聘用誰負責”的原則,將農民工的法制宣傳教育融入社會治安、勞動用工、計劃生育、衛生管理於一體的管理責任制,將責任落實到相關的部門和相應的用工單位中。在教育內容上,選擇與其工作生活相關,以及維護保障公民合法權益方面的法律法規和訴訟法基本知識;勞動部門在用工單位招聘人員時要把好就業前的培訓關,在崗前培訓時組織學習《勞動法》、《安全生產法》等法律法規。用工單位也要將法律學習融入各項業務培訓活動中,如經營培訓、管理培訓、市場培訓、使農民工在接受業務培訓過程中接受法律知識,使農民工掌握與自身工作、生活密切相關的法律知識,知曉解決法律問題、尋求法律幫助的渠道和方法。滿足農民工的學法需求。同時,做好農民工的維權工作,維護他們的合法權益。 在調查中發現,農民工的法律水平與社會平均水平的差距比較大。在以後的工作中,應定期舉辦“法律進工地”活動,宣傳與其切身利益密切相關的法律知識,使普法教育經常化。建立工地民調組織,積極引導農民工依法維權,理性表達利益訴求。加大法律知識覆蓋面,在勞動法、民事法律法規等傳統內容上加大與農民工工作、生活更加貼近的相關法律、法規的宣傳。

  在用工單位勞動時間過長及待遇過低等問題上,在以後的工作中加強對農民工合法討要拖欠工資的宣傳教育之外,還要加大對用工單位的宣傳教育,提高用工單位依法維護農民工合法權益的自覺性。

  透過對此次農民工的法律知識的調查,參看調查資料,我認為整個情況暫不嚴重,在確保農民工就業與增收不受影響,促進現代農業和打工經濟的發展的同時,加快新農村建設。同時這是我們在深入學習實踐科學發展觀過程中遇到的新的突出問題,我們要以科學發展觀為指導,以人為本,統籌兼顧,穩妥解決,促進我縣的經濟、社會持續較快發展。

  農民工法律意識調查報告3

  一、對農村居民法律意識的調查

  1.調查農村居民法律意識現狀的目的和意義

  透過對農村居民法律意識現狀的社會調查,瞭解現今我國農村居民的法律意識狀況,通過了解進而加強和增進農村居民的法律意識,掃除法盲。透過普法工作的全面展開和深入進行,使得法律知識在普及,農村居民的法律意識在提高,進而使其樹立正確的法律觀念,對法律保持正確的態度,能夠做到知法、懂法、守法、用法。

  2.調查地和調查物件的選擇

  調查物件是寶山鎮等地的村民和幹部。所被調查的的人群中無文盲人員,文化程度在小學到大專之間,年齡在18歲到60歲之間。因此他們都具備理解和回答問題的能力。

  3.調查程式

  本次調查主要採用的是問卷調查和訪談相結合的調查方法。因為被調查物件人數較多,所以採用的是以問卷調查為主,訪問調查為輔的調查方法。

  二、社會調查的結果與分析

  1.調查問卷的基本情況

  本次調查問卷主要是面向農民發放的。在內容上主要分為七部分,分別是:法律知識及獲得途徑部分;法律理念部分;對法律功能的認識部分;對法律實施的評價部分;對法律的信任程度部分;糾紛解決途徑部分;對村委會的認識和評價部分。為使調查能夠真實客觀的反映被調查者的思想和觀點,我們在設計問卷時充分考慮到被調查者的文化水平的參差不齊,儘量做到文字的淺顯易懂,本次調查共發放問卷80份,,因為採用了當場收回式,所以80份問卷全部收回。

  2.訪談的基本情況

  有些問題的設計旨在確定被調查農民的初步的法律知識水平及他們獲得這些知識的途徑,從而得出國家進行普法宣傳所起到的效果,並且有助於找出可以更好的增強農民法律意識的方法。透過對比不同文化程度的農民的測試結果,來觀察知識水平是否對於農民接受法律意識有促進作用。有幾個題的設計就從不同的角度來測試農民的法律理念。透過對比可以發現,各個階層的居民較之從前的法律意識有一定的提高,但總體來講還是比較落後的,尤其表現為教育程度的差異導致法律知識掌握程度的差異。

  2.公民的法律意識現狀現及成因分析。

  由於法律意識具有複雜、多樣的內涵和外延,要想準確把握公民的法律意識的現狀及其特徵,是比較困難的。這裡只對我國公民法律意識的總體特徵,作一些大致評估與分析。

  (1)傳統觀念與現代意識交織

  我國是一個傳統法律意識極濃的國家。在傳統的法律意識裡,法的地位並不高,作用很有限,權利意識很淡薄,人們普遍有一種恥訟、賤訟觀念。中國幾千年封建意識以及建國後極“左”思想的影響,使公民的法律意識還存在著與時代精神相沖突的若干傳統觀念相交織的狀況,特別是存在法律制度的現代化與法律意識滯後的矛盾。主要表現為:相當一部分公民仍習慣於按傳統觀念參於社會生活,評判他人與社會、解決糾紛及維護自身權益、甚至給“權大於法”以相當程度的認可,視法為維護道德的武器,致力於“無訟”來維護社會的安定,特別是封建統治者“言出法隨”的現象,在某種程度上還有存在,給某些公民造成了一種畸形的法律觀念,“領導人講的話就是法”。這表明,法律權威的削弱和法律觀念的動搖成為法制建設中不可忽視的問題。

  (2)積極態度與消極態度並存

  由於社會主義法律制度在我國居於統治地位,因此,我國公民對現行法律的態度總體上還是積極的。在對現行法律的要求上,他們透過生活實踐和普法教育的開展,逐步明確社會主義法律的性質、目的和作用,要求有法可依,有法必依,違法必究,對現行法律評價上,儘管多數人的評價是感性的,但他們一般都能肯定法律的價值,而且也能夠應用相關法律去保護自身的合法權益。與上述積極態度相反,由於非社會主義法律意識和傳統習慣的影響,我國公民又對現行法律存在著不可忽視的消極態度,表現在他們對相當一部分法律規範和司法機關持不信任態度,寧願依賴政策或某些行政職能部門,因而往往把自己置身於現行法律調整物件的被動地位,不懂法也不願主動去了解、諮詢法律,從而用合法手段維護自身合法權益;還有相當一部分人對法律賦予給他們的檢舉、控告權利,採取“睜隻眼,閉隻眼”的態度,明哲保身,不引火燒身,更有甚者,即使與自己有直接利害關係的違法之舉,他們也不去檢舉、控告,有的採取“私了”辦法解決,求得“消除”後顧之憂,,從這方面講,普法工作還任重道遠。

  (3)法律權利意識弱於法律實用意識。

  建國之後,特別是改革開放以來,人們的權利意識才剛剛甦醒。首先人們對權利的認識上表現出了前所未有的熱情,人們透過各種渠道瞭解自己應享有的各種權利,越來越多的人們主動參加了普法宣傳教育,關注廣播、電視、報刊的法制節目,主動接受法律方面的宣傳教育。其次,人們對權利的主張要求日益強烈,權利的主張範圍在不斷擴大。近年來訴諸於人民法院的民事糾紛越來越多,這表明人們已習慣於尋求法律援助的救濟方式。近年來,關於人格權、身份權、繼承權、智慧財產權

  等案件的數量增長也表明了權利的範圍在不斷擴大。但是,我國公民的法律權利意識還存在較多問題,比如:憲法意識弱於部門法意識、民法和經濟法意識弱於刑法意識、程式法意識弱於實體法意識等。

  三、進一步增強法律意識問題的具體策略

  1.堅持以往的普法政策

  回顧15年的鄉村普法歷史,我們發現,鄉村普法是在國家自上而下的推動下執行的,通常採用的是福利引導型模式,即國家組織人員、資金開展普法,調動農民的學法積極性,引導農民逐漸習慣依法規範自己的生產生活。這其中主要是透過電視、廣播、報紙、雜誌等大眾傳播媒介傳播法律資訊,主要是以案說法、新聞調查、解釋新法等形式,縮短農村與外界的時空與心理距離,潛移默化地促使農民變革思維和行為方式,最終使法制成為他們的一種生活方式。

  2.法律意識淡薄引起的反思

  透過調查顯示被調查地的居民的法律意識雖然整體看來有一定的提高,但個別看來還是十分淡薄的,這就表明有關部門普法的工作做的還有不足之處,正因為如此才使得部分居民缺乏基本的法律知識和法律常識,因此,為了更多的居民免遭不法利益的侵害,司法所及有關部門應該採取有效措施,改進教育方法,進一步加強普法力度,進而使得更多的居民法制意識得的到加強,樹立正確的法制觀念,真正把農村這一塊的普法教育工作做好。

  農民工法律意識調查報告4

  在目前全國上下進入法治建設的新時代,我縣農民的法律意識狀態如何?他們的權利意識、法律保護意識和民主意識的狀態又如何呢?為了解現今我縣農民的法律意識狀況,更好地加強和增進農民的法律意識,使其樹立正確的法律觀念,對我們的法律有正確的態度,真正做到知法、懂法、守法、用法。我們選擇幾個鄉鎮採取走訪、座談、問卷調查等形式對農民法律意識情況進行了調查。

  一、目前我縣農民的法律意識狀態

  1、傳統的習慣根深蒂固。隨著法治化程序的加快以及多年的普法教育,全縣農民法律知識貧乏的現象得到了一定的改觀,農民的法律、權利意識在不斷增強,越來越多的農民知道當權利受到侵害時可以拿起法律武器捍衛自己的合法權益。但總體來看全縣農民的法律意識依然相對淡薄,傳統意識較濃,農村法制宣傳還有很多不盡如人意的地方。主要表現在法律素養低,害怕打官司,對法律缺乏信任,薄情優先於法。從走訪的人員和媒體披露的大量案件來看,在一部分農民的腦子裡的法律意識仍是空白,即使自己或家人受到了嚴重侵害,也不知道用法律來保護自己,或者想尋求法律保護,確不知道該如何著手;也有一些像經濟往來的行為,如借款不寫借條,總以為大家是熟人、朋友,不會出問題,一旦出了問題,又無憑無據,無法求得法律的保護;更有甚者,一些村幹部的法律意識也十分淡薄,公然出面去解決本村發生的刑事案件,以私了的方式解決,使得觸法刑法的犯罪分子逍遙法外。

  2、農民對法律的認識不到位,法律上的權利和義務意識淺薄。大多數的農村村民不懂得法律所規定的權利和義務,更多的人認為法律不是保障人民權利的實現,而在更多的限制人的行為的發生。在很多的村民自治選舉中我們看到很多村民出售自己的選票,候選人用金錢買選票的事情屢屢發生。他們不知道這樣濫用自己權利的後果是導致選舉結果並不能達到真正實現村民自治的目的,而以損壞自己的利益告終,而這種權利、義務意識的淺薄最終不能達到維護自身利益的需要。

  3、農民法律維權意識存在誤區。覺得上法院打官司不是維權的手段,特別是涉及到民告官如土地徵用賠償等問題上更是望而卻步。由此造成許多本可以透過法律訴訟、司法調解等法律途徑解決的問題,演變成了信訪問題。法律意識維權上的這一誤區直接造成對政府的信賴往往勝過對法律的信賴,這也在很大程度上加大了信訪的工作量以及社會的不和諧因素。

  二、產生的原因

  大多數農民受教育的程度不高,文化知識面窄,談不上什麼系統的有條理的學習法律法規,廣大農民獲得的法律方面的資訊量非常少。所以,法律在廣大農民頭腦中所佔的位置自然是十分淡薄,甚至是觸犯刑律的行兇、搶劫、盜竊等嚴重侵害國家集體利益和公民生命財產的犯罪,行為人也並非無知到殺人是否償命、犯罪是否坐牢的愚昧地步,但是他們仍然鋌而走險,這純粹就是法律意識的問題了。

  三、針對以上的現象,筆者建議,從以下幾個方面入手,提高農民的法律意識

  1、營造一個大家都積極參與的學法守法的輿論氛圍。現在的傳媒的力量是巨大的。各類傳媒應該要加大法律的宣傳力度。透過電視或是法制文藝演出等形式以直觀的方式入手,來吸引村民的注意力。在這個方面,宣傳機構、普法機構應義不容辭的擔負起自己的責任。

  2、號召有關部門編寫出通俗易懂的普法宣傳教材。廣大農民的文化水平都偏低,枯燥的法學理論和法律條文肯定不適應他們,所以要編寫出適合廣大農民的法律學習資料。在我們的農村,各類案件時有發生,法律宣傳的素材應該講並不缺乏,只是說沒有下大力氣、下功夫去收集整理。編寫好宣傳材料,最好條文結合實際案例、真人真事的案例。多拍攝農村生產生活與法律相關的電視短片,貼近他們的日常生活,這樣的教育才能收到更好的效果。

  3、建立一支專業的普法隊伍。首先,這支隊伍應該要具備一定的法律專業水平,熟悉基本的法學理論。同時,他們也應該要熟悉農村、農民的日常生活,知道農村在法律上的空白是什麼,農民經常發生的糾紛是什麼。只有這樣,才能更好的,有針對性地對症下藥、因人施教。在每逢普法宣傳日,搞好法律諮詢活動,散發宣傳資料。普法隊伍得長期做好這項工作,才能促進農民的法律意識的提高。

  農民工法律意識調查報告5

  一、實踐背景及意義

  隨著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體系的形成,法律文明的重點也將從以普及法律知識為基礎向樹立社會主義法治理念、弘揚法治精神和加強公民意識教育轉變。城鄉法制建設是實施依法治國方略廣泛而深刻的實踐,具有直接參與的特點。

  這次我以隆堯縣城及其所轄下的毛爾寨村作為縮影點。透過對隆堯縣城鄉居民法律意識和法律知識狀況的調查,瞭解現今隆堯縣城鄉居民法律意識和法律知識狀況,通過了解進而加強隆堯縣城鄉居民的居民法律意識,減少法盲。透過這次調查,使得法律知識得到普及,隆堯縣城鄉居民的法律意識也在提高,進而使城鄉居民樹立正確的法律觀念,對法律保持正確的態度,能夠做到知法、懂法、守法、用法。以此推動隆堯縣的法制化發展的程序,推動我國法制現代化的程序。

  二、問卷分析與總結

  本次調查問卷共發放了二百份一共回收了二百份,回收率達到了百分之百。經過此次問卷調查我們發現:雖然城鄉居民的法律素質總體較好,但是也存在一些問題:

  1、絕大多數居民法律意識薄弱,法律知識匱乏

  與以前相比,改革開放以來,我國居民法律意識有所提高,但整體而言仍然是很薄弱的。現實生活,相當一部分居民對我國的法律體系瞭解不夠全面,不習慣用法律來維護自己的權力。當自身權利受到侵害時,居民們不知道如何運用法律來維權,有的人屈從於權威,忍氣吞聲,而有些人“以暴制暴”。在抽樣調查中,設問“在平時的生活中,您是否注意運用法律手段來進行維權”時,回答“經常”的佔29.5%,回答“很少”的佔64.5%,回答“沒有”的佔6%。由此可見,城鄉居民很少用法律來維護自己的合法權益。這反映我國城鄉居民法律意識薄弱。在回答“當你的權益受到侵害時,你首先想到的是”時,回答“拿起法律的武器來保護自己”的佔9.5%,回答“用武力解決”的佔33%,回答“透過關係解決”的佔38%,回答“感覺很委屈但是認為也是沒辦法的事”的佔19.5%。由此可見,居民很少利用法律武器來維護自己的權益。

  在法制化過程中,人們對法律知識掌握的多少,既影響對自己權益合法的維護,又影響自己對法律的遵守。在調查中,我發現居民的法律知識很匱乏,絕大多數居民表示對法律知識,特別是與平時生活息息相關的法律知識完全不瞭解,而且也很少主動去了解法律知識,在“你對我國法律體系瞭解嗎?”這一個問題中,選擇“非常瞭解”的佔5.5%,選擇“一般般(瞭解不全面的)”的佔67%,證明隨著社會的進步和完善,法律意識也慢慢地深入到城鄉居民的心裡。然而選擇“一點都不瞭解”的佔27.5%。從中我們可以看出,仍然有些人對我國法律體系一無所知,試問居民法律知識匱乏,對自己享有的基本權利和應履行的義務不明確,怎麼用法律武器來維護自己的合法權益呢。

  2、居民獲取法律知識的途徑比較單一

  隨著國家的普法力度的增強,藉助現代各種傳媒手段,法律知識傳播的途徑越來越多,傳播的範圍越來越廣,相應的.居民可以藉助多種方式快速便捷地獲取相關的法律知識。但是在我的調查中發現,居民瞭解法律知識的途徑比較單一化。從“你一般透過哪些方式獲取法律知識?”這一問題的回答中我瞭解到,透過媒體(電視、報紙雜刊、網際網路)的方式獲取法律知識的比例是71.5%,透過透過閱讀法律的書籍的方式獲取法律知識的比例是9.5%,透過和親朋好友聊天的方式獲取法律知識的比例是11.5%,透過其他方式獲取法律知識的比例是7.5%。從資料上可以看出,媒體已經成了居民瞭解法律的主要工具,居民透過看電視、報紙雜刊,上網能夠迅速獲取國家的`法律動態,但是這也從側面反映出當地居民瞭解法律的途徑呈現單一化。居民獲取法律知識途徑狹窄潛移默化中也影響著居民法律意識的提高和法律知識的豐富。

  透過這次調查,我對隆堯縣城鄉居民的法律意識和法律知識狀況有了更深的瞭解,城鄉居民法律意識薄弱,法律知識匱乏,獲得法律知識的途徑單一,這種狀況不利於我國“依法治國”基本國策的實施。為了讓我們的國家變成一個法制化的國家,需要我們的共同努力。首先,應該加強文化教育,提高居民文化程度。在調查中,我發現文化水平低的居民要比文化水平高的居民法律意識弱、法律知識少。其次,加強法律知識的宣傳。在調查中發現,多數居民喜歡透過參加法律宣傳活動來學習法律知識。

  這樣也就增加了居民們獲取法律知識的途徑。也希望司法機構能夠採取更多有效的措施,讓“知法、懂法、守法、用法”的理念深入人心,推進我國法制化的程序。

  三、實踐感言

  透過這次實地的社會實踐,讓我受益匪淺。既加強了我的社會實踐能力,又豐富了我的社會實踐經驗,既培養了我關心社會熱點問題的興趣,又提高了我今後融入社會的能力。同時也要特別的感謝我的同學們,他們幫助我分析調查問卷的資料。也是透過這次的社會調研,我從中瞭解到了作為一名通訊專業的大學生對法律知識的瞭解還是很少的,法律意識也很淡薄。所以我以後的努力方向就是不僅要學好我的專業知識,還要更多地去了解法律知識,並將其運用到實際生活中去。透過這次關於我國城鄉居民法律意識和法律知識狀況調研,也讓我深刻認識到提高城鄉居民法律意識以及普及法律知識的重要性和緊迫性,但我堅信,透過各方的共同努力,法律之花一定會在廣大農村結出累累碩果的。

  農民工法律意識調查報告6

  為了全面瞭解我國農民的法律意識,提高他們的法律意識,東莞理工學院河源實踐分隊於20xx年7月10日至8月10日在河源市調查了農民的法律意識、法律觀念。這次調查我採用了問卷抽樣調查的方法,調查了20位龍川縣鐵場鎮的農民,下面是這次調查的主要結果。

  一.我國農民法律意識的現狀

  改革開放以來,隨著經濟快速發展和農民生活水平地不斷提高,農村社會關係和經濟關係逐漸複雜,農村法制建設也因形勢需要而不斷加快。黨中央國務院高度重視農村法制建設。從19xx年開始實施五年普法,農村幹部群眾的法制觀念和權益意識不斷增強,法律意識也逐漸提高。我們也應清醒地看到,由於經濟發展的不平衡和傳統法律文化深厚影響,廣大農村存在以下幾方面的缺陷。

  1.農民法律意識水平總體上仍然十分淡薄,農民的法律知識水平匱乏 我國幾千年人治傳統的影響,加上建國後長期實行高度集中的計劃經濟體制,與強大的行政權力相比,法律只是處於無足輕重的位置。直到今天,這些傳統的觀念還在深深地影響和左右著廣大農民。而且農民的文化水平很低,有很大部分人字都不認識,他們不懂法也不願相信法,很多人都在耕地上建房子,甚至幹部也是知法犯法,那些農民更不相信法律了。更多時候依賴武力解決問題。我的鄰居就曾因為發生土地糾紛時,沒有尋求法律的幫助直接選擇武力解決,和別人打架,最後進了監獄。

  2.缺少權利意識

  中國法律文化傳統符合現代法治的因素較少,缺乏人權、主權在民的思想,以禮教為核心的中國傳統文化——不重權利、重義務、追求絕對和諧,導致了傳統法律文化重禮輕法的價值取向,並深深地滲透於中國農民的法律意識之中,使之普遍重傳統禮俗而輕法律規範。農民往往認為吃虧是福,他們不敢和官鬥,當自己的權利受到侵害卻不敢抗爭,一味忍讓。

  3.在農村法律沒有權威

  在現實生活中,農村權利氾濫的現象很嚴重。官官相護,法律只是約束人民的,而對當官的,不起作用。一切政府說了算而不是法律。

  二.農民法律意識淡薄的原因分析

  1.是文化素質低下阻礙農民現代法律意識的形成。據有關資料統計,目前我國農村勞動力的平均受教育年限為7.7年,而城市為12.2年。我國文盲有8507萬左右,90 分佈在農村。農民文化水平的普遍低下,必然直接影響到其學法、知法、用法的積極性和實際效果,進而影響其法律意識的提高,阻礙農村法制建設的程序。

  2.是農村經濟發展落後是造成農民法律意識滯後的重要原因。在我國農村,自給自足的自然經濟仍占主導地位,農民與外界很少接觸,本身難以產生內在的法律需求,加上農村市場經濟的發育還很不完善,也促進了農民對傳統觀念和落後意識的繼承,導致了農民現代法律意識的缺乏。

  3.是農村一些司法、執法人員的素質不高,農民難以信任法律。

  一些司法、執法人員執法手段粗暴,以權代法,以人代法,甚至徇私枉法。那些幹部帶頭貪汙,要他們幫忙,不塞紅包則不行。他們的行為嚴重扭曲了法律的公正, 佔汙了法律的形象,損害了法律的權威,造成了農民對法律的不信任。

  三.提高農民法律意識的方法

  1.提高農民文化素質,發展農村教育事業。

  如前所述,文化素質低下是影響農民法律意識提高的重要因素,而文化素質與受教育程度是成正比的。因此,發展農村教育,提高廣大農民的科學文化素質是增強農民法律意識的重要途徑。發展農村教育首先應該加大對農村教育的投入。當前,農村教育資金不足,大部分的教育資金投入在城市,而農村則是少之又少。據有關部門統計,擁有總人口數70%的農村,卻只有10%的學校;農村適齡兒童的入學率只有80%,而城鎮達99%;農業勞動者中的文盲佔全國文盲總數的94%,而且每年以200萬人的速度增加。針對這種情況,加大農村教育投入勢在必行。近年來,農村義務教育問題已引起了政府的高度重視,並出臺了一系列有關農村義務教育經費保障的政策。只有政府高度重視,教育投入增加了,農村的義務教育才能有較大發展。農民的文化素質才能得到提高,法律意識的提高才有了基礎。

  2.加強農村立法工作。健全適應新農村發展要求的農業法律體系

  立法是法律執行的前提和起點,依法治農首先要有良法可依,提高農民法律意識,也必須先有良法可信。針對目前我國農業立法方面的不足,加強農業立法工作,是提高農民法律意識的必要舉措。加強農業立法,首先,應對已有的農業法律法規進行清理,對不適用的法律法規加以廢止或修訂,對一些過於原則性的法律法規應制定相應的實施細則,增強其可操作性,針對一些立法過程中的盲區,及時制定出臺新的法律法規,使農村生活的方方面面都能夠有法可依。其次,農業立法應改變過去重管理輕權利保護的傾向,切實反映和保護農民的合法權益。

  只有想農民之所想、急農民之所急的法律,才能使農民對法律的關注從被動接受到主動需求。最後,農業立法應體現鄉情。在農業立法過程中可以學習和借鑑國外的有益經驗,但更要體現我國農村的實際情況。在進行農業立法的時候,既要考慮到我國農村地區相對落後的現實,又要尊重那些已經存在並長期影響老百姓生活的習俗、習慣等“民間法”,考慮到農村的鄉情鄉俗;否則,一味強行將現代法律制度引入鄉土社會,可能適得其反,引起農民的反感。因此,在進行農業立法時,應深入農村,進行調查。

  3.加強農村執法工作,提高法律執行成效,樹立法律的權威性

  樹立法律的權威性,並得到老百姓的信任,關鍵在於法律能否在現實生活中得到貫徹執行。因此,加強農村執法工作,提高法律執行的成效,就可以為農民法律意識的提高營造一個良好的外部環境。針對目前法律在我國農村的實施現狀,要提高法律的實施效果,首先要深化農村的司法改革。由於傳統的“厭訟”思想和現實因素的影響,鄉土社會的司法狀況令人堪憂。鑑於這種情況,必須進一步完善涉農案件的審判和監督機制,加強司法隊伍建設,本著方便農民訴訟的原則,在法律允許的範圍內簡化立案程式,減免訴訟費用,加強法律服務,縮短辦案期限,加大執行力度,強化審判監督,公正妥善地解決各種涉農案件和糾紛,使農民從司法活動中得到實惠,從而從內心認同法律,樹立起對法律地信仰。其次,要進一步完善農村的行政執法工作。法治的真正含義是各級政府官員依法行政,依法治農首先要依法治官。

  結論:

  透過這次社會實踐,我更加深入的瞭解到農民法律意識的缺乏,當他們的權利受到侵犯時,他們不會用法律來保護自己,他們更傾向於非法律手段解決問題,因此,不知不覺,他們已走上違法犯罪的道路!這些情況應當引起社會的關注,然後改善現狀。只有農民的法律意識提高了,才能更好、更快的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

  農民工法律意識調查報告7

  一、 調查農村居民法律意識現狀的目的和意圖

  當前我國已進入了法治社會的時代,農民法律意識的強弱,法律素質的高低,直接關係到我過民主法治建設的程序,關係到“依法治國”方略的實施。筆者是東營市東營區龍居鎮的一名大學生村官,自工作半年多來,越來越感覺到普及法律在農村的重要性。有兩件事情對筆者觸動很大,也是筆者聯合其他縣區的法律、法學碩士村官成立東營村官普法聯盟,開展這次普法調查的原因。

  第一件事是筆者所在的銀王村一位女性村民,名叫王如芹,在去她家走訪調查時瞭解到,她已經有兩年多沒有下地走路了。原因是兩年前發生了一起車禍導致其腿部骨折,因為法律知識的缺乏,在沒有去醫院檢查的情況下,肇事者僅賠償1000元錢就與其達成協議私了,而且簽了賠償協議,承諾不再追究肇事者責任。結果後來延誤治療,導致腿骨已經錯位,加之證據缺失,現在已經無法再找肇事者索要後續賠償。

  筆者所在的銀王村並不很大,僅有13名黨員,但是在今年農村黨員冬訓期間,人數卻變成了12人。筆者透過去鎮紀委查詢核實得知,黨員王少朋因犯非法拘禁罪而受到刑法處罰,東營區紀委依黨紀給予其開除黨籍的處分,這就是給筆者觸動的第二件事。農村黨員相對來說文化素質、法律意識都應該比較強,尤其是對於王少朋這種受過多年教育的年輕復員退伍軍人來說,做這種觸犯黨紀國法的事情更是很不應該的。

  於是筆者決定聯合其他縣區的法律專業的村官,組成一個義務普法聯盟,力求儘自己的微薄之力加強和增進農民的法律意識,使其樹立正確的法律觀念,減少違法案件的發生,學會運用法律武器保護自己的合法權益不受侵犯。開展此次問卷調查,是希望透過對東營市不同縣、區,不同鄉、鎮、村的農民進行抽樣,瞭解現今農民的法律意識狀況,以便後期有針對性的開展農民普法講座和“護航青少年,送法進校園”活動。

  二、調查物件和調查地

  調查物件分別是東營區龍居鎮、牛莊鎮、勝園街道,廣饒縣陳官鎮、大碼頭鎮,利津鳳凰城街道等70多個村在農村生活的居民,被調查的人員大概在18—65歲之間,針對老年人、中年人、務工青年人以及在讀青少年四個年齡層分為四個小組,文化程度在小學至本科之間,無文盲。

  三、調查的程式和方法

  本次調查以調查問卷形式為主,非結構式訪問的方式為輔。因為考慮到本次調查問卷的調查物件主要都是農村居民,文化水平參差不齊,所以,儘可能做到淺顯易懂。這次的問卷調查共發問卷600份,其中龍居鎮300份,牛莊鎮60份,勝園街道60份,大碼頭鎮60份,陳官鎮60份,鳳凰城街道60份。問卷發放時主要採用在黨員會議上集中發放問卷和去村裡入戶走訪發放問卷兩種方式,儘量注意廣泛取樣,注重年齡、性別的均衡。在發出的600份問卷中,回收率為85 %,其中有效率為82% ,性別、年齡、職業等分佈較為平衡。由此可見,此次調查的結果真實可信,具有一定的代表性和全面性。

  四、調查問卷的基本情況統計

  1、您的性別是(1)男——56% (2)女——44%

  2、您的年齡在(1)25歲以下——18.4%(2)26—35歲——19.5%(3)36—45歲——22.8%(4)46—55歲以上——24.1%(5)56歲以上——15.2%

  3、您的文化程度是(1)不識字——0%(2)小學——24%(3)初中——39%(4)高中——21%(5)大專以上——17%

  4、您的政治面貌是(1)中共黨員——54%(2)共青團員——2%(3)群眾——44%

  5、您的職業是(1)農村幹部——12%(2)鄉鎮企業工人或進城工人——25%(3)務農——43%(4)商業和手工業——17%(5)私營企業主或鄉鎮企業管理者——2%(6)其他 ——1%

  6、您是透過什麼方式獲得法律知識的?

  (1)廣播電視報紙——68% (2)日常工作或生產——11%

  (3)普法宣傳學習 ——15%(4)聽別人說的——5%

  (5)其他——1%

  7、您認為自己的法律意識?

  (1)很強——11% (2)有待提高——89% (3)淡薄——0%

  (4)說不清——0%

  8、您認為村民委員會是?

  (1)鄉鎮政府的下級行政機關——45%(2)農村經濟組織——2%(3)群眾性自治組織——11%(4)村黨支部的執行機關——40%(5)不知道——2%

  9、您認為法律是用來(可多選)

  (1)管老百姓——35%(2)管理國家——66%(3)管幹部——52%(4)懲罰犯罪——80%(5)其它——0%

  10、您是否關注過十八屆四中全會?

  (1)關注過——100% (2)完全沒有關注——0%

  11、此次十八屆四中全會的會議主題是?

  (1)依法治國——98%(2)依德治國——2%

  12、生活中往往有“人情大於國法”的現象,您的看法是

  (1)對——0% (2)不對——100%(3)不完全對,看情況而定——0%

  13、您認為法律對於您村經濟和社會發展的作用怎麼樣?

  (1)非常重要——83%(2)比較重要——12%(3)重要——5%(4)不清楚——0%

  14、當您和本村的人發生經濟糾紛時,首先想到找

  (1)鄉村幹部——73%(2)親朋好友——4%(3)法庭、法律服務所——23%

  15、您認為下列行為合法嗎?

  ㈠某人因對方欠債不還而搶佔對方家的黃牛,並宣稱以此抵債

  (1)合法——0%(2)不合法——42%(3)有道理但不合法——57.999%(4)說不清楚——0.001%

  ㈡某人在家經常打罵妻子

  (1)合法——0% (2)不合法——99.998%(3)有道理但不合法——0%(4)說不清楚 ——0.002%

  ㈢某位家長不準出嫁的女兒繼承財產

  (1)合法——0%(2)不合法——100%(3)有道理但不合法(4)說不清楚——0%

  16、如果您發現有一位家屬有犯罪嫌疑,您會勸他自首嗎?

  (1)堅決勸——96%(2)可能勸——3.998%(3)不勸告,為其保密——0%(4)說不清楚——0.002%

  17、當您自己或他人的權利受到侵害時,您想過起訴嗎?

  (1)立即想——98% (2)有時想——2% (3)不怎麼想——0% (4)說不清楚 ——0%

  18、假如您抓住了偷自己東西的人,您怎樣處置他?

  (1)送派出所——88%(2)交給村幹部——11%(3)痛打解恨——0%(4)賠錢了事——1%

  19、您認為要提高農民的法律意識,下列哪些因素最為重要(可多選) (1)提高農民的科學文化素質——78%(2)加快農村經濟發展——30%(3)加強立法——26% (4)加強農村執法和司法——47%(5)深入普法——96%(6)健全、落實村民自治——11%(7)其他——0%

  20、請寫出您知道的我國重要的法律。(按出現次序多少排序)

  憲法、刑法、民法、勞動法、婚姻法、土地法、未成年人保護法、消費者權益保障法、交通安全法、行政法、公司法、商標法、專利法、著作法等。

  五、調查問卷的結果分析

  根據調查問卷的結果和就一些調查問卷的內容和村民交流,筆者大致歸納出以下幾個問題:

  第一,法律知識欠缺,農民法律知識水平有待提高。

  從調查結果來看,絕大部分農民對於法律的態度正確,而且有提升自己法律意識的願望。從調查結果中也不難看出,很多人對一些根本的法律有所瞭解,比如絕大多數農民知道打罵妻子是犯法,知道不準出嫁的女兒繼承財產是犯法,知道權利被侵害時應該起訴,抓住小偷應該送交派出所。這說明經過多年的普法教育,農民的法律知識水平有了一定的提高,但是由於加之大多數農民的受教育程度不高,獲取法律知識的渠道比較狹窄,加上有些普法宣傳流於形式,農民系統、有條理的學習法律法規的機會並不多,基本上靠廣播電視報紙等媒介來學習,對法律知識的認知仍停留在淺層次的感性認識上。所以在村“兩委”剛剛換屆完成的大環境下,依然有90%左右的農民不明白村民委員會到底是什麼性質的組織。

  第二,農民權利意識較為淡薄,不擅利用法律手段維權。

  80%左右的農民認為法律是用來懲罰和制裁違法犯罪的工具,其次是用來管理國家和幹部的,只有35%的農民認為法律是用來管老百姓的。這從一個側面反映出多數農民忽視了法律保障權利這一功能,主體意識模糊,權利意識淡薄。不少農民在其權利和合法權益受到侵害時,或不知道已受到侵害,或雖已知道卻一味忍讓,不敢抗爭,缺乏維護自己權利的意識,更不會利用法律手段來保護自己的切身利益。

  第三,十八屆四中全會精神較為普及,但法律在農村的地位仍需提高。

  問卷結果顯示,全部的被調查物件都或多或少關注過十八屆四中全會,其中絕大多數農民瞭解此次會議主題為“依法治國”,只有2%的選擇了“依法治國”和“依德治國”。這反映出宣講四中全會精神取得了一定成效,但是農民僅僅瞭解還遠遠不夠,關鍵是內化為潛意識的行動。法治社會要求法律至上,具有最大的權威和最高的效力。然而出現了在有經濟糾紛時,有70%以上的農民選擇找村幹部協調解決,而不是尋找司法機構的幫助這樣的情況。這說明法律的權威還沒有完全樹立,私了還是農村比較重要的解決矛盾和糾紛的方式。

  第四,法律基礎知識薄弱成為制約農民法律素質提高的瓶頸。

  從調查問卷最後一題來看,農民掌握法律法規的數量明顯不足,只有20%左右的問卷寫了三種以上的法律,有50%多的問卷沒有回答這一題,30%左右的問卷僅寫了1~3種法律。綜合來看,農民對內容有大致瞭解的法律法規在10種以下,對不同類別的法律法規認知水平不均衡且帶有明顯的選擇性。法律認知不足將嚴重影響到法律權威樹立、法律的遵守和運用, 有96%的農民認為深入普法是提高自身法律意識重要因素,這也反映了在農村普法的重要性和迫切性。

  六、對下一步農村普法工作的幾點想法。

  第一,破解形式主義普法問題,探索農村普法教育新模式。

  我國目前的普法教育主要依靠政府採用多種形式進行全社會的法律宣傳教育,這種自上而下的普法教育模式在農村地區往往流於形式,所取得成效低於預期值。因此,下一步,東營村官普法聯盟在普法是,必須要注意避免農村、城市普法“一刀切”、“一鍋端”,解決形式主義普法問題。一方面要結合農民文化素質較低、認知能力有限的實際情況,在法制教育中改變單一的說教方式,採取多種形式和方法,提高農民學習法律的熱情和自主性。如採取以案說法、在農貿集市設立法律諮詢點以及法制文藝演出等通俗易懂、生動形象、群眾喜聞樂見的形式,使農民群眾在寓教於樂中增強法制觀念,在潛移默化中提高法律意識。這樣才不至於使“送法下鄉”變成簡單的“送書下鄉”。另一方面,要多渠道開展法制宣傳教育。要充分利用宣傳欄、報紙、廣播、電視、網路等媒介覆蓋面廣、滲透力強、傳播速度快的優勢,進行農村普法工作。尤其注意要將普法的重點放到現代法治理念和民主思想的教育宣傳上來,提高農民對法律的深層認識。

  第二,“對症下藥”,針對特殊群體“因材施教”。

  由於青壯年男性大多外出經商、務工,現在的農村被稱作“386199”部隊,就是說農村婦女多、留守兒童多、老年人多。因此針對這三類特殊群體,我們村官普法聯盟要“因材施教”“對症下藥”

  針對農村婦女,主要開展有關《婚姻法》、《婦女權益保障法》、贍養老人、合同契約、計劃生育以及反 邪教等方面的普法,圍繞當前婚姻家庭、勞動就業、遺產分割等方面的問題,用實際生活中遇到的現例項子,闡述農村婦女在遇到法律訴訟時應如何舉證,如何利用法律手段維護自身的合法權益不受侵害。同時注意幫助她們學習法律條文,理解含義,樹立正確的權利義務觀念,引導她們合理有序地表達利益訴求,提高她們自我維權意識和能力。

  針對農村兒童,主要開展“護航青少年,普法進校園”的活動,普法重點集中在杜絕不良行為、交通安全、《未成年人保護法》等法律法規的教育上。透過開展定期教育,力爭將普法教育同學校的教學計劃結合,確保做到每月至少講一次普法教育課。同時,在保證安全的前提下,採取校內教育與校外教育相結合,組織生動活潑、寓教於樂的法制實踐活動,如法制手抄報比賽、法律知識精神等,還可以針對青少年的特點,印製帶有普法漫畫和小知識的手冊,調動青少年的學習積極性。

  針對農村留守的老人,主要是開展《老年人權益保障法》宣傳,針對老年人關心的老年婚姻、遺產繼承、贍養糾紛、分家析產、拆遷安置及遺囑效力等方面的法律問題,為其開展法律服務,幫助老人排疑解難。對於行動不便的老年人,透過摸排走訪,可以採取送法上門的方式,為其發放《法律服務手冊》及村官普法聯盟聯絡卡,方便其有法律援助需求時及時聯絡。

最近訪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