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臨死前的嚴監生》的讀後感範文

《臨死前的嚴監生》的讀後感範文

  當品味完一本著作後,相信大家的收穫肯定不少,此時需要認真地做好記錄,寫寫讀後感了。是不是無從下筆、沒有頭緒?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臨死前的嚴監生》的讀後感範文,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臨死前的嚴監生》的讀後感1

  昨天,我們學習了描寫人物一組中的《臨死前的嚴監生》這篇課文。文中描寫的是嚴監生臨死前的情景,作者吳敬梓把嚴監生吝嗇鬼的形象寫的活靈活現,躍然紙上。

  文中,嚴監生是一個很有錢的人,但同時也是一個吝嗇鬼,一分錢都捨不得花。如果花了,如同要他的命。當我讀到“嚴監生喉嚨裡痰響的一進一出,一聲不到一聲的,總不得斷氣,還把手從被單裡拿出來,伸出兩個手指頭”時,我覺得十分納悶,一個快要奔赴極樂世界的人,何不快些離去奔赴極樂,還偏偏伸出兩個指頭,是什麼意思?再往後讀,直到文末才知道原因:燈盞裡點的是兩莖燈草,嚴監生不放心,恐費了燈油,才將生命一直挺到現在。想到這時,我不禁覺得可笑,一個快要死的`人了,並且家財萬貫,怎麼還擔憂兩莖燈草都點燃的話會費油。

  我們不難看出嚴監生的吝嗇,他吝嗇鬼的形象已躍然紙上,被表現的淋漓盡致,讓我們聞其聲,如見其形,彷彿就在嚴監生身邊看著他。看著他這個吝嗇鬼,他愛財如命的特點已在我心中深深留下了烙印。

  《臨死前的嚴監生》的讀後感2

  讀了《臨死前的嚴監生》這篇課文,我覺得他是個吝嗇、愛財如命的人。通過了解,我知道了嚴監生是一個很有錢的人,他省吃儉用,一點一點地攢錢。

  在臨死前,他沒有和家人用紙交談,沒有他給大家的遺言,沒有……在生死關頭,他居然還想著那兩莖燈芯,生怕費了油,可見多麼吝嗇。死前,他從被單裡伸出兩個手指,大家認為有別的事情沒做,只有趙氏明白他的意思,他這才安息。

  每當一位親人沒說中主題時,他就搖頭、兩眼睜得滴溜圓、狠狠地搖頭……說到這兒,讓我想起了對面樓裡的高老師,她是品社課的,家裡雖然不富,但高老師卻非常大方,她常說的一句話是:“錢乃是身外之物,不能把錢看得太重!”有一次,我和媽媽去超市,卻意外地遇到了高老師,於是我們便邊買邊聊。結完賬發現門口有一個捐款箱,旁邊有一張紙,看後我才知道這是給災區捐錢的。

  可當我們把目光移到高老師的身上時,發現她的眼睛溼潤了,她呆呆的看了一會兒,然後把包從肩上拿下來,從錢包裡拿出兩百元堅定地放了進去,露出了欣慰的笑容。

  旁邊的人看了都很詫異,高老師笑著轉身而去。在她的感染下,周圍的人紛紛向捐款箱塞錢。高老師家裡條件並不好,兩百元可能對她家的生活很重要也很需要,但她仍然慷慨解囊捐出兩百元給災區。而吝嗇的嚴監生雖然有錢,但捨不得花錢,沒有把錢用在公益事業上,這樣的人再有錢又有何意義呢?我一直為高老師的慷慨行為感到,我們要努力賺錢,但賺錢不能只為自己,還要為社會多做貢獻!

  《臨死前的嚴監生》的讀後感3

  我在讀《儒林外史》的時候,看到一篇“臨死前的嚴監生”給我留下了非常深的印象。

  它講了嚴監生家裡的財寶成千上萬,但在他快死的時候,連一個人參都不肯買。還費盡最後的力氣,讓大家幫忙挑掉一莖燈草,不要浪費點燈的錢,我用六個字來形空他“吝嗇愛財如命”。

  看到這裡,我不經回想起了自己也多麼的吝嗇。

  與爸爸打羽毛球,一不小心,口袋裡的一角蹦了出來,掉在了茫茫的草地上,我連忙扔下球拍在草地上不停尋找,翻找。爸爸說:“兒子,沒事的,才一角錢,算了,不用找了,就當捐獻給草地吧!”我堅決回答:“一角也是一筆錢啊,我買個九分錢的東西,給他一角,人家找都找不開!”說完又不停地翻找,翻找……。結果一角錢沒找到,還被蚊子咬了一身,癢了我好幾天,晚上都睡不好覺。

  這天,徐巍找我借些錢。我問:“要借多少?”徐巍回答:“一點點,50元怎麼樣?”我不啃聲,徐巍又說:“那就20吧,如何?”我道:“我借你,是個大數目呀!”於是伸出五個手指,說:“就這個數。”他驚訝的說:“500嗎?”“NO,NO,NO”,我回答。

  他再說:“那是50元對嗎?”我還是搖頭。這時,他火了說:“那到底是多少?”我回答:“五元,怎麼樣?”他說也沒說什麼扭頭就走了。從此,也不怎麼搭理我了。

  看來吝嗇是一件很不好的事情,如果嚴監生當時多買些人參或其他補藥給自己補身子,也不會那麼快就死。如果我不去找一角錢,後面幾天也不會那麼的痛苦。如果當時借給徐巍50元錢,也許,他也不會不搭理我,還會是很好的朋友吧,朋友間就應該要互相幫助的。

  看了《臨死前的嚴監生》,我明白了許多。現在我也不會再糾結那掉的一角錢了,跟徐巍也成了好朋友,我很快樂。

  《臨死前的嚴監生》的讀後感4

  《臨死前的嚴監生》這個片段節選自《儒林外史》第五回,記敘了嚴監生臨終前因燈盞裡點了兩莖燈草,伸著兩根指頭不斷氣,直到趙氏挑掉了一莖,才一命嗚呼的故事。作者以充滿諷刺的手筆對嚴監生臨死前的動作、神態作了細緻的刻畫,在讀者面前展現了一個活生生的吝嗇鬼形象,可謂是人物描寫的經典之作,較之巴爾扎克的《歐也妮·葛朗臺》也有過之而無不及。

  教學時為了讓學生深入體會嚴監生吝嗇鬼的形象,主要抓住他的動作、神態來體會,透過想象說話,來揣摩嚴監生當時的心裡活動。同時我還摘錄了《儒林外史》中的部分章節讓學生閱讀,使學生了解到嚴監生一個腰纏萬貫的人卻因點了兩莖燈草而遲遲不肯嚥氣的吝嗇鬼形象更深入人心。

  閱讀教學我們不能只僅僅停留在課內,應該與課外閱讀銜接起來,既是對課文的延伸,也擴大了學生的視野,使學生對課文內容,人物形象理解會更加豐滿。所以教學完這篇課文為了激發學生的閱讀興趣,在最後我故弄玄虛,給同學們留下一個疑問,“課文中的嚴監生的吝嗇鬼形象已經在我們的腦海中紮下了根,那麼,現實生活中的嚴監生又是怎樣的呢?同學們想知道嗎?欲知詳情,請閱讀吳敬梓的《儒林外史》。”

  這節課從整體來看,環節齊全,能抓住重點語段進行語言文字訓練,做到課內外銜接。但課內外的銜接不能只停留在表面上,應過一段時間對學生的課外閱讀情況考查一下,使課內外閱讀的銜接更有實效性,我想這也是我今後在閱讀教學上應該努力的一個方向。

最近訪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