洪應明《菜根譚》讀後感範文(精選9篇)

洪應明《菜根譚》讀後感範文(精選9篇)

  品味完一本名著後,你有什麼體會呢?記錄下來很重要哦,一起來寫一篇讀後感吧。但是讀後感有什麼要求呢?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洪應明《菜根譚》讀後感範文(精選9篇),僅供參考,大家一起來看看吧。

  洪應明《菜根譚》讀後感1

  閒來無事,筆者翻翻書,或是在網站上讀讀書,特別是喜歡讀些有關修身立業的書。修身,在專業上增進知識是立業的基礎;而立業又為修身增進專業知識提供可靠的保障。

  而《菜根譚》正是一本關於修身立業的書,借這次談讀書心得體會的機會,筆者想說說自己讀過這本書後的一些個人感受。

  《菜根譚》的作者是明朝洪應明,字自誠,號還初道人。《菜根譚》是一本格言體寫成的集子,關於書名的由來,有人認為語出性定菜根香,有人認為由宋代儒者汪信民人能咬得菜根,則百事可做這句話化用出來,另外也還有一種說法,明朝孔兼為《菜根譚》所作的題詞中有這麼一句話:譚以菜根名,固自清歷練中來,亦自栽培灌溉裡得,其顛頓風波,備嘗險阻可想矣。這句話大概意思說:這本書以菜根命名,是因為作者在人生清苦歷練中悟出道理來,而且悟出的這道理是作者經歷風波、坎坷的體現。菜根是一種清苦的東西,而菜葉的苦味卻全由菜根提供、生長出來,可見人生的樂境由苦境出來。

  《菜根譚》這本書包含儒家、道教、佛教三家的思想,但主要還是儒家思想,特別是儒家的中庸思想。所謂中庸思想,就是要提倡中正平和、通融豁達的精神。比如其中說道攻人之惡,毋太嚴,要思其堪受;教人以善,毋過高,當使其可以。就是要求我們要有理解包容的精神。再比如家人有過,不宜暴怒,不宜輕棄。此事難言,借他隱諷之;今日不悟,候來日再警之,如春風解凍,如和氣消冰,才是家庭的型範。也是要求我們要有豁達、大度、平和的精神。

  《菜根譚》自20世紀80年代以來不僅在中國,而且在日本影響深遠。因為在中華民國時,日本就有對這本書不斷刊刻的先例。到了20世紀80年代,伴隨經濟的發展,日本企業界人士認為,在企業管理、用人制度、業務銷售、市場開發、員工自律諸多方面,菜根譚都有很大鞭策、警示作用。

  當你在苦惱鬱悶事業不得意的時候,不妨靜下心來讀一讀《菜根譚》。它會讓你有豁達開朗的感覺,苦惱煩悶的感覺也伴隨著你領略體會書中內容時而消散。

  當你隨心所欲放縱自己的時候,不妨靜下心來讀一讀《菜根譚》。它會讓你對事業前途有更清醒的認識,伴隨你走向人生更輝煌的一個臺階。

  《菜根譚》讓你樂觀豁達,正如有句格言所形容:閒看庭前花開花落,靜觀天上雲捲雲舒。

  總的說來,《菜根譚》在本質上是一本有關安身立命的書。正如《菜根譚》序文裡頭講的一個故事:乾隆年間,有一個處於官宦仕途的人,在朝廷裡邊居於要職。他經歷了許多人生世象,在不斷的升遷與貶官過程中,得了一場重玻在病難中,回想往事,無論是人生險境,還是人生樂境,世事總是匆匆忙忙,最後悟通自己在人生追逐當中,總是隨著外在事情的變化或高興或愁悶,心事總被外物牽拌,不免心神疲勞,所以導致重病一常這說明我們需要有一種達觀甚至有些超脫的思想,常言說計劃總趕不上變化。我們要做好計劃,但當計劃無法在經過努力後實現,我們當然需要反省;同時,還應有一種豁達從容的態度。

  讀一本好書,雖不花多少錢,也不花多少時間,但書讀過之後,我們對於人生、事業、家庭會有更多獨到見解,因而生活也更豐富多彩。

  洪應明《菜根譚》讀後感2

  人情反覆,世路崎嶇。行不去處,須知退一步之法;行得去處,務加讓三分之功。

  大意:人情冷暖是變化無常的,人生道路是崎嶇不平的。因此,當你遇到走不通的路時,必須明白退一步的作人方法;當你事業一帆風順時,一定要有把好處讓三分給他人的胸襟和美德。

  人在世間行走,難免會遇坎難,當坎難過不去的時候,常會用“退一步海闊天空”來慰人慰已,但常人往往是想到而難以做到。只有意志堅定、獨有風骨的人,才會面對現實,不畏縮,不退後,最終突破難關。古之藺相如雖位在廉頗之上,不與之相爭。當廉頗揚言說:碰見藺相如,一定要侮辱他時,藺相如不願與他爭位次高下,出門時遠遠看見廉頗,就調轉車子避開他。當藺相如的門客不理解要離開時,藺相如挽留他們說:強大的秦國之所以不敢輕易侵犯趙國,就是因為有我們兩個人存在。現在如果兩虎相爭,勢必兩敗俱傷。我之所以這樣做,就是以國家之急為先而以私仇為後!也正是因為藺相如以國為重,以退為進,以讓為先,才演繹出將相和這千古流傳之美名,也才有負荊請罪之典故。

  極具盛名的李嘉城可以說是當今時代“退一步、讓三分”的典範,據說李嘉城每次去談生意時,都非常注重每一個細節的磋商,可以說是分毫計較,然而在生意談成時,他卻讓利給對方,大大出乎對方的意料。由於他把好處與合作方分享,找他合作的人越來越多,他的事業越做越大,越做越成功,成為首富。李嘉誠固然是名人,離我們很遠,在我們身邊其實也不乏這樣的人。

  我以前曾與一位長者共事,他非常的穩重厚道,工作能力也非常強,考慮問題也很周密,工作上遇有急難之事,他都會伸出援助之手。有一次,我們接受重大活動保障任務時,時間緊任務重出了問題政治影響大,但是在人力、物資等多方面都出現很大的空缺。這個時候這位長者主動找到我,出謀劃策、多方調配資源,最終圓滿地完成了保障工作。

  在總結評比會上,大家一致推選他為先進,但他謙虛地說這都是大家的功勞,最後也沒有接受先進的稱號。像他們這樣真正能做到把到手的名利拱手相讓的人才會福澤極具盛名的李嘉城可以說是當今時代“退一步、讓三分”的典範,據說李嘉城每次去談生意時,都非常注重每一個細節的磋商,可以說是分毫計較,然而在生意談成時,他卻讓利給對方,大大出乎對方的意料。由於他把好處與合作方分享,找他合作的人越來越多,他的事業越做越大,越做越成功,成為首富。李嘉誠固然是名人,離我們很遠,在我們身邊其實也不乏這樣的人。

  我以前曾與一位長者共事,他非常的穩重厚道,工作能力也非常強,考慮問題也很周密,工作上遇有急難之事,他都會伸出援助之手。有一次,我們接受重大活動保障任務時,時間緊任務重出了問題政治影響大,但是在人力、物資等多方面都出現很大的空缺。這個時候這位長者主動找到我,出謀劃策、多方調配資源,最終圓滿地完成了保障工作。在總結評比會上,大家一致推選他為先進,但他謙虛地說這都是大家的功勞,最後也沒有接受先進的稱號。像他們這樣真正能做到把到手的名利拱手相讓的人才會福澤久遠。

  相較之下,反躬自省,我在“退一步、讓三分”的處世之學方面還沒有做到,總是以狹路相逢勇者勝的心態去面對,從沒有想過退一步會怎樣。在面對榮譽時也常會動心,常會以此為榮耀而誇誇自談。追根溯源還是心裡有個小“我”在作怪,“我”心太重則不願退一步,凡事都要爭個分明;“我”心太重則不願讓三分,把取得的名利與大家分享;“我”心太重則會以自我為中心,使自己固步自封裹足不前;“我”心太重則使自己陷於貪慾不能自拔。對治“我”心最要緊的還是要從小事開始舍“我”,比如說以前我給人家的講課課件都是隻讀版,而現在把對方當做自己想,如果自己擁有了這份課件,我會減少查閱相關資料的時間,對我能力的提升也很有幫助,因此我想擁有一份可修改的課件原版,這樣想就可以逐漸對治小“我”了

  洪應明《菜根譚》讀後感3

  讀這段話,讓我想起老師前幾天講的“慢藏誨盜”四個字,老師也曾經說起越傲的人走的越慢。

  其實傲慢的人在我們身邊比比皆是,就連我自己在不經意間也常從語言或行為上表現出來,只不過自己以前沒有察覺而不自知罷了!之所以有傲慢並不是與生俱來的,而是有一種仗恃,有的是仗著家裡條件優越,有的是仗著家裡有錢,有的仗著自己頗具才華,有的是仗著容顏俏麗。

  小的時候對此感覺頗為敏感,最討厭頤指氣使的人,總是躲得遠遠的,不去招惹他們。隨著年齡的增長,經驗的積累,自己的專業水平也在不斷提升,尤其是近十年在一個崗位上工作,傲慢隨著時間的推移在不斷的加劇,逐漸就以自我為中心畫了一個圈,掌控的慾望起來越大,只要是圈裡的事,都是我說了算,越來越聽不進別人的意見,總是帶著居高臨下的態勢,不知不覺中自己成了那個最討厭的人。

  在一次接受專家評審時,我的一個學生因為沒有經我審閱而擅自主張,使我大發雷霆,雖然他嘴上唯唯諾諾,但從他的眼神裡可以讀出他的畏懼,那一刻我也似乎被觸動了一下。其實每個人都有自己看問題的角度,又何必強迫別人聽自己的呢?

  用傲慢的心去看人,人都不如已,用傲慢的心去做事,也不可能把事做得盡善盡美,傲慢只會讓自己備受煎熬。

  放下傲慢的習氣,人才能迴歸自然,人事物也才能越看越清晰。

  洪應明《菜根譚》讀後感4

  讀了一些內容後,我仍然經常讀過去的東西。我非常喜歡一些句子,所以我讀了幾遍,也欽佩了幾遍。

  當我昨天讀這句話的時候,我不應該以輕易許下承諾為樂,也不應該因為喝醉而生氣,也不應該急於讓許多事情發生,也不應該因疲勞而死。前三句讓我想起幾天前在中央電視臺看的一個普法節目。

  一名男司機娶了公司的女經理,婚後,這個惡棍被提升為副總裁。蜜月期間,這對男女回到了他們的家鄉。這個人的哥哥想去他的總部當司機。那個人喝醉了,回答道。那個女人被那個男人打了一巴掌,因為她沒有空工作。從那以後,發生了一些衝突。最後,這名婦女起訴了這名男子,兩人因家庭暴力而離婚。因此,看到前三句話,我就聯想到了這場悲劇。

  起初,兩人並不一定從墜入愛河開始,但從那以後,因為一個男人被提升為一個女老闆的丈夫,他被提升是因為裙帶關係,這本身就很危險。此外,傳統的中國男人不太願意從內心接受高於自己的女效能力,這為這場婚姻悲劇奠定了基礎。不清楚你是否能馬上找到北方。在蜜月期間,男人認為現在女人和公司屬於他們自己的包,可以隨意操縱。然而,這個女人是一個有手腕的女人。一個聽話的女人不可能是公司的老闆。一個主觀的女人不會讓這個沒有好位置的男人做任何他想做的事。關鍵是他們都認為婚前愛情高於一切,但婚後他們都認為對方可以無條件地為自己著想,但事實是他們高估了愛情,也高估了對方。

  人的本質透過利用幸福和無視承諾而發揮著根本性的作用。當人們開心的時候,一切都很容易討論。人們總是抓住合適的機會討論條件。當人們快樂的時候,緊張的神經會在他們快樂的時候放鬆,掌握的程度會放鬆得多。

  當規則被擱置時,事情往往會很容易處理。因為酗酒和憤怒,人們喝酒後很容易利用酒精做平時不殺人的事情。事實上,酒精遮住了他們的臉,情緒不受控制,或者酒精削弱了他們控制情緒的能力。虛榮、嫉妒、傲慢和極端是這些不好的天性中的一些。然而,當他們不受約束地被釋放時,他們就是一股恐怖的力量。它們會破壞一個人積累了n年的光輝形象,甚至破壞他們在瞬間苦心經營的人際關係,並有逐漸枯萎和腐爛的趨勢。這很可怕,但也讓每個人吃驚。基於這種情況,我認為最好直視前方,平時展現一個基本真實的自我。不要太緊張。利用快速的步伐和許多事情可能和第一句話一樣。當你富裕的時候,很難表現自己,麻煩是不可避免的。

  當然,所有這些仍然是基於一個人最基本的人性,這是由於它的本性。如果這個故事是一個懂得愛和珍惜的溫柔的男人,就永遠不會有家庭暴力。如果故事中的女人不原諒他的第一巴掌,就不會有後續的遭遇。請記住,這個人的第一巴掌不僅是唯一的一巴掌,而且是第一巴掌。如果你想原諒他,就等於接受了他的n次暴力,這看起來也像一個男人的不忠。如果你打算原諒不忠實的男人,請做好“一輩子面對自己n次”的工作。

  洪應明《菜根譚》讀後感5

  如果你沒有讀過《菜根譚》這本書,那一定也讀過書中收錄的名句,這是明代道人洪應明編著的一本關於人生、處世、和修養的語錄集。讀起了會感覺到有些怪異,這種體裁像語錄,又像隨筆,像是對人們的訓誡,又要是一種善意的提醒。總之,我們不需要在意菜根譚的文體,只需要解讀這些富有哲理和內涵的名句即可,會從中受益良多,讓自己在修身養性方面變得更加有見地,提升人生境界。

  作者寫道:“寵辱不驚,看庭前花開花落;去留無意,望天上雲捲雲舒。”

  名句解讀:這句話讀起來非常爽口,既押韻,又充滿了人生哲理,我們的人生充滿了荊棘,面對這些挫折,我們應該平靜的看待,不為所困擾,努力戰勝困難便可;而人生也有很多喜悅和收穫,當你站在高點的時候,也不要忘了福禍相依,不要為了這些而自鳴得意,也要有憂患意識。

  作者又寫道:“交友須帶三分俠氣,做人要存一點素心。”

  名句解讀:人是社會性動物,一定要有朋友的,但交友是一件需要慎重的事情,不能什麼樣的朋友都交,而需要帶著幾分俠氣,有選擇的交往;而為人處事要心存善良,在保護自己的同時,對他人也要有憐憫和感恩之心。

  當我讀到“覺人之詐,不形於言;受人之侮,不動於色”時,頓時產生了共鳴,在我們的人生中,不可能事事如意,當我們發現別人的奸詐心思時,應該暗地裡防範,而不是揭露出來,讓奸邪之人有了準備。受到他人的侮辱,要不行於色,不要顯露出來,而是應該結化解和提升自己的修養和能力!

  菜根譚裡面的名句很多,值得我們認真解讀和思考,會得到很多心得。又譬如“蛾撲火,火焦蛾,莫謂禍生無本;果種花,花結果,須知福至有因。”這句話讓我得到的啟發是:世間萬事萬物的演變和發展都是存在因果關係的,正如佛家所言“善惡之報,如影隨形”,因此,我們在生活中要注意自己的言行,因為你種下的一切因,將來都會產生相應的果!

  人生漫長,快樂和挫折並存,因此我們需要提升自己的修養,從菜根譚中獲得智慧!

  洪應明《菜根譚》讀後感6

  古人流傳下來的很多書籍閃爍著智慧的光芒。打仗,當看《孫子兵法》;為人處世,《格言聯璧》《菜根譚》《小窗幽記》《圍爐夜話》等都是佳作。像這樣傳統文化書籍,街上的書攤常常有賣的。和《格言聯璧》類似,《菜根譚》也語言精練,富有哲理,耐人尋味,流傳甚廣,書中句子長短不一,短的一兩句話,長的成為一段話,文言形式,多對偶,今人理解起來有一定難度。《菜根譚》就是一本很好的解讀版本。

  這本書智慧非凡。書中傳遞的思想,有儒家的積極入世,奮發努力,也有佛家的吃苦修行,有道家的清靜無為,多一事不如少一事的消極。大體上是有益於為人處世的。書中多倡導讀書,為善,寬容等,有助於讀者正確看待功名利祿、富貴榮華,有助於社會的和諧。《菜根譚》原文中不少哲理,確實精闢。人情練達即文章。無論是原著中洪應明,還是本書編著者,都有一定的人生歷練,閱人無數,善於從人生際遇、宦海沉浮、是非功過中提煉總結出人生的道理,有助於我們過好自己的人生。

  如果只是一些淺顯的道理,《菜根譚》也不會流傳下來。百年之後讀來,依然洞察人性,比如“炎涼之態,富貴更甚於貧賤;妒忌之心,骨肉尤狠於外人。”可以說,概括了多少事。

  “儉,美德也,過則為慳吝、為鄙嗇,反傷雅道;讓,懿行也,過則為足恭、為曲禮,多出機心。”看透了多少人;“為惡而畏人知,惡中猶有善路;為善而急人知,善處即是惡根。”多麼辯證;“閒中不放過,忙中有受用。靜中不落空,動中有受用。暗中不欺隱,明中有受用。”可以當做座右銘。

  時代是發展的,原著的觀點有些不合時宜,縱然編著者做了些改良,也要看場合,比如過分主張吃虧是福,退讓等。大體而言,這本書中的很多觀點,可以用來指導人生。

  洪應明《菜根譚》讀後感7

  暑假時我接觸到了《菜根譚》這本由明代洪應明收集編著的語錄集,其實剛開始只是被名字所吸引。可謂是“始於好奇,終於內容”,耐人尋味的一本讀物了。透過這本讀物,也讓我明白了文化固有根,應當讓傳統文化的傳承,作為連線過去和未來的橋樑。

  把《菜根譚》讀下來,我發現內容大體是圍繞著為人處世、品行修養來舉出大小例子,它對於語言的表達,簡潔而有力,也如恰有一人站在你的面前同你講述著他的經歷和他悟的道理。讓人陶冶情操,懂得積極奮發,學會容忍堅毅、勿驕勿躁。同時,也體現出了這本文集中對於中華民族傳統文化的闡述、尊重、傳承和弘揚。

  傳統文化,這個放在何時都能迸發出中華民族浩然正氣的大詞語,在今天卻是說出來容易,做起來難。首先,為什麼說是大詞語?即使是短短四字,它卻蘊含了太多,我們如今應當思考、學習和傳承的內容。而作為當今時代的中學生,這個沉重而長久的擔子落在了我們身上。其次,為什麼做起來難?正因為傳統文化具有的深度和廣度,想要“取其精華,棄其糟粕”的工作強度大,而傳統文化正如倒轉後的沙漏,時間緊迫而迫在眉睫。可正是這樣,我們才更應有保護起中國民族傳統和文化的義務,因為這是我們義不容辭的責任。

  我透過手機的應用軟體聽讀了《菜根譚》釋讀的第一部分後,對其中第五句“良藥苦口,忠言逆耳”有了些許見解。它的大意是“一個人的耳朵假若能常聽些不中聽的話,心裡經常想些不如意的事情,這才是敦品立德的好教訓。反之,若每句話都好聽,每件事都很稱心,那就等於把自己的一生葬送在劇毒之中。”中國古代也有著這樣的能夠證明這句話的例子:唐代宰相魏徵,因為敢於諫言,勇於對唐太宗有失妥當之處指出不足,即使惹得唐太宗生氣他也堅持自己的觀點而得到唐太宗的賞識和尊敬。

  其實這樣的例項還有很多。這不禁令我想到,如果當朝皇帝們都因為大臣宰相們說的話不中聽,那在今天,我們就很難看到明君們的影子,就少了些我們能夠學習的物件。這也不禁讓我聯想到了今天,這個民主平等的時代,一個人想要得到對自己或是對集體有用的話語,就需要他能夠真誠對待身邊的每一個人,認真地傾聽周邊人所帶給他的每一句對他而言有價值的話。當然,也不是所有的話都能採納。這就需要我們激發大腦、磨練耳朵、擦亮眼睛去辨別和篩選有用的資訊,不盲目的相信和否定。做到這樣,才能說會得到進步吧。因此,“良藥苦口利於病,忠言逆耳利於行”這句話放在今天也不無道理,正因如此,才會使一代又一代中華兒女以嚴謹而大方,謙遜而不失禮貌的形象展現在世界的面前。

  在“雞湯”“反雞湯”熱潮盛行的21世紀,面對一個個長短不一的句子時常給我們帶來的短暫的喜怒哀樂,我們總覺得有一絲力量在鞭撻著我們前進。但是面對這些喜怒哀樂,我們又總是覺得有些孤獨而無趣的這時候,我們更應該回頭看看那些古人留下的“文化財富”,那些快要被遺忘丟棄的民族傳統,那些值得我們繼承的禮儀習俗。

  幾年前《舌尖上的中國》紀錄片讓中華美食成為了“文化的饕餮盛宴”,紀錄片第一、二季的開播更是令中華兒女甚至是海外友人至今仍感受著中華民族傳統文化所帶來的源源不斷的力量。而我們不能僅僅讚歎美食給我們帶來的驚豔,蘊藏在中華民族傳統文化最底層的絢麗瑰寶——文化典籍更應該我們去細細品讀。這些,都是中華民族傳統文化的形象代表,是數代文化的傳承和弘揚。

  今日民族傳統文化的繁榮,固然離不開其根。如果沒有了根,就無異於“無源之水,無本之木”。例如:古人透過敲打石器、木器來表達他們的喜悅之情。而音樂經過演變,傳承下來,鑄就出今天我們聽到的各種各樣的音樂。掌握其文化精髓,傳承其高尚精神,併發揚下去,讓中華民族傳統文化不斷壯大且得到創新,便是保持一份熱忱的初心吧?

  因此,我們應當知道——傳承,是連線過去與未來的橋樑。而傳承中華民族傳統文化,更是我們義不容辭的責任。

  洪應明《菜根譚》讀後感8

  今天,當我們還在為慾望而掙扎,為慾望而勾心鬥角,為慾望而忽視身邊平淡的幸福,為慾望而拋棄自己純真的信念,為慾望而苦惱的時候,很多很多的道理,在很早以前我們的先人們就已經悟出來了還是在今天,當我們還在煩悶於紛繁複雜的人際交往時,當我們面對工作消極懶惰時,當我們還在為衣食住行勞心勞力時,很多很多的`思想,在那古老淳樸的年代裡,在那個慾望還沒有埋沒靈魂的年代裡,我們的先人早就有所交代了。

  “欲做精金美玉的人品,定從烈火中鍛來;思立掀天揭地的事功,須向薄冰上履過。”這三十二個字就是《菜根譚》的開場白。作者洪應明先生在書裡闡明“性定菜根香”的真義,因為萬味皆由根處發,“厚培其根,其味乃厚”。

  說到人的慾望,大到可以吞噬宇宙,沒有幾個人能滿足於一碟菜根。還記得在孔子的七十二個弟子裡,顏回的道德是孔子所推崇的,《論語·雍也篇》中,孔子讚美顏回說:“賢哉,回也!一簞食,一瓢飲,在陋巷,人不堪其憂,回也不改其樂。”意思是顏回過著粗茶淡飯的清苦生活,住在簡陋的房子裡,但他卻能自得其樂,絲毫不受外界的物慾困擾,所以被後人稱為“亞聖”。“君子憂道不憂貧”,“一簞食,一瓢飲”這些古老樸素的道理,闡述了怎樣的人生境界,描繪了多麼平淡的幸福畫面。

  現代社會里,恰恰相反,到處充斥著慾望和誘惑,我們的選擇多了,卻很少能選擇明智的。正如當我們習慣了吃、喝各種氣味濃烈的東西之後,已經完全喪失了欣賞涼水、清茶、淡飯的能力;當我們習慣了寶馬香車之後,卻浪費了上帝給我們用來腳踏實地走路的雙腿;當我們習慣了阿諛奉承之後,卻忘了耳朵的功能是用來過濾留不住的風聲的;當我們習慣了燈紅酒綠的奢華生活之後,卻忽略了天空是藍色的,草兒是綠色的。太多太多的習慣,太多太多對美好事物的視而不見,也許若干年之後,回想自己的一生,早沒了綠色的草,藍色的天空,清淨的耳根,甜美的味覺,靈活的雙腿。到那時,留下的不僅僅是一聲嘆息吧。

  看完這本書,心情頓時感覺明亮了很多,書上講了很多做人的道理,處事的方法,成功的心態等,給我很多很多的啟示。正如書上所說,一個人的思想不應該被慾望給矇蔽,太多對物質的慾望會阻止理想的完成,牽絆我們前行的腳步。有了工作,我們還希望工作是輕鬆的,能賺大錢的,其實手頭上的工作能做好了,樣樣都充滿意義;有了房子,我們還希望房子再大一點,再豪華一點,其實房子不就是休息的場所麼,能放下一張床足以,在這一次比一次更高的要求中,我們忽略了握在手中的平淡的真實,更遺忘了這份真實中我們擁有的幸福,於是,人生顯得越發不如意起來,在慾望的面前,我們成了一隻可憐的搖頭乞尾的哈巴狗,一個會說話的奴隸。

  人生的滋味,真正的口味是平淡。在粗茶淡飯中,體會淡泊的美妙。在精神生活中,得到極大的滿足,真切的享受人生。

  這本書裡闡述了為人應世、淡泊從容、修身養性、怡情適性、功業成敗、返璞歸真幾方面內容。融合了儒家的中庸、道家的無為,從而形成了一套獨特的為人處世方式。表現了古人對人生、人際、人性的見解。非常值得一讀,我確信讀過之後一定會為你開啟一個不一樣的世界。

  親愛的朋友們,當我們年老,回頭看看來時的路,如果我們不夠偉大,至少我們應該是善良的。

  洪應明《菜根譚》讀後感9

  《菜根譚》原書共有三人作序,都是當時名士,足見此書炙熱一時。其實這只是一本教人出世入世的小冊子,說到底是一本《使用說明》,與袁了凡《了凡四訓》情致相當,都是說教口氣。全書綜合了儒、釋、道三者思想,所以領悟起來顯得緩慢,有時不知所云。好在書中語言峭拔,意境闊大,頗能引起讀者興趣。書中節目分為“修身”、“應酬”、“評議”和“閒適”四大部分,閱畢後生出些感想,如同秋後算賬一樣一一記下,給讀過的人一些心得上的交流,給未讀或在讀的人一點鋪墊。

  第一是“無為”。

  這本是老莊的產物,洪應明取其神進行說明,將其變成體系化,讓自己的觀點不僅有據可依,又顯得正統。他說“軀殼的我要看得破,則萬物皆空而其心常虛,虛則義理來據”,又說“而一念及病時,便興似寒灰;名利飴甘,而一想到死地,便味如咀蠟”,清心寡慾得讓人險些喪失味覺。他不像老子直接說“為無為,則無不治”,也不像莊子憤憤勸道“不夭斤斧,物無害者,無所可用,安所困苦哉”,更不想列子挑明瞭說“天地無全功,聖人無全能,萬物無全用”,總歸在“無能”二字上。所以洪應明話說得很漂亮,讓自己成為《菜根譚》處事規則的生動標榜。

  第二是“無慾”。

  洪應明抄襲了釋氏的玄妙,卻發展了他們的空靈,傳播了佛家的禪宗。例如“彩筆描空,筆不落色,而空亦不受染;利刀割水,刀不損鍔,而水亦不留痕”、“心與竹俱空,問是非何處安腳?”、“胸中滌去數鬥塵,語言方覺有味”等,都是這種特點的體現。

  第三是“清閒”。

  這是最絕妙的一部分,集中在“閒適”章節裡,表現出了古代隱士的雅緻。比如“階下幾點飛翠落紅,收拾來無非詩料;窗前一片浮清映白,悟入處盡是禪機”,“芳菲園林看蜂忙,覷破幾船塵情世態;寂寞衡茅觀燕寢,引起一種冷趣幽思”,比較有名的是“寵辱不驚,閒看庭前花開花落;去留無意,漫隨天外支捲雲舒”。

  這本書裡的另一個可觀之處在語言上,洪應明用了細碎精緻的筆法去表現一種雄健放浪的情懷,可是落在條條細則上面,卻如同滂沱大浪裡面的小水滴,溫柔可愛,比如“鳶飛魚躍”、“波恬浪靜”、“漚生大海”、“影滅長空”、“碗茗爐煙”等等。這是一本值得看的書,在其他類似書籍裡它要算較出色的一家,對我們人生以及人生以外的認識會給出一些合適的指引,不至於過早的迷了路。

最近訪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