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習慣的力量》優秀讀後感範文(通用6篇)

《習慣的力量》優秀讀後感範文(通用6篇)

  讀完某一作品後,你有什麼體會呢?不妨坐下來好好寫寫讀後感吧。那麼如何寫讀後感才能更有感染力呢?下面是小編精心整理的《習慣的力量》優秀讀後感範文(通用6篇),歡迎閱讀,希望大家能夠喜歡。

  《習慣的力量》優秀讀後感1

  本書作者Charles Duhigg是《紐約時報》的商業調查記者,撰寫了一系列極具影響力的報道,曾獲得美國國家科學院新聞報告獎及國家記者獎等多項獎項。

  作者花了許多心血來闡述塑造習慣與改變習慣這門科學,觀點簡潔而強有說服力,附有大量的科學實驗和實際例子作為論據。我們承認行為的驅動力很難轉化為高效的行為模式。

  作者從個體習慣,成功組織習慣,社會習慣三部分分別闡述習慣的力量。這是一本充滿智慧的書,用科學的方法授予實用的知識。認真閱讀理解書中內容再加以行動實踐,可以改變我們的生活軌跡和生命歷程。

  相信大家都有過運動的決心,但是需要堅持下來卻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只有將運動培養成一種像起床就刷牙這樣的習慣,運動就不再是難事。透過閱讀本書學習到習慣就是把暗示、慣常行為和獎賞三個要素拼在一起形成迴路,然後培養一種渴求來驅動這一回路。如果想要培養晨跑的習慣,選擇睡前把運動衣放在床邊,運動鞋放在洗手間,以此作為暗示。這樣起床後就會穿起運動衣,洗漱完就穿起運動鞋出門。把跑到終點的早餐店獎勵自己一個豐盛的早餐作為一個具體的獎賞。對豐盛早餐的渴望就是我的渴求驅動著這一個迴路。

  只要熟用這個就回路可以驅動力轉化為高效的行為模式。當然除了培養新的習慣,我們也可以利用這個原理改變習慣,戒菸戒酒戒零食等等。這就要求我們要找出迴路當中的各個部分,通常慣常行為是最容易找出來的。接著要找出這一慣常行為的暗示和獎賞,這是較為隱蔽的問題。這時候需要做一些獎賞試驗,透過不同的獎賞來驗證真正的渴求是什麼。例如,一個人到了下午三點就去café買coffee和cookie,是因為餅乾本身,還是因為餓了嗎?(如果是的話,蘋果應該可以滿足)還是隻是想在cafe找人閒聊?(要是這樣去別人辦公桌前和對方閒聊幾分鐘也可以滿足你的衝動)。

  習慣除了對個人有影響,對組織也有很大的影響。每個公司都有自己的組織習慣,可以看作是企業文化的一部分,良好的組織習慣是企業走向成功的保證之一。

  一些社會活動也可以用習慣的原來解釋,例如著名的美國民權運動:蒙哥馬利公共汽車抵制運動。

  習慣是影響我們一生幸福的重大因素,想要有更美好的人生,我們必須正視自己的習慣,感恩遇見這本書,為我揭秘其中必備的智慧,培養好習慣,改變壞習慣。

  《習慣的力量》優秀讀後感2

  平時,我們總是說“某某學生腦子好用,就是習慣太差,不出成績;某某學生不是太聰明,但是習慣好,出成績。”那麼,習慣究竟是什麼呢?我在百度上查了一下,習慣就是指積久養成的生活方式。那麼學習中久而久之養成的學習方式就可以叫學習習慣。尤其是小學低年級的學生,習慣的培養更是重要。這時候的學生年齡小,可塑性比較強,無論是好習慣還是壞習慣,一旦養成了,今後就比較難改了。

  結合我的課題,學生的自主審題也是一種習慣養成,一旦這種審題習慣成為自然,那麼今後的數學教學就可以側重於數學知識的教學,這樣就可以大大的提高了學生的學習效率。為了更好的培養學生的好習慣,我認真閱讀了《習慣的力量》這本書,真是受益匪淺呀!書中寫到:"行為變成了習慣,習慣養成了性格,性格決定命運"。是的,在我們的生活中,每個人反映給別人的印象都是由行為留下的,而別人評價一個人時,更多的是在評價這個人的性格好不好,那麼由此二者的好壞將給此人的命運帶來很大的影響。

  所以,在學生的學習生活中,我們老師如何幫助他們養成好的習慣是相當重要的。科學研究表明:要用二十一天才能養成一種習慣。也就是說,我們家長和老師要堅持三個星期不斷的督促學生,這樣才有可能幫助學生養成一種好習慣。其中可能還會有一些學生需要的時間不止二十一天,可能更長些。行為心理學研究發現新習慣形成的二十一天裡,第一個七天表現為“刻意,不自然”,第二個七天表現為“刻意,自然”,第三個七天表現為“不經意,自然”。

  在《習慣的力量》中,查爾斯·杜希格還講到了“習慣迴路”的三個要素:第一步,存在著一個暗示,能讓大腦進入某種自動行為模式,並決定使用那種習慣;第二步,存在一個慣常行為,可以是身體、思維或情感方面的;第三步則是獎賞,讓你的大腦辨別出是否該記下這個迴路,以備將來之用。慢慢地,“習慣迴路”就由刻意到半自動化,最後就變得越來越自動化了。這也就是英國作家王爾德說的:“起初是我們造成習慣,後來是習慣造成我們”。當一些習慣性的行為影響到我們的生活、學習的時候,我們會發現:好的習慣對我們的生活、學習的進步帶來了很大的幫助,相反的,壞習慣就恰恰成為他們的阻力。

  作為一名數學老師,我要更多的引導學生養成好的習慣,改掉壞的習慣,每個學生的原有智力水平不同,但是智力是可以靠後天的努力開發的,只要他能努力培養自己的好習慣,那麼他就可以提升自己的智力水平。科學研究:學生的行為中百分之九十甚至百分之九十五都是來自於他們的習慣。因此讓學生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就是提高了他們的智力水平。

  當學生已經養成了不讀題就做的壞習慣後,我們要怎樣才能改變他們的壞習慣呢?這就需要我們老師掌握《習慣的力量》中“暗示、慣常行為和獎賞”這三大要素,並長期堅持,才能有效。

  《習慣的力量》優秀讀後感3

  今天,爸爸給我買了只蛐蛐,作為我當上“三好學生”的獎勵。

  一回到家,我便把它從那小得可憐的紙盒中拿出來,擺進一隻大缸中,又往缸裡放了一些泥土,供它挖洞時使用。可是,也不知為何,蛐蛐一被擺進缸裡,就縮排一個角落,怎麼也不肯出來,我用食物引誘,用東西驅趕,都無濟於事。

  這到底是怎麼一回事?懷著疑惑的心情,我去請教了爸爸,爸爸猜測說:“這些蛐蛐都是人工孵化出來的,它們也許從小就呆在紙盒中,習慣了那樣的環境。所以,當你把它放到大的環境中時,它反而會感到害怕。”“那我現在該怎麼辦呢?”我急切地問。“你把買來時那隻舊紙盒拿出來,放到它的面前,說不定它會鑽進去的”,爸爸回答道。

  我將信將疑,便抱著試一試的心態,找出那個紙盒,放到蛐蛐面前。這時,“奇蹟”發生了。蛐蛐先是一愣,然後便像著了魔似的,拼命往盒子裡擠。經過好幾分鐘的努力,它總算從窄窄的洞口鑽了進去。紙盒實在是太小了,蛐蛐擠在裡面連爪子都伸不直,身子也轉不過來,比呆在監獄裡還難受。然而,它卻悠然自得添理著觸鬚,看上去開心極了。

  我驚呆了,情不自禁地感嘆道:“習慣的力量,真大!”

  ……

  是呀,習慣的力量是無形而巨大的,它幾乎可以主宰一切,甚至你的人生。所以,我們應該努力改掉自己身上的壞習慣,養成好習慣,做習慣的主人。作文

  《習慣的力量》優秀讀後感4

  假期,我利用閒暇時間讀了查爾斯·都希格著的《習慣的力量》一書,書中每一個精彩的案例給自己留下很大的感觸。《習慣的力量》確實是一本好書。從本書中,我瞭解到好習慣應該如何保持?壞習慣應該如何做到見微知著,從而可以防微杜漸。這本書對於每一個人習慣的改進和提升有著重要的意義。

  “習慣改變性格,性格改變人生,成功的人生,都是從一個好習慣開始的。”習慣是影響我們一生幸福的重大因素,想要有更美好的人生,我們必須正視自己的習慣,也就是所謂的慣性。生活中,我們因為習慣的慣性,我們做事總是拖拉,克服不了懶惰的壞習慣導致很多事情擠到一起去做,最終收效較低;生活中也有人吃得太多發胖常下決心去鍛鍊,但總是克服不懶惰的壞習慣做不到我們花錢太多,很少攢下錢……我們無法控制自己。同樣,憑藉習慣的力量,有人寫“飲食日記”成功減肥,酗酒之人成功戒酒,習慣可以成為一種力量,也可以成為一種硬傷。我們的成敗,在很大程度上,取決於我們有多少好習慣,能改變多少壞習慣,是否善於借用習慣的力量。《習慣的力量》一書,在書中告訴我們:學會利用習慣的力量,一個人可以:強化意志力、成功減肥、聰明理財、高效工作,一個企業可以:製造流行新產品、激勵工作團隊、在市場鉅變中成功轉型,一個社會可以:改良觀念和風氣、提升公民幸福感,習慣如此重要,但習慣的形成機理、作用機理、改變機理究竟是什麼樣的?在《習慣的力量》中,查爾斯·杜希格告訴了我們“習慣的力量很強大,我們不可能忘掉壞習慣。然而,習慣本身也很脆弱,完全是可以被忽略、改變或者替換的,戰勝壞習慣的方式是學習新的、更好的習慣。改變習慣的訣竅,是先辨別出“暗示、慣常行為和獎賞”這三大要素,然後讓它們向更積極的方向轉變。第一步,找出壞習慣並明確要替代的新習慣;第二步,找出習慣的獎賞並替代,當初形成這種習慣是為了追求何種回報,在試圖滿足什麼渴求,現在,用一種更積極的獎賞替代原有的獎賞,並不斷地反省和強化;第三步,找出暗示並努力克服,地點、時間、情緒狀態、其他人、習慣臨發生前的行為,都有可能是讓壞習慣運轉的暗示,找出之後努力克服。

  英國作家王爾德說:“起初是我們造成習慣,後來是習慣造成我們”。播下一種習慣,收穫一種性格;播下一種性格,收穫一種命運。成為習慣的主人,也就成為了自己命運的主人。就如查爾斯·都希格在《習慣的力量》中說的一樣:“如果你能診斷自己的習慣,你就有了改變習慣的自由和責任。如果你能利用習慣的力量,即使你陷入危機,一切皆可翻盤。”

  習慣的力量對我們的影響是如此之大。作為一名人民教師,我們只有改掉自己生活中的不良習慣,培養良好的生活習慣、工作習慣和行為習慣,才能更好地做好學生的表率作用。

  《習慣的力量》優秀讀後感5

  《三國演義》第四十五回,周瑜在群英會上舞劍作歌,歌曰:“丈夫處世兮立功名;立功名兮慰平生。慰平生兮吾將醉;吾將醉兮發狂吟!”每一個人都渴望成功,但可惜得很,大部分的人,都沒有達到慰平生的成功程度,只是漫無目標地、苟且地活下去。同樣是人,成功和失敗的人,究竟分別在哪裡呢?成功的人,究竟成功的因素又在哪裡呢?《習慣的力量》一書作了很好的回答。

  美國暢銷書作家傑克·霍吉撰寫的《習慣的力量》,向我們剖析了“習慣”在每個人生活和事業中表現出來的強大力量,並告訴我們如何利用這種力量,充分發揮出每個人的潛能,難能可貴的是向讀者提出了若干不斷改變壞習慣、培養好習慣的有效小技巧,讓讀者能有效地改進工作和生活的方式,獲得更大的成功。作者把他的觀點講得深入淺出,樸實而不玄奧,別具風致。作者玉想瓊思,宏觀博識,妙喻珠聯,警句泉湧,也是本書的一大看頭。這本書對於引導我們如何克服困難很有教育意義,能給讀者帶來許多啟迪。加上這本書印刷精美,插圖悅目,佳言雋語編排獨出心裁,頗足增加閱讀時的興會。怪不得被亞馬遜書店、《紐約時報》等權威組織評為2003年度最暢銷的商業生活類圖書。

  人們常說“命運無常”,“成功不過幸運罷了”,“吃多少,穿多少,註定的”。事實真的是這樣嗎?《習慣的力量》告訴我們:所有的成功都能歸結於一種習慣——習慣就是把成功所必需的事情堅持下來。講得多好啊!

  簡括弘深,微言妙論。是的,只要我們持續每天進步一點點,持續每次進步一點點,持續在每個環節進步一點點,——就是這樣,每天都完成小目標,向大目標邁進一點點,假以時日,功到自然成。反照我們的行為:要麼臨河羨魚——只有空想,沒有行動;要麼臨淵結網——平時不準備,到時做不來;要麼“三分鐘熱度”——虎頭蛇尾,有始無終;要麼“三日打魚,兩日曬網”——缺乏恆心,時斷時續;要麼敷衍了事——得過且過,懶得就懶;要麼功虧一簣——離成功只有一步之遙就放棄了。我們做事所欠缺的正是成功所必需的一往無前的氣概、鍥而不捨的精神和持之以恆的毅力,所以,我們往往與成功失之交臂,也是情理中事了。由此可見:命運不是“無常”,而是我們越努力,運氣就會越好;成功不是“幸運罷了”,而是天道酬勤的結果,是給有準備的人的;“吃多少,穿多少”不是“註定的”,而是靠我們自己去爭取的。

  在本書第一部分第五章中,作者倡導我們:每天做些苦差事來磨練自己。乍看悖於常理——人的本性是遠離困苦,追求安樂。細想卻富有哲理——人樂為者多非善事,而事之善者每即人所惡為,故人之所應為當為輒反於其欲為願為,甚且非其所能為可為;即使自討苦吃有自虐傾向,苦中作樂有自欺思想,但往往可將潛力發揮到極致。作者的本意是:磨難,是提升自我的最佳捷徑;人無磨難,無以戰勝自我。

  人之百年,憂勞總至,快樂難留。好像上帝造人是叫他們來這世間專門受苦受難似的'。面對苦難,我們時常會覺得有些不習慣,或者感覺有些緊張和壓力,甚至是焦慮和恐懼,但這正是我們成長的時候!

  如果我們不在苦難中磨練自己,那麼我們將會日復一日、年復一年的存在畏難情緒,備受苦難的煎熬。苦難是不打不倒的。要打倒苦難,做事就要有初戀般的熱情和宗教般的意志。惟其如此,才會在困難和挫折中突圍而出,取得某種成就;才會排斥舒適,斬斷溫柔,在暴風驟雨中鷹擊長空,在驚濤險灘上乘風破浪,得以領略其間的無限風光,得以俯仰無愧,快慰平生。

  簡單的事情重複去做,並由此養成一種勤奮的習慣、堅持的習慣、思考的習慣、嚴謹的習慣,這就是成功的不二法門,也是本書作者對我們的殷切期望。

  《習慣的力量》優秀讀後感6

  這學期,我認真讀了美國暢銷書作家傑克·霍吉撰寫的《習慣的力量》一書。書中剖析了“習慣”在每個人生活和事業中表現出來的強大的力量,並告訴我們如何利用這種力量,發揮潛能,改進方式,使個人最終獲得成功。我是做老師的,這本書對我的工作有很大幫助。透過這本書,我讓我的學生懂得了自己,從而明白了人生的關鍵因素是什麼,同時,也讓我更深切地瞭解我自己。

  從教6個年頭了,也教了好幾批學生,我發現學生在語文學習上普遍都存在以下問題:第一,他們不懂得良好學習習慣的力量,更不在乎壞習慣的養成;第二,他們總會冠冕堂皇地說:我以後會學好的,我以後會成功的,我以後會怎樣怎樣……

  讀了《習慣的力量》一書,我才知道原來學生的這種表現有名堂,稱為“總有一天”綜合症。書中指出,人們總是自欺欺人的暗示自己:只需等待,美好的未來便會自然而然地出現。某個時刻,以某種方式,在某一天,它會出現。於是,就是這個畫餅充飢的願望,無孔不入無處不在於我們的生活之中。結果呢,可想而知,地球上又多了一批空想家!那怎麼幫助學生擺脫這種“總有一天”綜合症呢?《習慣的力量》一書給了我提示。

  首先,讓學生明白習慣的力量是如何產生的,提高認識,進而讓學生明白“好習慣結好果、壞習慣釀惡果”。

  書中指出,一個動作,一種行為,多次重複,就能進入人的潛意識,變成習慣性思考、習慣性動作,一旦形成,就難以改變。

  我們可以用“走老路”的事例來深刻說明這個道理。很多人每天上班都是走同一條路線,如果某一段時間,途中因為施工經常導致交通堵塞,他們會有意識地為自己規劃另一條行車路線。然而不幸的是,大多數人還是多次走上了擁堵的老路。這種“走老路”的習慣,便是潛意識作用的結果。

  我們還可以透過故事讓學生明白這個道理。如大象“林旺”的故事。“林旺”小時候被放進了動物園,鼻子被一根鏈條拴在了木樁上。頭一年,它兩次想掙脫鏈條去玩都失敗,還把鼻子掙得生疼。從此,它再也不敢去掙那根鏈條。結果,年復一年,從小到大,它都以為自己是不可能掙脫鏈條的,最後老死在了象房。實際上,長大後的它只要一掙,完全可以到外面瀟灑走一回。林旺的悲劇,基於它從兩次掙脫動作中得出的一種負面認識:我是掙不脫那根鏈條的,併成為一種習慣性思考進入它的潛意識之中,每當碰到這樣的事,就成為習慣性反應。由此可見,習慣性的思考一旦進入潛意識,就有多麼大的力量。相反,如果是一種正面的思考,正面的動作呢?那同樣會產生一種不可思議的積極的力量、成功的力量。

  其實,習慣的力量起初看起來似乎很微弱,弱如一段繩、一滴水,幾乎讓人感覺不到它的力量,但繩鋸木斷、水滴石穿,習慣的力量就存在於類似繩和水滴這種持之以恆、堅持不懈的重複之中,等你能夠感覺到它確實存在的時候,它的力量已大得足以震撼山嶽了!

  第二,最重要的一點,幫助學生樹立“從今天開始做起,採取某種現實而有目標的行動”的良好行為習慣。

  要告訴學生:“如果不趁著一股新鮮勁兒,今天就執行自己的想法,那麼,明天也不可能有機會將它們付諸實踐;它們或者在你的忙忙碌碌中消散、消失和消亡,或者陷入和迷失在好逸惡勞的泥沼之中。如果你還希望自己能夠成為一名行動者,那麼,你必須從今天開始做起,也惟有從今天開始做起!切勿依賴明天。”

  還要告訴學生制定計劃的重要性:“有個名叫約翰·戈達德的美國人,在他15歲的時候,就把自己一生要做的事情列了一份清單,被稱做‘生命清單’。在這份排列有序的清單中,他給自己制定了127個具體目標。比如,探索尼羅河、攀登喜馬拉雅山、讀完莎士比亞的著作、寫一本書等。在44年後,他以超人的毅力和非凡的勇氣,在與命運的艱苦抗爭中,終於按計劃,一步一步地實現了其中106個目標,成為一名卓有成就的電影製片人、作家和演說家。如果你不希望碌碌無為地度過一生,如果你希望獲得某些東西,請你也制定一份‘生命清單’吧!吃不窮,喝不窮,沒有計劃就受窮!按照自己的目標,有計劃地做事,這對於你是否能夠主宰自己的生活至關重要。”

  在此,我向所有老師、所有學生推薦讀一下這本書,然後設定你的目標,再利用習慣的力量!如果你能夠堅持作者提供的一些方法,相信你會終有所成。同時要記住,在方向正確的前提下,成功者與不成功者的區別,往往在於能否堅持不斷,能否堅持到底。讓習慣性動作植根於你的潛意識,行為變為習慣,習慣養成性格,性格決定命運。不要等,今天就付諸實際行動吧!

最近訪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