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運動改造大腦》讀後感

《運動改造大腦》讀後感

  當閱讀完一本名著後,大家一定都收穫不少,這時最關鍵的讀後感不能忘了哦。可能你現在毫無頭緒吧,以下是小編收集整理的《運動改造大腦》讀後感,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運動改造大腦》讀後感1

  一本被重印16次,翻譯成10種語言,風靡多個國家和地區的暢銷書《運動改造大腦》,是由哈佛大學教授和專家針對多年的潛心研究成果撰寫。這本書顛覆了人們對於運動的認知,因為大家只認為運動可以強身健體,卻不知道運動還可以健腦!運動可以全面提升人類大腦的執行水平!

  下面就我自己個人運動經歷談談具體對應感受:

  1)僅僅30分鐘的有氧運動就有助於你集中注意力並能充分利用一天的時間。

  自己這幾年養成了戶外跑步習慣,每次晨跑完,就感覺到被充足電了一樣,渾身精力充沛。工作中遇到棘手的任務挑戰或者在繁重的工作壓力情況下,依然能夠聚精會神地有效面對和處理,一天下來沒有啥疲憊感覺,狀態特別好。但如果一段時間不運動,就會發現自己工作小半天時間就會有累到的感覺,注意力開始不集中,容易有消極怠工情緒,容易走神開小差。這樣一對比運動效果確實很是明顯。

  2)運動可以讓思維更加敏捷,決策更加縝密

  自己喜歡跑步運動時,腦袋瓜裡帶著一些想不明白的事情和問題。自己一邊跑一邊想,當身體感覺到熱絡,渾身氣血流暢起來時候,就經常會有一些靈感浮現腦海裡,讓自己意識到原來問題本質是這樣或者原來還可以這樣方式處理事情的驚喜感。

  這讓我不禁聯想風靡世界的日本作家村上春樹熱衷跑步,高產其小說作品時,也提到過自己很多的作品靈感來源於跑步瞬間想到的。著名生涯規劃領域知識大咖古典老師也是因為意識到運動可以有助增長自己的智慧從而開始熱衷跑步運動。

  3)運動可以消除焦慮、沮喪、抑鬱等消極情緒,延緩衰老

  跑步運動是很容易上癮的。因為當你養成習慣經常跑步後,身體會釋放讓人開心快樂的元素多巴胺,讓人很是自信,充滿激情感,人也變得更加陽光主動。這種狀態下,焦慮、沮喪和抑鬱等情緒被一掃而光,被快樂、開心和樂觀等情緒代替,自然你就覺得生活更加美好了。

  心態好了,人就更加年輕,人更加年輕,不就延緩衰老了嗎?因此,不運動的人就看不懂經常一跑就是五公里、十公里風雨無阻的運動者,他們覺得這應該很痛苦才對,哪裡知道那些跑步的人根本不跟他們在一個平行世界,人家跑的時候感覺可嗨了!

  4)運動可以戒癮

  我是個吃貨,很多時候看到美食就欲罷不能。因此經常跟朋友們自嘲:自己一直在長路漫漫的減肥道路上進行上下左右、前前後後的探索。可是隨著自己經常運動後,有時候看到一些美食也能控制住自己的食慾,理性的意識控制住了面對美食的本能情緒反應。後來我聯想到這應該是運動後精力充沛的原因。因為精力充沛情況下,就容易對自己更多的內在掌控感。

  5)運動可以改善睡眠,改善記憶力和理解力

  白天運動後,到點就容易犯困,睡得還特別香。這種情況下,哪來失眠一說?

  我發現身邊經常運動的朋友深度高質量睡眠時間比不運動的人每天要多出1—2小時,這樣的睡眠質量真是槓槓地好啊。睡眠質量提高了,大腦對於白天的資訊處理就更加高效,自然記憶力和理解力會有所增強。

  因此,我作為教育工作者,經常苦口婆心地勸一些家長,給孩子預留運動時間,不要讓孩子整天坐在那不動地學習,那樣效果反而不好。希望各位家長朋友要鼓勵孩子特別是天生好動的男孩們多多運動,釋放天然的精力,透過運動不僅提升身體素質,還可以改善學習效率。總而言之,運動可以讓思維更加敏捷,讓決策更加縝密,延緩腦細胞衰老,提升學習效率,有效改善記憶力和注意力,消除焦慮、沮喪、抑鬱等消極情緒。

  運動好處如此多多,我們應該把運動作為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如果你總在埋怨生活,負能量滿滿,那就趕緊動起來吧!

  《運動改造大腦》讀後感2

  空閒之餘,快樂的童年記憶會湧上心頭,記憶中的場景是我們不停的奔跑著,從這個山頭到那個山頭;從山頂順著梯田不停的跳,一直到山底在停止;在炎熱的夏季,一群人在山上的水池裡戲水等。

  為什麼童年時快樂的?因為我們其實一直在運動,而運動究竟為什麼會帶來那麼多快樂,透過閱讀《運動改造大腦》這本書以後,真正明白了運動究竟是怎麼樣影響著我們的大腦?

  書中解釋了運動的原理:越運動越多的腦細泡。人人都知道,運動可以讓身體更加健壯,可以讓人們自我調解壓力,可以讓讓人感受到快樂,但是卻不知道我們感受到快樂的真正原因是:運動讓大腦處於了最佳狀態。

  1、運動平衡了大腦

  如何平衡?失衡的大腦會引發常見的抑鬱症、焦慮症和強迫症。現有的大多數改善精神狀態的藥物,都是以調節神經遞質為目標。而經過實驗發現,長跑1600米與服用極小計量藥物場上的效果是一樣的。運動使大腦中的神經遞質和其他化學物質之間達到了平衡。

  2、運動讓大腦成長。

  大腦成長自然就離不開大腦的優質營養肥料——腦源性神經營養引資,簡稱BDNF。透過實驗室的小白鼠的實驗,喜歡主動運動的小白鼠在解剖後,發現跑得越多的老鼠,大腦內的BDNF的水平越高。

  3、運動誘發神經新生

  很長時間以來,很多人都認為神經元的數量是恆定的,且只能被不斷地消耗,不能新生。但是當新進的裝置對人腦進行掃描之後發現,神經元竟然像身體的其它細胞一樣,在分裂生長。而多個實驗已經證明運動是會誘發這種“神經新生”。

  4、運動如何在三個層面提高了我們的學習能力?

  1首先,它完善了你的思維模式以提高警覺力、注意力和驅動力;其次,它讓神經細胞準備就緒,並促使它們相互連線起來,這是連通新資訊的細胞基礎;最後,運動激發海馬體的幹細胞分化成新的神經細胞。而如何運動才是最有效的呢?書中給出的答案是:兼顧技巧訓練和有氧訓練。

  以上是書中的部分摘選,如果你想知道更多關於運動改造大腦的原理的'話,推薦這本《運動改造大腦》。

  如果你只是知道運動有很大好處,卻邁不開腿的話,那是因為你知道的用處太少了,所以給你推薦這本《運動改造大腦》。堅持運動!享受運動帶來的改變!

  《運動改造大腦》讀後感3

  本書的太長不看版就是標題——運動改造大腦,運動不但能健身還能健腦,這樣的結論,對人們長久以來認定的“四肢發達,頭腦簡單”的觀念是狠狠的一擊。

  作者是哈佛大學醫學院的教授,著名的神經科醫生,被譽為“揭開運動與大腦秘密的人”。他認為人類天生就是要運動的,遠古時代,人們狩獵採集,需要的是奔跑和遠行,而如今整日久坐的生活方式違背了人類的天性,使我們的健康狀況日漸衰退,因為我們和遠古時代的人類的基因幾乎是一致的,天生就設定為運動模式,身體和大腦一樣,是遵循用進廢退的規律的。

  書中從美國的一所學校的運動實驗講起,學校把每週一次的體育課增加到每天45分鐘,然後發現孩子們不但肥胖率降低了,而且考試成績也顯著提高了!不僅在全州的綜合考試中脫穎而出,在比較世界各國學生知識水平的TIMSS評比中也超過美國富裕地區的學校,獲得了世界第一。

  每天一節體育課和我們中學跑早操有異曲同工之效,但是實驗中的美國學校不同的一點是,注重努力大過於成績,透過觀測學生運動時的心率來判斷孩子是否盡力,於是一些瘦弱的或者肥胖的孩子也可以透過努力取得很好的運動成績,從而提高運動信心和興趣。

  作者用了大量生物學的實驗和專業術語來解釋學生成績提高的原因,總結一下就是“運動讓我們的大腦做好準備,提高大腦記錄和處理資訊的潛能。運動能為大腦製造替換零件,誘發神經新生。”

  運動並不是能提高智商,而是幫助大腦達到最佳執行狀態。這大概也是很多思想家、哲學家喜歡散步的原因吧,黑格爾在海德堡散步走出了著名的哲學家小徑,康德也是痴迷散步風雨無阻。日本作家村上春樹一天平均跑10公里,他在《當我談跑步時我談什麼》中講,自己很多寫小說的方法,都是跑步的時候想到的。

  腦力勞動越強的工作,越需要運動來保持大腦活力。華爾街投行精英們對運動就保持著極度的熱愛,這些大腦每天需要高速運轉的人,在華爾街的運動會上個個肌肉線條明顯,運動成績堪比專業運動員。中國金融人士雖然不能和華爾街媲美,但是看我家先生的金融朋友圈裡也是很多運動達人的,週末微信步數達到一萬常常只能排50名以外了。

  運動能帶來的不止是提高大腦執行的效率,還可以改善情緒。作者在書中用科學家的方式講解了血清素、去甲狀腺素和多巴胺如何影響情緒,過程有點複雜,結論很好理解,運動可以促使大腦產生一些讓你感到愉悅的化學物質,像吃巧克力、購物、談戀愛一樣能讓你開心、振奮起來。有研究顯示,運動的療效甚至比抗抑鬱藥物的效果還要好(作者不建議確診抑鬱的患者停藥,而是建議把運動作為藥物的補充)。

  感覺心情低落的時候去選擇一種運動,改善身體也改善情緒。我自己的一點體會是:體力充沛的時候很難會感覺憂傷,身體有力量了,心理也會漸漸有力量。

  我一直建議備孕的朋友去健身,我自己就是運動的受益者:孕前開始訓練,增加了腰腹力量,解決了腰痛的問題,於是孕後期一直感覺自己很靈活,也沒有妊娠紋;孕中期上了孕婦瑜伽課,舒緩的拉伸肩頸、腿,還有和自己差不多孕周的朋友一起交流,感覺身心都很放鬆;產後四個月開始恢復鍛鍊,從腹式呼吸開始,練習普拉提和瑜伽的一些體式,減輕了腰痛,恢復了精力,看著腰圍一點點減小,心情也明亮起來;後來還學過一段時間泰拳,打打把子,神清氣爽,發洩了很多負面情緒,對改善家庭關係也大有裨益。

  當媽以後,不敢生病,不敢老,健身才是良藥。

  通常我們總是誤把身體當作大腦的搬運工,其實身心腦是緊密聯絡的。每次運動中的一點點的小進步,都讓我重新認識自己,意識到自己的潛力遠比想象的大,對自己的身體的控制感增加,感覺對生活的掌控感也會增加。

  超越你自己認為的能力極限,即使在這種痛苦中堅持停留一兩分鐘,你就能超越自我而進入到一種純淨的精神狀態中,你會感覺到自己可以戰勝所有挑戰。”

  運動不但可以塑造健美的身材,還可以塑造有活力的大腦。然而,對於久坐不動的人惡性迴圈是:不運動是因為沒有精力,而沒有精力是因為他們缺乏運動。不過,一旦走出這個惡性迴圈,開始運動,一切都不一樣了。

  看到過一條微博很有意思,一個肌球蛋白,拖著一個能讓你開心的內啡肽,走在一個微管上,然後大搖大擺的走過你的大腦皮層,這是讓你產生快樂的物質,看著他為了讓你開心,每天辛苦的拖著這個大東西走路,你還有什麼理由懶惰呢?春暖花開,從走路開始,動起來!

最近訪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