鄭伯克段於鄢讀後感(通用7篇)

鄭伯克段於鄢讀後感(通用7篇)

  當閱讀完一本名著後,大家一定對生活有了新的感悟和看法,記錄下來很重要哦,一起來寫一篇讀後感吧。可是讀後感怎麼寫才合適呢?以下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鄭伯克段於鄢讀後感,歡迎大家借鑑與參考,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鄭伯克段於鄢讀後感 篇1

  千百年前那些蓬蓽生輝的大殿之中,離權力核心最近的皇子間的關係,基本上就是——爭鬥。而莊公和段這對一奶同胞的兄弟生於此,便註定了將要奔向這既定的宿命。

  整篇文章以一個旁觀者的視角所寫,沒有一句褒貶,可字裡行間所流露出的那鮮明的人物性格卻淋漓盡致,讓人讀完一遍,便有了自己的見解。

  莊公自然是整篇文章的核心,這是一個複雜而心計深沉的人。

  莊公的心思實在教人琢磨不透。對於弟弟段不知滿足地不斷擴張自己勢力的作為,無論大臣們如何規勸,他都毫無動搖,直到最後弟弟的軍隊整裝待發,意欲將王城一舉拿下之時才反攻——這樣的做法,究竟是對弟弟的疼愛寬容,還是處心積慮?

  我想,後者的可能較大。

  以莊公之能,能夠早先得到段之大軍準備攻打的訊息,就說明他早已在段的人手中安插了自己的心腹。他看似與世無爭,實則將段的一舉一動都掌控在自己手中。

  他從未信任過段,又何言疼愛?

  莊公利用了段的自私,任由其擴張版圖,最終與其致命一擊。若段未曾擁有過希望,那失敗則不算失敗,可眼見成功近在眼前,到頭來卻只是南柯一夢——剎那間榮華不再,由天堂直墜地獄,由一方龍頭化為倉皇逃犯,曾執掌翻覆的一片江山如今卻連容身之地都全無,對於一個視權力為畢生所求的人來說,又是何其大的打擊!

  未曾擁有,便不會真正體味到其樂,然而擁有後又瞬間失去,這樣的空與痛又怎能言喻。

  所以我想,這或許就是莊公的一場報復——報復姜氏對段的偏愛。

  由後文可以看出,“遂置姜氏於城潁而誓之曰:‘不及黃泉,無相見也!’既而悔之。”這說明莊公對母親的愛是真實而由衷的,所以他很快就後悔了自己的所言。

  人類對母親的愛以及渴求母愛的心,幾乎是與生俱來的本能,而莊公或許不過是一個想要依賴母親,獲得母親青睞的孩子,所以母親對弟弟顯而易見的偏愛大大傷害了他,黑暗的種子就此萌發,日益扭曲著他的心靈,終於根深蒂固,成為了鑄成這場驚天報復的始作俑者。

  一向被寵上了天的段或許永遠不會明白,莊公渴求母愛的心,一個孩子渴求母愛的心,有多麼可憐,又有多麼可怕。

  情感的積蓄與爆發,足以摧毀一切。一句“故名曰寤生,遂惡之。愛共叔段,欲立之,亟請於武公”便能看出姜氏對兩個兒子的態度的天壤之別。

  正所謂由愛生妒,由妒生恨,被母親厭惡的痛,與對被母親寵溺的弟弟的妒隨著時間肆意生長,終將歸結為一個字——恨。

  這幾十年積蓄的情感足以湮沒理智,於是莊公親自導演了一出叛戲,將所有人玩弄於股掌之間。當大軍壓境,看似無力迴天,實則一切盡在掌控之中。命令下達的一刻,他親手為弟弟創造的幻夢頃刻崩塌,他的報復落下帷幕,可他真的快樂麼?

  或許將弟弟逐走於他而言是快樂的,因為他從未對弟弟施以衷心,而他也並不明白何為手足之情。但與母親決裂所帶來的,卻是莫大空虛。

  所以他會被潁考叔的孝心所感染,發自肺腑地道出:“爾有母遺,繄我獨無!”

  莊公自始至終都是一個孤獨的孩子。縱然他萬人之上,母親依然為弟弟處處著想;縱然他城府深藏,他也無法謀來母慈子孝的美好幻想。

  常言道種什麼因、得什麼果,若不是姜氏的偏愛,或許,就沒有後來親兄弟兵戎相見的悲哀場面。

  被愛,是一件何其有幸的事。我們生活在充滿愛的世界裡,就算失敗,也有所依賴、有所慰籍;就算被全世界背叛,也會有人站在背後,給予支援、給予信任。我們擁有愛,便擁有了一個莫大的避風港,為我們遮風避雨,為我們指引方向。

  莊公性格上的扭曲與偏執自幼形成,他渴求母愛,卻不明白自己得不到母愛的原因,其實並不全在弟弟身上。愛本來是很美好的東西,但物極必反,當愛與被愛嚴重失衡,必定會招致一場空前的災難。

  所以,在我們理所當然地接納著愛時,我們也要去愛,愛是雙方的,因此付出它的同時,我們也能得到它。

  莊公之孤獨,在於他縱然群臣環繞、美女搭肩,也無一人給予他真愛。而對於我們來說,即使孤軍奮戰,只要還有所愛之人,只要還有愛著我們的人,我們就擁有了拼搏的意義,就擁有了永不磨滅的信念。

  只要有愛相牽,人與人間便維繫著永不會斷的羈絆,就算相隔兩地,有愛相伴,有所信念,一如並肩。

  鄭伯克段於鄢讀後感 篇2

  春秋時期多戰爭,國與國之間的爭霸,骨肉之間的相殘。《鄭伯克段於鄢》就是一個事例。

  鄭莊公和共叔段為了爭奪權力而不顧兄弟關係,進行互相殘殺。

  鄭莊公的確可在“京不度”的時候就可以採取行動來遏制叔段這股“惡勢力”的發展,但是,身為叔段的哥哥,他一定不願意懲罰自己的弟弟,甚至形成骨肉相殘的局面,所以他一忍再忍,等待自己的弟弟能夠自省,然後改過自新。然而,叔段卻不懂得自己哥哥的一片苦心、得寸進尺,鄭莊公身為一國之君,既然要捍衛自己的地位就不得不在叔段“將襲鄭”的時候“給他點顏色看看”。

  同時,從另一個角度,可理解為鄭莊公的老謀深算,陰險狠毒和虛偽狡詐,充分地證明了他為權力而不顧一切。他表面上是在愛自己的弟弟,讓他擴大管轄範圍,其實他這樣做,是為了讓他弟弟管轄範圍內的百姓對共叔段產生懷疑,對他不滿。然後,共叔段就會讓為他哥哥沒什麼厲害的,就更加擴大自己的管轄範圍,到處招兵買馬,到時候可以自己滅了鄭莊公,自己稱霸。到共叔段起兵襲鄭時,他哥就可以以討伐叛徒的名義去來了共叔段。鄭莊公畢竟是一國之君,有一定的兵叔,況且百姓早就對共叔段不滿了。因此,鄭莊公是在害他弟弟,想把他一網打盡,從此就可以後患無憂了。

  後人對鄭莊公在處理這件事上的評價之所以有如此大的分歧,就在於他身為一國之君的同時也是叔段的哥哥。

  鄭伯克段於鄢讀後感 篇3

  縱觀歷史發展的長河,在這長河中有過或大或小的戰役數不勝數。其中也不乏會有首足相殘的事情發生在這其中。

  在《左傳》這部編年體史書中,就詳細地記錄了一篇關於首足相殘的事情。讀後我的內心十分震驚。

  在這篇文章中,雖然鄭莊公是主角,但我對他有很大的意見。當然,他是鄭國的君主是賢明。選才能優秀者為官,這是好的一面。不好的一面是,他沒有盡到一個作為長兄該盡的義務。那就是教育和引導其弟弟共叔段向好的方面發展,而不是一味地放任和縱容。讓我聯想到了我的長兄,在兒時會因一件不起眼的小事,而對我進行語言上的告誡。讓我不要再有類似的事件。可見,一個長兄或者親人說的話對我們有多麼重要的影響。

  從他的性格方面來看,他的性格很沉穩,但又給人一種老謀深算之感。其中在文章中與大臣祭仲討論關於姜氏與其弟的惡行和欲謀反之事時,在多次的討論中鄭莊公都表現的莫不關心,好像很無奈對這件事。但到後來說了:“多行不義必自斃,子姑待之。”給我一種莫名的恐怖之感。同時看出其虛偽狠毒的一面。這時的他早已內心怕有了主意,並且或許已然是胸有成竹了吧!

  從政治遠見來說鄭莊公,不得不說鄭莊公有統治者的那種預判能力和做事有城府以及小心謹慎的處理朝中事物務。並且鄭莊公有卓越的政治才能和極富有野心。如文中所表述,今曰:“不義不暱,厚將崩”。以說明他的內心的野心巨大。在面對王位受到動搖,仍“放縱”其弟和姜氏的小動作很長時間。可見,鄭莊公的內心有多強大。這也為後來鄭國強大奠定了基礎。我也由此認識到了一個人要有一顆堅定而強大的內心,要做到這一點,就要有遇事和鄭莊公一樣沉著,鎮定。可能有所成就也與他的`生活經歷有關吧!

  在這裡,我認識到了鄭莊公的內心多面性,和性格的多樣性。我很敬佩鄭莊公的遇事沉著,同時也討厭他的老謀深算和狠毒。鄭莊公這個人在歷史長河中被流傳是有原因的。我想學習他的優秀品質,沉著、冷靜,能用在平時的為人處事方面,對他的壞的一面,棄之。這就是我眼中和內心的想法。

  鄭伯克段於鄢讀後感 篇4

  暑假裡我讀了古文觀止,古文觀止是在康熙34年(1694)年吳楚材,吳調侯二人選定的。其中令我印象最深的是鄭伯克段於鄢,鄭伯克段於鄢選自《左傳·隱公元年》。

  這篇古文透過描寫鄭莊公陰險狡詐,其母姜氏偏心、溺愛以及其弟共叔段貪得無厭,反映了鄭國最高統治者內部爾虞我詐、互相傾軋的激烈鬥爭和衝突。

  讀了這篇古文後,我要發表一下幾個看法。這件事情的根源在於母親。由於母親過份溺愛二兒子共叔段,使他養成驕、奢、淫、佚這種壞習慣,同時也在大兒子鄭莊公心裡埋下了仇恨的種子。當弟弟走上歧路時,做為哥哥的他沒有加以指正,做為國君,沒有加以懲罰,而是步步為營,挖好陷阱等待弟弟往下跳。當弟弟私心膨脹時,準備佔領鄭國。鄭莊公把弟弟一舉擊敗,使弟弟潰不成軍,最終逃離鄭國,取得最後的勝利。所以我覺得在生活中人們應該做到君義、臣行、父慈、子孝、兄愛、弟敬,人們應該遵循這六順。

  讀了這篇古文後,我受益匪淺。

  鄭伯克段於鄢讀後感 篇5

  雖然我沒見過鄭伯克段於鄢的場面但是在讀過這篇文章之後內心還是有一些想法的。

  對於鄭莊公讀者們持有兩種看法一種是認為莊公仁慈忍讓另一種則是說鄭莊公有意養成公叔段之惡。我比較贊同第二種看法。

  我個人認為鄭莊公老奸巨滑。一開始故意把京給公叔段並且順著姜氏不管他們實際上是假仁慈假忍讓令他們一步步養成惡果讓他們先謀反最後除掉他們的時候好找個完美的藉口來掩飾。我想他背地裡早就把每一步都設計好了就等著公叔段造反。因此公叔段一造反鄭莊公就知道了並立即派出軍隊。

  雖然鄭莊公奸詐得像只狐狸但這也不能都怪她。其實他也挺可憐的只不過是出生之時出來得有個性一點就被上天剝奪了所有的母愛。在這種環境中有這樣的性格也不稀奇再說對公叔段這種惡人用些手段也不為過。

  鄭伯他也不是沒有好的一面。當他將其母親打入冷宮之後立即便後悔了並能將此事告訴穎考叔最終與母親和好如初。說明他還是愛她母親的他的內心依然善良。

  透過這篇文章我不僅瞭解了鄭伯克段於鄢的歷史更知道了母子之情比海深的事實。

  鄭伯克段於鄢讀後感 篇6

  若歲月懂得收斂,鄭伯的棋盤不失為一場好戲。

  歷史風雲,變幻無常。在春秋的某一年,鄭伯克段於鄢,初上任的鄭莊公終於滅了把“火”。而作為長兄,對於弟弟共叔段,鄭伯最初總是“深明大義”的。

  古代君王之家,爾虞我詐、兄弟相殘,自然不可避及。鄭伯何其有幸,在封建大家族中,生為嫡長子,固然是天命不凡。可,鄭伯卻又是何其不幸,因為出生時難產的原因,便不受母親姜氏的寵愛,在原本應當享受母愛的階段,母親把全部的愛都給了弟弟段。

  年少的時候,鄭伯也曾想,母親對自己,是否在針眼裡挑刺?處處看不慣?每聲平淡的“寤生”在對弟弟段的寵溺面前,自是不足掛齒的。任歲月漂泊遊蕩,不過孤舟一葉。在小鄭伯眼中,武姜氏,不過便是在很久以前,從申國過來服侍父王的一個美女罷了,當然,在她面前,鄭伯自是不敢多言的。

  心中有乾坤,自能定大局。鄭伯在這樣的環境中長大,沉穩莊重。年歲一轉,到了鄭伯即位之後,他深知,母親會為弟弟段嗚不甘,出於道義,將"京"地封給段,段被稱作"京城大叔"。沒過多少日子,火便開始燒起來了,京邑的城牆不合法度,非法制所許。

  鄭伯深知,“虎的爪牙大了,將會養虎為患”,弟弟的野心,母親的立場,他怎能不以為然?誠然,“為君者遵君道”,他表現以寬容的姿態,實則是以大局為重。

  得了好處的段自認為可以胡作非為,卻渾然不知鄭伯的城府。“縱共叔段之慾,養共叔段之驕”,一時的好處讓段嚐到了甜頭,卻沒有讓他明白哥哥的"苦心",不斷征討,不斷膨脹。終有一日,發展到了"自作孽不可活"的地步,火終於將慾望點燃,段,還有什麼可以滿足的呢?江山,不過爾爾,母親會為自己撐腰,那個王兄,共叔段,又怎會將他放在眼中?

  這盤棋,鄭伯下的艱險而謹慎。終於到了收網的時候了,作為兄長,他以包容的姿態一而再、再而三的忽略弟弟的不敬,作為君王,何其有幸,得天下殃殃?看似退讓的步伐讓民心所向,最終京叛共叔段,膨脹至及、目空一切、滿盤皆輸。

  也許是怕史官賴上自己一筆麻煩帳,對於母親的態度,鄭伯的確也是變的極快,那兩句"大隧之中,其樂也融融!""大隧之外,其樂也洩洩!"恐怕並非母子情深,也只當是鄭伯糊弄後人的玩笑罷了。

  鄭伯的乾坤何其妙哉!對母親、對弟弟,深諳世故。久居在心裡的隱患,選擇時機,一舉奸滅。共叔段的失敗,也正應了那句"多行不義必自斃",莊公的大智慧,深深的隱藏在他的乾坤裡。

  鄭伯克段於鄢讀後感 篇7

  《鄭伯克段於鄢》的作者批評叔段,諷刺莊公,客觀地指出了兄弟相處的錯誤。莊公後悔時到底是不是真心的就不得知了。但是他終於與武姜見面時的感嘆有三分真七分假。

  三分真是他在漫長的數十年來真正地面對母親,剷除了弟弟這個障礙,此時他的心裡會想著如何與母親相處,彌補童年的空缺,做個好君王的同時做個好兒子。

  作為旁觀者和後人,我們能夠評論莊公陰險,奸詐和偽善。但是別忘了,莊公是個兒子和兄弟的同時,他也是個君王,倘若太叔段真的上位,歷史就不會再有"春秋小霸"這一人了。

  作品鑑賞

  《鄭伯克段於鄢》是春秋時期史學家左丘明創作的一篇散文。這篇文章主要講述魯隱公元年(公元前722年)鄭莊公同其胞弟共叔段之間為了奪國君君權位而進行的一場你死我活的鬥爭。鄭莊公設計並故意縱容其弟共叔段與其母武姜,其弟驕縱,於是欲奪國君之位,莊公便以此討伐共叔段。

  莊公怨其母偏心,將母親遷於潁地,後來自己也後悔了,又有潁考叔規勸,母子又重歸於好。全文語言生動簡潔,人物形象飽滿,情節豐富曲折,是一篇極富文學色彩的歷史散文。

最近訪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