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教育孩子的書讀後感(通用6篇)
讀教育孩子的書讀後感(通用6篇)
細細品味一本名著後,你有什麼總結呢?現在就讓我們寫一篇走心的讀後感吧。那麼讀後感到底應該怎麼寫呢?下面是小編精心整理的讀教育孩子的書讀後感(通用6篇),歡迎大家借鑑與參考,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讀教育孩子的書讀後感1
手捧《吳正憲的兒童數學教育》,封面中題目下方的一行小字引起了我的同感:真心與兒童做朋友。這句話看起來很簡單,但做起來,恐怕還是不容易的。真心與兒童做朋友,我們該透過什麼的方式與兒童做朋友,這些方式能夠被兒童接受嗎?什麼樣的方式才是與兒童做朋友的最佳方式?何謂真心?這樣一些問題,引起了我的思考。所以,我迫不及待地翻開了書。
首先映入眼簾的是由史雲中教授寫的總序,史教授在總序中主要提到了教育家應該具備的四個條件,即真心地熱愛教育事業;有自己獨到的教育理念;能夠全面把握學科知識;會反思和會研究。
書中一個個的案例,讓我認識到吳正憲老師偉大的人格魅力。她對學生的尊重和愛。讓她的學生在學習中,真正感受到了對數學的興趣,感受到被尊重的快樂。吳老師常說:“智慧不能像知識那樣直接傳授,更不是知識的簡單堆積。
吳老師的數學教育價值觀認為:小學數學不僅要讓學生掌握數學基礎知識和基本技能,而且要讓學生掌握一些數學方法和規律,解決一些數學問題。數學教育要用教師的智慧不斷喚醒、點化、豐富、開啟學生的智慧,要以教師的人格魅力影響、完善、健全學生的人格,使傳授知識、啟迪智慧、完善人格的教學目標三者和諧有機地結合。
吳老師追求的是讓課堂教學充滿生命的活力,她以“傳授知識”“啟迪智慧”“完善人格”的三維教學目標為依託,為學生創造喜歡的數學課堂。在吳老師的課堂中,處處是真情流淌的生命課堂。在她的課堂上,沒有“失敗者”的角色,她會對學習有困難的孩子付出加倍的愛,幫助他們揚起自信的風帆。吳老師課堂教學風格中的一個成功之處就是激勵、喚醒和鼓舞學生。喚醒什麼?喚醒的是學生已有的知識經驗。因為一個人不可能超越自己的知識經驗理解新的知識。
所以,吳老師的追求的是經驗對接的主體課堂;更是思維碰撞的智慧課堂;機智敏銳的靈動課堂;縱橫聯通的簡潔課堂;以做啟思的實踐課堂;追本溯源的尋根課堂;充滿魅力的生活課堂。因此,在教學中,我們時刻要讓學生透過數學知識,看到數學思想方法。學會“數學的看問題、數學的想問題、數學的解決問題”。
讀教育孩子的書讀後感2
《幼兒園教育的50個細節》這本書是圍繞著幼兒園教育實踐中的細節問題展開講解,全書並50個細節以案例的形式呈現,從語言運用、非語言行為、教學探索、環境創設、因材施教和處理突發事件這六個不同的側面來反映幼兒園教育中需要引起高度關注的一些具有典型性的語言和行為。這本書很貼近我們的實際工作中實際會發生的事,我迫不及待的想把這本書看完並能從中有所共鳴和發現。
我對書中印象最深的是處理突發事件中“從滑梯上被推下來的孩子”的細節描述。書中深入淺出地剖析了之所以會發生安全事故,一方面與幼兒沒有建立起良好的集體生活規範有關,另一方面也與老師在安全管理與教育上做得不到位有關。是啊!在幼兒園教育實踐中,安全問題是最令教師們擔心的,特別是班裡有比較調皮的幼兒,如何讓他儘快適應集體生活,以及如何在集體生活中逐漸規範他的行為習慣,是我們應首先要考慮的問題,只有這樣才能預防突發的安全事故發生。
事實證明:常規培養和安全有著密切的關係。還有在書中讓我感觸最深的就是面對“寧死不屈”的孩子,現在的小孩大多數都是獨子,集很多人的關心於一身,所以很容易會養成我行我素,我什麼都是對的,我就是想這樣,我願意等等的一些他認為很對的一種心態和做事方式。這本書能很直接的分析出,這類小孩是具有超乎一般孩子的獨立性和自尊心。而這種自尊心是家長所寵溺出來的。作為幼師,首先我們從心裡裡面接受這類與眾不同的小孩,並應該和家長一起配合努力,來滿足這類孩子爭強好勝的心理,並找準時機對他們加以引導。從細節入手,這也是我們拉近與幼兒心裡距離的好方式,能讓我們理解幼兒的情感所需,並且身教重於言教,榜樣的力量是無窮的。教師的榜樣示範無疑會對這類幼兒起到潛移默化的作用。
在這本書中最讓我感動就是老師身上有媽媽的味道,這是一個令人怦然心動、心驚膽顫的故事。這位老師得到了一個孩子對老師的最高稱讚,正是因為這位老師對貝貝的關注,用心的瞭解和真心的關愛,讓在受到媽媽去世的痛苦中,慢慢走出來的貝貝,重新感受到了媽媽般的關愛,我相信我也能做到,幼師不僅要教幼兒知識和技能,更多的是讓每一個幼兒伴著愛的滋潤健康的成長。我們都應該做個有媽媽味道的老師。
辛勤的汗水,澆灌出五彩斑斕;甜美的心泉,哺育出希望無限。幼兒的心靈是清純而敏感的,我相信在以後的工作中我更能很好的勝任這份工作,用真誠的心,滿滿的愛,懷一顆家長之心,盡一份教師之責,讓我們的幼兒健康快樂的科學成長!
讀教育孩子的書讀後感3
我是一名小學老師,我很想教育好我的學生。工作上我勤勤懇懇,在教育學生方面付出了很多心血,但總覺得學生的發展離自己的目標還差很遠,對自己教育學生的做法也有諸多困惑。《教師怎樣教育好自己的孩子》這本書中的許多觀點和做法令我茅塞頓開,明白了許多。
其實教育學生,並沒有現成的一成不變的法則。因為每個孩子都是一個獨立的個體,我們要有選擇地學習別人的好的做法,更要針對自己的學生的個性採取有效的方法才能收到較好的效果。
教育自己的孩子時要放平心態。每個孩子都是一個獨立的個體,他有自己的思想,如果我們把自己的想法強加給孩子,而不顧他們的感受,最終受傷害的會是我們自己。因此,教師在教育自己的孩子時,首先應該以平和的心態來對待自己的孩子。給自己一種為學生全面發展的心態,將會為學生未來的發展撲救一條新的發展道路。學生也將收穫幸福美滿的人生!讓孩子擁有一個快樂的童年。
回想自己的童年時,往往會有很多的樂趣。踢毽子、扔沙包、跳皮筋、抓石子、捉迷藏……說來一大串,當時玩耍的樂趣至今記憶猶新。可是看看我們現在的學生,他們又是多麼的可憐。每天除了必須的作業外,玩的內容很少,更甭提有多少花樣了。我們在批評學生的同時,也應該想一想,其實現在的學生已經很可憐了,他們的童年在已經失去了很多的樂趣。童年的痛苦幾乎就是一生的痛苦。因此,我們教師應該努力給學生創設一個快樂的童年。
其實,在教育學生時,許多的難題和不解只要我們從學生的角度去考慮,許多問題都會迎刃而解了。作為教師,我要努力為學生的成長營造寬鬆的環境,更要客觀地看待學生的長處和短處,要科學地引領他們不斷成長,要多關注學生,要拿出愛心和耐心來,為學生的成長奠基。
讀教育孩子的書讀後感4
作為一名90後,我們的兒時生活並不像現在的孩子般豐富,那時沒有網路、遊戲、樂園、電子讀物,我們的歡樂大部分都來自“書”,所謂“書中自有黃金屋”,閱讀便是一切新鮮事物的來源。
成長至今,我依然感慨兒時閱讀的習慣讓我們這一代受益至今,近期讀到《我用閱讀教育孩子》這本書,一是因為同事推薦該本書寫的很好,可以打破思維限制,去領略不同人的不同觀點,二是反觀自己的成長曆程,回想與父母間交流的不足,希望可以在這裡找到答案。
一、跨越年齡的橋樑
由於不同輩分在不同時代領略的風景、接觸的人事物都不一樣,父母與子女間的溝通總是存在隔膜,各用各的觀點試圖說服對方,終是很難互相理解,而父母“一切都為你好”的說教更是讓人瞬間燃起逆反心理。在這種情況下,書籍便是好的橋樑,所謂好的書籍,就是要在孩子的成長過程中比家長更有說服力,可以取代家長的嘮叨和說教,孩子由此可以完成自我教育的過程,從而實現教育的最高境界。
有時,書籍裡包含更多的科學、正確且全面的知識點,可以隨時舉證,更有說服力,能夠和孩子閱讀相同觀點的書,可以幫助大家形成相似的世界觀和價值觀,遠比說教式教育要更為高效。
二、包攬不如引導實踐
現代社會,一個家庭普遍僅有一個或兩個孩子,太多家長從孩子小時就對孩子的事情事無鉅細,放不下心,這個習慣甚至在孩子已經成年時仍無改變,總是沒有限制的大包大攬,這樣成長過來的的孩子一方面自己的能力很差,另一方面待人接物也讓人很不適用,就像溫室裡的花朵永遠都是脆弱的。孩子也並不總“吃這一套”,獨立的想法促使他們產生更多抗拒心理,慢慢不再願意和家長溝通。
如此沒有節制的包攬,反倒不如在吸引他們好奇心、注意力的情況下、引導孩子讀書的基礎上,讓他們多參與、多實踐,更多的為以後在社會生活、學習、工作打好基礎。看萬卷書,行萬里路,有了書中的基礎,多鼓勵、引導孩子實踐和作為,可以不斷驗證讀書的正確性,也能及時提出問題、培養思維意識,這樣長大的孩子更加自信、獨立、願意嘗試。
三、放鬆徜徉
人生在世,我們的`父母也會因為工作生活的壓力感到焦慮,而這份焦慮會自然而然地傳給我們,會讓我們成長中的幸福感、安全感大大降低,也不利於孩子在年少時建立良好的心理基礎,學會自我的情緒管理。
所以,不管父母已經處於何種階段,都要需要學會管理自己的情緒,不讓孩子在你的焦慮下戰戰兢兢地學習與生活。就如萬科集團董事局主席王石先生曾說過:“任何當下讓你焦慮不已的事,十年後回頭來看時,都會覺得不值一提。”,作為一名女性,除了家庭之外,我們還需要有自己的愛好、自己的朋友、自己喜愛的事業,需要建立自己的精神世界。我認為,讀書便是最好的方式,紙質讀物、電子讀物都是放鬆的好搭檔,工作之餘、生活間隙徜徉在這樣的海洋中,幸福而滿足。
家庭教育的實質是家長的自我學習和自我成長,這句話我很認同,因為最近深刻的感受到了自己的不足,也能覺悟到自己的不足對生活帶來的不良影響。言傳不如身教,而父母與子女之間更是存在潛移默化的影響,父母不斷提升自己來營造一個更好的家庭氛圍,如此一來,家教的實質就變成了家長的自我學習和自我成長,一切就會變得更好。
讀教育孩子的書讀後感5
《我用閱讀教育孩子》的書中,在第六頁最後兩行引用了《人民日報》的一句話“初中掉下來的成績可能都是小學欠下的閱讀賬。”書中還說“我們身邊有不少家長,從小學低年級起,就狠抓孩子的學習成績,讓孩子把大量的時間都投入作業和補習班中,並滿足與孩子所得的高分,其實這樣做對孩子是一種巨大的損失。”
對於這幾句話我是深有體會,我女兒今年大二,在她很小的時候,我沒有帶孩子大量閱讀的理念,看到很多孩子在上幼兒園的時候都已經會寫好多字,會幾十加幾百的算術題了。我也被這種不正確的潮流感染者。幼兒園時期很少帶孩子讀繪本,小學化傾向,所以在女兒上一年級的時候特別省心。再加上我是老師,不斷地給孩子機械性的刷題、輔導。嘿,女兒的小學成績一直名列前茅,成為眾多家長眼中別人家的孩子,成為同學的楷模,我眼中的驕傲。可是到了初中以後,女兒的成績漸漸的力不從心,不光是語文成績,數學、物理、化學等各門成績都是平平,失去往日的光輝。我意識到自己的教育出了問題,自己的理念出現了嚴重的錯誤。可是那個時候已經為時晚矣!初中每天十幾門功課都需要學習,每天作業都要做到很晚,哪有時間讀書啊?好不容易放寒假、暑假了,那點時間讓孩子去閱讀宛如杯水車薪,再說女兒從小沒有養成閱讀的興趣,一本本書讓她去讀談何容易。為此我非常苦惱,也非常後悔。上了高中,成績更是一落千丈,好在女兒從小喜歡彈古箏,對於音樂情有獨鍾,因為自己的勤奮好學,也考到了一個理想的大學。真正印證了:“初中掉下來的成績可能都是小學欠下的閱讀賬。”
現在國家倡導全民閱讀,全民倡導者聶震寧先生認為,閱讀裡就是一個人的`學習力、思想力和創新力,閱讀力的培養就是對人的思維力培養。
特別是現在全國小學和初中統一使用“部編”語文教材,全國教材主編溫儒敏透露:將來的語文高考試卷僅文字就要萬字以上,考試吧的閱讀內容會涵蓋歷史、天文、地理、科技、哲學等等內容,遠遠會超過語文平時教的水平。那麼沒有閱讀的同學,是不是見到了如此大量文字的試卷,不要說做了,看上去是不是有點暈呢?缺乏閱讀的孩子,就好比一輛燃料不足的跑車,自然不可能在人生的賽道上跑得多快多遠,更不可能插上雙翼,展翅高飛了。
《我用閱讀教育孩子》一書中,周璐作家反覆提到北京文輝中學一名初二學生葛天宇,他是央視中國讀書少年總冠軍,他是一名出色的小作家,經常會得豐厚的稿酬,被聘為“中國少年科學院小院士”。他上知天文,下至地理,每一門學科都是他喜歡和擅長的科目,很少能找到他的短板。這樣的少年,我們幾乎都認為他是天才吧?葛天宇的媽媽說,他其實非常非常普通,今天的葛天宇都是閱讀和時間相互積累的結果。
親愛的家長、小學界同行們,我們一定一定要在小學階段儘量從容一些,寬容一些,少一些攀比,少一些浮躁,不要過分在意孩子一時的成績,而應該著眼於他更長遠的將來,著眼於孩子一生最重要的能力的培養,那就是閱讀,閱讀,再閱讀!
讀教育孩子的書讀後感6
近在工作閒暇之餘,恢復讀書。選擇《我用閱讀教育孩子》這本書第一是因為我本來就對閱讀感興趣,感覺書裡的世界是一個新鮮的世界,可以打破地域和交際圈的限制,去領略不同的世界。而且閱讀這個習慣相對來說比較廉價,成本低而且收益高。所以我一直很重視閱讀。第二是因為自己懷孕,對教育也有了興趣。所以看到這個書名,覺得十分感興趣,就想要一睹為快。
讀的過程中,十分佩服這本書的作者周璐。她是青少年閱讀教育專家、有書少年的總編輯,曾任中信書院副總,北大《後E視野》主編。資深媒體人,曾採訪過比爾·蓋茨、柳傳志、林毅夫等國內外眾多知名企業家、經濟學家。她用閱讀培養了優秀的女兒,並且在培養的過程中十分用心。文中她提到了親子共讀,讀書會,戲劇教育等,這都讓我感覺到她絕對是一個隊教育十分用心的人。
今天,閱讀的重要性已經得到了絕大部分家長的認可,很多家長都已經認識到了閱讀對於語文學習的重要性,閱讀對於寫作的重要性,閱讀對於增長孩子的見識、開闊孩子的視野、開啟孩子的心智之不可替代的作用。
記得我小的時候,我哥哥已經開始給我買兒童書,雖然當時不知道什麼,但是現在想來,對於個人的成長還是很有幫助的。當時買的書有詩詞,猜謎語,童話故事等等,對於一個農村孩子來說,能有這種待遇已經十分可貴。
好的閱讀能帶給孩子家長們所給不了的人生智慧,好的閱讀對於孩子的人生觀和世界觀的形成、品行和情操的培養、情商的提升、道德的完善、習慣的養成等等都將起到不可估量甚至是決定性的作用。正如大文豪雨果所言:“書籍是造就靈魂的工具。”
好的書籍在孩子的成長過程中是比家長更有說服力的人生導師,可以取代家長的嘮叨和說教,孩子由此可以完成自我教育的過程,從而實現教育的最高境界。
如果一個孩子能自我教育,那真的是一種很好的境界。我經常接觸學生,見慣了太多家長對已經成年的孩子事無鉅細,大包大攬,這樣的孩子一方面自己的能力很差,另一方面待人接物也讓人很不適用,想來正是因為家長太過於想要保護自己的孩子,想要去替孩子做事情,溫室裡的花朵永遠都是脆弱的,所以我的小孩我一定會盡早讓他培養獨立能力,要讓他自己去做事情。即使有的事情是付費的,託付給別人做的,但是我也會要求孩子盡力多參與,只為培養孩子的能力。
同時在工作中,我也能發現,為什麼有的孩子習慣很好,有的小孩習慣於抱怨,習慣於去依賴別人,除了家長的言傳身教,我們還應該注意什麼呢?如何去培養一個小孩形成良好的習慣?這個也是我感興趣的,以後有時間想要多多去了解。
現在深刻的感悟到,有了小孩之後,自己還有好多要去努力,比如說想要去多讀書,以後才能多陪孩子領略更多的書中的世界,而且能更好的做出指引。但是現實是,目前我讀的書很少,連四大名著都沒有讀完,更何況是國外的名著了,像日本的東野圭吾、法國的雨果、英國的毛姆都是我想要去了解的作家。相比這些書籍讀了會讓人的眼界更加開闊,至少會比現在的我優秀的多。另外,有的主題書籍也是我想要去涉獵的,比如說寫作的書,我總覺得寫作是一種自由抒發情緒的一種途徑,像畫曼陀羅一樣,你可以自由的表達,天馬行空,沒有限制,而且不用去考慮傾訴物件的感受。寫作可以真實記錄你當下的心情,有的情緒是稍縱即逝的,包容讓人開啟心扉,去挖掘更多深層次的東西,確實會有一種療愈的效果。
跑題太多,想到哪裡就寫到哪裡,也許某一天回過頭來,看到自己寫的東西,又會覺得很有意思。最近的生活讓我有一種“黑雲壓城城欲摧”的感覺,壓力和責任都在追趕著我向前走。去負責另一個小生命的成長,去教育他是一件嚴肅的事情,不容犯錯的事情,未免有些焦慮,想要好好去預習去準備怎麼帶給他更好的將來。物質上可能能力有限,實在給不了太多,只能是用心去教育,去呵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