觀察兒童讀後感範文

觀察兒童讀後感範文

  認真讀完一本名著後,想必你一定有很多值得分享的心得,何不寫一篇讀後感記錄下呢?那麼你會寫讀後感嗎?以下是小編收集整理的觀察兒童讀後感範文,歡迎閱讀與收藏。

  觀察兒童讀後感1

  透過閱讀《觀察兒童》一書,讓我對觀察記錄有更多的理解,也更明白觀察兒童絕對不是一件浪費時間的事情。因為觀察,會讓你快樂地體味每個兒童的獨特之處。

  書中清楚的告訴我們要如何觀察、如何來記錄。

  一、觀察方法形式多樣,選擇合適的方法觀察

  觀察兒童可以隨時隨地進行但是你要想好要觀察他的什麼行為,瞭解兒童在這個年齡段的發展水平。我們應當合理選擇方法觀察幼兒。在書中介紹了多種觀察兒童的方法,但是應該因人而異,要根據活動中的現實情況,選擇觀察方法。另外,我們不僅可以從兒童的行為上觀察兒童,也可以從兒童的繪畫成品、拼圖成品等來進行觀察。透過觀察兒童,可以分析他們的行為,瞭解他們的需要,拓展他們的經驗,促進他們學習。觀察的最終目的是為了從分析出的觀察結果,找出更適合兒童發展的方法。

  二、一步步教你如何呈現觀察

  在第2章中以書面、敘事風格來組織和呈現觀察時該怎麼做。用例子讓我們知道完整的觀察記錄是什麼樣子的,對我們以後寫觀察記錄時,有了參照,能更好的寫出觀察記錄。在清楚知道了觀察記錄是如何展現出來後,又給出了一個案例,讓我們嘗試在這個案例中找到它要告訴我們關於兒童的什麼,清楚了這一點,在接下來的觀察中你能針對一個領域進行細緻的記錄,告訴你接下來我們應該怎麼做。所以這本書值得我們去細細的品讀,從書中能解決你在寫觀察記錄時的一些困惑。

  透過閱讀此書,讓我對為什麼要觀察兒童怎樣觀察有了更為清晰的認識。透過觀察兒童,我們能瞭解兒童已經達到了什麼水平,更好地理解兒童為什麼這麼做,從兒童的視角去看事物。真正做到學會觀察,這需要我們在工作中不斷地練習、實踐、反思,才能做到科學有效的觀察。

  觀察兒童讀後感2

  上學期寒假末,我們學校下發了《觀察兒童》這本實踐操作指南。幾個月來,因瑣事繁忙,一直沒有機會閱讀,最近一段時間才隨手翻閱起來。

  本書的原著是carole sharman wendy cross diana vennis,翻譯是單敏月、王曉平。本書共有7個章節。在第一章裡,主要解釋了“我們為什麼要觀察”,並介紹了幾種記錄觀察的方法。第二章是“一步步教你如何觀察”,同時也給讀者提供了大量自我實踐的機會。第三章是更全面地介紹各種觀察法,並給出許多例項,羅列了一些目的、目標,以便於讀者決定採取最恰當的模式來記錄觀察。第四章是更詳盡地回顧了記錄觀察的益處,以及觀察對於兒童的重要意義。第五章是“將觀察和評價與基礎階段的早期學習目標聯絡起來”,第六章是對各個發展性領域分別作了介紹,並列舉了一些與早期學習目標的標準有關的活動,對我們想拓展兒童經驗有所幫助。第七章是“發展的里程碑:從出生到8歲”,可供我們參考查閱,但它只是一個指導方針,因為每個兒童都有各不相同的社會背景和文化經驗。

  作者創作本書的初衷是鼓勵照料嬰幼兒的工作者樂於觀察兒童,透過觀察和記錄兒童的成長情況進而滿足兒童的需要,同時也使自己在規劃未來的專業發展時,能更清楚自己需要學習和完善的方面。

  作為一名幼兒教師,或許你已明白觀察兒童絕對不是一件浪費時間的事情。因為觀察,會讓你快樂地體味每個兒童的獨特之處。但問題是我們要如何觀察、如何來記錄,只要我們按順序通讀本書的章節,一定會讓你獲益匪淺。這些章節在內容的安排上步步深入,旨在帶你逐漸掌握觀察記錄的全過程,而且其中觀察記錄的例子也比比皆是,會讓你查詢起來更加方便,書中還有許多具體的練習活動,完成它們會讓你更好地建構起你的觀察技術和知識體系。

  觀察兒童讀後感3

  在貫徹落實《3—6歲兒童學習與發展指南》的過程中區域遊戲現場變成了教師觀察,瞭解,解決幼兒行為問題的第一手資料所得。“理解與尊重”,“保護”,“珍視”,“接納”,“允許”等詞語,充分體現了對於“兒童”“童年”的尊重,提醒了我們有必要透過學習來重塑兒童觀。讀《觀察兒童》讓我學會關注以下三個方面內容:首先,兒童的行為表現是什麼?其次,兒童為什麼會出現這些行為表現?再次,我們教師怎麼辦?當遇到兒童有一些“行為問題”時,我們一線教師往往是先考慮“怎麼辦?”“而較少花心思去搞清楚兒童的行為本質是什麼,從而導致對兒童的行為本質是什麼”的認識產生了這樣那樣的偏差。無法有效地解決兒童發展中的問題。

  例如區角遊戲“有趣的不倒翁”活動現場,洋洋小朋友一直在旋轉手中的不倒翁,還自言自語:不倒翁像葫蘆形,下面大上面小。它怎麼這麼重啊?他用尋求的目光投向我。“拆開來看看”洋洋,斌斌,皓皓三個小男生迅速將上下兩部分開,發現了底部有個很重的東西,是不能取出來的,而且還佔了一半的位置。然後,孩子們自己動手製作不倒翁,蛋殼,沙子,乳膠,紙片,塑膠剪刀,被稀釋了的漿糊,三個孩子對材料一番研究,討論之後,紛紛說道:“可以用蛋殼做不倒翁的外殼,把沙子從小孔中灌進蛋殼做不倒翁的`底部,用紙片堵住小孔不讓沙子漏出來,用顏料裝飾蛋殼但始終沒有人說到被稀釋的漿糊的用途。

  在接下來的時間裡,三個孩子都忙碌地製作不倒翁來,還交頭接耳地商量著製作的方法,很快,洋洋做好了不倒翁,但是,出現了一個問題,不倒翁根本站不住,向哪邊推就往哪邊倒。皓皓也大叫:我的也站不住呀!這時,老師扮演了引導者的角色,請孩子們回憶不倒翁不倒的原因,底部的什麼東西那麼重,而且不能移動。三個小傢伙突然明白了自己在製作不倒翁會倒的原因了。他們重新開始討論如何固定沙子。很快,斌斌明白了被稀釋的漿糊是用來凝固沙子的材料。“可以把漿糊倒進蛋殼裡,等它幹了沙子就會變硬,就能固定住了!”經過一段時間等待,倒入沙子裡的漿糊幹了。孩子們懷著激動而又忐忑的心情進行了最後一步的實驗,成功了!孩子們在經歷探索,製作不倒翁的過程中,終於明白了不倒翁的不倒之謎。

  三位幼兒的表現,在老師眼中變立體了。正是《觀察兒童》讓老師把幼兒的行為還原到情境中,瞭解他們行為產生的機制和原理,客觀,全面,科學地解讀了他們的每一個動作,每一個表現內心的感受,幫助了幼兒用獨有的方式去獲取經驗,能力,情感,體驗。因此,我認為“觀察兒童”這本書是老師貫徹《3—6歲兒童學習與發展指南》區域性遊戲的抓手,能夠讓老師去發現,去欣賞孩子成長中的微小改變和進步。

最近訪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