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山不老讀後感300字

青山不老讀後感300字

  品味完一本名著後,大家一定對生活有了新的感悟和看法,需要好好地就所收穫的東西寫一篇讀後感了。那麼你真的會寫讀後感嗎?下面是小編整理的青山不老讀後感300字,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青山不老讀後感300字1

  “四周全是綠色的波浪,風一吹,樹梢捲過濤聲,葉間閃著粼粼的波光。”這是什麼地方呢?這竟是中國的晉西北,乾旱、霜凍、沙塵暴盤踞之地!

  我不覺驚詫了,“這樣的地方,怎會有文章開頭的那一片綠色?”原來,是因為那個“手端一杆旱菸袋的瘦小老頭”。他在65歲時居然組織了7位老漢共同治理山溝。

  在老伴過世時他顧不得悲傷,更加堅定要“綠化環境到死”的信念;在女兒要接他去享清福時,他卻不肯,並他堅定不移的相信種樹便是命運的選擇;他把屋後的青山認定為他最後的歸宿!

  老人的生命是有價值的,他放棄了人生中一個常人最捨不得放棄的安逸。他從沒有萎靡不振過,他把畢生寶貴的時間和精力都奉獻給了“命運的選擇”,為國家作出了貢獻。放眼老人的一生:他的人生是充實的,還有快樂——因實現了自己的價值而快樂。

青山不老讀後感300字2

  今天,我們學習了《青山不老》這篇文章,讀完後,我深受感動。

  是呀,老人為了實現人生價值,義無僅顧的投身到植樹造林的工作中,用20xx年的時間在晉西北地區奇蹟般地創造了一片綠洲,而且面對自然條件的惡劣和生活條件的艱辛,他是這麼艱辛的工作。

  但是,人們隨著破壞森林,濫砍濫伐,使可再生的森林資源越來越少,長此以往,必將給人類帶來一系列的生態災難。在生活中,不愛惜自然資源,不懂得保護環境的現象難道還少嗎?

  是呀,課文中的老人用自己的勤勞,善良創造了這片綠洲,用有限的生命創造了無限的價值,生命的意義在青山中得到無限擴張,而且將隨著青山永垂不朽,造福人類的精神,老農的精神不老,難道青山還會老嗎?

青山不老讀後感300字3

  我們剛學了一篇課文,青山不老,有一位熱愛大自然的老人,和其他六個老人,十五年來綠化了八條溝,造了七條防風林帶,三千七百畝林網,這是多麼了不起的奇蹟啊!這個老人處處為他人著想,他用自己的林業收入,幫助村民每家買一臺電視機,這樣他還覺得不夠,他還要種樹,知道自己爬不起來為止,這位老人讓作者領悟到:青山是不會老的。

  在他植樹過程中,他面臨著很大的誘惑,女兒三番五次的想讓老人程序享清福,可老人還是堅持留下來,繼續植樹造林,多麼讓人敬佩啊!房屋後面的青山最終是老人的歸宿,他與大自然有深深的情懷,雖然青山是不會老的,但是人類如果在破壞大自然,人類終究會受到懲罰,要多種樹。(.)

  老人用自己的一生,換來了一片綠色的森林,這是值得的。

青山不老讀後感300字4

  《青山不老》講的是一位老人所創造的奇蹟。圍繞這個中心,文章主要講了以下幾個方面內容:一,老人原先身邊的環境;二,老人住的地方;三,創造了一個奇蹟;四,陪主人公看樹。

  讀了這篇文章,使我感受最深的是老人創造的奇蹟,他在15年之內,竟然綠化了八條溝,千了七條防風林帶,3700畝的林網,還用林業收入的錢為每家村民買了一臺電視機;他還希望一直種樹,直到爬不起來為止。我想起了一個故事,故事中的主人公原來是當兵的,他在戰場上失去了一條腿,只好回家,在那段時間裡,他花了錢來買樹苗,在村裡種樹,每天拿一把鐵鍬,剛開始一天只能種上一棵樹,後來一天能種幾棵樹,別人問他累不累,他說,自己雖然不在部隊裡,但自己仍然軍魂在,希望自己能一直種樹。其實,他和那位老人差不多,我們都應該學習他們那樣堅持不懈的精神。

青山不老讀後感300字5

  本文主要講了:在中國晉西北,西伯利亞大風常來這山溝裡任意破壞,也是乾旱、霜凍、沙塵暴等與生命作對的怪物盤踞之地,風大的時候,能把牛馬等大牲畜吹得向後倒退,有時能把它們捲上七八米的高空再拋下來這麼厲害的風暴,使那坐在作者對面手端一杆旱菸袋的瘦小老頭,竟創造了這塊綠洲。讀完課文,我覺得老人很偉大,為了讓這裡不再有自然災害,就組織了七位老漢治理這條溝,現在有五人離世了,他最可敬的老伴也同樣過世了,老人在這樣失去老伴而又孤獨的環境下,並沒有放其他植樹的選擇,他的女兒特意來接他去享清福,可他也沒有走,那清閒安適的生活他卻不要,15年,他綠化了8條溝,造了7條防風林帶,3700畝林網,這個奇蹟太了不起了,而且還用林業資助每戶村民都買了一臺電視機,是啊,老人為了村民,什麼都能奉獻出去。老人用自己的勤勞創造了綠洲,用有限的生命創造了無限的價值,生命的意義在青山中得到了無限的擴張,而且將隨著青山永遠不老,青山也是不會老的!

  所以我們要學習老人這種偉大的精神。

青山不老讀後感300字6

  早晨起床,開啟窗戶,映入眼簾的是一片綠洲,青風撲到臉上,吸一口就讓人感到莫大的滿足。就這樣,新的一天開始了。

  雖然這只是人們美好的願望,是想象中的場景,但是一位普普通通的老人告訴我們,在不久的將來,這樣的設想一定會變成現實的。

  大家可能會覺得老人誇大其辭,可是他用這樣的事實告訴我們這不是假的:種在不毛之地的3700畝林網,7條防風帶和8條已經綠化的溝。

  20xx年,足以讓一個孩子長大成人,與他一起植樹的七位老人均已相繼過世,他活了下來,他信仰著一座座青山,一條條綠河,一個碧綠的世界。20xx年他與青山為依,以鐵鍬為伴,閒暇時只能望著大山發呆。這是怎樣的孤獨,在靜得只能聽見鳥鳴的那一刻,活下去也許要比死亡更要有勇氣。

  他不可能長生不老,終有一天他會去找他已故的夥伴。他留下了什麼?他留下的是他的樹和他的心。他用一生心血耕耘出的一片片綠色,永遠不會離我們而去的。

  我站在那青山上,盡情地呼吸著,眼前的綠樹好似都變成了這位老人,驕傲地佇立在大西北的土地上。

青山不老讀後感300字7

  讀了《青山不老》這篇文章,我感觸頗深。

  在中國的晉西北地區,是西伯利亞大風常來肆虐的地方,哪裡的環境條件非常惡劣,是大風、沙塵暴等的盤踞之地。在這麼惡劣的環境和條件下,一個八旬的老漢竟創造了綠洲。15年,綠化了8條溝,造了7條防風林帶,3700畝林網,這是一個多麼了不起的奇蹟啊!

  老人年年老瘦小,失去同伴,孤苦伶仃,只有屋後的青山和他做伴,青山上他親手種下的一顆顆綠樹與他為友,她在山中的生活過的單調而乏味。早起、吃飯、種樹、吃飯,晚上吸一袋煙,睡覺。這就是老漢的一天,他完全可以下山在女兒家裡享清福。但是他並沒有這樣想,他要一直種樹,直到他爬不起來為止。

  他是一個無私的老人,他用林業收入,資助每一戶村民買了一臺電視機,他還是一個不辭勞苦,堅持不懈的老人,他要一直種樹,直到他自己爬不起來為止……

  這位可敬的老人已經與他屋後的青山融為了一體,青山就是他的生命。他開闢山林,綠化家園的精神就像那屋後的青山,永垂不朽。

  我相信,青山是不會老的!

青山不老讀後感300字8

  最近,我學習了一篇文章叫《青山不老》,讓我感動不已。

  課文講述了一位老人,住在一個狂風肆虐,沙塵暴盤踞的山溝,面對這艱難的環境去植樹。功夫不負有心人,在十五年裡老人共化了八條溝,造了七條防風林帶,三千七百畝林網,創造了奇蹟。

  一位老人居然能把一片沙漠化的土地化成綠洲,為什麼會有這樣一股強大的力量鼓勵著他?是因為他一心向著祖國,覺得自己能為祖國做貢獻來體現他的價值,這精神我們多麼因該學習,我想只有老人能在十五年中支援下來,因為其他人都怕苦怕累。但老人在十五年裡沒有一次叫苦叫累,就連他唯一的女兒接他去城裡也不去。你想想一位老人能在被人稱為ldquo;一年一場風,從春颳倒冬,無風三尺土,風起土漫天土rdquo;的普西,創造了一位老人十五年含辛茹苦,十五年不屈不撓,平凡的老人用自己勤勞的雙手,用頑強的毅力和博大的胸懷改變他們的生活,這是一件不容易的事啊。

  如果有一天,你幻想你睡醒了,看到窗外一大片森林,你會覺得這是一件不可思議的事情,其實是可以的,只要我們努力植樹,保護樹木,總有一天沙漠也會變綠洲。

青山不老讀後感300字9

  無私奉獻不是每個人都能擁有的美好品質,但我認為那個用生命創造青山的山野老農有著這樣的精神。他的精神永垂不朽,與山川共存。

  這是中國晉西北的一條山溝,植物都因為乾旱,霜凍,沙塵暴等與生命作對的怪物而死去,消失。這地方沒有多少樹木,可那個老人用了15年的努力,竟創造了一片綠洲。綠洲裡的樹木如臂如股,勇敢地頂住了山洪和泥石流,不僅保護了村莊,還回報了老人和那片好土。

  無私奉獻的不止老人,還有詹天佑先生。詹天佑任命修建京張鐵路,以忘我的精神用4年時間完成了外國人計劃7年完成的京張鐵路,還不記名與利。無私奉獻的人令人們驕傲,令世人稱讚。小肚雞腸的我,還以為那些都是名人該做的。《青山不老》讓我知道不論是誰,就算是山野老農,也能做到無私奉獻堅持不懈。老人用生命創造綠洲,造福子孫,證明自己,實現了生命的價值。老人開闢的青山使綠化家園的精神的證明;老人生命的另一種形式,是造福子孫的情懷。

  我們應該學習老人的精神去綠化家園,造福子孫,用精神品質來實現自己的價值,證明自己的能力。

青山不老讀後感300字10

  今天,我讀了作者梁衡寫的一文——《青山不老》,並深有感觸。

  本文主要講了:在中國晉西北,西伯利亞大風常來這山溝裡任意破壞,也是乾旱、霜凍、沙塵暴等與生命作對的怪物盤踞之地,風大的時候,能把牛馬等大牲畜吹得向後倒退,有時能把它們捲上七八米的高空再拋下來這麼厲害的風暴,使那坐在作者對面手端一杆旱菸袋的瘦小老頭,竟創造了這塊綠洲。

  讀完課文,我覺得老人很偉大,為了讓這裡不再有自然災害,就組織了七位老漢治理這條溝,現在有五人離世了,他最可敬的老伴也同樣過世了,老人在這樣失去老伴而又孤獨的環境下,並沒有放其他植樹的選擇,他的女兒特意來接他去享清福,可他也沒有走,那清閒安適的生活他卻不要,20xx年,他綠化了8條溝,造了7條防風林帶,3700畝林網,這個奇蹟太了不起了,而且還用林業資助每戶村民都買了一臺電視機,是啊,老人為了村民,什麼都能奉獻出去。老人用自己的勤勞創造了綠洲,用有限的生命創造了無限的價值,生命的意義在青山中得到了無限的擴張,而且將隨著青山永遠不老,青山也是不會老的!

  所以我們要學習老人這種偉大的精神。

青山不老讀後感300字11

  今天,我看了青山不老,裡面詳細得介紹了一個老人造林得故事。

  “他敲著旱菸鍋不緊不慢地說著,村幹部在旁邊恭敬地補充著……20xx年啊,綠化了8條溝,造了7條防風林帶,3700畝林網,這是多麼了不起的奇蹟。去年冬天,他用林業收入資助每戶村民買一臺電視機——他還有宏偉設想,還要栽樹,直到自己爬不起來為止。”

  “這位普通老人讓我領悟到:青山是不會老的”

  是啊,青山不不會老的,老人的宏偉設想,是多麼的偉大,他為了要栽樹,他的女兒三番五次想把他接到城裡享清福。可是,他每一次都沒有去,是因為他把樹木當作成自己的朋友和親人,他不願意離開這裡,不願意離開樹木。他創造出了一個又一個地神話和奇蹟,他雖然是一個老人,但是,他仍然很堅強,他想自己爬不起來的時候,才放棄栽樹。他對樹有著多麼深厚得感情。青山上得樹木都是他用辛勤得奮鬥而換來的,他什麼也不後悔,因為他有樹木來陪伴他,他不會覺得孤單。

  是啊!老人說得對,青山是不會老的。

青山不老讀後感300字12

  我的理想是做一位普通的到西部的志願者,我非常喜愛這種工作。

  有人會說:“這種工作人人都想躲還來不及,你為什麼呢?”其實這種工作並不是十分“可怕”。只不過這工作有一些累,所以會敢覺很“可怕。但是課文中《青山不老》的那位老人難道不值得我們尊敬嗎?哪個人有這樣的精神?我們應該去學習那位81歲的孤單老人,他那可敬的老伴與他風雨同舟一生,也與世長辭了。他綠化了8條溝,造了7條防風林帶、3700畝林網,他創造了多麼大的奇蹟啊!而他卻從來沒有叫過一聲苦,喊過一聲累。並且他所在的地方是乾旱、霜凍、沙塵暴等與生命作對的“怪物”盤踞之地。而他還不斷的`向“惡魔”發起攻擊,他那一雙手像一把鋒利的尖刀,直刺“惡魔”的胸膛。他不僅戰勝了困難,而且還奇蹟般地創造了一片綠洲。他幫助了許許多多人,而那些人也投入了這種行動中。他的唯一的一個女兒三番五次地從城裡回來接他去享清福,他也堅決不動。他認為種樹是命運的選擇,屋後的青山就是生命的歸宿。

  這讓我懂得了:人類是屬於自然,而自然不屬於人類。

青山不老讀後感300字13

  星期五我們上了一篇名叫《青山不老》的課文,說的是老人用自己的勤勞善良創造了綠洲,用有限的生命,創造了無限的價值,生命的意義,在茫茫青山中,得到無限的擴張,並且將隨青山永垂不朽,這事不會因為年齡的增長而變老。

  這篇課文主要講了一位山野老人,面對自然條件的惡劣和生活條件的艱辛,義無反顧的投身到植樹造林工作中,用十五年的時間,綠化了八條溝,造了七條防風林帶,三千七百畝林網。在晉西北地區那不毛之地奇蹟般的創造了綠洲,實現自己人生價值的事,讚揚了老人開闢山林,綠化家園的精神和造福後代的情懷。

  我們和老人比比,他的一生都在開闢山林,綠化家園。而我們卻隨便踩在綠油油的小草身上,損壞可愛的綠葉,折樹枝,這都是十分不好的,小草,被我們糟蹋的不成樣子了,記得有一次,我和媽媽出去玩,看到有人在亂摘花朵,拔鮮嫩的青草,我想:這些人真不道德。我不解的問媽媽,媽媽說他們是不對的,他們只想自己家裡漂亮,卻忘記了愛撫公共環境。如果每個人都向他們那樣,那就沒有這美麗的環境了,我想:現在都很少“綠洲”了,他們還亂摘花朵,拔青草,真是不應該。

  讓我們一起拉起手來保護地球吧。

青山不老讀後感300字14

  我們剛學了一篇課文,青山不老,有一位老人,熱愛大自然的老人,和其他六個人,創造了一片綠洲,十五年來,綠化了八條溝,早了七條防風林帶,三千七百畝林網,這是多麼了不起的奇蹟啊!這個老人處處為他人著想,他用自己的林業收入,幫助村民每人買了一臺電視機,這樣他還覺得不夠,他還要種樹,知道自己爬不起來為止,這位老人讓座者領悟到:青山是不會老的。

  在他植樹的過程中,他面臨著很大的誘惑,女兒三番五次想讓老人跟他進城享清福,可老人還是堅持要留下來繼續植樹造林,這多麼讓人敬佩啊!房屋後面的青山是老人最終的歸宿,他與大自然難捨難分,青山雖然是不會老的,但是人類要是繼續破壞大自然,最後將會迎來大自然的懲罰,沒砍一棵樹,就種兩顆,這樣地球的綠洲就不會消失,而會越來越多。

  老人用自己的一生換來了這一片綠洲,這是值得的。

青山不老讀後感300字15

  《青山不老》寫了:老人為青山付出了許多年青春,把青山變成了美麗的綠洲。

  老人不僅留下了青山,還與環境作鬥爭,綠化環境,保護環境。老人不容易才綠化了青山,造福人類。如果我們破壞環境就對不起老人了。老人的女兒幾次讓老人享清福,但老人都不答應。老人一定想,自己還活著這段時間,得多種樹,造福人類。讓人們過上好日子。不顧自己為別人著想。

  我們生活中也有這樣的事。我們的植樹英雄:馬永順。國家需要木材,馬永順伐樹36500棵。他為了補回這些樹,每年春季都植樹。1982年馬永順還有8000棵樹沒栽上。有人勸他:“你種那麼多樹要享清福了。”但馬永順堅決不要。他堅持義務植樹40年,栽了五萬多棵樹。最後就成為一名植樹英雄。

  我明白了要保護地球的一山一水,一草一木,才能造福自己的子孫後代。這樣人類可以繼續住在這個星球上。

最近訪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