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國崛起》讀後感(通用6篇)

《大國崛起》讀後感(通用6篇)

  認真品味一部名著後,大家對人生或者事物一定產生了許多感想,何不寫一篇讀後感記錄下呢?那麼你真的懂得怎麼寫讀後感嗎?下面是小編整理的《大國崛起》讀後感(通用6篇),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大國崛起》讀後感1

  我讀唐晉的《大國崛起》這一本厚重的書,它是以歷史的眼光和全球的視野解讀5世紀以來,葡萄牙、西班牙、荷蘭、英國、法國、德國、日本、俄羅斯、美國這九個世界性大國崛起歷史的書籍。書中提到的9個國家的崛起歷程,帶給人的不僅僅是國家崛起的震撼,更多的是一個國家如何在順應發展潮流中透過經濟的崛起從而實現國家崛起的思考。《大國崛起》濃縮了歷史發展的精華,大國崛起也正是把科學、藝術、宗教、戰爭四種武器運用到淋漓盡致。分公司在全體管理人員中開展"我讀書、我思考、我收穫"活動,我認真閱讀了這本書,感覺收穫很大,並引發了諸多思考。

  一是重視科學和教育。回顧五百多年來大國發展的歷程,思考九個大國崛起的關鍵因素,其中都離不開重視科學和教育,尤其是德國。德意志民族誕生了黑格爾、康德、馬克思、貝多芬、歌德等思想界和藝術界的偉人,而位於柏林的洪堡大學就有29位科學家加冕過諾貝爾獎。

  二是選擇適合本國特點的發展道路。在於幾百年來,西方主要大國的強盛無不是在歷史發展的重要關頭選擇了適合本國特點的發展道路,建立起適合本國國情的政治經濟制度。放眼歐美大國,無論是葡萄牙、西班牙透過海洋冒險成就霸權,抑或荷蘭憑藉一系列現代金融制度創立商業帝國,還是率先發起工業革命推動自由貿易而成就的大英“日不落”帝國,以及法、德兩國的隨後興起等,這些強國的崛起都離不開制度改革和體制創新。所以,國家的強弱、在世界舞臺上的地位,主要看政治上是否具有進步性。

  三是靠實力說話。弱肉強食、適者生存不單是叢林準則,亦是政權更迭和歷史發展過程的不二法則。大家都瞭解中國最屈辱的那段近代史,因為閉關鎖國,因而閉塞視聽,因此夜郎自大,言必稱我泱泱大國,豈懼蠻夷倭盜未開化之流?然而,也正是他們口中的蠻夷倭盜未開化的不屑之流,用堅船利炮,輕易就敲開了自詡的所謂泱泱大國的國門,慘遭蹂躪,備受屈辱。

  四是學習與創新。無論哪個大國的崛起,沒有一個不曾歷經過學習與創新這個積澱的過程。大國的崛起,也同時證明了學習與創新是事物發展的永動力。學習不是純粹的模仿,必須要與創新緊密結合起來,否則,難免會墜入邯鄲學步的誤區。

  《大國崛起》像一面歷史寶鏡,折射出世界經濟文明之光;《大國崛起》以歷史的眼光和全球的視野,為我們當下的現代化發展尋找鏡鑑;試圖站在人類文明發展的高度,以尋找人類共有的精神財富為敘述平臺;試圖在風雲四起的歷史變遷中,尋找推動我國發展的根本力量。讓我們一起聆聽歷史,一起去尋味這深遠的智慧。

  《大國崛起》讀後感2

  以歷史的眼光和全球多樣化的視野,描述了自15世紀開始500年的時間裡,葡萄牙、西班牙、荷蘭、英國等九個國家相繼稱霸世界,並日益成為超級強國的歷程,從政治、經濟、思想、宗教、藝術、軍事、外交等多個角度分析大國興衰的成敗得失。探究其興盛背後的原因。

  放眼位於歐洲伊比利亞半島西南部的葡萄牙,這論面積還不如中國的一個省份,15世紀時還不到100萬的人口的小國,當初僅僅是為了獲取香料這個簡單的願望,卻開創了真正意義上的大航海時代。他的成長,如同一艘小船經歷了海上的大風大浪,日益看到聳立在海中央明亮的燈塔,到了16世紀出這個人口只有150萬的國家,成為了第一代世界大國。

  我們可以看到,國家的昌盛並不是以人口、面積來衡量的,葡萄牙所展示的就是他磅礴的勇氣和不屈的傲氣。再觀位於歐洲中部的德國,記得普魯士國王威廉三世曾說過:“正是由於窮困,所以要辦教育。”在這個教育普及的國家中僅柏林洪堡大學就有29位科學家加冕過諾貝爾獎。難怪德軍總參謀長毛奇早就自豪的說過:“德國的勝利早已在小學生的講臺上決定了!”所以,培育下一代的幼苗是迫在眉睫的任務,人類不斷延續,永不熄滅的香火,是世世代代國家的精神傳遞的骨幹,德國正以這一點換來了最終的勝利。而我們中國的教育制度存在著不可否認的弊端,教育體制改革勢在必行,但是社會現實告訴我們成效微弱。

  在眾多國家中,我們不得不承認東亞島國日本,如今卻以他強大的國力堂堂正正的屹立在我們的前頭。他曾經和我們的大清帝國一樣,資源外流,文化落後,同樣慘痛的遭受著西方列強無止境的入侵。然而,面對同樣的狀況,他們看到中國“落後便要捱打”的局面,否定了頂禮膜拜所帶來的暫時安穩,他們迅速圖強振國,維新求變,以驚人的速度迅速成為亞洲第一個擺脫西方列強侵略並實現工業化的國家。這其中的道理是不言而喻的,一個始終都堅持團結,善於學習的民族創造了今日的輝煌。一個國家、一個民族,要有自強的精神,才有自立的可能,才能贏得其它國家人們的尊敬。

  中華民族,在很多地方需要學習別國。德國在二戰後勇於反思和敢於悔過的行為,最終才得到了全世界的原諒與支援,德國總理勃蘭特在波蘭集中營紀念地長跪懺悔,真實地展示了這樣的精神,跪下去的是勃蘭特,站起來的是德國!這樣的總統,才能永垂史冊,這樣的國家,才能熠熠生輝。那麼只有正視歷史,直面失敗,歷史才不會重演,成功才會到來。在務實上,我們做的比起別國也差的很遠,搞浮誇,搞假政績,搞表面繁榮等等無用的行為,根本不能從本質上,從實際上提升我國的國力。

  所以我們始終只能從面積和人口上說是一個大國,而從實力業績上、效率上講卻不能說是一個強國。因此,只有重視科學和教育,建立起適合本國國情的政治經濟制度,善於借鑑學習但絕不簡單模仿別國的經驗,提高國民素質,調動人民的積極性,努力促進經濟的發展,不斷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才能真正實現強國之夢。

  《大國崛起》讀後感3

  現在的世界是個充滿競爭的世界,不論是國與國之間,還是人與人之間,都存在著激烈,甚至是殘酷的競爭。一個人若想在各種比拼中脫穎而出,就要總結、吸取自己和他人的經驗和教訓;一個國家若想在在如今這強國林立的世界中崛起,也必然要借鑑他國崛起中的經驗和教訓。《大國崛起》一書介紹了15世紀以來9個世界性大國的崛起歷程,反應了葡萄牙、西班牙、荷蘭、英國、法國、德國、日本、俄羅斯、美國等9個大國成功的經驗和失敗的教訓。

  早期的大國,即葡萄牙和西班牙,他們真可謂是勇敢的探險者、拓荒者。他們勇於向未知挺進。當其他歐洲國家的活動範圍還僅限於歐洲本身時,葡萄牙、西班牙已開始了對歐洲外的土地的探索與爭奪。於是,世界第一次被瓜分、地理大發現等都成了西班牙、葡萄牙的?傑作?,這兩個國家也從外部掠奪來了大量財富。而最終,他們衰落了,因為他們的貪心、享樂之心等等。

  荷蘭、俄羅斯兩國人民的堅強給了我很深刻的印象。荷蘭在獨立前的抗爭著實令我歎服;俄國人在強敵臨近之際的英勇無畏令我對其深表敬佩。但是,荷蘭成了生於憂患,死於安樂的活例子,蘇聯最終也未脫出僵化的模式。

  英國、法國、德國都曾擁有強大的軍隊,同時也有強大的綜合實力。若是和平地、與時俱進地發展,他們不僅不會成為明日黃花,而且還會使世界人民少受些磨難。但他們的野心決定了他們失敗的命運。

  日本是一個善於學習,善於將所學來的東西快速、充分地消化利用的國家,可他們唯獨沒有學會與人為善,並最終葬送在自己的野心和缺乏遠見上。

  美國從獨立到現在成為世界唯一的超級大國,其間運用了各種手段,極力地使自己獲得的利益最大化。雖說美國崛起的手段沒什麼值得讚揚之處,但是其維護主權的堅定、與時俱進的精神是值得我們學習和借鑑的。

  從這9個大國的興衰史中,我們不難發現,他們在崛起的過程中全部奉行擴張政策,而這擴張政策也為他們當中的大多數的衰敗埋下了禍根。不論是從這些國家的經驗教訓來看,還是從現在的國際形勢來看,要實現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就決不能重蹈列強們的擴張政策的覆轍。中華民族是愛好和平的,中國是擁有悠久文明史的禮儀之邦,是當今世界維護世界和平的一支重要的力量。

  中國的崛起要不損害世界人民的利益,同時要為構建和諧世界盡我們的一份力量。在我們和平崛起的過程中,我們應學習那9個大國在擴張中體現出的探索未知的勇氣,善於學習和借鑑的品質,也要注意跟上時代的步伐;那些大國曾有過的貪婪、野心以及取得些許勝利後的得意忘形,則是我們要嚴防出現在自己身上的問題。只有在努力維護和平的前提下的銳意進取、團結、獨立、自主並不斷創新,順應歷史發展的潮流,我們才能在社會主義道路上取得一個又一個的喜人的成績。

  國家的發展離不開個人的進步,因為國家是由一個個個人組成的。與時俱進、銳意進取、愛好和平不僅僅是對國家的要求,它們同樣也是個人應做到的。我們每個人都應有一顆愛國、進取、和平、創新之心。只有我們每個人不斷進行自我提高,我們祖國的實力才能逐漸加強,我國的國際地位才會不斷提高。當然,我所謂之人人進取等並非是說每個人都要按同一種方式去做事,而是希望我們人人都懷著強大祖國的理想去為祖國的發展而拼搏,並在此基礎上發揚自己的個性。我認為,發揚每個人的個性十分重要,因為人的個性得到較為充分的發揚,是一個國家的獨立自主創新能力不斷提高的重要前提。

  《大國崛起》既為我們國家的發展有所啟示,也對我們個人的發展有很大的幫助。

  《大國崛起》讀後感4

  五百年來大國興衰更替的風雲變幻,留下了各具特色的傳奇發展之路,閱讀《大國崛起》,品讀歷史的鏡鑑,掩卷沉思,不由得想到,同樣有著大國之稱的中國走在腳下的是怎樣的一條崛起之路。

  日本——這個所謂“大國”的崛起背後是中國血淚的苦難史,這個“在螺螄殼裡做道場”的小國,雖然資源匱乏,她域窄小,起初也不很發達。可憑著一個“借”字,借雞生蛋,借刀殺入、借花獻佛,愣是從一個矇昧落後的國家,藉由軍國主義的利鞭,被馴化成了一個地域小而野心大的強國。從侵華戰爭的燒搶擄掠到堂而皇之屢次去神社“拜鬼”,然後無賴的將歷史教科書全盤篡改,企圖粉飾其不堪的侵略擴張的歷史來矇騙國民,東亞的日本小國就這樣走上了它的強國之路,轟然崛起。

  日本的這種欲蓋彌彰,無法直面歷史的態度,讓人聯想到了一個與之截然相反的強國——德國。德國是兩次世界大戰的發動者,給世界帶來了巨大的災難。作者把德國比作一個年輕氣盛的年輕人,這位年輕人在自己力量壯大之後,面對老一輩人他要求有話語權,要有自己的地盤,因而發動了第一次世界大戰,結果可曉而知,年輕人在此次戰役中受到了重創,但是這樣的挫折並沒有使他變得成熟,他只是覺得委屈,一種認為自己應經有了足夠的話語權卻遭到排斥的委屈。正因為如此,他才會想要伺機報復,在幾年後再次化身為惡魔,給世界帶來災難。不用說,年輕人再次慘敗,但是這次他們接受了教訓,變得成熟了。

  由一個年輕氣盛的小夥子經由挫折蛻變成成熟穩重的男人。雖然日耳曼民族曾經走過擴張道路,然而,幾百年以後的今天,與日本形成強烈反差的那一幕讓世界為之動容,德國總理勃蘭特在華沙猶太人起義紀念碑前下跪。那句“勃蘭特跪下了,德意志站起了。”讓人在一個民族回眸歷史的眼神中,不僅看見了過去,更預見了未來。正如作者在書描述的:“這個民族在狂暴中體現出的力量是那麼的可怕,而在沉靜中所表現出來的智慧又是如此的驚人而優雅,這個民族似乎生來就是為了創造奇蹟,無論是他們的狂暴還是他們的沉靜,無一例外地令整個世界為之動容。”——這,才是大國之風。

  反觀我們國家的國情,我國無論從人口還是地域面積上來說都是名副其實的大國,然而這樣得天獨厚的大國特質卻讓我們在大國崛起的道路上遠遠落在了包括日本以及許多歐美資本主義小國的後面。這讓我們不得不在“大國”的問題上處於一種尷尬的境地。作為發展中國家的身份,與許多發達國家相比,我們像是一個高大魁梧卻步履蹣跚的人,賣力的走著自己的一條路。然而,可曾想過,我們地域遼闊,但卻地大物薄,我們資源遼闊,但是人口密集,使得人均佔有量僅僅是其他國家的幾十分之一,如果把那些發達小國家比作獨生子女家庭,那麼我們國家就是拖著十幾口人過日子的大家庭,我們要用同樣的一份口糧去養活十多口人,這樣想來,是多麼了不起的一件事情啊!我們承載著大國之難,帶著龐大的人口一步一個腳印的在發展道路上走的雖然艱難,但是一步一個腳印。

  許多所謂“大國”,之所以為“大”,是因為他展示給世界的是他最光鮮亮麗的一面,當“大國”的.富人們徜徉在燈紅酒綠的上的社會,用他們的規則主宰著一切時,可曾想到貧民窟的窮人們連黑麵包也吃不上,當他們築起高高的資產階級象牙塔時,社會已經無情的把底層的勞動人民拋棄了,貧富兩極急劇分化,富人的天堂,同時也是窮人的地獄。

  我們沒有他們輕鬆的步履,是因為我們從未遺棄前進隊伍中任何一群的落後者,從未卸下身上的責任,走在隊伍最前列的人總會回過頭,向後頭的大部隊伸出援助之手,我們追求的富裕,是和諧的,全面的,我們要讓一部分人先富起來,但絕不是隻讓一部分人富起來,在發展的道路上,超速度的快感只能造就虛華世界的表象,只有統籌兼顧的大國風範才支撐得起大國沉重的脊樑。

  大國之大,終究要承受無數的考驗,才能成其“大”。一九九七年亞洲金融危機,使中國作為一個負責任大國的形象而廣受稱讚。在這場危機當中,中國頂住出口大幅下滑的壓力,堅持人民幣不貶值,並向受災國提供援助,成為抵擋危機的堅強支柱。二零零三年在非典疫情陰影籠罩下,全國上下齊心協力抗擊非典,並且在最短的時間內建立了一個覆蓋全國的疫情監測網路,遏制了非典肆虐的趨勢,成功的控制了疫情。當甲型疫情再次來襲,我們憑著成功的經驗,沉著應對。

  大國之大,還在於每一個讓世界回眸凝視的每一個精彩瞬間。

  北京奧運會,驚豔全世界,讓中國初露大國風采。“北京歡迎你”,中國喜迎八方之客,盡顯大國之風。開幕式上,金聲玉振,奏響中華文明的天籟之音;穹蒼浩瀚,璀璨星火盪漾著新時代的流光溢彩。本次奧運會成為“地球村”最大的國際盛會,盛況空前,我們要借這一大好機會,充分展現出泱泱大國的優雅風度。

  我們既要向世人展示中華民族輝煌燦爛的歷史文化和優良傳統,作為世界著名的文明古國之一,因為擁有五千年的深厚底蘊,我們可以充滿自豪地歷數家珍:長城、兵馬俑、“四大發明”、絲綢之路等等,我們也要向世人展示我國改革開放三十年所取得的重大成就,有了這些成就,我們才有實力來承辦奧運會,建成以鳥巢、水立方等為代表的美輪美奐、巧奪天工的奧運場館和一系列的基礎設施,並決心把她組織成一次恢宏壯麗的盛會。

  我們看到,奧運會精彩的開幕式有中國元素,也融入了世界的色彩,這就是一種大國風度。大國風度,就是以博大胸懷迎接來自五湖四海的朋友,不辨遠近,不分親疏,讓朋友們賓至如歸,如沐春風;大國風度,就是既對自己的文化、傳統充分自信,引為驕傲,也對他人的文化、習俗高度尊重,充分理解,取長補短;大國風度,就是以一種平常心對待勝敗,把善意的微笑、親切的問候、熱烈的掌聲送給各國參賽的運動員,全方位、多角度展現出一個文明古國的風采與氣度、智慧與理性、眼光與品位,給世界留下美麗的記憶。

  中國,這個名副其實的大國,正是以其優雅的風度,絢麗的風采成就其大國風範,譜寫出壯麗的《大國崛起》!

  《大國崛起》讀後感5

  《大國崛起》前言部分有這樣的描述“15世紀以來,葡萄牙、西班牙、荷蘭、英國、法國、德國、日本、俄羅斯、美國這九個先後崛起的國家,在歷史興衰和發展方面具有典型的意義。闡述其發展歷史,探尋其發展軌跡,總結其經驗教訓,對於今天的中國尤其大有裨益。”這就對本書的高度總結和概括。

  《大國崛起》一書以“九大國”的興衰為主線,剖析其興盛的背景和原因,並透過大國崛起探究其對世界歷史及整個社會發展的深遠影響。為討論國家發展問題提供了可借鑑的歷史資源和文明資源。全書展示了九國透過不同方式、在不同時期內完成的強國曆程,既體現出各自鮮明的不可重複的時代特徵和民族個性,同時也探討了某些相通的規律。在中國全力爭取和平崛起,大國復興的戰略發展時期,此書具有非凡的感召力和時代性。激發了讀者對中國崛起強盛的希望和激情,這也就是我喜歡這部作品的主要原因之一。

  15世紀以來,人類社會的發展進入了一個新的階段,原先割裂的世界開始真正意義上地連成了一個整體,彼此隔膜的世界各國開始相互認識和了解,也展開了相互的競爭。在近現代以來的世界舞臺上,九大國家應運時代的需要以不同的方式迅速崛起。透過本書不難發現,本來西方大國的定義並不是以國土和人口的大小或多少來衡量,他們之間都或多或少的有著一定的共同之處:第一,曾經有過(或正在經歷)對外擴張的歷史或以進行殖民統治的方式達到稱霸世界的目的;第二,曾經經歷推翻封建王權或殖民統治的資產階級革命;第三,就是在工業、科技、教育、文化、軍事和社會改革方面有過突出表現或對世界近代歷史的發展曾經產生過重大影響。

  總之,《大國崛起》一書帶給人們的思考是多方面的。五百年來九個世界性大國的興衰更替啟迪人們:崛起,以前瞻性的眼光瞄準事物變化趨勢,立足創造性地化解難題,促進生產力飛躍發展的過程。進入二十世紀後,尋求擺脫危機的良策,保持持續、良好的發展態勢,則是崛起的必然要求。歷史昭示我們,在機遇和挑戰並存的重要歷史時期,只有世界所有國家緊密團結起來,共同把握機遇、應對挑戰,才能為人類社會發展創造光明的未來,才能真正建設一個持久和平、共同繁榮的和諧世界”。

  《大國崛起》讀後感6

  緣於對《大國崛起》這本書的鐘愛,不僅因為歷史性強、可讀性強,而且是教育性更強,特別是對我國近年來經濟形勢的分析與國家在國際上的地位方面的論述讓人耳目一新、受益匪淺。

  《大國崛起》一書從多個角度闡述了五百年來在人類現代化程序的大舞臺上,相繼出現的葡、西、荷、英、法、德、日、俄和美國等九個世界性大國的興衰歷程。雖然各個國家的崛起沒有一個“放之四海而皆宜”的規律和公式,但是正如一滴水可以折射太陽的光輝一樣,歷史演進的一些細節,同樣能給我們的工作學習和生活留下一些深刻的啟示。

  透過對《大國崛起》的閱讀,我認為無論一個人還是一個單位,乃至一個國家,都要具備以下幾個方面的素質和心態:

  首先要不斷學習、不斷創新。知識是當今社會的生產力,誰掌握了智慧財產權,就是掌握了生產力。因此,我們每名國稅系統的幹部職工,無論你的職務高低、工作、生活條件如何,都要不斷的進行學習,掌握多方面的知識,不斷的創新,提高自身的文化素養,這樣一來,你才能勝任自己的工作,才能更好地體現個人人生價值。

  其次要講誠信。如果向知道世界上什麼東西比生命更重要?《大國崛起》中的荷蘭商人們用他們的行動作了很好的回答:那就是信用。他們用生命作代價,守望信念,創造了傳之後世的經商法則,贏得了海運貿易的世界市場。一個人,“言而無信,不知其可”;一個企業,如果偽劣盛行,人們互相猜疑,信用體系崩塌,企業是遲早要倒閉的;一個國家,更是要注重信用,才能自立於世界民族之林。

  第三要有自由的思想和創新的思維。人都會犯錯誤,但區分性質,如果是在為單位發展,開拓新空間、新思路上,犯了錯誤,我們可以及時總結,開拓思維,只要不是重複一個錯誤,我們就有發展。對人要寬容,更要對人的思想自由寬容。思想的自由,可以極大地激發人們的創造力、想象力、競爭力,為國家的發展提供綿綿不絕的精神動力和智力支援。在我們稅務系統也一樣,我們在工作中要善於發動群眾集思廣益,對不符合群眾利益的問題,我們要及時改正。

  同時,必須重視人才隊伍的建設。人才是知識的載體,也是創新的主力,這一點透過近年來日新月異的稅收資訊化發展形勢就最能說明問題。要想使自己跟上時代的步伐,不至於掉隊落伍,就必須要透過不斷的讀書學習,使自己不斷更新知識、增長才幹,同時還要運用學到的知識,積極開拓思維,不斷創新各項工作,這樣才能夠得到大家的認可與尊重,才能做一名對國家、對社會有所貢獻的人。

  讀了《大國崛起》,我終於理解了魯迅先生對落後中國“哀其不幸,怒其不爭”的悲奮情感。千里之堤,毀於蟻穴,中國第一個不平等條約的簽訂就註定了中國封建王朝千百年的命運。縱觀那些強國的歷史,我雖然無法感受當拿破崙為凱旋門墊下第一塊基石時是怎樣的喜悅,無法感受當年伊麗莎白一世女王在男尊女卑的環境下昂首挺胸所擁有的勇氣,無法感受當年的羅斯福總統帶領整個美國走過血肉模糊,充滿硝煙的世界大戰所付出的艱辛,可我卻從中深切的體會到了,一個國家要崛起必須先學會讀書,學會思考,學會創新,必須首先要喚醒國民的思想意識。

  中國是一個正在崛起中的大國,改革開放使我們走出了一條前所未有的發展道路,改革開放三十年來,我國政治、經濟和社會事業都有了質的飛躍,儘管在各個領域都還存在著不盡如意的矛盾和困難,但相信我們一定會透過自己的方式把這些問題逐一解決好。只要我們認真學習借鑑先進國家經驗,創造並堅持自己獨特的發展模式,一往無前的堅定走下去,相信在不久的將來,中國也必將列於大國崛起之列!

  掩卷思考,感觸良多。在今後的工作生活中,我將會把讀書學習當作一種生活態度、一種工作責任、一種精神追求,堅持不懈、勤勉學習,潛心思考、豐富底蘊,進一步提高政治素質和工作能力,為寧強國稅的和諧健康發展做出自己應有的貢獻。

最近訪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