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柳江地質實習報告

關於柳江地質實習報告

  一、前言

  20xx年7月23日至28日,我們東北石油大學石油工程系的全體學生在秦皇島柳江地區進行了為期六天的野外地質實習。

  此次實習的主要目的是透過對野外地質、地貌現象的觀察,認識、描述和分析,獲得最基本的感性認識及整體規律認識

  ,加深對課程理論知識的理解,掌握地質學、地貌學野外工作的基本方法和基本技能,培養學生的實際動手能力,為後續課程的學習奠定基礎。

  實習以班級為單位,由一名指導教師帶隊,我們油工095班由戴春雷老師帶領,並分成若干個小組,每天沿著既定的路線進行實習。這六天的實習路線分別為:

  23日:亮甲山—石門寨西門—四方臺—瓦家山

  24日:鴿子窩—北戴河海濱

  25日:柳江小北山

  26日:張燕子—東部落—潮水峪—沙鍋店

  27日:山羊寨——秋子峪—吳莊—大傍水—小傍水—上莊坨

  28日:雞冠山

  地質及地貌實習的主要任務有:掌握常見的礦物、岩石、水文、地貌等的野外鑑定測量和觀察方法;掌握地層層序及實習地區各時代地層的主要巖性 特徵、古生物特徵、沉積旋迴特徵、地層分界標誌及接觸關係;熟悉和掌握野外地質工作方法及基本技能;建立時空觀;學會判讀地形圖,使用羅盤測量岩層產狀及後方交會定位法;學會利用所獲得的實際資料編制實測剖面圖、地層綜合柱狀剖面圖;分析實習區的地層特徵、構造特徵、沉積特徵,分析恢復地質發展歷史;最終編寫實習報告。

  二、實習區概況

  1、實習區自然地理概況

  秦皇島地區位於河北省東北部,地理座標為119°30′E~119°50′E, 39°50′N~40°10′N,包括三區四縣,三區為海港區、北戴河區和山海關區,四縣為昌黎縣、撫寧縣、蘆龍縣和青龍縣,總面積約7812.4km2。實習基地柳江煤礦在柳江醫院附近。市區長50 km,寬6 km,全市海岸線總長126km,是一個狹長帶狀濱海城市。

  北倚燕山,南臨渤海,西隔缸山與碣石山遙望,東越長城與遼寧省綏中縣毗鄰,地勢北高南低,北部為燕山山脈東段,南部為華北平原北端的濱海沖積平原。柳江盆地國家地質公園(北山)實習基地位於秦皇島市北部,其中心距秦皇島市區28km,位於燕山山脈東段。屬河北省秦皇島市撫寧縣管轄。

  2、實習區社會經濟概況

  秦皇島市交通發達,以水陸、陸路為主,是連線東北與華北的交通樞紐。陸、海、空交通都極為方便。秦皇島(海港)區是全市的政治、經濟和文化中心,也是我國北方著名的旅遊和避暑勝地,旅遊業十分發達。傳統的製造工業有全國聞名的耀華玻璃、山海關橋樑廠。新興的工業以秦皇島經濟技術開發區為代表,是國家級的經濟技術開發區。已探明的礦種有煤、螢石、硫鐵礦、耐火粘土、石灰岩、石英砂岩、白雲岩等九種,未探明的礦產有鐵、金、銀、銅、鉛、鋅、石英、重晶石及非金屬建材等。煤礦開採歷史悠久,煤質為無煙煤,規模屬於小型煤礦;水泥生產也有一定規模;鄉鎮企業發達。農業主要種植水稻、玉米、小麥、高梁、穀子、紅薯、豆類等;山坡多種植果樹,以桃、葡萄、蘋果、核桃最有名,還有梨、山楂、杏、李子、沙果、海棠、板栗等。

  三、地層

  實習區柳江盆地地區地層屬於華北型,出普遍缺失上奧陶統、志留系、泥盆系、下石炭統、下種三疊統、白堊系及第三系之外,其他時代地層發育較好,出露較全,地層特徵具有一定代表性。下面將按從老到新的順序進行描述:

  (一)元古界青白口系(Qb)

  (1)長龍山組(Qbc)

  龍山組為本區內最老的沉積地層單位。主要分佈在東部張巖子至東部落,南部雞冠山等地。以張巖子村西部剖面最好。

  本組由兩個沉積韻律組成。下韻律底部是灰白色含礫粗粒長石石英淨砂岩,向上過度為紫色,黃綠色雜色頁岩。上韻律底部砂岩穩定成分增加,頂部出現蛋青色泥灰岩。分選,磨圓較好,砂岩中斜層理,波痕及海綠石礦物屢見不鮮,屬典型濱海相至淺海相沉積。與下伏綏中花崗岩塊體岩石呈沉積接觸。

  (2)景兒峪組(Qbj)

  景兒峪組最初命名地點在河北薊縣城北景兒峪村,分佈與龍山組基本一致。在李莊村北出露較全。

  本組巖性由碎屑岩,粘土巖過度到碳酸岩沉積。具有海相沉積特點。與龍山組整合接觸。其分界標誌層是以其底部黃褐色或帶鐵鏽色的中細粒鐵質石英淨砂岩,其底部中細粒長石石英淨砂岩具有大型海成風暴波痕,海相特徵明顯,因此本組屬濱海相至淺海相沉積。

  (二)下古生界(PZ1)

  Ⅰ寒武系(∈)

  1. 下寒武統(1)

  (1)府君山組(1f)

  本組主要分佈在東部落至沙河寨,以及西部上平山一帶。東部落剖面出露較全,可作為本區標準剖面。府君山組系河北省測二隊在薊縣府君山建立的地層單位,相當於原景兒峪組上部“豹皮狀灰巖”。

  本組岩石標誌明顯,下部為暗灰色厚層狀結晶灰巖。產萊得利基蟲(Redlichia)。 上部為灰白色豹皮狀白雲質灰巖夾暗灰色薄層灰巖。與下伏景兒峪組分界標誌是 下部暗灰色厚層狀結晶灰巖底部薄層灰巖中含角礫或礫岩。本組屬淺海相沉積。

  (2)饅頭組(1m)

  本組分佈與府君山組一致,但由於抗風化能力弱而零星出露。東部落村北剖面較好。巖性以鮮紅色泥岩為主,往上過度過粉礫質頁岩夾白雲質灰巖透鏡體。泥岩底部具角礫或礫岩。粉沙質頁岩中含石鹽假晶,與下府君山組呈平行不整合接分界標誌是其底部含角礫狀薄層泥岩。本組屬乾旱氣候條件下濱海相或瀉湖相沉積。

  (3)毛莊組(1mz)

  毛莊組分佈於饅頭組基本一致,出露較好的地方是沙河寨西山,化石較豐富。 本組巖性以紫紅色粉砂岩、頁岩為主,頁岩中含少量白雲母片。其顏色比饅頭組暗一些,俗稱豬肝色;與徐莊組相比,則又新鮮一些。底部以出現黃綠色鈣質頁岩與饅頭組分界;中部和上部夾兩層白雲質灰巖透鏡體,灰巖透鏡體中產遼西蟲(Liaoxia)、幕府山蟲(Mufushania)等;頂部為頁岩夾含核形石(葛萬藻(Girvanella))的'灰巖透鏡體。

  與下伏饅頭組整合接觸,屬濱海相潮上帶沉積。

  2. 中寒武統(2)

  (1)徐莊組(2x)

  徐莊組分佈較毛莊組更為廣泛,在向斜兩翼均可見到,出露較全的地方是東翼的東部落、揣莊、上花野和下花野等地,西翼的吳莊至秋子峪、上平山一線也有山露。

  本組巖性以黃綠色含雲母片粉砂岩、頁岩及暗紫色粉砂岩夾少量鮞狀灰巖透鏡體或扁豆體為主。產豐富的三葉蟲化石(畢雷氏蟲(Bailiella)、遼陽蟲(Liaoyangaspis)、原附櫛蟲(Proasaphiscus)、孫氏盾殼蟲(Sunaspis))及腕足動物化石。與下伏毛莊組呈整合接觸,其分界標誌層是以其底部出現黃綠色頁岩與紫色頁岩互層,而毛莊組頂部則是比較單一的紫紅色頁岩。本組屬淺海相沉積。

  (2)張夏組(2z)

  張夏組受到破壞和覆蓋較少,是寒武紀地層在區內分佈最廣的地層之一,幾乎盆地周圍都有分佈。主要分佈在東部落、288高地、揣莊、張莊、趙家峪、上平山及吳莊等地。以288高地東山脊發育較好、較全。可作為本區標準剖面。

  本組以底部厚層鮞狀灰巖與下伏徐莊組整合接觸。巖性明顯分為三段,下部為鮞狀灰巖夾黃綠色頁岩;中部為疊層石灰岩及白雲質灰巖和薄層鮞狀灰巖互層,夾泥質條帶灰巖和生物碎屑灰巖;上部為泥質條帶灰巖、頁岩。灰巖中含大量三葉蟲化石:德氏蟲(Damesella)、雙耳蟲(Amphoton)、叉尾蟲(Dorypyge)、溝頰蟲(Solenoparia)等。本組屬淺海相沉積。

  3. 上寒武統(3)

  (1)崮山組(3g)

  崮山組分佈與張夏組一致,以王家峪南山牛圈至288高地出露最全。巖性特徵十分明顯,以紫色色調為主。下部紫色頁岩、粉砂岩夾礫屑灰巖;中部灰色灰巖(藻灰巖、鮞狀灰巖、泥質條帶灰巖);上部紫色礫屑灰巖與紫色粉砂岩互層,頂部為灰色厚層藻灰巖。含三葉蟲化石:蝴蝶蟲(Blackwelderia)、蝙蝠蟲(Drepanura)、園勞倫斯蟲(Cycolorenzella)等。底部以紫色礫屑灰巖與下伏張夏組泥質條帶灰巖整合接觸。本組屬濱海相至淺海相沉積。

  (2)長山組(3c)

  長山組分佈與崮山組相似,出露最好的地方是288高地東山脊上。

  本組巖性底部以生物碎屑灰巖為主,含海綠石。向上為粉砂岩、礫屑灰巖和頁岩互層,夾藻灰巖。頂部為厚層藻灰巖。產三葉蟲化石:長山蟲(Changshania)、莊氏蟲(Chuangia)以及原始的腕足動物化石。與崮山組整合接觸,屬淺海相沉積。

  (3)鳳山組(3f)

  鳳山組分佈除與崮山組、長山組一致外,在實習區北側、西側均有出露。288 高地東側出露較好。

  本組巖性下部為薄層泥質條帶灰巖,往上為生物碎屑灰巖、鈣質頁岩、鮞狀灰巖互層。底部以青灰色礫屑灰巖直接與長山組岩層接觸,長山組頂部的紫色粉砂岩緊伏於其下。含三葉蟲化石:濟南蟲(Tsinania canens)、方頭蟲(Quadraticephalus)、雜索克氏蟲(Mictosaukis)。本組與下伏長山組整合接觸,屬淺海相沉積。

  Ⅱ 奧陶系(O)

  1. 下奧陶統(O1)

  (1)冶裡組(O1y)

  冶裡組分佈與鳳山組一致,分佈在288高地至小王山及石門寨北亮甲山。288高地可作為本區標準剖面。

  本組巖性下部為質純的泥晶灰巖夾礫屑灰巖及蟲孔灰巖,在地形上常形成陡砬子;上部為灰色礫屑灰巖夾黃綠色頁岩,與下伏地層整合接觸,以灰色薄層礫屑灰巖與鳳山組分界。灰巖中產三葉蟲化石:田師府蟲(Tienshihfuia);頁岩中產無羽筆石(Callograptus)以及古介形蟲,還有正形貝和腹足類化石:蛇卷螺(Ophileta)。本組屬淺海相較深水環境沉積。

  (2)亮甲山組(O1l)

  亮甲山組主要分佈在亮甲山、小王山、潮水峪等地。亮甲山可作為本區標準剖面。

  本組以中、厚層豹皮狀灰巖為主,下部夾少量礫屑灰巖和鈣質頁岩。上部有少量白雲質灰巖及含隧石結核、隧石條帶灰巖。產頭足動物滿洲角石(Manchuroceras)、腹足動物蛇卷螺(Ophileta)及古杯海綿(Archaeoscyphia)與冶裡組整合接觸。其分界標誌層是亮甲山組底部出現的中厚層豹皮狀灰巖。屬淺海相沉積。

  2. 中奧陶統(O2)

  (1)馬家溝組(O2m)

  馬家溝組分佈同亮甲山組,以亮甲山及北部茶莊北山發育較好、厚度在亮甲。

最近訪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