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二數學知識點總結合集15篇

高二數學知識點總結合集15篇

  總結是對某一階段的工作、學習或思想中的經驗或情況進行分析研究的書面材料,它有助於我們尋找工作和事物發展的規律,從而掌握並運用這些規律,為此要我們寫一份總結。總結怎麼寫才能發揮它的作用呢?下面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高二數學知識點總結,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高二數學知識點總結1

  1、導數的定義:在點處的導數記作。

  2。導數的幾何物理意義:曲線在點處切線的斜率

  ①k=f/(x0)表示過曲線y=f(x)上P(x0,f(x0))切線斜率。V=s/(t)表示即時速度。a=v/(t)表示加速度。

  3。常見函式的導數公式:

  4。導數的四則運演算法則:

  5。導數的應用:

  (1)利用導數判斷函式的單調性:設函式在某個區間內可導,如果,那麼為增函式;如果,那麼為減函式;

  注意:如果已知為減函式求字母取值範圍,那麼不等式恆成立。

  (2)求極值的步驟:

  ①求導數;

  ②求方程的根;

  ③列表:檢驗在方程根的左右的符號,如果左正右負,那麼函式在這個根處取得極大值;如果左負右正,那麼函式在這個根處取得極小值;

  (3)求可導函式值與最小值的步驟:

  ⅰ求的根;ⅱ把根與區間端點函式值比較,的為值,最小的是最小值。

高二數學知識點總結2

  1、向量的加法

  向量的加法滿足平行四邊形法則和三角形法則。

  AB+BC=AC。

  a+b=(x+x',y+y')。

  a+0=0+a=a。

  向量加法的運算律:

  交換律:a+b=b+a;

  結合律:(a+b)+c=a+(b+c)。

  2、向量的減法

  如果a、b是互為相反的向量,那麼a=-b,b=-a,a+b=0. 0的反向量為0

  AB-AC=CB. 即“共同起點,指向被減”

  a=(x,y) b=(x',y') 則 a-b=(x-x',y-y').

  3、數乘向量

  實數λ和向量a的乘積是一個向量,記作λa,且∣λa∣=∣λ∣·∣a∣。

  當λ>0時,λa與a同方向;

  當λ<0時,λa與a反方向;

  當λ=0時,λa=0,方向任意。

  當a=0時,對於任意實數λ,都有λa=0。

  注:按定義知,如果λa=0,那麼λ=0或a=0。

  實數λ叫做向量a的係數,乘數向量λa的幾何意義就是將表示向量a的有向線段伸長或壓縮。

  當∣λ∣>1時,表示向量a的有向線段在原方向(λ>0)或反方向(λ<0)上伸長為原來的∣λ∣倍;

  當∣λ∣<1時,表示向量a的有向線段在原方向(λ>0)或反方向(λ<0)上縮短為原來的∣λ∣倍。

  數與向量的乘法滿足下面的運算律

  結合律:(λa)·b=λ(a·b)=(a·λb)。

  向量對於數的分配律(第一分配律):(λ+μ)a=λa+μa.

  數對於向量的分配律(第二分配律):λ(a+b)=λa+λb.

  數乘向量的消去律:① 如果實數λ≠0且λa=λb,那麼a=b。② 如果a≠0且λa=μa,那麼λ=μ。

  4、向量的的數量積

  定義:兩個非零向量的夾角記為〈a,b〉,且〈a,b〉∈[0,π]。

  定義:兩個向量的數量積(內積、點積)是一個數量,記作a·b。若a、b不共線,則a·b=|a|·|b|·cos〈a,b〉;若a、b共線,則a·b=+-∣a∣∣b∣。

  向量的數量積的座標表示:a·b=x·x'+y·y'。

  向量的數量積的運算率

  a·b=b·a(交換率);

  (a+b)·c=a·c+b·c(分配率);

  向量的數量積的性質

  a·a=|a|的平方。

  a⊥b 〈=〉a·b=0。

  |a·b|≤|a|·|b|。

高二數學知識點總結3

  (一)解三角形:

  1、正弦定理:在中,、、分別為角、、的對邊,,則有

  (為的外接圓的半徑)

  2、正弦定理的變形公式:①,,;

  ②,,;③;

  3、三角形面積公式:.

  4、餘弦定理:在中,有,推論:

  (二)數列:

  1.數列的有關概念:

  (1)數列:按照一定次序排列的一列數。數列是有序的。數列是定義在自然數N_它的有限子集{1,2,3,…,n}上的函式。

  (2)通項公式:數列的第n項an與n之間的函式關係用一個公式來表示,這個公式即是該數列的通項公式。如:。

  (3)遞推公式:已知數列{an}的第1項(或前幾項),且任一項an與他的前一項an-1(或前幾項)可以用一個公式來表示,這個公式即是該數列的遞推公式。

  如:。

  2.數列的表示方法:

  (1)列舉法:如1,3,5,7,9,…(2)圖象法:用(n,an)孤立點表示。

  (3)解析法:用通項公式表示。(4)遞推法:用遞推公式表示。

  3.數列的分類:

  4.數列{an}及前n項和之間的關係:

高二數學知識點總結4

  用樣本的數字特徵估計總體的數字特徵

  1、本均值:

  2、樣本標準差:

  3.用樣本估計總體時,如果抽樣的方法比較合理,那麼樣本可以反映總體的資訊,但從樣本得到的資訊會有偏差。在隨機抽樣中,這種偏差是不可避免的。

  雖然我們用樣本資料得到的分佈、均值和標準差並不是總體的真正的分佈、均值和標準差,而只是一個估計,但這種估計是合理的,特別是當樣本量很大時,它們確實反映了總體的資訊。

  4.(1)如果把一組資料中的每一個數據都加上或減去同一個共同的常數,標準差不變

  (2)如果把一組資料中的每一個數據乘以一個共同的常數k,標準差變為原來的k倍

  (3)一組資料中的值和最小值對標準差的影響,區間的應用;

  “去掉一個分,去掉一個最低分”中的科學道理

高二數學知識點總結5

  第一章:集合和函式的基本概念,錯誤基本都集中在空集這一概念上,而每次考試基本都會在選填題上涉及這一概念,一個不小心就是五分沒了。次一級的知識點就是集合的韋恩圖,會畫圖,集合的“並、補、交、非”也就解決了,還有函式的定義域和函式的單調性、增減性的概念,這些都是函式的基礎而且不難理解。在第一輪複習中一定要反覆去記這些概念,的方法是寫在筆記本上,每天至少看上一遍。

  第二章:基本初等函式:指數、對數、冪函式三大函式的運算性質及影象。函式的幾大要素和相關考點基本都在函式影象上有所體現,單調性、增減性、極值、零點等等。關於這三大函式的運算公式,多記多用,多做一點練習基本就沒多大問題。函式影象是這一章的重難點,而且影象問題是不能靠記憶的,必須要理解,要會熟練的畫出函式影象,定義域、值域、零點等等。對於冪函式還要搞清楚當指數冪大於一和小於一時影象的不同及函式值的大小關係,這也是常考常錯點。另外指數函式和對數函式的對立關係及其相互之間要怎樣轉化問題也要了解清楚。

  第三章:函式的應用。主要就是函式與方程的結合。其實就是的實根,即函式的零點,也就是函式影象與X軸的交點。這三者之間的轉化關係是這一章的重點,要學會在這三者之間的靈活轉化,以求能最簡單的解決問題。關於證明零點的方法,直接計算加得必有零點,連續函式在x軸上方下方有定義則有零點等等,這是這一章的難點,這幾種證明方法都要記得,多練習強化。這二次函式的零點的Δ判別法,這個倒不算難。

高二數學知識點總結6

  一、集合、簡易邏輯(14課時,8個)

  1、集合;

  2、子集;

  3、補集;

  4、交集;

  5、並集;

  6、邏輯連結詞;

  7、四種命題;

  8、充要條件。

  二、函式(30課時,12個)

  1、對映;

  2、函式;

  3、函式的單調性;

  4、反函式;

  5、互為反函式的函式圖象間的關係;

  6、指數概念的擴充;

  7、有理指數冪的運算;

  8、指數函式;

  9、對數;

  10、對數的運算性質;

  11、對數函式。

  12、函式的應用舉例。

  三、數列(12課時,5個)

  1、數列;

  2、等差數列及其通項公式;

  3、等差數列前n項和公式;

  4、等比數列及其通頂公式;

  5、等比數列前n項和公式。

  四、三角函式(46課時,17個)

  1、角的概念的推廣;

  2、弧度制;

  3、任意角的三角函式;

  4、單位圓中的三角函式線;

  5、同角三角函式的基本關係式;

  6、正弦、餘弦的誘導公式;

  7、兩角和與差的正弦、餘弦、正切;

  8、二倍角的正弦、餘弦、正切;

  9、正弦函式、餘弦函式的圖象和性質;

  10、週期函式;

  11、函式的奇偶性;

  12、函式的圖象;

  13、正切函式的圖象和性質;

  14、已知三角函式值求角;

  15、正弦定理;

  16、餘弦定理;

  17、斜三角形解法舉例。

  五、平面向量(12課時,8個)

  1、向量;

  2、向量的加法與減法;

  3、實數與向量的積;

  4、平面向量的座標表示;

  5、線段的定比分點;

  6、平面向量的數量積;

  7、平面兩點間的距離;

  8、平移。

  六、不等式(22課時,5個)

  1、不等式;

  2、不等式的基本性質;

  3、不等式的證明;

  4、不等式的解法;

  5、含絕對值的不等式。

  七、直線和圓的方程(22課時,12個)

  1、直線的傾斜角和斜率;

  2、直線方程的點斜式和兩點式;

  3、直線方程的一般式;

  4、兩條直線平行與垂直的條件;

  5、兩條直線的交角;

  6、點到直線的距離;

  7、用二元一次不等式表示平面區域;

  8、簡單線性規劃問題;

  9、曲線與方程的概念;

  10、由已知條件列出曲線方程;

  11、圓的標準方程和一般方程;

  12、圓的引數方程。

高二數學知識點總結7

  一、直線與方程

  (1)直線的傾斜角

  定義:x軸正向與直線向上方向之間所成的角叫直線的傾斜角。特別地,當直線與x軸平行或重合時,我們規定它的傾斜角為0度。因此,傾斜角的取值範圍是0°≤α<180°

  (2)直線的斜率

  ①定義:傾斜角不是90°的直線,它的傾斜角的正切叫做這條直線的斜率。直線的斜率常用k表示。即 。斜率反映直線與軸的傾斜程度。

  當 時, ; 當 時, ; 當 時, 不存在。

  ②過兩點的直線的斜率公式:

  注意下面四點:(1)當 時,公式右邊無意義,直線的斜率不存在,傾斜角為90°;

  (2)k與P1、P2的順序無關;(3)以後求斜率可不透過傾斜角而由直線上兩點的座標直接求得;

  (4)求直線的傾斜角可由直線上兩點的座標先求斜率得到。

  (3)直線方程

  ①點斜式: 直線斜率k,且過點

  注意:當直線的斜率為0°時,k=0,直線的方程是y=y1。

  當直線的斜率為90°時,直線的斜率不存在,它的方程不能用點斜式表示.但因l上每一點的橫座標都等於x1,所以它的方程是x=x1。

  ②斜截式: ,直線斜率為k,直線在y軸上的截距為b

  ③兩點式: ( )直線兩點 ,

  ④截矩式:

  其中直線 與 軸交於點 ,與 軸交於點 ,即 與 軸、 軸的截距分別為 。

  ⑤一般式: (A,B不全為0)

  注意:各式的適用範圍 特殊的方程如:

  平行於x軸的直線: (b為常數); 平行於y軸的直線: (a為常數);

  (5)直線系方程:即具有某一共同性質的直線

  (一)平行直線系

  平行於已知直線 ( 是不全為0的常數)的直線系: (C為常數)

  (二)垂直直線系

  垂直於已知直線 ( 是不全為0的常數)的直線系: (C為常數)

  (三)過定點的直線系

  (ⅰ)斜率為k的直線系: ,直線過定點 ;

  (ⅱ)過兩條直線 , 的交點的直線系方程為

  ( 為引數),其中直線 不在直線系中。

  (6)兩直線平行與垂直

  當 , 時,;

  注意:利用斜率判斷直線的平行與垂直時,要注意斜率的存在與否。

  (7)兩條直線的交點

  相交

  交點座標即方程組 的一組解。

  方程組無解 ; 方程組有無數解 與 重合

  (8)兩點間距離公式:設 是平面直角座標系中的兩個點,

  則

  (9)點到直線距離公式:一點 到直線 的距離

  (10)兩平行直線距離公式

  在任一直線上任取一點,再轉化為點到直線的距離進行求解。

  二、圓的方程

  1、圓的定義:平面內到一定點的距離等於定長的點的集合叫圓,定點為圓心,定長為圓的半徑。

  2、圓的方程

  (1)標準方程 ,圓心 ,半徑為r;

  (2)一般方程

  當 時,方程表示圓,此時圓心為 ,半徑為

  當 時,表示一個點; 當 時,方程不表示任何圖形。

  (3)求圓方程的方法:

  一般都採用待定係數法:先設後求。確定一個圓需要三個獨立條件,若利用圓的標準方程,

  需求出a,b,r;若利用一般方程,需要求出D,E,F;

  另外要注意多利用圓的幾何性質:如弦的中垂線必經過原點,以此來確定圓心的位置。

  3、直線與圓的位置關係:

  直線與圓的位置關係有相離,相切,相交三種情況:

  (1)設直線 ,圓 ,圓心 到l的距離為 ,則有 ; ;

  (2)過圓外一點的切線:①k不存在,驗證是否成立②k存在,設點斜式方程,用圓心到該直線距離=半徑,求解k,得到方程

  (3)過圓上一點的切線方程:圓(x-a)2+(y-b)2=r2,圓上一點為(x0,y0),則過此點的切線方程為(x0-a)(x-a)+(y0-b)(y-b)= r2

  4、圓與圓的位置關係:透過兩圓半徑的和(差),與圓心距(d)之間的大小比較來確定。

  設圓 ,

  兩圓的位置關係常透過兩圓半徑的和(差),與圓心距(d)之間的大小比較來確定。

  當 時兩圓外離,此時有公切線四條;

  當 時兩圓外切,連心線過切點,有外公切線兩條,內公切線一條;

  當 時兩圓相交,連心線垂直平分公共弦,有兩條外公切線;

  當 時,兩圓內切,連心線經過切點,只有一條公切線;

  當 時,兩圓內含; 當 時,為同心圓。

  注意:已知圓上兩點,圓心必在中垂線上;已知兩圓相切,兩圓心與切點共線

  圓的輔助線一般為連圓心與切線或者連圓心與弦中點

  三、立體幾何初步

  1、柱、錐、臺、球的結構特徵

  (1)稜柱:

  幾何特徵:兩底面是對應邊平行的全等多邊形;側面、對角面都是平行四邊形;側稜平行且相等;平行於底面的截面是與底面全等的多邊形。

  (2)稜錐

  幾何特徵:側面、對角面都是三角形;平行於底面的截面與底面相似,其相似比等於頂點到截面距離與高的比的平方。

  (3)稜臺:

  幾何特徵:①上下底面是相似的平行多邊形 ②側面是梯形 ③側稜交於原稜錐的頂點

  (4)圓柱:定義:以矩形的一邊所在的直線為軸旋轉,其餘三邊旋轉所成

  幾何特徵:①底面是全等的圓;②母線與軸平行;③軸與底面圓的半徑垂直;④側面展開圖是一個矩形。

  (5)圓錐:定義:以直角三角形的一條直角邊為旋轉軸,旋轉一週所成

  幾何特徵:①底面是一個圓;②母線交於圓錐的頂點;③側面展開圖是一個扇形。

  (6)圓臺:定義:以直角梯形的垂直與底邊的腰為旋轉軸,旋轉一週所成

  幾何特徵:①上下底面是兩個圓;②側面母線交於原圓錐的頂點;③側面展開圖是一個弓形。

  (7)球體:定義:以半圓的直徑所在直線為旋轉軸,半圓面旋轉一週形成的幾何體

  幾何特徵:①球的截面是圓;②球面上任意一點到球心的距離等於半徑。

  2、空間幾何體的三檢視

  定義三檢視:正檢視(光線從幾何體的前面向後面正投影);側檢視(從左向右)、

  俯檢視(從上向下)

  注:正檢視反映了物體的高度和長度;俯檢視反映了物體的長度和寬度;側檢視反映了物體的高度和寬度。

  3、空間幾何體的直觀圖——斜二測畫法

  斜二測畫法特點:①原來與x軸平行的線段仍然與x平行且長度不變;

  ②原來與y軸平行的線段仍然與y平行,長度為原來的一半。

  4、柱體、錐體、臺體的表面積與體積

  (1)幾何體的表面積為幾何體各個面的面積的和。

  (2)特殊幾何體表面積公式(c為底面周長,h為高, 為斜高,l為母線)

  (3)柱體、錐體、臺體的體積公式

  (4)球體的表面積和體積公式:V = ; S =

  4、空間點、直線、平面的位置關係

  公理1:如果一條直線的兩點在一個平面內,那麼這條直線是所有的點都在這個平面內。

  應用: 判斷直線是否在平面內

  用符號語言表示公理1:

  公理2:如果兩個不重合的平面有一個公共點,那麼它們有且只有一條過該點的公共直線

  符號:平面α和β相交,交線是a,記作α∩β=a。

  符號語言:

  公理2的作用:

  ①它是判定兩個平面相交的方法。

  ②它說明兩個平面的交線與兩個平面公共點之間的關係:交線必過公共點。

  ③它可以判斷點在直線上,即證若干個點共線的重要依據。

  公理3:經過不在同一條直線上的三點,有且只有一個平面。

  推論:一直線和直線外一點確定一平面;兩相交直線確定一平面;兩平行直線確定一平面。

  公理3及其推論作用:

  ①它是空間內確定平面的依據

  ②它是證明平面重合的依據

  公理4:平行於同一條直線的兩條直線互相平行

  空間直線與直線之間的位置關係

  ① 異面直線定義:不同在任何一個平面內的兩條直線

  ② 異面直線性質:既不平行,又不相交。

  ③ 異面直線判定:過平面外一點與平面內一點的直線與平面內不過該店的直線是異面直線

  ④ 異面直線所成角:作平行,令兩線相交,所得銳角或直角,即所成角。兩條異面直線所成角的範圍是(0°,90°],若兩條異面直線所成的角是直角,我們就說這兩條異面直線互相垂直。

  求異面直線所成角步驟:

  A、利用定義構造角,可固定一條,平移另一條,或兩條同時平移到某個特殊的位置,頂點選在特殊的位置上。

  B、證明作出的角即為所求角

  C、利用三角形來求角

  (7)等角定理:如果一個角的兩邊和另一個角的兩邊分別平行,那麼這兩角相等或互補。

  (8)空間直線與平面之間的位置關係

  直線在平面內——有無數個公共點.

  三種位置關係的符號表示:a α a∩α=A a‖α

  (9)平面與平面之間的位置關係:平行——沒有公共點;α‖β

  相交——有一條公共直線。α∩β=b

  5、空間中的平行問題

  (1)直線與平面平行的判定及其性質

  線面平行的判定定理:平面外一條直線與此平面內一條直線平行,則該直線與此平面平行。

  線線平行 線面平行

  線面平行的性質定理:如果一條直線和一個平面平行,經過這條直線的平面和這個平面相交,那麼這條直線和交線平行。線面平行 線線平行

  (2)平面與平面平行的判定及其性質

  兩個平面平行的判定定理

  (1)如果一個平面內的兩條相交直線都平行於另一個平面,那麼這兩個平面平行

  (線面平行→面面平行),

  (2)如果在兩個平面內,各有兩組相交直線對應平行,那麼這兩個平面平行。

  (線線平行→面面平行),

  (3)垂直於同一條直線的兩個平面平行,

  兩個平面平行的性質定理

  (1)如果兩個平面平行,那麼某一個平面內的直線與另一個平面平行。(面面平行→線面平行)

  (2)如果兩個平行平面都和第三個平面相交,那麼它們的交線平行。(面面平行→線線平行)

  7、空間中的垂直問題

  (1)線線、面面、線面垂直的定義

  ①兩條異面直線的垂直:如果兩條異面直線所成的角是直角,就說這兩條異面直線互相垂直。

  ②線面垂直:如果一條直線和一個平面內的任何一條直線垂直,就說這條直線和這個平面垂直。

  ③平面和平面垂直:如果兩個平面相交,所成的二面角(從一條直線出發的兩個半平面所組成的圖形)是直二面角(平面角是直角),就說這兩個平面垂直。

  (2)垂直關係的判定和性質定理

  ①線面垂直判定定理和性質定理

  判定定理:如果一條直線和一個平面內的兩條相交直線都垂直,那麼這條直線垂直這個平面。

  性質定理:如果兩條直線同垂直於一個平面,那麼這兩條直線平行。

  ②面面垂直的判定定理和性質定理

  判定定理:如果一個平面經過另一個平面的一條垂線,那麼這兩個平面互相垂直。

  性質定理:如果兩個平面互相垂直,那麼在一個平面內垂直於他們的交線的直線垂直於另一個平面。

  9、空間角問題

  (1)直線與直線所成的角

  ①兩平行直線所成的角:規定為 。

  ②兩條相交直線所成的角:兩條直線相交其中不大於直角的角,叫這兩條直線所成的角。

  ③兩條異面直線所成的角:過空間任意一點O,分別作與兩條異面直線a,b平行的直線 ,形成兩條相交直線,這兩條相交直線所成的不大於直角的角叫做兩條異面直線所成的角。

  (2)直線和平面所成的角

  ①平面的平行線與平面所成的角:規定為 。

  ②平面的垂線與平面所成的角:規定為 。

  ③平面的斜線與平面所成的角:平面的一條斜線和它在平面內的射影所成的銳角,叫做這條直線和這個平面所成的角。

  求斜線與平面所成角的思路類似於求異面直線所成角:“一作,二證,三計算”。

  在“作角”時依定義關鍵作射影,由射影定義知關鍵在於斜線上一點到面的垂線,

  在解題時,注意挖掘題設中兩個主要資訊:

  (1)斜線上一點到面的垂線;

  (2)過斜線上的一點或過斜線的平面與已知面垂直,由面面垂直性質易得垂線。

  (3)二面角和二面角的平面角

  ①二面角的定義:從一條直線出發的兩個半平面所組成的圖形叫做二面角,這條直線叫做二面角的稜,這兩個半平面叫做二面角的面。

  ②二面角的平面角:以二面角的稜上任意一點為頂點,在兩個面內分別作垂直於稜的兩條射線,這兩條射線所成的角叫二面角的平面角。

  ③直二面角:平面角是直角的二面角叫直二面角。

  兩相交平面如果所組成的二面角是直二面角,那麼這兩個平面垂直;反過來,如果兩個平面垂直,那麼所成的二面角為直二面角

  ④求二面角的方法

  定義法:在稜上選擇有關點,過這個點分別在兩個面內作垂直於稜的射線得到平面角

  垂面法:已知二面角內一點到兩個面的垂線時,過兩垂線作平面與兩個面的交線所成的角為二面角的平面角

高二數學知識點總結8

  1.1柱、錐、臺、球的結構特徵

  1.2空間幾何體的三檢視和直觀圖

  11三檢視:

  正檢視:從前往後

  側檢視:從左往右

  俯檢視:從上往下

  22畫三檢視的原則:

  長對齊、高對齊、寬相等

  33直觀圖:斜二測畫法

  44斜二測畫法的步驟:

  (1).平行於座標軸的線依然平行於座標軸;

  (2).平行於y軸的線長度變半,平行於x,z軸的線長度不變;

  (3).畫法要寫好。

  5用斜二測畫法畫出長方體的步驟:(1)畫軸(2)畫底面(3)畫側稜(4)成圖

  1.3空間幾何體的表面積與體積

  (一)空間幾何體的表面積

  1稜柱、稜錐的表面積:各個面面積之和

  2圓柱的表面積3圓錐的表面積

  4圓臺的表面積

  5球的表面積

  (二)空間幾何體的體積

  1柱體的體積

  2錐體的體積

  3臺體的體積

  4球體的體積

  高二數學必修二知識點:直線與平面的位置關係

  2.1空間點、直線、平面之間的位置關係

  2.1.1

  1平面含義:平面是無限延展的

  2平面的畫法及表示

  (1)平面的畫法:水平放置的平面通常畫成一個平行四邊形,銳角畫成450,且橫邊畫成鄰邊的2倍長(如圖)

  (2)平面通常用希臘字母α、β、γ等表示,如平面α、平面β等,也可以用表示平面的平行四邊形的四個頂點或者相對的兩個頂點的大寫字母來表示,如平面AC、平面ABCD等。

  3三個公理:

  (1)公理1:如果一條直線上的兩點在一個平面內,那麼這條直線在此平面內

  符號表示為

  A∈L

  B∈L=>Lα

  A∈α

  B∈α

  公理1作用:判斷直線是否在平面內

  (2)公理2:過不在一條直線上的三點,有且只有一個平面。

  符號表示為:A、B、C三點不共線=>有且只有一個平面α,

  使A∈α、B∈α、C∈α。

  公理2作用:確定一個平面的依據。

  (3)公理3:如果兩個不重合的平面有一個公共點,那麼它們有且只有一條過該點的公共直線。

  符號表示為:P∈α∩β=>α∩β=L,且P∈L

  公理3作用:判定兩個平面是否相交的依據

  2.1.2空間中直線與直線之間的位置關係

  1空間的兩條直線有如下三種關係:

  共面直線

  相交直線:同一平面內,有且只有一個公共點;

  平行直線:同一平面內,沒有公共點;

  異面直線:不同在任何一個平面內,沒有公共點。

  2公理4:平行於同一條直線的兩條直線互相平行。

  符號表示為:設a、b、c是三條直線

  a∥b

  c∥b

  強調:公理4實質上是說平行具有傳遞性,在平面、空間這個性質都適用。

  公理4作用:判斷空間兩條直線平行的依據。

  3等角定理:空間中如果兩個角的兩邊分別對應平行,那麼這兩個角相等或互補

  4注意點:

  ①a'與b'所成的角的大小隻由a、b的相互位置來確定,與O的選擇無關,為了簡便,點O一般取在兩直線中的一條上;

  ②兩條異面直線所成的角θ∈(0,);

  ③當兩條異面直線所成的角是直角時,我們就說這兩條異面直線互相垂直,記作a⊥b;

  ④兩條直線互相垂直,有共面垂直與異面垂直兩種情形;

  ⑤計算中,通常把兩條異面直線所成的角轉化為兩條相交直線所成的角。

  2.1.3—2.1.4空間中直線與平面、平面與平面之間的位置關係

  1、直線與平面有三種位置關係:

  (1)直線在平面內——有無數個公共點

  (2)直線與平面相交——有且只有一個公共點

  (3)直線在平面平行——沒有公共點

  指出:直線與平面相交或平行的情況統稱為直線在平面外,可用aα來表示

  aαa∩α=Aa∥α

  2.2.直線、平面平行的判定及其性質

  2.2.1直線與平面平行的判定

  1、直線與平面平行的判定定理:平面外一條直線與此平面內的一條直線平行,則該直線與此平面平行。

  簡記為:線線平行,則線面平行。

  符號表示:

  aα

  bβ=>a∥α

  a∥b

  2.2.2平面與平面平行的判定

  1、兩個平面平行的判定定理:一個平面內的兩條交直線與另一個平面平行,則這兩個平面平行。

  符號表示:

  aβ

  bβ

  a∩b=Pβ∥α

  a∥α

  b∥α

  2、判斷兩平面平行的方法有三種:

  (1)用定義;

  (2)判定定理;

  (3)垂直於同一條直線的兩個平面平行。

  2.2.3—2.2.4直線與平面、平面與平面平行的性質

  1、定理:一條直線與一個平面平行,則過這條直線的任一平面與此平面的交線與該直線平行。

  簡記為:線面平行則線線平行。

  符號表示:

  a∥α

  aβa∥b

  α∩β=b

  作用:利用該定理可解決直線間的平行問題。

  2、定理:如果兩個平面同時與第三個平面相交,那麼它們的交線平行。

  符號表示:

  α∥β

  α∩γ=aa∥b

  β∩γ=b

  作用:可以由平面與平面平行得出直線與直線平行

  2.3直線、平面垂直的判定及其性質

  2.3.1直線與平面垂直的判定

  1、定義

  如果直線L與平面α內的任意一條直線都垂直,我們就說直線L與平面α互相垂直,記作L⊥α,直線L叫做平面α的垂線,平面α叫做直線L的垂面。直線與平面垂直時,它們公共點P叫做垂足。

  2、判定定理:一條直線與一個平面內的兩條相交直線都垂直,則該直線與此平面垂直。

  注意點:a)定理中的“兩條相交直線”這一條件不可忽視;

  b)定理體現了“直線與平面垂直”與“直線與直線垂直”互相轉化的數學思想。

  2.3.2平面與平面垂直的判定

  1、二面角的概念:表示從空間一直線出發的兩個半平面所組成的圖形

  2、二面角的記法:二面角α-l-β或α-AB-β

  3、兩個平面互相垂直的判定定理:一個平面過另一個平面的垂線,則這兩個平面垂直。

  2.3.3—2.3.4直線與平面、平面與平面垂直的性質

  1、定理:垂直於同一個平面的兩條直線平行。

  2性質定理:兩個平面垂直,則一個平面內垂直於交線的直線與另一個平面垂直。

高二數學知識點總結9

  排列組合公式/排列組合計算公式

  排列P——————和順序有關

  組合C———————不牽涉到順序的問題

  排列分順序,組合不分

  例如把5本不同的書分給3個人,有幾種分法。"排列"

  把5本書分給3個人,有幾種分法"組合"

  1.排列及計算公式

  從n個不同元素中,任取m(m≤n)個元素按照一定的順序排成一列,叫做從n個不同元素中取出m個元素的一個排列;從n個不同元素中取出m(m≤n)個元素的所有排列的個數,叫做從n個不同元素中取出m個元素的排列數,用符號p(n,m)表示。

  p(n,m)=n(n—1)(n—2)……(n—m+1)=n!/(n—m)!(規定0!=1)。

  2.組合及計算公式

  從n個不同元素中,任取m(m≤n)個元素併成一組,叫做從n個不同元素中取出m個元素的一個組合;從n個不同元素中取出m(m≤n)個元素的所有組合的個數,叫做從n個不同元素中取出m個元素的組合數。用符號

  c(n,m)表示。

  c(n,m)=p(n,m)/m!=n!/((n—m)!xm!);c(n,m)=c(n,n—m);

  3.其他排列與組合公式

  從n個元素中取出r個元素的迴圈排列數=p(n,r)/r=n!/r(n—r)!。

  n個元素被分成k類,每類的個數分別是n1,n2,..nk這n個元素的全排列數為n!/(n1!xn2!x..xnk!)。

  k類元素,每類的個數無限,從中取出m個元素的組合數為c(m+k—1,m)。

  排列(Pnm(n為下標,m為上標))

  Pnm=n×(n—1)....(n—m+1);Pnm=n!/(n—m)!(注:!是階乘符號);Pnn(兩個n分別為上標和下標)=n!;0!=1;Pn1(n為下標1為上標)=n

  組合(Cnm(n為下標,m為上標))

  Cnm=Pnm/Pmm;Cnm=n!/m!(n—m)!;Cnn(兩個n分別為上標和下標)=1;Cn1(n為下標1為上標)=n;Cnm=Cnn—m

  20xx—07—0813:30

  公式P是指排列,從N個元素取R個進行排列。公式C是指組合,從N個元素取R個,不進行排列。N—元素的總個數R參與選擇的元素個數!—階乘,如9!=9x8x7x6x5x4x3x2x1

  從N倒數r個,表示式應該為nx(n—1)x(n—2),(n—r+1);

  因為從n到(n—r+1)個數為n—(n—r+1)=r

  舉例:

  Q1:有從1到9共計9個號碼球,請問,可以組成多少個三位數?

  A1:123和213是兩個不同的排列數。即對排列順序有要求的,既屬於“排列P”計算範疇。

  上問題中,任何一個號碼只能用一次,顯然不會出現988,997之類的組合,我們可以這麼看,百位數有9種可能,十位數則應該有9—1種可能,個位數則應該只有9—1—1種可能,最終共有9x8x7個三位數。計算公式=P(3,9)=9x8x7,(從9倒數3個的乘積)

  Q2:有從1到9共計9個號碼球,請問,如果三個一組,代表“三國聯盟”,可以組合成多少個“三國聯盟”?

  A2:213組合和312組合,代表同一個組合,只要有三個號碼球在一起即可。即不要求順序的,屬於“組合C”計算範疇。

  上問題中,將所有的包括排列數的個數去除掉屬於重複的個數即為最終組合數C(3,9)=9x8x7/3x2x1

  排列、組合的概念和公式典型例題分析

  例1設有3名學生和4個課外小組。(1)每名學生都只參加一個課外小組;(2)每名學生都只參加一個課外小組,而且每個小組至多有一名學生參加。各有多少種不同同方法?

  解(1)由於每名學生都可以參加4個課外小組中的任何一個,而不限制每個課外小組的人數,因此共有種不同方法。

  (2)由於每名學生都只參加一個課外小組,而且每個小組至多有一名學生參加,因此共有種不同方法。

  點評由於要讓3名學生逐個選擇課外小組,故兩問都用乘法原理進行計算。

  例2排成一行,其中不排第一,不排第二,不排第三,不排第四的不同排法共有多少種?

  解依題意,符合要求的排法可分為第一個排、、中的某一個,共3類,每一類中不同排法可採用畫“樹圖”的方式逐一排出:

  ∴符合題意的不同排法共有9種。

  點評按照分“類”的思路,本題應用了加法原理。為把握不同排法的規律,“樹圖”是一種具有直觀形象的有效做法,也是解決計數問題的一種數學模型。

  例3判斷下列問題是排列問題還是組合問題?並計算出結果。

  (1)高三年級學生會有11人:①每兩人互通一封信,共通了多少封信?②每兩人互握了一次手,共握了多少次手?

  (2)高二年級數學課外小組共10人:①從中選一名正組長和一名副組長,共有多少種不同的選法?②從中選2名參加省數學競賽,有多少種不同的選法?

  (3)有2,3,5,7,11,13,17,19八個質數:①從中任取兩個數求它們的商可以有多少種不同的商?②從中任取兩個求它的積,可以得到多少個不同的積?

  (4)有8盆花:①從中選出2盆分別給甲乙兩人每人一盆,有多少種不同的選法?②從中選出2盆放在教室有多少種不同的選法?

  分析(1)①由於每人互通一封信,甲給乙的信與乙給甲的信是不同的兩封信,所以與順序有關是排列;②由於每兩人互握一次手,甲與乙握手,乙與甲握手是同一次握手,與順序無關,所以是組合問題。其他類似分析。

  (1)①是排列問題,共用了封信;②是組合問題,共需握手(次)。

  (2)①是排列問題,共有(種)不同的選法;②是組合問題,共有種不同的選法。

  (3)①是排列問題,共有種不同的商;②是組合問題,共有種不同的積。

  (4)①是排列問題,共有種不同的選法;②是組合問題,共有種不同的選法。

  例4證明。

  證明左式

  右式。

  ∴等式成立。

  點評這是一個排列數等式的證明問題,選用階乘之商的形式,並利用階乘的性質,可使變形過程得以簡化。

  例5化簡。

  解法一原式

  解法二原式

  點評解法一選用了組合數公式的階乘形式,並利用階乘的性質;解法二選用了組合數的兩個性質,都使變形過程得以簡化。

  例6解方程:(1);(2)。

  解(1)原方程

  解得。

  (2)原方程可變為

  ∵,,

  ∴原方程可化為。

  即,解得

  第六章排列組合、二項式定理

  一、考綱要求

  1.掌握加法原理及乘法原理,並能用這兩個原理分析解決一些簡單的問題。

  2.理解排列、組合的意義,掌握排列數、組合數的計算公式和組合數的性質,並能用它們解決一些簡單的`問題。

  3.掌握二項式定理和二項式係數的性質,並能用它們計算和論證一些簡單問題。

  二、知識結構

  三、知識點、能力點提示

  (一)加法原理乘法原理

  說明加法原理、乘法原理是學習排列組合的基礎,掌握此兩原理為處理排列、組合中有關問題提供了理論根據。

高二數學知識點總結10

  排列組合

  排列P------和順序有關

  組合C-------不牽涉到順序的問題

  排列分順序,組合不分

  例如把5本不同的書分給3個人,有幾種分法."排列"

  把5本書分給3個人,有幾種分法"組合"

  1.排列及計算公式

  從n個不同元素中,任取m(m≤n)個元素按照一定的順序排成一列,叫做從n個不同元素中取出m個元素的一個排列;從n個不同元素中取出m(m≤n)個元素的所有排列的個數,叫做從n個不同元素中取出m個元素的排列數,用符號p(n,m)表示.

  p(n,m)=n(n-1)(n-2)……(n-m+1)=n!/(n-m)!(規定0!=1).

  2.組合及計算公式

  從n個不同元素中,任取m(m≤n)個元素併成一組,叫做從n個不同元素中取出m個元素的一個組合;從n個不同元素中取出m(m≤n)個元素的所有組合的個數,叫做從n個不同元素中取出m個元素的組合數.用符號

  c(n,m)表示.

  c(n,m)=p(n,m)/m!=n!/((n-m)!_!);c(n,m)=c(n,n-m);

  3.其他排列與組合公式

  從n個元素中取出r個元素的迴圈排列數=p(n,r)/r=n!/r(n-r)!.

  n個元素被分成k類,每類的個數分別是n1,n2,...nk這n個元素的全排列數為

  n!/(n1!_2!_.._k!).

  k類元素,每類的個數無限,從中取出m個元素的組合數為c(m+k-1,m).

  排列(Pnm(n為下標,m為上標))

  Pnm=n×(n-1)....(n-m+1);Pnm=n!/(n-m)!(注:!是階乘符號);Pnn(兩個n分別為上標和下標)=n!;0!=1;Pn1(n為下標1為上標)=n

  組合(Cnm(n為下標,m為上標))

  Cnm=Pnm/Pmm;Cnm=n!/m!(n-m)!;Cnn(兩個n分別為上標和下標)=1;Cn1(n為下標1為上標)=n;Cnm=Cnn-m

  20xx-07-0813:30

  公式P是指排列,從N個元素取R個進行排列。公式C是指組合,從N個元素取R個,不進行排列。N-元素的總個數R參與選擇的元素個數!-階乘,如9!=9________

  從N倒數r個,表示式應該為n_n-1)_n-2)..(n-r+1);

  因為從n到(n-r+1)個數為n-(n-r+1)=r

高二數學知識點總結11

  一、不等式的性質

  1.兩個實數a與b之間的大小關係

  2.不等式的性質

  (4) (乘法單調性)

  3.絕對值不等式的性質

  (2)如果a>0,那麼

  (3)|ab|=|a||b|.

  (5)|a|-|b|≤|a±b|≤|a|+|b|.

  (6)|a1+a2+……+an|≤|a1|+|a2|+……+|an|.

  二、不等式的證明

  1.不等式證明的依據

  (2)不等式的性質(略)

  (3)重要不等式:①|a|≥0;a2≥0;(a-b)2≥0(a、b∈R)

  ②a2+b2≥2ab(a、b∈R,當且僅當a=b時取“=”號)

  2.不等式的證明方法

  (1)比較法:要證明a>b(a<b),只要證明a-b>0(a-b<0),這種證明不等式的方法叫做比較法.

  用比較法證明不等式的步驟是:作差——變形——判斷符號.

  (2)綜合法:從已知條件出發,依據不等式的性質和已證明過的不等式,推匯出所要證明的不等式成立,這種證明不等式的方法叫做綜合法.

  (3)分析法:從欲證的不等式出發,逐步分析使這不等式成立的充分條件,直到所需條件已判斷為正確時,從而斷定原不等式成立,這種證明不等式的方法叫做分析法.

  證明不等式除以上三種基本方法外,還有反證法、數學歸納法等.

  三、解不等式

  1.解不等式問題的分類

  (1)解一元一次不等式.

  (2)解一元二次不等式.

  (3)可以化為一元一次或一元二次不等式的不等式.

  ①解一元高次不等式;

  ②解分式不等式;

  ③解無理不等式;

  ④解指數不等式;

  ⑤解對數不等式;

  ⑥解帶絕對值的不等式;

  ⑦解不等式組.

  2.解不等式時應特別注意下列幾點:

  (1)正確應用不等式的基本性質.

  (2)正確應用冪函式、指數函式和對數函式的增、減性.

  (3)注意代數式中未知數的取值範圍.

  3.不等式的同解性

  (5)|f(x)|<g(x)與-g(x)<f(x)<g(x)同解.(g(x)>0)

  (6)|f(x)|>g(x)①與f(x)>g(x)或f(x)<-g(x)(其中g(x)≥0)同解;②與g(x)<0同解.

  (9)當a>1時,af(x)>ag(x)與f(x)>g(x)同解,當0<a<1時,af(x)>ag(x)與f(x)<g(x)同

高二數學知識點總結12

  1、直線的傾斜角的概念:當直線l與x軸相交時,取x軸作為基準,x軸正向與直線l向上方向之間所成的角α叫做直線l的傾斜角.特別地,當直線l與x軸平行或重合時,規定α=0°.

  2、傾斜角α的取值範圍:0°≤α<180°.

  當直線l與x軸垂直時,α=90°.

  3、直線的斜率:

  一條直線的傾斜角α(α≠90°)的正切值叫做這條直線的斜率,斜率常用小寫字母k表示,也就是k=tanα

  ⑴當直線l與x軸平行或重合時,α=0°,k=tan0°=0;

  ⑵當直線l與x軸垂直時,α=90°,k不存在.

  由此可知,一條直線l的傾斜角α一定存在,但是斜率k不一定存在.

  4、直線的斜率公式:

  給定兩點P1(x1,y1),P2(x2,y2),x1≠x2,用兩點的座標來表示直線P1P2的斜率:

  斜率公式:

  3.1.2兩條直線的平行與垂直

  1、兩條直線都有斜率而且不重合,如果它們平行,那麼它們的斜率相等;反之,如果它們的斜率相等,那麼它們平行,即

  注意:上面的等價是在兩條直線不重合且斜率存在的前提下才成立的,缺少這個前提,結論並不成立.即如果k1=k2,那麼一定有L1∥L2

  2、兩條直線都有斜率,如果它們互相垂直,那麼它們的斜率互為負倒數;反之,如果它們的斜率互為負倒數,那麼它們互相垂直,即

  3.2.1直線的點斜式方程

  1、直線的點斜式方程:直線經過點且斜率為

  2、、直線的斜截式方程:已知直線的斜率為

  3.2.2直線的兩點式方程

  1、直線的兩點式方程:已知兩點

  2、直線的截距式方程:已知直線

  3.2.3直線的一般式方程

  1、直線的一般式方程:關於x、y的二元一次方程

  (A,B不同時為0)

  2、各種直線方程之間的互化。

  3.3直線的交點座標與距離公式

  3.3.1兩直線的交點座標

  1、給出例題:兩直線交點座標

  L1:3x+4y-2=0

  L1:2x+y+2=0

  解:解方程組

  得x=-2,y=2

  所以L1與L2的交點座標為M(-2,2)

  3.3.2兩點間距離

  兩點間的距離公式

  3.3.3點到直線的距離公式

  1.點到直線距離公式:

  2、兩平行線間的距離公式:

高二數學知識點總結13

  一、直線與圓:

  1、直線的傾斜角的範圍是在平面直角座標系中,對於一條與軸相交的直線,如果把軸繞著交點按逆時針方向轉到和直線重合時所轉的最小正角記為,就叫做直線的傾斜角。當直線與軸重合或平行時,規定傾斜角為0;

  2、斜率:已知直線的傾斜角為α,且α≠90°,則斜率k=tanα.過兩點(x1,y1),(x2,y2)的直線的斜率k=(y2-y1)/(x2-x1),另外切線的斜率用求導的方法。

  3、直線方程:

  (1)點斜式:直線過點斜率為,則直線方程為

  (2)斜截式:直線在軸上的截距為和斜率,則直線方程為

  4、直線與直線的位置關係:

  (1)平行A1/A2=B1/B2注意檢驗

  (2)垂直A1A2+B1B2=0

  5、點到直線的距離公式;

  兩條平行線與的距離是

  6、圓的標準方程:圓的一般方程:注意能將標準方程化為一般方程

  7、過圓外一點作圓的切線,一定有兩條,如果只求出了一條,那麼另外一條就是與軸垂直的直線.

  8、直線與圓的位置關係,通常轉化為圓心距與半徑的關係,或者利用垂徑定理,構造直角三角形解決弦長問題.①相離②相切③相交

  9、解決直線與圓的關係問題時,要充分發揮圓的平面幾何性質的作用(如半徑、半弦長、弦心距構成直角三角形)直線與圓相交所得弦長

  二、圓錐曲線方程:

  1、橢圓:①方程(a>b>0)注意還有一個;②定義:|PF1|+|PF2|=2a>2c;③e=④長軸長為2a,短軸長為2b,焦距為2c;a2=b2+c2;

  2、雙曲線:①方程(a,b>0)注意還有一個;②定義:||PF1|-|PF2||=2a<2c;③e=;④實軸長為2a,虛軸長為2b,焦距為2c;漸進線或c2=a2+b2

  3、拋物線:①方程y2=2px注意還有三個,能區別開口方向;②定義:|PF|=d焦點F(,0),準線x=-;③焦半徑;焦點弦=x1+x2+p;

  4、直線被圓錐曲線截得的弦長公式:

  三、直線、平面、簡單幾何體:

  1、學會三檢視的分析:

  2、斜二測畫法應注意的地方:

  (1)在已知圖形中取互相垂直的軸Ox、Oy。畫直觀圖時,把它畫成對應軸o'x'、o'y'、使∠x'o'y'=45°(或135°);

  (2)平行於x軸的線段長不變,平行於y軸的線段長減半.

  (3)直觀圖中的45度原圖中就是90度,直觀圖中的90度原圖一定不是90度.

  3、表(側)面積與體積公式:

  (1)柱體:①表面積:S=S側+2S底;②側面積:S側=;③體積:V=S底h

  (2)錐體:①表面積:S=S側+S底;②側面積:S側=;③體積:V=S底h:

  (3)臺體①表面積:S=S側+S上底S下底②側面積:S側=

  (4)球體:①表面積:S=;②體積:V=

  4、位置關係的證明(主要方法):注意立體幾何證明的書寫

  (1)直線與平面平行:①線線平行線面平行;②面面平行線面平行。

  (2)平面與平面平行:①線面平行面面平行。

  (3)垂直問題:線線垂直線面垂直面面垂直。核心是線面垂直:垂直平面內的兩條相交直線

  5、求角:(步驟-------Ⅰ.找或作角;Ⅱ.求角)

  (1)異面直線所成角的求法:平移法:平移直線,構造三角形;

  (2)直線與平面所成的角:直線與射影所成的角

  四、導數:導數的意義-導數公式-導數應用(極值最值問題、曲線切線問題)

  1、導數的定義:在點處的導數記作.

  2、導數的幾何物理意義:曲線在點處切線的斜率

  ①k=f/(x0)表示過曲線y=f(x)上P(x0,f(x0))切線斜率。V=s/(t)表示即時速度。a=v/(t)表示加速度。

  3.常見函式的導數公式:①;②;③;

  ⑤;⑥;⑦;⑧。

  4.、導數的四則運演算法則:

  5、導數的應用:

  (1)利用導數判斷函式的單調性:設函式在某個區間內可導,如果,那麼為增函式;如果,那麼為減函式;

  注意:如果已知為減函式求字母取值範圍,那麼不等式恆成立。

  (2)求極值的步驟:

  ①求導數;

  ②求方程的根;

  ③列表:檢驗在方程根的左右的符號,如果左正右負,那麼函式在這個根處取得極大值;如果左負右正,那麼函式在這個根處取得極小值;

  (3)求可導函式值與最小值的步驟:

  ⅰ求的根;ⅱ把根與區間端點函式值比較,的為值,最小的是最小值。

  五、常用邏輯用語:

  1、四種命題:

  ⑴原命題:若p則q;⑵逆命題:若q則p;⑶否命題:若p則q;⑷逆否命題:若q則p

  注:1、原命題與逆否命題等價;逆命題與否命題等價。判斷命題真假時注意轉化。

  2、注意命題的否定與否命題的區別:命題否定形式是;否命題是.命題“或”的否定是“且”;“且”的否定是“或”.

  3、邏輯聯結詞:

  (1)且(and):命題形式pq;pqpqpqp

  (2)或(or):命題形式pq;真真真真假

  (3)非(not):命題形式p.真假假真假

  假真假真真

  假假假假真

  “或命題”的真假特點是“一真即真,要假全假”;

  “且命題”的真假特點是“一假即假,要真全真”;

  “非命題”的真假特點是“一真一假”

  4、充要條件

  由條件可推出結論,條件是結論成立的充分條件;由結論可推出條件,則條件是結論成立的必要條件。

  5、全稱命題與特稱命題:

  短語“所有”在陳述中表示所述事物的全體,邏輯中通常叫做全稱量詞,並用符號表示。含有全體量詞的命題,叫做全稱命題。

  短語“有一個”或“有些”或“至少有一個”在陳述中表示所述事物的個體或部分,邏輯中通常叫做存在量詞,並用符號表示,含有存在量詞的命題,叫做存在性命題。

高二數學知識點總結14

  分層抽樣

  先將總體中的所有單位按照某種特徵或標誌(性別、年齡等)劃分成若干型別或層次,然後再在各個型別或層次中採用簡單隨機抽樣或系用抽樣的辦法抽取一個子樣本,最後,將這些子樣本合起來構成總體的樣本。

  兩種方法

  1.先以分層變數將總體劃分為若干層,再按照各層在總體中的比例從各層中抽取。

  2.先以分層變數將總體劃分為若干層,再將各層中的元素按分層的順序整齊排列,最後用系統抽樣的方法抽取樣本。

  2.分層抽樣是把異質性較強的總體分成一個個同質性較強的子總體,再抽取不同的子總體中的樣本分別代表該子總體,所有的樣本進而代表總體。

  分層標準

  (1)以調查所要分析和研究的主要變數或相關的變數作為分層的標準。

  (2)以保證各層內部同質性強、各層之間異質性強、突出總體內在結構的變數作為分層變數。

  (3)以那些有明顯分層區分的變數作為分層變數。

  分層的比例問題

  (1)按比例分層抽樣:根據各種型別或層次中的單位數目佔總體單位數目的比重來抽取子樣本的方法。

  (2)不按比例分層抽樣:有的層次在總體中的比重太小,其樣本量就會非常少,此時採用該方法,主要是便於對不同層次的子總體進行專門研究或進行相互比較。如果要用樣本資料推斷總體時,則需要先對各層的資料資料進行加權處理,調整樣本中各層的比例,使資料恢復到總體中各層實際的比例結構。

  (1)定義:

  對於函式y=f(x)(x∈D),把使f(x)=0成立的實數x叫做函式y=f(x)(x∈D)的零點。

  (2)函式的零點與相應方程的根、函式的圖象與x軸交點間的關係:

  方程f(x)=0有實數根?函式y=f(x)的圖象與x軸有交點?函式y=f(x)有零點。

  (3)函式零點的判定(零點存在性定理):

  如果函式y=f(x)在區間[a,b]上的圖象是連續不斷的一條曲線,並且有f(a)·f(b)<0,那麼,函式y=f(x)在區間(a,b)內有零點,即存在c∈(a,b),使得f(c)=0,這個c也就是方程f(x)=0的根。

  二二次函式y=ax2+bx+c(a>0)的圖象與零點的關係

  三二分法

  對於在區間[a,b]上連續不斷且f(a)·f(b)<0的函式y=f(x),透過不斷地把函式f(x)的零點所在的區間一分為二,使區間的兩個端點逐步逼近零點,進而得到零點近似值的方法叫做二分法。

  1、函式的零點不是點:

  函式y=f(x)的零點就是方程f(x)=0的實數根,也就是函式y=f(x)的圖象與x軸交點的橫座標,所以函式的零點是一個數,而不是一個點.在寫函式零點時,所寫的一定是一個數字,而不是一個座標。

  2、對函式零點存在的判斷中,必須強調:

  (1)、f(x)在[a,b]上連續;

  (2)、f(a)·f(b)<0;

  (3)、在(a,b)記憶體在零點。

  這是零點存在的一個充分條件,但不必要。

  3、對於定義域內連續不斷的函式,其相鄰兩個零點之間的所有函式值保持同號。

  利用函式零點的存在性定理判斷零點所在的區間時,首先看函式y=f(x)在區間[a,b]上的圖象是否連續不斷,再看是否有f(a)·f(b)<0.若有,則函式y=f(x)在區間(a,b)內必有零點。

  四判斷函式零點個數的常用方法

  1、解方程法:

  令f(x)=0,如果能求出解,則有幾個解就有幾個零點。

  2、零點存在性定理法:

  利用定理不僅要判斷函式在區間[a,b]上是連續不斷的曲線,且f(a)·f(b)<0,還必須結合函式的圖象與性質(如單調性、奇偶性、週期性、對稱性)才能確定函式有多少個零點。

  3、數形結合法:

  轉化為兩個函式的圖象的交點個數問題.先畫出兩個函式的圖象,看其交點的個數,其中交點的個數,就是函式零點的個數。

  已知函式有零點(方程有根)求引數取值常用的方法

  1、直接法:

  直接根據題設條件構建關於引數的不等式,再透過解不等式確定引數範圍。

  2、分離引數法:

  先將引數分離,轉化成求函式值域問題加以解決。

  3、數形結合法:

  先對解析式變形,在同一平面直角座標系中,畫出函式的圖象,然後數形結合求解。

高二數學知識點總結15

  考點一:向量的概念、向量的基本定理

  【內容解讀】瞭解向量的實際背景,掌握向量、零向量、平行向量、共線向量、單位向量、相等向量等概念,理解向量的幾何表示,掌握平面向量的基本定理。

  注意對向量概念的理解,向量是可以自由移動的,平移後所得向量與原向量相同;兩個向量無法比較大小,它們的模可比較大小。

  考點二:向量的運算

  【內容解讀】向量的運算要求掌握向量的加減法運算,會用平行四邊形法則、三角形法則進行向量的加減運算;掌握實數與向量的積運算,理解兩個向量共線的含義,會判斷兩個向量的平行關係;掌握向量的數量積的運算,體會平面向量的數量積與向量投影的關係,並理解其幾何意義,掌握數量積的座標表示式,會進行平面向量積的運算,能運用數量積表示兩個向量的夾角,會用向量積判斷兩個平面向量的垂直關係。

  【命題規律】命題形式主要以選擇、填空題型出現,難度不大,考查重點為模和向量夾角的定義、夾角公式、向量的座標運算,有時也會與其它內容相結合。

  考點三:定比分點

  【內容解讀】掌握線段的定比分點和中點座標公式,並能熟練應用,求點分有向線段所成比時,可藉助圖形來幫助理解。

  【命題規律】重點考查定義和公式,主要以選擇題或填空題型出現,難度一般。由於向量應用的廣泛性,經常也會與三角函式,解析幾何一併考查,若出現在解答題中,難度以中檔題為主,偶爾也以難度略高的題目。

  考點四:向量與三角函式的綜合問題

  【內容解讀】向量與三角函式的綜合問題是高考經常出現的問題,考查了向量的知識,三角函式的知識,達到了高考中試題的覆蓋面的要求。

  【命題規律】命題以三角函式作為座標,以向量的座標運算或向量與解三角形的內容相結合,也有向量與三角函式圖象平移結合的問題,屬中檔偏易題。

  考點五:平面向量與函式問題的交匯

  【內容解讀】平面向量與函式交匯的問題,主要是向量與二次函式結合的問題為主,要注意自變數的取值範圍。

  【命題規律】命題多以解答題為主,屬中檔題。

  考點六:平面向量在平面幾何中的應用

  【內容解讀】向量的座標表示實際上就是向量的代數表示.在引入向量的座標表示後,使向量之間的運算代數化,這樣就可以將“形”和“數”緊密地結合在一起.因此,許多平面幾何問題中較難解決的問題,都可以轉化為大家熟悉的代數運算的論證.也就是把平面幾何圖形放到適當的座標系中,賦予幾何圖形有關點與平面向量具體的座標,這樣將有關平面幾何問題轉化為相應的代數運算和向量運算,從而使問題得到解決.

  【命題規律】命題多以解答題為主,屬中等偏難的試題。

最近訪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