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疫醫生個人事蹟材料範文(通用7篇)

抗疫醫生個人事蹟材料範文(通用7篇)

  無論在學習、工作或是生活中,許多人都有過寫事蹟的經歷,對事蹟都不陌生吧,事蹟有兩種用途:一是宣傳典型,二是評選先進。想擬事蹟卻不知道該請教誰?下面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抗疫醫生個人事蹟材料範文(通用7篇),僅供參考,歡迎大家閱讀。

  抗疫醫生個人事蹟材料1

  吳xx,男,本科學歷,中共黨員,1990年參加工作,現擔任xx市人民醫院預防保健科負責人、xx市人民醫院“新型冠狀病毒性肺炎疫情”防控總指揮部成員、預防控制組組長。

  今年春節前夕,面對突如其來的新型冠狀病毒感染肺炎疫情,作為一名中共黨員,一名有三十年工作經驗的醫務工作者,吳xx第一時間寫下申請書,強烈要求加入xx市人民醫院“醫療救治隊伍”,全力以赴參與疫情防控工作,時刻把人民群眾生命安全和身體健康放在第一位,不忘醫者初心,勇擔醫護使命,明知風險與艱難,依然選擇勇敢和奉獻,挺身而上。他的妻子也是一名黨員、醫生,面對突然疫情,同樣毫不退縮。夫妻二人在中國傳統的春節,毅然放棄了與家中老母親、老父親以及兒子的團聚,各自奮戰在疫情防控的最前線。疫情期間,一直以院為家,24小時緊急待命。他也想當一位孝子和一名好爸爸,但面對疫情的嚴峻形勢,他首先想到的是醫院患者的生命安全,和作為一名共產黨員,必須以赤誠踐行的初心使命。

  1月22日凌晨3時許,xx市人民醫院急診內科接到一名曾與確診病例武漢返鄉人員有過緊密接觸的女患者。當時,患者情緒比較激動,不願配合醫務人員工作,執意回家,誓死不留院隔離觀察,多名急診內科醫務人員努力勸說都無法說服該患者。吳xx獲知此訊息後,立即到急診內科,跟患者進行近距離面對面的溝通,安撫患者情緒,耐心做好說服工作,最終獲得該患者的理解,並同意留院隔離觀察,後經標本檢測核酸試驗為陽性。在危險的關鍵時刻,吳xx帶領預防控制組成員,認真排查疫情,嚴防死守,不漏一人,做到早發現早隔離,以快速行動奮戰在防控疫情最前線,成功避免了疫情進一步擴散。因長時間接觸上述患者,吳xx當日被要求隔離醫學觀察,慶幸的是經檢測核酸試驗為陰性。次日,吳xx向院部要求立即重返工作崗位,以良好的精神狀態、樂觀的心態和飽滿的熱情,繼續投身到這場沒有硝煙的戰鬥中。

  “疫情就是命令,防控就是責任”,在這個特殊而關鍵的時期,吳xx面對疫情毫不退縮,不顧個人安危,舍小家顧大家,衝鋒陷陣,堅守疫情防控最前線,以自己的行動詮釋初心和使命,用自己的付出彰顯責任與擔當,在抗擊疫情工作中充分發揮黨員先鋒模範作用,彰顯了作為醫務人員的責任擔當和無私奉獻的精神,詮釋了醫者仁心的高尚情操。

  抗疫醫生個人事蹟材料2

  他是院長,也是病患。他叫張定宇。作為收治患者最多的武漢金銀潭醫院的一院之長,他另外的身份是一名漸凍症患者。

  行動不便的他,已在抗疫一線堅持了30余天。每天接上千個電話,處理無數突發事件的他,無暇顧及感染新型冠狀病毒的妻子,始終堅守在抗擊疫情最前沿。他說:“我很內疚,我也許是個好醫生,但不是個好丈夫。我們結婚28年了,我也害怕,怕她身體扛不過去,怕失去她!”別人眼裡風風火火的鐵血男兒,害怕失去摯愛的.繾綣,溼了他的淚眼。

  一天睡眠不到兩個小時的張定宇,正在和病魔爭奪時間。“我必須跑得更快,才能跑贏時間,把重要的事情做完;我必須跑得更快,才能從病毒手裡,搶回更多的病人。”“以後我會被固定在輪椅上,我現在為什麼不多做一點?”張院長,您捨身忘我、無私無畏的愛民情懷,英雄硬漢形象彰顯。

  抗疫醫生個人事蹟材料3

  李蘭娟,中國工程院院士,中國感染病學家,她主要從事傳染病臨床、科研和教學工作,擅長各類肝炎、感染性疾病、新發突發傳染病診治。在2003年非典型肺炎肆虐時期,她提出系列的防治措施,為浙江取得抗擊“非典”勝利發揮了關鍵性作用。

  在春運臨近高峰,武漢疫情呈蔓延趨勢時,她頂著壓力,幾度建議“封一座城,護一國安康”。黨中央迅速採納了她的建議,有效遏制了病毒的擴散,這一舉措不知讓多少人保住了健康和生命。

  73歲的李蘭娟院士還主動請纓,進駐武漢,和武漢的醫護工作一起接診病人。她是一個不折不扣的醫生。七十多歲的老人,一連7天每天只睡三個小時,她怕一眨眼,鮮活的生命會從她指間溜走。

  她搶在時間的前面,率先推出阿比朵爾、達蘆那韋治療新冠肺炎,有效抑制了新冠肺炎病毒。她為了儘快找到“對症下藥”的疫苗,她率領科研團隊,日夜兼程。

  抗疫醫生個人事蹟材料4

  配製試劑、提取核酸、核酸擴增、核酸檢測、報告分析……

  2月24日,在潛江市疾控中心僅有10多平方米的負壓實驗室內,xx穿著“武裝到牙齒”的密閉醫學隔離服,緊張而又有條不紊地忙碌著。

  xx是陝西省疾控中心病毒所主任技師,有著豐富的微生物檢測經驗。與病毒近距離接觸,這樣的工作每天都要持續上十個小時。

  面對疫情,陝西省第一時間馳援潛江,xx便是第一批抵達潛江的病毒檢測專家之一。1月31日凌晨1時30分,包括xx在內的陝西省疾控中心5名專家抵達潛江後,稍事休整便進駐潛江市疾控中心檢驗科實驗室,開始新冠病毒核酸檢測工作。

  隊長劉東立是陝西省疾控中心病原微生物所所長,傳染病控制副主任醫師,曾參與2003年Sars疫情、2008年汶川大地震等重大事件的應急處理,有著豐富的流行病學、微生物實驗室檢測經驗。

  新冠病毒是一種新的病原,檢測試劑極不穩定,經常會出現結果異常,無法判讀。儀器也時有故障,影響到檢測工作進度。劉東立憑著豐富的實踐經驗,帶領團隊反覆試驗核對,排除儀器故障,經常工作至凌晨。經過多次摸索,終於優化了檢測試劑,為防控工作贏得寶貴的時間。

  在檢測工作中,病例樣本採集、核酸提取兩個環節最為關鍵,而病毒若透過氣溶膠溢位極易感染檢驗人員。“在這兩個環節中,不能喝水,流再多汗、再口渴,都必須堅持做完檢驗,忍到脫下防護服的那一刻。”檢驗員遊帥喬說,把病毒核酸提取出來後,加入反應體系,再利用儀器將病毒核酸數量進行放大擴增,分析檢測結果,判斷樣本中是否含有新型冠狀病毒,一批標本按檢測程式順利完成需要近6個小時。

  “實驗室裡每個人筋疲力盡,但從來沒有一位同事喊過累。”遊帥喬說,只要能準確地檢測出結果,能為患者的救治工作提供科學依據,大家所做的一切都值得。

  如今,這群來自陝西的專家已經在潛江戰鬥了25天,他們用專業、敬業贏得潛江人的敬意。

  抗疫醫生個人事蹟材料5

  1月24日,荊州一醫主治醫師王醫生是第一批進入隔離病房醫療人員,第一輪換崗後,剛解除隔離觀察的王醫生再次主動請戰,重返抗擊疫情第一線。疫情當前,使命必達。王醫生一直以實際行動踐行著醫務工作者的初心和使命。

  一個念頭:救人

  “患者的心率快速下降,如果不做緊急處理,患者會很快出現心跳驟停。”王醫生毫不猶豫地衝上去,給患者開始實施胸外心臟按壓,進行搶救,隨著急救藥物開始起效,患者的生命體徵逐漸平穩,轉危為安。

  搶救時空氣中的氣溶膠密度較大,暴露的危險更大,實施胸外心臟按壓時大幅度的動作可能會導致防護服的破損。面對危險,誰不珍惜自己的生命,但是搶救患者,必須爭分多秒。在搶救之前,王醫生設想過萬一遇到危險情況應該怎樣做,然而真正操作起來,這種擔心早被拋到腦後,“光想著怎麼救人了。”好在一切順利,沒有發生意外。這樣驚心動魄,與死神抗爭的場景無時無刻不在隔離病房內上演,高壓力、高緊張的狀態是工作日常,半夜起來搶救患者更是習以為常。

  一種態度:責任

  每天早上8點王醫生都會準時穿上防護裝備。查房時,王醫生都問的特別細,包括患者的流行病學史,體溫、咳嗽等症狀,年齡、基礎疾病,檢查結果及用藥情況,等等,進而做出判斷。

  對確診患者,王醫生責任就是執行新冠肺炎專家組治療方案。患者個體差異很大,有的症狀輕,有的危重,有的恢復快,有的遲遲不見慢,有的還伴有心臟病、高血壓等其它疾病……王醫生和醫療團隊採用綜合療法和個性化治療,確保每一名患者得到科學合理的救治。“這既是為患者負責,也是為患者家庭和社會負責,把好治療最後一道關口,讓患者順利康復,安全迴歸家庭和社會。”王醫生說,這就是戰“疫”醫生必須承擔起的特殊的責任,和他一起並肩作戰的一線醫護人員還有很多,“他們都很年輕,也更辛苦,夜班8個小時,不能休息,特別困時,只能趴在桌子上及躺椅上稍作休息。”

  一個信念:擔當

  “這次新冠疫情,我們以前沒有遇到過,但是出於醫生的職責,生命相托,關鍵時刻我們必須託得住。必須有信心、有能力,更是有擔當有責任去盡力救治患者。”王醫生已經1個多月沒有回家了,新年安排的節奏全部打亂了,家裡的`大小事情都是王醫生愛人在安排。

  王醫生每天要工作十多個小時,而且沒有休息日。他說經過這次實戰有了隔離病房工作的經驗,比如穿脫防護服、怎樣對病人檢查治療等。按照要求,出隔離病房後需醫學隔離觀察14天,2月25日,王醫生立刻申請再次進入隔離病房。他希望,現在沒有新增病例,按照這樣的節奏持續,疫情早日結束。疫情結束後,自己最想做的事情是將手裡沒有完成的手術做完。

  抗疫醫生個人事蹟材料6

  2020年伊始,一場突如其來的由新型冠狀病毒引起的肺炎迅猛暴發,由點及面,很快波及全國。

  疫情就是命令,防控就是責任,全國醫護人員和疾控工作者積極響應黨中央的號召,前赴後繼、視死如歸,投入到了與病毒搶奪時間、挽救人民生命的偉大斗爭中。同志們立下了神聖的誓言:無論生死,不計報酬!

  在這千千萬萬名抗疫戰士中,有一位疾控新兵,她叫xx。

  24歲的xx2019年9月剛剛入職到儀徵市疾控中心檢驗科。平時工作刻苦、勤奮,深得大家的讚許。

  2019年11月,xx被派往揚州市疾控中心進修學習PCR技術(生物學的聚合酶鏈反應)。2020年1月30日,當她接到去揚州市疾控中心協助檢測新冠肺炎病毒核酸工作的通知時,沒有絲毫遲疑,收拾行裝,立刻趕往揚州市疾控中心報到。

  在長達26天的時間裡,她全程參與了揚州市疾控中心的核酸檢測任務,包括樣本的前期處理、核酸檢測體系的配製以及核酸的提取工作。穿上厚重的防護裝置,在實驗室裡一待就是4、5個小時,最長6個多小時,加班到凌晨更是家常便飯。悶熱、疼痛、飢渴,但她始終不叫一聲苦、不喊一聲累,兢兢業業地完成所有工作。

  xx的父母也是醫務工作者,一家三口同在抗疫一線,每天在繁忙工作的同時,給予了她很大支援。晚上加班到很晚的時候,他們一邊擔心女兒的安全,一邊又怕打擾她的工作,常常在家一直等她進了家門才會回房休息。雖然家在臨近的邗江區,但一家三口在一起吃飯的次數卻屈指可數。

  作為檢驗隊伍中最年輕的一員,xx積極主動地承擔各項工作。“能幹,吃苦耐勞,認真負責”是揚州市疾控中心檢驗科老師們對她最多的評價。

  在結束了揚州市疾控中心的呼叫工作後,她立即回到了儀徵市疾控中心檢驗科的崗位,投身到新的工作當中,開展疑似新冠肺炎樣本採集、送檢單彙總、樣本的核對等工作。

  當前,新冠肺炎還在肆虐之中,任重道遠。我們相信,有全國人民的共同奮鬥,有無數個象xx一樣優秀的醫護人員、疾控工作者的忘我拼搏,我們必將取得最後的勝利!

  抗疫醫生個人事蹟材料7

  王xx,中共黨員,本科學歷,xx縣中醫院急診科醫生。2019年下半年他在xx結了婚,因為是結婚後的第一個春節,他張羅了好多禮品,按老家的習俗,他要領著新娘子到親戚家走訪拜年,他老早就請準了假,盼望著放假這天的早點到來。突如其來的xx疫情,打亂了他的計劃。xx月xx日,醫院黨委決定讓其主持發熱門診和感染性疾病科工作。王xx接到醫院通知後,毫不猶豫地肩負起了這份重任,表示“疫情不退、決不收兵!”回家後,王xx很快做通了愛人和老人的工作,妻子和父母的“給力”支援,打消了王xx的所有顧慮,他日夜駐守在醫院,一直堅守在防控一線。王xx還是醫院防控小組成員、疫情防控黨員突擊隊成員,他還要參與對單位職工進行全員防控培訓,參加現場演練,進行專家會診等工作。每天近十個小時一直穿著厚重的防護服,他從來不說受不了,王xx每天都在認真地接待著每個前來就診的發熱患者,一系列工作總是做得規範有序。特殊時期下的繁重任務,回家吃頓飯對王xx來說也成了“奢侈”,愛人擔心他的身體吃不消,每天都堅持往醫院給他送飯菜。

  xx月xx日凌晨,xx縣中醫院黨委接到組派醫療隊赴xx援助新冠肺炎救治的通知,王xx得到這一訊息後,第一個請纓要求到xx抗戰一線去,院黨委同意他的請求並決定讓他肩負帶隊隊長,他沒顧上和妻子道別就到醫院報到了。“苟利國家生死以,豈因禍福避趨之”,這是醫療隊隊長王xx出征前回答同事的詢問,他說,“如果派一個人去,那個人就應該是我!”。

  到達xx後,王xx帶領工作隊的其他同志,嚴格服從工作分配,認真遵守工作紀律,以一個優秀黨員的標準嚴格要求自己,高質量完成當地指揮部交給的每項任務,認真踐行一個醫務工作者的初心使命。到達xx的第五天,他積極推薦其他四位非黨同志在防控一線申請加入中國共產黨。xx月xx日,xx省衛健委對他們的事蹟和精神進行了全省通報表揚,號召全省衛健系統向他們學習。王xx在黨和人民最需要的時候挺身而出,彰顯了新時代的中醫人的醫者仁心和無疆大愛,彰顯了新時代、新青年的奉獻精神和家國情懷。

最近訪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