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雲大師捨得讀後感(精選13篇)

星雲大師捨得讀後感(精選13篇)

  當閱讀完一本名著後,大家心中一定是萌生了不少心得,這時就有必須要寫一篇讀後感了!怎樣寫讀後感才能避免寫成“流水賬”呢?以下是小編精心整理的星雲大師捨得讀後感(精選13篇),供大家參考借鑑,希望可以幫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星雲大師捨得讀後感 篇1

  捨得——有舍有得、有得有舍。“捨得”是一種人生智慧和態度。舍與得就如水與火、天與地、陰與陽一樣,是既對立又統一的矛盾,相生相剋,相輔相成,萬事萬物均在捨得之中,才能和諧,達到統一。人生要懂得舍,有時候舍不僅是一種勇氣,更是一種智慧。舍是在以另外一種方式詮釋著人生,明白了舍,就讀懂了人生的真諦。學會取捨的智慧,懂得進退的真諦,就能夠享受美好的人生!

  有一個富翁,在坐船過河時,由於風浪太大,船被浪打翻了,富翁落入水中。身帶錢幣過多的他幾乎要沉入水中。富翁拼命掙扎,但就是不願放棄身上的錢幣,最終因體力不支而丟了性命。這個富翁其實就是不懂得放棄的道理,不知道暫時的放棄之後才可能獲取更多的利益。懂得放棄,才能在有限的生命裡活得充實、快樂!舍掉那些沉重的、讓你走不遠的負擔,留下那些輕快的、靈性的美好。患得者得不到,患失者必失去。人不可能永遠只是獲得,而從不失去,珍惜曾經擁有的,就是一種最好的生活方式。

  日復一日,生活讓我們付出著、經歷著、承受著、面對著。我們很多人的人生觀都已經被現實給同化了,把“得”和“舍”都賦予了功利的感情色彩,只知道去追求得到,追名逐利,總是隻求“得”,不願“舍”,堅持著不該有的執著,讓自己揹負得越來越沉重,以至於被壓的喘不過氣來,不得不放慢自己的腳步甚至最終停滯不前,或許我們應該重新思索整理一下自己,給自己一點淨化的時間。有一句經典名言:當你緊握雙手,裡面什麼也沒有;當你開啟雙手,世界就在你手中。放得下才能走得遠,有所放棄才能有所追求,什麼也放不下或不願放下的人反而會失去最珍貴的東西。

  克服人性的弱點,解決心理的迷惑,保持心靈的寧靜。舍,看起來是給人,實際上是給自己。給人一句好話,你才能得到別人回你的一句讚美,給人一個笑容,別人才能對你回眸一笑。舍和得的關係,就如因和果,是相關的也是互動的。能夠舍的人,一定是擁有富者的心胸,如果他的內心沒有感恩、結緣的性格,他怎麼肯舍給人,怎麼能讓人有所得呢?他的內心充滿歡喜,他才能把歡喜給你;他的內心蘊藏著無限的慈悲,他才能把慈悲給你。自己有財,才能舍財;自己有道,才能舍道。有的人心中只有貪嗔愚痴,他給人的當然也是貪嗔愚痴。因為舍什麼就會得什麼,這是必然的因果。在生活中,要有淨化的感情,要有善用的金錢,要有德化的處世。讓自己的生命活得有意義,活得有價值。總是糾纏於一些瑣事,白白浪費了自己的人生,細細想來,確實得不償失。

  星雲大師說:“心隨境轉則不自在,心能轉境則無處不自在。人生苦短,不過是來去匆匆的幾十年,與其在抱怨中度過,不如為自己營造一方快樂的天地。”

  人生如棋,在重要的位置,或在不重要的位置都不必介懷,只要恰如其分發揮自己的功能,平凡的崗位也能展現精彩的人生。生活的道路,無論崎嶇平坦,都要自己去走;人生的滋味,不管酸甜苦辣,都要自己品嚐。人世間的事,有的可以選擇,有的由不得你選擇。能選擇的,是對人生的態度。有接受別人批評的雅量,有改正自己錯誤的勇氣,才能建功立業。對於給予自己批評的人要認同,因為他提醒了自己的缺點;對於給自己設定坎坷的人要認同,因為他對自己的不公平才能讓我更加堅強的面對人生;對於給自己傷害和欺騙的人要認同,因為他磨練了我的心智,增進了我的智慧,使我學會辨別事物的好壞醜惡;懂得學會保護自己,懂得以堅強的意志去捍衛自尊和權益。

  用一句《捨得》中的話來大家勉勵:做人要能被利用,才是有用之人;物品要能被實用,才是貴重之物。自已有才(財),才能舍才(財);自己有道,才能舍道。努力學習,充實自己,提高素養,使自己成為對社會、對單位、對九三有用之人。

  星雲大師捨得讀後感 篇2

  一、認同觀點: 暑假一直在看星雲大師的《捨得》,心裡久久不能平靜。說不出是什麼滋味,總之,慚愧得很。在星雲大師的講述裡,我宛如看到了他一生行走於世間的身影,也耐心地體味到他行為背後的那顆心,不禁為之深深感佩,也深深地內疚。星雲大師在<捨得>開篇中寫到了成功者的願景:

  有錢當念無錢日,得意休輕失意人。

  為道了無寒暑變,利生豈畏路途艱。

  二、聯絡實際: 雖然人只是宇宙的過客,但只要是能掌握時間的人,就能擁有人生;會用時間的人,就能懂得處理生命。對於過客的人生,有的人活得很認真,有的人活得很隨緣。不管你春去秋來,不管你生老病死,總之,過客的人生,匆匆地來也匆匆地去,在匆匆的生命中吾人應該自問的是:我們能為人間留下一些超越匆匆的紀念嗎?生涯規劃,這是現代社會,現代人生的一個現代新理念。在世間做人,能有一個完整的人生規劃,實在是不容易。其實,真正的人生規劃是不確定的,各有因緣,有時候實在由不得自己做主。所以,最好的生涯規劃是把自己規劃成:自覺的人生,自度的人生,利他的人生;在生活中,要有淨化的感情,要有<捨得>善用的金錢,要有德化的處世。能夠把移風易俗作為自己人生規劃的前提,讓自己的生命活得有意義,活得有價值。這就是最好的生涯規劃。

  三、反思重構:

  “讀書有讀後感,做事有做後感,交朋友與人相處,要有認識,有認識就有感覺,有感覺才能跟著走。”讀了這段話,讓我有了一種寫讀後感的衝動,於是提筆,權當作記備忘錄吧,不一定成篇通暢,只求記下有感覺之語。

  大師說:“閱讀可以讓一個人的心跳感應世界的脈搏,中外同在眼前,古今一體悉聞。”王安石說:“貧者因書而富,富者因書而貴。”高希均教授說:“人生的終點,不是死亡,而是與好書絕緣的那一刻;人生的起點,不是誕生,而是與好書結緣的那一刻。”的確,讀書讓人感到充實,是人生豐富。

  大師提出的如何學習方面的佛法四偈語:“為學當重聞思修;將來必須說寫作;若能具備戒定慧;必可清淨樂融融。”非常會的學習方法。

  學習,永遠的工作!人生的幸福!我認為,人的幸福,能自由的學習就是一種!

  星雲大師捨得讀後感 篇3

  有幸拜讀了星雲大師所著的《捨得》一書,文中觀點樸實平凡,但深邃入理;思想簡潔明淨,但意境深幽;文字也並無奢華,但行雲流水。文章從“職場篇”、“日常篇”、“修身篇”和“養心篇”四個部分進行了系統而全面的心得和事理闡述,細細品味並附之於實踐細量,可謂讀一書而曉人世、知事理、明心靜、達已行,感觸頗深,尋味良久。

  暫掩此書,最讓我銘心陋記和久久回味的是星雲大師在“養心篇”中所闡述的“門裡門外”的做人做事哲理。核心要義即為:門內的東西是家裡的東西,都是我的;門外的東西屬於他人所有。門要可關可開,開門迎客,開門就教,開門才能走進社會,走入人群,走進世界,才能走往未來。有形的門再怎麼多,再怎麼開,如果心門不開,終究難成世事。

  我認為,星雲大師用“門裡門外”四個字就較好的將做人心態、做人之理、做人之求進行了微妙而辯證的有機說理。而這四個字的哲理和寓義蘊含與當今倡導的“和諧”社會更是一脈相承,意境相通。門外的世界很精彩,門外的誘惑很贏人,門外的物質和精神領域也很罾蒙晦澀,關鍵取決於你以怎樣的心情去看門外的世界,以怎樣的取向開啟這扇魔術般的心門,以怎樣的態度去取捨門外的樁樁件件,這才是門裡門外景物最終呈現給物質人類和每一位個體的關鍵。不同的人面對的是同一扇門,但最終透過這扇門看到的、得到的和悟到的東西卻有若天壤,原因何在?其實道理很簡單,歸根結底與星雲大師將千言萬語,萬語千言昇華成的“捨得”二字高度相關。

  於是我不禁懷想,咱們做人行事,咱們對待自己的崗位事業,咱們爭做和諧社會大家庭中的一分子,哪裡都是“門內門外”的哲理透視,如果能夠悟出“捨得”二字蘊含真理,如果能夠辯證而平靜的對待“門裡門外”,毫無疑問,我們至少在幾個方面會重新冠上我們的觀點,進而或多或少的改變我們的行為,豐富我們的思想和修養。用一雙慧眼看清門裡門外,在做人行事上,我們就會光明磊落,堂堂正正,而不會心生貪戀,鋌而走險;在工作上,我們就會敢於負責,恪盡職守,而不會推諉拖拉,簡單應付;在生活上,我們就會謙虛謹慎,博採眾長,而不會驕縱自滿,坐井觀天。

  而“捨得”真理襯映下的“門內門外”觀點,其最高的統馭、意境和價值觀,我認為還是在於她與當今“和諧”社會大局,更是一脈相承,意境相通。“門內門外”展示和折射的更是一種態度和心品,慧眼穿透“門內門外”,便會由然滋生一顆無慾之心、博愛之心和公義之心。當前,和諧社會的創造需要社會每一分子的積極支援、參與和身體力行,如果我們每一個人將門內的東西好好的珍惜、收藏和豐富,將門外的東西辯證的汲取、學習和為我所用,徹底擺棄事不關已,高高掛起的作風,完全拋開損人利已,投機取巧的行為,而用一顆包容、寬仁的心嚴於已,施於人,普濟於世,寬敏納德,勢必會在人與人之間搭起座座友愛互信的橋粱,給社會營造一份份美好溫馨的空間。和諧社會建設,事關國家長治久安和經濟社會可持續發展的大局,也是國家當前重點戰略推進目標,作為中國公民,每一位個體都與之息息相關,秉持而行。如果我們能從“捨得”一書中感悟些許“門內門外”的做人行事機理,能夠為和諧社會大局多儘自己的一份責任和努力,我想星雲大師的思想光澤也就會越發燦爛無比。

  星雲大師捨得讀後感 篇4

  今天,我偶然看到星雲大師在《捨得》中關於“隨喜”的一段話:

  社會上,多少人慈悲為善,救助傷殘,我給予隨喜贊助;社會上,多少人勵精圖治,建設功業,我給予隨喜讚美。“隨喜”真是美好而有德的行為。

  做好事,說好話,我雖然沒有能力為之,但是你做了,你說了好說做了好事,我很歡喜,我“隨喜”讚歎。佛說:果能如此,其功德與親去做沒有分別,可見“隨喜”在為人處世之道上的重要。

  道憾的是,現在社會,有“隨喜”美德的人畢竟太少了,大部分人是幸災樂禍,不肯隨喜的居多。例如,你有錢而資助傷殘孤老,他批評你所做的只是“九牛一毛”;你經濟抽據,但對善事也贊助若干,他說你“打腫臉充胖子”。整個社會因為沒有養成“隨喜”的習慣,到處任意批評,肆意踐踏,這樣社會哪裡會有好人好事呢?

  這個社會,你好,你善,你大,你富,我嫉妒你;你貧,你窮,你笨,你愚,我看不起你;你不行善,我來行善,你批評我行善太少;我待人慈悲,你不慈悲,你說我慈悲不夠。任憑你怎麼做,他都要中傷、批評,令人不禁想問:你希望這個世界,你不行,他不行,大家都不行,難道要大家同歸於盡嗎?

  星雲大師捨得讀後感 篇5

  1、認同的觀點:

  看了星雲大師的養心篇文章,覺得我們平常講的修行,就是要慢慢增加自己的力量,能說的到,就一定要做得到。修行應該從生活裡確實來修,做事應該勤勞負責,求全求成,做人誠實正直,求真求圓,凡是交往,需要情真意切,凡是接物,需要至誠懇切。做人不能尖酸刻薄、無信無義,無道無德,能說到做到,培養自己的力量,慢慢就可以心能轉境,自然就能發揮力量。

  2、與實際的聯絡:

  作為職業高中教師,面對的學生相對來說思想比較不成熟,有時候會不理智,這就需要我們教師透過自己的修行來解決這些問題。例如,在批評學生的過程中,學生有時候會有牴觸情緒,會不理解老師,或者學校的處罰,這時對於班主任來說,如果沒有一定的修行,也許會發生師生之間的不和諧。因此我們教師需要對學生進行耐心教育,要至誠懇切,不應該用尖酸的言語來刺激學生,而是應該用自己的一顆真心來感動學生,讓學生明白自己的問題,既鍛鍊自己的修行,也提高學生的思想意識,可謂一舉二得。

  3、思考重構:

  為了能夠不斷鍛鍊自己的修行,我以後需要在生活中不斷積累經驗。在師生的處理關係上,不斷加強自己的做事效果,要讓學生感受到教師的誠實和真心,和學生的交往上,讓學生能夠感受到我的有信有義,在培養學生的能力,讓學生能夠感受到自己的力量,為將來的成才打下堅實的基礎。當然在我同事的交往過程中,難免會出現一些不必要的矛盾,但是透過自己的不斷積累修行,我想這些都不是問題,只要在生活中我們能夠說到做到,誠實正直,我想我的修行應該會達到一定的高度。

  星雲大師捨得讀後感 篇6

  在這個暑假經歷了很多的事,心情總是起起浮浮地,人難免都會有挫折,就是怎麼去看待人生的挫折。我要更積極的做好自己的本職工作。加油,加油。《捨得》靜下心來好好的讀了讀。

  贊同的觀點:在得到的同時,你也會失去;在選擇的同時,你也在放棄。你有無數個機會,但你只能選擇其中之一。人生沒有全選,一個人終其一生,只能選擇一種生活。也許,你會說:只選擇一種可能,這樣的生活是不是太單調枯燥?其實並不是這樣,我們的確只能選擇一種適合自己的生活道路。比如,你選擇了當作家,你就無法體會做一名成功的商人的樂趣;你選擇了單身漢的自由,你就無法體會婚姻的一切;你選擇了不接受文化薰陶的人生,你就永遠無法領略得到超越你自己這個水平線上的一切,無法昇華。你選擇了做個井底之蛙,你就無法體會到海闊天空。

  人生要懂得放棄,有時候放棄不僅是一種勇氣,更是一種智慧。所謂捨得,就是有舍才有得。放棄在以另外一種方式詮釋著人生,明白了放棄,你就讀懂了人生的真諦。

  與自己的聯絡:我在很早的時候就讀過FRORESTLEE《THEROADBENOTTAKEN》。在很多的時候人有很多的選擇,但人都會只選擇一個機會。即使可能選擇的路會很難走,人都會堅持下去的。上半年,教男生班,雖然很累,但是我也堅持下來了。我很努力的,去背一堂課,上一些跟專業有關的英語知識。也去上課。我很大的缺點是:做事有些拖。這個我想要改掉。加油,加油。沒人給我加油。只有自己加了。

  星雲大師捨得讀後感 篇7

  成為實中的一名新教師之後,學校給我們16位新教師發了一本名為《捨得》的書,仔細閱讀完之後發現感觸頗深。在剛從大學畢業之後,在繁忙的工作當中,閱讀到這樣一本好書,是一件非常美好的事情。

  捨得既是一種處世的哲學,也是一種做人做事的藝術。舍和得的關係,就如水與火,生與死,靜與動,是既對立又統一的矛盾概念,相生相剋,相輔相成,不能獨立存在於人世間。萬事萬物均在舍與得之中,才能達到和睦相處。如果我們能夠正確的把握舍與得的尺度,我們便把握了人生的鑰匙和成功的機遇。我們來到人在短短數十年載,要經過生老病死,酸甜苦辣,這一過程無非是舍與得的另一種形式。

  一、認同的觀點

  書中有一個故事讓你給我感觸很深:漁人在捕魚,一隻蔦鳥飛下,叼走了一條魚。有無數只烏鴉看見了魚,便對蔦鳥張開了猛烈地追逐。蔦鳥不論飛東還是飛西,滿天的烏鴉都是緊追不捨,蔦鳥無處可逃,疲累的飛行,心神渙散時魚就從嘴裡掉下來了。那群烏鴉朝著那條魚落下的地方繼續追逐。蔦鳥如釋重負,棲息在樹枝上,心想:我揹負著條魚,讓我恐懼煩惱;現在沒有了這條魚,反而內心平靜,沒有憂愁。投入才能夠深入,付出才能夠傑出,平凡才能夠不凡,磨練才能夠熟練。舍,聽起來好像是自己捨棄一些什麼,但實際上時有利於自己的,如給人一個微笑,別人才會對你回眸一笑;如給人一句好話,你才能夠得到一句讚美。能夠捨棄的人,一定是擁有富者的心胸。所以我們不要把自己的煩惱,愁悶傳染給別人,因為舍什麼就會得到什麼,這是必然的結果。

  二、聯絡實際

  每個人都會在生活中遇到挫折,遇到不順心的事情,在這個過程中,我們往往會因為一些得與失引起一些不愉快的情緒。比如像我們新來的青年老師,不論是在日常的教學還是管理上,我們都還是新手,有時會因為一時的的緊張或者是挫折而感到心慌意亂。還有像有些學生表現不好、成績不理想、不遵守班級的規章制度等,這些時候往往需要我們花費很長的.一段時間去適應,去改善。而在這個過程中對於得與失的態度就會決定我們能夠收穫多少成果。最為一名教師,我們的職責就是運用我們所學過的知識,全囊傾授給學生,讓他們成為對社會有用的人才。“舍”的是我們每一位老師的時間與精力,“得”的是每一位學生能夠健康、正確的發展。

  三、反思重構

  生活和工作中會發生很多意想不到的事情,而我們對於這些事情是得到還是失去,最主要的的因素還是我們自己的態度。當我們能夠勇敢的去面對工作中和教學中的各種問題時,我們就能更好的履行自己的職責,這就要求我們在以後的生活和工作當中,要正確的處理“舍”與“得”之間的關係。我們或許有過不少的失敗記錄,但是最後擊敗我們的,不是別人,正是自己:有信心、有力量,每一個人能從失敗中成功。

  星雲大師捨得讀後感 篇8

  一.認同的觀點

  繼《寬心》後第二次拜讀星雲大師的著作,《捨得》的確是很不錯的一本書,書中提到了一些比較先進的思想和觀點,比如書中提到的,在職場“低調才好”、 “少管點事 多辦成事”等,非常值得現在的我們去學習、追隨、探討,並時刻警示自己。

  二.聯絡實際

  低調做人,高效做事,是一種品格,一種姿態,一種風度,一種修養,一種胸襟,一種智慧,一種謀略,是做人的最佳姿態。欲成事者必須要寬容於人,進而為人們所悅納、所讚賞、所欽佩,這正是人能立世的根基。低調做人,高效做事,就是在社會上加固立世根基的絕好姿態。低調做人,高效做事,不張揚就是用平和的心態來看淡世間的一切,修煉到此種境界,為人便能善始善終.。凡事不抱怨,埋頭苦幹,要相信是金子總會發光的。

  三 今後發展方向

  有句話說的好,世上最有用的學說,是能指導人如何去改變自己。如果做不到,那就是沒有用的學說。老師是教書育人的行業,更加應該學會這門學問。近期在報刊上報道看到有些學校,發生實習生工作壓力過大自殺事件,我覺得老師平時在教學時應該引導學生學一些社會關係學,要讓學生多磨練自己的心性,使之心理承受力增強。這樣可以幫助學生開拓視野、平衡發展。人們常說,科學求真,藝術求美,宗教道德求善。學生視野開闊了,心理平衡了,有了一顆自在的心,就能應對很多問題,人生也就更自在,更快樂一點了。在當今社會,與人相處,我認為關鍵是要學會低調做人,高效做事!

  星雲大師捨得讀後感 篇9

  很久沒有細細讀一篇文章了,這篇《捨得》我卻連續讀了三遍,感觸頗深:文中的母親勤勞、節儉、善良、寬厚,是那樣的平凡,卻有是那麼的偉大,其實和大多數的母親一樣,她們用最無私的愛,影響和感動著我們,只是我們大都在忙碌的工作中,忽略了那份久違的溫暖和親情。

  經常會和同事、朋友談起當今的社會大環境,總覺得現在的人缺少信仰,很多人是有知識而沒有文化修養,其實並不盡然,只是在當今,我們有很多東西放不下,所以就忽略了最樸素的情感,平凡才是最真實的生活(當然不是說無追求,也不是碌碌無為),我們作為教育工作者,首先要做好本職工作,在工作和生活的細節中提高自己,注重自身的修養,就像文中的母親:做孩子的榜樣,教孩子做人,無私的愛著別人。真正的舍不是為了得,如果我們的付出一定要回報,那就像一筆交易或是一樁買賣,真正捨得的人,才能活出自己的人生境界,也會真正得到,其實這些道理我們都懂,但知易得難。再者要知足,樹立正確的價值觀、人生觀,現在的人認為有錢者富,有權者貴,其實真正的富貴是“知足者富,人敬者貴,“事能知足心常泰,人到無求品自高”。記得有一次在公交車上聽一位70多歲的老太太交談:現在還有人說毛主席不好,我們現在都住樓了,吃的大魚大肉的,小時侯連樹葉都吃光了……那種感恩的神情深深地印在我的腦海中,也讓我想到了工作中遇到的很多正面和反面的人和事,大部分孩子能做到彬彬有禮,但也有個別孩子卻不能做到,我想這與他的父母、家庭有很大的關係,做學問容易,做人難。

  最後借網上的一段話與大家共勉:在沒錢的時候,把勤捨得出去,錢就來了,這叫天道酬勤;在有錢的時候,把錢捨得出去,人就來了,這叫財散人聚;當有人的時候,把愛捨棄出去,事業就來了;這叫博愛領眾;當事業成功後,把智慧捨得出去,喜悅就來,這叫德行天下。沒有舍、就沒有得!

  星雲大師捨得讀後感 篇10

  近幾周,心境無比的寧靜,感覺自己就像一杯沉澱過的水,思想沒有任何的雜質,好像頭腦被真空起來,感悟很多,很多時候想一吐為快,用文字表達出來,然而,偶爾閃現的感悟語言好像在坐下來的時候又無從寫起。所幸之事,自己在床頭多了兩本書籍,就是《捨得》《放棄》。大概有兩個多月的時間了吧,閒暇之際偶爾小讀一把,除了第一次翻閱的時候看了一下前言,其他時候基本上就是在茶餘飯後或者睡覺前或許清晨在臥室東窗戶開啟之時,透過射入窗前的那幾屢朝陽,懶懶的斜靠在枕頭上隨意翻閱某一章節,每一次都沒有特意去找上一次看的頁數,隨心所欲的閱讀。那裡的很多深刻的哲理和做人做事的道理就是在無意中獲取的。現對於《捨得》讀後感略談一二共勉。

  生活中總少不了因為一些雞毛蒜皮的消失爭來搶去的人,總少不了因為私利出賣朋友的人,總少不了鼠肚雞腸、算來算去的人,更少不了在利益面前可以本末倒置,寧願失去原則的人,這樣的人很少願意吃虧,在榮譽與利益面前煞費苦心,不惜昧著良心幹事情的人。《捨得》這本說中有這樣一個故事,看了之後大受啟發,故事是這樣的:在大森林裡面,一天,一隻兇猛的獅子建議9只野狗同他合作一起去獵食。他們打了一整天的獵,一共逮了10只羚羊。獅子說:“我們得分配一下這頓美餐。”這時候一直野狗搶著說:“一對一就很公平”。獅子聽後很生氣,立即把他打昏在地。其他的野狗都嚇壞了,其中一隻野狗鼓足勇氣對獅子說:“不!不!老大,剛才我的兄弟說錯了,如果我們給您9只羚羊,那您和羚羊加起來就是10只,而我們加上一隻羚羊正好也是10只了。”獅子滿意了,說道:“你是怎麼想出這個分配妙法的?”野狗答道:“當您衝向我的兄弟,把它打昏時,我就立刻增長了這點智慧。”

  這個故事看完之後,我不由得想起年初被炒得沸沸揚揚的被取膽汁的熊,這隻後來分配羚羊的野狗和那些被取膽汁的熊他們都有個共同的特點,就是懂得“好漢不吃眼前虧。”在強勢面前他們都懂得如何讓強勢怎麼樣佔便宜,並且,還冠冕堂皇的、合情合理的、理直氣壯的、很有面子的佔盡便宜。

  其實,吃虧並不是褒義詞,為什麼說要學會吃虧呢?學會吃虧、甘於吃虧、善於吃虧,這並非是懦弱的表現,這在很大程度上是一個人品性、思想、行為的反映。一般人不肯吃虧,聰明人甘於吃虧,而只有比聰明人更聰明的人才樂於吃虧。讓利於人、榮辱不驚、失得無悔、放平心態、人生就會擁有無盡的美好,這應該是一個人在社會上立足和處世的基本準則。

  俗話說“吃虧就是福。”這是對吃虧或忍讓的最好評價。因此,我們不要害怕吃虧,吃虧不但不是壞事,而且會是好事,是在為我們自己甚至於自己的後代培植福德。

  星雲大師捨得讀後感 篇11

  這是我拜讀星雲的第二部著作,一看書後對《捨得》的註釋就讓人愛不釋手,翻看了第一章,深有感觸。

  一、認同觀點

  色身的病苦不是真苦,只要我們肯忍耐,自然就有力量去承擔一切病苦,而在病時不覺苦,自覺忍耐的力量可以應付一切。忍耐並不是懦弱無能,而是面對毀謗譏諷,還能擇善固執,無怨無悔。忍耐的大地最為厚實,故要增長忍耐;煩惱的蔓滋長最快,故要斷除煩惱。

  二、聯絡實際

  忍耐使單純的人走向成熟,使衝動的人變得理智;忍耐使好衝動的人集中精力,使失敗的人冷靜思考。忍耐是一首的小詩,忍耐是一掬清澈的山泉,忍耐是藍天上一朵輕盈的流雲,忍耐是一首旋律優美的小夜曲。忍耐有時伴著一種快樂,和著一種美感。就象久坐池邊而不覺厭倦的垂釣者,就象王羲之筆染的墨池,就象圍棋的一招一式。經歷過苦難才知道幸福,雨過天晴後方能見彩虹,沒有失敗便不會有成功。梵高無法忍受不公的世俗而自殘,海明威無法忍受疾病的折磨而自戮,屈原無法忍受國破家亡之痛而自隕,項羽兵敗無顏見江東父老而自刎。這是追求、忍耐後的一種爆發,一種抗爭,令人肅然起敬。忍耐不是一味的逆來順受,忍耐不等同於猶豫不決,忍耐也不是陽奉陰違、趨炎附勢的狡詐市儈。漢字形象而生動地詮釋了忍字,心字頭上一把利刃,放得下刀的心胸會是多麼寬廣。忍耐並不是膽怯,而是在面對生死存亡榮辱譭譽時還能夠從內心裡發出一種無比的勇氣,堅守自己的理想。真正的忍耐是當仁不讓,顧全大局為眾謀福。

  三、重構與反思

  忍耐說起來容易,做起來難。它需要遠見卓識,把事物看得。清、想得透。遠大的志向,明確的目標,不屈不撓地為之奮鬥的精神是忍耐的動力。只見蠅頭小利,只圖一時痛快,只著眼於名利權位,是不可能長時期耐苦耐勞、堅忍不拔的。它需要胸懷寬廣,有容人之量,“海納百川,有容乃大”,“將軍額上能跑馬,宰相肚裡能撐船”,這是忍耐的基礎。“一言之忤,則勃然而怒,一事之違,便急然而發”,是成不了大事的。它需要辯證的頭腦,善於反向思維,設身處地,將心比心,推己及人,這是忍耐的妙藥。遇到矛盾如果站在對方的立場上想一想,思索一下自己處於對方的地位,可能發生什麼問題,心中的苦惱、胸中的火氣就會釋然而消。如果只想自己的利害得失,眼中無全域性,心中無他人,最終會引火燒身,自作自受。

  忍耐並不是軟弱的表現,兩者有著本質上的區別。軟弱是辦事缺乏勇氣,不敢碰硬,遇到難題不是積極解決,而是徘徊退縮;是心中無底,手中無力,因此受人欺負是常有的事。忍耐則相反,是心中有數,手上有力,一時的小退讓是為了最終的大收穫;是一種遇事冷靜沉著、充滿智慧的勇氣。寬容是不是放縱?寬容是一種善意的容人之量,也就是容許別人充分地享有其自由的權利,即便行使這種權利侵犯了你的部分利益,但只要不違反法律、紀律和道德規範,也不動搖你的根本利益,就應允許。而放縱則是讓其毫無節制地膨脹其私慾,甚至越過道德規範和法律、紀律也不去幹預,這是一種對別人、對社會不負責任的心態,很難說是出於善心。寬容的結果是社會的和諧,放縱的結果卻是矛盾的激化,兩者是不可同日而語的。但忍耐寬容不能超越原則。如果不能堅持原則,不僅解決不了問題,反而造成更嚴重的問題。

  星雲大師捨得讀後感 篇12

  修行與修心是人生很重要的一件事情,日常生活中的道理。做事勤勞負責,求全求成做人誠實正直,求真求圓,這都是修行。

  凡是交往,情真意切;凡是接物,至誠懇切,這就是生活中的修行。修行,就是修正行為;就是先要把人做好;就是要讓自己做無虧於天理、無負於人道。如一般人講,做人要誠實、信用,要孝順父母,要忠於朋友。能說到做到,培養自己的力量,慢慢就可以心能轉境,自然就能發揮力量。佛家的很多道理其實都能夠在我們的日常生活中得以展現,只不過,很多人一下子不能悟出其中的道理。

  修行,實際上就是修心,然後放在行為上用。我們每個人都有一個家,但實際上我們每個人的心也需要一個家,這個家不在外面,而是在每個人的心裡。如果心裡有個家,無論外在發生什麼事,都會覺得滿足、安定,內在有個家,心就可以休息休息。修行與修心這兩個詞,一般人都會認為那只是與佛相關的人才會做的事,其實不然。

  在我們的日常生活中,我們難免會遇到各種各樣的情況,面對這些情況,我們都需要自己的心去解決。所以,我們要修好自己的心,或者說管好自己的心,讓自己擁有一顆光明的心。修行,說說很容易,具體應該怎麼做。我也查閱了一些相關的資料,總結出以下要點:首先,修行不應該有時間性,不能像自己的工作一樣,有上班與下班之分。修行要自然、平靜、習慣,它是慢慢熟練的過程。

  其次,修行不是功課。很多人在做功課時會講究速度還不講究質量,功課一樣樣做完,但是粗心的毛病卻不會隨著速度的提升,功課的少去而得到改變。修行是要讓心性得以進步、提升。最後,不能把修行當成是一種儀式。對於自己的工作,本人覺得,在自己的工作中,修行就是:自己的心時刻都持著“一切為了學生;為了一切學生;為了學生的一切”而工作。

  星雲大師捨得讀後感 篇13

  說到《捨得》這本書,已經看得差不多了。說實話,本以為這本書是一個大和尚寫出的必然是佛經禮儀之流,頗具一些高深崇高之類的哲理,與吾等生活無關痛癢,看完後才頓悟:裡面的很多道理都貼乎生活,值得細細品味。

  記得星雲大師在《捨得》的開篇曾經寫到了成功人的願景:有錢當念無錢日,得意休輕失意人。為道了無寒暑變,利生豈畏路途艱。匆匆人生幾十年,如宇宙浩瀚中的微小的過客,來去匆匆,秋去春來的過客人生,還是留下匆匆以外的一些紀念,所以,以什麼態度來面對生活是很有必要思考的。舍與得,就如冰與火,陰與陽一樣,從來都是天生矛盾對立的因素,記得書裡有個小故事我一直記憶猶新,大致內容是,有一個守財奴家鄉發大水,貧窮的村民因為沒什麼東西可以帶,順利的獲救,守財奴帶滿了金銀珠寶,奮力的掙扎並向遠處的小船呼救,船上的人大喊叫他把金銀珠寶扔了好讓他暫時不沉下去,守財奴不捨得,結果可想而知。

  與所有的寓言故事一樣,最後佛曰:捨得捨得,有舍才有得。看來此佛還挺白話的。所以,捨得是一種處世哲學,也是一種生活方式.不求事事完美應有所取捨.而作為一個教師,我認為在工作生活中有很多東西也值得我們思考,應該經常性的問自己“老師,你捨得了麼?”

  首先,我認為教師應該“捨得”“蹲下去”,以往以來,教師總是給學生一種高高在上的形象,形成了對於學生來說的天然優勢,這樣就拉開了教師與學生之間的距離,當然,身體“蹲下去”只是一種形式,最主要的是我們需要把“心”“蹲下去”,這樣將心比心的和學生出於同一位面,放下架子,學會傾聽學生的心聲,鼓勵學生提出自己的想法給他們一個自由的學習探索環境。

  其次,我認為教師應該“捨得”“站別上去”教師在正常的授課過程後,應該勇敢的“站別上去”讓學生自己來發揮,放手的讓學生自己研究,自己站上講臺。或許這樣更有助於學生學習的興趣和能力的培養。俗話說“捨不得孩子套不到狼”,雖然與教師這個職業貌似搭不到邊,但很多地方還是很相似的,我想透過《捨得》這本書的閱讀,我會懂得更多的人生哲理,在以後的教學過程中,更是會把做人與當老師當成一回事,做一個成功的人,合格的老師。

最近訪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