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霞客遊記讀後感(通用5篇)

徐霞客遊記讀後感(通用5篇)

  讀完一本經典名著後,你有什麼體會呢?是時候靜下心來好好寫寫讀後感了。那麼如何寫讀後感才能更有感染力呢?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徐霞客遊記讀後感(通用5篇),供大家參考借鑑,希望可以幫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徐霞客遊記讀後感1

  歷代輿地沿革也是古代高士們的主要話題之一。但徐霞客卻發現:“昔人志星官輿地,多以承襲附會。”“山川面目,多為圖經志籍所蒙。”

  徐霞客不迷信前人舊說,善於獨立思考,注重考察實證,勇於探索求真。不論對於山脈河流,還是奇洞怪穴,甚至聚落村居、逸聞傳說,總要細細觀察,思考分析。遇有奇異疑問,必窮究不捨。

  英國科學史家李約瑟在其主編的《中國科學技術史》一書中說《徐霞客遊記》,“讀起來並不像是十七世紀的學者所寫的東西,倒像是一位二十世紀的學者所寫的考察記錄”。

  他對於桂林七星巖的考察就是典型事例,他先後考察了兩次,對巖洞的位置、方向、大小、深淺以及洞內形態結構和洞外情況等,都作了詳細的記錄和生動的描寫,這些記錄和描寫竟與用現代科學手段勘測的結果基本吻合。他關於石灰岩地貌的考察和描述,比歐洲人要早。

  另外,他似乎很精於堪輿學,《徐霞客遊記》中經常使用龍砂、虎砂、朝山、案山等堪輿術語來分析山形水勢,在旅途中遇到一些危難困惑,常求神問卜。由此可知,他讀書博雜,見識多,不適合功名科舉。散人按其使用的堪輿術語推斷,徐霞客學習的可能是堪輿學的楊公風水派。楊公風水其實效性立竿見影。從大唐至今。

  《徐霞客遊記》是古代高水準的輿地遊記,涉及山形地貌、懸崖巖洞、江河水文、地熱泉流、物產風俗、政區地理、道路交通、宗教民族、史蹟文物等等方面的考察研究及其豐碩成果和科學價值。

  《徐霞客遊記》還是一部遊記文學名著。雖然作者的本意,並非專在從事文學創作,因此從科學考察的需要,但是他對神州山川的極其熱愛之情、高雅的審美情趣和卓越的文學才華,卻自然而然地在這“流水賬”中十分鮮明地體現出來。

  徐霞客遊記讀後感2

  徐霞客是明朝人,徐霞客喜歡讀地理和遊記,所以,他很想出去考察探險。徐霞客的母親非常支援他。徐霞客20歲開始遊太湖,在外旅遊了30年。走遍了16個省和自治區,寫成了舉世聞名的《徐霞客遊記》。

  其實徐霞客並不是為了遊山玩水,而是為了進行地理探險考察,他在地理學上最大成就,就是對巖洞,溶洞地貌的考察。

  現在人們進巖洞很方便,可是徐霞客進了250個溶洞,歷盡了千辛萬苦。有時他會踩到蛇,差點就被蛇咬。有時迷了路,會找不到出口。

  徐霞客走了500多條河,記錄了許多資料,特別是關於長江的起源。徐霞客還知道很多植物的知識,他記下了150多種植物。

  徐霞客探險了30多年,終於累倒了。去世時,他的床頭放著植物標本和寫了30年的《徐霞客遊記》。

  《徐霞客遊記》使我認識到徐霞客是一個做事執著、信念堅定的人,我也要向他學習。

  徐霞客遊記讀後感3

  我讀完《徐霞客遊記》這部書後,我感覺它是一部用“腳”寫成的千古奇書!為什麼呢?因為這部書是作者用腳“走”遍中國近二十個省的途中寫的,所用的時間有三十多年,直到作者生命的結束。

  作者徐霞客出身書香門第,他的祖上曾建了一座“萬卷樓”來收藏書,這給了徐霞客博覽群書創造了很好的條件。可是徐霞客認為一個人要想寫出好文章,達到妙筆生花、下筆如有神助的地步,除了破萬卷書以外,還必須行萬里路!只有身臨其境,才能獲得真正的知識。就這樣,他的一生就在不停息地行走中開始了。在旅行中,他曾遇到過三十多次盜賊,即使這樣他也沒有半途而廢。他曾經在大雪封山的日子登上了天下第一山——黃山的峰頂,就連山上的.和尚們也感到萬分驚訝!他也曾透過實地考察得出了萬里長江的源頭是金沙江,而不是岷江……

  徐霞客的一生都是在不停地跋涉中度過的,他的一生給我們做出了很大的貢獻。可惜的是:他的大部分作品都丟失了,現存的這部書只是其中的一小部分。但是這也沒能影響《徐霞客遊記》成為“古今遊記之最”!

  徐霞客遊記讀後感4

  近日,我讀了一篇名著,名字叫《徐霞客遊記》。讀後深有感觸。徐霞客名弘祖,字振聲,霞客是他的號,明萬曆十四年出生在江蘇省江陰縣。他決心進行自己感興趣的地理考察事業。他喜歡讀地理、歷史和遊歷探險方面的書,嚮往著“問奇於名山大川”的生活。徐霞客埋頭專心攻讀和研究前人的地理學著作,但是,他並不是把前人的著述當作一成不變的經典盲目地相信,而是在吸取前人知識的同時,進行獨立思考。為了搞清祖國河山的真實面貌,徐霞客決定親身進行實地考察。

  從22歲起,徐霞客開始了遊歷考察生涯。三十多年間,他先後四次進行了長距離的跋涉,足跡遍及相當於現在的江蘇、浙江、山東、河北、山西、陝西、河南、安徽、江西、福建、廣東、湖南、湖北、廣西、貴州、雲南和北京、天律、上海等19個省、市、自治區。在三四百年前,徐霞客遊歷瞭如此廣闊的地區,靠的完全是自己的兩條腿。單憑這一點,就足以令人讚歎不已了,便何況他所考察的主要是陡峭的山峰和急流險灘呵。不難想象,他要經歷多少艱難險阻,甚至隨時有喪生的危險。徐霞客的考察探險活動,持續進行到公元1640年他55歲的時候。當時,他正在雲南,不幸身患重病,被人送回江陰老家,第二年就去世了。可以說,徐霞客把自己的畢生精力獻給了祖國的地理考察事業。

  他注意到植物與環境的關係,觀察在不同的地形、氣溫、風速條件下,植物生態和種屬的不同情況,認識到地面高度和地球緯度對氣候和生態的影響。在徐霞客對地理學的一系列貢獻中,最突出的是他對石灰岩地貌的考察。他是我國,也是世界上最早對石灰岩地貌進行系統考察的地理學家。石灰岩地貌還有一大特點,就是有眾多的巖洞。徐霞客親身探查過的巖洞達100多個。

  徐霞客不僅對地理學有重大貢獻,而且在文學領域中也有很深的造詣。徐霞客在野外考察生活中,每天不管多麼勞累,都要把當天的經歷和觀察記錄下來,堅持寫遊歷日記。他先後寫了2000多萬字的遊記,這既是地理學上珍貴的文獻,又是筆法精湛的遊記文學。

  他的遊記,與他描繪的大自然一樣質樸而綺麗,有人稱讚它是“世間真文字也許是在人生路上,不管我們願不願意我們生下來第一件事就是學會走路,現在我們去某一個地方都有車騎,又方便又快,而徐霞客當時去遊歷了祖國的大好河山,他用的是什麼走遍了大江南北,他用的是一雙腳!讓我們去學習徐霞客的意志力去學習他的精神,讓我們向目標奮鬥吧!

  徐霞客遊記讀後感5

  “飽經風霜三十年,踏遍祖國山水田”——《徐霞客遊記》。

  當我們遊覽石灰岩溶洞,看到奇彩奪目的石筍、石鐘乳的時候,就會想起我國明代的地理學家徐霞客(1586—1641)的偉大功績。是他最早對石灰岩地貌進行考察和研究,為地理學作出了卓越貢獻。

  1607年,22歲的徐霞客開始了他的考察旅行,從而開闢了系統地觀察自然、探索自然的新方向。地理考察的道路是和艱難的。那時候沒有現代化的交通工具,主要靠步行,經常要攀登懸崖峭壁,穿越激流險灘,頂著狂風暴雨,忍受飢餓寒冷,露宿山野叢林。這些困難都擋不住徐霞客,他不僅一天天、一年年堅持考察工作,而且無論每天的旅途多麼艱苦,總要堅持把當天的經歷和觀察心得記錄下來。徐霞客三十多年如一日堅持地理考察,他的足跡踏遍祖國的16個省和自治區(按現在行政區劃),對各地的山脈、河流、動植物等的特徵,進行細緻的觀察,並加以詳細的記錄,最後寫成了二十卷的科學鉅著《徐霞客遊記》。

  《徐霞客遊記》是以日記體裁寫成的,是徐霞客畢生經歷和心血的結晶,是一部對地理學的研究於發展極有價值的寶貴文獻。透過閱讀了解,徐霞客的整個寫作過程,揭示出徐霞客之所以能在地理學上做出了卓越貢獻,在於他十分重視實踐,他的知識是透過實踐獲得的,從而論證了唯物主義認識論中的實踐是認識的基礎的哲學原理。

  人們的認識不是人的頭腦中所固有的,也不是人們憑空臆想出來的,而是從實踐中產生的。《徐霞客遊記》不是在家中閉門造車寫出的,而是透過多年的跋山涉水的實際考察形成的。人們只有透過實踐,才能接觸事物的現象和外部聯絡,獲得感性認識並最終透過實踐把握事物的本質,由此深入事物的內部,掌握事物的規律。因此,要認識某一物件的本質和規律,就只有親身參加變革這一物件的實踐,除此之外別無他途。

最近訪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