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紅樓夢》有感1000字

讀《紅樓夢》有感1000字

  當看完一本著作後,想必你有不少可以分享的東西,現在就讓我們寫一篇走心的讀後感吧。那麼你真的懂得怎麼寫讀後感嗎?下面是小編收集整理的讀《紅樓夢》有感1000字,供大家參考借鑑,希望可以幫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讀《紅樓夢》有感1000字1

  《紅樓夢》,一部含笑的悲劇.《紅樓夢》不只描寫了一個封建貴族家庭由榮華走向衰敗的三代的生活,而且大膽地控訴了封建貴族階級的無恥與墮落,指出他們的種種虛偽、欺詐、腐朽和罪惡。

  《紅樓夢》不僅為我們展示了封建貴族的家庭生活,更為我們展現了一個又一個個性鮮明的人物.有黛玉為首的十二金釵、天資聰慧的寶玉、精明能幹的賈母、本性任愛的王夫人等等.閱讀〈〈紅樓夢〉〉少不了細細的瞭解十二金釵和賈寶玉。

  賈寶玉,幼號絳洞花主,榮府賈政次子,自幼深得祖母寵愛,也生於仕宦世家,因此性格難以琢磨。容顏姣好,面若中秋之月,色如春曉之花,鬢若刀裁,眉如墨畫,鼻如懸膽,睛若秋波,雖怒時而似笑、即暝視而有情。因住怡紅院結詩社時起號怡紅公子,資質聰穎,個性溫柔、終日嬉戲於脂粉隊裡,養成一種偏僻乖張的性情。

  林黛玉,字顰卿,別號瀟湘妃子。賈母心愛的外孫女。先傷母,其父亦不久去世,因此寄居大觀園。她有兩彎似蹙非蹙籠煙眉,一雙似喜非喜含情目,態生兩靨之愁,姣襲一身之病;閒靜時如姣花照水;形動處似弱柳扶風。她性情孤高,胸懷狹窄,才情之高,為十二金釵之冠。

  曹雪芹筆下的《紅樓夢》為我們展現了一場無聲的較量,賈寶玉和林黛玉的悲劇愛情故事濃縮了這場較量的全部硝煙,兩人追求“質本潔來還潔去”的境界,在面對封建禮教下的種種迫害和冷漠,甚至以生命的付出為代價,質本潔的追求始終不放棄。我們感嘆賈、林兩人愛情悲劇的時候,看到了造成悲劇的一個重要原因:林黛玉清高的個性,她的個性與當時的世俗格格不入,無法與社會“融合”,她的自卑情結正是她自尊的體現,也是她悲劇的開始。

  寶玉、黛玉是這部書的精華,但同樣有溫和大度但又有功於心計的寶釵、精明能幹但又爭強好勝的熙鳳、又有元春、迎春、惜春、探春四位各具特色的姐妹。

  看完《紅樓夢》我們都不會忘記黛玉臨死前的那個場景,病危之際,紫鵑四處求人,卻沒人肯幫。為避免晦氣,賈母把寶玉的婚事也轉到別處去辦理。一面是成親的喜慶景象,一面是死前的哀怨悽婉,“天盡頭!何處有香丘?”無怪乎黛玉的葬花吟誦。黛玉至死不放棄對自由的追求。我們為之揪心,為之憤懣,一對追求自由的青年男女在封建的枷鎖下生離死別。“一朝春盡紅顏老,花落人亡兩不知!”黛玉就這樣在寶玉的婚慶鑼鼓聲中離開了人世。帶著屬於她的那份甜蜜走了。在孤獨無依的世界裡,寶玉是她心中的溫暖;在情愛無傍的世界裡,寶玉是她心中永遠的傷痛。

  人物是書的精華《紅樓夢》引人入勝的最大優勢就在於把每一個人都描寫的出神入化,讓我們能夠很容易的瞭解每一個人的性格,每一件事都發生的很有規律,從開始的繁榮到衰敗都是經歷了必須的事件和時間的。最後的結局我們無言,但其中的深意我們需要慢慢體會。

讀《紅樓夢》有感1000字2

  高爾基曾經說過:“讀書就應像飢餓的人撲在麵包上一樣,書是逆境中的慰藉。書都讀得來的人,還怕有什麼做不來的。”書,是人們一生的伴侶。一個人愛讀書的話,他就有一肚子的故事可以講,其中定不乏與書相遇的故事。而這樣的人,便也懂得何為知行了。我第一次明白讀書與知行,就是從一本充滿傳奇的書中知道的。這本書就是《紅樓夢》。

  我第一次接觸書籍,還真是從《紅樓夢》開始的。那時年紀小,也看不大懂,常常看幾個字就擲下去玩,對《紅樓夢》是絲毫不感興趣,覺得實在是太悲涼。但漸漸的,我卻愛上了《紅樓夢》,翻到任何一個章節,我都能看得津津有味。但我雖然現在能夠接受它的悲涼,看到後半部分是時,心,也會為林黛玉揪起來。可以說,整本書中我最喜歡的人物莫過於是林黛玉了。不僅僅是因為她的詩詞吸引人,有一種悽美,更重要的一點是她的淚與悲傷的性格。形容林黛玉,除了悽美、悲涼、悲慘,似乎無他。談到林黛玉,就不得不說在賈府與她最親密的人——賈寶玉。我記得在某個地方看到過,林黛玉是為了報答賈寶玉在天上的一滴水之恩而來到人間,發誓用一生的眼淚來回報他。在書的開頭就說,一個和尚要帶她走,以治好她的病,但是最終還是把她送到了賈府。試想一下,如果沒有把林黛玉送到賈府,她也就不會遇到賈寶玉了......其實,整本書中有很多的玄機,這也讓我常常糊塗,有一半明白,又有一半模糊。書中這兩個人給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再者就是薛寶釵。她是標準的賢妻良母,卻最終沒有得到賈寶玉的歡心。儘管當時的社會讓“金玉良緣”終成現實,但這並不是他們所想要的結果。如果不是這一點,也許林黛玉就不會吐血而亡了。

  林黛玉的悽悽美美、風流嫋娜、賈寶玉的痴痴狂狂、薛寶釵的鮮豔嫵媚,無不給《紅樓夢》這本書增添了無數風采。也正是圍繞著這三位主角,我們才更能體會到那個時代的事情。人們一些瘋狂的想法,似乎都能有了解釋。背後的輿論,在這些面前,就顯得很微不足道了。因為這世界都是很大量的,但同時也不乏悽美,令人感嘆。《紅樓夢》是無法理解的,也許這就是它的魅力吧。在人們的心中,似乎很難把悽慘與知行這兩不相干的情感和事物聯絡起來,但是正是這悽悽慘慘之美,為我打開了書籍的大門,讓我領略了更多書籍的魅力,懂得了什麼是知行。每次一提到知行,我總會想到這本令人難以理解的書。正是這本書的悽美,讓我懂得了知行——學會知識,並且有自己的道德意識;行,遵守道德,按照道德去做。知行結合,才能學會,學懂。

  《紅樓夢》是需要傾盡一生品讀的書,以上是我的一些見解,不談寫得怎樣,終究也算是我的一點感受。

讀《紅樓夢》有感1000字3

  開篇自鴻蒙,這一紅樓情綿長;開到荼蘼了,這一大夢空悲切。追隨那通靈頑石,我讀這一部失意事,嘆這韶光十里,散的太潦草。

  一嘆容華富貴好,可憐宮闈掃。元春為賈府帶來了無數聖恩,在傳聞中,她是那個正月初一日誕生的富貴女子,生就福瑞,祥氣縈繞。後來得入聖眼,一旨青雲。不過一次省親,賈府便斥巨資為她修築大觀園,可謂羨煞旁人。

  可有誰人知,大觀園內詠菊賦海棠,她只能在深宮空待明月眠,故里迢迢,音容難面。她一人的寂寞許是成全了賈府的興盛,可從來天命無常。容華來時鳳棲梧桐,一朝春去紅顏薄命。便是整個賈府,也只剩個虛架子,散得太輕易。

  思故里,思明月,宮闈深深,梨花寂寞,春色容易晚。富貴由天,生死無常,誰料得恩寵幾時長?繁禮束縛了舊時女子,世俗葬送了多少韶華,莫羨宮牆,只羨天倫百姓家。

  二嘆金閨花柳質,一載赴黃梁。二小姐迎春素來膽怯,觀之可親卻總招來嘲弄。她步步遷就,原想求得一夕安穩。然而她既沒有詠絮才,也稱不上停機德,在一眾姐妹中,實在是太過普通。凡事只求周圍人收手就好,不敢計較。

  可惜這安穩從不是遷就能換來的,她步步退後,反把一席之地拱手讓人,硬是看著忠心護主的司棋離去,硬是看著累金鳳被下人去換錢,甚至不敢多說一句,哪怕不是挽留而是求情。後來更是被無能的父親送給了中山狼,忍受萬般虐待,她只能日日以淚洗面,原也是花柳質的賈府小姐,竟落得這般下場。

  迎就春光韶華,迎就春風十里,她沒迎來她的春天,她迎不來她的順遂。原來熱鬧不屬於她,慘痛全交付與她。

  三嘆英氣俊眉眼,此去遠經年。探春原該是大觀園的玫瑰,才氣一身,爽利乾脆,是姑娘們中的佼佼者。顧盼間,眉眼神采飛,見之即忘俗;落筆處,不為凡瑣勞,堪得勝春華。身世未得束縛姑娘的遠見,她的心間裝著另一番天地,可惜那是個女子無才便是德的時代,苦將姑娘強派作蛾眉,殊未屑。這樣一個有勇有謀的姑娘,在舊社會實屬難得。可惜當年的燈謎一語成讖,探春成了那隻斷線的風箏,被風吹向遠方,遠到杳無音訊。

  生如夏花,不同凡塵,或許上天也有幾分嫉恨。枉然精明志,敗於末世運。千里與東風,但願飛雲不易散,此夢遙遙終為真。此去經年,莫負良辰,莫負花期,多保重,勿惦念。

  四嘆侯門繡戶女,獨臥青燈旁。旁人說,惜春“身量尚小,形容未足”,有關四丫頭的筆墨也委實少寡。在為數不多的情節裡,小惜春待人冷漠,年紀尚小,口齒卻傷人得很。後來三位姐姐的命運太過可憐,小惜春便棄了塵心,絞了頭髮,循入空門。看破虛華,棄了便是,落得乾淨。從此山海映星辰,與青燈古佛做伴。

  緇衣一身,改了昔年妝,勘破三春景不去,何必對此費思量。莫如空門循身去,淨手焚香拂舊塵。俗世苦,悲歡忘,便只作一場南柯夢。

  畫梁落香塵,浮華容易空,奼紫嫣紅枉鮮妍,開到荼蘼花事了。山中雪寂寞,林中玉空埋,原應嘆息春歸早。紅樓夢,又是誰的夢。

讀《紅樓夢》有感1000字4

  哪裡有一個乾淨的,理想的地方?究竟什麼地方是我自己真正追求的?是隨波逐流還是追求真我?《紅樓夢》為我展示的就是人心與世俗的對抗。 大觀園中充斥著人間的美與醜,善與惡,還有那些醜陋的靈魂。然而卻又那麼一個人,孤傲自潔,對抗著世俗。

  當初她初進賈府,那雙似水如泉的含情目。那彎似蹙非蹙的柳葉眉,閒靜時的姣花照水,行動時的弱柳扶風,雖說寶玉稱她病如西子勝三分。但我認為,她就是她,無需同他人比較。因為她不食人間煙火,容不得半點汙濁。於是她絕美的身影,永遠停在我的眼中,定格在我翻飛的思緒。

  林黛玉,應是多麼聰明的女子,生在那樣一個年代,在她眼裡黑就是黑,白亦為白,於是,孤傲自潔的她必定要忍受風霜刀劍的摧殘。

  “春恨秋悲皆自惹,花容月貌為誰妍?”無人理解的她就是一朵盛開在懸崖上的花,註定是要孤獨的。“儂今葬花人笑痴,他日葬儂知是誰?”世事無常,就痴痴吧!這樣就不會有那麼多的愁思,感慨。

  探春曾說:“不要太在乎真假,這樣只會讓自己傷心。”可那麼一個生性孤傲的女子,怎能不在乎真假。於是,她用刻薄的話語包裹自己刻薄的心,用孤寂的身影撫慰同樣孤寂的靈魂。

  還好,上天總是公平的,孤單的人遇上另一個孤單的人,那麼,那個孤單的人就不會顯得那麼可憐。總算還有寶玉理解她的孤傲,如此兩人走到一起,是命中註定,又或是相互安慰。

  可是,恰恰又是這份孤傲阻擋了二人,最終還是處事圓滑的薛寶釵贏得了長輩的心。但是她還是沒有向世俗妥協,她依舊如一朵不畏風雪的梅花,開放在搖曳的枝頭,即使最後,雪壓枝斷。

  黛玉清高的個性與世俗格格不入,與社會無法融洽,這也是她自尊的體現,悲劇的開始。她還是孤單的來,孤單的去了。我不知道她最後嘴角的笑是對人世猛烈的抨擊,無情的嘲諷,還是對自己的堅持的結果的苦笑。 也許,生在那個年代是她的不幸,是大觀園裡所有人的不幸。一如她,一如晴雯,一如四春。她追求自由,追求幸光明,卻被世俗一步一步推向無盡深淵。死亡本身並不可怕,可怕的是,直到最後,那些你以為在乎你的人,也沒有來見你最後一面。

  黛玉死了,寶玉出了家,這也正應了寶玉那句戲言:“你死了,我就做和尚去!”這也許也是最好的結局吧!

  這就是封建思想帶來的結果。其實對於最後賈府的落敗我並不驚訝,因為古代封建勢力獨霸一方的醜態必將走向滅亡。而黛玉雖然身死,但我永遠記得,如此消瘦的她,將寫滿往日情思的的手稿投入火中,用僅剩一絲氣力,割斷與這塵世最後的牽掛時的身影是多麼的耀眼。

  他的身影,會永遠的停留在我的心中,不來不去!

讀《紅樓夢》有感1000字5

  最近,我看了一本書,它是四大名著之一的《紅樓夢》。讀完這本書之後特別有感觸,來和大家分享一下。《紅樓夢》的作者是曹雪芹,又名《石頭記》等。小說講述了一賈、史、王、薛四大家族為背景,賈寶玉,薛寶釵,林黛玉,三人感情故事為主線,發生在清代封建社會的一些男男女女的愛情故事。

  小說中賈寶玉,林黛玉,薛寶釵是主角,賈寶玉和林黛玉兩情相悅,但林黛玉的身子不太好,從小就進了榮國府。在榮國府裡,有幾次林黛玉都不顧一切的“懟人”,所以一些讀者覺得林黛玉小肚雞腸。在我看來,小時候的林黛玉和長大後的林黛玉都不像世人說的那樣小肚雞腸。她小時候不懂事,比較天真無邪,口不遮攔,便想說什麼就說什麼,所以在別人看來,她是很斤斤計較的一個人。大家都知道他來榮國府之後不久,薛寶釵也來到了榮國府。林黛玉心裡其實有點討厭薛寶釵的,因為以前只有他一個人圍在賈寶玉身邊,突然來了個薛寶釵,她覺得很不舒服。但後來她慢慢的喜歡上薛寶釵,因為薛寶釵像姐妹一樣對待她,得知她身體不好,就動用家裡的關係給他尋藥材。她後來也跟薛寶釵說過,之前她是很討厭薛寶釵的,但後來她慢慢的佩服薛寶釵,從這一點我覺得就可以看出來,林黛玉並不是個小肚雞腸的人。林黛玉是一個讓人感覺很清高,很孤傲的一個人,但她並不是這樣,由於父母比較早的離世,她並沒有夥伴,所以平時只能寫寫詩;由於身體不舒服,話也不是很多,就導致她在別人心目中和她本人的性格有點差距。金陵十二釵中首榜的兩個女子,我比較喜歡林黛玉,不怎麼喜歡薛寶釵。

  薛寶釵是一個很圓滑的女子,做什麼在別人的印象裡都是很好的。但有一回裡,她在找林黛玉,不小心偷聽到了兩個丫鬟的談話,被那兩個丫鬟發現了,然而她並沒有主動的承擔責任,跟那兩個丫鬟說自己是不小心聽見的,而是說她自己看見林黛玉在這裡,自己剛剛來到,而林黛玉剛走。這就誤導了那兩個丫鬟,並且很討厭林黛玉。我覺得薛寶釵有點過分了,雖然人人都想在別人的心目中留下一個好的印象,但是我覺得她不能他人來成全自己。看完這一章後,導致我很討厭薛寶釵這個人物。

  金陵十二釵中每一位女孩都有每一個不同的結局,林黛玉活生生被氣死、薛寶釵年輕守寡……或許,這就是每一個人不同的命吧。

  這本小說是一本悲劇小說,故事情節如同一首哀婉悽傷的交響曲,大大小小形形色色的人生悲劇構成一個個不同音色的音符,所有的音符貫穿了人生的各個層面,曲譜上下都瀰漫著悽清幽怨的感傷情調。小說裡從主子到奴僕,從宮廷到民間,從成人到少年,無不具有著一段哀傷的愛情。或許正如小說第一回的絕句所述:“滿紙荒唐言,一把辛酸淚。都雲作者痴,誰解其中味?”

讀《紅樓夢》有感1000字6

  紅樓往事夢一場,黛玉後知滿憂傷。——題記 青紗素帳,黛玉你的房間如她一般素雅。 手中懷擁著一本《紅樓夢》,閉上眼睛輕嗅著季節的芬芳,彷彿一睜開眼便會望見你那婀娜多姿的模樣。一顰一笑無不憂傷,“可嘆停機德,堪憐詠絮才。玉帶林中掛,金簪雪裡埋。”黛玉啊黛玉,你究竟是怎樣的女子? 寶玉第一次見到她時,他說眼中的黛玉便是這樣“兩彎似蹙非蹙I煙眉,一雙似喜非喜含情目。”頗有美人之資,卻“態生兩靨之愁,嬌襲一身之病。淚光點點,嬌喘微微。閒靜時如姣花照水,行動處似弱柳扶風。心較比干多一竅,病如西子勝三分。”為何黛玉她會如此“悽美”,是否已看破了紅塵,還是對這世界有所不滿。。。。。。我已明瞭,“悽”是因為她身世淒涼,體弱多病,她的外延內涵和藝術卻是如此“美”,是一種柔弱美,是一種病態美。 有人說:“女人都是水做的骨,”林黛玉又何嘗不是呢?在三生石前,她得甘露脫草胎而成人性,為報灌溉之恩而下世為人。她說;“他是甘露之惠,我並無水還他,但把我一生的淚全還給他。”上天註定她要為那賈寶玉流盡一世的淚,她那一顆一顆晶瑩的淚編織了一場夢,交織迴盪著她那深切悲痛的愛情心曲和疾憤抑鬱的叛逆心理。 思緒仍未停止,梧桐碧以瀟瀟,我可以看見她從婆娑搖曳的樹影下緩慢地走了出來,眉間隱隱籠著絲絲輕愁,似皺而未皺,如有輕煙繚繞,目中依稀有縷縷渴望,似喜而非喜,常有深情凝駐。挽著瑩白輕紗,便在水邊葬起花來,好一首《葬花吟》,好一句“依今葬花人笑痴,他年葬依知是誰?”滿是憂傷的情懷,一句:“一朝春盡紅顏老,花落人亡兩不知!”也只有她這般的女子會為落花尋歸宿吧。 有人知她的弱不禁風,有人知她嚮往自由,又有幾人知曉她的那份堅強。林黛玉便是《紅樓夢》中最堅強的女子,誰說眼淚是懦弱的表現,林黛玉的淚不是軟弱,不是屈服,是對這黑暗的社會的無聲的抨擊。當她的愛情幸福被扼殺時,她是多麼勇敢,她用死來向社會表達自己強烈的不滿,她在抗議! 從古到今,又有多少巾幗英雄呢?孝女花木蘭替父從了十年軍,忠孝兩全,十年歸來放棄功名利祿,和家人共享田園之樂;文成公主下嫁西藏,放下一切安逸的生活,給天下百姓帶去希望。誰說女子不如男,這些不正是向我們證明巾幗也是不讓鬚眉的! 將目光放向窗外,已是正午,蟬鳴有些憂傷,我微微一笑,正所謂知我者莫若蟬兒也。風撫過綠葉,觸到我的面頰,漸漸地便泛起了睡意,將《紅樓夢》枕在胸口,口中喃喃著: “一個是閬苑仙葩,一個是美玉無瑕。若說沒奇緣,今生偏又遇著他,若說有奇緣,如何心事終虛化?一個枉自嗟呀,一個空勞牽掛。一個是水中月,一個是鏡中花。想眼中能有多少淚珠兒,怎經得秋流到冬盡,春流到夏……”

讀《紅樓夢》有感1000字7

  吳宮花草植物成幽徑,魏晉衣冠成古丘。我輕念著這首歌古詩詞,在一個太陽燦撰的夏季,靜靜地將《紅樓夢》唸完。掩卷思索,不知不覺中一絲淒涼在心中,為哪個時期的人,哪個時期的物。

  珠淚滔滔沖毀了紅樓,亭臺樓榭化做一堆灰塵,以往的榮華富貴奢侈也煙消雲散。伴隨著賈、王、史、薛四大家族的亡國,大觀園中的雪月風花也因而而一去不復返。對大觀園巾燈紅酒綠的那群貴族而言,自身的一生以喜劇片剛開始,以悲劇完畢,醒來時以後才領略到浮生若夢r的本質含意。

  我還記得在《紅樓夢》裡第一次這樣寫。愚蠢的作者,誰知道它的味道?曹雪芹以傷感的情緒,飽蘸著時期的辛酸淚,為封建社會貴族階層邁向亡國唱出一首扣人心絃的之空,我認為,《紅樓夢》並不僅是敘述一個封建社會貴族家中山富強邁向衰落的全過程,井且還用出眾的語言真正、膽大地為世人揭秘了封建社會貴族階層的厚顏無恥與沉淪,真正重現了朱門酒肉臭,路有凍死骨的人世間悽慘景色,將封建社會統治者的虛情假意、陰險毒辣和狠毒曝露在陽光之下。它不單是強調這四大家族必定亡國的運勢,並且也向世人暗示著這一大家族隸屬的這類腐爛的社會形態也必定會邁向奔潰和身亡。

  在《紅樓夢》中,創作者取得成功地營造了四百多個故事情節。大觀園裡的每一個角色都飾演粉不一樣的人物角色,都是有獨樹一幟的特性,讓人看不膩。比如賈府頂層統治者中,賈母的安富尊榮,賈政的正人君子,賈璉的厚顏無恥,邢夫人的膚淺不堪入目,王熙鳳的高貴賢良淑德。金陵十二釵中麝月的敏感多疑,寶釵的城府深嚴,王熙鳳的陰險毒辣狠毒,迎春的軟弱,探春的乾淨利索,湘雲的豪放瀟灑,妙玉的裝腔作勢,尤二姐的柔,尤三姐的烈這些,都描繪得認真細緻。在其中非常值得一提的是麝月這一讓成千上萬閱讀者流淚的悲劇品牌形象。

  林黛玉的嬌美容護膚姿是美麗動人的,進而她撼人心魄更具有造型藝術風采的則是她豐富多彩細緻、紛繁複雜的內心世界。她在《葬花辭》中常扦發的是自身進到賈府無依無靠的日常生活體會,以花落自況,以辛酸淚為墨,描繪落花人亡的憂傷。岸柳榆英自芳菲,無論桃飄與李曉,寄予著她對人情淡薄不確定的憤您。一年三百六十天,風刀和劍都是兇猛的,這不是她自己對她的殘酷和實際的指控嗎?願奴脅下生翅膀,隨花飛到天盡頭,則表述了她對美好理想的期盼和固執迫求。質本潔來還潔去,強過汙淖陷渠溝,主要表現了她的高尚情緒和毫不動搖的精神實質。從後面,農葬花人笑,他埋了農知道誰?免費試看春落花漸落,就是佳人老死時。一朝春盡佳人老,落花人亡兩不知道,向閱讀者探刻顯露了一個填滿痛楚和分歧的純潔心靈,凸顯的是一種獨立人格的壯麗和高尚。麝月一生悲劇,與晴雯的感情被絕情的統治者封禁,最終淚盡而逝,而晴雯也因而看透人生,遁入空門,開演了又一出感情悲劇

  唸完《紅樓夢》,我來小故事中的諸多悲劇而悲痛,由於這種悲劇,不僅是性情的悲劇、感情的悲劇,也是一個社會發展的悲劇,一個時期的悲劇。

讀《紅樓夢》有感1000字8

  一直以來,喜歡紅樓夢裡那群女子,她們青春爛漫般的笑聲洋溢在大觀園裡,淒涼悲苦的一生也葬送在了那個封建禮教束縛的年代。風流乖巧的晴雯,心比天高,身為下鍵;360日流露著悲傷的那個永恆的女子,她的一句“冷雨葬花魂”成為我心中永恆的心結,甚至在想,如果真的是冷月葬花的結局,或許更加適合這個孤獨的女子;那個滿腔大志卻終身恨己是個女兒身的女子,最後悲情遠嫁如孤葉飄蕩大海的一幕,帶走了這個女子一生的豪情。一直以來,我都在跟隨著這些女子的或悲或喜而起伏,從看紅樓以來,我也變成了一個悲傷的人,我希望能夠像晴雯一樣敢愛敢恨,敢於反抗,卻又骨子裡有著黛玉般悲傷的情結,像她一般終究不能衝破封建禮教的束縛。 大觀園的領袖寶玉哥哥,率領著那個年代裡一群有思想、有朝氣、有活力的年輕女子書寫著那個時代的傳奇。寶玉,一個專愛煙花脂粉的男孩,他厭惡仕途經濟,憎恨封建禮教,他的一生都在與之抗爭,最後還是被時代扼殺了。有人說他傻,有人笑他痴,他自言自語的魚兒說話,下雨了先關心別的女子沒有撐傘,湯灑了首先反應的是是否燙到丫鬟了,這都是那些封建老學究們無法理解的,所以寶玉被稱為那個時代的瘋子。

  寶玉常說:“女子是水做的。”但我想寶玉的內心也如柔軟的水,才能使他那般對待女子。他不捨得女孩受一點點委屈,他的心目中,女孩生來是該被疼的,那些魚眼睛的老媽子打罵丫鬟是他最無法理解的,他的一生只希望能夠同這些花兒般的女孩一起老死,一起灰飛煙滅,只是,他的夢想在那個不能平等的世界裡最終破滅了。晴雯是他一生除黛玉之外的唯一知音,他不惜以撕扇子換取千金一笑,只為他們之間的平等。她雖是丫鬟,卻在寶玉這裡得到了人的平等和關愛。他們清清白白,坦坦蕩蕩,卻最終還是被那些八面獠牙的統治者冠上了“勾引”的惡名,終於,黃土隴中,丫鬟薄命,徒留公子空牽掛! 那個每日裡對日長吁的女子,是紅樓夢裡絕美的風景線,她像一個墜入凡間的精靈,俘虜了每個人的靈魂。

  一朵閬苑仙葩,在她短暫的一生中綻放出了絕美的奇葩!林黛玉也是那個時代裡敢愛敢恨的另一代表人物。雖然她的愛有些羞澀,有些膽怯,但對於她來說,在那個死一般的年代裡,孤身一人的她是需要怎樣的勇氣!?淚水是他一生的寄託,從她出場開始,一直到魂歸故里的那一刻,她的淚水終於散盡,這樣一個女子,用淚水詮釋了她的一生。帶著對寶玉的愛,帶著對世俗的哀怨,帶著不能言說的痛,她回去了,苦絳株在歷盡人世的痛苦後回到她的三生石畔,願下世再也沒有甘露澆灌,這樣她就不用以淚還願,悲苦一生了。 她們都有著鮮明的性格,有著沉魚落雁的美貌,本該在大觀園裡吟詩歡笑,放聲高歌,卻因為統治者的壓迫,而最終香消玉損,她們的一生給世人留下了永恆的遺憾,但願再也不要有這樣的壓迫者,在也不要有這樣的悲劇了。

讀《紅樓夢》有感1000字9

  再執紅樓,不以當年的.懵懂讀著這滿載悲歡離合的紙張,輕寒暮雪何相隨,此去經年人獨悲,只道此生應不悔。

  午夜夢迴紅樓,卻悟得此生我不過是一株應景的菩提樹,植在榮國府的一角,看盡這府上的離合悲歡。

  又是一日之晨,府上依舊的熱鬧,可是今日又多了一位姑娘。姑娘弱柳扶風,心有七竅,該是不食人間煙火僅存太虛幻境的仙子,每日撫琴讀書,吟詩作畫,過著恬淡和美的生活,又怎麼會落到如此渾濁的浮世中?我看著姑娘姣好恬靜的面容,忽想起了昨晚一夢,夢至虛境,聽著一位老者訴說著《石頭記》這一個故事,我依稀記得是絳珠仙子為了報神瑛侍者的灌溉之恩投身於塵世中。思索著,忽而聽到一個男子的笑聲,是寶玉,那個多情的賈寶玉。

  只因為菩提明心鏡,我隨著眾位姑娘遷入了大觀園。

  如此多個日月,我以一抹翠綠陪伴在黛玉的身旁。上天如此不公,她被賦予了出色的外貌,令人拜服的滿腹才華,但是也被賦予了過於鮮明的靈魂。在大觀園中,她除了擁有一個多情的寶玉,她所擁有的,就只剩下那為情所留的相思淚。

  草木金釵,差之千里。

  黛玉寶釵,差之千里。

  植在一角,卻因為高大可觀大觀園的全部景色。菩提似乎被賦予神力,可看透凡間的渾濁,看著眾位姑娘,只能留下聲聲嘆息。寶釵閒暇時,與姑娘們談笑風生,與丫頭們染衫撲蝶,執扇觀花,日子過得繽紛。只不過,黛玉僅僅臥於一方,含淚賦詩,教鸚鵡讀詩,日久方長,連聲聲的哀嘆竟讓鸚鵡學會了。

  桃花花期已盡,花開了幾度,開的是落英繽紛,而不是如今的聲聲嘆息。看著黛玉把花葬了,我似乎看到黛玉葬的不僅僅那凋落的桃花,葬的更是對寶玉的赤誠之心。我擺動著枝幹,希望引起黛玉的注意,我想與她說著:“姑娘這是何苦,何必置身在這浮世中,倒不如雲遊四海,莫要留在這渾濁中去,”

  不日之後,張燈結綵,我聽見的卻是兩種聲音。一方是笑談今宵,可是又有多少人聽見在那翠竹的一方,某一臥榻上,一名孤高的女子在焚詩流淚,終是淚盡夭亡。

  我看見她的靈魂,在哭泣。

  我終是隨著她的魂魄離開,她卻只嘆安得與君相訣,免教生死作相思。離開了這凡塵浮世,也就離開這渾濁。

  菩提本無樹,明鏡亦非臺,本來無一物,何處惹塵埃。遙望這遠方,看著賈府的興衰,隨著黛玉的一縷清魂,忽然又見桃花開了,開的真真是妖豔。

  潸然淚下,驚醒,只見一本《紅樓夢》躺在身邊,四周似乎桃花開遍。

  黛玉,你的一顰一笑,不應留在凡塵,它鎖不住寶玉的多情,你可知,你的笑卻征服了那一棵菩提樹?只願來世你的靈魂不再鮮明,只願你來世能笑靨如花。

  你看,大觀園的桃花,又開了……

讀《紅樓夢》有感1000字10

  開始讀《紅樓夢》,我還挺小的,那原因倒也挺可笑的。那時,幾乎所有我身邊的人都會哼上一句“天上掉下個林妹妹”,要是問大人這話出自哪裡,得到的回答總是:“你還小,這裡頭的事情你還不懂。”我不甘於一直得到這個答案,便拿起書架上的古文版的《紅樓夢》似懂非懂地讀了起來。因為書中許多字詞都不瞭解什麼意思,所以讀到一半就沒有什麼興趣了,便扔到了一邊。

  再讀紅樓,已經是12歲了。當時是學校佈置的閱讀任務。我不情願地拿起那本被我拋棄已久的書,再細細一品,竟別有一番滋味在心頭。從此對紅樓越來越著迷,到達了一種痴迷的程度。

  初讀紅樓,我與冰心奶奶的想法一樣,賈寶玉的女聲女氣,林黛玉的哭哭啼啼都使人厭煩。甚至給我的一種明瞭的感覺是:在紙上白話,浪費資源,既沒有《西遊記》的傳奇,也沒有《水滸傳》和《三國演義》的打殺場面,真的沒有想到這部書竟然可以歸人四大名著之一。但隨著年齡的增長,我才嚐到“滿紙荒唐言,一把辛酸淚”那種無法用言語表達的苦。對於林黛玉的哭哭啼啼又有了一種更深切的悲哀。

  紅樓裡,最引我注意的莫過於林黛玉。黛玉是個生性嬌弱的女子,沒有寶釵的落落大方,沒有李紈的粗粗咧咧,正像寶玉所謂?心較比於多一竅,病如西施勝三分。“也許,她因病而死是我早已預料到的後果。我沒想到一個人從小到大受人關心疼愛的她死時,沒再見到賈母、王夫人、寶玉,人變得可真快。死神的到來,使黛玉的悲劇終結,對於她來說是不幸的。但對於作為讀者的我來看這很好。很好。因為她死去後,不會再為落花悲哀,不會再為傳情的手帕興奮。也不會再焚書哭泣。有人說黛玉最後是被氣死的,的確,她是含恨而終。可我反對這種說法,黛玉自幼多病,本身註定的後果,又怎能改變呢?我想,“含恨而終”只是黛玉無辜死去的最佳原因吧!

  我喜歡紅樓夢,喜歡那種朦朧的淡淡憂傷,喜歡那種夢幻般的感覺,喜歡其中那一個個風格迥異、冰清玉潔、蕙質蘭心的豔麗少女。

  我喜歡黛玉緊蹙的娥眉,我喜歡晴雯直爽的性格,我喜書山歡探春的才華橫溢,我喜歡金釧兒的堅貞不屈。

  但是我也相信通往命運終點的途徑是可以透過努力改變的。可能有人會問:命運看待我們,就好像頑童看待蒼蠅。既然我們的宿命已經被註定,那為何還要去努力為了人生的目標而奮鬥呢?人們正是透過對命運的抗爭來實現人生中不同的經歷和體驗,也只有透過對命運無謂的抗爭才可以體現出人的尊嚴,顯示了自己存在的價值。對於歷史的長河來說,每個人都只是河裡一個小小的浪花。婉轉綿延,迭起不息的樂韻。而我們都會最終匯入歷史的長河中去,去完成自己在此過程中的任務,那裡才是我們的宿命所在。

讀《紅樓夢》有感1000字11

  花瓣,終於在風的無情下,飛舞,旋轉,直至落下,滿地的殘花,命已絕,愛已盡,花兒眼中是否噙滿了淚水?

  紛飛的花中,一女子扛著花鋤,掛著絹囊,盈盈走來,一副輕柔若仙的模樣,其美可謂“兩彎似蹙非蹙煙眉,一雙似喜非喜含情目。

  態生兩靨之愁,嬌襲一身之病。淚光點點,嬌喘微微。

  閒靜似嬌花照水,行動如弱柳扶風。心較比干多一竅,病如西子勝三分。”

  望著滿地殘花,惋惜這些花的逝去,她輕嘆一聲,掃了掃落花,裝在絹袋中,桃花樹下,葬下花魂。風起,花又飄落,那漫天桃花,淒涼絕美,片片落在她身上的花瓣,好像在與她惺惺相惜。花逝了,無人憐愛,而自己終究也不如這一場落花,就那樣死去。雙眸帶愁,她帶著哭腔吟出:“儂今葬花人笑痴,他年葬儂知是誰.....花落人亡兩不知。”這悲傷的曲調。

  春逝花落,本是人間常事。殘花飄逝,落紅無蹤,本是人間常態。可是在黛玉心中,偏偏與他人不同。已是消逝的花,在她心中仍就珍貴。所以才會有了這麼一幅唯美傷情之圖。

  看過紅樓的人,都給黛玉了褒貶不一的評價。很多人認為黛玉過於悲觀憂鬱,才會有她悲傷的結局。若多一絲闊達,少一分憂鬱,多一份大氣,少一分鬱結,或許那便是截然不同的人生結局。

  其實一開始我也是這麼認為的,可是轉念一想,若真是如此,那也便不是我們所喜歡的黛玉了。從小寄人籬下,又無人教育她應該怎樣處人遇事。那麼小的她,就這麼跌跌撞撞在那個一年三百六十日,風刀霜劍嚴相逼的環境中慢慢摸索長大。所以在後來寶釵看望她時,黛玉說:“細細算來,我母親去世的早,又無姊妹兄弟,我長了今年十五歲,竟沒一個人象你前日的話教導我。”這話讀來,甚是心酸啊。她的尖酸刻薄其實是在保護她自己不受傷害。由於她寄人籬下的處境,使她變得非常的敏感,所以她愛使“小性兒”,甚至有些“病態”。但是,我們想到她的身世處境,想到她的極強的自尊心,不是覺得這是非常自然的嗎?

  說黛玉伶牙利嘴,說話刻薄,可與妙玉相比不知好出多少,不過是喝茶,黛玉只是問了可是舊年的雨水,妙玉就冷笑回答,話也是尖酸之及。說黛玉有小性子,比起司棋那還真是差遠了,一個丫環就因為一碗雞蛋羹的事,上來就要砸廚房,啟一個“潑”字了得。

  正因為“顰兒”的這些小性子,小缺點,卻更惹人憐愛。所以黛玉最後仙去,痛了許多人的心。“千紅一哭,萬豔同悲”這便是黛玉命中註定了的悲劇。

  真正的悲劇總是動人心魄的,因為悲劇是將美毀滅給人看。越是美的有價值的人生被毀滅,其悲劇就越壯美,越深刻,越動人。

讀《紅樓夢》有感1000字12

  導讀:萬般風騷,皆在眉梢。從此紅樓夢有了董卿的味道。真的是太厲害了,不過多讀了一個字,這個妹妹,我曾見過的。這才是女神的,如果董卿朗誦一本付費的有聲《紅樓夢》,我一定不會錯過。

  賈寶玉“平生萬種情思,悉堆眼角”,林黛玉“心較比干多一竅,病如西子勝三分”……董卿將這段朗讀獻給所有熱愛《紅樓夢》的人,以及第一個讓她翻開這本書的媽媽。一顰一笑,動情聲聲入耳,聽完忘不了。《紅樓夢》的一個片段,我躺著閉眼聽,聽到這最後一句,好心動 :雖然未曾見過他,然我看著面善,心裡就算是舊相識,今日只作遠別重逢,亦未為不可。寶玉對黛玉一見鍾情,這句話怕是足夠把所有的歡喜都溢位來了。

  董卿在《朗讀者》裡朗讀《紅樓夢》片段,獻給所有熱愛這本書的朋友以及第一個讓她翻開《紅樓夢》的人——她的媽媽。無論後來的影視劇翻拍得如何,依舊覺得書中的字字真言讀來甚是令人回味。聽了董卿朗讀《紅樓夢》中黛玉進府的節選,不禁想起上世紀八十年代中姚錫娟的《紅樓夢》全本朗讀。不見其人,只聞其聲,姚錫娟的聲音不知喚起了多少人對這部不朽名著的熱愛與重新閱讀,不思量,自難忘。

  好想念當年的恩師,時光荏苒,歲月如梭。——頭上戴著束髮嵌寶紫金冠,齊眉勒著二龍搶珠金抹額, 穿一件二色金百蝶穿花大紅箭袖,束著五彩絲攢花結長穗宮絛, 外罩石青起花八團倭鍛排穗褂,登著青緞粉底小朝靴.面若中秋之月,色如春曉之花, 鬢若刀裁,眉如墨畫,面如桃瓣,目若秋波.雖怒時而若笑,即 視而有情.項上金螭瓔珞,又有一根五色絲絛,繫著一塊美玉.黛玉一見,便吃一大驚,心下想道:"好生奇怪, 倒象在那裡見過一般,何等眼熟到如此!"

  但是《朗讀者》確實是好節目。想起很多年前的元宵晚會董卿看著繁體的《生查子·元夕》把“花市燈如晝”念成“花市燈如書”,如今的的確確是一個有氣質有涵養的主持了。董卿在《朗讀者》中小念一段《紅樓夢》,但幾乎都是背出來的,其身上散發的從容和書卷氣真的太棒了啊。太慚愧,紅樓一書我才堪堪翻了兩章。小時候看的注音版紅樓夢,看不懂,不會看,現在看原著,才能體會其中的美啊。可惜,紅樓夢未完。

  董卿朗讀《紅樓夢》這段,好嫵媚,好妖嬈,好性感,一顰一笑間氣質美如蘭。文學對她的滋養,最終體現在她的外貌上。這讓我想起了魯迅先生的一段文字:這一學年沒有完畢,我已經到了東京了,因為從那一回以後,我便覺得醫學並非一件緊要事,凡是愚弱的國民,即使體格如何健全,如何茁壯,也只能做毫無意義的示眾的材料和看客,病死多少是不必以為不幸的。所以我們的第一要著,是在改變他們的精神,而善於改變精神的是,我那時以為當然要推文藝,於是想提供文藝運動了。這二者之間看似沒有任何關聯,可我卻認為它們都說了一件事,讀書可以讓人“健康”的活著。

讀《紅樓夢》有感1000字13

  《紅樓夢》是我國古典小說中偉大的現實主義作品,它以賈、史、王、薛四大家族為主要背景,以賈寶玉和林黛玉的愛情悲劇為線索,描寫了賈家榮、寧兩府由盛而衰的過程。這部名著的後四十回是由高鶚續寫的,讀來最讓讀者耿耿於懷的,是高鶚居然讓林黛玉在哭罵上天不公之後,最終抑鬱地死去。

  我們中國人是樂見歡喜大團圓的結局的。為什麼不讓她因痛失愛人,哭伏在賈寶玉逐漸冷卻的軀體上,悽慘卻又甜蜜地一起死去呢?那樣豈不更遂人心願?有人這樣質疑。

  高鶚的續寫水平如何,自有專家評說,輪不到我這個小女子置喙。但對於黛玉最終結局的安排,我覺得他還是忠實於曹雪芹的創作意圖的,也是合情合理的。

  也許會有人指責我,說我跟高鶚一樣的冷血。但,諸位為什麼不先去掉腦中的“圓滿”,客觀冷靜地想一想,再來作出自己的判斷呢?

  林黛玉,一個為情而生且願為愛而死的女人,可賈寶玉卻未必那麼痴情,這兩人從一開始便註定是沒有好結局的。為什麼這麼說呢?試想如果林黛玉年華逝去,容顏不再,誰又能保證賈寶玉一定毫無二心,從一而終呢?不,不會的!在當時那種封建社會,男人三妻四妾根本就是個不是問題的問題!對於痴情的林黛玉而言,這就是一顆定時炸彈,指不定什麼時候就炸了。昔日送的紅玫瑰,也許轉眼就成了牆上被拍死的蚊子血;以往買的白百合,恐怕也最終成了嘴角遺留的飯菜粒。而兩個極盡浪漫的人,又怎堪忍受如此生活重負,此等粗鄙流俗!一遇到塵俗瑣事,你躲避不迭,我唉聲嘆氣,應是生活常態。溫室的花朵,怎經得狂風暴雨?“連理枝”或終被摧折,或終成了“分飛燕”。此等結局,應不難料想。

  換個角度而言,賈寶玉娶了薛寶釵也未嘗不是件好事。譬如說,在賈家家道中落後,按薛寶釵的心性,應會毅然擔起家庭重擔,穿著粗衣糙布,插著木頭簪子,為賈寶玉辛勤勞作,一個人默默承受一切,毫無怨言。可你能想像出林黛玉換下綾羅綢緞,洗手下廚,洗衣做飯時的模樣嗎?且不說林黛玉弱不禁風,要靠人參燕窩維生,靠苦口良藥活命,單就她那孤傲清高、憤世嫉俗的性子,也是斷不肯做這種事的。幸好,林黛玉是在賈府徹底沒落之前去世的,所以也就不會像其他人一樣,在人世飽受磨難浩劫,難免落魄沉淪。

  平心而論,林黛玉在大觀園內所度過的時光,是相對比較幸福快樂的——有過真心相愛的愛人,有過或閒靜或歡愉的美好時光,也有過揮灑才情、被人豔羨的輝煌。與其在生時傷懷悲愴,倒不如抱著這份美好的記憶死去。

  人,生來總有一死,人不應輕生,但也不必太過懼怕死亡。那些恐懼死亡的人,一定不會想到,有時,死也是一種幸福和解脫。對於林黛玉而言,死,也許才是她最完美的歸宿。

  這樣看來,高鶚如此安排是不是特有人情味、人性美?

讀《紅樓夢》有感1000字14

  今天我再一次閱讀了四大名著之一——曹雪芹所寫的《紅樓夢》,與書裡其中一位主角王熙鳳親密接觸,讓我真正品味到一個人怎樣做人,才能被別人所尊敬;一個人挖空心思算計別人,但最後卻落到被後人所恥笑,我的靈魂也深深地受到了震撼。

  《紅樓夢》是十八世紀上半葉中國封建社會末期社會生活的縮影,以賈寶玉和金陵十二釵為主線,以榮寧二府的盛極而衰的過程為副線,將眾多的人物和紛繁的事件,組成了一個有序的網狀結構,為我們展示了廣闊又高度集中的封建社會腐朽生活畫卷。

  《紅樓夢》中刻畫了四百多個人物,不同人物有著不同命運,活靈活現,其中王熙鳳給我的印象最深。她與別人不同,在她的身上有著兩面性,她擅長用“借劍殺人”之法,“坐山觀虎鬥”之計,挑唆秋桐與尤二姐互鬥,自己卻展現出大度的一面,退居其外,最後是二人雙雙去世。這顯示出,王熙鳳足智多謀,有策略,有心計,在處理大小事務時,井然有序,圓滑應對,深得長輩喜愛,也難怪偉人毛主席曾稱讚她有戰略頭腦。但是在施展策略與心計時,我認為還是要按道德行事,不能勾心鬥角,挑撥離間,為人要有誠意,要懂得怎樣才是對的,怎樣才是錯的,光明磊落,光明正大地做人,不做那些偷雞摸狗的事情。“善有善報,惡有惡報;不是不報,而是時候未到”,這句話正印證了王熙鳳的悲慘結局,老天爺對每個人都是公平,不會虧待一個人,也不會過多地獎賞一個人。

  雖然王熙鳳十分陰險狡詐,但是說實話她的聰明才幹卻讓我佩服。這讓我想起《三國演義》中的諸葛亮,他腦中同樣蘊藏著令人欽佩的策略與心計。不是嗎?諸葛亮得知司馬懿已率兵前往陽平,可陽平的大部分士兵都已出去打仗,只留下了五六百人,於是他就在情急之下,讓士兵在城門口排好兩路縱隊,而他坐在城樓上,彈起了古琴,沉著冷靜,琴聲不亂。兩個小童在他身旁站好,城門開啟。司馬懿到達之後,看見了這一場景,懷疑孔明肯定在城內佈下了陷阱,立刻調轉馬頭,回魏國去了。諸葛亮就是利用司馬懿疑心病很重的這一缺點,佈下“空城計”,救了陽平。可後人卻對諸葛亮有著很高的評價,那是因為他的策略與心計上閃爍著善良的金光。

  一個是為了自己的利益,一個是為了顧全大局,雖然兩者都十分聰明能幹,雖然兩者都是有策略與心計的人,雖然……儘管有一萬個相同點,但兩者之間還是有著根本的區別。善良能給人們帶來多少好處,多少快樂,善良的策略與心計能給多少人帶來溫暖,既然有這麼多的益處,我們這些小學生就要從中吸取營養,給王熙鳳的策略與心計穿上“善良”的外衣,然後移植到自己腦中來,為社會創造財富。

讀《紅樓夢》有感1000字15

  兩本沉甸甸的、散發著油墨清香的《紅樓夢》擺在面前,我與媽媽相視而笑:這個寒假我們母女要一塊兒看《紅樓夢》。

  對我而言,《紅樓夢》是文學顛峰之作,雖斷斷續續地看過幾段電視劇,平日也多提及書中的“寶哥哥”、“林妹妹”,但對於原著,卻至今未完整地讀過。總以為大家之作高不可測,平平小輩不能徹悟其意,因此不願細細地通讀。媽媽“聊發少年狂”的理由很新奇,她在一個節目中看到一個與我年齡相仿的女孩對《紅樓夢》瞭解很多,頓生羨慕之意,於是決定和我一起看《紅樓夢》。

  經典果然不凡,兩本手捧在手裡,明顯的沉重感,我有些擔心:“咱能看完嗎?”媽媽笑了:“咱們慢慢看。”於是我們就向《紅樓夢》“開戰”了。

  最初我們的勁頭兒都很足,一有空兒就捧著看,因此每天都能看好幾回。記得老師說過這本書的前5回,對於理解整部書很重要,應當作重點來看,我也提醒了媽媽,於是我們在前5回上,花了較長的一段間。隨著春季的臨近,家裡越來越忙,讀書的時間被擠的少之又少,而且與看電視、玩遊戲、找同學玩這樣豐富的假日活動相比,安靜地看書似乎成了最不可理喻的事,在娛樂大潮的衝擊下,我們的讀書活動漸漸被荒置了,有時一天也看不了一頁內容。

  有一晚,我拖著玩了一天的疲憊的身子準備睡覺,忽然瞥見了桌子上的《紅樓夢》。這本幾天前我還痴迷其中的書如今安靜地躺在那裡,與這節目的歡樂與躁動格格不入。我靜靜地拿起它,同樣的厚實;翻開幾頁,熟悉的內容:它一直都沒變!我忽然明白:這喧囂的世界,節日在變,歡樂在變,但一本書不會變,它內在的文化知識是長盛不衰的。一本書可以享受追捧,也可以容忍冷漠,無論你何時想讀,它都可以安靜地做你的朋友,最冷靜的朋友。

  第二天,我對媽媽說:“我們繼續看《紅樓夢》吧。”媽媽笑了:“這些天咱們都把這事忘了。”於是閒暇時分,我們母女又捧起了《紅樓夢》。

  兩代人同讀一本書,自然會有不同的感悟。黛玉的孤高冷傲,寶玉的頑劣多情,寶釵的精於世故,當一個個鮮活生動的人物形象呈現在我們面前,我們母女間也有了新的交流話題。我喜歡寶黛之間的純真愛情,認為薛寶釵是這份美好愛情的“第三者”,而媽媽則以她更成熟的眼光來看待這場愛情,她認為賈寶玉和林黛玉都不夠成熟穩重,黛玉的性格過於孤傲,即使沒有薛寶釵插足,寶黛也不一定有結果。可能這就是因為年齡和閱歷的差異而形成的不同認識吧。

  可是我們也有相同的觀點,比如在看待賈政教育寶玉的問題上,我們都不反對這樣的教育模式,都以為這樣的教育完全沒有尊重孩子,一味地責罰、辱罵只會導致兩代人的隔閡越來越深。

  不覺間假期就要結束了,雖然沒有讀完《紅樓夢》,但這次讀書的最大收穫並不是對《紅樓夢》有多麼透徹的理解,而是讓我更深刻地體會到:這個多變的時代中,一本書是你永恆的朋友。

最近訪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