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家》有感——簡評覺慧的形象(精選40篇)
讀《家》有感——簡評覺慧的形象(精選40篇)
當仔細品讀一部作品後,大家心中一定是萌生了不少心得體會,這時候,最關鍵的讀後感怎麼能落下!是不是無從下筆、沒有頭緒?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讀《家》有感——簡評覺慧的形象,歡迎大家分享。
讀《家》有感——簡評覺慧的形象 篇1
“讀書破萬卷,下筆如有神。”讀完《寶貝當家》一書後,故事中一個個鮮明的形象、優美的語言,觸發了太多的感想,激發了我的表達慾望,我如文思泉湧,提筆寫下我的理解與感想。
《寶貝當家》的作者是大名鼎鼎的秦文君阿姨,也就是雙胞胎“賈裡”、“賈梅”的作家媽媽喲!
書中有一篇悲劇性的文章《心香.可人》最使我感動。這篇文章主要講了兩名產婦同一晚上在一個醫院裡同時臨產,可醫院裡只有一名實習醫生,導致生下孩子後,將兩個女嬰兒抱錯了。從此,兩個孩子的命運由此改變。她們交換身份在不同的家庭中幸福地生活了多年。
可命運使真相又擺在兩個孩子的面前。於是,一個原本要生活在貧困家庭的女孩鬱心香要到一個富裕的家庭去生活;一個本來可以生活在富裕家庭的女孩黃可人要到一個貧困的家庭去生活。得知真相的兩個女孩,她們那幼小的心靈受到了巨大的打擊。
從秀美善良、善解人意、讓人愛憐的心香和“活生生的女孩精靈”可人這兩個女孩形象的塑造中,作者融入了她獨特的生命感受:她以感情價值對血緣價值的超越為中心,表現了生命與感情崇高與永恆;生命由感情而變得崇高,感情由生命而變得永恆,生命與感情由此都變得美麗而動人。
由此,我想到了紅軍長征途中,超越親人的戰友情;想到了建設新中國的艱辛道路上,一批又一批熱血青年不計個人得失的付出;他們的思想境界就突破了自己生命價值的侷限,讓自己的生命價值超越了個人得失,得到了偉大的昇華!為了“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我們所有的人是否都應該有這樣的思想境界?《心香.可人》兩位女孩的經歷是否能觸發所有人心中的“真善美”,讓世界變得更和諧美好?
因此,我覺得《心香.可人》不失為是切合時宜的作品,它可以讓人們在愉悅閱讀的同時,從中尋覓到精神的珍寶。
讀《家》有感——簡評覺慧的形象 篇2
假期裡,讀了《美術核心素養大家談》一書,感受頗多。核心素養背景下的美術教學不同於以往的美術教學,對美術教師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首先:教師要擁有一顆童心。畢加索說過:“我用我一生的時間在向兒童學習”,教師只有擁有一顆童心,才能走進孩子們的世界,領略孩子們的悲喜酸甜,才能設計出孩引導孩子們經歷問題解決問題。其次教師要有創新意識。教育的最終目的就是培養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和創新意識,所以教師的創新意識就顯得尤其重要,教師做為引導者,需要拋磚引玉,雖然教師的想像能力遠不如孩子們,可教師獨特的人格魅力需要處處為人師,為人範,若是深陷在傳統的填鴨教學模式之中,又怎能發展自主學習之路,又怎樣培養創新意識呢?
其次:教師還要有較高的文化素養。比如在中國山水畫賞析教學中,要選擇學生最關心的問題做主題問題探究。確定核心問題: 為什麼中國的山水畫歷史這麼悠久、發達? 組織學生討論:為什麼水墨畫成為山水畫的主流? 為什麼中國山水畫裡時空關係的表現和轉換這麼靈活? 以山水畫、山水詩、以及山水畫的流變、時空轉換、山水情懷、筆墨情趣、寄情山水等為關鍵詞,設計出教學主線,在此基礎上進行問題情境設定,從影象解讀,美術表現,文化理解多方面強化學生對中國傳統繪畫的認識和了解,落實核心素養。教學過程中教師要能用各種知識來創設遊戲情境,才能把孩子們引入自主學習之路,才能相適應的解決美術問題,才能巧妙的穿插美術知識,才能完成美術即定的教學目標。
再次:教師要有較強的課堂把握能力。教學過程中教學環節要整體把控,收放自如,使孩子們在活動中發現問題,解決問題,並完成獨特創作。教師要合理把控課堂節奏,解決教學生、難點,並在活動之中完成教學任務,這就需要教師在組織教學上施展人格魅力,來吸引孩子的興奮點,引導孩子的激情,以達到教學目標。
讀《家》有感——簡評覺慧的形象 篇3
週末的閒暇時間,我喜歡安靜地坐下來,品一杯好茶、彈一首好曲、唱一首好歌、讀一本好書……
——題記
《傅雷家書》是傅雷夫婦與其兒子傅聰之間的書信往來集結而成的。該書是一本充滿親情的家書,也是一本充滿哲理的好書。
傅雷的童年是在他母親幾乎不近人情的教育與監督下度過的,受此影響,他對傅聰的教育與監督也沿襲了他母親的風格。教子嚴格,家風嚴厲,再加上傅雷脾氣暴躁,父子之間的關係極其僵硬。
後來,為了更好的前途和命運,傅聰出國了,出國後,由於父子間的僵硬關係,傅聰並沒有往家裡寫過信。但表面冷清、卻又愛子之心強烈的傅雷,由於太多的思念、太多的擔心,最後傅雷思來想去,決定給傅聰寫書信。這一寫就寫了很多封,這些書信的最後合集就是我們如今所看到的《傅雷家書》。在這些書信中,篇篇都能讓我們看到一顆深切的父愛之心,即使是時隔多年,也能從中深切地看出字與字之間的所流露出的那種父對子的思念和關愛之情。
這些信與一般父親所寫的內容不同,其不同之處在於:一般父親寫信都會表達著對兒子的欣慰、自豪、懷念、關心等情感,而傅雷所表達的則是對孩子童年時他的嚴厲要求的愧疚之情。訴說自己對童年時嚴厲待子的後悔之情。
再一次讀《傅雷家書》時,我們不免會從中進一步得到:傅雷其實是一位好父親,雖然他脾氣暴躁,但都是源於他對兒子的嚴格要求和望子成龍的那種期盼的心啊……哪位父親不是這樣的,表面上不易接近、冷漠,甚至覺得無情,可背地裡所受的一次又一次的痛、一次又一次的傷,又有誰能體味得到呢?恐怕也只有他們吧。其實,他們是愛我們的,只是不善言詞罷了。也許“父愛如山”說的就是這個道理吧!
對我而言,讀《傅雷家書》可以說是受益匪淺了,除了懂得傅雷那些對子的諄諄教誨外,我也為此對父母所給予的愛理解得更加深刻。自此,深覺對自己也應該嚴格要求,以使自己的父母少費心。
是的,讀一本好書,就如同與一位聖人談心;讀一本好書,就如同得到了老師的教誨。閱讀,是滋潤心田的甘露。而《傅雷家書》就是一本好書。
讀《家》有感——簡評覺慧的形象 篇4
寒假裡,我讀了沈石溪寫的動物小說系列之一——《黑熊舞蹈家》。書裡面一個個精彩的故事深深地吸引著我,令我難以忘懷。
《黑熊舞蹈家》,一看這本書的名字,就很吸引人:黑熊那麼笨拙,居然能成為一個舞蹈家?我迫不及待地開啟書一看,發現這本書裡有一篇篇關於動物的短篇小說,這些故事都跟熊有關,個個都非常精彩,一個比一個好看,其中我最喜歡《黑熊舞蹈家》這個故事。 這個故事講的是:在陽光馬戲團裡,有一隻名叫阿寶的黑熊,有著非凡的舞蹈天賦,可是它脾氣有點古怪:不愛讓人摸它的鼻子,不喜歡與別的黑熊共享美食……在黑熊舞蹈隊中,有一隻表現挺不錯的三歲齡公熊,名叫圓球,它性格溫柔,舞沒有阿寶跳得好,在舞蹈隊裡排名第二。有一次,一位外國元首和夫人來參觀黑熊跳舞,發現阿寶跳得很不錯,於是,元首夫人要求和它跳幾曲。但是阿寶脾氣暴躁,馬戲團團長怕它傷了元首夫人,就讓聽話的圓球頂替它,還把它們的名字交換了。下一場表演,阿寶出場後,大家以為圓球才是阿寶,認為馬戲團做了調換,從此,圓球徹徹底底地代替了阿寶,真阿寶不服氣,被關進了禁閉室。真阿寶在禁閉室的日子裡拒絕進食,慢慢的營養不良,最後它聽著音樂,跳著它最熟悉的交際舞,在訓練師的掌聲中結束了生命。看到阿寶悲慘地死去,我情不自禁地流下了眼淚。
這本書裡還有很多精彩的故事,比如:母熊大白掌、蠢熊吉帕、黑熊的代溝、北極熊飄逝的母愛等等,我就不一一介紹了。如果你有興趣的話,就趕緊找來這本書看看吧!
讀了這本書裡面的故事,我感受到了動物之間濃濃的母愛以及動物對人依戀的感情,懂得了動物是人類的朋友,我們不能傷害動物,要保護它們!
讀《家》有感——簡評覺慧的形象 篇5
社會猶如一條船,每個人都要有掌舵的準備。——題記
白色的背景面上,四個充滿童真的男孩站在翡翠的草坪上,目光不約而同地望向女嬰兒,那個女孩兒的微笑似一股清泉讓我深深著迷。我輕輕地捧起,靜靜地,一字一句地讀著這個故事——《唐家小仙妹》。
故事中,唐飛家“從天而降”了一個小嬰兒,馬小跳在見到小嬰兒的第一眼就脫口而出稱她為唐小仙。這個小妹妹的到來,不僅為家裡帶來了歡樂,而且在她身上也發生了許多不可思議的事,這也讓身為哥哥的唐飛發生了極大的改變。唐小仙的一切萌萌噠,實在逗人喜愛,可不知怎的,我的思緒卻被另一個人深深吸引——她的哥哥,唐飛。
“以前,在唐飛眼裡,什麼都無所謂,可自從唐小仙到來之後,現在在唐飛眼裡,有一種責任,有一種擔當,還有一種堅定。”這是夏林果對唐飛的評價。因為媽媽要入住醫院,爸爸又在公司、醫院兩頭跑,照顧家庭和妹妹的重任就落在了唐飛身上,在這期間,唐飛在點滴中成長,他已不再是那個什麼都不關心的唐飛,而是“蛻變”成了有責任、有擔當的小男子漢。擔當,是小孩子成長的標誌,當你不再無所事事、依賴父母,而是主動承擔時,你就會慢慢進步,慢慢成熟。
每個孩子的成長,又何嘗不是這樣?
在還沒挑戰金獎前,我也和別的孩子一樣,衣食住行樣樣由父母擔著,飯由父母燒,衣服由父母洗,除了學習什麼都不用擔心,完全就是一個小公主。可是當老師通知我要挑戰金獎時,一切都顛倒了。自己燒飯、洗衣服、洗碗……家裡的許多家務,媽媽都特意訓練我,在那幾天裡,我突然發現自己變了很多,似乎一下子成長了很多。在離開家去挑戰的三天裡,一切都須我們自己完成,做出的一切舉動都有自己承擔,而不是有家長袒護。在離營的最後,趙老師進行了總結,她告訴我們,在離開家的這幾天,她從我們身上看到了一種責任、一種擔當。
從稚嫩的孩童成長為成熟的青少年,從毛毛蟲變成五彩斑斕的蝴蝶的蛻變是擔當、責任的體現,離開父母的呵護,在沒有茂密枝葉的空地上冒著風雨生長,這也算成長。
擔當,也是一種成長,感謝唐飛,是他給予了我力量。
讀《家》有感——簡評覺慧的形象 篇6
五年級上學期,黃老師給我們推薦了一套《名家名篇裡的寫作密碼》,書一買回來,我便愛不釋手,一有空就讀,到現在也不記得讀了多少遍了。
這套書是名師張祖慶老師和他的弟子邱慧芬老師合著的,一共有三本。主要講述了作文怎麼都寫不好的四年級小男生王小歪,如何在他的好朋友書蟲的幫助下,透過閱讀名家名篇中的精彩片段,學會了寫作文的故事,情節生動,語言幽默,非常有趣。
王小歪本名叫王小正,因為作文老是愛跑題,所以同學們都叫他“小歪”。而愛吃甜食的書蟲,博學多才,充滿智慧。每次小歪來向它求助,它總是能敏捷地找到一本書,帶著小歪來到書裡“大吃一頓”,吃完之後,小歪立刻就領悟到寫作的秘訣,對自己之前的作文進行修改,寫出一篇脫胎換骨的文章。
我喜歡這套書的原因是,它不是生硬地給我們講寫作的方法,而是在生動有趣的故事中,傳授寫作秘籍,讓你在不知不覺中吸收。
有一次,我要寫一篇寫事的文章,我想好了一大堆的素材,可是寫好標題之後,卻遲遲下不了筆。該怎樣開頭才更吸引人呢?開門見山?太直白。環境烘托?有點繞。我急得抓耳撓腮,在房間裡轉圈圈。
一番冥思苦想之後,我忽然想到了王小歪。對哦,《名家名篇裡的寫作密碼》裡不是有很多寫作技巧嗎?我可以借鑑一下啊!我一拍腦袋,趕緊拿出書,在第二十八章找到了我要的答案——賣關子!確定了寫作方法,靈感也來了,我洋洋灑灑地寫下了開頭,一氣呵成地把文章寫完。
從那之後,我更愛讀這套書了,也讀得更認真了。我會圈圈畫畫做批註,寫下自己的閱讀感受,還買了一個嶄新的筆記本,把書中的寫作“乾貨”抄在本子上。寫作時遇到了困難,就拿出這本“寶典”,從中尋找方法,開啟思路。
就這樣,《名家名篇裡的寫作密碼》成了我最好的朋友,在它的幫助下,我的作文越寫越好。
讀《家》有感——簡評覺慧的形象 篇7
雲中誰寄錦書來,雁字回時,月滿西樓。
這兩句詞寫的是李清照等待丈夫書信的場景。我想,傅雷是不是也常常仰望天空,眺望遠方,思念著遠在異國的兒子傅聰,幻想著天邊舒捲的雲寄來兒子的書信,又或是映出他的面容。
讀完這本書,我眼前浮現的便是這樣一位父親的形象,耳畔彷彿還回響著傅雷對兒子的諄諄教誨。每一封信,掩不住的是他滿滿的關心,改不了的是他似乎有點過於嚴厲的要求,而藏不住的是他焦灼的等待。傅雷的家書雖多以商量的口吻來寫,卻處處有著不可抗拒的威嚴,為人父的魄力自然流露。而傅聰的回信總是不卑不亢,沒有半點不耐煩,處處有著對父母的尊敬。他們無話不談,從藝術談到人生,從戀愛談到哲學,他們更像朋友、知己。
一封封的書信,寄出的是父母對兒子的愛與思念,是殷殷希望。一封封的回信,給予的是父母的驕傲與自豪,是得知兒子一切安好的心安。親情,在這無數次的一來一往中逐漸蔓延,讓人從腳尖暖到了心尖。
你,是不是也羨慕這樣的父子情深。其實,傅聰的父母,只是千千萬萬的父母之一。每個父母都是這樣愛著自己的孩子的啊!我們都生活在這樣的小城市,總嚮往著一個更大的世界。也許多年以後,我們中有的會像傅聰一樣,遠渡重洋,出國留學;有的會去北上廣那樣的一線城市打拼;再不濟,也會去個二、三線城市。心甘情願留在這兒的又有多少?叛逆的我們總想如何逃離父母,殊不知,父母卻在苦苦等待我們的一封書信、一句問候。我並不反對去追逐一個更大的世界,並不想用親情的枷鎖去束縛自己所追求的詩和遠方。我要提醒未來的自己,追夢路上,別忘了支援自己、愛著自己的父母。這一點,傅聰教給我的,他在不斷追逐理想的同時,沒有忘記指引他前行的父母。他們之間的親情,沒有因為故鄉還是遠方而漸行漸遠。
閉上眼睛,傅雷似乎還在等待兒子的書信,而我,早已想好如何去愛。
讀《家》有感——簡評覺慧的形象 篇8
“太好啦!太好啦!”聽媽媽說我們家的電腦已經可以上網了,我聽了不禁興奮不已……看著這篇《我家跨上了“資訊高速路》,我也不有自主地沉浸在其中,感受到了網路滲透到我們的生活中無處不在,感受到了網路的無限樂趣和便利。
網路非常神奇,正如文章中所說的“網路如同一個遍佈全球的蜘蛛網,把每個國家、每座城市甚至每個家庭都連在了一起。”如果進入了網路,就彷彿跨上了資訊高速路,就可以找到你所需要的各種資訊。你可以用電子信箱和全世界的小朋友建立聯絡,還可以進行網上購物。我的書、衣服、甚至豆漿機等其他商品就是從網上購買的,網路給我們帶來極大的便利。每個星期的週末我都會坐在電腦前玩遊戲、寫空間日誌、和同學聊天,甚至還可以和遠在異鄉的爸爸聊天,讓他時刻關注我的日誌,給我留下有意義的評論。
網路帶給我無窮的知識。媽媽經常帶著我訪問了其他一些網站,裡面的內容非常豐富,有體育新聞、動物天地、科技博覽、音樂欣賞等,真是應有盡有。網路也給我敞開了一道知識的大門,一天,我試圖開啟好123網頁,發現可以百度搜索,我試了一下,發現從這裡能夠幫助我解決學習中的各種難題,還可以幫我查詢到許多書本所不能解決的學習資料,難怪媽媽經常和我說:“百度一下,你就知道。”
媽媽還教我發各種電子郵件,每到節日我經常試著給遠在國外的小姨發電子賀卡,這時媽媽說:“以前寄一封信,對方要好幾天才能收到,這樣非常慢,現在科技發達了,發一個電子郵件給對方只要幾秒鐘就能收到,真是太快了!而且發電子郵件還能節約紙張、保護環境呢!”原來這遍佈世界的網際網路所起的作用真偉大啊!
網路這個玩意真是新奇有趣啊,我以後會更加深入地去了解它、學習它、探索它,讓它更好地為我們服務,和它真正成為一個好朋友!
讀《家》有感——簡評覺慧的形象 篇9
這是一個發人深省的故事。
船伕和哲學家在海上乘船。哲學家問船伕,你知道歷史嗎?船伕說,我不懂。哲學家說:那你就失去了半條命。哲學家又問:你學過數學嗎?船伕說:沒有,哲學家說:那你就失去了一大半的生命。剛說完這句話,風呼嘯而過,船瞬間被掀翻,兩個人同時掉進水裡。這時,船伕喊道:你會游泳嗎?哲學家說:沒有,船伕說:那你就失去了一生。
這個小故事讀起來有點搞笑,但是可以引導人安靜的思考。故事中有兩個角色:一個學識淵博的哲學家和一個學識淺薄的漁夫。在這艘船上,哲學家的知識顯然高於船伕。但在船傾覆的那一刻,哲學家的知識只是他頭腦中的擺設。這時,船伕憑著多年來與風浪搏鬥的經驗躲過了這場災難。
在今天的學習中,有許多學生認為自己在下課前就已經掌握了所有的知識點,所以他們不聽老師的練習,開始遊蕩,娛樂自己,和同學炫耀自己的才華。他們甚至鄙視那些不太聰明的學生,嘲笑他們的智商。但是那些同學,他們不僅上課認真聽講,課後還做完練習,堅持問不明白的原則。如果發生風暴,什麼樣的學生活下來了?
我們把前者的學生比作哲學家,後者的學生比作船伕。前者認為自己學識淵博,甚至在同學面前需要他們的才華。但是老師在課堂上講的那些練習,一放到考試裡就傻眼了。最後的結果自然是成績不好。後者看似不聰明,但經過日復一日的努力,最終會取得好成績,挺過這場考試風暴。到最後,驕傲的人只能後悔自己沒有好好學習。學習是一條大河。只有船伕才能在風暴中生存,而一旦經常驕傲的哲學家經歷了風暴,他們用什麼來保護自己?
所以在以後的學習中,無論你的知識有多深,請你做一個漁夫,一個腳踏實地的漁夫,讓你在學習這條河上的大浪時不被淹沒,一步一步向前衝!
讀《家》有感——簡評覺慧的形象 篇10
《傅雷家書》,是八下的必讀書目。一開始聽說《傅雷家書》的時候,以為挺有意思的,就買了一本看,可是裡面的內容讓我感到枯燥乏味,只是傅雷夫婦寫給他們的孩子傅聰和傅敏的書信而已,沒有什麼吸引人的。但是當我把整本書看完後,我發現書信中包含著傅雷先生及夫人對兩個孩子深厚的愛。
每個人都感受過父母對自己的關愛和教誨,可當我讀了《傅雷家書》後,感到的卻是另一種不同於大多數家庭的愛與教導。或許是因為傅雷兒時的生活環境,使他的性格發生了變化,讓他作為人父時也變得如此嚴厲,但在《傅雷家書》中那一封封書信中,無一不表現出他對兒子的愛。
《傅雷家書》不僅僅只是一本表達父母對遠在他鄉的兒子的思念的書,它更是一本教育之術。眾所周知傅雷是我國著名的文學翻譯家和藝術評論家,但在這本《傅雷家書》中,他是一名知識淵博的教育家,或者說,他更像是一位稱職的父親。傅雷先生與其他人的教育方式不同,“少壯不努力,老大徒傷悲”這句話應是深深的烙印在傅雷心中的。傅雷在兒子傅聰幼時,便是嚴加管教、一絲不苟,“殘忍的虐待”。別人是“棍棒底下出孝子”,傅雷是“嚴父底下出才子”。後來傅聰出國離別之時,傅雷自責自己對兒子童年時的管教太嚴。
在傅雷給傅聰的信中,表現出傅雷對傅聰的關心與思念,但同時也不忘對傅聰進行思想上的教育。傅雷和傅聰兩人對學問的追求是無比的執著和熱愛,有一次傅雷和傅聰因一首曲子中的一個片段的重要性而大吵一架,後來傅聰離家出走。在書信中傅雷也對傅聰叮囑到:“在我一生任何時期,也沒有忘卻對學問的忠誠。學問第一,藝術第一,真理第一,愛情第二,這是我至此為止沒有變過的原則”。可見,傅雷對學問的追求是如此熱愛,也可以知道,傅雷是一個真正教育孩子的好父親。
《傅雷家書》,是傅雷夫婦與兒子傅聰的精神接觸和思想交流,是家人之間傳遞愛的文字,同時也是親子教育的典範。
讀《家》有感——簡評覺慧的`形象 篇11
自古以來,父母都是最疼愛孩子的人,但是夫婦間總有著不一樣的方法來教育孩子,傅雷夫婦將這一點發揮得淋漓盡致。或許這就是《傅雷家書》能夠暢銷不衰的原因吧。
傅雷是有名的翻譯官,而他的兒子聰又在國外發展音樂,所以家書中的家教家風,顯現的底色是東西方文化的融合。家書中濃濃的父愛與母愛,有時卻不能直接表達出來。因為父親總是在國家和聰的角度思考。一次,聰想要回國,作為父母,當然是希望漂泊海外的兒子能回家看看。可傅雷的回信中卻有這麼一句:“每年回國一次,在體力、時間、金錢方面都太浪費。希望多考慮。”夜色中他合上書,強壓著心中的不忍與思念寫下這句話的場景漸漸在我眼前浮現。
這父愛是要有多強,才能到這種不顧自己,只顧外界和兒子的境界啊!
聰的音樂天賦一點也不低,再加上刻苦努力,演唱會往往很成功。這個時候,父親總會寄來這麼一句:“在獲得成功的同時必須深深的檢討自己的缺陷。”,以此來澆滅聰驕傲自大的小火苗。
望子成龍是每個父母的希望,可成功卻必然需要付出努力。對於聰刻苦的練習,傅雷卻又常常勸說道:“身體是革命的本錢,不需要讓自己太辛苦了。”只是不知道,聰有沒有把這句忠言聽進耳朵裡呢?
母親卻又與父親截然不同。“究竟派你在哪個團體裡學習?與夏部長見過面了嗎?樓伯伯那裡去了沒有?”母親的信裡,出現最多的就是問號了。 既然傅雷承擔了一個嚴師、嚴父的形象,那麼母親就當起了一位“慈母”,“小棉襖”,不斷的溫暖著在異國的兒子。時不時穿插的幾句告誡,讓聰心裡的警鐘又一次被敲響。
後來聰結婚之後,母親又更加展現出了她的母愛:“記得有時候要放下工作,多陪陪妻子。”……
相對於父親的嚴厲來說,母親的溫暖能撫平聰心中因嚴厲而起的不滿。也就是因傅雷夫婦的相輔相成,才讓聰在走向成功的路上,少了幾分煩惱吧。
讀《家》有感——簡評覺慧的形象 篇12
傅雷先生是一位傑出的翻譯家。他一生翻譯法國學術著作和文學作品近40種,較具代表性的有丹納的《藝術哲學》,羅曼·羅蘭的《約翰·克利斯朵夫》,巴爾扎克的《歐也妮·葛朗臺》等。他為中法之間的文化、學術交流做出了卓越貢獻。
傅雷先生還是一名優秀的父親。從《傅雷家書》中,可以看出他很關心兒子的成長。在近200封家信中,他多次教導兒子:禮儀需得體,做事需嚴謹,待人需謙虛……
因為長子傅聰遠離故土,對祖國日益陌生,傅雷先生堅持給愛子郵寄書籍,從《詩經》《楚辭》到《宋詞三百首》《元曲集》。在信中,他多次與兒子探討民族文化、藝術與哲學,不斷糾正兒子信中不妥的字詞。“作為一箇中國人,老祖宗的財富是不能丟的。”他對孩子的愛不是簡單的溫情脈脈,而是始終把道德與藝術放在第一位。
當傅聰在信中抱怨自己忙於演出、練習,時常熬夜時,傅雷先生勸道,“精力有限,人壽亦有限,要從長遠著眼、勞逸結合,馬拉松才能跑得好。”除此之外,傅雷先生還多次在信中談及日常生活中如何正確理財,如何正確處理戀愛婚姻……拳拳愛子之心,溢於言表。他告誡兒子:“永遠保持赤子之心,到老也不會落伍,永遠能夠與普天下的赤子之心相接相契相抱!”
他還鼓勵兒子多從詩歌、戲劇等文學作品中汲取營養,提高自身的藝術修養。傅雷先生為人坦蕩,稟性剛毅。1966年9月3日,傅雷先生因無法忍受迫害,在家中服毒自殺,其夫人朱梅馥亦自縊身亡。
傅雷先生平反後,傅聰回國,開始在全國各高校講課。若傅雷先生及夫人能看到,也許會有些許寬慰吧。
合上書,我想起傅雷先生曾寫下的話:藝術、人格的尊嚴都沒丟掉,民族、國家的榮辱之心都沒有愧對的人,才稱得上是德才俱備,人格卓越的藝術家。
傅雷先生以他的一生完美詮釋了這段話。
讀《家》有感——簡評覺慧的形象 篇13
讀了巴金的《家》,我認識了一個新青年——覺慧。
書中的覺慧是一個與他人不一樣的人,他不像別人一樣坐轎子,不像別人一樣相信妖魔鬼怪。他勇敢、自信、敢於同封建社會作鬥爭;他執著、倔強,骨子裡流露出一種剛強之美。這就是他,一個為了正義敢於反抗的青年。
他有著摧人淚下的愛情。
他愛上了鳴鳳——一個婢女,但他並不在意她的身份,他只知道,他們之間的愛情是那麼純潔,不容侵犯,沒有任何東西能打破它。
但是,年僅十六歲的鳴鳳為了保持清白,不願意給一個脾氣古怪的老頭子做姨太太,而縱身跳入湖中……覺慧知道後傷心不已,整天茶不思,飯不想,他自責、內疚……
覺慧對愛情的大膽追求,體現了他對世俗的反抗,對個性解放的追求。
他有著與眾不同的思想。
當別人認為女孩不該上學時,他卻鼓勵琴表姐去上學;當老太爺生病,陳姨太要為老太爺請巫師捉鬼時,覺慧堵住房門,堅決不讓巫師進自己屋,最終將巫師趕了出去;當老太爺要為二哥覺民找物件時,覺慧幫助覺民逃出了高公館,幫助覺民去尋找幸福。
以上種種行為說明,覺慧的頭腦中朦朧中有了對封建禮教壓榨人性的一種認識,因而行動中體現著對世俗的反抗。
他有對未來美好的嚮往。
他是清醒的,他知道自己在高公館不會幸福,不會有所成就,於是他不顧所有人的反對,離開了這個令人傷心,讓人壓抑的地方。
他走了,他要去開創自己的事業,尋找幸福,當小船慢慢飄遠時,讓我們為他默默祈禱,覺慧,一路走好!
讀《家》有感——簡評覺慧的形象 篇14
家庭作業的設計是每個老師每天必做的功課。說實話,這項工作每天都要牽扯我們很多時間,既要設計,又要批閱更要糾錯。可面臨越來越多家長對家庭孩子作業的抱怨,作為我們老師真的感到無奈。當學校向我們推薦《家庭作業的迷思》一書,我迫不及待地翻開,一頁頁讀下去,各種以往不曾接觸的觀點撲面而來,就像書名中用詞“迷思”一樣,使我受到很大觸動,對關於家庭作業迷一樣的問題進行思考著。
書中的主要觀點是家庭作業對於學習的改善毫無益處,應予取締。雖然社會上很多家長、老師支援家庭作業,但作者用大量例證發出了不一樣的聲音,即家庭作業會增加父母的負擔、孩子的壓力、家庭的衝突,並導致孩子有較少的學習興趣和較少的時間從事其他活動。雖然這些觀點與我以前觀念有很大的不同,但卻讓我更加清醒地認識到一個事實——如今學生大量的課外時間被家庭作業佔據。沒有一點自己的時間與空間。想一想,我們每天工作8小時晚上回到家,需要休息,但我們的孩子呢,他們也一樣,白天在校學習,每天晚上就不該休息嗎?這幾天晚上吃完飯後出去散步,有留意觀察,飯後散步的都是中老年人,孩子和年輕的家長呢,他們在做什麼?——孩子在埋頭做作業,年輕的家長們在自己孩子的身邊監督指導。一些學習能力比較強的孩子在規定的時間內寫完作業,但還有一大批孩子在無奈中掙扎,面對力不能及的作業,面對聲色俱歷的家長!唉,……
再看看現在我們課堂中的孩子,吊兒郎當,一付心不在焉的樣子,從小學就厭惡學習,我們的家庭作業在這中間起了什麼作用?想想多可怕呀。現實中沒有作業就行得通嗎?真的就可以讓學生恢復對學習的興趣,獲得快樂成長的時間和機會嗎?作為一位孩子的母親和教師,我期待每一個孩子都能有一個快樂的學習環境,享受一個愉快的童年。
我期待著……
讀《家》有感——簡評覺慧的形象 篇15
早就聽說巴金的激流三部曲非常好看,在閱覽室裡逛了許久,終於看到了它。我並沒有急著看簡介,而是立刻抱著好奇開始了閱讀。也許是我的性格急躁,在一陣子的平靜裡,開始對此書產生了煩感。但想到它被融入激流三部曲中,打消了念頭,一門心思鑽進去。
這裡,彷彿現實的平靜是虛假的,因為它有邪惡的歷史,孕育著結局的悲劇。
高潮部分出現了!三弟高覺慧是高府中最早的覺醒者,因其覺醒之早,故稱“慧”吧!大哥高覺新並未覺悟,二哥高覺民已有了由“民”自主的覺悟。高府底層,人們正在或先或後地覺醒。
“家”並沒有昔日的溫馨,彷彿一座城堡,城堡中的人受著束縛,每個人的一生是秩序的安排,命中註定。舊秩序、舊道學是繩子緊緊捆住每個人。有些人虐來順受,有些人因遭受不起而自殺,卻從未想過反抗。但三弟覺慧並沒有遭到束縛,他對高家舊秩序不存任何幻想,他敢於宣傳新思想,抨擊舊道學、舊秩序。
更可怕的是,那些高府底層一些人竟被這些封建家族制度的繩子活活害死。
巴金所要表達的內容與魯迅的《狂人日記》和老舍的《駱駝祥子》一樣,20世紀30-50年代的文學創作者們的顧慮。還有《西遊記》中大家熟知的孫悟空大鬧天空曲折表現對封建秩序的反抗精神,還有封建家庭制度和封建禮教的“吃人”本質。那一時代的悲劇,高府中一代年輕人的悲劇。
家--荒謬的詞,充滿了諷刺,卻又真正地表現封建家族高家的悲劇。
在文字中,我看見的是作者歇思裡底的吶喊,那轟轟烈烈的沉默中孕育著的是每個人物必然的悲劇。封建的傳統束縛了多少春夏秋冬,是時候超越了,不要讓它再殘害人命,不要再讓它影響我們了,新的傳統將要到來。黎明前的黑暗是漫長的,但卻點燃了先行者的激情。波瀾背後,必然是湛藍的天空。
讀完書後,我思索著這本著作的成功之處,巴金將每個人的心理捉摸的透徹,背地裡的勾心鬥角以及因為姨媽們一場麻將,兩方不合,而拆散了兩個忠情的孩子,使雙方生不如死。曲折的故事情節,深深地吸引著讀者,加強了可讀性。還有巴金本身的寫作能力:文辭絢麗、細膩感人。著就《家》這部驚世文作,1982年獲義大利“但丁國際獎”,為我國現代文學史上描寫封建家庭最成功的作品之一。
讀《家》有感——簡評覺慧的形象 篇16
《家》以嫻熟的藝術手段,塑造了眾多富有典型意義的文學形象。小說中人物有七十來個,其中既有專橫、衰老又腐朽的封建家長制代表高老太爺,荒淫殘忍的劊子手馮樂山,腐化墮落的五老爺克定,敢於和封建專制反抗的剛烈丫頭鳴鳳,溫馴善良的小姐梅芬,善良厚道的長孫媳瑞鈺,以及受新潮思想、嚮往自由平等的覺慧、覺民、琴等青年覺悟者和叛逆者的形象。覺新、覺民、覺慧三弟兄代表了三種不同的性格,他們出身在四世同堂,黑洞洞的大家族公館中。因為性格的不同所走的人生道路也就完全不同。
覺新,作為長房長孫,雖然也受過五四新思潮的激盪,卻因深受封建倫理的薰染,鑄成了他委曲求全的懦弱的順從性格;他既同情支援弟妹們反封建的抗爭,又屈從於封建勢力的壓力。他的一生都在矛盾痛苦中度過。覺新的悲劇,不可推他自己的懦弱有卸的責任。但是,將這一切過錯都推給覺新,似乎也太殘忍了。他如果不出生在這樣的家庭,他如果不是長房長孫,他的人生還會是這樣嗎?可是,他就出生在這樣所謂的“富貴之家”,又偏偏是長房長孫,他從一出生便註定要承擔起整個家庭的重任。他是整個家族的未來,他承載著家人的希望。家庭就是他整個生活的中心,他的一切都要以家族為重。因此,他很難把視野投向整個社會,也就不會針對社會弊端做出抗爭。這就是他的悲劇之處,時代的逼迫把他壓得喘不了氣,舊制度把他推向了不歸路。
三弟覺慧,不但擁有進步的思想,而且意堅定。他最初與俾女鳴鳳相愛,但無情的長輩把鳴鳳迫得投湖自盡。但是,覺慧並沒有因此而放棄對封建禮教的反抗,最終,他贏得了光明的前途,他終於擺脫了這個家。也許他會變的不富有,但等待他的將會是屬於他的天空,一片嶄新的天空。
丫頭鳴鳳,為愛不甘被安排婚姻,最終以死向封建專制抗議,純潔剛烈的形象深入人心。雖然她死了,但是她卻堅持了自己的意志,也給人們做了個榜樣。
《家》這部作品從思想內容上,對摧殘人的青春、生命的封建禮教和封建專制制度進行了憤怒的控訴,對那些在封建禮教的重壓下受苦、掙扎最後作了犧牲品的人們寄予了無限的同情,對那些為爭取自由的生活而奮鬥的人們進行了大力的歌頌。社會總是不斷進步的,它不會被任何東西所羈絆。巴金先生用自己的創作向舊社會舊制度進行猛烈抨擊,展現了在嚴密殘酷的黑暗王國裡放射出的一線光明。我們雖然不在那個年代,但那種敢於和違背道德倫理和封建的思想,永遠值得我們每個人學習。那種為愛犧牲的精神,雖然不是很正確,但是也說明了一個人對愛的執著,對愛的專心。
讀《家》有感——簡評覺慧的形象 篇17
提起家,人們大多都會想到溫暖、和睦、美好等字眼。都認為家是成長的搖籃,是溫馨的港灣,是前進的航標,是幸福的源泉。然而,回望歷史,在黑暗的封建舊社會中,家卻並非如此溫馨和諧,是一道可怕的屏障,一堵無形的藩籬。
《家》是巴金的第一部長篇小說,也是中國現代文學史上最傑出的作品之一。小說以“五四”運動浪潮波及到的四川成都為背景,寫出了一個四世同堂的大家庭——高公館內部錯綜雜亂的故事。
一個偌大的家庭中,既有專橫、腐朽的封建家庭最高統治者高老太爺,荒淫殘忍的假道學和劊子手馮樂山,腐化墮落的敗家子五老爺克定,狡猾貪婪的四老爺克安等統治階級的人物。又有封建道德和禮教的受害者,例如敢於以死向封建專制抗議的純潔、剛烈的丫頭鳴鳳,溫順馴良的小姐梅芬,善良柔情的長孫媳婦瑞珏等。以及接受新思想影響、嚮往自由平等、敢於反抗封建統治的覺慧、覺民、琴等青年人物。作者把這些截然不同的人物形象組織在一起,就形成了一個複雜的大家庭。既有反抗,又充斥著無奈的順從。
當時的社會暗無天日,充滿了腐朽不堪的“氣味”。封建舊禮教和舊道德,毒害著人們的心靈,傷害著人們的身心健康。人們就像是一群什麼都不知道的動物,被統治者指揮著、控制著、愚弄著……
雖然落後,但也有不被封建舊制度所迷惑的年輕人站起來開闢新的道路。他們可以不畏懼任何人的阻撓和拒絕,勇敢地出來為人民更是為社會伸張正義。
俗話說:“初生牛犢不怕虎。”他們本來就有與生俱來的冒險精神,而且也接受了“五四”新思潮的影響,想著衝出舊制度,奔向新思想。在這些年輕人之中,我最欣賞的便是覺慧,他是舊社會中真正的新青年,是“家”中反抗力量的代表,是一個“幼稚而大膽的叛徒”。他真正擁有屬於自己的複雜的思想,並會去感染他人、鼓舞他人。
青春,就是大膽的、叛逆的。不是認識事物目光短淺,而是有股不屈的的精神,去崛起,去鬥爭,去反抗那些混濁的思想和不堪的社會。
青春是美麗的,誰都不願失去,但它畢竟是短暫的。他就像是人生中的一筆財富,能讓新社會的新青年們站起來,向著明天去奮鬥。
《家》對封建勢力進行了揭露,歌頌了青年知識分子的覺醒,否定了當時的社會性質,動搖了舊制度的根基。給人的影響是巨大的、深刻的……
讀《家》有感——簡評覺慧的形象 篇18
今天,我看了《家》這本書,它是大作家巴金的第一部長篇小說。
故事的主人公是高覺新、高覺民和高覺慧三兄弟。他們出生在一箇舊官僚地主大家庭——高公館。
高公館是一個四代同堂,擁有五房兒孫的大家庭,高老爺子是這兒的統治者,而覺新三兄弟則是五房中的長房子孫。
大哥高覺新是個“無抵抗主義”和“作揖主義者”。因為母親死了,而父親娶了位繼母后也死了,所以他過早的承擔起了照顧繼母和弟弟妹妹的重任。可是,因為他的無抵抗主義,是他和從小就青梅竹馬的梅芬分開了。最終,還是因為他的無抵抗主義,讓他的愛妻在荒郊的一間小房子中生下一個小男孩後痛苦的死去。
二哥高覺民是一個勇於對惡勢力進行反抗的青年。當高老爺子要把他許配給馮樂山的侄女時,他勇敢地進行了逃婚,並在最終取得了勝利!
三弟高覺慧是一個在“五四新潮”影響下長大的新青年,他比二哥還要勇敢,在爺爺生病時,他揭穿了捉鬼鬧劇。
這本書告訴我們,在惡勢力面前只能勇於抗爭!
讀《家》有感——簡評覺慧的形象 篇19
我們是青年,不是畸人,不是愚人,應當自己把幸福爭過來。——題記
對,在讀整個小說的時候,眼前逐漸浮現出一副深深紮根於封建禮教的家庭。閒著無趣的婦女在聊著在家中的一些事情,每個人臉上都塗著厚厚的一層白粉——全是“粉臉”;一堆人圍著麻將桌,那些太太老爺們眼睛還盯著手裡的牌,口裡就叫丫鬟端茶送水,好不客氣……全是醜惡的嘴臉。這家中幸虧不止這些。這家中還有熱血的青年,他們不顧親戚的反對到“外專”去讀書,請願、辦報、剪髮……這些與傳統觀念格格不入的事情,他們做了,他們為後面的青年開闢了一條通向光明的路。更可貴的是,他們不顧“父母之命,媒妁之言”的“天經地義”的道理,為了他們純真的愛情,背叛封建禮教,自殺、逃婚,為了不重蹈大哥的悲劇。
“我們是青年,不是畸人,不是愚人,應當自己把幸福爭過來。”這句在小說中反覆出現,直到最後,是這句話在覺慧迷茫時,提醒他想到未來。正是這句有力的座右銘激勵著覺慧一次又一次衝破封建禮教的阻攔,最後作出離家出走的決定。我欣賞覺慧,欣賞他的主張,欣賞他的正直,更欣賞他的勇敢。他是一個“人道主義者”,他極力地追趕社會思潮。開始他是梁任公的“帶煽動性的文章的愛讀者”,而五四運動又給他帶來了一個新的世界,他帶著極大的熱忱去接受新的、而且更激進的學說。他是向督軍請願的學生之一,罷課、散傳單、檢查日貨……這些在封建家長眼中看來大逆不道的事情,他義無反顧的做了,他向著自己的心。他時刻都在思考,他在反思,明白這個家庭中、這個社會中一定要有犧牲者,一定要有第一個人站出來去反抗。他與朋友一起創辦《黎明週報》,遭到三叔克明的冷笑,以及封禁通知。在重重阻攔下,他們挺了過來,成立了利群閱報處。他反抗,反抗這命運的不公。
我同情覺新,狠他的無奈,也欣喜他最後的醒悟。覺新是覺民覺慧的大哥,爸臨死前將家庭的重擔壓在了他的身上。首先來的是李家的婚事,他只是不相信,不說一句反抗的話,更沒有反抗的思想,他就這樣順從了。然後是放棄求學。他曾經是多少人羨慕的成績優異的學生,卻在訂婚後,丟開了化學,丟開了在學校裡所學到的一切,沒有目的地遊玩。被“作揖主義”和“無抵抗主義”麻醉頭腦的他失去了熱情,心如死灰樣地對待著生活,是覺慧他們說的犧牲者。他為了家庭放棄了夢想,或者說那根本就不能稱作是夢想,只是一個想法而已,因為夢想是要去拼搏併為之努力的東西。想著他,我心中有一種痠痛,痛那個社會為什麼是這樣,造就了這樣的悲劇。他去適應社會,卻被社會所拋棄。然而,他也痛恨過自己,控訴過命運,卻只是在心底默默的咒罵,在房間裡流淚。祖父生病的時候,家中請來巫師捉鬼,雖然不贊成這種做法,還眼睜睜地看著祖父被嚇得驚叫起來,卻沒有說一個“不”字。恨又如何,卻沒有行動。覺慧走之前不斷地罵覺新是懦夫,他心痛,而我何嘗又不是呢?弟弟都不理解哥哥,又有誰來分擔覺新的憂愁。終於,他心中還僅存的正義點燃了,他也明白不能讓弟弟再當這個家族的犧牲品,他幫助覺慧打理行李、送別,從內心裡支援他。可以前又何嘗不是呢,只是心裡一套,行動一套罷了。他的心似乎復活起來,看著覺慧這個新青年奮鬥,反抗。
“那十幾年的生活是一個多麼可怕的夢魘!我讀著線裝書,坐在禮教的監牢裡,眼看著許多人在那裡面掙扎、受苦,沒有青春,沒有幸福,永遠做不必要的犧牲品,最後終於得著滅亡的命運。還不說我自己所身受到的痛苦!……那十幾年裡面我已經用眼淚埋葬了不少的屍首,那些都是不必要的犧牲者,完全是被陳腐的封建道德、傳統觀念的兩三個人的一時的任性殺死的。我離開舊家庭,就像甩掉一個可怕的陰影,我沒有留戀。……”(選自《在門檻上》)這是巴金內心的寫照,恐怕也是覺慧想要說的話吧!在封建的大家庭中,他們忍受得太多,從而有激情去反抗。二三十年後呢,不知道,他們的道路也將由我們開闢。勇敢地向前衝吧,趁著年輕的時候有激情,有活力。
讀《家》有感——簡評覺慧的形象 篇20
淡綠色的封皮,無其他裝飾,只是簡簡單單地印著一個“家”字,但翻開卻總有種親切的感覺。
初看《家》時,並沒有讀出什麼,直到了解背景之後,才真正懂得它背後蘊含的情感。
小說的背景是五四運動浪潮波及的滯塞內地成都。生動形象地描寫出了高公館這個“四世同堂”、“詩禮傳家”的腐敗大家族沒落分化的過程,批判了落後傳統的封建禮教思想,讚頌了年輕一代的反抗精神。
一想到反抗,我的眼前總是浮現出琴和覺新的臉。琴,溫柔美麗的高家表妹,在男尊女卑的時代剪短髮、進學堂,反對包辦婚姻,與心上人覺民有了一個美好的結局。這是成功的反抗。
而覺新,則像一個矛盾體。起初與梅表姐相愛,因為包辦婚姻不得不娶了李瑞珏。正當他的反抗之心要被幸福生活湮沒時,鳴鳳的投河讓他醒悟過來。可他十分懦弱,因為他是高家長孫,顯赫的身份地位,承擔起家族的重擔,註定他不能像弟弟覺慧一樣激進勇敢的反抗,最後他被夾在新舊思想的夾縫中苦苦掙扎,也失去了妻子李瑞珏。
巴金先生的文字使我熱血沸騰,我們也應該將舊思想拋給黑暗,沐浴朝陽,擁抱新生。
讀《家》有感——簡評覺慧的形象 篇21
在狹隘閉塞的石頭縫中,有許多被埋藏著的種子在悄無聲息地生長。
當黑暗把光明吞噬,他們依舊蹣跚著在濃霧中爬行。
我洗過手,鄭重地開啟這本書。一個悲傷又有激情的故事緩緩道來。在那黑暗的時代,每個人只管著自己。覺慧出生在一個大家庭裡,父親很早就過了世。於是照顧弟弟的重任就擔在了覺新身上。在哥哥的庇佑下,覺慧很快樂,並不知道當時社會的黑暗。直到他喜愛的婢女不堪受辱跳河自殺時,他才看清了這個自私、醜陋的時代,開始與黑暗鬥爭到底。
看完這本書,我還沉浸在《家》的世界裡。覺慧是我最喜歡的人物,就算是全世界都是黑暗,他也會做那給人們希望的蠟燭。他敢闖敢拼,有自己的主見。光明,何為光明?光明就是那黑暗中蹣跚行走的人們,就是那春天裡的芽,是千千萬萬人的力量。它是個體的時候雖然小,但當它合為一體時就是那太陽,就是那希望。古往今來,有多少人為了光明而犧牲。譚嗣同、李公樸、聞一多……他們都是初春的芽,都是戰勝黑暗的光明。
那些被黑暗壓垮的人,在喘息著,他們不語。覺新就是一個被黑暗壓垮、不敢與黑暗作鬥爭的人。他怕啊!他的生活不是他自己的,整個人就像是被人支配的木偶。“生活是自己的,自己想怎麼過就怎麼過。”我很認同這句話。每每看到這句話,我就想起了在那黑暗年代裡不敢與黑暗鬥爭的人們。生活中有許多黑暗,我們要擊敗它,想要變得強大,就把困難當成自己成長的考驗。
回想過去,我很調皮,天天搗蛋,學習也不好。有一天我想要好好學習時,卻發現我落下了太多。於是我天天補習,終於我把學習提上去了。
生活就是這樣,起起落落,經歷許多困難。每當我想要放棄時,想到在這麼黑暗的年代裡都有光明的種子。我為何不努力呢?作為新時代的青年,我們應該把困難當做成功的武器,面對黑暗,敢於鬥爭,做一個敢闖敢拼,為國爭光的好青年。
一眼望去,那石頭堆裡已經長出了翠綠的芽……
讀《家》有感——簡評覺慧的形象 篇22
《家》中的故事發生於“五四”前後,當時中國社會正處於一個風起雲湧、激烈動盪的歷史轉折時期。背景是中國當時還很封閉的內地——四川成都。那裡有一個官僚地主階級的大家族——高公館,公館中除了老太爺,還有五房分支。小說主要以長房中的三兄弟:覺新、覺民、覺慧的故事為經,以各房以及親戚中的各種人物為緯,描繪出一幅大家族生活的畫面,集中展現了封建大家族生活的典型形態,也真實地記錄了一個封建大家族衰落、敗壞以至最後崩潰的歷史過程。
這個家中有三個兒子。大哥覺新是個典型的孝子,他求學中途回來給爺爺祝壽,當時,他有一個深愛著的人——梅。他們青梅竹馬,我本以為他們可以幸福地生活在一起,但是讓我沒有想到的是,因為有另外一個女子也和覺新的生辰八字相配,所以,他爺爺做主用抽籤的方法來替他決定了婚姻大事。也許是上蒼捉弄人,抽中的偏偏是另一個女子,他為了滿足爺爺的意願,放棄了自己心愛的梅,犧牲了自己的幸福,和那個女子結了婚。與此同時,他也捨棄了自己的學業。他是老師最器重的學生,老師惋惜的告訴他,只要他繼續學下去,將來一定會有所作為。但是,就因為他爺爺的一句話“你是這個家的長子,還是早點完婚,找個營生,打點這個家吧!”葬送了他的愛情、前途和幸福。
不僅如此,他還想讓別人也成為這樣的人,所以,在爺爺又給二弟覺民訂婚時,他竟然也去逼二弟完婚。他很愛他的妻子,但卻保護不了她,讓她任人擺佈,聽著她生第二個孩子時痛苦的呻吟聲卻不能進去看她,當她因為難產而死時竟不能見她最後一面卻只是默默流淚。
我們能因為這些就憎恨他嗎?不,不能,是那個家庭造就了他的順從,他們雖然因為他受到了傷害,但他也同樣受到了傷害,而且受到的傷害更深,他才是最大的犧牲者啊!
二弟覺民,雖然擁有較進步的思想,但意志薄弱,可是後來經過自己的努力,在大哥和三弟的幫助下,終於和自己心愛的人——琴,一個充滿自信的新女性走到了一起,他可以算作《家》中最幸運的一個人了。
三弟覺慧,思想進步,意志堅定,他最初與婢女鳴鳳相愛,但無情的長輩把她逼得投河自盡,這件事情成了覺慧心中永遠的痛,同時也堅定了他反抗封建禮教、封建家庭、封建社會的信心,他離家出走,追求自己的生活,最終走向光明的前途。
《家》透過三個年輕人的愛情故事,揭露了封建社會的種種弊端,我痛恨封建社會的殘酷現實,也同情那些被封建制度迫害的人們,同時也體會到,只有積極向上,努力奮鬥,順應時代要求的人,才有光明的前途。
這個社會永遠都在進步,並不曾有一個時候停止,而且它也不能夠停止;沒有什麼可以阻擋得了它。在途中,它也曾發射出許多水花。這一切造成了一股奔騰的激流,具有排山之勢,向著唯一的海流去。
就像序言裡所說,生活並不是悲劇,而是一場搏鬥,我們為的是去征服它,衝破了生活的囚牢,才能找到屬於自己的生活。
讀《家》有感——簡評覺慧的形象 篇23
黑色的雪夜……黑漆漆的門佇立在寒風中。像瘦口一樣大開著,吞噬著無盡的黑暗……
你可曾想到旁邊公館裡梅的心思?可曾想到她與覺新那段悽悽楚楚的感情?“日日思君不見君”的心情,何等悲涼?兩人相見,卻不能噓寒問暖,而是含淚轉身,扭頭離去,不容得敘敘舊情,就因懼怕周圍公子太太的誤會。由於苦苦相思,知道自己永不能與覺新在一起,梅的身體一天不如一天,即使有鈺,舊情依舊牽引在她心頭。哭幹了淚,卻又要慢慢的吞嚥舊禮教的惡果,“此情無計可消除”!……日復一日,年復一年,身體終於吃不消,亭亭的梅閉上了美麗的眼睛。撕心裂肺的哭聲終究沒有喚醒她,錢太太的悔恨沒能將時光倒轉。一個無辜的犧牲,沒幾天便被人用歡聲替代了罷。還曾有誰記起呢?
你可曾記得鳴鳳慘淡的哭聲?可曾記得她最後一次來找覺慧時的樣子——“極力忍住淚”、“聲音十分悽慘”?可曾記得她抱著周氏的腿哭的昏天黑地?也許,鳴鳳只是一個女傭,但她有尊嚴,有人格!她寧死也要維護自己的清白,敢於以死向封建專制抗議,但又有誰會聽她的話呢?曾經覺慧與她的那段往事真真切切成了往事,一個女卑怎麼可以和公子少爺相提並論呢?這樣一個剛烈的女子,卻換不來舊社會統治者的半點同情,冷若冰霜的心,少爺少奶奶們除了覺慧還有誰會考慮到鳴鳳呢?正如作者所說的——要為那無數的無名犧牲者“喊冤”,要從惡魔的爪牙下救出那些是掉了青春的青年!這樣一個純潔的女子,一個正值花季的少女,就這樣以一個寧可投湖自殺也不屈服的背影,給讀者留下了深深的懷想。
還有覺慧。接受了“新思潮”的影響下的覺慧,顯得獨樹一幟,他同情底層的工作者(如鳴鳳),他嚮往自由平等,而不是像覺新一樣對一切都懦怯順從。,他總是有很多的主意,他看到了舊社會的黑暗本質,唯有他,敢於反抗封建統治,在那樣一箇舊社會里,他覺醒了,“叛逆”了,是新青年中的一個,沒有做一個時代的落伍者,而是做了一名開拓者。爽朗的性格,讓他不會像大哥那樣矜持,充滿矛盾,又不會像梅一樣多愁善感。他嚮往自由,敢於創新,大膽爭取個性解放。他似乎什麼都不怕,不懦弱,不膽怯,不肯服從,有自己的思想。我敬佩他,佩服他的骨氣。這樣的青年在當時真的是不可多得!陳腐的文化和嘈雜的社會沒有玷汙他的雙眼,他有自己的打算,有對社會的新認識!
從《家》這本書裡,我看到了當時舊社會的腐敗與黑暗,男女交往的不平等,和所謂封建倫理“孝“道的薰染,這一切都加強了悲劇的氛圍。
這一部傳奇的著作,給予了我震撼,和對社會的感慨,還有對現在這難能可貴的和諧世風有了更深的瞭解。
讀《家》有感——簡評覺慧的形象 篇24
黑色的雪夜……黑漆漆的門佇立在寒風中。像瘦口一樣大開著,吞噬著無盡的黑暗……
你可曾想到旁邊公館裡梅的心思?可曾想到她與覺新那段悽悽楚楚的感情?“日日思君不見君”的心情,何等悲涼?兩人相見,卻不能噓寒問暖,而是含淚轉身,扭頭離去,不容得敘敘舊情,就因懼怕周圍公子太太的誣陷。由於苦苦相思,知道自己永不能與覺新在一起,梅的身體一天不如一天,即使有鈺,舊情依舊牽引在她心頭。哭幹了淚,卻又要慢慢的吞嚥舊禮教的惡果,“此情無計可消除”!……日復一日,年復一年,身體終於吃不消,亭亭的梅閉上了美麗的眼睛。撕心裂肺的哭聲終究沒有喚醒她,錢太太的悔恨沒能將時光倒轉。一個無辜的犧牲,沒幾天便被人用歡聲替代了罷。還曾有誰記起呢?
你可曾記得鳴鳳慘淡的哭聲?可曾記得她最後一次來找覺慧時的樣子——“極力忍住淚”、“聲音十分悽慘”?可曾記得她抱著周氏的腿哭的昏天黑地?也許,鳴鳳只是一個女傭,但她有尊嚴,有人格!她寧死也要維護自己的清白,敢於以死向封建專制抗議,但又有誰會聽她的話呢?曾經覺慧與她的那段往事真真切切成了往事,一個女卑怎麼可以和公子少爺相提並論呢?這樣一個剛烈的女子,卻換不來舊社會統治者的半點同情,冷若冰霜的心,少爺少奶奶們除了覺慧還有誰會考慮到鳴鳳呢?正如作者所說的——要為那無數的無名犧牲者“喊冤”,要從惡魔的爪牙下救出那些是掉了青春的青年!這樣一個純潔的女子,一個正值花季的少女,就這樣以一個寧可投湖自殺也不屈服的背影,給讀者留下了深深的懷想。
還有覺慧。接受了“新思潮”的影響下的覺慧,顯得獨樹一幟,他同情底層的工作者(如鳴鳳),他嚮往自由平等,而不是像覺新一樣對一切都懦怯順從,他總是有很多的主意,他看到了舊社會的黑暗本質,唯有他,敢於反抗封建統治,在那樣一箇舊社會里,他覺醒了,“叛逆”了,是新青年中的一個,沒有做一個時代的落伍者,而是做了一名開拓者。爽朗的性格,讓他不會像大哥那樣矜持,充滿矛盾,又不會像梅一樣多愁善感。他嚮往自由,敢於創新,大膽爭取個性解放。他似乎什麼都不怕,不懦弱,不膽怯,不肯服從,有自己的思想。我敬佩他,佩服他的骨氣。這樣的青年在當時真的是不可多得!陳腐的文化和嘈雜的社會沒有玷汙他的雙眼,他有自己的打算,有對社會的新認識!
從《家》這本書裡,我看到了當時舊社會的腐敗與黑暗,男女交往的不平等,和所謂封建倫理“孝“道的薰染,這一切都加強了悲劇的氛圍。
這一部傳奇的著作,給予了我震撼,和對社會的感慨,還有對現在這難能可貴的和諧世風有了更深的瞭解。
這篇讀後感重在對《家》中的人物發表感想。作者文筆明快,開篇營造沉重、壓抑的氛圍,幾個“黑”的使用起到了很好的效果。以下依次對梅、鳴鳳、覺慧議論,作者善於運用問句引出,概述人物的事蹟簡單明瞭,更能寫出人物的悲劇與社會的關係,立意高,語言精。
讀《家》有感——簡評覺慧的形象 篇25
《家》是一本反映了一個時代變遷的書,塑造了眾多富有典型的形象,每個形象都個性鮮明、栩栩如生。
《家》主要以長房中的三兄弟:覺新、覺民、覺慧的故事為主,以各房以及親戚中的各種人物為輔,集中展現了封建大家族生活的典型形態,也真實地記錄了一個封建大家族衰落、敗壞以至最後崩潰的歷史過程。
《家》透過對一個大家庭的描寫,折射出對舊社會舊制度的厭惡與憎恨,《家》只是當時社會的一個縮影,透過它來痛斥人與人在交往中的黑暗、違心奉承,三兄弟性格的不同和對未來社會的不同看法進行了更加深入的分析,真讓人眼前一亮。
《家》讓我感受到不屈於命運的安排,渴望征服生活、創造生活的精神和意志。 那個黑暗的年代永遠地過去了,但《家》在批判那個年代的同時正昭示著青春的可愛,我們正處於美好的青春歲月中,我們充滿了激情,我們心裡洋溢著愛,只要有愛,就離快樂很近,離幸福不遠了。
讀《家》有感——簡評覺慧的形象 篇26
掩《家》深思,不由心潮澎湃、思緒萬千,既為作家高超的表現手法、巧妙的構思、動人的情節所傾倒,也為作品中的人物魅力所折服。在巴金精心刻畫的一系列人物中,特別是一系列被侮辱、被損害的青年女性中,鳴鳳無疑是一顆熠熠生輝的明珠。她美麗、善良、聰慧、純潔,她與覺慧的愛情無疑是作品中精彩的一筆。然而,在當時的年代和環境中,他們的身份、地位的差異就註定了他們之間愛情的悲劇性。
鳴鳳,這個十六歲的脾女,“七年以前,也是在下雪的時候,一個面貌兇惡的中年婦人從死了妻子的她父親那裡領走了她,送她到這個公館來”。從此,開始了她苦難的奴隸生涯。雖然,“聽命令、做苦事、流眼淚、吃打罵,成為她平凡生活裡的點綴”。但是,生活的艱辛擋不住少女對愛情的渴望,封建的牢籠鎖不住少女對幸福的渴求,憑著樸素的情感和女性最感性的直覺,她愛上了三少爺覺慧。鳴鳳之所以能在高家逆來順受、任人責罵,是因為在內心深處,她始終認為覺慧在袒護她、理解她、同情她,甚至,愛著她。因此,她對一切外來的壓力和屈辱毫不在意,這便是愛情給了她無聲的精神動力,使她能夠不覺得一切煩惱、憂傷和痛楚,心裡另外有種東西給她點燃了一種渴望。但同時她又清楚地認識到自己的身份和地位,知道自己是不能像別人那樣去經營自己的愛情。於是,便把她純潔珍貴的愛深藏在心中,用來溫暖這顆受到無數傷害的、孤寂的心。
鳴鳳在高家能夠忍受種種侮辱、責罵,就是因為她內心深處把覺慧當成了自己的精神支柱,雖然在當時特定的歷史條件下他們的愛情是不現實的,甚至可以說是鏡中花、水中月,雖美卻虛幻。它雖給了鳴鳳愛情的甜蜜和對生活的希望,但也正是這希釀成了她的人生悲劇。然而,鳴鳳卻一點也不怨恨覺慧,在她向覺慧求援未果之時,她甚至比以前更愛他。這就是愛情!它不受理性控制,它只聽從心靈深處的呼喚。鳴鳳是個丫頭,覺慧是個少爺,他們之間的差異讓鳴鳳懷有希望卻時常絕望,這就是命吧!鳴鳳就是在這種矛盾的心態下愛著覺慧。她的愛是細膩的、深沉的,它是一個純真少女對幸福和愛情的渴求和嚮往,可是又在不平等的地位和階級的條件下壓抑自己的感情,然而在內心深處卻還是懷著一些憧憬和希冀的。她明知不可能卻還是希望覺慧也而此時,覺慧難道真的是一無所知嗎?不!他知道的!他曾隱隱約約聽人論及過。然而,他卻不曾在意,這說明
讀《家》有感——簡評覺慧的形象 篇27
這是初九,高公館內一片歡騰,人人都在為晚上的看龍燈做準備。臉上洋溢著歡樂的笑容,孩子們則是滿臉的期盼。
這熱鬧歡騰的場面,將過年的喜慶渲染得淋漓盡致。
如何看龍燈呢?持龍燈的人手拿龍燈下面的竹竿舞動龍燈,而看客們則是在一旁取樂。有的把花炮對著玩龍燈的人的光赤的上身射,有的將鞭炮用竹竿伸到龍身上去放,自己則躲得遠遠的,有的……更有甚者,他們在做花炮時將碎銅錢摻進去,讓火花可以貼著人的皮膚不至於掉下來。
可以說,為了看一次龍燈,他們可是“煞費苦心”呀!
他們還把門關起來,讓玩龍燈的人無處可躲,盡情“享受”。在這個庭院中,那群玩龍燈的年輕人在高公館的老幼眼中好像只是一件玩具而已,一件很逼真的玩具,供他們盡情消遣,取樂。
這,是巴金《家》中的一個片段。相信每一個看到這幅畫面的讀者都會感到憤怒,不可遏抑。
是的,高公館在當時應算得上是上流社會,但這樣就可以把所謂的“賤民”當玩具嗎?倘若不是家裡窮,又有誰會心甘情願的來當他人的玩物!在高公館光鮮明麗的表面下,隱藏的是多麼醜陋不堪的嘴臉!
最可悲的要數那些個小孩子們的興高采烈。覺民也說:“小時候看起來倒覺得趣味,現在卻不然。”這話總讓人感到心寒。從小,他們的心便被矇蔽了。在他們那個年紀,還不知道什麼是真善美,什麼是假醜惡。他們對這一世界的直觀感受就是來自於他們生活著的高公館。他們自然不會理解隱藏在那些道貌岸然的外表下的劊子手的真面目。他們的心靈在還是一片白紙的時候就被汙漬充滿了。
於是他們變得麻木,在這個暗無天日的混亂年代裡糊里糊塗的生活著,努力去抵抗新文化的思潮。而他們一旦接受了新文化、新思想,慢慢撥開了籠罩在他們心扉的烏雲的時候,他們便和這個世界格格不入了,他們會對他們看到的一切,那些原本習以為常的事情感到痛苦。就好似覺慧。
他如此厭惡這種活動,更因家人的麻木、無所謂感到悲哀。因為,他意識到了不公,意識到了殘忍。
這些人將自己的快樂建立在別人的痛苦之上卻渾然不覺,這是一種扭曲的,近乎殘忍的快樂。覺慧感到了可怕。
這個看龍燈,看的是當時社會的黑暗寫實的寫照。或許,只是當時社會的一個簡單縮影吧!有更多的底層人民,日日夜夜都活在這樣的痛苦之中。
一個小小的看龍燈,便讓讀者看的是心驚肉跳。不由疑惑:在幾百甚至幾千年前,在中央集權制下的百姓,過的都是什麼日子!
為了生計,他們整日奔波。當時的勞動力,比現在還要廉價吧!為了一家老小,他們只有忍耐,偶爾也會爆發,宣洩著心中的不滿……可是,不到萬不得已,不是毫無生計,又有幾人敢於發動起義!
長達兩千多年的封建制度下,農民起義屈指可數。而成功的又有幾多?他們無可奈何,只是面朝黃土背朝天。除了虔誠地祈禱:“有一天,一切都會變好”之外,他們又能做什麼呢!
這樣的日子,應該一去不復返了吧……
讀《家》有感——簡評覺慧的形象 篇28
《家》的作者巴金是中國著名的鉅著家之一。相信大家對巴金老先生都不陌生,在我們的學習生活中,也閱讀過不少巴金老先生的作品,然而,相比而言,我還是比較喜歡《家》這部作品。說它是一篇文章,還不如說是一件藝術。《家》是巴金的代表作之一,也帶有著作者特有的濃重的感情色彩。那個年代的封建與專制一覽無餘。
其實閱讀完這篇文章,給我最大的感覺便是《家》就如同一部現代版的《紅樓夢》,描寫的都是封建統治時期在大戶人家所發生的淪變。文章真實的寫出了高家這個具有代表性的封建大家庭的腐朽史。
對於文章中的人物,我想,描寫的最淋漓盡致,最完美的便是高家長孫覺新。雖然文章總共包含了將近七十多個人物,但從文章的主旨來看,覺新是最具有代表性的,他的雙重性格一方面體現出他在封建統治上的軟弱,腐朽與墮落的舊制度和舊傳統禁錮了他,使得他只能實行不抵抗主義。然而,生活的壓榨與新思想也漸漸的渲染了他,所以也有動搖,可最終沒有敢於突破一切。但也因為新思想的接收,他才會幫助覺民與覺慧逃脫。不過,現實的封建觀念始終在他身上根深蒂固。他只能活在“過去”,無法到達新思想的世界。
作為新思想的代表青年,覺慧是一個大膽但又帶點幼稚的叛逆者,不過他也是這篇文章中心轉折的重要人物。他對新民主主義、人道主義有著積極的態度和熱情,充分的宣傳著新理念,堅決反對舊封建的束縛。在文章中,他的出現給人新的希望,讓人感受到生活的光芒,能夠讓他們擺脫黑暗,在壓抑的環境中帶來了一絲光明,使文章看上去不顯得如此的沉重。覺慧的勇於堅持和創新,我想也正是作者真正想要告訴大家的,他的身上寄託的是未來,而不再是過去的灰暗,但覺慧依然有著一份無知與幼稚,他把一切都想象的過於美好,忘記了那個時代的殘忍,所以並不是所有事都能如他所願。他的幼稚與衝動在作者的筆下也充分的顯示了出來。高家甚至那個年代的封建並不是透過他一個人就可改變的,他並未意識到這點,但即使是這樣,也無法遮蓋他對新思想的堅持。覺慧在文中也有著很重要的地位,作者透過細膩的心理描寫和其他方面的描寫,刻畫出了一個鮮明的人物形象。
《家》中另外比較重要的就是那幾個有著不幸遭遇的女子,雖然這幾個女子性格完全不同,但最終的結局卻是同樣的悲慘,一樣都喪失在舊封建的壓迫中。對這些女子完美的心理感情的變化,不僅使文章看上去有深度,有感情,也使作者想要表達的情感更好的宣示了出來。巴金老先生對這些女子的描寫使得文章的主旨更加清晰,豐富的感情變化更好的演繹了心靈的摧殘。
《家》在文章的結構和手法上也有著很大的成就,在人物的刻畫上,巴金老先生能夠很細微的體現出人物的心理,展示出豐富的內心世界,很好的突出人物的性格。作者運用細膩的心理描寫,從而表現出封建時期的怨恨與無奈。在文章的結構上,巴金老先生能夠做到多而不亂,雖然文章描寫的事件很多,人物也很繁雜,但作者始終能夠圍繞主題有條不絮的漸漸鋪展開,使故事跌宕起伏,扣人心絃。《家》是一部優秀的文學作品,也是一件絕美的藝術品。文章不僅帶給過去的人啟示,也給如今的我們帶以領悟!
讀《家》有感——簡評覺慧的形象 篇29
青春即使在痛苦之中也要閃耀著它的光輝
說到家,每個人首先想到的就是自己溫馨的小家庭,那個避風的港灣,那個無論你在外面受了多大委屈和難過都會庇佑你的寶地,所以,每個人都渴望有一個家,一個會永遠庇佑自己的寶地。當我們讀到巴金先生的《家》時,你又會認為什麼是家呢?
《家》寫於1931年,與《春》和《秋》合稱為“激流三部曲”。它講述了一個正在崩潰的資產階級家庭裡的悲歡離合,但它卻不僅是一個家庭的悲劇,而是當時社會大多數家庭的真實寫照,巴金先生筆下的《家》不再是溫馨的港灣,而是一個完全被封建制度籠罩的家庭,大家是由千千萬萬的小家組成,無小家不成大家,因此,巴金先生極力批判了封建社會對當時人們的迫害。
《家》的情節發展主要線索是愛情和婚姻的糾葛,主要講述了覺慧、覺新、覺民三兄弟在愛情婚姻上的不同遭遇。他們的愛情或者剛剛萌芽就被舊禮教所扼殺,或者屈服於包辦婚姻而釀成悲劇,或者反抗家長的干涉爭取自由。結合這種種不同遭遇,在當時有各自不同的代表性,表達了當時青年人的不同生活道路。
青春,是三月爭奇鬥豔的花朵,是七月繽紛的太陽雨,是十月灼人的紅葉,是噴霧的旭日,是競發的百舸,是搏擊長空的雄鷹。所以我們不該沉默於不公平制度,不該在委協中生活,不該屈服於封建社會站起來,同巴金先生一起構建真正的家。
讀《家》有感——簡評覺慧的形象 篇30
黑色的雪夜......黑漆漆的門佇立在寒風中。像瘦口一樣大開著,吞噬著無盡的黑暗......
你可曾想到旁邊公館裡梅的心思?可曾想到她與覺新那段悽悽楚楚的感情?“日日思君不見君”的心情,何等悲涼?兩人相見,卻不能噓寒問暖,而是含淚轉身,扭頭離去,不容得敘敘舊情,就因懼怕周圍公子太太的誹議。由於苦苦相思,知道自己永不能與覺新在一起,梅的身體一天不如一天,即使有鈺,舊情依舊牽引在她心頭。哭幹了淚,卻又要慢慢的吞嚥舊禮教的惡果,“此情無計可消除”!......日復一日,年復一年,身體終於吃不消,亭亭的梅閉上了美麗的眼睛。撕心裂肺的哭聲終究沒有喚醒她,錢太太的悔恨沒能將時光倒轉。一個無辜的犧牲,沒幾天便被人用歡聲替代了罷。還曾有誰記起呢?
你可曾記得鳴鳳慘淡的哭聲?可曾記得她最後一次來找覺慧時的樣子——“極力忍住淚”、“聲音十分悽慘”?可曾記得她抱著周氏的腿哭的昏天黑地?也許,鳴鳳只是一個女傭,但她有尊嚴,有人格!她寧死也要維護自己的清白,敢於以死向封建專制抗議,但又有誰會聽她的話呢?曾經覺慧與她的那段往事真真切切成了往事,一個女卑怎麼可以和公子少爺相提並論呢?這樣一個剛烈的女子,卻換不來舊社會統治者的半點同情,冷若冰霜的心,少爺少奶奶們除了覺慧還有誰會考慮到鳴鳳呢?正如作者所說的——要為那無數的無名犧牲者“喊冤”,要從惡魔的爪牙下救出那些是掉了青春的青年!這樣一個純潔的女子,一個正值花季的少女,就這樣以一個寧可投湖自殺也不屈服的背影,給讀者留下了深深的懷想。
還有覺慧。接受了“新思潮”的影響下的覺慧,顯得獨樹一幟,他同情底層的工作者(如鳴鳳),他嚮往自由平等,而不是像覺新一樣對一切都懦怯順從,他總是有很多的主意,他看到了舊社會的黑暗本質,唯有他,敢於反抗封建統治,在那樣一箇舊社會里,他覺醒了,“叛逆”了,是新青年中的一個,沒有做一個時代的落伍者,而是做了一名開拓者。爽朗的性格,讓他不會像大哥那樣矜持,充滿矛盾,又不會像梅一樣多愁善感。他嚮往自由,敢於創新,大膽爭取個性解放。他似乎什麼都不怕,不懦弱,不膽怯,不肯服從,有自己的思想。我敬佩他,佩服他的骨氣。這樣的青年在當時真的是不可多得!陳腐的文化和嘈雜的社會沒有玷汙他的雙眼,他有自己的打算,有對社會的新認識!
從《家》這本書裡,我看到了當時舊社會的腐敗與黑暗,男女交往的不平等,和所謂封建倫理“孝“道的薰染,這一切都加強了悲劇的氛圍。
這一部傳奇的著作,給予了我震撼,和對社會的感慨,還有對現在這難能可貴的和諧世風有了更深的瞭解。
讀《家》有感——簡評覺慧的形象 篇31
在我上初一時,記得有一次我們學了關於巴金的課文,書上極為推崇巴金的《家》這一作品。我嗜書如命,總想一品《家》的滋味。我的語文老師陳老師,她深知我喜歡讀書,於是她多次透露出她藏有《家》這本書。我迫不及待地向陳老師借閱,她很爽快的答應了。於是第2天下課時陳老師就把書借給了我,借之前還讓我細細地閱讀,卻沒有提什麼時候還給她。我特別感謝陳老師無私的借閱,以及她對我的關懷。
雖然現在《家》已經還給了陳老師,但我仍記得當時我看到書時的激動。那本書飽含了陳老師對我的期望啊!可惜的是,我現在已經有點淡忘了《家》的內容,但是,我永遠也不會忘記陳老師的借書之情。讀了這篇文章,我發現老師都是一樣的:他們都一樣地愛學生,給學生以博大的愛,卻從不居功自傲,而是內心謙遜;在學生失落時給學生以精神的鼓勵,在學生快樂時也和學生一起快樂;既用知識豐富了學生的心靈,也用人格照亮了學生的心靈……
老師!多麼無私,多麼寬容!我的老師們雖然很嚴厲,對我的要求也很高,但從來沒有對我們發過火;雖然也準備了戒尺,但從未打過我們一次。他們就像壽鏡吾先生,不苟言笑,也經常說要懲罰魯迅先生,卻總是“不了了之”。“春蠶到死絲方盡,蠟炬成灰淚始幹”,老師犧牲了自己的青春,用心栽培我們,除了父母,誰還會像老師一樣無私地關愛和教育我們?一日為師,終身為父。看到為我們鞠躬盡瘁的老師,我們怎能不為之感動呢?作為學生,我們不但要感動,還要學會感恩。我們沒有貴重的禮物感謝老師,但我們會好好學習,規範行為,培養良好的品格。當老師看到我們的前途無比光明,祖國的棟樑正茁壯成長時,一定會綻放出欣慰的笑顏!
讀《家》有感——簡評覺慧的形象 篇32
家,對於我們來說是幸福的象徵,是溫馨的標誌,是溫暖的懷抱,他就像沙漠裡的綠洲給人以希望和溫暖。這就是家的感覺。然而巴金筆下的家雖有著四世同堂的喜悅、人丁興旺的熱鬧,卻同樣圍繞著舊時封建禮教的控制,使家失去了他的原汁原味,失去了原有的溫馨,就讓我帶你走進《家》的世界。
《家》描寫的是高公館這個“詩禮傳家”、“四世同堂”的封建家庭的沒落分化的過程。覺新、覺民、覺慧三個性格迥異的兄弟為了自己的理想在奮鬥:大哥覺新面對封建禮教選擇了屈服和服從,擔負著全家的重擔,被兄弟責罵,在關鍵時刻也打破陳規幫助弟弟實現理想;覺慧、覺民、琴三個受到新思想影響的熱血青年投身於革命,用自己的筆去教化他人,傳播新思想。丫頭鳴鳳與三少爺覺慧相戀,苦於身份懸殊以及封建勢力的壓迫,被逼嫁於他人為妾,誓死不從,以死明志,可見其剛烈。許許多多高家大院裡的人都在受到封建禮教的壓迫從而走向了沉淪與滅亡。一個有著悠久歷史的高家大院在新思想的襲擊下,走向滅亡,性思想最終會戰勝一切。
覺新就是手封建大家庭和舊時禮教毒害的典型例子。他也是有著一腔衝破舊禮教的熱血,可卻在舊禮教前沉淪了。到底是因為什麼呢?他受到封建禮教的毒害太深了,在強大的勢力下他別無選擇,他只有選擇屈服。我為他而感到悲哀,更加同情他:就是因為他所謂的服從,他失去了自己的最愛,害死了最愛他的妻子;就是因為他的服從,他的一生都在別人的安排下度過的。這難道還不悲哀嗎?我們應該慶幸自己生活在自由自在、民主的新時代,可以大膽的追求自己所想的,不需要為別人的安排而活,每個人的未來都充滿希望。相比覺新,我更加欣賞和佩服覺慧的個性和勇氣。他大膽的與封建禮教抗爭,勇敢追求心中所愛,接受新思想的洗滌,在封建社會的大舞臺上,他就像一隻展翅高飛的老鷹,雄赳赳、氣昂昂地衝向藍天,那氣勢彷彿要將封建禮教在這個社會上破除;那勁頭有著不到黃河不死心的決心。他就是這樣一個人物!
他發表自己的看法,用筆描述出新的社會,抨擊舊社會,用行動改變社會,逃離自己的家園,改變戰場,用自己的文章去影響更多的人。這份勇氣難道還不值得我們學習嗎?也許我們並不處於他所在的那個社會,我們無法體驗他所面臨的困境,無法瞭解到他面臨多方勢力壓迫時的勇氣,但是同樣我們的人生難免也會面臨許多的困境,但如今的幸福生活已讓我們沉迷於平靜的生活,缺少了面對災難的勇氣,從而失去了抗爭的機會。就像這次“莫拉克”的來襲,打翻了我們原有的平靜,拆散了原本幸福的家庭。這時,我們就需有這份勇氣:堅強活下去的勇氣、努力重建家園的勇氣、笑著站起來的勇氣……它就是戰勝一起的力量,難道還不值得我們學習嗎?
鳴鳳還有許多的丫鬟也同樣受到封建禮教的迫害,失去他們美妙的人生。這樣的家還溫馨、美好嗎?《家》讓我看到了不一樣的社會,讓我感受到了那些熱血青年的勇氣,讓我感慨、讓我悲傷,同樣也讓我感動。我們的新生活就是在這些熱血青年的勇氣與努力下造就的。
家還是那麼的溫暖、那麼的溫馨、那麼的幸福!
讀《家》有感——簡評覺慧的形象 篇33
《家》是巴金最傑出的作品,以五四運動浪潮波及到的四川成都為背景,真實地描寫了高公館這個“詩禮傳家”、“四世同堂”的封建大家庭的沒落分化過程,揭露了封建專制的腐朽本質,控訴了封建家族制度、封建禮教和封建迷信的罪惡,頌讚青年一代的反抗鬥爭精神。
《家》以嫻熟的藝術手段,塑造了眾多富有典型意義的文學形象。書中人物不下七十個,既有專橫、衰老、腐朽的封建家族最高統治者、封建家長只代表高老太爺,荒淫殘忍的假道學和劊子手馮樂山,腐化墮落的敗家子克定,狡猾貪婪的克安等等統治階層的形形色色人物;又有封建道德和封建禮教的受害者,如敢於以死向封建專制抗議的鳴鳳,溫順善良地吞嚥著舊禮教俄國的小姐梅,善良厚道柔情的長孫媳瑞珏等等;以及接收新思潮影響、嚮往自由平等、大膽爭取個性開放、敢於反抗封建統治的覺慧、覺民、琴等青年覺醒者和叛逆者的形象。還有一個重要的人物覺新,他雖然接受過五四新思潮的激盪,但是處於“長房長孫”特殊地位,深受封建倫理綱常特別是“孝”道的薰染,鑄成他委婉求全的懦弱型順從的性格;他既同情支援弟妹們反封建的抗爭,有屈從於封建勢力的壓力,維繫著封建統治的權威。這些人物都寫得血肉飽滿,個性鮮明,富有深刻的歷史內涵和闊大的現實包容。
在這個家裡發生的故事也讓人感覺到氣憤與悲哀。第一個悲劇發生在鳴鳳身上。已經六十歲的馮老太爺要在高公館的丫頭中選一個去給他當小老婆,而這個災難恰恰降臨在十六歲的鳴鳳頭上。鳴鳳和覺慧之間有一段愛情,但是因為兩人一個是婢女,一個是少爺,身份懸殊,才導致這段純潔的愛情別成了一個悲劇。剛烈的鳴鳳在他新婚前夜跳湖自盡。梅的命運更加悲慘,她死得比鳴鳳懦弱多了。梅是覺新的表妹,他們二人之間也曾有過愛情,本來兩家都同意結婚了,卻又因為二人的八字不合而不得不散。覺新娶了李家的瑞珏,重新獲得了愛情;而梅也另嫁他人,卻當了寡婦,又回了孃家。兩人依然對對方念念不忘。後來沒得了肺病,卻因為父親守舊,不肯看西醫,耽誤了治療,最後她懷著遺憾,軟弱的死去。高老太爺的身體也是一天不如一天,快要走到了生命的盡頭,醫藥已經不起作用了,在陳姨太的提議下,人們開始求助於封建迷信。最開始找道士在大廳裡做法念咒,深夜陳姨太又在天井裡拜菩薩。後來克明、克安、克定三兄弟又祭天。最後居然找巫師到家裡來捉鬼,把老太爺嚇得夠嗆,陳姨太等人被覺慧說了一番後羞愧地散了。又過一天,老太爺死了,臨死之前他醒悟了,同意覺慧等年輕人接收新思想了,可是已經太遲了。死得最令人悲憤的就是瑞珏了。老太爺死後,封建的思想不但沒有消失,反而更嚴重了。葬禮就辦得充滿封建色彩,這還不夠,長孫媳瑞珏生產的日子近了,太太們說長輩的靈柩停在家裡,家裡有人生產就會有“血光之災”。所以按照封建理念,瑞珏不得不搬到城外去住。後來瑞珏難產,卻不能與覺新相見,她在生下一個兒子之後,含恨離開人世。
這是四個悲劇,雖然發生在了幾個完全不同的人的身上,但是卻都揭露了封建統治的罪惡。梅和瑞珏都是覺新曾經愛過的女人,而她們也都是封建主義的悲哀,她們同覺新一樣,太軟弱了,對於別人說的,哪怕自己知道是錯的,也要把痛苦埋在自己心裡,只會服從,不會反抗,他們的所謂“作揖主義”哲學純粹是給在封建社會白白做出犧牲。高老太爺在臨死之前能夠醒悟也稱得上是一種慶幸吧,不過他醒悟地太遲了,沒有任何的意義和價值,根本不能給這個家庭,這個社會帶來絲毫的改變。而鳴鳳,她與常人不同,她性格剛烈,雖然她的死也是白白犧牲,根本不會引起任何人(封建主義)的任何注意,但是她寧死也不屈服於封建主義,至少她死得不窩囊。總之,封建社會給人們的痛苦遠不只這些,所以年輕人才要推翻這個社會,讓人們看到新社會、新生活的希望。
但是希望依然在延續,小說的最後,覺慧終於離開了他厭倦已久了的家,要到上海去,尋找那個屬於年輕人的新的社會。文中的最後一句話“他最後一次把眼睛掉向後面看,他輕輕地說了一聲‘再見’,仍舊回過頭去看永遠向前流去沒有一刻停留的綠水了。“讓人們看到了希望,看到了走進新社會的希望。
讀《家》有感——簡評覺慧的形象 篇34
寒假無事的時候,偶然發現書櫥內有一本書我從未見過,拿出來一看,原來是巴金爺爺的著作《家》。抽了幾天時間,把它看完了。
這本書是以三少爺覺慧和鳴鳳的戀愛以及覺新與瑞珏、梅芬之間的感情糾葛作為情節發展的主線,全面展示了高公館由衰而亡的全部過程。以覺慧與覺民新青年的敢於抵抗和覺新的“無抵抗主義”反映出貌似莊嚴溫情的封建大家庭其實是一個摧殘人的青春意志和和生命的黑暗王國。
我很同情高公館的大少奶奶李瑞珏。她在臨近生產的時候,因為家中老太爺剛剛去世,太太們有著封建社會的迷信思想,說產婦的血會冒犯死者,生產時一定要遷出城外,獨自住著,等待生產。又因為家中有死者,所以大家不允許大少爺進月房。結果,原本便難產的少奶奶因為生產時丈夫不在身邊而難產而死。
我又很喜歡高公館的三少爺覺慧,他敢於抵抗,敢於與封建社會的整個制度、整個禮教、整個迷信抗爭到底。在高老太爺生病時,巫師主張說全家上下每個房間裡都有鬼,要把這些鬼捉完,老太爺才會康復。雖然也有不信的人,可他們依然讓巫師把自己的屋子翻箱倒櫃了一番。只有覺慧站出來指責了他們,最終自己的房間沒被人翻。
我們也應該向覺慧那樣,對大人做錯的事要去阻止他們做,要敢於說出自己的委屈,有些事可以自已做主了。不要像大少爺覺新那樣,做個“無抵抗主義”。大人說什麼都聽。最終斷送了自己的愛情和逼死了妻子。
好了,聽聽專家的話吧:
長篇小說《家》是巴金創作中成就最高的、影響最大的一部作品,也是我國文學史上一個重大的收穫。—譚興國。
還猶豫什麼,快看一看吧。
讀《家》有感——簡評覺慧的形象 篇35
“他突然明白了,這兩扇小門並沒有力量,真正奪去了他的妻子的還是另一種東西,是整個制度,整個禮教,整個迷信。這一切全壓在他的肩上,把他壓了這許多年,給他奪去了青春,奪去了幸福,奪去了前途,奪去了他所最愛的兩個女人。……”輕輕地合上書本,我才發現我已經淚流滿面。
纖瘦的,聰穎的,活力四射的,理想遠大的,就是你----覺新。在十九歲前,上進、熱情、壯志凌雲。可惜這些美好的形容詞前面都要加上“曾經”了!
現在的你,避免衝突淺淡敷衍,卑躬曲膝百般逢迎……我應該埋怨你的懦弱,痛恨你的屈服嗎?可是你又那麼令人憐惜。你愛自己的弟弟,小心翼翼地保護他們,維護他們的自由和幸福。你如此做不過是想讓自己過得安靜一點。似乎你並沒有錯。
那錯在哪裡呢?你是高家的長孫,從出生起便註定了受羈絆不自由的命運。你能像徐志摩那樣為愛不惜一切代價,像覺慧那樣追求理想與自由嗎?你不能。因為你懷著感恩,體貼孝順。而你又是那樣一個聰慧的知識分子,你也不能只甘願做麻木不仁的行屍走肉。梅表姐的死你深深自責,你的不甘在妻子瑞鈺難產死後終於覺醒。她們都是無辜的,卻因你而死。倘若當初你奮起反抗會令這兩個女子如此遭遇嗎?你想反抗,但那反抗的火苗如此微軟。你衝不開命運的鐐銬,你還是戰勝不了被封建禮教束縛的自己!你不被理解,不被原諒。你也只能在繁華散盡眾叛親離之後,孤身一人守著高宅大院,仰望著高強外自由自在的那片蔚藍天空。你把希望寄託在孩子身上,從此真正地心如死灰。令你欣慰的是你的理想你的後代都幫你實現了。他們終於迎來了一個光明自在的新世界。
我在想,如果你不是生活在那樣一個黑暗社會和沒落的家族,你還能不能與梅表姐執子之手與子偕老?答案是肯定的。你看見現在的我們,你看我們的新社會,還有那沒有那男尊女卑的愚孝愚忠!沒有誰天生富貴,也沒有誰生來就為奴。這是個自由平等的社會。你儘可以無憂無懼地追求自己想要的幸福;你儘可以放飛自己的夢想。我們的祖國再也沒有宦官專權,大臣弄權,再沒有旗人在漢人頭上作威作福。各民族已實現了平等!
覺新,人的懦弱不是天生的。你之所以不去反抗是因為你太過善良。你不願父親失望,不願勞煩祖父,不願拖累弟兄。你一個人扛起家庭的重負在這個大家庭的明爭暗鬥流言蜚語中如過街老鼠。但是,你以為你做的都順了他們的意自己也會滿足。可是不。最後你一無所有,他們帶著對你的深深怨恨越走越遠。做回自己吧,為自己活一次。你要知道即使在這樣友愛的社會也並不是有情人終成眷屬,好人總有好報的。任何時候,你都要為自己而戰,為幸福奮鬥!
我的祖國給了我一個好的生活環境,但我明白想要幸福只有靠自己!祖國強大了,我們可以挺起了脊樑;而我們也不可以只是為著自己的快樂幸福,還應為社會,為他人多盡一份力。這些都是“覺新”你告訴我的。
百年之後,面對全人類的幸福,你終於可以瞑目。
而我,又一次熱淚盈眶。
讀《家》有感——簡評覺慧的形象 篇36
當我看完了《家》這本書,低頭望著正在盡興玩著ipad的弟弟,才從高公館那個“詩禮傳家”、“四世同堂”的封建小家庭中穿梭回來。
巴金用本人的創作向舊社會舊制度進行猛烈的抨擊,生動籠統的揭示了封建宗法制度必然滅亡的命運,在巴金的筆下,經過對青年一代英勇抗爭的描寫,展現了在緊密殘酷的黑暗王國裡放射出的一線光明,充滿洋溢著決心,宿願和力量。
《家》中的人物籠統也是個性顯明的,既有專橫、衰老、腐朽的封建家族最高統治者、封建家長制代表高老太爺,荒淫殘忍的假道學和劊子手馮樂山,腐化墮落的敗家子五老爺克定,狡猾貪婪的四老爺克安。又有封建道德和封建禮教的受害者,如敢於以死向封建民主抗議的純潔、剛烈的丫頭鳴鳳,溫順馴順地吞嚥著舊禮教惡果的小姐梅芬,兇惡厚道柔情的長孫媳瑞珏。以及接受新思潮影響、嚮往自由平等、大膽爭取個性解放,敢於鎮壓封建統治的覺慧、覺民、琴等青年覺醒者和叛逆者的籠統。
整本書都給人以壓制悲慘的美感,更有覺慧的一種從心坎湧出的熱流,火熱而奔流,在黑暗中衝撞,頭破血流的尋覓著新世紀的出口的激情。我想可能很多年後,即便忘了這本書的故事情節,但不變的是這本書的味道。
讀《家》有感——簡評覺慧的形象 篇37
巴金的作品中,我最愛讀的是《家》。這個小說講了“五四”以後動盪的社會中一個四世同堂的地主大家庭高公館內部的故事。
這部小說是以高家第三代覺新,覺民,覺慧三兄弟的戀愛及婚姻為線索,著重寫了覺慧,覺民,琴等青年一代封建叛逆者同高老太爺,馮樂山等老一代封建者之間的衝突與鬥爭,以及梅芬,瑞珏,鳴鳳等青年女子的不幸遭遇和悲劇命運。
其中,我最喜歡的就是覺慧這個形象。
他敢於反抗封建專制,敢於挑戰長輩權威,敢於打破 封建等級觀念並大膽與婢女鳴鳳相愛;支援覺民逃婚,抗拒不合理的婚姻;敢於頂撞作為長輩的三叔和陳姨太,並揭穿他們“捉鬼”的醜劇。他不僅說的出,也做得到,勇敢的衝出封建家庭,在一個靜悄悄的清晨,覺慧登上了一艘 駛向上海的航船,展開了新的旅程。
他身上有反抗,叛逆的精神,當然,他也有弱點和侷限,他缺乏經驗以及沒有足夠的思想準備。
其中高老太爺是一個比較矛盾的人物形象。他的一句話讓我映象深刻:“我說是對的,哪個敢說不對?我說要怎樣,就要怎樣做”體現他很霸道,專橫的形象特點。他可以囚禁子孫,可以打兒子,會呵斥媳婦,更會把丫頭隨意送人,逼她們嫁給土財主做妾,更是硬生生的逼死了婢女鳴鳳這樣一條鮮活的生命。他很獨斷專橫,也很兇狠殘忍。但是他在彌留之際原諒寬恕了了覺民的逃婚抗婚的行為,並教誨他們要好好讀書,要揚名顯親。他最終意識到了自己的錯誤,也是值得欣慰的。
而長孫覺新更是矛盾的載體。覺新心中知道也明白封建家庭制度最中必然會崩潰的結果,但是又因為他是長孫,肩負著支撐整個龐大家族的擔子。龐大的家族總是免不了勾心鬥角,而這一切都要尚且稚嫩的覺新來承擔。他一方面同情兩個兄弟,為他們分擔壓力,另一方面又幫助長輩們對兩個兄弟嚴加管教。覺新的“不抵抗,委曲求全,妥協”,結果錯過了自己的初戀,並使瑞珏慘死於荒郊,親手葬送了自己的幸福,付出了慘痛的代價。就是他能忍則忍,逆來順受的性格決定了他不幸的命運。
作者寫本書的目的是揭露封建專制的腐朽面貌,抨擊封建禮教和封建迷信的罪惡。表達對封建專制制度的憤恨,並且呼籲青年一代要敢於抗爭,同命運作鬥爭。
當然,新事物上升的道路總是充滿坎坷,青年們的堅定信念讓未來充滿希望,青年們也會在艱難困苦的磨礪中獲得成功。
總之,邪不勝正,人定勝天!
讀《家》有感——簡評覺慧的形象 篇38
巴金《家》這部書是以中國封建禮教下的大家庭為背景,闡述了在那個時代的青年們如何被摧殘。
巴金是以自己的大家庭為背景完成這部小說的。
在高家這個大家庭中,主要人物有高老爺子,他是整個家庭封建禮教的主人,也是整部小說悲劇的創造者。高覺新是高家的長孫,是一個擁有現代思想的進步青年,無奈卻因要繼承家庭,順承父輩的意思,而斷送了大好前程,成為封建主義的奴隸,並在進步思想與封建思想中間夾縫求生。高覺慧是高覺新的同胞弟弟,他同樣是愛國的進步青年,他厭惡自己的家庭,並且支援自己的二哥覺民逃婚,去追求自己的幸福,同時他也干預追求自己的幸福,大膽的同丫頭鳴鳳談戀愛。或許這樣的事發生在現代是很正常的,但在那個時代的婚姻都是講究門當戶對的,父母之命,媒妁之言。由此便可看出高覺慧的確是一個用於衝出封建禮教的進步青年。當然,高覺慧是一個正面的例子,但在封建社會下,更多的是悲慘的例子。比如高覺新,他的婚事原本可以很順利,不想高覺新的繼母和梅的母親在牌桌上發生矛盾,於是梅的母親一氣之下就退了這門親事,而高老爺子居然用抓鬮的方式來決定覺新的婚事。而覺新的人生悲劇並沒有就此停止。
在接下來的幾年裡,他又遇到了他的初戀情人梅,覺新便在梅雨現任妻子瑞鈺之間非常矛盾,結果梅卻因為覺新而含恨而終,而瑞鈺卻因難產而死,他縱有萬般無奈的怒火卻不敢發洩,這一切都因為封建禮教與他自己的不反抗主義而造成的。覺慧並不像他大哥那樣軟弱,他決定挑戰象徵封建主義的爺爺,支援並幫助二哥覺新逃婚,並在他的撮合下,他的二哥覺民終於反抗成功並能夠與表姐琴在一起。他自己加入新青年的社團,與社團成員一起出版《新青年》這本雜誌來指責所謂的政府軍隊對學生與百姓們的傷害。儘管他們到處受到政府的打擊與排擠,還幾次被警告必須要停止出版,但他們並沒有停止與惡勢力的鬥爭。繼續想辦法出版《新青年》,但 命運似乎也與覺慧開了一個玩笑,他的戀人鳴鳳要嫁給一個六十多歲的老頭為妾,而鳴鳳因為覺慧而不願嫁給別人為妾。無奈之下選擇投河自殺。覺慧因為鳴鳳的死,大受打擊,一氣之下決定離開這個令人窒息的封建家族。所幸的是在他的大哥和二哥的幫助之下,他離開這個家,走向一個新的天地,上海。
巴金以自己的形象創造這個人物覺慧,我非常喜歡他,有自己的思想,敢於創造機會,去追求自己想要的生活,這才象我們現代人一樣,有蓬勃的生命力。
讀《家》有感——簡評覺慧的形象 篇39
當我看完了《家》這本書,抬頭望著正在盡興玩著ipad的弟弟,才從高公館那個“詩禮傳家”、“四世同堂”的封建大家庭中穿越回來。
巴金用自己的創作向舊社會舊制度進行猛烈的抨擊,生動形象的揭示了封建宗法制度必然滅亡的命運,在巴金的筆下,透過對青年一代勇敢抗爭的描寫,展現了在嚴密殘酷的黑暗王國裡放射出的一線光明,充滿洋溢著信心,希望和力量。
《家》中的人物形象也是個性鮮明的,既有專橫、衰老、腐朽的封建家族最高統治者、封建家長制代表高老太爺,荒淫殘忍的假道學和劊子手馮樂山,腐化墮落的敗家子五老爺克定,狡猾貪婪的四老爺克安,又有封建道德和封建禮教的受害者,如敢於以死向封建專制抗議的純潔、剛烈的丫頭鳴鳳,溫順馴良地吞嚥著舊禮教惡果的小姐梅芬,善良厚道柔情的長孫媳瑞珏。以及接受新思潮影響、嚮往自由平等、大膽爭取個性解放,敢於反抗封建統治的覺慧、覺民、琴等青年覺醒者和叛逆者的形象。
整本書都給人以壓抑悽慘的美感,更有覺慧的一種從內心湧出的熱流,熾熱而奔騰,在黑暗中衝撞,頭破血流的尋找著新世紀的出口的激情。我想可能很多年後,即使忘了這本書的故事情節,但不變的是這本書的味道。
讀《家》有感——簡評覺慧的形象 篇40
剛剛讀完《家》,很多時候讀它自己好像是抱著讀言情小說讀的,讀到封建黑暗也是有的,但是更多的時候還是兄弟的愛和男女的愛。 小說裡面最喜歡和惋惜的還是鳴鳳和瑞鈺了,前一段時間讀到鳴鳳投湖自盡很是傷心,自己也跟著哭出來了。今天讀完小說,看到瑞鈺也死了,眼淚有打滾了。她們有他們愛的人,覺慧和覺新,她們理解他們,從不抱怨她們什麼,很多人可能會想舊社會的女人都是這麼傻,但是不管傻不傻,我認為這樣的女人是值得男人一心一意的愛的。 高老太爺,到死明白了自己的錯,似乎自己明白了些,但是終究是遲了。他一心想讓高家興盛下去,但是他一個人無法挽回家族走向衰落的命運。
文章裡時常會看到覺新兄弟吵架,覺慧看不起覺新,認為他懦弱。但是最後看他們分別,才明白兄弟終究是兄弟。沒什麼仇不仇的。想想自己也是一樣,我有一個哥哥,我們兒時經常打架,我時不時到媽媽那裡告黑狀,害媽媽打哥哥。哥哥一直覺得委屈,我知道自己錯的,一直覺得對不起哥哥。我欠哥哥好多,現在長大了,哥哥也去工作了,我在外地讀書,很少能見面。去年哥哥在家,媽媽給哥買了只燒雞,哥哥正要吃,聽到媽媽說我要回家了,就把到嘴的雞放回袋子裡,說等我回來吃,哥哥知道我喜歡吃肉的。()結果那隻雞全給我吃了,哥哥都沒動。這是媽媽後來告訴我的。哥哥其實很疼我的,只是嘴上老要跟我吵,害我一直以為我很討厭哥哥。其實不是的。前段時間爸媽來電話說他們和哥在一起,一家人在一起就是好。
家,總是那麼溫馨,不知道為什麼覺慧要離開家,若我要走,看到哥哥那樣挽留我,我一定會留下的。 看著高家兄弟最後分開,自己很是傷心,也鉤起了我對家的回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