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校共育第十一期觀後感範文(精選10篇)

家校共育第十一期觀後感範文(精選10篇)

  看完某一作品後,相信大家一定領會了不少東西,現在就讓我們寫一篇走心的觀後感吧。那麼你真的會寫觀後感嗎?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家校共育第十一期觀後感範文(精選10篇),僅供參考,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家校共育第十一期觀後感1

  這堂課真的是說到我的心坎上了,對於孩子的情緒表達,家長該如何應對孩子的種種情況,今天終於得到了正確的解決方法,瞬間茅塞頓開!所以很多時候,作為家長的我,耐心都是不足的,感覺總是雞飛狗跳的狀態,孩子的情緒是負面的,我的情緒也被影響,然而卻找不到正確的方法去處理這個問題,但是聽了老師的解答之後,我終於知道問題的關鍵在哪了。問題就在我這個家長身上,我沒有在孩子向我表達情緒和意願的時候,耐心的去了解孩子情緒背後的故事,導致孩子經常用些負面情緒去表達他們的想法,希望獲得我的關注和理解。

  老師們說的非常好,家長不該用孩子的情緒去對待孩子,作為家長,經常被孩子氣得情緒瞬間暴怒,這種情緒也影響了孩子,讓孩子認為這才是正確的表達方式。我們作為家長,和孩子相處的過程中,要學會在情緒要爆發的時候按下暫停鍵,給孩子和自己一個緩衝時間,把自己要衝出口的話語消化掉,換一種方式和情緒去和孩子溝通,才能獲得更好的結果。我們需要尊重孩子,傾聽孩子心聲,站在孩子的角度分析問題,關注孩子的情緒很重要,不要老是罵孩子,孩子不開心了,跟他談談心,做到家校結合,培養出一個優秀的孩子。最後再次感謝老師的精彩講解,讓我們與孩子一起共同成長,成為更好的自己。

  家校共育第十一期觀後感2

  現在“依法帶娃”開始了,隨著一系列法例的實施,以及家庭教育課程的開發,給萬千父母指引了正確帶娃的方向。家長們現在需要更新自己的教育觀念,不能再用老辦法。身為新一代的家長,孩子身處的世界跟我們所認識的世界已經不同了!現在的世界日新月異,知識爆炸,孩子接受知識的渠道比我們之前的要多,孩子見識的到世界比我們更加大,所以我們真的需要一個教育孩子的新方向。

  2022年家庭教育公開課,喚醒了家長的主體責任意識,更明白了家校社協同育人的重要性。本期課程專家深入瞭解了相關法律規律,透過專家向我們解讀了《家庭教育促進法》,讓我們見識到育人實踐的深度,專家所選擇的案例通俗易懂,讓我們家長受益匪淺!有正確的方向就會有正確的方法,這次的家庭教育公開課讓我加深了對《家庭教育促進法》的瞭解與認識,也讓我重新樹立了新的育兒觀。

  家校共育第十一期觀後感3

  望子成龍、望女成鳳是每個父母的期望,從一個嗷嗷待哺的嬰兒到一名優秀的中學生,陪在孩子身邊時間最多的是父母,家庭教育起到至關重要的.作用。在認真觀看了《家長要承擔家庭教育的主體責任》,在孫秀梅老師深入淺出的分析講解後,我深刻的認識到自己在教育孩子的過程中存在著很多的不足之處。

  孩子的思想是第一位,孩子的心理是第一位。當劉慧老師問:“你瞭解自己的孩子嗎?”我呆立當場,我真的瞭解自己的孩子嗎?日常生活中,每次下班回家我都會問孩子,你寫完作業了嗎?每次孩子看到我都好像我的臉上寫滿了作業。我總是以自己的水準要求孩子,希望他成長為父母希望的樣子。劉老師讓我從夢中覺醒,我以後要靜下心來認真傾聽孩子內心的聲音,引導孩子說出內心真正的渴望,給孩子足夠多的時間去表達,才能真正的理解孩子,尊重孩子,幫助孩子內心真正的成長,讓孩子成長為自己心中的樣子。作為父母,我更應該完善自我,幫助孩子找到自己的特長,讓孩子成為真正的自己,獨一無二的自己,引導孩子找到屬於自己的快樂。

  過度關愛造成過度依賴,過度操心造成過度懶惰。大多數的家長都有這樣的煩惱,早晨家長急得像熱鍋上的螞蟻,孩子依然慢條斯理起床,磨磨蹭蹭洗漱;到了放學家長急著催孩子趕緊寫作業,孩子依舊我行我素,能拖一會是一會。孩子無法獨立,就無法真正的走向社會,也無法脫離那種“小我”走向“大我”,更不能走出“舒適區”衝向更加有趣的“價值區”,體驗獨立自主帶來的樂趣。作為家長,我應該在孩子表達基礎上給予一些指導,並對孩子進行鼓勵,為孩子的獨立思考進行表揚,幫助孩子遠離依賴。父母的鼓勵可以幫助孩子緩解自卑,幫助孩子建立自信。

  家庭是人生的第一所學校,家庭是人生的第一個課堂,家長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師,幫助孩子扣好人生的第一粒釦子,邁好人生的第一個臺階。作為家長,我一定會努力學習家庭教育,為孩子的未來創造良好的環境,相信一定能夠找到最適合自己孩子的教育方法。讓我們共同努力,為孩子精心編織美好的未來。

  家校共育第十一期觀後感4

  7月15日,我觀看了家庭教育公開課——《家庭建設與父母攜手育兒》,受益匪淺。

  公開課中,劉慧教授和李寧老師講到,父母要學會讀懂孩子的表達,要重視孩子內心的感受,要允許孩子有情緒、幫助孩子管理情緒,父母要對孩子進行積極的語言引導,培養孩子正向積極樂觀的思維、表達和態度。

  一直以來家長過多的重視孩子的學習,沒有重視孩子的心裡感受,總是覺得父母做的一切是為他好,孩子就應該聽父母的,可平日裡和孩子也會意見不一致,有時你說你的他根本聽不進去,作為家長還很生氣,認為孩子不聽話不懂事,不能理解家長的良苦用心。透過學習,我明白了,首先要在尊重孩子的前提下,與孩子平等交流,鼓勵孩子把自己的感觸和情緒表達出來,正如兩位老師說的給孩子最有價值的關心,而不是自以為是的對他好,要重視孩子的內心感受;當孩子有情緒時不能一味的打壓、批評,要透過現象看本質,瞭解孩子真正想表達的東西。其次身教重於言傳,父母首先做好自我的情緒控制,才能幫助孩子管理情緒。父母平日裡不應該總說孩子這做的不夠好,那做的不對,應該以積極的語言與孩子溝通,善於發現細小的閃光點,父母的肯定有利於孩子形成正向積極的樂觀態度。

  非常感謝學校、老師們給家長們提供的學習平臺,讓我們學到了很多科學的育兒方法和家庭教育理念,作為家長更要加強學習,與孩子相互促進,共同成長。

  家校共育第十一期觀後感5

  對於孩子的情緒表達,如何正確解決孩子的種種情況,今天聽過兩位老師的解答之後,我終於知道問題的關鍵在哪了,問題真的在我這個家長身上,我沒有在孩子向我表達情緒和意願的時候,耐心地去了解孩子情緒背後的故事,導致孩子經常用負面情緒表達她們的想法,希望獲得我的關注和理解。家長不該用孩子的情緒去對待孩子!

  作為家長,經常被孩子氣的情緒瞬間暴怒,這種情緒也影響了孩子,讓孩子認為這才是正確的表達方式。我們作為家長,和孩子相處的過程中,要學會在情緒即將爆發的時候按下暫停鍵,給孩子和自己一個緩衝時間,把自己要衝出口的話語消化掉,換一種方式和情緒去和孩子溝通,才能得到更好的結果。

  家校共育第十一期觀後感6

  家庭教育大部分的內容就是生活教育。孩子透過在生活中向父母學習為人處世的本領。所以,創設美好的家庭生活,給孩子做以身作則的好榜樣,才能幫助孩子獲得更好的發展。

  在生活教育中,給孩子設立穩定的勞動崗位很重要,這是鍛鍊孩子的自理能力的好方法。當孩子明白自己的勞動是有價值的,付出是有回報的,孩子會更樂衷於進行勞動活動,獲得更大的自我肯定。

  事實上,沒有其他工作比日常生活教育對幼兒肢體、精神、心智以及道德的發展更為重要。因為孩子藉由日常生活的活動創造自己,致力於改善自己,使自己趨向於完美。

  日常生活教育對孩子的成長真的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好的日常生活也能讓孩子變得更加優秀。

  家校共育第十一期觀後感7

  父母要讀懂孩子“怪異”行為背後真實的願望,在親子交往中,一個重要的原則是“遇事善為先”。看了教育公開課第二期,我很贊同這個觀點。

  在孩子出現了與往常大不相同的行為時,家長應該及時對其進行耐心詢問,而不是急於追究,要發現孩子內心的善意。孩子有屬於自己的情感世界,他們有時候看似過激或令人生氣的行為可能只是為了求得家長和老師的關心和注意。家長要靜下心來,瞭解孩子的真實意圖,理解孩子們這些行為背後的實際需求和善意舉動。

  作為家長,我們應該更多關注孩子的心裡,走進孩子的世界,讓孩子們在呵護關愛下健康成長!

  家校共育第十一期觀後感8

  每次聽公開課,都有不一樣的收穫。這次公開課的兩位專家說的特別接地氣,作為新時代的父母,我們的教育理念、教育方式都應該與時俱進。傳統的教育觀已經不適用於現在的小朋友,媒體發展成熟的年代,他們接收各種資訊都渠道都是多樣化的。作為父母,我們要帶著理解的態度去和孩子們多溝通、多交流,去了解他們的內心想法。

  同時,我們也要正視孩子自身的優缺點,不盲目比較。接受孩子的負面情緒,引導孩子正確的情緒發洩。

  最後,作為父母,我們也要管理自己的情緒管理,和孩子一起改變成長。因為家庭教育育人遠比育人才更重要。懂得學會尊重別人,自然會收到他人尊重。

  家校共育第十一期觀後感9

  一、真正意義上做到以身作則

  父母是學生的第一任老師,每個孩子都是一張白紙,父母的行為或多或少都會影響到孩子的效仿。作為家長,我認識到身教更大於言傳,現在孩子的思想品行、道德觀、人生觀都在日趨成熱這就需要家長以身作則,時刻正確引領、引導孩子往德智兼備的人生軌道。

  二、要做智慧型家長

  學會放手。孩子能自己完成的事,在孩子成長的每個階段,在他自己能力範圍內理應接受的行為,做父母的不能替代,要做有原則、有底線的父母教育孩子,培養孩子做一個有擔當、有責任的人。

  三、不給孩子貼負面標籤

  孩子在成長過程中,他會渴望得到認可,我們作為父母在這個時候一定要給孩子最大的安全感,而不是一味拿自己的孩子與別人的孩子去做對比,不輕易地否定孩子的一切。當然父母也不能無原則的寬容,做的不好的地方,是需要父母正確引導。

  四、家底教育與學校教育是相輔相成

  需要家長與學校聯手溝通與合作,教育不是老師的事情,我們家長不能把所有的教育責任都想當然地轉嫁給老師們,相反更多的是需要父母的關注和教育,讓孩手感受到家庭的愛和關懷,不是丟學校就不管了。

  家校共育第十一期觀後感10

  今天,我看了孫雲曉和劉可欽兩位老師的家庭教育公開課“寓教於生活,成就美好童年”讓我受益匪淺。

  家庭教育就是生活教育,影響孩子一生的是家庭關係和積極豐富多彩的生活。美好的家庭教育應該是相親相愛,兒童優先(做事考慮孩子的感受),自主自強,共同成長。父母是孩子最好的榜樣,但也是不穩定的榜樣,消極的態度會給人一種悲觀和絕望,積極的態度能帶來自信和樂觀,這將影響孩子的人格發展。所以父母在孩子面前儘量都是樂觀向上的,充滿張力,活力,動力,追求和目標。

  寓教於生活,不僅僅是講講道理,而是在生活中以身作則,培養孩子的良好的習慣。家庭中的勞動教育,最好持之以恆,生活技能不止於做飯,還有掃地拖地,洗衣服,洗碗,擦桌子等,熱愛家務勞動的好習慣有助於增強孩子的責任心,還可以調節家庭氛圍和情趣,父母不要怕麻煩,以培養孩子的勞動熱情(認知認同勞動,勞動給人光榮,使人快樂)為目標,完成該完成的力所能及的勞動任務。

  好的教育就是與孩子共同成長,一起長大,共同創作美好的生活。

最近訪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