朗達·拜恩《秘密》讀後感範文(通用10篇)

朗達·拜恩《秘密》讀後感範文(通用10篇)

  品味完一本名著後,大家一定都收穫不少,為此需要認真地寫一寫讀後感了。那麼如何寫讀後感才能更有感染力呢?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朗達·拜恩《秘密》讀後感範文,僅供參考,大家一起來看看吧。

  朗達·拜恩《秘密》讀後感 篇1

  讀完朗達·拜恩的《秘密》,感受頗深,覺得此書是為我們這些80後或者正在成長路上迷茫的拒絕停滯、堅持成長、發展的人所寫,使我們對自身的潛能瞭解得更加清晰、明瞭,教我們如何恰當地運用自身所蘊含的無限能量,是一本很好、很值得去思考、去學習、去自我改變的勵志書。讓我認識到以下幾點:

  (一)思維、思想——改變的第一步

  說到人們的心態,在面對挫折時的態度。悲觀使人懦弱,樂觀使人堅強。其實人們的意識想法是影響了我們現在生活的關鍵,隨著時間的流逝,我們都在說社會變了,周圍的環境和人都變了,其實事物自己並沒有改變,只是我們看待它們的眼光變了,我們的想法變了。作為80後一族,很多人都自己創業而有些人卻沉迷於、認命於當前的生活,因為這部分人害怕失敗,以為自己承擔不了失敗後的責任。正因如此,無論你多麼的努力為現在的生活而奮鬥,你心裡還是懷著對失敗的恐懼,那麼你內心的這種恐懼心態就會磨滅掉你的付出,葬送掉你的努力,使你自我滿足的成功變得遙不可及。

  醒醒吧,讓自己的意識甦醒吧,別再沉迷於這懦弱的思想裡了。胸懷遠大的志向吧,只要有夢想卓越時,你才可能成就卓越,你的幻想往往預示著未來的樣子,你的夢想常常是你將來的生活。成功的人都屬於敢於去想的人,所以要去大膽的想象。帕斯卡爾說過:今天的成就只不過是昨天思索的累積。因為思索就是力量,精神想象是集中起來的精力,而集中於特定目標的精力就變成了能量,所以說我們要做到:第一、認識到你具有這種力量。第二、瞭解自己的需要。第三、將思想集中到惟一確定的目標上。

  (二)慾望——跨出的第一步

  畢業兩年同學聚會,有的同學說:工資太低了,房價太高了,真不知何時才能買上房子和車子,現在連想都不敢想啊,然而個別同學說:不出幾年我一定會擁有自己的房子車子。在別的同學甚至在我的眼裡他那時在吹牛,因為以他的工資及發展前途不足以那麼快實現,甚至開玩笑說:別看吹牛不納稅就隨便亂吹埃但是朗達·拜恩告訴我那位同學是對的,人要有慾望要有大膽的想法才有可能實現的那一天,而我們卻沉迷於自以為對的錯誤的思維裡,滿足於現狀,連幻想一下就覺得是可笑的。

  (三)堅定的信念——邁向成功的第一步

  說到這也許你會覺得有這樣的想法有點過高,覺得就算有這樣的想法也沒有實現的可能,不要灰心,要堅定新娘,想自己的想法邁進,永遠不要放棄,不管你看起來如何的不幸,不管明天看起來再怎麼黑暗沉悶--被他們嚇到,你要記住:明確目標,忘了那些障礙,忘了那些困難,你只需記住自己的目標,如果你做到了,成功將變得唾手可得,所以我們要理清思維做到:

  第一,將思維集中在你所求之物上,弄清它、想象它,你就埋下了慾望的種子。

  第二,相信自己的力量並付出一切努力去實現你的願望。

  第三,別忘了感恩,不僅為已經受到的恩惠,也為了你現在的祈求而感恩。

  第四,堅定信念。

  (四)實踐——前進中的關鍵一步

  前面所說的思維、思想、慾望和堅定的信念,在理論上講這些都是一些腦部的思考,也就是說是成功前的腦力工作,然而所有的成功都不是僅靠想象得到的,而是付諸於實踐,這也是向成功前進的最關鍵一步。史蒂芬說過:脫離實踐的信念是毫無生氣的。說到這可能有人要說:我有想法,我也想做可惜沒有機會啊,現在的社會上想起步太難了。朗達·拜恩告訴我們:只要是你想做到的事,你就一定做得到,不存在什麼缺少機會,機會也不會只有一次,你要堅信,你的世界裡沒有限制,你的面前充滿了機會,規則是由你來制定的,只要你樂意,你可以將它們無限的放寬,機會永遠都有,而且每時每刻都有,相信自己,就會創造奇蹟。

  只要我們放下猜疑,相信自己,敢想敢去實踐,懂得感恩,快樂的生活,未來是美好的,幸福的天堂就在我們身邊。

  朗達·拜恩《秘密》讀後感 篇2

  用了一個星期,看完了《秘密》。本來是之前朋友推薦的,不過想來沒有追劇的習慣,所以還是等到快到結局,而且手裡也沒有別的劇才開始看。總的來說,情節還算流暢,演員演技也很打動人。

  從一開始的車禍開始,一步錯,步步錯,所有的悲劇都開始於那個雨夜,但是悲劇的種子卻早就深深地埋在每個人的命運裡。

  趙敏赫,其實看的時候我一直很納悶為什麼他會喜歡姜瑜晶。或許就像他自己說的,是因恨生愛,日久生情,四年來持續不斷的關注,姜瑜晶的一舉一動都被他看在眼裡,一悲一喜都牽動他的情緒,在他發現的時候,姜瑜晶已經住在他心裡了,何況他還做了那麼多折磨姜瑜晶的事情。因為愛情而開始的復仇最後以悲劇結尾,因為復仇而開始的愛情,卻要迎來美滿的結局。

  姜瑜晶,太善良。她那麼珍惜每一次小小的幸福,珍惜別人每一次小小的善待,哪怕對別人來說那什麼都不是,但是對她而言就是上天的恩賜。

  說實話,很鬱悶姜瑜晶把所有的責任都攬在自己身上,卻讓真正的兇手逍遙法外,更鬱悶,她為安道勳頂罪,而讓自己爸爸受那麼多苦,也因為這樣我對前幾集她的行為不以為然。但是,後來才發現,在姜瑜晶的觀點裡,頂罪並不只是為安道勳的前途考慮那麼簡單,那個雨夜,她覺得自己因為太怕幸福被打破而相信什麼都沒有發生,她是因為自己的單純相信而讓悲劇發生而感到愧疚。她還是一開始就把責任都攬在了自己的身上,或許這就是姜瑜晶吧。樂觀開朗、善良惜福的人是值得幸福的,幸好是happy ending,幸好最後她也的確迎來了幸福的新生活。

  安道勳,和姜瑜晶完全相反的想法,他永遠認為自己的所作所為都是無奈而為之,都是被人所逼,他會為自己的所有行為都找到理由,哪怕牽強得荒謬。江山易改,本性難移,就算沒有那個雨夜的悲劇,時刻都想著要推卸責任,責怪他人的人又能走多遠呢?

  申世妍,驕傲又脆弱,冷漠又熱情。剛剛看了幾集《聽見你的聲音》,接著就轉看《秘密》,這兩部劇的男主和女主在戲外是夫妻,連女二都是一樣,甚至申世妍登場的時候還讓我有一點徐度妍的感覺。其實申世妍也算可憐,她用偽裝的堅強來掩蓋自己對趙敏赫的好感,那是她從來沒有說出口的秘密,從幼兒園到現在,沒有人比她更瞭解趙敏赫,他們可以是好朋友,可以政治聯姻,但是申世妍卻沒法讓趙敏赫愛她,所有的掙扎,所有的針鋒相對,到最後,只有一句“對不起”。她為了保護自己而驕傲,最後卻讓自己的驕傲傷害了自己,也傷害了別人。所以,還是放手吧。申世妍不應該屬於這些爭鬥,還是在畫畫的時候的她最好。

  不管是善的秘密,還是惡的秘密,要想承擔就要付出代價。

  每個人都要為自己的所作所為負責,不要企圖推卸自己的責任,更不要妄圖承擔別人的罪責,不要傷害別人,也不要做讓自己懊悔的事情。

  朗達·拜恩《秘密》讀後感 篇3

  《秘密》是一套行之有效的潛能開發體系,其宗旨是透過激發人的精力潛能,由內及外,重塑一個人的習慣、立場和行動,從而輔助人們實現自己的人生目的——幸福、健康和財產!歷史上,有許多巨人不僅知曉這一秘密,而且竭力推重並加以利用:莎士比亞用詩、貝多芬用音樂、達·芬奇用繪畫來加以表白;蘇格拉底、牛頓、柏拉圖、愛默生、歌德、雨果等巨匠,則在論述情理跟著述時與人分享這一偉大秘密。

  在你手上的,是一個至大的'秘密……這個秘密緘默了許多年,一些最偉大迷信家、思維家、企業家都因運用這個秘密而取得了性命的勝利。你將瞭解你能夠掌控,卻隱蔽、受困了良久的力氣。當你開端運用它時,會驚奇給你的人生帶來的喜悅改變。

  《The Secret 秘密》是一本註定屬於巨大的心靈勵志書。本書作者朗達·拜恩是澳大利亞電視工作者,有一年,父親忽然逝世、工作遭受瓶頸、家庭關係也陷入僵局,就在人生跌至谷底、生涯行將瓦解時,意外發現了暗藏在百年古書中的秘密。這個秘密零碎地存在於各種口述的歷史、文學、宗教與哲學之中,更藏在人與世界的各個互動層面,每個人本身都存在著本人所不知道的能量。作者還發明,很多當今的佼佼者早已瞭解並應用此秘密。

  因而,作者不禁疑難:“為什麼不是每個人都曉得呢?”於是,作者信心組織一個團隊表露這個只有少數人才知道的秘密。她發現,洞悉這個秘密的人,他們都是各行各業的佼佼者,並且現身說法告知你:

  幸福、快活、健康、金錢、人際關聯,這個機密都可能給你。懂得這個秘密,你可能做到你想做的事。

  在這個變化多端的大千世界裡,咱們終於找到了心靈的棲身之地。

  朗達·拜恩《秘密》讀後感 篇4

  《秘密》這本書是一本關於推理和懸疑的書籍。是著名亞洲推理天王日本著名推理作家——東野圭吾著作的,因此這本《秘密》也奠定了東野圭吾的亞洲推理天王的地位。圍繞的內容是男女雙重人格的關係。

  主要講述了在一個假期裡平介的妻子和女兒乘坐滑雪大巴去往爺爺家玩,但是大巴滾落山谷,平介的生活也跟著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因為種種機緣巧合下,肉體遭受毀滅的妻子,靈魂寄居在11歲女兒的體內。之後他的妻子用著他女兒的身份生活著,從此平介一家就開啟了奇妙的“秘密”生活。

  在這本書中表現出了平介和他妻子相互深沉的愛,但又不能像原來那樣親密的無奈。他們有一個泰迪熊,是他們共同的秘密,也是一個悲傷的秘密。書中那一句“我們再也回不去了!”,讓我覺得很悲哀。絕望的愛情,泣血的呼喊,欲愛不能,欲罷不能!看到這裡,在我心中有一個疑問,他們還能在一起生活下去嗎?隨著這個疑問我坐在那裡安靜把書看到最後,我就在心中慢慢有了這個問題的答案。在平介想起他女兒第一次睜開眼睛的一剎那,我想,平介就已經打算把妻子當成女兒來對待,也許之後他的妻子察覺到了平介的心思,就已經做了一個重要的決定,為了這個決定她用了九年。在這九年裡,她慢慢把自己轉變成自己的女兒,直到她的靈魂死去。我想也許在那天在山下公園並不是他的妻子消失的日子,而是她決定拋棄她自己妻子身份繼續生活的日子!她的妻子再以她女兒的身份甦醒後,曾失聲痛哭過吧,難道這一滴滴眼淚不是為了拋棄自己而流淌出的悲傷的眼淚嗎?看到這裡,我恍然大悟。其實他們都生活還在繼續,只是換了一個角度來愛對方,把這份愛永遠的延續下去……

  看到這裡,我再次看出他們其實都在心底深愛著對方,就算對方有時會誤解,但這也是對對方心靈的依偎吧。

  再來看向自己的生活,有時老師或家長會因為你做錯事來批評你,那是為了讓你記住這次的教訓,讓你從心底真正的意識到自己的錯誤。當然也是從另一個角度來愛你……

  朗達·拜恩《秘密》讀後感 篇5

  放下書,胸中憋悶,竟如此的難受,不該在這樣的雨天看這樣的書,也不該帶著煩悶的心去沉入這樣的故事。走在瓢潑雨中,是那麼不真實,我彷彿只是具軀殼,天是那麼朦朧,帶著直逼內心的壓抑。活著竟是這樣的痛苦!想去痛哭卻找不到理由,想去傾訴卻畏懼這世界。我彷彿不再是我,卻又被安排著去做些什麼,遇到些什麼……好累,好難,想著去了結這一切

  ..........傷痛無法讀完(陷於直子與平介的糾葛)

  這是東野的第三本書了,卻受到了如此大的打擊,我驚訝於書給我帶來了什麼?

  這是在我對東野極大不滿的情況下經朋友介紹而相遇的。帶著些許不屑開始了相識:

  初識,這是個關於靈魂交換的故事。卻也讓我想起了你,想起你和我說靈魂交換時的表情,而我也便只是聽眾罷了,這大概是你主動說你現在所接觸的事兒吧。與書初識之際,卻不知該如何去面對你,我在悔,為什麼沒有早點兒?這就是所謂的遺憾吧,就像你我。卻都是這麼無奈……

  閱畢,放下書,我們的相識可能就到此了吧,你給我留下的,我所追憶的,不只是過往,還有默默地明天。認識你是由車禍後的平介一家,再者是車禍司機所帶來的糾葛。你給我帶來許多思考,符合我一直追尋的人性與矛盾,想想。能令我傷痛如斯的也唯有你。總會走完這段路,分開之時,卻有恍然如夢的感覺,這便是你!!!“女兒是父親上輩子的情人”,當女兒變成妻子,面臨的又會是什麼?所謂“秘密”是這麼傷痛和感人。

  合上書,默默地冥思,心是這樣的舒暢。沒有了雨中的壓抑,眼前彷彿是平介強硬揮起的拳頭,卻又痛哭跌坐的身影。一切就是這樣,進去的我是矛盾的小我,出來的我是坦然的常我。

  想想與你相識的痛,快樂卻又無奈,總是無來由的自傷,也總有會心的笑。時間帶來一切,又磨滅一切,現在的我還會想起當時的你,卻不曾再起波瀾,不去相信你我會有秘密一樣的美好,卻也希望不曾回頭。或許多年後,我依然會為你瘋狂,為的只是曾經的我,而不是你。

  朗達·拜恩《秘密》讀後感 篇6

  本文主要講述了作者林小時候在書店偷偷讀書的經歷,以及林對閱讀的熱愛和對知識的渴望。因為他愛讀書,也想讀書,所以他總結了很多偷書的技巧,比如躲在許多顧客中間,雨天讀書等等。雖然偷書又苦又累,但林的愛書精神值得我們欽佩。

  是的,“我們在吃和學中長大。”吃飯滋養著我們的身體,而書籍豐富著我們的生活。當然,我也非常喜歡閱讀。

  我讀書時經常忘記時間和吃飯。去年暑假,我幾乎每天都去三毛書店學習。我在那裡一直呆到早上19: 00,直到晚上19: 00才回家。我經常忘記吃午飯,因為讀完書後我不會覺得很餓。有時候一本書要讀兩三遍,偶爾抬頭看看四周,周圍的人都迷上了閱讀,而在書架旁邊一本書一本書的人都很小心,一本書一本書的,生怕錯過哪本精美的書。書店從來不吵鬧,沒有人吵鬧,只有寂靜。從進門到出門;從黎明到黑暗;從安靜到喧鬧,商店外面似乎有兩個世界和兩種生活。

  讀書真的是一件愉快的事情,就像林一樣,因為他喜歡讀書,可以去幾家書店。就像那些日子一樣,他說,“我很開心,也很害怕——偷書的滋味。”我認為那些日子不富裕的人學習非常努力,他們的腳麻木,他們的腿痠痛,但是他們可以偷偷地閱讀。讀完之後,他們會感到非常放鬆。那麼我們有多珍惜現在的生活呢?

  書籍是我們的好朋友。他們能讓我們享受生活。能讓我們感到快樂;能讓我們獲得知識和理解真理。現在讓我們像林一樣快樂地讀書吧!

  朗達·拜恩《秘密》讀後感 篇7

  《秘密》講述的是一個都市情感故事。情節雖不是跌宕起伏,卻也扣人心絃。它集愛情、親情於一體。吸引我的,是男主人公那強烈的對親人、對家庭的責任感;感動我的,是男女主人公之間誠摯聖潔的愛。

  顧海洋,一個幼年喪父,和母親相依為命的從貧困山區走出來的驕子,擁有名牌大學學歷,透過自身努力,成為一家國企骨幹。與女主人公肖曉相遇、相戀,直到談婚論嫁時,他感到,做一個男子漢,就應該給愛他的人一切幸福。這是責任,也是愛的甜蜜的負擔。為了讓年邁的老母心裡踏實,為了結婚時能住進自己的新房,他做起了兼職,當面試官懷疑他的能力時,他的回答讓我震驚,也讓我欣慰。他說:就憑我想讓我美麗的未婚妻和年邁的母親過上好日子,你們也應該相信我的能力。很現實的回答,與眾不同中帶著分不容置疑的誠懇。讀到這裡,沒防備地,鼻子一酸,淚水便模糊了我的雙眼。在當今這個物慾橫流、缺乏安全感的現實社會中,他的這份對親人的責任心,我想也足以撫平我們殘缺的良知吧。

  愛,在責任中是如此幸福!

  婚後,為了報答母親的養育之恩,顧海洋把母親從鄉下接到大城市,他的目的只有一個,就是讓辛苦了一輩子的母親倖福。然而婆媳之間的誤會成了母親命喪車禍的導火線。母親走了,他陷入了深深的自責和對妻子的冷淡中。而當他得知母親的死與妻子無關,而是因為一個新生命的誕生時。即使妻子已對他誤解很深,他也只是默默忍受著孤寂及癌症的折磨,給妻子無微不至的關懷,給未出世的孩子寫下他一生可能要走的路。他堅信,這是一個做丈夫,做父親的責任。奇蹟般的,他支撐到孩子出生的那一刻。孩子的出生,他的離去,我開始為連諫設計的這個結局感到憤然,多麼諷刺的悲劇!儘管,他聽到了妻子說:我愛你。儘管,他看到了自己的孩子,但這又怎能使逝去的生命復活?

  愛,在責任中痛著。

  讀完,我早已泣不成聲,淚水在我眼中氾濫。在我們看來,顧海洋能把一輩子生活在農村的母親接到自己的新家,以便行孝。這份贍養父母的孝心已屬難能可貴,放眼當今社會,能做到這一步的又有幾人?

  魯迅說,所謂悲劇,就是把有價值的東西撕碎了給別人看。的確,《秘密》是一個讀後是人痛得撕心裂肺的故事,是一個讀後能使人幡然醒悟的故事。這撕碎的價值,我想,大概就是顧海洋始終如一的責任感吧。

  深沉的愛,夾雜著不容推卸的責任,隨著男主人公生命的結束而綻放光彩。

  朗達·拜恩《秘密》讀後感 篇8

  這本《秘密》早在2010年暑假我就買了,新華書店裡書架上唯一的一本,雖然整體的封面已經舊了,但是我就看中了。

  那會兒高中畢業我看得不太進去,感覺枯燥不易理解,到了大學也只是東翻翻西翻翻沒當回事就扔一邊了。直到最近發現電子版的,我才集中注意力把它閱讀完。

  告訴我們要完全相信自己,一定要有足夠的信心,對待自己每設定的目標或者願望,在完成的過程中不論它是順利的還是困難的,你必須要鎮定,多去思考,越思考能量就越大,開發新思維,辦法就越多,不存在解決不了的問題,方法一定比問題多!不斷體驗自己每完成目標的成就感,進行總結和下一次成長。忠誠於自己的思想,創造性發展,吸引人才,實現自己真正的價值,那就是不可衡量的財富。

  我又感嘆時間轉眼間過去7年了,珍惜當下的時間,相信自己忠於自己,開心快樂地用心去做自己應該做的事情。[微笑][微笑]

  朗達·拜恩《秘密》讀後感 篇9

  它用平和的語言,講述了一個真摯的故事。

  那次滑雪大巴事故後,杉田平介的生活被徹底摧毀。妻子身受重傷,女兒可能變成植物人,自己一生中最重要的兩個人將要這樣離自己而去。無論是誰,無論是誰都無法假裝堅強。妻子在臨走前透過拉住你的手,讓女兒甦醒過來,以自己的人格……平介在好長時間裡一直搖擺不定,甚至做出了不好的事。最後,他將妻子徹底當成了女兒,他們在一起度過了三口之家的一段幸福時光。最後,妻子走啦,女兒出嫁了!平介正在哭出自己的心扉。

  就某種角度而言,我更同情丈夫。先是不知道自己真正失去了什麼,最後又什麼都失去了。他一直深愛的妻子,就憑那句“我從來沒有背叛你”就可以看出來。而妻子不一樣,她雖然有個這樣一個很愛自己的丈夫,可自己獲得了第二次青春,以女兒的身份可以享受重來的機會。自女兒這一世開始後,她真正想要的就已不是平介的愛,考醫學也好,參加網球部也好,都是以自己的意願。當丈夫徹底將她當女兒對待後,她一是為了不在困擾丈夫,二是為了達成自己再來一世的目的,選擇了消失,選擇了不再有自己的人格。這既可以理解成“女兒一直都未曾出現”,也可以理解成“女兒一直都未曾離開”,而她是真的走了。

  昨晚一口氣看完後,本想立刻趕一篇出來,不過一是時間太晚,二是因為我並沒有從書中讀出東野老師真正的意圖。今晚查閱資料後才知道,這本書的出版,正是東野老師在與相伴了十四年的妻子離婚的一年後,對於一個作家來說,這是多麼空前絕後的空白。而在妻子替女兒過第二次人世時,從甦醒到女兒結婚也是十四年。我認為這並不是一個巧合,而是東野先生空白一年的憑弔。

  畢竟,他無法假裝堅強……

  朗達·拜恩《秘密》讀後感 篇10

  直子想要給女兒一個她應該有的人生,所以才會一直完美地扮演著女兒的人生,但同時,她因為深愛自己的丈夫,所以一直以來,都在儘自己作為妻子的責任,愛他就是讓他幸福——《秘密》。我們對家務活一直都不是歡迎的態度,對吧?何況在日本那樣講究盡到妻子的責任,要給丈夫作出像樣飯菜的環境中,而且直子還要完成女兒的身份裡所要承擔的學習任務和社會活動等。

  再有,當杉田說自己曾經喜歡過學校的女老師,但為了直子,還是忍下來了,直子心裡是什麼滋味呢?因為用著女兒的身體,她不可能和丈夫有正常的肉體上的愛撫,難道她一直都未曾體會過丈夫的難處嗎?只是,她還愛著丈夫。她的身體是女兒的,思想是自己的,她不但要克服面對丈夫的矛盾,還要克服“應用”女兒身體的矛盾,她才是最難以做抉擇的角色。所以,有人說直子自私的,是完全不正確的閱讀體驗。

  秘密的主題就在於,你愛她,就讓她幸福就可以了。大巴司機是一個反面的例子,他雖然愛自己的兒子,但因為放不下對自己做父親這個角色的質疑,才離家出走,最終導致悲劇。而杉田他們其實應該是正面的例子。因為不能和丈夫繼續肉體上的愛撫,便放手,讓丈夫重新開始自己的生活;因為想要讓直子借用女兒的身體,重新來過一段年輕的人生,杉田開始用女兒的名字稱呼精神上實際還是直子的妻子。這才是真正的愛。

  後面,杉田的哭泣,並不是純粹的悲傷。在事故中,他失去了女兒的靈魂和妻子的肉體,當他只擁有妻子的靈魂和女兒的身體時,並不能真正的幸福生活,現在,他可以了。直子能夠帶著對丈夫的愛,去完成讓女兒有一個無悔的人生的心願,也是幸福的。

  不知道真相的文也,相信會為自己擁有一個漂亮而能幹的妻子,一直幸福到死吧。

最近訪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