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八年級數學教案

關於八年級數學教案

  作為一位優秀的人民教師,很有必要精心設計一份教案,編寫教案有利於我們準確把握教材的重點與難點,進而選擇恰當的教學方法。教案應該怎麼寫呢?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關於八年級數學教案,僅供參考,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關於八年級數學教案1

  教材分析

  因式分解是代數式的一種重要恆等變形。《數學課程標準》雖然降低了因式分解的特殊技巧的要求,也對因式分解常用的四種方法減少為兩種,且公式法的應用中,也減少為兩個公式,但絲毫沒有否定因式分解的教育價值及其在代數運算中的重要作用。本章教材是在學生學習了整式運算的基礎上提出來的,事實上,它是整式乘法的逆向運用,與整式乘法運算有密切的聯絡。分解因式的變形不僅體現了一種“化歸”的思想,而且也是解決後續—分式的化簡、解方程等—恆等變形的基礎,為數學交流提供了有效的途徑。分解因式這一章在整個教材中起到了承上啟下的作用。本章的教育價值還體現在使學生接受對立統一的觀點,培養學生善於觀察、善於分析、正確預見、解決問題的能力。

  學情分析

  透過探究平方差公式和運用平方差公式分解因式的活動中,讓學生髮表自己的觀點,從交流中獲益,讓學生獲得成功的體驗,鍛鍊克服困難的意志建立自信心。

  教學目標

  1、在分解因式的過程中體會整式乘法與因式分解之間的聯絡。

  2、透過公式a -b =(a+b)(a-b)的逆向變形,進一步發展觀察、歸納、類比、等能力,發展有條理地思考及語言表達能力。

  3、能運用提公因式法、公式法進行綜合運用。

  4、透過活動4,能將高偶指數冪轉化為2次指數冪,培養學生的化歸思想。

  教學重點和難點

  重點:靈活運用平方差公式進行分解因式。

  難點:平方差公式的推導及其運用,兩種因式分解方法(提公因式法、平方差公式)的綜合運用。

關於八年級數學教案2

  教學目標:

  1、理解運用平方差公式分解因式的方法。

  2、掌握提公因式法和平方差公式分解因式的綜合運用。

  3、進一步培養學生綜合、分析數學問題的能力。

  教學重點:

  運用平方差公式分解因式。

  教學難點:

  高次指數的轉化,提公因式法,平方差公式的靈活運用。

  教學案例:

  我們數學組的觀課議課主題:

  1、關注學生的合作交流

  2、如何使學困生能積極參與課堂交流。

  在精心備課過程中,我設計了這樣的自學提示:

  1、整式乘法中的.平方差公式是xxx,如何用語言描述?把上述公式反過來就得到xxxxx,如何用語言描述?

  2、下列多項式能用平方差公式分解因式嗎?若能,請寫出分解過程,若不能,說出為什麼?

  ①-x2+y2 ②-x2-y2 ③4-9x2

  ④ (x+y)2-(x-y)2 ⑤ a4-b4

  3、試總結運用平方差公式因式分解的條件是什麼?

  4、仿照例4的分析及旁白你能把x3y-xy因式分解嗎?

  5、試總結因式分解的步驟是什麼?

  師巡迴指導,生自主探究後交流合作。

  生交流熱情很高,但把全部問題分析完已用了30分鐘。

  生展示自學成果。

  生1: -x2+y2能用平方差公式分解,可分解為(y+x)(y-x)

  生2: -x2+y2=-(x2-y2)=-(x+y)(x-y)

  師:這兩種方法都可以,但第二種方法提出負號後,一定要注意括號裡的各項要變號。

  生3:4-9x2也能用平方差公式分解,可分解為(2+9x)(2-9x)

  生4:不對,應分解為(2+3x)(2-3x),要運用平方差公式必須化為兩個數或整式的平方差的形式。

  生5: a4-b4可分解為(a2+b2)(a2-b2)

  生6:不對,a2-b2還能繼續分解為a+b)(a-b)

  師:大家爭論的很好,運用平方差公式分解因式,必須化為兩個數或兩個整式的平方的差的形式,另因式分解必須分解到不能再分解為止。

  反思:這節課我備課比較認真,自學提示的設計也動了一番腦筋,為讓學生順利得出運用平方差公式因式分解的條件,我設計了問題2,為讓學生能更容易總結因式分解的步驟,我又設計了問題4,自認為,本節課一定會上的非常成功,學生的交流、合作,自學展示一定會很精彩,結果卻出乎我的意料,本節課沒有按計劃完成教學任務,學生練習很少,作業有很大一部分同學不能獨立完成,反思這節課主要有以下幾個問題:

  (1)我在備課時,過高估計了學生的能力,問題2中的③、④、⑤多數學生剛預習後不能熟練解答,導致在小組交流時,多數學生都在交流這幾題該怎樣分解,耽誤了寶貴的時間,也分散了學生的注意力,導致難點、重點不突出,若能把問題2改為:

  下列多項式能用平方差公式因式分解嗎?為什麼?可能效果會更好。

  (2)教師備課時,要考慮學生的知識層次,能力水平,真正把學生放在第一位,要考慮學生的接受能力,安排習題要循序漸進,切莫過於心急,過分追求課堂容量、習題型別全等等,例如在問題2的設計時可寫一些簡單的,像④、⑤可到練習時再出現,發現問題後再強調、歸納,效果也可能會更好。

  我及時調整了自學提示的內容,在另一個班也上了這節課。果然,學生的討論有了重點,很快(大約10分鐘)便合作得出了結論,課堂氣氛非常活躍,練習量大,準確率高,但隨之我又發現我在處理課後練習時有點不能應對自如。例如:師:下面我們把課後練習做一下,話音剛落,大家紛紛拿著本到我面前批改。師:都完了?生:全完了。我很興奮。來:“我們再做幾題試試。”生又開始緊張地練習……下課後,無意間發現竟還有好幾個同學課後題沒做。原因是預習時不會,上課又沒時間,還有幾位同學練習題竟然有誤,也沒改正,原因是上課慌著展示自己,沒顧上改……。看來,以後上課不能單聽學生的齊答,要發揮組長的職責,注重過關落實。給學生一點機動時間,讓學習有困難的學生有機會釋疑,練習不在於多,要注意融會貫通,會舉一反三。

  確實,“學海無涯,教海無邊”。我們備課再認真,預設再周全,面對不同的學生,不同的學情,仍然會產生新的問題,“沒有最好,只有更好!”我會一直探索、努力,不斷完善教學設計,更新教育觀念,直到永遠……

關於八年級數學教案3

  11.1與三角形有關的線段

  11.1.1三角形的邊

  1.理解三角形的概念,認識三角形的頂點、邊、角,會數三角形的個數.(重點)

  2.能利用三角形的三邊關係判斷三條線段能否構成三角形.(重點)

  3.三角形在實際生活中的應用.(難點)

  一、情境匯入

  出示金字塔、戰機、大橋等圖片,讓學生感受生活中的三角形,體會生活中處處有數學.

  教師利用多媒體演示三角形的形成過程,讓學生觀察.

  問:你能不能給三角形下一個完整的定義?

  二、合作探究

  探究點一:三角形的概念

  圖中的銳角三角形有( )

  A.2個

  B.3個

  C.4個

  D.5個

  解析:(1)以A為頂點的銳角三角形有△ABC、△ADC共2個;(2)以E為頂點的銳角三角形有△EDC共1個.所以圖中銳角三角形的個數有2+1=3(個).故選B.

  方法總結:數三角形的個數,可以按照數線段條數的方法,如果一條線段上有n個點,那麼就有n(n-1)2條線段,也可以與線段外的一點組成n(n-1)2個三角形.

  探究點二:三角形的三邊關係

  【型別一】判定三條線段能否組成三角形

  以下列各組線段為邊,能組成三角形的是( )

  A.2c,3c,5c

  B.5c,6c,10c

  C.1c,1c,3c

  D.3c,4c,9c

  解析:選項A中2+3=5,不能組成三角形,故此選項錯誤;選項B中5+6>10,能組成三角形,故此選項正確;選項C中1+1<3,不能組成三角形,故此選項錯誤;選項D中3+4<9,不能組成三角形,故此選項錯誤.故選B.

  方法總結:判定三條線段能否組成三角形,只要判定兩條較短的線段長度之和大於第三條線段的長度即可.

  【型別二】判斷三角形邊的取值範圍

  一個三角形的三邊長分別為4,7,x,那麼x的取值範圍是( )

  A.3<x<11 B.4<x<7

  C.-3<x<11 D.x>3

  解析:∵三角形的三邊長分別為4,7,x,∴7-4<x<7+4,即3<x<11.故選A.

  方法總結:判斷三角形邊的取值範圍要同時運用兩邊之和大於第三邊,兩邊之差小於第三邊.有時還要結合不等式的知識進行解決.

  【型別三】等腰三角形的三邊關係

  已知一個等腰三角形的兩邊長分別為4和9,求這個三角形的周長.

  解析:先根據等腰三角形兩腰相等的性質可得出第三邊長的兩種情況,再根據兩邊和大於第三邊來判斷能否構成三角形,從而求解.

  解:根據題意可知等腰三角形的三邊可能是4,4,9或4,9,9,∵4+4<9,故4,4,9不能構成三角形,應捨去;4+9>9,故4,9,9能構成三角形,∴它的周長是4+9+9=22.

  方法總結:在求三角形的邊長時,要注意利用三角形的三邊關係驗證所求出的邊長能否組成三角形.

  【型別四】三角形三邊關係與絕對值的綜合

  若a,b,c是△ABC的三邊長,化簡|a-b-c|+|b-c-a|+|c+a-b|.

  解析:根據三角形三邊關係:兩邊之和大於第三邊,兩邊之差小於第三邊,來判定絕對值裡的式子的正負,然後去絕對值符號進行計算即可.

  解:根據三角形的三邊關係,兩邊之和大於第三邊,得a-b-c<0,b-c-a<0,c+a-b>0.∴|a-b-c|+|b-c-a|+|c+a-b|=b+c-a+c+a-b+c+a-b=3c+a-b.

  方法總結:絕對值的化簡首先要判斷絕對值符號裡面的式子的正負,然後根據絕對值的性質將絕對值的符號去掉,最後進行化簡.此類問題就是根據三角形的三邊關係,判斷絕對值符號裡面式子的正負,然後進行化簡.

  三、板書設計

  三角形的邊

  1.三角形的概念:

  由不在同一直線上的三條線段首尾順次相接所組成的圖形.

  2.三角形的三邊關係:

  兩邊之和大於第三邊,兩邊之差小於第三邊.

  本節課讓學生經歷一個探究解決問題的過程,抓住“任意的三條線段能不能圍成一個三角形”引發學生探究的慾望,圍繞這個問題讓學生自己動手操作,發現有的能圍成,有的不能圍成,由學生自己找出原因,為什麼能?為什麼不能?初步感知三條邊之間的關係,重點研究“能圍成三角形的三條邊之間到底有什麼關係”.透過觀察、驗證、再操作,最終發現三角形任意兩邊之和大於第三邊這一結論.這樣教學符合學生的認知特點,既提高了學生學習的興趣,又增強了學生的動手能力.

關於八年級數學教案4

  一、教學目標:

  1、理解極差的定義,知道極差是用來反映資料波動範圍的一個量.

  2、會求一組資料的極差.

  二、重點、難點和難點的突破方法

  1、重點:會求一組資料的極差.

  2、難點:本節課內容較容易接受,不存在難點.

  三、課堂引入:

  下表顯示的是上海20xx年2月下旬和20xx年同期的每日最高氣溫,如何對這兩段時間的氣溫進行比較呢?

  從表中你能得到哪些資訊?

  比較兩段時間氣溫的高低,求平均氣溫是一種常用的方法.

  經計算可以看出,對於2月下旬的這段時間而言,20xx年和20xx年上海地區的平均氣溫相等,都是12度.

  這是不是說,兩個時段的氣溫情況沒有什麼差異呢?

  根據兩段時間的氣溫情況可繪成的折線圖.

  觀察一下,它們有區別嗎?說說你觀察得到的結果.

  用一組資料中的最大值減去最小值所得到的差來反映這組資料的變化範圍.用這種方法得到的差稱為極差

  四、例習題分析

  本節課在教材中沒有相應的例題,教材P152習題分析

  問題1可由極差計算公式直接得出,由於差值較大,結合本題背景可以說明該村貧富差距較大.問題2涉及前一個學期統計知識首先應回憶複習已學知識.問題3答案並不唯一,合理即可。

關於八年級數學教案5

  教學目標:

  (1)理解通分的意義,理解最簡公分母的意義;

  (2)掌握分式的通分法則,能熟練掌握通分運算。

  教學重點

分式通分的理解和掌握。

  教學難點

分式通分中最簡公分母的確定。

  教學工具

投影儀

  教學方法:

啟發式、討論式

  教學過程:

  (一)引入

  (1)如何計算:

  由此讓學生複習分數通分的意義、通分的根據、通分的法則以及最簡公分母的概念。

  (2)如何計算:

  (3)何計算:

  引導學生思考,猜想如何求解?

  (二)新課

  1、類比分數的通分得到分式的通分:

  把幾個異分母的分式分別化成與原來的分式相等的同分母的分式,叫做分式的通分.

  注意:通分保證

  (1)各分式與原分式相等;

  (2)各分式分母相等。

  2.通分的依據:分式的基本性質.

  3.通分的關鍵:確定幾個分式的最簡公分母.

  通常取各分母的所有因式的最高次冪的積作最簡公分母,這樣的公分母叫做最簡公分母.

  根據分式通分和最簡公分母的定義,將分式通分:

  最簡公分母為:

  然後根據分式的基本性質,分別對原來的各分式的分子和分母乘一個適當的整式,使各分式的分母都化為通分如下:xxx

  透過本例使學生對於分式的通分大致過程和思路有所瞭解。讓學生歸納通分的思路過程。

  例1通分:xxx

  分析:讓學生找分式的公分母,可設問“分母的係數各不相同如何解決?”,依據分數的通分找最小公倍數。

  解:∵最簡公分母是12xy2,

  小結:各分母的係數都是整數時,通常取它們的係數的最小公倍數作為最簡公分母的係數.

  解:∵最簡公分母是10a2b2c2,

  由學生歸納最簡公分母的思路。

  分式通分中求最簡公分母概括為:(1)取各分母系數的最小公倍數;(2)凡出現的字母為底的冪的因式都要取;(3)相同字母的冪的因式取指數最大的。取這些因式的積就是最簡公分母。

最近訪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