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科技通史》讀後感

《全球科技通史》讀後感

  當閱讀了一本名著後,相信大家一定領會了不少東西,需要好好地就所收穫的東西寫一篇讀後感了。那麼讀後感到底應該怎麼寫呢?以下是小編整理的《全球科技通史》讀後感,歡迎大家借鑑與參考,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全球科技通史》讀後感1

  合上《全球科技通史》,閉目冥思良久,又一次被吳軍老師行雲流水的文筆所震撼,上一次還是讀他的《浪潮之巔》獲得的感覺。

  佩服老師的學識,如此廣博浩瀚,於我而言簡直就如同在宇宙中遨遊,茫茫看不到邊際,而他卻能運用之妙,存乎一心。

  就像書中老師反覆提及的“歷史總是重複,科技總是向前”,想想人類誕生之初,到工業革命之前,發展是線性的,並無特別的變化,基本都在低層次徘徊;而在工業革命之後,隨著科技加持,發展速度呈現指數級變化,短短百年超越千萬年,而且速度越來越快。

  當然,本質離不開能量和資訊兩個要素,這也是衡量發展的重要維度,任何科技的轉型升級,都離不開對能量和資訊的深入探索,搞清楚這一點,才能抓住了科技發展脈絡的魂。

  看完本書,還有個很強烈的感受,科技與人文、歷史、藝術等方面有本質區別,即使在現代化的今天,依然沒人敢說自己在繪畫領域超越了梵高達芬奇,在音樂領域超越了貝多芬莫扎特,而在科技領域,任何一位醫生、碼農或者工程師,都能站在前人肩膀和過往積澱中,將科技進一步推向更高的山峰。

  所以,瞭解科技史,才能真正瞭解人類的過去和現在,也才能更好的把握不確定的未來。

  《全球科技通史》讀後感2

  整本書內容比較多,畢竟是講歷史的書籍,但是書中穿插了很多有趣的故事,以及作者對那些偉人的溢於言表的讚美辭藻,都能深深的吸引讀者。

  其實科技的發展總是圍繞著兩個方向:能源和通訊。能源從最早石器時代的火,到農業時代的太陽(光合作用),再到工業革命時期的煤、電、石油、最後是現代的新能源(太陽能、核裂變、核聚變等);通訊從石器時代的人類語言、文字發明,到農業時代的造紙術、印刷術,再到工業革命時代的印刷廠、電報機、有線電話、無線電話,最後是現代的計算機、網際網路、量子通訊等。每次能源或者是通訊技術的新發現,都宣佈著新時代的到來。

  火的發現使人類能夠吃上熟的食物,提高了平均年齡;農耕的到來,造成人口的'大幅增加;蒸汽機的發明宣佈機械時代的到來,人類第一次創造出幾倍與人體所所需的能量,有更多的人不必擔憂糧食的問題,也就有更多的人能夠從事科學研究,發明創造;新能源的時代如果人類能夠控制核聚變所產生的能量,星際旅行不再是夢想。語言的出現,使人類第一次能夠相互組織成為一個巨大的團體,更有利於大規模運動;文字及印刷術的發明,使人類的知識能夠傳承和可複製可疊加;電報、電話的發明使千里之外的人們可以及時溝通,遠端協作;網際網路的到來宣佈著資訊大爆炸,大資料由此而來。

  人類無法想象超過20年以後的時代,因為從石器時代到近代,人類的進步都在以幾何數字的方式提高。未來人類將有更多更偉大的發明,21世紀能否再創造一個新時代的來臨呢?我們拭目以待。

  題外話,關於新能源和新通訊相關的技術成果,可能在股市方面有所表現。例如巴菲特新進美國生物科技公司:生物基因(生物基因也是20世紀最新的發現,人類正在嘗試使用基因技術治療癌症、實現長壽、治療基因疾病等)、大幅加倉能源股:西方石油公司、森科能源(人類對能源追逐是一個永恆不變的話題)、加倉美國通用汽車:看好未來AI汽車與智慧交通。還有特斯拉公司股價大漲,國內鋰電池(移動新型能源)股票一飛沖天,都表現出資本對能源、科技的追逐。

最近訪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