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學生讀後感1500字(通用16篇)
大學生讀後感1500字(通用16篇)
認真讀完一本名著後,相信大家都增長了不少見聞,需要寫一篇讀後感好好地作記錄了。那要怎麼寫好讀後感呢?以下是小編精心整理的大學生讀後感1500字(通用16篇),歡迎閱讀,希望大家能夠喜歡。
大學生讀後感1500字 篇1
大學的第一年就這樣結束了。在這一年當中,我學會了很多東西,不僅僅是書上的知識,還有許多實際生活中該有的態度等等,反正對我來說受益匪淺。
漫長的暑假我該幹什麼呢?我經常這樣問自己。而剛好學校給我們下發了這樣一個任務,要求我們在暑假裡讀好書寫讀後感。我想:讀幾本有意義的書,既可以增長我的知識又可以陶冶自己的情操。我的確也看了幾本書,給我留下深刻印象的是《安娜·卡列尼娜》。
《安娜·卡列尼娜》是俄—國著名作家托爾斯泰最主要的代表作之一。它透過女主人公安娜追求愛情而失敗的悲劇,和列文在農村面臨危機而進行的改革與探索這兩條線索,描繪了俄—國從莫斯科到外省鄉村廣闊而豐富多彩的圖景,先後描寫了150多個人物,是一部社會百科全書式的作品。
十九世紀俄羅斯的上流社會里,高層首長卡列寧之妻安娜豔冠群芳,在火車上她邂逅了風流倜儻的伯爵渥倫斯基。渥倫斯基的熱情喚醒了安娜沉睡已久的愛情,二人產生了真愛,在當時社會強大的輿論壓力下,不顧一切地私奔,他們的愛情悲劇就此展開。雖然安娜勇敢地告訴自己的丈夫一切實情,希望能離婚,但看重社會地位的卡列寧,難以忍受奪妻的恥辱,以安娜最心愛的兒子做威脅,此刻,安娜已離家與渥倫斯基同居,懷了他的孩子,卻不幸流產,得了後遺症,又對酒與藥物有了依賴性,經過重重困難波折後,安娜的精神壓力變得非常大。後來,渥倫斯基承受不了社會壓力開始對她表示冷淡,安娜付出了失去家庭、兒子和社會地位的高昂代價,而現在所謂真摯自由的愛情也開始要被遺棄,她內心無法獲得滿足和平衡拒絕和安娜離婚並逼她放棄兒子。最後安娜身著一襲黑天鵝絨長裙,在火車站的鐵軌前,讓呼嘯而過的火車結束了自己無望的愛情和生命。
安娜是一個具有資產階級個性解放思想的貴族婦女。她不滿於封建婚姻,追求真摯自由的愛情。但作為貴族社會思想道德的叛逆者,安娜追求的雖然只是個人的愛情自由,採用的也只是個人反抗的方式,但她勇於面對整個上流社會,誓死不做虛偽的社會道德的俘虜。在衝破封建束縛,反抗社會壓迫方面,她做到了處在她那個地位和環境中所可能做到的一切。這對當時的貴族資產階級社會,具有深刻的批判揭露意義。
這是我讀過最好的一部小說。當時的社會是多麼黑暗,多麼殘酷啊!她容納不了安娜,很難說現在的社會能容納這樣的女人。人都是為希望而活,因為有希望人才有生活的勇氣。而愛,最絢麗的花朵,人生最美好的禮物。最大的快樂和最大的幸福最終將安娜帶入痛苦的深淵,如同飛蛾撲向野火,註定這場愛情要將她毀滅。我不相信有上帝的存在,正如安娜,她始終沒有與現實妥協,她是一個非常勇敢的女人。當迎面撲來的火車碾過安娜柔弱的身軀,我突然發現原來人是如此脆弱,可人真的脆弱的不是ròutǐ,而是靈魂。
安娜的死亡是必然的,這並非因為她道德敗壞,自私善妒,只是因為她是女人,是一個真誠的女人,是一個貴族社會真誠的女人,是一個男權社會下貴族社會里還保持著真誠的女人,因此她只能自殺。
因為愛而對所愛的人產生猜疑或嫉妒等,也是一種人之常情,在生活中保持一份警惕和小心亦不為過,關鍵是要能妥善把握好猜疑的尺度。從這個角度來說,愛情的能力,嚴格來說是經營愛情的能力,並不是人人都與生俱來的,必須後天認真學習才能熟練掌握。於是我想,許多生活中的愛情失敗者會不會是由於他們自身缺乏愛情能力的培養造成的呢?在愛情和婚姻中最最可怕的就是以猜疑為依據,既不求證,也不給機會解釋或改正,便開始實施不可逆轉的報復,這種做法是不對的。
有人說:安娜的悲劇也是內涵豐富的社會悲劇。是啊,我們都期盼著理想、寬容、仁慈,都希望我們的世界和平、安寧,充滿人性,但悲劇總是一天天在我們身邊發生。她對自由愛情的追求,對真摯誠懇的嚮往,對自身人格解放的渴求,都是值得我們學習的。特別是在今天這個社會,這一則悲劇帶給人們的啟示,更是深刻且恆久的。
大學生讀後感1500字 篇2
《飄》是女作家瑪格麗特。米切爾發表的唯一一部小說。這是我最喜歡的一本小說。它以美國南北戰爭為背景,講述啦主人公斯卡麗與幾個男人之間的愛恨情仇,同時,也揭露啦人性的醜惡,讚揚啦人性的善良。
閱讀完整本書,我覺得每一章,每一段,都讓人感受頗深,可最讓我感動的,莫過於《飄》的結尾啦。
“斯卡麗,我從來不是那樣的人,不能耐心地拾起一片碎片,把它們湊合在一起,然後對自己說這個修補好啦的東西跟新的完全一樣。一樣東西破碎啦就是破碎啦,我寧願記住它最好時的模樣,而不想起它修補好。然後終生看著那些碎啦的地方。”瑞德嘆啦口氣,“親愛的,我一切都不管啦。”
她默默地望著他上樓,感到嗓子裡痛得厲害,彷彿要窒息啦。隨著樓上穿堂裡他的腳步漸漸消失,她覺得這世界上對她關係重大的最後一個人也不復存在啦。她對她所愛過的兩個男人哪一個都不啦解,因此到頭來兩個都失掉啦。現在她才恍惚認識到,假如她當初啦解艾希禮,她是決不會愛他的,而如果她啦解瑞德,她就無論如何不會失掉他啦。
此刻她心裡是一片恍恍惚惚的麻木,她依據經驗懂得,這種麻木會很快變為劇痛,“我不能讓他走!一定會有辦法的!”她說很響,“我要回塔拉去,明天就走。”她站啦一會兒,回憶著一些細小的東西,如通向塔拉的那條翠松夾道的林蔭道,那一排與白牆相映襯的茉莉花叢。
“我明天回塔拉再去想吧。那時我就經受得住一切啦。明天,我會想一個辦法把他弄回來。畢竟,明天又是另外的一天呢!”
看到這裡,整本書就完結啦,為什麼看這個結尾,我的心會有那麼些許難過呢?如果斯卡麗珍惜瑞德的愛情,不去痴心妄想追那個並不愛自己的艾希禮,那麼,一切不就都皆大歡喜啦嗎?
許多時候,我們都和文中的斯卡麗一樣,不懂得珍惜,可最後想到去珍惜的時候,便什麼也沒啦。
文中我最喜歡的角色莫過於斯卡麗啦。我喜歡她的勇敢堅強,也喜歡她的有個性,在文章結尾時,她決定要找回瑞德,安慰自己明天又是新的一天時,無疑更加深啦我對她的好感。
但我有時也認為,斯卡麗就像一個孩子,對自己想要的東西非常執著,但對自己所擁有的東西卻不懂珍惜。我們要懂得放手,放下那些自己無法得到的東西。
斯卡麗盡啦如此多的努力,但到頭來卻什麼都沒啦,艾希禮走啦,瑞德走啦,邦尼和媚蘭也都死啦。自己的親人也因病無一倖免。所以我們要明辨是非,不要因為一個錯誤的決定,而葬送啦自己的一切。
每當在遭受挫折,痛苦不堪的時候,我都會像斯卡麗那樣對自己說:“歇一歇,明天,又是新的一天,一切都會好起來的。”也不知這句話陪我走過啦多少風風雨雨。
我也挺喜歡看列夫。托爾斯泰的《戰爭與和平》,雖然它和《飄》都是愛情小說,但帶給我的感受卻是不一樣的。《戰爭與和平》的結局是美好的,娜塔莎和皮埃爾最終在一起啦呀!可《飄》的結局卻是令人心痛的,我想,這也是兩本書吸引世人眼光的一部分吧!
不知多少次,我疑惑《飄》這本書的名字,為什麼只用“飄”這一個字來概括?我猜想啦很多個答案,或許是想表達女主人公斯卡麗的愛是那麼的不穩定,總是在飄一樣。也或者是表達啦斯卡麗愛的男人是那樣的虛無縹緲。
《飄》的魅力體現在男女情感錯位之上。在這裡,一切都是混亂的,混亂的情感、混亂的背景、混亂的時代、混亂的婚姻……然而斯卡麗在這所有混亂之中堅強、不畏艱險地追求著艾希禮,可最後卻發現自己愛的是瑞德,我們應該學習斯卡麗無畏的精神,去追隨自己想要的。我不由得想起斯卡麗的一句話:“亂,是佳人。”
我認為,《飄》是歷史上最棒的小說。剛讀這本書時,我似乎還有些讀不懂,後來又看啦幾遍,終於從書中讀懂啦許多道理,學到啦許多知識。
斯卡麗沒有留住瑞德,但她留住啦希望。明天,她就會用剩下的這希望去尋找瑞德。只要有明天,就還會有希望,新的一天的曙光,將會再次來臨。
大學生讀後感1500字 篇3
對我影響最大的一本書?我坐在書桌前,眺望著遠方,沉思著,想在記憶長河裡尋找答案。回憶像電影一幕幕的放映,唯一印象深刻的,竟然是《西遊記》這本書。一本神話小說我現在居然把它定義為“對我影響最大的一本書”,這看似有點荒唐的答案,其實不以為然,因為記憶中它是伴隨著我告別青澀的童年,懵懂的少年,以至到了現在已上大學的我,還會重新翻下這本書。
談到《西遊記》,作為一本老少皆宜的書籍,幾乎人盡皆知。它無疑是中國最偉大的一部神話小說,充滿了深刻、奇麗的浪漫主義色彩,它給我們創造出了一個光怪陸離、神奇瑰麗的魔幻世界。孩提時候,翻開《西遊記》,常常情迷於裡面各種離奇的人物,豐富的人物性格,特別是那超現實的故事情節,每每翻看,竟會不由自主的把自己置身於那生動有趣的神話故事裡,心情隨著情節的發展而跌宕起伏,悲喜交加。
作為故事的主角—孫悟空,無疑是孩子心目中的英雄人物,他有無窮的本領,天不怕地不怕,他機智勇敢又詼諧好鬧,敢與一切困難作鬥爭,決不退卻低頭。在小孩純真,懵懂的年代裡,《西遊記》裡唐僧的慈悲為懷膽小弱偌,孫悟空的天真爛漫勤奮聰慧率性而為,豬八戒的好吃懶做私心雜念,沙和尚的憨厚老實一心為主,伴著我度過那青澀的童年生活。是《西遊記》開啟了我的文學之旅,是他讓幼童時的我對於生活會有純真的期盼,期盼是否一心向善就能像唐僧一樣處處化險為夷,,期盼著什麼時候我也能像大雄擁有哆啦一樣擁有一個無所不能的孫悟空,期盼著……
長大後,看多了古人清幽淡雅之趣,聽老杜的春夜吟哦,小杜清明問路,易安居士的綠肥紅瘦,楚大夫的江畔沉吟;讀多了居里夫人“成功不是用淚水而是用鮮血鑄成”的堅忍,阿拉法特“我們是高山,絕不會被狂風撼動”的壯志,可是放在心底深處的文學情懷還是《西遊記》。然而現在再翻看這本書,卻有了不一樣的情愫。
書讀多了,事看多了,我也明白了所有的神話只是人們透過幻想的方式來表現自己對自然力的征服,而《西遊記》也只是吳承恩用像他筆下的石猴一樣“橫空出世”的藝術想象力來勾繪的一本神魔小說。孩童時候只是知道《西遊記》裡形形色色新鮮的人物,豐富而新奇,現在也明白了他幽默中帶的諷刺意味。正如魯迅先生在《中國小說史略》中指出,《西遊記》“諷刺揶揄則取當時世態,加以鋪張描寫”,“作者稟性,‘復善諧劇’,故雖述變幻恍忽之事,亦每雜解頤之言,使神魔皆有人情,精魅亦通世故。”
《西遊記》的投影下是現實的社會。魑魅魍魎的故事裡竟折射出了世態炎涼的社會現狀,甚至有人說“西遊記告訴我們:凡是有後臺的妖怪都被接走了,凡是沒後臺的都被一棒子打死了。”嗚呼哀哉,越長大,童年純真的城堡越被現實摧毀的體無完膚。面對紛繁社會,人們多了幾分爾虞我詐矯揉造作,少了幾分原則堅持;面對權威,人們對了幾分唯諾接受,少了幾分批判指正。根本就無法像小時那樣一就是一,二就是二,堅持正確的答案,本末永遠無法倒置。
所以,對於現在的人們,我認為《西遊記》帶給我們更多值得借鑑的地方。他教給我們衝破約束、敢於挑戰陳規舊俗的魄力和勇氣。作為故事的核心人物孫悟空,他不僅天真爛漫勤奮聰慧率性而為,而且身上有著鮮明的反叛色彩,他不滿意自身的處境並懂得爭取。他直言不諱,毫不顧忌權威的臉面,取經途中,不管哪路神仙做法錯誤惹怒了他,他也敢大聲指責。我們從他身上應該學到這種敢於批判、敢於指正、敢於言說的精神。
有首歌唱到“越長大越孤單,越長大越不安,也不得不看夢想的翅膀被折斷,也不得不收回曾經的話問自己,你純真的眼睛哪去了。看著我,也告訴我,你是否,依然相信童話”,在紛繁的世界裡,我不希望每個人越長大,越失去童真。當我們的童真泯滅在這個現實的社會中的時候希望還能保留住心中的一份淨土,可以讓我們在上面如孩童般自由的想象和純真的期盼;能像孩子一樣執著的追求堅持自己所言,所思,所見,不要將自己迷失在紛亂的世界中。
一部《西遊記》,告訴了我人生百態。
一部《西遊記》,讓我品味百態人生。
大學生讀後感1500字 篇4
清末,有一“鬼狐居士”,其《聊齋志異》流傳於後世,謂之蒲松齡。松齡怪異,喜以鬼狐為記,故得名。鬼、狐、精、怪,在人看來是不及人的,那麼松齡為什麼要用它們做為素材呢?人往往看不到自我,然而只要是別的“東西”,便一目瞭然。待他們將這些“東西”嘲笑一番,卻恍然大悟:哦,原先這就是我們自我。
以比較幼稚的分法,鬼狐精怪也就分那麼兩類:要麼是好的,要麼是不好的;要麼是奸詐的,要麼是真誠的;要麼是深邃的,要麼是無知的。它們的分類的確比較明顯,人可就不一樣了。
人有時看狐,覺得狐比人好;而狐看人,又覺得狐不如人。在人看來,鬼狐自由;在鬼狐看來,人活得踏實。在人看來,鬼狐法力無邊;在鬼狐看來,平凡是福。於是,人認為鬼狐沒有要“成人”的理由,然而,鬼狐們卻為此而絞盡腦汁。
鬼狐之中,道行高的,此志不渝;道行不足的,前仆後繼。不少的鬼狐有著悲慘的下場,或是魂飛魄散,或是含恨而終。對於它們來講,成人的道路是那樣的崎嶇,那樣的艱險。多少得道高僧,多少降妖術士,他們本著“狐是狐,人是人”的“公理天命”,狠狠地擋在了鬼狐們成人成仙的路上。但是鬼狐們屢敗屢戰,就算屍骨無存,也在所不惜。人們看來,鬼狐們是那樣值得同情的主角,那些所謂降魔服妖的道士和尚又是那樣的多管閒事、冷血無情。儘管如此,人們卻仍是對鬼狐們敬而遠之,他們怕它們那種追求時的頑固,追求時的陰險,追求時的不惜一切。鬼狐們的追逐已經不是能夠輕易放下的慾望,而彷彿有這一種不知名的力量在支配著它們。那種不知名的成人或是成仙的慾望,逐漸集結成了一種盲目而可怕的追求。在它們的心中,就有這麼的一個信念:要成為一個真正的人。“人”字,是一種奢侈。於是,或是誘惑,或是驚嚇;或是勾魂,或是索命;或是投之以情,或是殺之以暴。然後,鬼狐們得以換上了人的衣裳,嘗著人間的疾苦,經歷著人世的生老病死,而無怨無悔。
而活在塵世中的人,卻為了得到鬼狐所拋棄的長生不老,千辛萬苦。為了得到鬼狐所不屑一顧的高超法力,不惜上刀山、下油鍋。
有時候覺得,要是兩者能夠一開始便將主角對換,那也許就沒有了不必要的杯具。其實,即便將他們的主角對調,結果還會是一樣的,因為兩者都會追逐對方的主角。
在沒有鬼狐的現實社會中,人卻有著同樣的追逐。只要人與人之間沒有絕對的平等,那麼這種追逐便無休無止。過著幸福小日子的老百姓們,都期望有朝一日能夠升官加祿。而那些位高權重的人,在心底卻嚮往著平凡的日子。於是,在這兩者之間,便是一種思想追求上的迴圈。窮人一旦變成了富人,便會懷念窮人的生活;富人若不幸變成了窮人,也自然會回想那富人的生活。當然,在這之前,有一段艱苦的追逐,甚至有痛苦的杯具。
其實這種無謂的追逐也不只是存在於像窮人和富人這樣有著明顯差距的兩者之中。人,總是這樣的觀念:別人的東西總是比自我的好。就是兩樣完全相同的東西,在一個人看來,也會覺得對方的比較好。於是便有了這樣的一種人,他們總是期望得到別人的東西,甚至是性格。在尋覓之中,他們看不見原先的自我。他們將別人的優點看成是不可多得的優點,卻將自我的亮點一味地抹殺。有朝一日,當他們真正地變成了另外的一個人,也許就只會對著往昔的日記問到:陌生人,你到底是誰?
就像《聊齋志異》中的鬼狐精怪,追逐的低手,卻是遺忘的高手。
倘若鬼狐安心做它們活得如浮萍一樣的鬼狐,人安心做他們平凡甚至於庸俗的人,世上當然是能太平些許。但那停歇了的追求,那所謂的安寧,卻會使塵世不但少了些引人的故事,更是沒有了進步的光彩。現實之中,亦當如此。
再讀了《聊齋》,再得後感。不去感慨鬼狐精怪的報恩復仇,不去嘆息人世間的世道炎涼,不去討論人怪之間的孰對孰錯。偶得謬感,不知所言。
大學生讀後感1500字 篇5
很早之前就看過《平凡的世界》這部小說,第一次看或許僅僅只是因為它面茅盾文學獎的頭銜,三部的小說看下來著實花了不少時間。理科出身的人,看書或許就是要慢一點,而我,不僅僅是看書慢,有時候,一章的內容會往往復復不停的來回,而有的章節,卻因為是自己的情感裡不願意接受作者這樣的安排,逃避似的直接翻過去。工作後,時間比做學生要多一些,於是在校圖書館裡看到它,又把它借了回來,好的書應該是值得人一遍又一遍的回味的。
太多的人物,太多的情節,我不能所有都記住。可是一遍看下來,腦子裡卻又不由自主的給定下了我認為的幾個最。最令人痛惜:田曉霞;最令人自豪:孫蘭香;最讓人恨作者:秀蓮;最不滿意他的結局:孫少平;最幸福也最痛苦:孫少安;最讓人理解不了:田潤葉、暫時就這幾個最吧,我的心裡已經開始悲憤了,因為想到我們可愛的曉霞,想到少平與她那樣純粹的愛戀,我不敢相信路遙是這樣的殘忍,竟以這樣的一個結局來給我們答案。我一直在猜,一直在想,究竟他們的結局會是怎樣,很想很想翻開書頁的最後幾頁,去看一看究竟作者給了他們怎樣的生活,可是卻又不想錯過他們精彩的過程,於是我想,耐著性子等下去吧,這樣美好的感情,難道真的要因為世俗而斷裂,或者他們的生活又會發生怎樣的陰差陽錯呢。
我知道世間有太多的殘酷與不完美,我可以接受他們不能在一起,可是我萬萬想不到的是那樣年輕那樣有朝氣那樣有生活激情的曉霞竟然死了!或者我不該用這樣直接的字眼,可是她的的確確的是死了,就像孫少平無法接受這個訊息一樣,我開始有點怨恨路遙,為何要這樣安排,你不敢面對這些現實嗎?不願意讓他們因為世俗而分開,就這樣剝奪一個年輕的生命。逃避啊,是吧,也是就像大多人一樣,最愛選擇的仍舊是逃避。好吧,我們的孫少平,不是一個一蹶不振的人,即使失去的最愛的人,他仍舊是在努力的好好活下去。可是,人不該是朝高處走嗎?為何最終要留在那漆黑的煤礦,為何就這樣定死自己的生活,即使我仍舊相信他的一生會因他的勤勞,他的付出而有所不同,可是我開始憐惜少平,甚至有些討厭那個惠英。好吧,我努力地接受這樣的少平。我相信少平仍是少平,他的生命力永不枯萎。
孫少平的哥哥孫少安真的是世上最幸福的人,因為他有秀蓮,一個無論什麼時候都會跟在他身後,接受他,支援他,攙扶他,人生有這樣的伴侶,還有什麼值的遺憾!看到少安的磚廠越來越大,進帳越來越多時,我無比的欣慰,孫少安的人生一路走的非常的穩,即使在他很小時就要承擔家庭的重任,即使他受過很多很多的苦,即使他曾失去了青梅竹馬的戀人,但是,在年輕時,有資本有能力去承受的時候,你受再多的苦又怎樣呢。老天爺在你的後面的日子裡會補償你的,於是少安的磚廠以膨脹的速度擴大,用日子越來越好都有些鄙視他的成績。我內心為少安為秀蓮充滿了喜悅,也為這個受盡了苦難的家而感到高興,可惜,為什麼不讓生活圓滿,少平已經失去了他的愛人,為何還要再讓少安受一次毀滅性的打擊,秀蓮得了肺癌,她的生命到了末期,我都無法想象沒有秀蓮在身邊的少安會是怎樣,更何況其他人呢?無論生活多痛苦,兩人行總好過單人行,孤獨是可以侵蝕一個人靈魂的,我只希望少安可以像少平一樣的勇敢,勇敢的走下去。
我應該是一個較感性的人,看到這結不願看到的結局時,我也會選擇逃避,關上書頁,好些天不去碰它,或者只翻到自己願意看到的那幾頁,來來回回,我欣慰還有一個蘭香,幸福的蘭香,令人驕傲自豪的蘭香,她的未來應該會是一片光明與美好的。年少時的苦難是你生命中永遠的財富,只要不被擊倒,苦難終究會過去。
勤勞與善良是一個人最不能缺少的優秀品質,守著這些標準自我不斷要求,一個人會不斷強大,我祝福少平少安,也希望蘭香永遠幸福,但願我的一生中,可以永遠記住這樣的一句話:“生活有多痛苦,我就有多堅強”永遠永遠,不放棄,不拋棄!
大學生讀後感1500字 篇6
這些天,歷史課正學著中國複雜而落寞的近代史,課餘在讀著老舍先生的《茶館》和《龍鬚溝》,夜裡偷空躲在被窩裡看易中天的《讀城記》。於是不知不覺中,這三者串聯起來,讓我看到了近代中國的社會變遷,體會到了北京平民的善良、儒雅和悲苦,感受到了老北京的文化內涵。
相比曾經讀過的莎士比亞的經典劇作,以及曹禺的引人入勝的話劇《雷雨》,老舍先生的這兩部作品並沒有明顯的戲劇衝突和複雜糾結的人物關係,甚至並沒有一個像樣的主角。《茶館》中唯一貫穿全劇的,恐怕只有王利發、常四爺、松二爺和那一直沒有取消的“莫談國事”的標語。
戊戌時期的這裡,賣茶、也賣簡單的點心和菜飯,玩鳥的人們,每天在遛夠了畫眉、黃鳥等後,要到這裡歇歇腿、喝喝茶,並使鳥兒表演歌唱。老北京的生活是詩意的、藝術的。然而這時候,幾個喪權辱國的條約已經簽訂,這詩意與藝術中亦存在著老人、鄉婦、康六這樣的貧農,生活窘困不說,還受著狠毒官僚的'欺壓。
軍閥統治時期的這裡,曾經的古意已經消失殆盡了,老北京曾經的那種逍遙也漸漸被警惕取而代之,經濟蕭條之於,更顯得惶惶不安。
解放以前的這裡,越來越暗淡無光,甚至到最後,乾脆取消了茶館,再沒有了昔日老北京的情調,只剩下了越來越囂張的官僚和一派浮躁的烏煙瘴氣的歌舞廳。
“這種大茶館現在已經不見了。”開篇平平淡淡的這句話在讀完全劇後再次映入眼簾,不免顯得有些觸目驚心。茶館不在了,老北京人平靜安詳、寬和禮讓、恬淡閒散、詼諧幽默,他們在茶館裡聽戲,在園子裡會鳥,在皇城根兒溜彎,在大槐樹下納涼,在四合院裡話家常,這樣一種不緊不慢的節奏,這樣一種詩意的生活是不是也不在了?
“帝國主義、封建主義和本國資本主義的三重壓迫”、“中國完全淪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成為帝國主義統治中國的工具”……我第一次體會到歷史課本上這些被我們用來應付考試的句子這樣的沉重,它們背後是中國老百姓所承受的長達一個世紀的苦難與辛酸,是康六賣女兒的無奈,是常四爺的反感和不甘,是松二爺的膽怯和懦弱,亦是龐太監的卑鄙、劉麻子的狗仗人勢……
茶館中“莫談國事”的紙條越來越多,貼在越來越顯眼的位置。老舍先生一次次用這樣的佈景提醒我們他所描寫的老北京平民的特點——他們大都是順民,沒什麼大的野心,與其說不願關心國事,不如說是不敢關心國事怕惹火燒身,正如王利發自己所說:“我呢,作了一輩子順民,見誰都請安,鞠躬,作揖,我只盼著呀,孩子們有出息,凍不著,餓不著,沒災沒病”;他們固然也愛國,但誰都明白他們沒有能力扭轉這個國家的命運,只有聽之任之,只有逆來順受;他們心眼都不壞,卻不愛替人出頭,絕不會為了幫誰而讓自己吃虧,對他們而言人生最大的哲學就是敷衍和圓滑,老以為“按著父親遺留下的老辦法,多說好話,多請安,討人的喜歡,就不會出大岔子”。
也許,這就是北京平民最致命的傷,正如易中天說的,他們要求的只是過得去就行,凡事秉承“退一步、海闊天空”的理念,殊不知一再的退讓終於導致的終結。
《龍鬚溝》的時間,正巧是接著《茶館》來的,於是不難從《龍鬚溝》中發現茶館的結局——小劉麻子、沈處長被推翻了,人民翻身當了主人;然而,茶館卻消失了。沒有了老實、厚道的商人,沒有了提著鳥籠的松二爺,沒有了這樣淳樸的民風,縱然迎來了北京的現代化,我們卻也悵然,因為速度與新生的代價正是無法挽回的消逝,我們逐漸丟失了屬於我們的文化。
終於懂得,這個故事的主角原來就是茶館,老舍先生寫茶館的興衰,與其說是想用王利發的死顛覆舊社會迎接新社會,不如說是在為老北京唱一曲輓歌,或許,這段黯然神聖的哭泣可以為老北京留下些許疼痛的記憶;或許,我們在努力向前走的時候也真該回頭看看了。
大學生讀後感1500字 篇7
我堅信,於是我等待見到陽光為我駐足的那一刻!放學時,一出校門你就閃的沒影了。我微笑過,我樸素過,我真誠過。提著金魚我們又來到了菜園?直到第二年又能看到那堅強而有魅力的牽牛花。所以我們應該從小做起,養成良好的習慣,有著優雅的文明舉止。春天我們漫步在百花叢中觀賞嫣紅的牡丹、純潔嫵媚的芍藥?
本書作者羅貫中為讀者講述了唐僧以及其他的三個徒弟一路上歷盡艱險、降妖伏魔經歷了九九八十一難取得了真經的故事。正是這離奇的故事情節贏得了廣大讀者的心,致使此書成為了我國古代的四大名著之一。
《西遊記》塑造了四個鮮明的人物形象:唐僧-誠心向佛、頑固執著,孫悟空-正義大膽、本領高超是妖怪們的剋星,豬八戒-貪財好色,但又不缺乏善心,沙僧-心地善良、安於天命。這四個人物形象各有特點,性格各不相同,恰好形成了鮮明的對比,這使我不得不佩服作者寫作技藝的高超,也許作者善於刻畫人物形象便是他的精妙之處。其中我最喜歡的便是孫悟空,因為他神通廣大、技藝高超,一路保護唐僧成功地取得了真經,他就成了我心目中的英雄。而且在他身上還有一種叛逆心理,以及他敢於和強大勢力做鬥爭的勇敢的精神令我十分欣賞。
書中寫唐僧師徒經理了八十一個磨難有讓我聯想到了他們的執著、不畏艱險、鍥而不捨的精神。這著實是一種值得我們學習的精神。再想想自己的半途而廢、虎頭蛇尾,我不禁慚愧自己當初為何不能像他們一樣堅持到底呢?也許這就是我所缺少的,只要我能把一件事情從頭做到尾,不管我是成功了還是失敗了,只要我盡力去做了,這對我來說也是一種成功啊!因為我去做了,而且堅持到了最後。
那四本厚厚的名著,是每個自詡熱愛中國古代文化的人必須修讀的。我自然不能免俗,刀光劍影,勾心鬥角,愛恨纏綿,都不適合此時閱讀,於是再次翻開了《西遊記》,進入了光怪陸離色彩斑斕的神話世界。
這是一部所有人都愛讀的經典大作,每個人都能在解讀它時獲取不同的感受和啟示。有人喜歡它鮮明的人物個性;有人喜歡它瑰麗的整體形象;有人喜歡它活潑詼諧的語言;有人乾脆把它當作道德修養小說或政治寓言。但在我看來,它什麼都不是,它只是“遊戲之作”,是一個單純的神話世界。我在讀這本小說時常常有一種共鳴感,想必這是我內心深處對於自由的慾望在呼喊吧!
一、自由
在經歷了又一個個性受制約的學期後,孫悟空這個形象完全激發了我內心潛在的,但根深蒂固的嚮往——對徹底的自由的嚮往。孫悟空破土而出,“不優麒麟轄,不優鳳凰管,又不優人間王位所拘束”,闖龍宮,鬧冥司,在花果山自在稱王,可以說已經達到人性擺脫一切束縛,徹底自由的狀態。孫悟空其實就是自由的化身,他的品質中最突出的特點就是嚮往自由,他始終在追求自由,他的一切鬥爭也都是為了自由。這樣一個鮮活的形象給予了我一種尋找自由、追逐自由的力量和勇氣。總之,我覺得現代人對於自己的生存狀態,尤其是精神方面較為安於現狀,缺乏一種開拓進取,尋找更大自由的精神。
二、神話
如今也是一個遠離神話的時代。日常生活過於現實,使充滿幻想的事物遭到排斥。神話絕非幼稚的產物,它有深邃的哲學意義和豐富的文化內涵。謝林在他的名著《藝術哲學》中說:“神話乃是各種藝術的必要條件的原始質料。《西遊記》是中國神話小說的顛峰,也是神話文化的至高境界,然後中國的神話文化漸漸沒落了,神話不被人重視,連《西遊記》也少有人問津,只有孩子們會被孫悟空征服,於是也只有孩子們抱有對未來浪漫的、夢幻般的希望。”
三、英雄
“英雄”有許多不同解釋。《辭海》中說英雄是傑出的人物,曹操說英雄要有包容宇宙之機,吞吐天地之胸。我認為,英雄是那些頑強地掌握自己命運,併為崇高理想而奮鬥的人。孫悟空無疑是英雄的典型,他為了自由,為了自己的尊嚴,不怕與一切進行鬥爭。正因為這種對抗的差距懸殊,發自內心而拼盡全力的抗爭才顯得悲壯。明知不可為而為的勇士才能凸現出其英雄本色。
復讀《西遊記》,讓我覺得其不屬於一般名著的特點。我相信,也希望它永遠向大家展示著“自由、神話、英雄”三個主題,給大家帶來激勵和源自內心的力量。
大學生讀後感1500字 篇8
《西遊記》是我國四大名著之一,是一部老少皆宜的作品。其中充滿了離奇,精彩的神話故事,每每讀起《西遊記》,老是會情不自禁地溶入那精彩的情節之中。
我們可以回想自己的童年,捧著一本《西遊記》的連環畫,津津有味地看著,當孫悟空打敗了妖精,我們總會為他歡呼;當他受到了冤屈,我們也會感受到一種深刻的共鳴;當孫悟空被唐僧誤會,被逼回花果山,繼續當他的齊天大聖,但當唐僧遇到危險,豬八戒趕到花果山向孫悟空求救時,他也毅然去救唐僧。記得那時候看連續劇,當看到此片段時,眼中便充滿淚水。因為我知道,當時的我就是孫悟空。
它雖然只是一隻石猴,但卻能俯無愧於天,仰無憾於地。為求長生,它走名山,訪大川,拜師學藝,終於在菩提老祖處習得七十二變化,得長生不老之術。後來只因貪圖炫耀自己本領。被師父逐出師門。在臨走時磕三個頭,以報師恩。以後雖三番四次經歷磨難,也遵師命不說出師父之名。後大鬧天宮,只為報天庭羞辱之仇。被佛祖壓於五行山下五百年。遇唐三藏救助,逃出生天,為報大恩,它保護唐三藏西天取經。雖有頑性,但忠心不改,歷次遭貶,卻又重新回到唐三藏身邊。當唐三藏遇到危險,而自己又無能為力時,它走三山,訪四海,遍尋各路神仙,直到救出師父。其心可彰日日,其情可動天地。師徒二人雖有離隙,卻始終不離不棄,終成大果。它的忠心可見一斑。
唐僧我覺得他是個迂腐者,老好人,但他又是一個意志堅定的宗教信徒,他品行端正,不怕千刀萬剮,有毅力,一有空就打座唸經,是一個虔誠善良而柔弱堅強的和尚。 沙僧是一個憨厚老實、心地善良、和唐僧一樣的老好人。雖說沙僧沒有多大本事,但他很勤快,勤勤懇懇任勞任怨,甘願當後勤。
再來說說豬八戒,八戒形象的生動不亞於次於孫悟空,但他在書中的形象與孫悟空截然不同。八戒與沙僧一樣,憨厚、老實,雖然本事沒有孫悟空大,但是他是孫悟空的得力助手。可是,八戒身上有不少的小毛病,比如,貪心,好色,懶惰等。他的貪婪自私最令人可惡了,一遇到好事總是不讓自己吃虧,遇到困難先想著自己該怎麼逃走。 《西遊記》這本書文字幽默詼諧,靈動流利,吳承恩不僅塑造出了一個個栩栩如生、個性鮮明的人物形象,而且,為我們描繪出了各種奇幻的場面。這本書描寫了當時的黑暗社會,而孫悟空等人則代表了那群頑強、不屈不撓的人民,表達了吳承恩敢於與黑暗勢力作鬥爭的頑強意志。
孫悟空的感恩之心讓我想到了自己,細細想來,父母不就是自己的師父,而我不就是那個天不怕地不怕的孫猴子嗎?父母生我養我,不正是師父助悟空脫離苦海嗎?細細想來,父母的每一次幫助都是一份愛,助我成功。每一次的幫助都是發自肺腑的,每一次的提醒都是源自內心的。我也才曾有幾分感激,但更多的是認為這只是他們應該做的,很少真正的感恩,但小時候的有些事令我今生難忘:
那是一個風雨夜,我突發高燒,媽媽抱我攔下一輛三輪車,我當時全身發熱,唯獨臉被風吹的冷,媽媽把我放在坐墊上,用身體擋住風,到醫院掛號,看病,拿藥,做完這些事把她也累壞了,躺在椅子上睡著了。我看在心裡,胸中那顆感恩的心也在跳動。那時的我小,胸中滿腔感動寫不出,現在的我大了,我要用手中的筆寫出我的心聲,父母的愛感動著我,也呵護著我。父母不管何時那燦爛的笑容,是我最感動的。他們教會了我樂觀,教會了如何正視挫折。讓我敢於面對,敢於承擔,使我開心快樂度過每一天。細細想來,生活中還有許多許多幫助過我的人,我也應該要感謝他們。
《西遊記》是一部讓我學會感恩的書,我感謝吳承恩寫了這部書。這四個人物形象各有特點,性格各不相同,恰好形成了鮮明的對比,這使我不得不佩服作者寫作技藝的高超,也許作者善於刻畫人物形象便是他的精妙之處。
《西遊記》有許多值得我們學習的地方。為二十一世紀的小學生,我想:我們不僅要學習他們團結合作的精神,還要在生活中敢於克服困難。
大學生讀後感1500字 篇9
“西遊記是一篇神魔小說,小說的最大成就是塑造了一批各具特色的人物形象:神通廣大的孫悟空,貪吃懶惰的豬八戒,老實憨厚的沙和尚,一心向佛的唐僧,救苦救難的觀音菩薩,佛法無邊的如來佛祖……”西遊記的序文中這樣描述到。
在我還不會自己看書的時候,倒是透過動畫片瞭解到了這些故事的大概,還記得當時動畫片中的孫悟空最厲害,似懂非懂的看個熱鬧。讀小學後,奶奶給我買的第一批書中就有這本書,爸爸媽媽似乎擔心我還看不懂並不急著讓我看,直到二年級的時候,每晚媽媽才會陪著我讀一到兩個章節,我才發現文字的描述更有趣,因為可以讓我展開無限的遐想。
就像序文裡寫的那樣,《西遊記》這本書的人物太生動了,每次看書時覺得書本中彷彿會躍出孫大聖的靈動、豬八戒的憨態、唐僧的善良,就像觀看一場場無比生動的話劇一樣,我想這是這本書能夠流傳至今並讓中華子孫為之自豪的原因吧!
其中我最喜歡看的是第三章:龍宮喜得寶、第十七章:偷吃人參果、第十八章:三打白骨精和最後一章:功德中圓滿。
金箍棒是個神奇的助手,之所以我覺得它是助手,是因為它不僅僅是個武器,它有自己的靈性,重達一萬三千五百斤的金箍棒可是東海龍王的定海神針,豈料被孫猴子撒潑打賴就無奈的被降走了!我認為像金箍棒這樣的神器當然得配得上的主人擁有它,僅僅埋沒在海底就太可惜了。我也很想擁有一個,媽媽提醒我,這隻能是我的一個夢而已,哈哈……
師徒一行來到五莊觀後,唐僧有幸得莊主款待品嚐人參果,陰差陽錯的卻生出了一場打果、伐樹的鬧劇!哎,這次孫悟空確實是做錯了,猴子脾氣耍起來連自己也控制不了,闖了大禍的孫悟空最終只能在觀音菩薩的幫助下才得以化解這場危機,我想這潑猴確實應該自此多收斂收斂,不要貪一時之氣,壞了取經的大任。
白骨精的出現,讓唐僧和大徒弟之間產生了很大的誤會!唐僧的善良、悟空的魯莽,讓狡猾的白骨精有了離間師徒的機會!為了能夠趕走有著火眼金睛的孫悟空,白骨精幻化成人,取得唐僧的同情;悟空護師心切,卻不想還遭到師傅的責罵和咒語,被貶回了花果山。讀到這個章節的時候,我卻急壞了,生怕他們真的鬧翻,那唐僧剩下的取經之路少了神通廣大的孫悟空該怎麼辦?媽媽告訴我,這個只是他們之間的誤會,後續孫悟空會為了再救師傅而重新回到師傅身邊的。媽媽還說最近電影院中還放過一部很火的電影《三打白骨精》,影片就是依據這個章節改編而來的。為了不影響我對這本書的理解,不建議我先看電影,因為還是有部分的細節跟原著不同的。等我深入這個故事以後,再去影院看電影,就能感受不一樣的故事講法,體驗場面的震撼。
就像很多童話書一樣,結局都是圓滿的,這本也不例外。最後當然是師徒一心、克服一切困難取得了真經,返回了大唐。我想如果有幸能看看他們取得的真經是什麼樣子那就好了!
整本書中,唐僧師傅歷經了層層磨難,千辛萬苦,才修得了功能圓滿。媽媽告訴我,真經取得雖然不容易,但是這一路路途遙遠,其中磨難後的師徒之間的真情也是非常珍貴的。風雨中,我們看到的是互相攙扶,互擰溼衣;陽光下,我們看到的是互遞茶水,互遮烈日白光;你救我於五行山下,我救你於虎口深淵;誤會過後是相擁而泣,嬉笑之間是真情流露!無論是怎麼樣的長路漫漫,有了這份真情,就有了勇敢面對困難的堅韌,還有什麼是可怕的嗎?
和這些比起來,生活和學習中碰到的小困難,就都不是問題了。老師的無私奉獻和悉心教導,同學的打氣鼓勵和友愛互助,家人間的濃濃親情和包容理解,都成了解決困難的法寶,有了這些我就不羨慕孫悟空有金箍棒了!面對困難我就有了勇氣,堅韌不懈的迎接困難,而不是自私和逃避,這是我和媽媽一起讀完這本書後總結的!這些總結對於日後我的成長將會有莫大的幫助!
閱讀不止,學習無盡!
大學生讀後感1500字 篇10
“混沌未分天地亂,茫茫渺渺無人見。欲知造化會元功,須看西遊釋厄傳。”利用假期與學生共讀一本書——《西遊記》的契機,我開啟了經典閱讀之旅。已是2021年年2月24日了,終究還是沒有讀完最後一頁。大功雖未告成,但是閱讀一本《西遊記》,來一場心靈之旅卻已初步成型。
家喻戶曉婦孺皆知的《西遊記》故事,雖然不是所有人都知曉要取得的真經,早已不是那三十五部五千零四十八卷經書,但每一個人都可以侃侃而談西遊所記敘的唐僧師徒四人歷經八十一難,九九歸真的精彩生命歷程。
一部《西遊記》,一部成長史。最喜歡最佩服的孫悟空從頑石脫胎為猴繼而變成了人,又從人歷練成佛。一路走來他告訴我們“成人不自在,自在不成人”的道理。初讀故事感覺這貌似一個喜劇,因為凡人世界教會了悟空人情世故,教會了悟空忠孝仁義,他終於不是那麼與眾不同格格不入,他終於成了有血有肉有靈有性的人。其實從另一個角度看,這也是一個悲劇,因為悟空學會了人情世故,學會了忠孝仁義,他再也不是那麼格格不入野性十足,他終於還是脫卻個性與神性,落入凡間和我們一樣成為紅塵滾滾中的俗人。
悲劇也好,喜劇也好,值得慶幸的是,終於還是沒有什麼可以消磨他的嫉惡如仇、抱打不平的本性。
還記得路阻觀音禪院,悟空尋袈裟未果回到寺中,三藏劈頭就問“袈裟如何”,悟空卻是先問眾僧“可曾有好茶飯與我師父吃?可曾有好草料餵馬?”。還記得有多少次悟空因唐僧遇難而痛哭不已,又有多少次為救唐僧而屈尊求人,又有多少次欲救唐僧而深受委屈有苦難言……這一切的承受起初或許還是因為緊箍咒,但久而久之早已成為了習慣。天不怕地不怕、戰無不勝攻無不克的齊天大聖美猴王心中有了掛礙,棒下已不再無情,這也許就是他總遇到難以戰勝的妖魔鬼怪的原因之一吧。(當然,作者是聰明的,孫悟空不是萬能的,因為天地萬物原本就是相生相剋的,此乃其一;其二,可以大鬧天宮的齊天大聖都不是對手,可見取經之路是何其難哉,同時也可窺見生性高傲急躁的悟空的改變與成長,要知道猴子原本是沒有耐心的;其三,亦可看到作者對所謂神仙們的辛辣諷刺。)是喜?是悲?讀者心中自有方寸。
《西遊記》傳誦至今經歷了無數的改編,藉助了各種形式,如今日益興盛的影視業更讓它長演不衰。現代影視對於悟空深度的多面性開發挖掘,於我個人而言,完全是持贊同欣賞的態度,我覺得既然一千個人眼中就有一千個哈姆雷特,那也應該允許每一個人心中都有一個屬於自己的西遊夢。原著八十八回有一偈“道不須臾離,可離非道也”,今再狗尾續貂一句“經典不可逾,可逾非經典也”,而所謂的經典只是為大多數人所習慣而已。畢竟社會在不斷進步發展,觀念在不斷更新,人的思想是越來越進步開放的,對於某些問題的表達我們可能會比古人表達得更清楚,更全面,更高階。因此只要是在原著內在精神的基礎之上加以延伸、填充、挖掘都是可行的,這也是對這些古典財富批判性接受真正的傳承。
一部《西遊記》,一部真經。真經的內涵自然而然融入了師徒每人所經歷的點點滴滴的生命歷程中。師徒每走一步就是一頁經書,真經就是這一路以來的修行。若非如此,如來為何不讓觀音或悟空或其他什麼人直接把大乘佛法送往南贍部州?真經即修行。所以真正的成功不是最終得到了什麼,而是在通向成功的道路上獲得了什麼。
原著九十回“師獅授受同歸一盜道纏禪靜九靈”真是振聾發聵:神師不慎即成怪獅,吾之為師者,當慎之又慎。凝結取經團隊的除了那份共同堅守的信念之外,還有一條最重要的法則,那就是愛。信念是堅守自己,愛則是維繫團隊,所以無論是管理一個班級還是領導一個團隊,愛是永遠的規則。
《西遊記》最初的創作本意究竟是為了什麼?我覺得已經不重要了(那些就留給西學研究者去探討吧),重要的是我們這些後來人從中看到了什麼。見此書本,讀可釋厄也!若讀《西遊記》厄仍不可釋,豈不辜負了一本《西遊記》好經典麼?
大學生讀後感1500字 篇11
在俺念小學的時候就拜讀了《西遊記》,印象中最深的就是猴哥。他曾經是俺的偶像,直到如今,他仍然是俺的偶像。猴哥的果敢、耿直、嫉惡如仇、玩世不恭,敢於向最高統治者挑戰的精神歸納為一個字:勇。
猴哥在花果山跟眾猴終日遊山玩水,日子過得逍遙快活。但並不玩物喪志,一想到自個是否能長生不老的問題,立馬就去仙山拜師學藝。學藝期間相當刻苦,如果不是仙師提早趕他下山,猴哥還是肯用心學它十年八年的。
回到花果山後,猴哥也不忘晝夜練兵,以提高眾猴的武藝。想是猴哥看出了世道的艱難並預知世事險惡,於是總聽他喊道:“孩兒們,操練起來!”
猴哥敢作敢為,自封為齊天大聖,這個封號終於驚動了玉帝,按今天的話說“帥的驚動了黨中央”。玉帝馬上派太白金星前來打探。
玉帝唯恐猴哥鬧事,逐封個管馬的官給猴哥,太白金星欺負猴哥不識官銜品從,騙他是個相當大的官,率真的猴哥也就信以為真,其實也就圖個新鮮,因為根本不知做官為何物。猴哥任職期間也相當的盡職盡責,不但把馬養得肥大壯碩,而且在天庭還結識了不少神仙哥們。只怪猴子太有上進心,一聽玉帝老兒給的官如此卑微不由心頭火起,逐下凡回他的花果山去了。
猴哥到底是個妖猴,只知日食三餐,夜眠一榻,無事牽縈,自由自在。閒時會友遊宮,交朋結義。今日東遊,明日西遊,雲去雲來,行蹤不定。反而天上諸仙看了不舒服,怕他又生事端,逐奏明玉帝,與猴子執事,免生事端。這次又由太白金星出面,讒言好語把個猴哥騙上天庭,讓其管那蟠桃園。反正閒著也是閒著,猴哥逐答應了。
猴子是改不了本性的,你讓他規規矩矩的安分守著那蟠桃園,那得付出點代價,這代價就是猴哥可以任意的吃遍園中的桃子,只為嚐個鮮。一朝,王母娘娘設宴,準備大開寶閣邀請諸仙到瑤池中做“蟠桃盛會”,即命那七個如花似玉的仙女去蟠桃園摘桃建會。七仙女來到桃園遇到猴哥,猴哥自然要問:“王母開閣設宴,請的是誰?”七仙女洋洋自得的說出各路神仙的尊號,猴哥心裡掂量著有沒自己的份,必竟猴子掌管這蟠桃園理應有一席之位呀。當得到七仙女肯定的答覆:“齊天大聖,沒聽說過。”隨之而來的是嘲笑之聲,把個猴哥氣得嘶牙咧嘴地把七仙女定在了空中,逐罵道:“好你個玉帝,三番四次騙俺上山卻戲弄於俺,看俺怎麼收拾了你這蟠桃宴”。於是把個蟠桃宴搞得是烏煙瘴氣,過後又誤闖入太上老君的兜率宮偷吃了煉丹房裡的金丹,終於觸怒了玉帝,違犯了天條。
真是:天產猴王變化多,偷丹偷酒樂山窩。
只因攪亂蟠桃會,十萬天兵佈網羅。
花果山被天兵天將圍得個水洩不通。好猴哥,聞天兵天將來此捉拿他,公然不理道:“今朝有酒今朝醉,莫管門前是與非!”話音剛落,一小猴來報:“眾神潑言惡語,在門前罵戰嘿!”猴哥笑道:“莫睬他。‘詩酒且圖今日樂,功名休問幾時成。’”嘿,這猴子還有點文化,只怕是作者吳承恩吧。說猶未了,又一小猴來報:“爺爺!那九個凶神已把門打破了,殺將進來也!”此時猴哥勃然大怒:“這潑神,老大無禮!本來不與他們計較,三番四次的欺負於俺,忍無可忍,待俺殺將出去,好讓那毛神領教領教我老孫的金箍棒。”即命獨角鬼王,領著七十二洞妖王出陣。頓時與諸神戰得是天昏地暗,殺得那空中無鳥過,山內虎狼奔。這一場混殺直到日落西山。一山還有一山高,猴哥終是神力有限,敗下陣來。猴哥給玉帝捉迴天庭,嚴刑拷打卻始終保持樂觀的個性,實在是精神可嘉。當太上老君把猴哥塞進煉丹爐,他還只管在裡頭喊叫:“好舒服,好涼快,老頭你把火燒旺點。”看到此我會心一笑,感嘆世間哪去妥如此一猴。
到了後來,猴哥被如來佛祖翻掌一撲,推出西天門外,將五指化作金、木、水、火、土五座聯山,喚名“五行山”,輕輕的把他壓住,一壓就是五百年。後遇東土大唐僧人解救逐隨其去西天取經,腦門上多了個“緊箍咒”。如不是這“緊箍咒”,任肉眼凡胎的唐僧如何能把他怎地,這也叫一物降一物,豈能叫你反了朝綱不成。
好個猴子,取經就取經,在迢迢的西方途上和窮山惡水作鬥爭,歷經了千難萬險及形象幻化為妖魔鬼怪的八十一難並降妖服怪,一路排除艱難,護送唐僧直達那西天極樂世界。
他的戰鬥精神是一曲人類戰勝自然的凱歌。
大學生讀後感1500字 篇12
在我成長的歲月裡,我閱讀過許許多多有趣的書,比如:漫畫書啦,故事書啦,名著啦……但是,最令我喜歡的書是一部經典名著——《西遊記》。
《西遊記》是中國古典四大名著之一,由明代小說家吳承恩編撰而成。《西遊記》是一部絢麗多彩的神魔小說,是我國古代神魔小說中成就最高,最受群眾喜愛的一部。此書的主人公是沙僧、孫悟空、豬八戒、唐僧師徒四人。主要講師徒四人從大唐出發,前往西天取真經。在這次艱難的路途中,他們經歷了各種可怕陰險的妖魔鬼怪,那些妖魔鬼怪聽說吃了唐僧嫩滑的肉可以長生不老,所以一心想要吃了唐僧,便策劃出數不勝數的圈套讓唐僧往裡鑽,可是那些妖魔鬼怪的詭計沒能得逞,因為孫悟空、豬八戒、沙僧見到妖魔鬼怪沒有驚慌失措、惶惶不安,而是從容不迫的想妙招對付妖魔鬼怪,把妖魔鬼怪打的魂飛魄散,齊心協力保護了唐僧。師徒四人長途跋涉、翻山越嶺,在西天取經的途中經歷了九九八十一難,最後他們終於能夠如願以償,取得了寶貴的真經。這本書的故事熱鬧非凡,將師徒四人的性格特點表現得淋漓盡致。《西遊記》以豐富奇特的藝術想象、生動曲折的故事情節,栩栩如生的人物形象,幽默詼諧、滑稽搞笑的語言,塑造了一座獨具特色、與眾不同、如夢境般優美的《西遊記》藝術宮殿。
這些人物都有自己與眾不同的性格特點:有誠心向佛、頑固執著、舉止文雅、性情和善、不屈不撓的唐僧;有天資聰敏、機智靈活、火眼金睛、疾惡如仇、聰明大膽的孫悟空;有憨態可掬、好吃懶做、貪財好色、貪生怕死、耍小聰明的豬八戒;有任勞任怨、忠心不二、心地善良、敦厚朴實,老實忠誠的沙僧。
在這些個性鮮明的人物之中,我最喜歡孫悟空,因為他是個非常了不起的英雄。他有著無窮無盡的強大的本領,所謂是‘天不怕地不怕’,具有不屈不撓的反抗精神,有著大英雄的不凡氣度,但是也有個愛聽恭維話的缺點,喜歡別人阿諛奉承、拍馬屁。他機智勇敢又幽默詼諧。而他最閃爍的特點就是敢戰鬥,在‘大鬧天宮’的故事情節中,他大膽地與至高無上的玉皇大帝戰鬥,唱響了“齊天大聖”的美名;當唐僧人妖不分,被欺騙的時候,是他用火眼金睛,將妖魔鬼怪打的煙消雲散、跪地求饒,絕不放過一個妖魔鬼怪。這就是機智靈活、疾惡如仇的孫悟空,他是一個光彩奪目、名副其實的神話英雄。
我還喜歡豬八戒,雖然他的本事比孫悟空差了十萬八千里,也談不上什麼光輝高大,但是他憨態可掬,渾身力氣,也與孫悟空一樣,能無謂地與妖魔鬼怪鬥爭。但他渾身也佈滿了毛病:好吃懶做、貪財好色、貪生怕死、知難而退,還經常打退堂鼓,心中老惦記著美女;他有時也愛撒謊,可笨嘴拙腮的說不圓;有時還想挑撥離間,想讓唐僧念緊箍咒,讓孫悟空吃點苦頭,自己卻幸災樂禍;他甚至還藏私房錢,塞在耳朵裡,從不讓別人發現。雖然他的毛病不計其數,但他卻讓人們感到真實可愛、憨態可掬,讓人們無比的喜歡。
讀了《西遊記》這本書,也讓我有了很深得感悟:師徒四人在取經的路途中,那種執著、不屈不撓、鍥而不捨、知難而進的精神,令人敬佩、羨慕。我想:而我們卻恰好缺少這種難能可貴的寶貴精神。我們總是在遇到困難的時時,打退堂鼓、半途而廢、知難而退。想到這裡,我的臉瞬間漲得通紅,羞愧地低下頭來,又左思右想:為什麼我不能和他們一樣,擁有這種難得可貴的精神呢?為什麼我做事情不能堅持到底呢?是啊,我們都應該擁有堅持不解、持之以恆的精神,因為堅持到最後就是勝利,就是成功。對於我們來說,任何事只要努力了,不管是成功或是失敗,我們都成功了,因為,我們有努力做到極點。
每當我開啟這本書的時候,就會有不同的體會和心情,它總是能勉勵著我:做事不要講究成功與失敗,只要努力了就好,但也不能半途而廢,要做到堅持不懈。如同歌德說的“大自然把人們困在黑暗之中,迫使人們永遠嚮往光明。”讓我們一同學習堅持不懈的精神吧,一同看《西遊記》這部五光十色的神魔小說吧!
大學生讀後感1500字 篇13
一部西遊記,傳承了多少年,其中的故事讓多少人神迷,孩子們喜歡看,大人們也樂於接受,幾十集的電視劇,翻來覆去幾個電視臺輪著播,年年播,卻還是觀眾不減,有人看了好幾遍,甚至十來遍還不厭倦,小孩子更是在暑假裡一個臺一個臺地輪著看,前後看得都能倒背如流了,也還是不覺乏味。大人們若是看上一會兒西遊記也不會覺著不舒服,倒是感覺很溫馨和舒坦。
是什麼原因呢?有人說,是因為這部作品裡面飽含了人們美好的願望,實現了人們的理想,把現實中不可能做到的如飛來飛去、上天入地等都變成了可能,而且每次都體現了懲惡揚善的特點,符合人們的心理,這樣曲折的、又是圓滿的、又帶喜劇性色彩的作品自然受人歡迎了。孩子們喜歡看更是因為它符合了孩子大膽的想像的要求,富於幻想和神奇是它的特點。它能滿足人們獵奇的需要,也能體現中國神話的傳統文化,更是人性美的體現。
但西遊記同時也是一部叛逆宣言,正因為如此,人們才喜愛它,人們在不知不覺中接受了它,也接受了叛逆。它讓人愉悅的是它實現了現實中人們想做而不敢做的事,它讓人快樂的是它體現了弱者對強者的勝利,它讓人激動不已的是正義得到伸張、罪惡得到懲罰,它令人嚮往的是自由自在、無所不能的神通,以及在戰勝邪惡時的痛快淋漓。所有這些,都是它的叛逆的體現。
縱觀整部西遊記,我們不難發現:大部分妖孽似乎都與菩薩或佛有關,有的是他們身邊的一樣小東西下凡危害人間,有的是他們管理疏漏而釀下的禍根。比如太上老君的坐騎就因為仙童打瞌睡,逃到下界為妖,一直要到孫悟空上天質問才被發現,才去降服。像嫦娥的玉兔也會下界禍害公主,甚至要逼唐僧成親。就連觀音菩薩身邊也有下界禍害百姓的孽畜。這些高高在上的神仙們,是三界眾生的仰慕者,也即是神話世界裡的統治者,都是得道者,乃以清明自居,而今下界為害的大多是他們惹出來的,不能不說是一大諷刺,即便他們不是慫恿者,卻也有管理不當之罪,孫悟空多次與妖孽鬥爭的過程,其實也是與當今的統治者們的爪牙的鬥爭。
孫悟空是一個十足的叛逆者。他天不怕,也不怕,有一身玉皇老兒都奈何不得的本事,他在與眾神、眾妖的鬥爭過程中,反而不斷地增強了自己的本事,磨礪了自己的意志,變得愈來愈強大。他的每一舉動,都凝聚了人們心中的願望。人們內心裡都希望真善美的存在,歹毒兇狠的消亡,但現實中往往好人都鬥不過壞人,得道的大都是心底並不善的人,於是,他們寄希望於這樣的文藝作品,孫悟空幫人們實現了這一夢想。他殺妖魔真是酣暢淋漓、痛快不已,那種嫉惡如仇的態度著實令人振奮,他有這顆心,又有這個能力,這就讓除惡變得富於遊戲性,觀賞起來也更愜意,而無壓力感了。
不過,光是孫悟空還不足以反映叛逆的鮮明特徵,它要加上唐僧這個衛道士來捧場。唐僧起到了一個靶子的作用,沒有他,叛逆也就沒了太多的意義,說他是阻礙也可,說他是動力也可,說他是物件也可,總之,他讓孫悟空的叛逆有了一種依託。唐僧的善良讓人想到愚蠢,也警示人們善未必就是正確的,人還是要分時間場合而行善的。因他的存在才會有各種阻礙的發生,也才引來了各路妖怪,讓孫悟空有了施展的空間。同時,他的緊箍咒也可以看作是社會上層套在像孫悟空這樣的人身上的制約,儘管如此,孫悟空該出手時還是出手了,也體現了他一向來的不屈的個性。
儘管這是一部叛逆宣言,但裡面卻還是刻畫了許多的無奈。孫悟空法力再大,也逃不出如來的手心,最後,還得聽命於如來,還很高興地受封成“戰鬥勝佛”。這裡,其實像社會一樣,它是有制度在的,整個都有規矩,告訴我們叛逆還只是小範圍的,個別的,而非動搖整個根基。其實,我們看到如來手下的佛在讓唐僧進入之前就索要賄賂,拿了唐僧的金缽,在佛前還一臉虔誠,作品之所以要這樣展示,無非告訴我們即使是天庭,即使是佛界,也是不純的,各種不正當競爭仍然存在,各種關係依然會有。
我覺得西遊記就是一部叛逆宣言。
大學生讀後感1500字 篇14
法國當代比較文學家艾登堡說過“沒讀過《西遊記》,正像沒讀過托爾斯泰一樣,這種人奢談小說,可謂大膽”。自古以來,神話小說多如牛毛,就思想的深刻,幻想的神奇、形象的生動、語言的嚴謹、構思的精巧來言,沒有一個神話小說能與之比較。我不是理論家,但在看西遊記時也有新的發現。出神入化天馬行空的夢幻故事,情節神奇莫測是西遊記的特點。讀書破萬卷,下筆如有神。看過《西遊記》後我對這話更是有了新的感受。西遊記在寫作上可說是“草蛇灰線,伏脈千里”,其中隱含的深意少有人知。幾乎所有人都認定西遊記是神話小說,它確實有很多神話成分。但是,西遊記裡的神魔可不是作者隨意寫就的,裡面大有講究。需要熟悉中國神話傳說與民間信仰和古老的星象學,甚至奇門遁甲。
大家知道孫悟空武藝超群,神通廣大。但在取經路上遇見的妖精幾乎都不比他差,無形中讓人憤憤不平。搶走朱紫國王后的金毛吼是觀音菩薩的代步工具,法力高強,尤其是他的寶貝紫金鈴更是厲害。若不是行者偷了,根本就近不得他身,仔細一看才明白,他是《封神演義》裡通天教主的徒弟----金光仙。烏雞國裡的假國王青毛獅子是文殊菩薩的坐騎,這獅子也是通天教主的徒弟虯首仙。他不思悔改又到獅陀國與白象精一起算計吃唐僧,而白象是普賢菩薩的坐騎。也是封神演義裡的大仙----靈牙仙,這些妖魔實際上是孫悟空的前輩。當年若不是元始天尊和太上老君幫忙,這些菩薩也收服不了他們,也就難怪大聖降妖的時候總被妖精打的抹眼淚了。
近來很走紅的豬八戒,乃天蓬元帥臨凡,手裡拿的是上寶遜金耙。他的來歷十分了得!天蓬是北斗七星中的太微星,是道教神祗裡顯赫的“四聖元帥”之首。真武大帝以前也是他的手下,可見其在天上的地位十分高。可為什麼天蓬元帥在西遊記裡是掌管天河的水神?記得《五行大義》中說,“一宮,其神太一,其星天蓬,其卦坎,其行水”,也就是說天蓬星五行屬水,所以天蓬元帥被寫成天河水神也就正常了。有人說玉皇大帝殘忍,僅僅因為調戲嫦娥就把他貶的“身如畜類”,我不相信這樣一個顯赫的神靈會錯投豬胎。世界上第一個測量子午線的僧一行,年幼時經常受到鄰居的接濟,他後來受到唐玄宗的寵遇。這時鄰居的兒子殺人被判死刑,就去求一行搭救。一行讓他在某天某時某地抓了七隻豬,並封到一個大甕裡,這時天上的北斗七星便不見了。古人是講究天人合一的,玄宗皇帝為此惶恐萬分,於是一行趁機勸他大赦天下。鄰居的孩子被大赦後一行把豬放了出來,天上的北斗七星才又出現。該故事記載於《明皇雜錄》裡。這個傳說隱含著北斗七星曾下凡化身為豬,而作為北斗星之一的天蓬元帥自然也不例外。可見吳承恩綜合了道教神抵、五行八卦、民間傳說等最終寫出了形象生動受人喜愛的豬八戒。
天蓬元帥的出身讓我們吃驚,更不用說那孫悟空了。胡適認為孫悟空是印度神話裡的猴王哈奴曼,我覺得這過於扯不上邊。倒是宋朝就有了本《取經詩話》裡面有個猴行者,自稱是“花果山,紫雲洞,八萬四千銅頭鐵額獼猴王”。有意思的是孫悟空簡直無處不在。他在另一本奇書《南遊記》裡竟然有了個女兒——孛月星。齊天大聖的女兒真是英雄了得!是她幫助父親孫悟空打敗了華光菩薩。迫使華光與父親結拜為兄弟。而華光菩薩是佛祖的燈芯。在《東遊記》裡孫大聖又幫八仙抗拒天兵的抓捕,而奉命去抓八仙的人居然是捲簾大將,他後來的沙師弟。
在這裡我們已經能看出,吳承恩絕非為了情節的發展而憑空臆想編造出書裡的人物。相反,他透過小說,給我們展現了一個紛雜博大的中國神話體系。讓我大開眼界,長了不少見識。真是開卷有益!拿起一本書閱讀,不能只看熱鬧,應該細心體味作者的真意。同時還要與其他相關書籍互相參證,這樣才能看的透徹,讀起來也會更有滋味。
而我在這樣的閱讀裡,又有了意外的收穫。《西遊記》不是簡單的神話小說,艾登堡也僅僅是看到了它在小說技藝上的優點,我甚至覺得不能拿它當小說來讀,至於箇中滋味,待我再慢慢道來。
大學生讀後感1500字 篇15
每當我翻開《西遊記》時,總有不同的心情。它在四大名著中,是最生動活潑的,小時候的我讀起它來總覺得既過癮又有趣。但今日不變的是那種真情流露和色彩斑斕的神話世界。
這是一部所有人都愛讀的經典大作,每個人都能在解讀《西遊記》時都會獲取不同的感覺和啟示,有人喜歡它鮮明的人物個性;有人喜歡它瑰麗的整體形象;有人喜歡它活潑詼諧的對話旁白;有人還研究它的歷史背景、社會現象。但在我看來,他那曲折的情節中暗藏著人們渴望而不可及的生活理想和人性追求,那就是——自由。
在經歷了日復一日個性受約束的日子,二十一世紀的人們都格外向往自由,嚮往那個自由的化身:孫悟空。孫悟空破土而出,“不伏麒麟轄,又不服天上各個神仙所約束”,闖龍宮,鬧冥司,自花果山上自稱為王。可以說已經達到人性擺脫一切束縛,徹底自由的狀態。孫悟空其實就是自由的化身,他的品質中最突出的就是嚮往自由,他始終在追求自由,它的一切鬥爭也是為了爭取自由。這樣一個鮮活的形象給予了讀者一種追求自由,追逐自由的力量和勇氣。然而,每個人都明白,在現在,即使是將來,完全的自由終究是不可能的,人始終要受到這般那般的約束。儘管包圍著我們的是個受約束的世界,但我們可以讓內心儘量變得廣闊而舒坦,讓它能夠無邊無際、嚮往自由的生活。
在四個主人公中,我最喜歡的是孫悟空,第一:他人妖分明,就說在“三打白骨精”中,只有孫悟空看出村姑、老婆婆、老大爺是白骨精的化身,豬八戒還在唐僧面前打孫悟空的小報告,唐僧還在埋怨孫悟空。第二:孫悟空對唐僧忠心耿耿。因為孫悟空三次打死白骨精的化身,唐僧認為孫悟空三次打死了好人,所以把孫悟空趕回了花果山,後來唐僧被白骨精抓去了,豬八戒寡不敵眾只好去花果山請大師兄回來搭救師傅,孫悟空一聽到唐僧白骨精抓去了,就不計前嫌和豬八戒去搭救師傅。可見孫悟空對唐僧忠心耿耿。碰到困難豬八戒總是說“我們散夥吧!師兄你回花果山當猴王,師弟你迴流沙河,我會高家莊當女婿。孫悟空堅持去戰勝困難;不肯散夥。第三:我喜歡孫悟空機智勇敢戰勝妖魔鬼怪,克服一個個的困難,終於和豬八戒、沙和尚保唐僧到西天取得真經。
在這個劇本中,我始終一如既往的支援孫悟空這個角色,雖然這個只是一個角色,在生活中我們也很少遇到這種現狀幾乎沒有,但是孫悟空那不懈的精神還是永遠留在我們心中,因為他有一顆不服輸,不認輸,忠心耿耿的心將我們的心聯絡在一起。
這本書透過這些故事,體現出孫悟空不達目的不罷休的追求精神。
這個故事深刻地告訴了我們正義是一定會戰勝邪惡的,因為真理永遠存在,做每一件事情都要不達目的不罷休,絕氣餒,這種精神正是我們青少年所需要的。而且,好吃懶做也是不行的,只有機智靈敏、英勇果斷才能事半功倍。我們在學習時,或者在生活中不應該遇到一點挫折和困難就放棄,挫折和困難是可以克服的,動動腦筋,努力一把,咬咬牙不就過去了嗎?一旦戰勝了困難和挫折,那勝利還會遠嗎?
然而,目前社會上還有許多人被一些價值不大的東西所束縛,卻自得其樂,還覺得很滿足。經過幾百年的探索和發展,人們對物質需求已不再迫切,但對於精神自由的需求卻無端的被抹殺了。總之,我認為現代人最缺乏的就是一種開闊進取,尋找最大自由的精神。
在厲盡時間錘鍊的《西遊記》中,竟深深蘊含著新世紀人們最渴望的自由精神……我更明白為什麼它能夠傳承至今了。
《西遊記》的故事告訴我們一些道理:任何事一開始總是非常艱難的,但只要能樹立信心和勇氣,經過努力,相信可以取得成功的!也就印證了一句老話:萬事開頭難。一開始只要堅持住了,經過不懈的努力,相信不久以後,成功一定是歸你所有的!當我翻開四大名著之一的《西遊記》故事時,立刻被它吸引住了。故事中倔強正直、機智勇敢的孫悟空,好吃懶做的豬八戒,任勞任怨的沙僧和正直單純的唐僧都被作者刻畫得栩栩如生。
這本書透過這些故事,體現出我們做任何事情都要有一顆積極向上,永不腐敗的精神支撐著未來!
大學生讀後感1500字 篇16
西遊記為我國四大名著之一,既然是四大名著,那一定有著它不同凡響的東西,讀了《西遊記》,我發現了它許多的秘密!
西遊記主要講的是唐僧,孫悟空,豬八戒,沙和尚,白龍馬師徒五人去西天取經,在途中歷經九九八十一難的故事。一路上,總是因為唐僧太心軟,或妖怪有什麼厲害的寶貝,唐僧總是難逃“妖”手,哎,誰叫他是金蟬子的轉世呢!幸虧有神通廣大的孫悟空在,不然唐僧可能連第一難也過不了。而且這本書的人物形象刻畫得很好,心慈手軟,固執己見的唐僧;神通廣大,桀驁不馴的孫悟空;好吃懶做,頭腦簡單的豬八戒;身強力壯,成熟穩重的沙和尚;盡心盡力,忠心耿耿的白龍馬。一個個都好像生活在我們身邊的人。他們的心理描寫也很出眾:比如在一集裡,孫悟空讓豬八戒去巡山,因為豬八戒懶惰,所以就偷偷睡覺去了,但還不忘記想著要怎樣編一個謊言才好讓唐僧相信,讓我皺緊眉頭,又讓我笑個不停。還有一點,裡面的故事情節也很有趣:我們知道,一個家庭中,都是女人生孩子,但在西遊記中師徒四人路過女兒國,唐僧和豬八戒因為不小心喝了子母河的水,因為水有魔力,喝了可以讓人生孩子,所以唐僧和豬八戒都肚子疼得厲害,可有趣了!
西遊記中的人物每個都各有自己的特點,而且都是缺一不可的,就算是豬八戒,也是有優點的,那麼接下來我就為大家好好分析一下各個人物吧!
唐僧:又名唐三藏,玄奘,而且他還是金蟬子的轉世。唐僧之所以要來西天取經,是奉唐太宗之命去西天取得真經,帶回來為東土百姓造福的。在途中,因為是出家人,他先解救了孫悟空,又相繼點化了豬八戒,沙和尚,白龍馬。於是這四個徒弟,一路上都盡力保送唐僧,只是有時唐僧總是黑白顛倒,不分是非,明明是妖怪孫悟空都說了還不相信,總是說要“慈悲為懷”,真是太固執了!
孫悟空:又名孫行者,徒弟中的大師兄。人們都經常說:“你幹嘛呀,猴急猴急的。”孫悟空本身就是猴子,自然也是毛毛躁躁的,從來不想後果,特別容易衝動;但四個徒弟裡,武功也屬他最厲害,七十二變,火眼金睛,鋼筋鐵骨,本領高強著呢;不過,雖說有點毛毛躁躁,但一般猴子還帶個特點——鬼點子特多,還是與眾不同的鬼點子:比如在女兒國,因為女兒國沒男人,所以女王見唐僧來了就一定要他做皇帝,還好孫悟空鬼點子多,讓唐僧假裝同意,並說讓徒弟去取真經,換好通關文碟,最後藉機找個理由出去,自己用定身法定住他們,就可以脫身了。你說他的鬼點子是不是很有趣?
豬八戒:又名豬悟能,呆子,徒弟中的二師兄。在西遊記中,我最不喜歡豬八戒,好吃懶做,做事都幫倒忙。但豬八戒也有好的一面,比如對師傅很忠誠,而且很憨,也很可愛,有點小孩的味道。但在三打白骨精這一回裡,而白骨精因為變了樣,迷惑唐僧,但後來孫悟空發現並打了她一棒,但妖怪逃走了,最後只留下屍體,讓師傅不開心,可豬八戒還添油加醋,說是孫悟空自己變的,這樣一共三次。看完三次,我真恨不得衝進書裡,罵豬八戒一頓,想必你也有同感吧!
沙和尚:又名沙僧,沙悟淨,徒弟中的三師兄。他是徒弟中最穩重的了,所以他經常在許多事件中充當“和事佬”的角色。沙和尚也是最能吃苦的人,西天取經一路上那麼多時間,那麼多行李,都歸他一人挑,而且任勞任怨,而按照我們的說法就是“優秀幹部”。總之,我心目中沙和尚的代名詞有這麼幾個:沉穩,忠誠,和事佬,任勞任怨。
白龍馬:雖說白龍馬也是一個徒弟,但他好像早被我們忽視了,我們潛意識裡他就是一匹坐騎,而不是唐僧的徒弟,但確實,他在西遊記裡出現得很少,但還是在僅有的一次出場中表現得很好:而那一次正好“白骨精風波”後孫悟空回花果山去了,結果唐僧又正巧遇見一個很厲害的妖怪,因為沒了孫悟空,沙僧、白龍馬和豬八戒去救師傅,連沙僧和白龍馬也被捉了。那一次白龍馬也使出了全力,雖然只有一次,但我也看出了白龍馬的忠誠和那種意志,都看得出他在無聲地向大家說明:我也是唐僧的徒弟!
看了西遊記,我深刻感受到了四大名著的不同凡響,以及人物的心態,作家的思想,並能讓人為書中的人物焦急,傷心,喜悅,打抱不平。
好書,讓人回味無窮,讓人讀上千千萬萬遍也不會覺得膩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