勇氣來源於自信_讀《勇氣》有感600字_小學作文

勇氣來源於自信_讀《勇氣》有感600字_小學作文

  當仔細品讀一部作品後,大家一定都收穫不少,需要回過頭來寫一寫讀後感了。到底應如何寫讀後感呢?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勇氣來源於自信_讀《勇氣》有感600字_小學作文,歡迎閱讀與收藏。

勇氣來源於自信_讀《勇氣》有感600字_小學作文1

  普通人看完的感受,毫無心理學與哲學基礎!

  怪書。它所講述的並不是糾正某個問題的一個方法或思維,而是一整套圈連起來的思想。如果你反對一個點,所有的點你都很難認同,我一開始因為好奇因為求知,這個知並不包含答案,但看完第一夜之前的對話,我確實很想知道答案。因為它推翻了大眾的普遍認知。第二次談話前有三個問題,自由是什麼?我為什麼不能自由?束縛我的究竟是什麼?我按我自己的想法現代思維回答了。

  往後看它告訴我們人的切煩惱來源於人際關係,想要構建良好的人際關係,得從課題分化開始,你的課題,我的課題,不去幹涉別人的課題,也不被別人干涉。這中間有一個例子,小孩的教育問題,關於他的學習是他的課題,不是父母的課題,父母都不能去幹涉他的課題。不能說,你應該學習,你應該要考哪所學校。能做的是“把馬帶到井水旁,喝不喝水取決於它自己”。

  它主張目的論,否定精神創傷即“因為過去受過什麼傷害,導致我現在怎麼樣”否定因果論即“因為A我做不到B,內心暗示就是沒有A我也能做到B”總之人的行為都帶有對自己的“善”在裡面為目的。我接著尋求答案,最終問題來到,如何自由,幸福。它對自由的定義是被討厭的“勇氣”,幸福則需要三個階段來實現,自我接納,他者信賴,他者貢獻。自我接納我尚可接受,因為百分之九十的大眾都是普通人總會認識到自己的普通,完成自我認知。他者信賴與他者貢獻我卻是不敢苟同,太理想化,它主張你只管去開始做,不管他人有沒有回應,那是他人的課題,改變自己能改變的。這本書內容真的引起深思或氣憤,但其中也可以找到自己目前所需的“勇氣”啊勒德的心理學是使用的心理學。

勇氣來源於自信_讀《勇氣》有感600字_小學作文2

  今天,我再一次讀了《花的勇氣》這篇短文,再次被花在冷風冷雨中頑強生長的毅力所感動了。

  課文講述了這樣一個故事:|“我”來到了維也納看花,非常的失望,因為小花藏在草下邊,還沒有長出來。在冷風冷雨過了一天又一天,我又來到了我看花的地方,眼前一亮--小花冒出來了,在這樣的冷風冷雨的環境裡,小花的顏色是如此的鮮豔如此的炫目如此的美麗……讓我明白了生命的意義是勇氣和毅力還有堅持

  在我們的身邊,也常常能看到這樣事情:頑強的小草,在春風底下茁壯成長,不怕冷風冷雨,任由其吹打,茁壯成長。這頑強的小草正如唐朝詩人白居易寫的那首詩啊,“野火燒不盡,春風吹又生”。就連野花小草樹木都如此熱愛生命。

  和野花小草樹木相比較--人們難道就不能更加的珍惜生命嗎?這段時間常聽到一些輕易自盡的學生,我不知道他們想過沒有,難道他們還沒有野花小草樹木如此熱愛生命嗎?他們不知道在他們走向死亡的同時,留給他們的父母及親人是流不盡的淚水與無盡的悲傷和心痛。(www.wifi03.com)還有一個永遠的為什麼。

  可是也有人比野花小草樹木還熱愛生命。

  再次朗讀了這篇課文,我的心靈再一次受到了深深地觸動。生命如此寶貴,我們為什麼不珍惜生命呢?生命中那份美麗與炫目,我們又應該怎麼樣去體現呢?

  那就是像維也納小花一樣,能夠在冷風冷雨的環境中頑強生長,用所有的毅力勇氣和堅持去生長和開花。我相信終有一天我們也會開花也能美麗的!

勇氣來源於自信_讀《勇氣》有感600字_小學作文3

  讀這本書的感覺:帕克帕爾默這本書理論性很強,很難懂,需要反覆看。經過細細品味,慢慢咀嚼他的真知灼見,讓我感受良多,也使我對好的教學有了一定的認識。

  一、好的教學源自於心靈的呵護和撫慰

  帕爾默在書中說:“教育是引導學生邁向理解和生存於世界的更真實途經的精神之旅,如果不鼓勵察內心領域,學校怎樣能夠實現它們的使命呢?”帕爾默這句話可謂擲地有聲。他的這一席話,讓我懂得了教學藝術的本質不在於傳授的本領,而在於激勵和鼓舞;教育是一朵雲推動另一朵雲,是一棵大樹撼動另一大樹,是一個心靈碰撞另一個心靈。

  二、好的教學源自於教師自身的認同與完整

  在生活與工作壓力日益增大的今天,作為一名教師,對自身的認同與完整很重要。不少老師常常容易有意或無意把自己定位為一名教書匠,往往滿足於教學的技能而不是當成事業來做。帕爾默在書中強調:“真正好的教學不能降低到技術層面,真正好的教學來自於教師自身的認同與自身的完整。”我認為作為教師不僅要引領孩子學習知識,還要以自己健康的心理,健全的人格魅力去淺移默化地影響和感染學生,也只有這樣,好的教學才能得以彰顯。

  三、好的教學來自於以主體為中心的共同體中

  “教學於共同體中──以主體為中心的教育。”這是帕爾默在書中提出的觀點,我認為很有道理。傳統的課堂以教師為中心的模式,學生被當成盛知識的容器。嚴重挫傷了學生的興趣和積極性,使教學事倍功半。因此,一種以學生為中心的全新課堂模式騰空出世,然而學生學習很熱鬧,但沒有序列,沒有深入,往往淺嘗輒止,課堂效果並不太理想。所以在學生為本的課堂理念的同時,也不能忘記教師在課堂上的重要組織、引導、啟發作用,讓課堂成為師生共同發展的理想天地,讓真正好的教學源自以主體為中心的共同體中。

  帕爾默那一句句真知灼言,猶如深埋在沙坑裡的美麗貝殼,需要我們一點點,慢慢地去深入挖掘…

勇氣來源於自信_讀《勇氣》有感600字_小學作文4

  近日,我讀了一篇文章,是狄斯尼寫的《勇氣》。主要講述了一個掉進敵軍領地的美國傘兵,在情況危急的時候請求一個法國婦女讓他躲了起來。但是,德國士兵發現了他並把男主人擊斃了,而美國傘兵逃了出來。於是敵軍德國兵們大範圍的搜尋美國傘兵正處的森林。最後他又一次向那附近唯一的房子跑去,那法國婦女又一次接受了他並毫不猶豫地又一次把他藏了起來,直到他們的地區得到解放。

  合上書,我不禁細細品味。這篇文章的題目是全文的中心所在,也是文章的線索,全文是圍繞這兩個字展開的。文中提到過兩種勇氣:美國青年敢於求生的勇氣的法國女人敢於犧牲的勇氣。我認為作者更看重法國女人的勇氣——如果她沒有這份勇氣,即使美國青年再來懇求她,她也不會搭理,美國青年也無法得救。人生需要勇氣,勇氣是生命的脊柱。不論是什麼勇氣,都能為我們帶來希望。人生會碰到許許多多的困難,這時候,我們需要勇氣來武裝自己,劈荊斬刺,終會見到美好的未來。

  在文章的結尾,那為空軍將領的法國女人的評價是:“她是一個幸福的女人。”“她懂得她的信仰是什麼。”法國婦女的勇氣來自她渴望和平,反對戰爭的堅強意志而迸發出來的強大精神力量。那麼,她的信仰就是和平。而她堅持了自己的信仰,所以她是幸福的。“寧做太平犬,不做亂離人。”

  從古自今,和平,是每一個人都向往的。為了捍衛它,許多人不惜獻出無價的青春和寶貴的生命。正義的戰爭是為了更長久的和平,讓我們珍惜和平、熱愛和平、保衛和平。不論是昨天,今天,還是明天,都需要我們所謂的信仰——那就是和平!

勇氣來源於自信_讀《勇氣》有感600字_小學作文5

  教學生涯,撥開迷霧,認清自己的內心,即使是在冷風中搖曳的一點燭光,也堅信自己的光芒,自己的熱和那是給予一撥又一撥學生的關愛與庇護。我相信自己有勇氣在教學中不斷探索、不斷髮現。

  帕爾默引導教師們進行了一次精神之旅,幫助我們建立了對教學的共同熟悉。他也號召有關的教育機構在這方面支援教師。教育是帶領孩子們進行一次心靈之旅的過程。在這個過程中,孩子們學會用更真實的方式來看世界,在這個世界中生存。假如沒有這樣的鼓勵和引導來探索內心世界,那麼我們的教育、我們的學校將如何完成它的任務和使命?相信很多老師都有過這樣的感受,我們熱愛教育,同時為教育痛苦。我們不辭辛勞,我們樂意學習,我們希看自己的教學生涯佈滿成功。但現實往往是不盡如人意。有時我們甚至想放棄,失往了繼續努力的勇氣。

  為什麼會處於這樣一種狀態中呢?是學科知識的淺薄?是教育方法、技巧的缺乏,還是對學生的研究不夠?反思中,我發現唯獨缺少了對自己內心的關注。然而,帕爾默告訴我,核心題目是"熟悉自我",是自我認同和自身完整。他說:"當我還不瞭解自我時,我就不瞭解我的學生們是誰。…當我還不瞭解自我時,我也不能夠懂得我的學科。"

  帕爾默說,要尋找一種與自己本性契合的教學方式。他的話給我指引了一條明確的道路。我們要找回自己,慢慢找回自己,哪怕很艱難。開始的時候,我們總是習慣於模仿。看到一種好的教學方式,就想著怎樣照搬到我們自己的課堂中來。也許這是一個必要的過程。但假如一直是模仿,就有題目了。我們要自覺地往尋找,學習往尋找。這段尋找的路肯定很漫長,要走很多彎路。但我們必須往。作為老師,我們惟恐告訴學生的不夠多,惟恐不能在有限的時間裡給學生足夠的資訊,惟恐不能給學生足夠的時間進行練習。我們把學生的自主學習、合作探究的時間擠掉,由於我們怕浪費時間不能完成學習任務。

勇氣來源於自信_讀《勇氣》有感600字_小學作文6

  與大多數人一樣,我總會在某些時刻不自覺的陷入自我厭惡與自我懷疑中,覺得自己在各個方面都不如別人;偶爾也會覺得生活中存在諸多無奈,若是能換一種活法是不是就會變得不一樣了;又或者對於人生的意義越來越模糊……

  想要改變,卻又無從下手,最後只能長嘆一聲:“我又能怎麼樣呢?“

  直到某一天我在書店裡偶然發現了這本書——《被討厭的勇氣》,書中阿德勒闡述的對自我的解放、對幸福的論述都讓我有種耳目一新、醍醐灌頂之感,一如胡慎之在推薦序中所說:“這本書絕對不是心靈雞湯,而是稍帶苦澀,但又可治病的良藥。“

  例如書中所說:“一切煩惱都來自人際關係。”無論是誰,無論你的年齡多大身處何種地位做著什麼工作,複雜的人際關係都是無法逃離的存在。而在人際關係中,我們絕大多數時候都在期待著他人的表揚,害怕他人的批評,害怕被他人所討厭或者害怕在人際關係中受傷害,從而不斷的約束自己的言行舉止去迎合他人價值觀以及評判標準。因此,各種各樣的煩惱就此衍生,疲憊感也隨之而來。

  那麼,我們該如何改變呢?

  書中大致給出了幾個方向:其一、課題分離。我們首先需要弄清楚“這不是自己的課題”這一界限,丟開別人的課題是解開錯綜複雜的人際關係之線的關鍵。其二、要有“摒棄現在的生活方式的決心”,書上說:“重要的不是給予了什麼,而是如何去利用被給予的東西。你之所以想要變成其他什麼人,就是因為你只一昧關注著‘被給予了什麼‘。其實,你不應該這樣。而是應該把注意力放在’如何利用被給予的東西‘這一點上。其三、要樹立起向前邁進的勇氣。很多時候我們因為害怕而止步不前,卻不知這樣的我們在他人眼裡更顯卑微,所以,何不大膽的向前邁進,成就一個更好、更自信的自己!

  關於人生的其他許多課題,書中都給出了獨到的見解,在此我就不一一贅述,相信細細品閱後的你定能從中得到自己需要的問題答案。

勇氣來源於自信_讀《勇氣》有感600字_小學作文7

  最近,我讀了《教學勇氣——漫步教師的心靈》一書,本書的作者帕克。帕爾曼在美國一所大學任教,近幾年來置身於教師成長、培訓方面的研究。書中主要談到了我們做好工作的能力源自對於“我們自己是誰”的認識,當堅定立足於一種真實的自我意識時,我們就獲得了雖然困難但有意義的工作所需要的所有資源,它在提升和假山我們對於教育、共同體和精神性三者之間關係的洞察力和人事方面,沒有人比他做得更好。他比我們所理解的自我發展意識應該更好一些,沒有對自己客觀、準確的認識和把握,很難把一件事情持久的繼續下去。

  教師做到一定階段,如果再往前走,就需要返回自身,追問“我是誰”,重新認識自我。這是《教學勇氣——漫步教師心靈》中的一個觀點。我喜歡這本書,在於這個觀點特別能打動我。作者帕爾默說:“真正好的教學不能降低到技術層面,它來自於教師的自身認同與自身完整。”這意味著“我”與教學是一體的。教學不是外在於“我”的工具,不是一個不斷消耗、耗散的過程,而是一個豐富自我、滋養自我的心理過程。好的教學是對學生的親切款待。在這種親切款待中,又產生了一個親切款待教師的世界。

  帕爾默提倡需要發展教師職業的深層愉悅,這種深層愉悅的根基在於將教學工作融入自我完整之中,如果一項工作是我們內心真正想做的,即使辛勞也樂此不疲,工作讓生活充實快樂,遇到的每一個問題都是自身成長的機會。所以,作為教師要學會與自己的心靈對話,我們經常故意漠視心靈發出的聲音,結果心靈要麼緘口,要麼變得粗暴,對待心靈有如待友之道,不是有計劃、有目的的問詢,而是平和、快樂地聆聽和絮叨。只有教師能和自己的心靈對話,才有可能將心靈呈現在我們的學生面前,真正的教學才能發生。總之作為教師要保持心靈的完整,讓教學成為自己生活樂趣的一部分,這是讀罷此書後我的收穫。

勇氣來源於自信_讀《勇氣》有感600字_小學作文8

  日跑數里,並未疏於學習。不過時光太快,僅憑奔跑的腳步似乎無法將假期截留,於是下筆做些記錄。對於一本暢銷譯本書籍,我採用手術刀式的分解和一些隨性的思考,如此既保留了閱讀興趣又不至於過目即忘。

  教師即課程,教師即教育。如同定向運動,先得錨定自我,才能建立與學生、學科、同事、世界的聯絡,才能選擇途徑,才能發生教學這個織網行為。想把育才比喻為大樹,教師心靈是這顆樹的種子和原始力量。種子優良、堅韌、根深才能枝繁葉茂,碩果累累。又覺不妥,因為教育的果實並非一成不變、千篇一律。把教師自我比喻為陽光、水源都不恰當,因為教師的自我發心對任何受教育者都不是一個簡單的催發,而是一種激發和滋養,使其有無限的可能性,而非整齊劃一的雕琢和栽培。

  教育是讓心越來越柔軟,讓脊樑越來越堅硬。教師的內心如果沒有被激發,一切外在都如夢幻泡影,收效甚微。咱們的培訓還少麼?培訓的形式還少麼?優厚待遇、頂住官僚侵擾、肩負學術治理、教學方法和用品改良並不夠,珍惜、激勵教師心靈才是教育革新的源泉。構建教師自我的內心景觀,讓教師意識到自我、認識到自我、觸控到內心。教師對內心世界越熟悉、越篤定,教學與生活就越踏實。我們曾經把這些標準認定為優秀教師、教育專家才需要達到的層級和境界,而其實這是踏入教壇者就需要思考的核心問題。

  教育體制能否從解決外在問題、頭疼醫頭腳疼醫腳策略轉變為支援教師的內心世界,催發教師的內心生長?教師能否從被動前行多一些主動思考,從滿滿套路技法層面留存一點空間去觸控自己的真心。很多老師教著書,用著方法,戴著面具,使著套路,但是卻未曾問過自己何為真,何為自己。你找不到自己的心,一定找不到學生的心,更無法建立學科知識的通暢紐帶。

勇氣來源於自信_讀《勇氣》有感600字_小學作文9

  信仰,使人們所必需的,什麼也不信的人不會幸福——[法]雨果

  沒有信仰,則沒有名副其實的國土……——[美]惠特曼

  在德軍雪亮的刀影裡,在死於刀下的親人身邊,一個法國女人與一個素昧平生的美軍士兵重複著一個簡短的對白“你願意把我藏起來嗎”?“哦,當然了”。詮釋了勇氣的雙重意義。

  這放手一搏的勇氣,這在死去丈夫身邊還冷靜地把陌生人藏匿的勇氣,這語言不同國籍不同身份不同的兩個人,為什麼對勇氣做出了這樣相同的'選擇?因為信仰,因為這來自大洋兩岸的共同信仰,對自由,對和平,對反侵略反法西斯共同的最高信仰。“信仰是沒有國土和語言界限的,凡是擁護真理的人就是兄弟和朋友”。有了這樣的信仰,與為了信仰的那份執著,雙重被信仰激發地對侵略者的同仇敵愾的燒天怒火熊熊燃燒在一起。更有那對自由忠貞不渝的千千萬萬法國人,誓與同樣信仰的人們,用手提著頭顱,踏著同胞的血淚,衝破如雲的戰陣,越過侵略與壓迫的邪焰,將豺狼驅出國土去。

  是的,他們來不及停下掩埋同伴的屍體,來不及悼念慘死的親人,這對自由對國家對民族的信仰把他們的心燒得發慌,一分鐘也不能耽擱了。因為這烈火似的信仰後是自由國土上幸福的日輪。而且,被淚水泡軟的骨頭,惡鬼們嚼起來省牙。美國人說,有信仰才有國家,法國人說,有信仰才有幸福,這平凡的法國女人,有對自由的信仰,雖失去親人,可她是個幸福的女人;這偉大的法蘭西人民,有對自由的信仰,雖有無數泣血的黑夜,可終究有個光輝燦爛的黎明,一個自由的國土。

勇氣來源於自信_讀《勇氣》有感600字_小學作文10

  勇氣是什麼呢?勇氣莫非就是膽大?當然不是。讀完《花的勇氣》這篇課文以後,我才明白,勇氣是生命的動力。

  《花的勇氣》主要是講作者馮驥才在四月去維也納,只看到草地,看不到花兒,十分失望。可當他離開之際,卻看到小花們在冷風冷雨中傲然挺立。他很震驚,這些小花讓他明白了,生命的意味是——勇氣。

  我讀完後也被震撼了。當讀到“它們比青草只矮几釐米,躲在草下邊,好像只要一使勁兒,就會齊刷刷地冒出來……”這些句子時,我想,這需要多麼強大的生命力啊。還藏在草下就這麼壯觀,要是真長起來的話,不知會是怎樣的情景。可這強大的生命力的動力又是什麼呢?我繼續讀下去,讀到快結尾的時候,有一句話牢牢地將我的目光留住了,“在冷雨中,每一朵小花都傲然挺立,明亮奪目,神氣十足。”我看了以後歎為觀止,這是多麼了不起啊!小花那種不懼風雨、傲然開放的勇氣真令人敬佩。

  我又想起了自己,在有困難和挫折的時候,就會發脾氣。因為我沒有勇氣去面對困難,就在每一個困難面前低頭,停滯不前。小花都能有如此勇氣,何況我們呢?我們很多人都不敢面對困難,真是連花都不如。我非常慚愧,我應該勇於去面對困難,戰勝困難,向這些小花學習,用勇氣去散發生命的光彩。

  這些小花還使我想到了杏林子。杏林子12歲就得了“類風溼性關節炎”,每天生活在病痛中,全身上下只有兩根手指能動。可她靠著這兩根手指握著筆,一個字一個字地寫,寫了20多本書,成為了當時風靡的知名作家。杏林子多麼勇敢啊,她用自己的勇氣戰勝了困難,成就了精彩人生。

  讀完文章後,我對勇氣有了新的理解。勇氣不是無所畏懼,而是儘管怕了,但還要勇敢向前。這樣才會讓人生更有意義,因為勇氣是生命的動力。

勇氣來源於自信_讀《勇氣》有感600字_小學作文11

  前些天我讀了《勇氣》這篇文章,文中敘述了在一所英國名門公立學校——哈羅學校發生的一件事。一天,一個強悍的高個子男生,命令一個剛入學的新生替他做事,可是被新生斷然拒絕。這位高個子男生惱羞成怒,竟劈頭蓋面地向那位新生打了過去,可新生卻並不願乞伶告饒。這時圍觀的學生有的冷眼相看,有的起鬨嬉笑,有的一走了之。突然一個外表文弱的男生站了出,並要為那個新生受高個子的一半的拳頭。這時自認為強悍的高個子男生羞愧地停住了手。

  那位被毆打的新生名叫比爾,這件事讓他深感愛與善的可貴,經過努力,後來成為英國頗享盛名的大政治家。而那位挺身而出、願為陌生人分擔痛苦的,則是揚名全世界的大詩人拜倫。

  一股相信自已是正義的勇氣讓拜倫在當時做了如此大膽的舉動,這種毫不畏懼的氣魄精神真是值得我們學習。

  讀了這個故事,讓我也聯想到自己的一次經歷。記得開學不久,在一次激烈的班委競選中,同學們上臺紛紛發表自己的競選演講。坐在下面的我,看著講臺上一些勇敢同學的發言,心中非常羨慕。我也有想擔任班職——體育委員的願望,可我只是心裡默默地想,沒勇氣上臺演講。這時,我的同桌似乎看出了我的心事,鼓勵我上去爭一把。周圍的同學也紛紛為我助威,“上去競選,怕什麼,你能行!”在同學們的鼓勵下,我終於鼓起勇氣向講臺走去,在同學們的熱烈的掌聲中,我邁出戰勝膽怯的第一步,也最終讓我贏得了勝利的成果。我的出色演講得到老師和同學的贊同,我如願以嘗的擔任了體育委員一職。

  讀了這篇文章,我似乎懂得了一個真理:在人生的征途中,只要有這份小小的勇氣,去做別人做不到的事,一定能取得勝利的結果。一個有勇氣的人,一定會實現自己的夢想。

勇氣來源於自信_讀《勇氣》有感600字_小學作文12

  這個學期,我們學了《花的勇氣》這篇課文,我深深的感悟到了生命的意義。

  最近這個月,我骨折了,我深深地體會到了殘疾人的痛苦。在我骨折後的最初兩天,我要用兩隻柺杖走路,走起來非常的困難,走一步要停一停,這跟我平時健步如飛簡直是兩回事,我心裡沮喪極了。

  雖然老師和同學都非常的關心我,幫我拿很多的東西,扶著我上樓梯,但是我每一天都感到非常的勞累,特別是上樓梯的時候,有時候一不小心就會摔一跤,而且摔得還很慘,柺杖也會咚咚咚的像滑滑梯一樣滑下去,遇到這種情況只能讓別人來撿,下樓梯的時候更麻煩,要是樓梯上有水的話,整個人都會一顛一顛地從樓梯上滑下去,感覺真的很不好。

  在骨折的時候最討厭的就是下雨了,在下雨的時候,又不能出去,只能呆在室內,下雨完了更不好了,地面非常的滑,一不小心就摔了一大跤。在我體驗殘疾人生活的同時,我也感到了這種生活的痛苦,需要別人照顧而且還不能玩,感覺真的非常的不好受。但是當我想起許多殘疾人的故事時,他們的精神令我震撼,他們以無所畏懼的勇氣面對一切艱難險阻,我突然明白了為什麼有那麼多的殘疾人都做出瞭如此令人驚訝的事情,他們是靠著勇氣去做的,他們的精神值得我們學習。比如說海倫凱勒,她在又聾又瞎的情況下做出了許許多多令人震驚的事情,她學會了說話,學會了五種語言,還愛上了文字,寫出了很多的文章。比起海倫來,骨折只是暫時的,我是多麼幸運。

  今天,我和媽媽出去散步,不知不覺的就走進了小區的最深處,那裡原來是一片非常茂盛的草地,可是就在去年這一片草地被人燒了,黑漆漆一片,那時候我感到非常的傷心,以為小草從此不會再長出來了。今天,我就無精打采地來到了那片草坪,驚奇地發現這片草地草都長了起來,每一棵小草的都昂著頭,都顯得那麼的鮮嫩,好像一塊塊碧綠的翡翠。它們是冒著風雨長出來的啊!小草竟然有勇氣在風雨中冒出來,何況人呢?

  我明白了生命的意義,那就是勇氣!

勇氣來源於自信_讀《勇氣》有感600字_小學作文13

  帕克.帕爾墨在他的《教學勇氣》一書中說道:“當與學生面對面交流時,惟一能供我立即利用的資源是:我的自身認同,我的自我的個性,還有為人師的我的意識。”這本書基於一個簡單的邏輯前提,那就是:真正好的教學不能降低到技術層面,真正好的教學來自於教師的自身認同與自身完整。只有當我們清楚自己是誰,要做什麼,為什麼要這樣去做的時候,我們的行動從此變得有了方向,我們可以凌駕於我們的行動之上來審視自己的行動。

  帕爾默教授的《教學勇氣》一書,帶領教師為重新點燃教師對人類最困難最重要的教育事業的熱情進行一次心靈之旅。確實,身為老師,熱愛教育工作、為學生奉獻心力,卻不免會遇到挫折。有時候,學生像是不知名星球的外星人,頑皮吵鬧的可以,這時就開始令人懷疑自己的權威性和領導能力;認真準備教材、用心教學,學生卻直說不了解,又令人開始對自己的教學能力失去信心。這些恐懼會把心中的我逐漸瓦解,原本能上的有聲有色的課也因此變的有氣無力,很難讓學生喜歡學習。所以老師們在遇到教學上的問題時,先別急著否定自己,或是根深蒂固的認為你和學生間年齡差距的代溝無法可解,而造成了“我就是教不好、學生就是不會聽”的恐懼。

  其實,試著用同理心和緩地和學生溝通、瞭解學生心中的恐懼根源和深植於教師心中的擔憂,就能用更清晰的眼光看待教學上遇到的挫折,許多問題也就隨著你新的視覺角度發掘出更合適的改善方法。正如《教學勇氣》中所言,要關照教師的內心,使其不會僵化,對深層的自我待之如友,培養一種自身認同和自身完整的意識,使他們無論在哪裡都感到迴歸了精神家園。是呀,失落的心靈迴歸精神的家園,舒展、靜息,教師的生命意識才會覺醒,他們才有勇氣、有能力圓融自我的人生。

勇氣來源於自信_讀《勇氣》有感600字_小學作文14

  讀了《教學勇氣——漫步教師心靈》一書,如同進行了一次心靈之旅。作者帕爾默先生不灌輸深奧的理論,而是用一個個真實教學案例與你產生共鳴。書中一個個案例都跟我們日常教學中高度的相似。分析每一個案例都讓自己有更深的體會。教育是帶領孩子們進行一次心靈之旅的過程。在這個過程中,孩子們才能學會用更真實的方式來看世界,學會在這個世界中生存。

  《教學勇氣》是一本非常精妙的教育學著作,作者引導我們如同進行了一次精神之旅。他幫助我們建立了對教學的共同認識。隨著閱讀的深入,越發感覺自己進入了一個情境——彷彿自己置身於一個課堂,而課堂的老師就是帕克·帕爾默,向我娓娓道說著他從事教育工作以來心中的困惑與反思。他試圖透過他的敘述,讓我清楚為什麼教學總是令我既興奮又恐懼。他試圖帶領著我們,為重新點燃我們教師對人類最困難最重要的教育事業的熱情,進行了一次心靈輔導,這是一次激動人心的、直接而深刻的、探索教學本質的精神互動。

  我們的認知裡,教師是傳道受業解惑的,所以一開始我們想到是不放棄班內的任何一個學生,就算他學習不好,也總有好的地方,從開始的信心滿滿,到後來的失望和退縮,這個過程絕對是痛苦而糾結的。我們常調侃自己:學生虐我千百遍,我待學生如初戀。當然這是一種理想,也是一種追求。教師的愛是博大之愛:當我們感到痛苦和折磨的時候,就需要一種博大之愛來引領和寬慰自己。學生對教師博大之愛最好的回報就是那輕聲的問候:“老師好!”

  教育不僅是改變自己,也影響著你的學生!!任重道遠!

勇氣來源於自信_讀《勇氣》有感600字_小學作文15

  “在成長的過程中,我們一直強調教師要教育自信,甚至啟發教師要專業自信,因為有自信才能發展得更好。自信對於教師成長來說是直觀重要的。從某種意義上說,自信是教師成長的基石。”劉老師在《教師要自我否定的勇氣》一文中提出的。但同時劉老師也指出:教師要有自我否定的勇氣。

  我們要審視自信背後的成長軌跡,進行必要的自我否定。因為否定適用辯證的思維,冷靜的眼光,對事物進行哲學上的判斷,在睿智的思考中看清問題,找尋不足,在自我批判中更好的成長。在教育教學方面有突出成就的叫聲,很容易出現思想的兩極分化,一部分教師虛懷若谷,能夠給予未來發展無限大的可能;另外一種教師,可能會恃才自傲,甚至狂妄自大,這樣就可能會使自己未來的發展停滯不前。

  肯定自己一否定自我難,批判性的否定能讓我們對成長有更清楚的認識,對錯誤和錯覺有更理性的認知,讓成長之路更加陽光燦爛,否定並不是對成長的否定,而是有選擇的對影響制約發展的關鍵點,進行必要的改變,從以前的不合適走向很貼切,從以前的務虛走向務實。

  敢於及時否定自己,是對成長路線的修正,一次次的修正和調整,避免了對成長黑洞的視而不見,讓成長之路少了一些磕磕絆絆。

  具有自我否定的勇氣既是一種魄力,更是一種境界,在否定中不斷的成長是對自我的挑戰,更是對自我提出的更高要求,是發現問題的一種表現,是一種成長的智慧。因為在自己的成長之路上,一定有不適合自己的方向,我們一定不能自欺欺人,視而不見,要正視、反思存在的一點問題,自己才能成長的更快。

最近訪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