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藤野先生》讀後感(通用10篇)

《藤野先生》讀後感(通用10篇)

  認真讀完一本名著後,大家心中一定有很多感想,需要寫一篇讀後感好好地作記錄了。你想知道讀後感怎麼寫嗎?以下是小編整理的《藤野先生》讀後感(通用10篇),歡迎閱讀,希望大家能夠喜歡。

  《藤野先生》讀後感1

  週末讀了魯迅的《朝花夕拾》裡的前幾篇文章,其中我感觸最深的是《藤野先生》。

  藤野先生是魯迅在日本的醫學老師,他對魯迅十分關心。藤野先生在生活上不是很講究,但他卻為人誠懇公正,對自己的學生誨人不倦,對研究一絲不苟。他糾正魯迅筆記上的錯誤;知道中國人很敬重鬼,特別擔心魯迅不肯解剖屍體。

  看了這個故事,使我想到了一個故事:在中國抗日戰爭以前,有一位加拿大大夫白求恩來到了中國。他兢兢業業地工作,“救死扶傷”成了他的最高使命。在面對快爆發的戰爭時,他毫不退縮,絲毫沒有回國的意願,而是堅持留在中國,最終因為病人手術時不小心被感染,不久便離開了人世。

  藤野先生跟白求恩先生,他們都為了自己的使命奮鬥著,我被他們的精神感動了,我想,作為一名小學生,學習就是我們的使命,我們也應該向他們那樣為了自己的使命努力奮鬥。

  《藤野先生》讀後感2

  看了《藤野先生》,有所收穫。

  《藤野先生》回憶魯迅在仙台留學時期的生活,記敘了魯迅與藤野先生的相識、相處,離別的過程和對他的懷念。魯迅初到東京時,看到的是清國留學生在飽含中國人的恥辱的上野公園的櫻花樹下的身影,聽到的是留學生們傍晚學跳舞的喧鬧。這讓魯迅甚為厭惡,也正是這樣,他去了仙台,在那與藤野先生相識。藤野先生的衣著模糊,他為魯迅添改講義,他就正解剖圖,他關心解剖實習,他了解中國女人裹腳。在這一個個片斷中,我看到了那個對學生要求嚴格的藤野先生,那個對魯迅關愛有加,毫無民族偏見的藤野先生,那個對科學嚴謹求實的藤野先生。這樣一位有著高貴人格的老師,也難怪魯迅說:“在我所認為我師的之中,他是最使我感激,給我鼓勵的一個。”

  《藤野先生》也同樣記錄了魯迅的心路歷程,學醫救國到棄醫從文的轉變,表達了魯迅深深的愛國主義情感。在魯迅留學日本之時,是“風雨如磐暗故園”之時,也是魯迅個人處於“路漫漫其修遠兮,吾將上下而求索”的時期。他曾說:“我的夢很美滿,預備卒業回來,救治像我父親似的被誤的病人的疾苦”,戰爭時候便去當軍醫,一面又促進了國人對於維新的信仰。“但從匿名信事件、看電影事件,中國人的麻木不仁中,魯迅才深刻地認識到,學醫可以拯救人的身體,卻不能拯救人的靈魂。魯迅說:“從那一回以後,我便覺得學醫並非一件緊要事,凡是愚弱的國民,即使體格如何強健,如何茁壯,也只能做毫無意義的示眾的材料和看客。”“我們的第一要著,是在改變他們的精神,而善於改變精神的是,我那時以為當然要推文藝,於是提倡文藝運動了。”

  《藤野先生》中的藤野一直鼓舞著魯迅從事反帝反封建的鬥爭,"每當夜間疲倦,正想偷懶時,仰面在燈光下瞥見他黑瘦的面貌,似乎正要說出抑揚頓挫的話來,便使我忽又良心發現,而且增加了勇氣了,於是點上一枝煙,再繼續寫些為正人君子之流所深惡痛疾的文字。"藤野先生影響了魯迅的一生,一個重要原因就是藤野對魯迅傾注了無私的愛。他平等公正、一絲不苟的為一個清國留學生改作業,連一根畫錯位置的血管也要當面替學生改過來;他關心學生的個體差異,聽說中國人敬鬼,擔心魯迅不肯上解剖課;他尊重學生,儘管替魯迅棄醫從文感到惋惜,但理解魯迅這位弱國子民的強國夢,臨別還贈與題寫了"惜別"二字的相片。這些對一個受盡了歧視和汙辱的清國留學生是多麼大的鞭策和鼓舞啊。

  藤野先生嚴謹的教學作風,對魯迅真誠的關懷,還有,對於中國,對於“人”的熱愛。作品的字裡行間,無不洋溢著魯迅對這位恩師的讚揚與牽掛。藤野先生對魯迅的耐心輔導,是希望將日本精湛的醫學技術傳入中國,為中國的人們治療身體上的疾病(事實上,魯迅先生留日學醫的目的,也是如此),在此,藤野先生將醫術還原到了它本來面目——為著所有人的健康而學醫,而不是以自己個人的利益為目標,著實可敬!

  在文章的末尾,魯迅先生寫他至今,仍然被藤野先生的影子鞭策著不斷地“寫為‘正人君子’所厭惡的文字”,又一次表達了作者對藤野先生的懷念和敬佩。熱愛學生、理解學生,使藤野具有了強大的人格魅力,以至於影響學生的一生。

  《藤野先生》讀後感3

  《朝花夕拾》,十篇散文勾勒了從清末到辛亥革命時期若干社會生活風貌,是一幅幅社會圖和風俗畫。雖是回憶性散文,但是有現實的鬥爭性和深邃的思想性,蘊含著作者對歷史的深刻思考和對現實的執著態度。

  書中十篇散文給我印象最深的是《藤野先生》。當時,中國在日本人的心中的確是一個弱國,其中內有一段話“中國是弱國,所以中國人自然是低能兒……”他看著自己的同胞在影片裡被日本人殺害,而且還日本人一同歡呼的國人,那種骨子裡的麻木不仁,不僅可憐,而且可恨!但是日本人也不全都是不知“尊重”二字為何意,魯迅在此則中更看重描寫的是藤野先生的嚴謹教學作風,對作者真誠的關懷,對於中國,對於人的熱愛。作品的字裡行間,無不洋溢著作者對這位恩師的讚揚與牽掛。

  藤野先生對魯迅的耐心教導是希望日本精湛的醫學技術傳入中國,為中國人們治療身體上的疾病,因此藤原先生也將醫學還原到了他本身的面目——為所有人的健康而學醫,而不是以個人的利益為目標,著實可敬。

  在文章的末尾,魯迅先生寫他至今,仍然被藤野先生,影子鞭策著不斷的為“正人君子”所厭惡的“文字”。又表達了對藤野先生的懷念和敬佩。

  《藤野先生》讀後感4

  魯迅初到日本留學時,看到的是清國留學生在飽含中國人恥辱的上野公園的櫻花樹下的身影,聽到的是留學生們傍晚學跳舞的喧鬧。這讓魯迅極為厭惡。也正是這樣他去了仙台,在那裡與藤野先生相識。藤野先生為魯迅添改講義,為學生糾正解剖圖,他關心解刨實習,他毫不掩飾地向我瞭解裹腳。

  在我們的生命中都會有一個對自己影響很深的,令我們終身難忘的老師。無論他教了你什麼,你學會了什麼,你總會有所改變,有所感悟。在魯迅的學生生涯中,也有這樣一個令他難忘的老師——藤野先生。

  在這一個個片段中,我看到了一群忘國、忘族、忘志的學生。一個個好玩縱樂。在看中國人被屠殺的時候,竟一個個拍掌歡呼:“萬歲!”他們去日本是為了學習知識、報效祖國。沒想到離開中國,倒改變了他們的心——他們的志心、族心、國心。他們去留學倒像去移了民,換了心,賣了國!在這些片段中,與之相反的恰是身為日本人的藤野先生。我看到的,是那個對學生要求嚴格的滕野先生;那個對魯迅關愛有加的滕野先生;那個毫無民族偏見的藤野先生!這樣一位有著高貴人格的老師,也難怪魯迅會說:“在我所有認為的我師之中,他是最使我感激,給我鼓勵的一個。”作為一名學生,能夠在生命中遇見這樣的,對自己亦師廣亦友的老師,真是人生中的一大幸運。作為一名學生,我們的老師是一個引導。我們還需要志向、需要祖國、需要民族,才能真正強大。

  《藤野先生》讀後感5

  他,是魯迅先生在歧視的浪潮中遇見的一抹孤帆;他,是魯迅先生在外國孤援無助時的一把溫暖的手;他是魯迅先生事業上的助力人。他不因外人的非議、流言而改變自己的做法,他是魯迅先生一生中最重要的一位良師——藤野先生。

  還記得魯迅先生初識他的模樣:“其時進來的是一個黑瘦的先生,八字須,戴著眼鏡,挾著一疊大大小小的書。”從其面貌上來看,似乎像極了那一心苦讀的書生。但,人不可貌相。或許魯迅先生不會想到,這竟是他一生的良師。

  或許在我們的眼中,藤野先生只是盡了他做老師的職責。可你們卻未看到,在日本學生一起背後議論魯迅時,一起對魯迅先生指指點點時,藤野先生並未聽取流言蜚語,他堅持自己。他沒有種族歧視,他平等對待每一位學生。他給予魯迅的不僅是科學知識上的豐富,更是靈魂與精神上的慰藉。

  或許在我們眼中,魯迅先生的遭遇、處境對我們來說沒有那麼深刻,也不夠十分糟糕。但我們未嘗看見外國人對魯迅的無情嘲諷與打壓,在這種時刻,藤野先生給了魯迅溫暖,這可將謾罵、嘲笑與黑暗都沖淡,留下愛的淡淡芳香。

  在我的眼中,藤野先生認真對待每一位學生,身為當時發展很快並是強國的日本教授,無小看弱國的學生,還傾力栽培,平等對待每一位學生。他學識淵博,細心未魯迅糾錯與講解,人的一生莫過於有良師指導。

  還記得初識你的模樣,只是後悔未能給您寫一封信,以表達對您的深深感激。

  《藤野先生》讀後感6

  《藤野先生》中的藤野一直鼓舞著魯迅從事反帝反封建的鬥爭,每當夜間倦怠,正想偷懶時,仰面在燈光下瞥見他黑瘦的面貌,似乎正要說出抑揚頓挫的話來,便使我忽又良心發現,而且增加了勇氣了,於是點上一枝煙,再繼續寫些為正人君子之流所深惡痛疾的文字。藤野先生影響了魯迅的一生,《藤野先生》中的藤野一直鼓舞著魯迅從事反帝反封建的鬥爭,“每當夜間倦怠,正想偷懶時,仰面在燈光下瞥見他黑瘦的面貌,似乎正要說出抑揚頓挫的話來,便使我忽又良心發現,而且增加了勇氣了,於是點上一枝煙,再繼續寫些為‘正人君子’之流所深惡痛疾的文字。”藤野先生影響了魯迅的一生,一個重要原因就是藤野對魯迅傾注了無私的愛。他平等公正、一絲不苟的為一個清國留學生改作業,連一根畫錯位置的血管也要當面替學生改過來;他關心學生的個體差異,聽說中國人敬鬼,擔心魯迅不肯上解剖課;他尊重學生,儘管替魯迅棄醫從文感到惋惜,但理解魯迅這位弱國子民的強國夢,臨別還贈與題寫了“惜別”二字的相片。這些對一個受盡了歧視和汙辱的清國留學生是多麼大的鞭策和鼓舞啊。熱愛學生、理解學生,使藤野具有了強大的人格魅力,以至於影響學生的一生。

  因此,作為教師,高尚的人格魅力有利於建立和諧的師生關係,促進教學上的師生互動,為學生的終生髮展打下精神的底子在學校人際關係中,居首位的是師生關係。美國羅傑斯的“人際關係”理論、前蘇聯的“合作教育學”,都把師生關係提到辦學水平的高度來熟悉。良好的師生關係必須依靠深厚的師生情感來維繫,教師對學生的關心和熱愛、學生對教師的敬佩和愛戴,是產生師生情感的源泉,也是和諧師生關係的基礎。蔡雲芝先生與學生的關係就十分和諧,他愛學生,教學生唱歌跳舞,和學生打成一片,關心愛護弱勢學生,為受到不公平待遇的學生“打抱不平”,難怪學生做夢都想到他,幾十年以後仍然惦念著他。

  在教師人格魅力的感召下,和諧的師生一旦建立,很輕易促進教學效率的提高。親其師然後樂其教。韓麥爾先生的愛國情緒感染了小佛朗士,他聽得非凡認真,感覺“真希奇,今天聽講我會都懂,他講的似乎挺輕易,挺輕易”。在莎利文的愛心感召下,失聰又失明的海倫終於理解了抽象的“愛”,突破了熟悉上由具體到抽象的瓶頸。

  看了這本書,我最大的讀後感是:對學生而言,教師一般都具有天然的影響力,假如這種影響力是建立在教師身份所賦予的權力基礎之上的,那是不穩固的。而假如這種影響力是靠教師的人格魅力贏得的,那就相當持久而且強大了,這種影響甚至強大到足以影響學生的一生,教師高尚的德行和追求,深入學生心田,為學生奠定堅實的精神基礎。魯迅就是時時受著藤野先生的鞭策,幾十年過去了,仍不敢有絲毫懈怠,他堅韌的鬥爭著,為民族的覺醒和解放而奮鬥。在魯迅的精神家園裡,有藤野播下的種子。

  桃李不言,下自成蹊。教材中出現的教師形象以他們獨特的人格魅力影響著他們的學生,也啟發著我們當代教師:提高自身修養,增強人格魅力,努力提高教學質量,給學生以影響一生的精神食糧。

  《藤野先生》讀後感7

  人的.一生面臨著很多的選擇,在無數的選擇中,生命長河也源源不斷地流過。每一次選擇都像從河岸邊拾起一隻貝殼,你會有所感悟。

  《藤野先生》中魯迅的棄醫從文固然是令人為難的選擇,陶淵明的歸隱山林也是他的選擇……。在我的生活中也存在著許多的選擇。

  幼年時的玩具的選擇對於我來說就是天大的事,每每從玩具店經過,我便要求爸媽給我買玩具,可只能選擇一樣,我瞧瞧著,瞧瞧那,再瞅瞅那,實在難以選擇。著番情景唯有用”魚,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來形容,而偏偏”兩者不可兼得。我雖無”捨生取義”的斷然。但也終究選擇了自我的最愛。我學會了選擇也無非從著開始。

  稍大寫後,上了學,難免回遇到選擇題,選擇,選擇,其基本可是是像這些選擇題一般。滿眼的A,B,C,D就等著你如何選擇。應對這種選擇,憑你的不再是自我的最愛,它靠的是運用知識,思想,用智慧,遇到這種選擇,唯好好的動一番腦子才是上策。

  平時常說”機會靠自我機把握”著著實不錯,上次有個語文作文競賽,教師要求想參加的把文章交給他,我一向在猶豫,交還是不叫交,不交了有太可惜,著可是一個大好機會,可我又怕丟人現眼,念頭一向在不交與交的海岸邊徘徊。直到最終,我爺沒交,應對參加與不參加,我選擇了放棄這個機會,著純屬我頭腦發熱,做了錯誤的選擇………

  在生活中,還需要選擇如何交朋友,所謂:近朱者赤,近墨者黑”,所以,要慎重選擇,若為以後想想,等到中考,那又是一次超難的選擇……人生總有許多的選擇,記住必須慎重,理智,做出最好的選擇!

  應對選擇,你該怎樣辦

  《藤野先生》讀後感8

  在八年級課本多篇的文章中,有朱先生的《背影》,汪增祺先生的《昆明的雨》,朱德總司令的《回憶我的母親》……回憶學過的課文中,許多文章都只是在我腦海住一閃而過,能常駐在我心中的是魯迅先生所寫的《藤野先生》。

  我喜歡這篇文章的原因有很多,其中我最鍾情的是周先生的文章《藤野先生》。此文用詞樸素簡潔,卻使人難以忘懷,用最簡單的文字清楚了地寫出魯迅先生和藤野先生的所有事情。

  我最愛此文的語言。看似簡單普通,其實往往是這種簡單的文字所表達出的道理是最明瞭最深刻的。如“給俄國人做偵探,被日本軍捕獲,圍著看的也是一群中國人;還有一個我。”明白地敘事,沒多餘的累贅,僅是一個分號和一個還有,就可以感受當時的場景是多麼嘲諷,一群中國人以同胞之死而樂,多麼麻木!可就是這樣汙濁昏暗的環境中卻有了魯迅先生這樣一束光,他將用自己的光茫去照亮當時人們黑暗的心靈。就是這樣一個平常的詞語,用在這裡卻表現了魯迅先生的堅定的信念以及用其一生所追隨的民族使命。

  我愛此文描繪的景象,特別是描寫魯迅先生自己伏案工作的場景,那種畫面感爆棚,是一種身臨其境的代入感。閉上眼睛憑藉這些文字想象,已是夜深人靜時,魯迅先生伏案工作,昏黃的燈光,擺滿各種檔案的書桌,書桌對面牆上是掛著一張用精美相框鑲著黑白照片。照片中的人面皮黑瘦,眼神卻炯炯有神。魯迅先生已經累了,可他看見了藤野先生的照片,照片上的人似乎在警戒自己繼續前行,先生點上一根菸,吐出白霧,繼續工作。

  我愛讀此文,還是因為我很喜歡魯迅這位作者,我所依戀的不只是先生的才華,更是先生的為人。魯迅先生是一位好父親,他尊重孩子的想法不扼殺孩子的天性;他是一位好老師,無私地資助學生;他還是一位優秀的學者,擁有刨根問底的探究精神;他更是一位偉大的民族英雄,憑一己之力在世界文學史和中國發展歷史中是一座屹立不倒大山。

  《藤野先生》,我最喜歡的一篇課文。

  《藤野先生》讀後感9

  暑假閱讀了不少好文章,給我印象最深的是《藤野先生》這篇文章。主要講述魯迅先生在日本留學時期,遇到了一位名叫藤野先生的老師,魯迅先生回憶了與藤野先生之間的故事,表達了對恩師的深深懷念。

  魯迅先生因為父親受病痛折磨而萌生了從醫的想法,於是去日本求學。在日本仙台醫學院,魯迅先生刻苦學習醫術,準備學成後報效祖國。但是,當時日本有些人歧視中國人,說什麼:“中國是弱國,中國人自然就是低能兒……”這讓魯迅倍感痛苦和失望。直到有一天,魯迅遇見了藤野先生。

  藤野先生黑黑瘦瘦,八字須,戴眼鏡,挾著大大小小各式各樣的書。他是魯迅先生的任課老師。藤野先生沒有像其他日本人那樣侮辱中國留學生,沒有因為魯迅是中國人而對他有歧視感,只是把自己當成一名教師,教好一名學生。這讓魯迅非常感動。

  藤野先生治學嚴謹,他教魯迅修改講義和解剖圖,讓魯迅懂得了不懂就問的嚴謹和重要性。藤野先生滿懷熱情,他非常關心魯迅,細心指導魯迅學習,經常和他探討求實的精神。在仙台求學期間,藤野先生是給魯迅鼓勵最多的一個老師。

  在日本,魯迅先生痛感學醫救國是行不通的,他準備棄醫從文,用筆喚醒麻木的中國人。到第二學期終結,魯迅即將離開仙台,不再學醫。離別時,藤野先生贈給魯迅一張自己的照片,後面寫了兩個特別醒目的字——惜別。

  魯迅的文章是“匕首”和“投槍”,他一篇又一篇寓意深刻的文章,戳破了舊中國的膿包,清理著精神潰爛的中國人的腐肌。然而,多年以後,已經成為著名作家的魯迅,回憶起自己在日本求學時的這段往事,依然倍感珍惜和感恩。藤野先生,這位醫學精湛的恩師,不僅讓魯迅先生懂得了嚴謹、求實等治學態度,也在他心裡植下了不分國界的正直和人性光芒。

  《藤野先生》讀後感10

  藤野先生是中國文學史上重要的一個人,他發表了第一篇白話文小說,參加新文化運動,對歷史的發展貢獻很大,他一生只出了一本回憶性散文集《朝花夕拾》,作者回憶了從青年時期以來的經歷。其中有一篇是《藤野先生》。當時的背景是作者在礦路學堂畢業後感到爽然若失,一無所能,學問是“上窮碧落下黃泉,兩處茫茫皆不見”,於是決定出國到日本學醫。從題目和所收錄的小說集可以推測出來,是作者回憶一位日本的老師藤野先生。

  文章前兩段看似是描述到東京的見聞,可是在每一句中都暗藏著對當時清朝留學生的諷刺,表達作者的失落,寫得暗藏不漏,讀者卻又感受得到這種感情,實在是妙。如開頭一句“東京也無非是這樣。”“還要將脖子扭幾扭。”“實在標緻極了。”“問問精通實事的人,答道,那是在學跳舞

  在這之後作者重點回憶了在仙台和藤野先生學醫的故事。作者寫了藤野為我一一訂正講義,描繪出一個和藹的熱心的老教師形象。可是讓我感到有些失望的是作者竟然對科學很不嚴謹,對血管的位置錯誤不但不接受還認為自己這樣畫畫兒好看。這點最後學年試驗成績給了他一個警示,“同學一百餘人之中,我在中間,不過是沒有落第。”我對魯迅這一點也很不滿意,有這樣好的老師手把手教,居然對自己的要求僅僅是沒有落第!我認為,魯迅這樣做是辜負了藤野先生對他的期望,也是自己時光的荒廢。只有刻苦學習才對得起中國人民納稅的錢,只有名列前茅才能給中國人揚眉吐氣。只有這樣,才能實現作者醫治國人身體的理想,完成藤野先生給中國傳播新的醫學的心願。

  在作者被譏刺後,藤野先生主持正義,為中國學生贏得了尊重。我十分欣賞他正氣的作風。

  作者認為要救國需要救思想,於是放棄了學醫,這點可以理解。可是讓我再一次感到失望的是,藤野很重感情地交給作者一張背面寫著“惜別”的照相後,作者當時沒有相片,在離開西安太后也沒有補寄給他。如果我是藤野先生,我會每天到傳達室問是否有信,過一陣後,我可能會擔心是不是魯迅的信在半路寄丟了,再後來我可能會更加擔心他的安全。因為我從藤野先生之前對他的態度看到,藤野是十分想培養魯迅的,而且從得知魯迅棄醫從文之後的“嘆息”和離別時的表現看,藤野是很惋惜的。魯迅儘管有他的理由,但是這些不過是藉口,既然心存感激,話怎麼會無從談起呢?完全可以從幾句問候,幾句感謝談起。

  但是我仍然能夠看出魯迅還是很感激藤野先生,並以藤野先生的警示自己,要為中國革命繼續出力。只是我對他在以上幾件事情的處理有些不滿而已,我想在這點,我可以做得比他更好。

最近訪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