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貨幣商人》讀後感
《貨幣商人》讀後感
讀完某一作品後,相信大家一定領會了不少東西,此時需要認真地做好記錄,寫寫讀後感了。那麼你真的懂得怎麼寫讀後感嗎?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貨幣商人》讀後感,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貨幣商人》讀後感1
這是一本無法釋卷的書,這是一本相見恨晚的書,這是一本真實磊落的書,這是一本充滿智慧和哲理的書!張衢先生將其個人35年的銀行從業經驗和體會升華為理論性的總結和思考,以一位佈道者的身份,將銀行的經營之道、領導之法和管理之術娓娓道來,其文無空話套話,充滿真情和激情,處處閃耀著智慧的光芒!
書中有方法。大至行長履職的重點要點,小到調研的方式方法,既有經營上如何處理長遠和眼前,要兼而顧之,也有管理上如何帶隊伍、如何與班子團結配合,用親歷、理論和案例結合的方式為提供了系統、規範,且指導性、操作性俱強的教案文字。
書中有責任。從知青到銀行家,從支行員工到總行領導,45年從業之路,張衢先生始終追求卓越,無論職務變化,拿得起、做得好,職務越高,自覺責任越重。
書中有辯證。銀行經營永遠在平衡,關係管理永遠在平衡,說和做永遠在平衡,為人處世外圓內方,需要智慧、本事和方法,才能做好工作。
書中有情懷。首先是敢說真話的情懷,對國企管理的現實問題說得透,說得深;其次是誨人不倦的情懷,將自己35年的銀行從業經驗和感悟全無保留地傾囊相授,惟願後輩少走彎路,湧現出更多、更優秀的銀行家。
作為一名專業幹部,在任職之初能得到這本書,學習前輩的經驗套路、管理哲學,真乃幸運之極!這本書猶如一盞明燈,驅散了上任之初的許多困惑,指引我有章法有策略地認識自己、提高自己,更快更好地轉變角色、認真履職。
正確地認識自己
認識自己的優勢和不足。作為新提任的專業幹部,熟悉分行的人員、流程,在分支行的業務推動和聯動上有天然優勢。不足之處也很明顯,由於過去只有專業部門的工作經歷,業務面窄,對支行經營的理解不深,缺乏綜合經營管理和帶隊伍的實踐經驗,尤其是處理社會關係的能力較弱。
認識職務提升帶來的變化。地位決定視角,崗位決定方法,新的職務職責變了,管理範圍變了,工作物件變了,工作方式和處事方式也必須隨之變化。職務提升了,一言一行就是示範,一句話可能影響員工的前途和未來,要認識到自己言行的重大影響。
客觀地認識環境
人事複雜人心浮動。坪山支行五個網點從東部支行整體分離,支行班子和支行機關人員絕大多數從外部調入,你們是誰?想怎麼幹?能幹好嗎?會如何對我?網點員工尤其是網點班子和骨幹帶著這些疑問打量新班子、新機關,支行機關人員之間也在相互打量,相關磨合,有的人歡迎、有的人觀望、有的人牴觸,工作環境異常複雜。
管理較弱百廢待興。作為一家新成立的支行,尚未建立起機構的管理文化、規範的管理秩序、有效的辦事流程,黨建、紀檢、辦公、財務、考核、人事等各項規章制度都有待建立,空白期也是合規風險高發期。
業務經營壓力較大。坪山支行個人業務相對較好,但暗藏危機,首先是網點間發展不均衡,五個網點中只有兩個點是增長主力,核心網點少;其次是管戶不到位,分戶不均衡,未形成良好的管戶習慣;第三是客戶結構有待最佳化,得長尾客戶得存款,得高階客戶得中收,高階客戶尤其是私行客戶少,造成金融資產總量低,中收少。公司業務是坪山支行短板,由於區域經濟較為落後,區域內大型企業少,公司業務增長壓力更為突出。
準確地選擇對策
處好事。儘快熟悉分管業務,加強學習、調研和請示,以有眼光、有思想、懂業務、有辦法為目標,成為分管業務的行家裡手。儘快熟悉支行的經營管理,綜合用好願景引領、績效考核、費用分配、幹部任用、談心談話等措施,促進業務發展,提升隊伍能力。儘快建立相應規章制度,明確要求、理順流程,透過精細化管理防風險,促發展。
為好人。處理好與下屬的關係,多交心、多關懷、多去網點走動,不僅從分管角度關心、指導、培養和幫助,還要從全域性綜合層面去扶持參與。處理好與上級的關係,要保持與行長的思路步調一致,吃透行長的思想、思路和要求;要充分了解行長的工作方法、處事方式和領導風格,多溝通多交流,爭取取得行長的支援;要勤奮主動負責任,能夠勝任分管工作。處理好與同級的關係,謙讓、支援、團結、關心、包容、承擔,注意溝通的方式方法,建立合作協商的夥伴關係。
開局是一門藝術。無論對剛剛成立的坪山支行,還是初次擔任副職的我,都舉足輕重!我將繼續仔細研讀《貨幣商人》,讀深、讀透,在實踐中運用、在實踐中理解,儘快完成從專業幹部向經營管理者的轉變,提高行政管理能力,從單向業務專家向多項業務內行的轉變,提高經營管理能力,實現人生新臺階的良好開局!
《貨幣商人》讀後感2
《貨幣商人》記錄了一箇中國銀行家在時代大潮中“內心的浪花”,以極具高度的深刻思考,提煉多年的實踐經驗。書中蘊含著銀行經營的大道至理,也凝聚著人生求索的滄桑正道。張衢先生既是思想者,又是實踐者。化用書中的話,他以穩健經營,鑄出彩人生,既創造了物質財富,也修造著精神殿堂。讀此書,經常讓我想起張孝祥的《念奴嬌·過洞庭》,覺得“悠然心會,妙處難與君說”,有“永珍為賓客”的宏大,有“表裡俱澄澈”“肝肺皆冰雪”的誠摯坦蕩,更有“穩泛滄溟空闊”的閱歷積澱的智慧和淡定。
其文無假大空話,充滿“有情感、有激情的真心話”,不堆砌辭藻而文采斐然,處處閃耀智慧的光芒,句句飽含哲理。如“威望出自視野與胸懷,威望出自榜樣與作為,威望出自真誠與人格”“自己有架子,別人就抬轎子;自己不實在,別人就做樣子;自己要面子,別人就捧場子”“說三道四易,自己動手難;跟著走容易,領頭開拓難;基本業績易,經營出眾難;循規蹈矩易,創新跨越難;表面文章易,盡責履職難”。
本書中充滿著辯證法。銀行經營永遠在平衡,沒有簡單的答案,比如“過於考核人均、網點均指標後,不少分行簡單採用撤併網點的做法——機構越少點均越高,殺雞取卵,優化了本機構指標,卻導致客戶流失,服務力下降”。管理水平有兩個標準:一是銀行制度、流程的完善程度和執行力,二是是否實行以人為本的管理方式。“前者創造穩健與規範,後者創造活力與動力。”“業務發展與管理強化對系統不斷地做加法,使之膨脹與複雜化;系統整合與技術升級對系統不斷地做減法,使之精簡與集約化。”既講關係營銷:“人際關係是一把鑰匙”,也要“靠正道去做最強、最優的銀行”;和政府“近而不失經營原則,遠而保持緊密聯絡”。還有說和做的辯證關係,為人處世之道(“外圓內方,圓為面對現實的方法論,方以守住品質的人生觀”)等,都是運用之妙,存乎一心。
書中分享了很多經驗之談、肺腑之言。比如分行應該大體均等地劃分各支行管轄網點的數量,使支行幅度相當,才能讓支行可比;使用考核槓桿、下達經營指標的方法與技巧(“不要簡單地照搬照套上級指標,圖了方便,卻使考核丟了本銀行特色與工作重點”);行長要親自進行資金分析、提高資金使用效益(“行長日常能不分析報表嗎?不行。”“別指望資金部門能主動做好資金分析,因為部門工作的職責取向常常跟行長不一致,部門工作重點往往放在流程與質量上,滿足於對口上級部門的專業關係”)。指導行長如何精細化管理,“算清、算細、算準賬”,懂產品、懂技術,怎樣帶隊伍、提拔幹部,怎麼和班子團結配合;更指導行長如何“關注全域性,著眼長遠,配置眼前,兼而顧之”,突出戰略重點,靠智慧和思想來統領全行。
《貨幣商人》讀後感3
《貨幣商人》一書最大特點之一是摒棄了單純的回憶錄敘事風格,選擇基於從業經歷而累積的深刻思考,從中提煉作為一名銀行從業者多年的實踐經驗,講述合格銀行人的必備思想、眼界、技術等,反映作者在銀行業不同發展時代浪潮中內心深處的知識浪花,蘊含著銀行經營的大道至理和上下求索的人生正道。
關於經營,全書從管理人員、機構、資金、系統、產品、客戶、經營七個方面詳細展開,辯證暢談什麼是銀行人的為商之道。比如,市場以資為本,經營以人為本;不能為圖省事,簡單將上級考核指標照套下達使網點成了各專業的指標簍;既講關係營銷“人際關係是一把鑰匙”,也要“靠正道去做最強、最優的銀行”;和政府“近而不失經營原則,遠而保持緊密聯絡”。
該書的一大亮點是關於銀行與行長的闡述。張衢先生歷任市分行行長、省分行行長和總行副行長領導崗位,對如何做好一名行長這個課題是由發言權的。他認為行長與部門老總、條線領導不同,他不能只在某一方面專,應是樣樣都懂,且有大局觀,德商為重、財商立本、智商是基、情商於情、技商如器。分支行行長必須通業務、懂全域性、善管理、會經營,一專多能作為任職盡職的基本功,總攬全域性才具有眼光和胸懷。對外要能說清金融貨幣政策態勢、監管及制度規定,對內能說明經營管理及專業間關係,瞭解銀行基本業務制度要求,把得住風險的基本要領。
本書中充滿著辯證法,銀行經營中永遠在平衡,沒有簡單的答案。比如“過於考核人均、網均指標後,不少分行簡單採用撤併網點的做法—機構越少點均越高,殺雞取卵,優化了本機構指標,卻導致客戶流失、服務力下降。”又如管理水平的兩個標準:一是銀行制度、流程的完善程度和執行力,二是是否實行以人為本的管理方式,前者創造穩健與規範,後者創造活力與動力。再如業務發展與管理強化對系統不斷地做加法,使之膨脹與複雜化;系統整合與技術升級對系統不斷地做減法,使之精簡與集約化。
書中還分享了許多肺腑之言。例如“在中國,行長行為方式最基本、最顯著的特點是執行。以服從方式執行,用市場方式應對。他們總會測算影響,仔細研究經營對策和方法,去統一認識,在貫徹中達到認識的統一,拿出針對性措施。一切向前面去尋找出路,沒有路就走出路,提高適應性,提升應變能力”、“假如一任行長只打算做一兩年,就會更關注短期效應,根本談不上什麼經營戰略,至多是眼前的經營策略”引人深思。
張衢先生從十幾歲去到北大荒,開始知青生涯,後經歷返鄉、考學,從信貸員到工行總行副行長,人生經歷傳奇,充滿正能量。他在書中提到,職場一生,貴在求索。憑心而論,為學歷讀書並不難,只要死記硬背功夫到,考一門過一課總能過關,是一個必然的被動灌輸的流程。為工作而學真艱辛,難在無止境、無邊際,無時無刻的壓力下,始終在自我總結,試錯求證與否定創新之中,是個自由的主動昇華的過程。他說,“一份耕耘,一份收穫”,這是農耕時代最原始的生存至理。工作總是在追逐目標與結果,而人重要的意義是參與到偉大的過程之中。
回看張衢先生的來時路,滿懷自信與情懷、愛崗敬業、心胸坦蕩、為人友善。古語有云,以人為鏡可以明得失,作為銀行經營管理者的一員,我應該學習張先生積極向上的人生態度,保持學習狀態、提升管理能力、牢記服務實體經濟的初心,在深圳這片金融熱土上做一名不忘初心的追夢人。
《貨幣商人》讀後感4
近日,讀了夏書記推薦的《貨幣商人》一書。作者張衢是一位具有豐富金融從業經驗的銀行高管,他從履職·為商之道,洞察·銀行之長,縱橫·管理之術三個方面論述了怎樣成為一名成功的銀行行長。不同於其他管理書籍,該書沒有過多的理論闡述,也沒有大量的呆板的資料羅列,而是將作者本人三十餘年銀行職業生涯中的成敗得失,以高度概括提煉的方式,輔以鮮活生動的案例,娓娓道來:行長履職七件事、銀行家四懂、貨幣商人的DNA、管理心得與要領等等,大到經濟金融形勢、銀行功能地位,小到如何彙報工作、與客戶溝通,一一呈現。讀起來,沒有教科書式的說教,卻發人深省,沒有工具書式的沉重,卻讓人如入寶山,沒有小說式的天馬行空,卻處處引人入勝。特別是對我們銀行管理人員來說,更是別有滋味,既有果然如此、自己的想法和做法在書中得到印證的會心一笑,又有恍然大悟、茅塞頓開後的相見恨晚。讀書的同時經常聯想到本人的工作,對書中的幾處感觸頗深:
一、管理,從熟悉瞭解員工開始
《貨幣商人》開篇行長履職七件事中第一件就是人事;領導藝術的舞臺。其中提到了管人是管理的基本功,管人是最重要的防控和保護手段,思想政治工作是中國式管理的靈魂,是金融工作的'生命線。而管人首先要了解人,尤其是要記住你的部下,記住他,證明你瞭解他、認可他,他才有感恩之心,這和夏書記剛來深圳分行提出支行紀委書記要了解每個員工的要求不謀而合。夏書記認為認識瞭解每個員工能起到兩方面的作用,一方面提高員工的榮譽感,自己的名字被領導記住,自己的情況領導都很熟悉,對普通員工來說是一種鼓舞;另一方面,震懾住有不良心思的員工,自己的名字被領導惦記著,會有時刻被關注的感覺,在觸碰任何紅線前都要掂量掂量。夏書記還提到紀檢監察工作要做到有板有眼、有滋有味、有聲有色、有血有肉,隱含的前提就是要了解員工、熟悉所在機構的狀況,既能走到員工中去,和員工打成一片,起到攏人的效果,又能站在集體的高度,發現個體差異,實現防人的目的,否則只能刻板的照章辦事,談何血肉聲色?對一個兩、三百人的支行來說,要熟悉瞭解每個員工只是時間問題,可選的路徑很多,夏書記要求的出入境談話教育、三線走基層,以及紀委書記談心談話制度要求等,只要朝著這個方向來努力,日積月累總會見到成效,而且在這個過程中,不僅對員工的熟悉瞭解程度日益增加,對整個支行的業務執行、風險狀況的熟悉程度也會隨之增加,事務處理上也就越來越得心應手。目前遇到本行的員工,大部分能在心裡描個基本的畫像,算是有了一個較好的基礎。看過此書後,對如何瞭解人、如何管好人,如何心中有員工,有了進一步的認識,相信在以後的管理中會更加順暢。
二、案防,銀行經營的底線
書中駁斥了這樣一種觀點:一流的行長關注客戶,圍著客戶轉,指望大發展;二流的行長關注業務,圍著指標轉,指望好業績;三流的行長關注平安,圍著安全轉,指望不出事。其實,這三個方面都屬於經營的內涵,在三個層次中,安全是底線,指標是任務,而客戶是基礎。只分層次,難分輕重,缺一不可,優秀的銀行管理人一定是三方面一起抓的。這樣的觀點之所以存在,往往因為在實際工作中,指標、客戶的壓力是時刻能感受到的,而案防的壓力在不出事的時候很難有直觀的感受,而且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卻沒有直接的效果產出,所以容易被忽視。慶幸的是,農行無論是從總行來看,還是在分、支行,對案防工作的重視都是前所未有的。從總行的四箭齊發,到分行許行長提出的“直接出手、嚴厲打擊,三道防線、責任連坐,教育引導、仁至義盡”及夏書記的“紀檢時間”、狠抓出入境管理,再到各支行形式多樣的案防手段,無不彰顯著農行人向風險宣戰、向案件宣戰的精神和勇氣。
書中提到,案件是經營的毒瘤或垃圾,如幽靈般防不勝防,似乎命運在天。但從哲學觀剖析,發案看似偶然,實為必然。每每發生重大案件都與一連串管理疏漏聯絡在一起,因果清晰且總有潛伏期。對我們來說,如何避免發案乃至控制違規問題,首要的是用好監督執紀“四種形態”,將違規問題控制在萌芽狀態,透過咬耳扯袖、紅紅臉、出出汗的方式,遏制住絕大多數的風險苗頭;其次用好“三線一網格”,我們容易把他人看得善良,總把管理當作萬能,而“我的合規我負責,他人合規我有責”、“嚴管就是厚愛”的理念,可以叫醒更多人張開眼睛留意觀察,消除監督的盲區和死角,互相之間多提個醒,加強了防範;再次是加強雙線管理,風險防範關口要前移,確保各項制度貫徹落實到各專業、各管理層、各個崗位;最後是落實好“紀檢時間”制度,透過在重要會議上留出一定時間進行紀律告示、風險提示、案件警示三個層面宣傳教育,將涵蓋各條線、各層級的制度要求、風險狀況揭示出來,使合規經營理念入腦入心。
大到案件,小到風險隱患都需要管理。書中在此處提到一個案例,某分行發生一起案件,面臨兩種選擇,一種是照本宣科式、銀行面臨損失,一種是靈活處理、銀行追回損失,該如何選擇,其實很好判斷。在實際工作中,我們也常常面臨這種選擇,雖然沒有到案件這麼嚴重的程度,但在選擇時利弊也不那麼容易權衡。再遇到類似的事情對相關的人和事該如何處理?印證案例,我們選擇的依據是管理的目標,最終要達到什麼樣的目標,那麼選擇哪條道路也就很清晰了。延伸到我們的執紀問責工作,在目標管理的前提下,就不是單純的追究責任處理人,透過處理一個,達到教育一片的效果才是應有之義。
三、專業,做好紀檢監察工作的前提
銀行家要四懂:懂經濟、懂貨幣、懂服務、懂經營,其實說的就是具備專業水平,不光是銀行家,任何銀行管理人員,都需要熟悉業務,成為行業領域內的專家。但凡業務不熟、不精的行長常受制於人,管不細、管不專、管不到點上。這話同樣適用於銀行其他管理人員。防案控險是紀檢監察工作的目標所在,要實現的前提是熟悉全行的風險狀況,這就需要對各條線、各業務的執行狀況有充分的瞭解。書中提到,經營銀行是一門大學問,厚重、深邃又複雜。但觀其構成,最淺層的是業務與方法,其次才是觸及銀行的經營方式……。可見熟悉瞭解業務其實是最基本的要求,只有掌握基本流程和作業細節,才能在監督預防工作中設好關卡、有的放矢;只有密切關注上級行要求及形勢變化、緊跟市場步伐,才能使執紀尺度不偏離事物發展的大方向;只有看透業務本質,摸清業務背後的制度缺陷或管理漏洞,才能有效問責、精準問責。如何提高紀委書記的專業水平,分行也在不斷嘗試,加大紀委書記與業務條線的交叉任職與交流力度,夏書記提出的請業務條線、行外專家給紀委書記培訓,以及要求紀委書記相互授課、多讀書等。
最後,用書中的一句話作為結束“唯有學習是精神伴侶,它牽手你進步,不在於是否超越別人,要在乎能否跟上不掉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