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班主任工作的30個典型案例》讀後感範文

《班主任工作的30個典型案例》讀後感範文

  看完一本名著後,大家心中一定有很多感想,此時需要認真地做好記錄,寫寫讀後感了。可是讀後感怎麼寫才合適呢?下面是小編精心整理的《班主任工作的30個典型案例》讀後感範文,歡迎閱讀與收藏。

  寒假讀了李秀萍老師的《班主任工作的30個典型案例》,其中有這樣的一段話:“如果一個孩子生活在批評中,他就學會了譴責。如果一個孩子生活在敵意中,他就學會了爭鬥。如果一個孩子生活在恐懼中,他就學會了憂慮。如果一個孩子生活在憐憫中,他就學會了自責。如果一個孩子生活在諷刺中,他就學會了嫉妒。如果一個孩子生活在恥辱中,他就會有一種負罪感。如果一個孩子生活在鼓勵中,他就學會了自信。如果一個孩子生活在真誠中,他就會有頭腦,平等地生活。”環境,尤其是在童年的成長環境對一個人的成長有重要的影響。

  這不禁讓我想起一年級剛接班時班裡一個特別的小女孩。下課時,別的孩子活蹦亂跳,唯獨她看起來特別膽小,總是乖乖地坐在座位上,也不與周邊的同學的交流。上課時,從來不舉手,總是一副害怕出錯、害怕教師批評的樣子。有一次上課時,我主動叫她起來回來問題,可是她只是怯怯地站起來,就是不說話。無論我怎麼鼓勵都無濟於事。課下我與其他科任教師溝通,其他教師也反映孩子存在這樣的問題。我馬上意識到問題的嚴重性,這個女孩背後一定有故事,我必須幫助她,使她儘快走出這樣的心理困境。

  於是我決定和她的家長聯絡,透過與她媽媽的溝通,我逐漸瞭解了一些導致她現在這個狀況的原因:孩子從小就是在農村由爺爺奶奶長大,上小學剛接到鄭州,而家長知道孩子膽小、自卑就更不讓孩子出去玩,既怕孩子受欺負,也怕一些磕磕碰碰的事情。更多的時候,孩子只是一個人在家裡玩,這導致孩子的溝通能力比較差,害怕與新朋友交往。於是接下來的很長一段時間中,我利用一切機會與她溝通、交流,讓她信任我,效果都還不夠好。但透過李老師在本書中的一席話,我想我有了更加明確的思路和想法。

  我想,在工作中一定還會遇到這樣的學生,其實生活中這樣沉默的孩子都大有人在。沉默是一種情感的壓抑,一旦沉默久了,要麼失去了人與人的交往能力,要麼在受到外界的壓力後爆發,產生出人意想不到的結果,兩者都不是我們所期待的。孩子的沉默,從表現形式上看都是相同的,但是究其原因,卻不盡相同。我們作為和這些孩子朝夕相處的老師,就要耐下心來、蹲下身去,認真聆聽孩子們的心聲,仔細觀察他們的一言一行,真正地走進孩子們的心靈,才能瞭解其中的緣由。

  正所謂一把鑰匙開一把鎖,班裡的這名女生因為深受家庭的影響而沉默寡言,受外界的刺激而心驚膽戰,這種極度缺乏安全感的表現就是沉默,沉默是她對自己的保護方式,但沉默也使她與外界多彩的生活相隔絕。而我需要做的就是小心翼翼地呵護她,使她可以勇敢地與外人說話。要經常以眼神、手勢、語言、微笑等鼓勵她每一個良好的表現,比如她聽得非常認真,字寫得特別棒等。所謂的沒有安全感就是焦慮的一種表現,而針對焦慮的最有效辦法就是放鬆。老師用恰當的語言引導,反覆、耐心地不斷給予孩子暗示,給她不斷地呈現一個安全的環境。這是教育成功的`一小步,卻是孩子勇敢前行的一大步。

  最喜歡美國詩人惠特曼的.這段詩:“有一個孩子每天向前走去,他看見最初的東西,他就變化成那東西,那東西就變成了他的一部分。”作為一個教育者,我想我對這首詩的感悟會更深,因為當一個孩子站在我們面前,他所有的表現都會是三個方面的內容:生長環境、成長經歷、撫養背景。我想,如果孩子的家長自身不改變的話,那麼作為重要成長環境的家庭依然是不健康的。所以我要密切與家長的聯絡,水到渠成,當孩子放鬆下來,那蘊藏在內心深處的創造力、求知慾自然會迸發出來,老師及時捕捉,特別是把孩子的進步告訴家長,這又是一件有意義的事。因為我們能看到孩子的家長意識到了孩子的問題,但缺少信心和方法,孩子的進步無疑也是對家長的鼓勵和安慰。

  總而言之,李老師的這本書中還有很多地方值得我去細細琢磨與品味,作為一名新時代的教師,我要多讀書,讀好書,並應用於教學實踐中。

最近訪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