鄭愁予《錯誤》讀後感(精選6篇)

鄭愁予《錯誤》讀後感(精選6篇)

  當品味完一本著作後,大家一定都收穫不少,是時候寫一篇讀後感好好記錄一下了。想必許多人都在為如何寫好讀後感而煩惱吧,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鄭愁予《錯誤》讀後感(精選6篇),僅供參考,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鄭愁予《錯誤》讀後感1

  第一次接觸到鄭愁予是在高中,美麗的《錯誤》讓我遇見了詩人。

  詩人鄭愁予,原名叫鄭文韜,原籍河北,童年時就跟隨當軍人的父親走遍了大江南北,長城內外。走過了大江南北,也就走過了江南,江南的印象應該是深深的留在是詩人的心裡。抗戰期間,隨母親轉徙內地各處,在避難途中,由母親教讀古詩詞。“愁予”來自屈原的《湘夫人》的“弟子降兮白渚,目渺渺兮愁予”。從這我們不難看出詩人深厚的文化底蘊,也可以說是深厚的古文功力。詩人的母親也是功不可沒的。他們說詩人,“其人其詩都給人一種神秘感。他本人是一個運動健將,但詩中表現的卻是一個多情書生;他有著極深的文學修養,但他卻畢業於法商學院;他身為現代派的主要干將,但他的詩卻處處流淌著古典韻味;他的詩婉約猶如李商隱,但豪放起來酷似李白。”很難想象,這麼矛盾的一個人,兩種極端結合在一起,古典與現代,書生與健將,婉約與豪放,讓人不禁深深陷入他的詩中。而他的《錯誤》被譽為是“現代抒情詩的絕唱”。

  整首詩處處流淌著古典的氣息,卻又是現代詩的格律。讓整個現代詩充滿著古典的韻味,婉轉美麗,古今完美的結合,古典的意象,在詩人完美的運用下,呈現出了新的味道。

  自古以來,“江南”都是詩人們精神的寄託。許許多多的“江南”出現在古往今來的詩人中,蘇軾的“江南”,陸游的“江南”,王勃的“江南”,杜甫的“江南”…… 江南水鄉的吳儂軟語,也是詩人們的追求之一。現代的詩人們也不例外,《錯誤》中的“你”,戴望舒《雨巷》“一個丁香一樣的 結著愁怨的姑娘”,江南的伊人們啊。

  江南的雨巷,古老的青石板,總會住著詩人們想追求的姑娘。江南水鄉的美人兒總是那麼的讓詩人們惦記。在夢裡,在詩裡,走近那如詩如畫的江南水鄉,邂逅那美麗如水般的水鄉姑娘,抒發著現實中不能實現的情感。

  曾做夢著,幻想著,在某一個下著細雨的午後,獨自撐著一把紙傘,走進江南水鄉靜謐的深巷。踏著古老的青板石,聽著細微的雨聲,望著巷裡的淳樸古屋。靜靜的看著那一個個小小的窗扉裡面的容顏,看著如水的水鄉姑娘撐著紙傘走進那一道道深巷。邂逅著她們命中註定的人兒。邂逅一段又一段美麗的歷史,一個又一個美麗的故事。也許不止是詩人有著江南情結著,我們都有吧,藏在了心底深處的一個個江南情愫。

  詩人在詩中說“我達達的馬蹄是美麗的錯誤 我不是歸人,是個過客……”達達的馬蹄敲在青石板上,敲在的伊人的窗扉上,敲在了伊人的心扉上,等待了多少日日夜夜,終於響起了達達的馬蹄聲,卻是過客,怎不讓伊人心碎!歸人在何方?伊人不曉得,只能是等待,等待,再等待,等著終會有那麼一天,響起的馬蹄聲是歸人的。是伊人等待的那一個歸人。

  邂逅,也只能是邂逅,一個轉身,瞬間的交集,就這樣分道揚鑣,按著命中既定的旅程繼續前進,那個邂逅只是彼此間一個美麗的插曲,一個美好的回憶,一個唯一的關聯!“我”路過江南,終究只是路過江南,所以“我只是個過客”不是“伊人”的“歸人”即使非常的流連,非常的留戀也終究只會 是個過客,而不是歸人。在這個落雨如花的江南,最終還是隻能離去,而留下許許多多美好的回憶,藏心底,流連指尖,躍然紙上。

  “東風不來,三月的柳絮不飛”,“柳”向來是與離別分不開的,柳絮不飛,是真的因為“東風不來”嗎?還是因為伊人的不願離別?等待啊等待讓伊人嘗透了離別的滋味。她也許不願在等待了,所以“你的心如小小寂寞的城”小小到要只能裝得下自己,又小小到只能裝下那一個“歸人”。所以“你的心是小小的窗扉緊掩”緊掩著自己的心,就能不受傷害吧。

  三月到了,春天到了,可惜伊人的春帷卻還沒拉開,是“跫音不響,三月的春帷不揭”嗎?還是伊人不敢在看過了春的生機後,又要經過夏的烘烤,秋的蕭瑟,冬的蕭條?也許這樣的結果會讓伊人無法承受吧。

  一個“窗扉”阻隔了彼此,平添了些許悽楚,“跫音”的響起,擾亂了“伊人”的心,“跫音”響起了,“歸人”可來了?詩人給了我們一個美麗的夢,一場美麗的邂逅。即使沒經歷過,但我們的心底已裝滿濃濃的美麗,是詩人的,也是我們自己的……

  鄭愁予《錯誤》讀後感2

  《錯誤》展現的是一幅唯美的畫卷:過客騎著馬兒打窗下路過,偶一抬頭,對上的,是一雙從希翼倏地暗淡的雙眸。盈盈的眼中是不盡的思念。然後,重重的失落。

  是什麼樣的情,可以使一張美麗的容顏甘經時間孤寂的考驗?

  讀了《錯誤》,這是冒出的第一個問題。

  鄭愁予以細膩的文人之心捕捉了女子執著、落寞、無奈的心境,以春天的生機為支點,大嘆女子的心扉不開、自己失誤的無辜和抱歉。什麼情如此值得等待?那是信任之後的全身心的愛戀吧!

  鄭愁予是高明的。來到如水的江南的他,沒有重墨大談等待的場景,沒有交代前因後果。僅一對視,給了讀者寬裕的想象空間。達達的馬蹄敲出了女子再次的希翼。之後,“我”卻只能說句對不起。因為“我”從那對視中視出了狠狠的失望。鄭愁予撥動的是讀者內心的那根敏感的弦,讀者憐由心生。

  江南的女子像水,柔柔的,使人生憐。讀《錯誤》,不禁想到了江南的雨,那是像江南女子的雨,更是更像江南女子淚水的雨。是等待歸人的辛酸嗎?

  有這樣一種女子,她們柔弱的外表下是一顆堅強的心;她們不屑於世間的爾虞我詐的糾紛;她們臉上掛著令人感覺受到冷落的表情卻可以為朋友兩肋插刀;她們害怕受傷不會經意去愛,但是一旦愛了就是永遠的烙印。《錯誤》中的那個女子就是這樣的吧:通身盡是落寞的排斥,緊閉的心靈卻透露著更多的真誠。所以“我”在馬兒即將掠過視窗時成就了這個美麗的錯誤:我不是歸人,是個過客。所以我們被這95個字虜獲,我們更感動於這細膩而無奈的心聲。

  錯誤。許是在錯誤的時間遇到錯誤的人,許是在錯誤的時間遇到對的人,許是在對的時間遇到錯誤的人,許是在對的時間遇到對的人後卻又不得不分離。我們會無意中忽略一路上的風景,執著於我們的錯誤,或是惋惜,或是埋怨,或是為自己的錯誤找到了藉口:世間總會有不變的。

  是呀!我們都常說世事無常,但我們也知道:不變是常道,變易為非常道,道就是不變的自然原則。可是,那並不能成為我們錯誤的藉口。

  鄭愁予《錯誤》讀後感3

  前幾日,拜讀了鄭愁予的《錯誤》,不禁被作者的文筆所折服。我感到在他詩中處處流淌著古典韻味的氣息。在詩中,我發現了一種既現代,但又有一絲絲古典韻味的感覺。詩中演繹了一部浪漫、悽楚的“女子等君”圖,其中的一連串名詞:江南,蓮花,東風,柳絮,跫音,窗扉……都給我以悽楚的感覺。

  在開頭“蓮花的開落”,不禁使我聯想到美麗如蓮花的女子在失望中等待的那份憔悴。詩第二節中“東風不來/三月的柳絮不飛……”的“東風”是江南三月的信風,暗喻著戀情,多美妙的詞啊!然而,在陸游的《釵頭鳳》中“紅酥手,黃藤酒/滿城春色宮牆柳/東風惡,歡情杯…”的“東風”卻與《錯誤》中“東風”意義完全相反:指代破壞作者美滿婚姻的惡勢力。開頭,陸游向我展示了豔麗的色彩,但突然文筆一轉,卻演繹了一出哀婉悽楚的愛情悲劇。無獨有偶,李商隱的《無題》中“東風無力百花殘”的“東風”也給了我淒涼的感覺。而《錯誤》中的“東風”指代的卻是女子所等的人……“柳絮”既指“思婦”,也指伊人飛舞的心緒,她此時此刻的心緒是如何?多半是心灰意冷吧!在第二節的後四句,一系列的“春帷,跫音,窗扉……”都強調了女子不見伊人心情的緊閉。

  在這樣的小城,在這樣的窗下,在這樣的種心境,在她聽到“達達的馬蹄聲”時是何等的高興!她充滿期待與迫切,但卻事與願違,在她知道“我”的馬蹄聲是個“錯誤”時,她是何等的失望與落魄……整首詩中,它給我的感覺是殘酷但不失美麗,現代卻又不失古典。

  在讀完全詩後,令我刻骨銘心的是女子在等待夫君所流露出的“愁”。“容顏如蓮花的開落”不僅是作者對該女子的容貌讚美,也顯示出了女子在失望中的憔悴,更突出了女子心中無比的寂寞與惆悵,這不禁讓使我聯想到李煜的“問君能有幾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東流。”以及李清照的“只恐雙溪蚱猛舟,載不動,許多愁。”兩首詩都寫了詩人心中各自的愁:李煜亡國的愁和李清照的念夫之愁。在陸游《釵頭鳳》的“一懷愁緒/幾年離索”中,面對嚴酷的事實,他無力迴天,只能把一懷愁緒,一腔悲憤發洩在於事無補的詞中。而《錯誤》,“愁”是一種心境,是一種無形的東西,指代著女子等夫君的愁苦,但鄭愁予卻運用意象使抽象無形的東西變得可感可觸,讓我覺得詩中既寫了自然環境,也反映了抒情者的心境……

  “我達達的馬蹄是美麗的錯誤/我不是歸人/是個過客……”是全詩中最激賞的詩句,詩人把兩個相互矛盾的詞放在一起,我讀後一種含蓄蘊籍、韻味悠長的感覺由心湧出……

  鄭愁予《錯誤》讀後感4

  美麗的詩歌總能打動多情的心,鄭愁予先生的小詩《錯誤》,帶給我獨有的審美感受。小詩輕巧秀麗,語言在優美中帶著點點的哀傷。細細讀來,這優美的哀傷又怎能不令人陶醉?

  《錯誤》給了我錯誤的幻覺,一開始的時候我被優美的.文字迷惑了,原來等待中的姑娘竟是如此的不幸,一場歡笑一場夢呀!

  愛情,本來就是一個美麗的錯誤。有人說真正的愛情只不過僅有三五個月長,到底是不是?我,不知道。“我”錯誤愛過江南的姑娘,註定不能相持一生。在每個春天的晚上,苦的是姑娘寂寞的漫長等待,那止不住的憂傷……

  對於這份愛情,也許本不該發生,她的開始就已經預示著留下的只是深深的苦戀。三月的驕花,姑娘你已不曾有心思來欣賞,春天的活潑也不曾給你帶來喜悅的笑臉。這一份優美而哀傷的愛,讀來總叫人憐惜!

  生活就是這樣的,真正面對人生的時候,某種選擇本來就是錯誤的。在愛恨情仇的羅網裡,交織了多少生死相戀的人們。畢業了,走上社會就再也不能像大學那樣天真爛漫,你我有不同的目標,有不同的客觀社會條件,有不同的人生理想,一講現實的時候,制於某些難於改變的原因,而不得勞燕紛飛了。

  這個時候,在愛情面前,我們顯得如此的蒼白無力,我們都是愛情的過客,曾經的山盟海誓,轉眼間被拋到九霄雲外了。

  “我達達的馬蹄是美麗的錯誤,我不是歸人,是個過客。”

  鄭愁予《錯誤》讀後感5

  鄭愁予的《錯誤》這首小詩,輕巧清雋,是一首至今仍膾炙人口的佳作。如果說,鄭愁予的作品最能引起共鳴、最能打動人心靈深處的地方,莫過於美與情,那麼《錯誤》這首詩可謂其中的佼佼者,為詩人奠定了他在臺灣詩壇上不可忽視的地位和影響。

  初看這首詩時,最先感受到的便是它的中國性。這是一首絕對的中國詩,是一首屬於中國人的詩,講著一個永恆、美麗的中國的故事。因此,這首詩的外殼雖標榜著學習西方技巧的現代派,但它所傳達出的更深一層的中國傳統意識是不可置疑的。《錯誤》一詩,承受的可說是中國古代宮怨和閨怨一類詩歌的傳統。詩中主人公"我"騎著馬周遊江南,留下了獨守空閨的女子,日以繼夜地等待著、盼望著情人"我"的歸來。然而女子痴痴的深情卻換來了漫長又百般無聊的等待。所以,她的心"如小小的寂寞的城",沒有"東風"為她傳遞訊息,沒有滿天飛舞的春天的"柳絮";所以她的心是"小小的窗扉緊掩",時刻留意著青石道上的"跫音",甚至連帷幕也不揭開,去看看窗外花團錦簇的春景。

  劉禹錫《春詞》中"新妝宜面下朱樓,深鎖春光一院愁"與上述所詠的怨情似有異曲同工之妙,含蓄不露,又悠長深遠。終於"我"回來了,達達的馬蹄聲對她而言是美麗的,因為日盼夜盼的心上人歸來了,但轉瞬間,這無限的喜悅變成了無限的失望。因為"我"只不過是過路罷了,而不是"歸人"。這"美麗的錯誤"捉弄了她,就好像上天捉弄了她一樣。或許,有些人會把詩中的"我"理解為浪子無家可歸的悲哀,而這種理解是未嘗不可的。處在那個動盪時代的臺灣人的心態是一——種漂泊,等待著一天能夠有個定位,他們在臺灣島上僅是一個過客,想著有一天能回到故鄉,與親人團聚。然而,由於政治緣故,他們的願望不能實現,因而產生出失落惆悵之感。不過,如果嘗試把鄭愁予的其他詩作與《錯誤》相對比的話,不難找出有力的旁證。如鄭愁予《情婦》中"我想,寂寥與等待,對婦人是好的"和"因我不是常常回家大那種人"兩行,皆表現出女子深守閨中,等待主人公歸來的主題。另一首詩《窗外的女奴》中"我是南面的神,裸著的臂用紗樣的黑夜纏繞。於是,垂在腕上的星星是我的女奴"亦透露了女子在冷清寂寞的悠長歲月中,空等著男子歸來的淒涼心境。

  《錯誤》這首詩共九行,九十四個字,全篇幅不長,但所表現的藝術技巧不僅被人稱道,更被人在口頭上傳誦。從結構上看,隱含著縱橫兩條線索。明顯可見的縱線是自大景到小景,層次分明。開頭兩句先以廣闊的江南為背景,再將鏡頭推移到小城,然後到街道、帷幕、窗扉,最後落在馬蹄上及打破前面一片寂靜的馬蹄聲。這種寫法與柳宗元《江雪》中從"千山鳥飛絕"的大景,最後落墨在漁翁獨釣江心的小景上的空間處理,頗有相似之處,將詩情層層推向高潮。

  從橫線來看,開頭兩句應該是結尾,正是因為"我"從江南走至女子的處所也不進去,女子期盼的"容顏如蓮花開落",等待的熾情變成了心灰意冷。最後兩句本應該是"我不是歸人,是個過客",所以"我達達的馬蹄是美麗的錯誤",在這裡詩人用了一個小倒裝句。這樣的安排,造成了結構上的參差錯落,因而更顯得詩意盎然,在不協調中閃發出光彩。這首詩另一動人之處是其語言之美,特別是"美麗的錯誤"數字。這句話原本就是矛盾的,"達達的馬蹄"敲響了女子希望重逢的心靈深處,因而美麗。不過,這馬蹄聲僅僅從前面路過,並不為她的企盼而停駐,因而是個錯誤。這一起一伏,前後情景的逆轉,產生了高度的戲劇性,更形成了清勁跌宕之勢。

  若與此詩的中國性聯想,又似王翰的"葡萄美酒夜光杯,欲飲琵琶馬上催"所表現的意境。同時,鄭愁予在詩中還運用了中國傳統古典詩歌的意象,如"蓮花"、"柳絮"、"馬蹄"、"春幃",特別是"東風"這一意象取李商隱《無題》中"相見時難別亦難。東風無力百花殘"之意,再再表現了鄭愁予中國性的最根本的所在。楊牧在《鄭愁予傳奇》的長篇文章說:"鄭愁予是中國的中國詩人,用良好的中國文字寫作,形象準確,聲籟華美,而且絕對地現代的",強調了鄭愁予詩歌語言的中國化,從而體現了中國的思想與情感。

  文字純淨是這首詩的另一個優點。鄭愁予在談論寫詩技巧時,說:"寫詩要忠誠,對自己誠,而不是唬唬人的,如果寫的東西連自己都不確定,那就是不忠實。"因而鄭愁予的《錯誤》強調純淨利落,清新輕靈,不在文字上玩弄遊戲,或堆砌詞藻,竭力以最忠實的文字展示詩人最忠實的感情。這是一首真實、真情的詩。

  《錯誤》至今仍能打動無數讀者的心絃,我想最重要的因素不在於以詞藻取勝,而是以它內在的情感感動人。這種情感不偽裝、不雕飾,在詩中使情景和諧一致,產生了意味不盡的藝術感染力。

  鄭愁予《錯誤》讀後感6

  這是一首優美又略帶傷感的詩。讀起這首詩,我感到心中有說不出卻又說不完的感情。或許我生來就是屬於傷感一類的人,從這首詩中我更多讀到的是屬於哪一類的感情。

  一讀起題目,我就感到了傷感,我想到了以前犯的種種錯誤,想到了以前因違背父母而與父母爭吵時的情形。我產生了後悔之情,我想我以後應多聽父母一些話,減少一些爭吵。

  讀了整首詩,我彷彿感到了作者心中的感傷,我覺得我就是那首詩裡的一個人:走在三月江南的小路上,周圍一片寂靜,空無一人;風微拂著我的臉旁,走在青石做成的小路上,傳來鞋子與之碰撞的聲音,格外清晰。原來悅耳動聽的聲音此刻卻是如此淒涼。我漫無目的的繼續走著,繞過一個又一個的彎道,下一步又該往哪裡去。“我不是歸人,是個過客。”……

  讀完整首詩,我忽然很佩服這位詩人,他將情感全流露在了詩裡,讀來傷感卻又深深的被吸引。我忽然想到了這首詩被人譽為的評價:現代抒情詩的絕唱。我覺得這個評價完全符合這首詩,我從未如此的對一首詩產生過這樣的共鳴、這樣的感情。

  讀了《錯誤》這首詩,我內心有了很大的震撼,我深深地感受到了這首詩所包含的情感,這是一種說不盡,道不出的感情。我想要好好將它儲存在心裡,待以後一個人時,再拿出來細細品味……

最近訪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