運動改造大腦讀後感

運動改造大腦讀後感

  讀完某一作品後,大家一定都收穫不少,此時需要認真思考讀後感如何寫了哦。那麼你真的懂得怎麼寫讀後感嗎?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運動改造大腦讀後感,歡迎閱讀,希望大家能夠喜歡。

  運動改造大腦讀後感1

  從小,我就不愛運動。小時候,爸爸為了讓我運動想盡了方法,但都無果而終。特別是跑步,那種跑得筋疲力盡、口乾舌燥的感覺一點也不好,我一度納悶為什麼有人不僅能跑還喜歡馬拉松。可是最近,我嘗試著開始快走慢跑,開始堅持每天運動。這樣的改變與《運動改造大腦》這本書有著密切的關係。

  該書由美國作家約翰·瑞迪和埃裡克·哈格曼共同完成。約翰·瑞迪是國際公認的神經精神醫學領域專家;埃裡克·哈格曼是美國《戶外》雜誌、《大眾科學》雜誌編輯,他曾榮獲美國年度最佳體育寫作獎。在這本書裡,兩位作者用嚴謹的神經科學發現,條分縷析地論證了運動可以魔力改造打包;壓力、焦慮、抑鬱、低效等種種困擾,可以隨著運動煙消雲散。運動最大的魅力,就在於他能讓大腦處於最佳狀態。

  《運動改造大腦》這本書對我而言,就像神奇的魔盒,讀完後,我發自內心地想要去運動。因為我感受到了運動的奇蹟。在書裡,無論是實驗、案例、原理還是行動的具體方法,都極具意義又令人信服。單是目錄就足夠誘人:運動功效之改變壓力狀況、解決焦慮根源、掙脫抑鬱的枷鎖、克服成癮、調整激素作用、延緩衰老……每一個標題都感覺戳中現狀、點中要害。因此,想要改變,最好的方法就是跟著書中的大腦訓練計劃行動起來。

  “我今天很忙啊,我今天很累啊”這就是我時常在沒去運動時安慰說服自己的藉口。可在讀完這本書後,我在手機上下載了有關運動的軟體,每天出行的工具由公交車、私家車變成了共享單車,陪同孩子一起鍛鍊時,我不再只是陪著,而是和他一起鍛鍊……我體會到了運動後的酣暢淋漓和身心愉悅,感覺自己更加有活力,也更能專注地完成一件事情,失眠的情況也得到改善。重要的是,一天天的堅持成為了習慣,我也從改變自己開始,看到了孩子的改變。他的體育曾和我一樣,可以在班上排倒數,而現在我看到他跑步時,能專注目標和當下,在小組賽中得到第一的改變。

  “行動最艱難,卻也最有用”。我們總在不斷追求更好地自己,而最好的便是“當你嘗試著先邁開一小步,然後一大步,逐漸積累並讓它們塑造你生活的骨血,融入你的生活中,被你最終堅持下來。”

  運動改造大腦讀後感2

  空閒之餘,快樂的童年記憶會湧上心頭,記憶中的場景是我們不停的奔跑著,從這個山頭到那個山頭;從山頂順著梯田不停的跳,一直到山底在停止;在炎熱的夏季,一群人在山上的水池裡戲水等。

  為什麼童年時快樂的?因為我們其實一直在運動,而運動究竟為什麼會帶來那麼多快樂,透過閱讀《運動改造大腦》這本書以後,真正明白了運動究竟是怎麼樣影響著我們的大腦?

  書中解釋了運動的原理:越運動越多的腦細泡。人人都知道,運動可以讓身體更加健壯,可以讓人們自我調解壓力,可以讓讓人感受到快樂,但是卻不知道我們感受到快樂的真正原因是:運動讓大腦處於了最佳狀態。

  1、運動平衡了大腦

  如何平衡?失衡的`大腦會引發常見的抑鬱症、焦慮症和強迫症。現有的大多數改善精神狀態的藥物,都是以調節神經遞質為目標。而經過實驗發現,長跑1600米與服用極小計量藥物場上的效果是一樣的。運動使大腦中的神經遞質和其他化學物質之間達到了平衡。

  2、運動讓大腦成長。

  大腦成長自然就離不開大腦的優質營養肥料——腦源性神經營養引資,簡稱BDNF。透過實驗室的小白鼠的實驗,喜歡主動運動的小白鼠在解剖後,發現跑得越多的老鼠,大腦內的BDNF的水平越高。

  3、運動誘發神經新生

  很長時間以來,很多人都認為神經元的數量是恆定的,且只能被不斷地消耗,不能新生。但是當新進的裝置對人腦進行掃描之後發現,神經元竟然像身體的其它細胞一樣,在分裂生長。而多個實驗已經證明運動是會誘發這種“神經新生”。

  4、運動如何在三個層面提高了我們的學習能力?

  首先,它完善了你的思維模式以提高警覺力、注意力和驅動力;其次,它讓神經細胞準備就緒,並促使它們相互連線起來,這是連通新資訊的細胞基礎;最後,運動激發海馬體的幹細胞分化成新的神經細胞。而如何運動才是最有效的呢?書中給出的答案是:兼顧技巧訓練和有氧訓練。

  以上是書中的部分摘選,如果你想知道更多關於運動改造大腦的原理的話,推薦這本《運動改造大腦》。

  如果你只是知道運動有很大好處,卻邁不開腿的話,那是因為你知道的用處太少了,所以給你推薦這本《運動改造大腦》。堅持運動!享受運動帶來的改變!

最近訪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