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山下的花環》讀後感範文

《高山下的花環》讀後感範文

  看完一本名著後,相信大家的收穫肯定不少,不妨坐下來好好寫寫讀後感吧。為了讓您不再為寫讀後感頭疼,以下是小編收集整理的《高山下的花環》讀後感範文,歡迎閱讀與收藏。

  《高山下的花環》讀後感1

  誰說我們的作家“不屑於表現自我感情以外的豐功偉績”。誰說我們的作家都在“迴避去寫那些我們習慣了的人物的經歷、英勇的鬥爭和忘我勞動的場景”?既然是社會主義文藝,就不可能脫離社會主義的生活現實,脫離人民的過去和現在。李存葆同志的《高山下的花環》,是一個響亮的回答。革命的“傳統美學觀念”,不僅存在著,而且發展著:一切為祖國、為人民、為社會主義事業奮鬥不息,以至流血犧牲的志士仁人、革命戰士和他們的豐功偉績,當然會在社會主義文藝創作中佔據首要的地位。

  《高山下的花環》發表在一九八二年《十月》的第六期上,十二月又在中央人民廣播電臺連續廣播,受到了廣大讀者和聽眾的熱烈歡迎,不少報刊也發表了熱情的評論,為了滿足閱讀的需要,這篇小說即將由北京出版社印單行本。這說明了《高山下的花環》不僅在讀者群中引起了強烈的反響,而且也給我們當前的文藝創作帶來了強力的衝擊。我以為,這反響和衝擊,首先來自小說中所塑造的那些進行“英勇鬥爭”、建立“豐功偉績”的英雄人物。它們的形象既融貫著革命的傳統,也閃灼著時代的亮採,血肉豐滿,真實可信,但又不是過去有些革命故事中的那種“完美無缺”的英雄。他們都顯示了鮮明的個性風貌,都有著各自不同的心靈發展的歷程。

  《高山下的花環》,是圍繞著對越自衛反擊戰的一個邊防連隊的戰前戰後生活,圍繞著這支連隊的基層幹部和戰士的思想感情的變化、性格心理的表現而展開的。人們都知道,三年前發生的這場嚴酷的鬥爭,並不是我們所希望的。但是,偉大的祖國不可侮!社會主義建設與邊境人民的和平生活,決不能容忍忘恩負義的越南侵略者任意破壞和蹂。當我們的年青的戰士,或者就如黎筍所攻擊的所謂“和平兵”們,目睹了侵略者在我邊境的累累罪行,激發起怎樣的同仇敵汽的怒潮呵!又創造了多少可歌可泣的英雄業績,在全軍、在全國迅速傳頌著。而這些後來被評為英雄、功臣的年青戰士們,或則來自窮鄉僻壤的農村,或則來自熱鬧繁華的城市,甚至還可能有不少嬌生慣養的“調皮鬼”,他們的確都是在“和平生活”里長大的。硝煙瀰漫的戰場,這是他們第一次見到;刺刀見紅的拚殺,更是他們第一次經歷。

  《高山下的花環》讀後感2

  《高山下的.花環》, 我是在激動和震撼的情緒下把它一口氣看完。這是一部感人肺腑的小說,掩卷回味,我好像也到了那硝煙瀰漫的戰場上。透過那濃濃的戰火,我看到了一個個最可愛的英雄,他們那樣光彩高大:連長梁三喜無私奉獻,捨己為人;副連長靳開來豪爽大度,身先士卒;戰士薛凱華胸懷大志,才華過人;軍長“雷神爺”嫉惡如仇,一身正氣;愛開小差的趙蒙生經歷了戰場中血與火的洗禮,最終為戰爭的勝利立下了大功。

  當我看到連長梁三喜那封遺書時,我的淚水再也忍不住流了下來。你聽他說:“秀:我除了給你留下一張帳單外,沒有任何遺產留給你。

  幾身軍裝,摸爬滾打全破舊了,唯有一件新大衣……”你再聽他說:“人窮志不能短。再說我們的國家也不富,我們應多想想國家的難處!”都說“烽火連三月,家書抵萬金。”可這封家書,價值何止萬金? 歷史中的英雄可歌可泣,永垂不朽。在和平年代也有無數的英雄。 在去年那場突然來臨的汶川大地震中,我看到了我們中國人在災難面前是如何自強不息,百折不撓;如何團結一致重建家園。他們是英雄。

  在北京奧運會賽場上,在那場沒有硝煙的戰場上,我看到了中國運動員如何用自己的汗水和淚水,讓那一面面承載著所有中國人驕傲、自豪與夢想的五星紅旗,在嘹亮的國歌聲中冉冉升起。是運動員們透過他們頑強拼搏,勇往直前,永爭第一,讓我們挺起胸脯告訴世界:我們中國是富饒而強大的!他們是英雄。 這無數的英雄事蹟給我鼓舞,給我力量,教我奮發,催我上進,使我懂得了做人的尊嚴,懂得了如何做一個新中國的少年。我要好好學習,長大了我也要做“英雄”。

最近訪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