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母這些不經意的言行,正阻礙孩子的成長!
父母這些不經意的言行,正阻礙孩子的成長!
孩子的成長僅憑學校教育是遠遠不夠,而家庭才是孩子成長的第一環境,父母則是孩子的第一老師。你們的一言一行都直接關係到孩子的健康成長。
現如今,很多孩子都是獨生子女,很多父母在教育孩子時,總會站在自己的角度出發,以自己的思想行為去教育孩子。比如,生活中有很多溺愛孩子的場景一直在上演,你以為是愛,但或許只是你親手給孩子挖的溫柔陷阱。
曾看過一則有趣的新聞:英國一動物園,母猩猩因為過度寵愛自己的孩子,把它舔成了禿頂。現實中,我們的父母不經意的一些言行,看似對孩子好,其實卻阻礙了他們的成長。
1、這很髒,那也危險,各種限制
孩子想要玩泥巴,父母在旁邊喊道:太髒了,不許玩!
孩子想要攀爬拿東西,父母趕緊跑過來幫他取,一邊取一邊說:太危險了,要什麼告訴媽媽,我拿給你!
總是拿電視中拐騙兒童等例子嚇唬孩子,警告他們“安全第一”,害怕孩子有什麼閃失。
保護孩子是父母的職責,但是,過度的保護,會讓孩子缺乏本能的自我保護能力。歐洲的心理學家發現,如果一個小孩不在戶外玩耍,而且從來不曾擦破膝蓋,他們長大成人後經常會被恐懼症困擾。
與其過度擔心保護,不如給孩子規定幾條原則,讓孩子學會自我保護,大膽放手讓孩子體驗成長中的酸甜苦辣!
2、過度包辦、凡事“親力親為”
有些父母覺得孩子做事笨手笨腳,一方面不捨得孩子吃苦,一方面又嫌麻煩,擔心做不好。比如:
孩子想自己吃飯,父母說:“搞得到處是,飯都冷了……我來喂!”
孩子想要自己洗碗,父母說:“別把衣服弄髒了”,“水這麼冰,別把碗打碎了……”
孩子說:“爸媽,我長大了,也要做點力所能及的事。”父母說:“好孩子,你只要認真讀好了書就行,其他事情不要你做。”
孩子的自主意識和動手能力就這樣被扼殺,這樣的後果就是孩子獨立性差、成長緩慢。讀了大學可能連最基本的自理能力都沒有。
在日常生活中,我們的父母不要怕孩子吃苦,給他們鍛鍊的機會,讓孩子學會幫父母分擔家務,這是培養孩子責任感的好機會。
3、沒有界限感
不可否認,很多中國父母,最喜歡做的事就是干涉孩子的生活,從呱呱墜地到結婚生子,實施操心,可是隻談愛不談邊界。總喜歡將自己的想法和經驗強加在孩子身上,當孩子稍有反抗,就來一句“我還不是為了你好”
當孩子學習不好,父母總是說:“你知道爸爸媽媽為了你,吃了多少苦?”
當孩子調皮搗蛋時,父母總在一旁苦口婆心道:“我這麼努力賺錢,還不是為了你?”
在孩子心裡,他們看不到愛,而是一場交易,這樣事事幹涉的行為,只會讓孩子愈加不滿,不利於親子間的交流。
孩子是一個人格健全、性格獨立的個體,不是父母光宗耀祖的工具,請給予他們充分的.個人空間和規則範圍內的自由。
4、當孩子的面偏袒他
很多家庭都會存在這樣的情況,父母唱紅白臉。還孩子犯錯時,爸爸在一邊指出批評,媽媽在旁邊說:“小孩子不懂事,你跟他較真幹嘛!”“他還只是個孩子!”
又或者,有人說你孩子學習好,但脾氣壞,父母說:“沒事,大了就好了,好好學習!”
這樣在孩子面前過度的縱容和偏袒,讓孩子覺得自己時時有“保護傘”和“避難所”,導致更加無法無天了。
當孩子做錯事情時,父母要及時指出來,教他明辨是非,樹立正確的是非觀。
5、我總是不如“別人家的孩子”
“望子成龍,望女成鳳”是很多父母都希望的,但是有些父母在激勵孩子的時候用錯了方法,口中總是念叨著“別人家的孩子”。
當孩子家務沒做好時,媽媽說:“你看看隔壁家王阿姨的女兒,都會自己洗衣服了。你連這個都沒做好……”
當孩子成績沒達到父母的標準時,爸爸說:“你看看人家小明,語文數學都考了100分,老師還誇獎他!”
……
人無完人,我們做不了完美的父母,我們的孩子也不可能是完美的,你總是拿別人家孩子的長處和自己孩子比較,一方面打擊孩子的自信心,另一方面讓孩子覺得父母不愛自己,不利於親子間良好關係的建立。
家長們要多發現孩子的長處和優勢,對孩子多鼓勵,少批評。
6、說話總是不算數
有些家長為了哄自己孩子,就會用善意的謊言欺騙自己的孩子,說:“你要是聽話的話,爸爸/媽媽就會帶你去玩。”然後等寶寶聽話後,卻用別的藉口搪塞。如果您經常失信於孩子,經常說話“不算數”,會讓孩子養成不負責任的毛病和對別人不守信的壞習慣。父母是孩子最可信賴的人,如果父母說話不算數,會導致孩子缺乏安全感,同樣地也會在孩子心中失去威信,管教孩子變的越來越難。
所謂潤物細無聲,父母們可能很多不經意的言行,都在影響著自己的孩子。因此,為了孩子的健康成長,父母不論是語言還是行動都要三思而行。給孩子樹好榜樣,為他們的健康成長點亮一盞明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