宇宙的奧秘讀後感
宇宙的奧秘讀後感
當閱讀了一本名著後,相信大家的收穫肯定不少,是時候抽出時間寫寫讀後感了。那麼讀後感到底應該怎麼寫呢?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宇宙的奧秘讀後感,僅供參考,大家一起來看看吧。
宇宙奧秘讀後感1
在這個假期裡,我看了一本《宇宙的奧秘》這本書。這本書講述的是科學秘密,給大家解釋“為什麼恆星會發光”,“為什麼大海是藍色”等等系列問題,圍繞每個問題,風趣幽默的怪博士會搶先給出一個極具想象力跟怪誕意味的答案,令人捧腹大笑。接著聰明博學的扎克教授會給出正確而詳細的解答,從而讓孩子懂得更多的科學知識和道理。
看了這本書我知道了在我們所處的太陽系中,一共有8大星,它們分別是水星。金星。地球。火星。木星。土星。天王星和海王星。其中,距離太陽最近的是水星。距離太陽最遠的是海王星。體積最大的是木星,體積最小的是水星。
恆星是一種比地球大得多的巨大星體,恆星是由氣體構成的。在恆星的中心,比如太陽的中心,溫度可以達到1500萬度。在這個溫度下,氣體都會燃燒,並且向四周釋放大量的光和熱。這就是恆星發光的原因。
這本書不僅啟發了我的認識科學能力,還懂得了很多知識,所以提議大家都來看看。
宇宙的奧秘讀後感2
宇宙中充滿了未知,也使我充滿了好奇,《宇宙的奧秘》這本書替我一一解開了迷題。
翻開書本,八大行星嫣然而來,華麗的土星,蔚藍色的地球,暖橙色的火星,海藍色的水星一一展現在眼前,彷彿身處變幻莫測、美麗神奇的宇宙中,宏偉而美麗!《宇宙的奧秘》帶我認識了什麼叫星等,原來星星的.明亮程度也有等次之分;讓我知道了日食、月食是如何形成的,星球是怎樣誕生的;讓我置身於我們生活的星系——銀河系,螺旋形的.銀河系,象一個龐大的車輪沉嵌在銀盤中,又象一根根閃亮的白色綢帶在深藍的夜空中隨風飄蕩,滿足了我極大的好奇心和求知慾。
《宇宙的奧秘》也介紹了中國古代人對宇宙的研究和認識,比如“渾天說”、“宣夜說”。“渾天說”認為天就象一個球體,我們踩的地下是球的一半,地上是球的另一半,太陽、星星都圍著它轉。古代西方也有自己的看法,比如“地心說”、“日心說”。“日心說”是哥白尼提出的,正確地反映了太陽系的實際情況,認為太陽是宇宙的中心,地球、水星等都繞著太陽公轉,月亮隨地球繞太陽公轉。
看了本書,我感覺到了科學的強大,沒有科學,就沒有文明。科學來自於一代代人對大自然孜孜不倦的探索,他們勤于思考,堅持不懈地觀察實驗,敢於挑戰權威,甚至不惜
為真理獻出生命,如布魯諾為了宣傳“日心說”,被活活燒死在羅馬廣場上。正是因為對宇宙的科學認識,才有了伽利略、牛頓等人的力學理論,才有了今天的太空梭、人造衛星等等,為我們的生活帶來了巨大的變化。
其實生活中處處有科學,比如鏡子為什麼會讓我們看到自己,放大鏡為什麼能把事物放大,植物為什麼會有各種顏色,天空為什麼是藍色的?透過學習、觀察和思考,我們能發現好多習以為常,卻又意想不到的事情,讓你充滿發現的樂趣。我們就是在一串串的“為什麼”中學習了好多身邊的科學,認識了這個神奇的世界。
宇宙的奧秘讀後感3
當讀完《宇宙的奧秘》這本書時,我感受到了宇宙的奧秘太多了。茫茫宇宙自古是最令人類產生無限遐思的地方,宇宙的龐大至今仍然讓一般人難以想象。作為我們全部能量來源、給予我們全部生命基礎的太陽,對於我們的理解能力而言已經是龐大無比,可是它同我們如今已經觀測到的宇宙相比又不過是滄海一粟。
1718年,天文學家哈雷發現三顆最亮的恆星——天狼星、南河三和大角星的位置與希臘時代天文學家的記錄有較大的偏差並且不可能是正常的誤差,於是得出結論說恆星並非不動,只是因為與我們的距離相當遙遠而顯得運動相當緩慢,所以看上去好像不動一樣。在19世紀,人們發現宇宙中的恆星具有不同的光譜,於是有人提出,恆星是否也發生演化。對於這個問題,直到20世紀50年代才找出答案。在這期間,美國天文學家史瓦西經過系統研究,將恆星的`能源和恆星的結構與恆星的演化結合了起來。弗裡德曼·霍伊爾對恆星演化給出了科學的解釋,將恆星生命週期劃分為起源、主序星、紅巨星、矮星等幾個階段。其中恆星在主序星階段停留的時間最長,我們的太陽現在正處於這一階段。對恆星的演化過程,科學家以赫—羅圖描述。對恆星演化過程的研究是人類迄今為止對天體問題最精確的科學研究。
宇宙科學就是一步一步地超越人們的這種踏實感的歷史,每一個新發現都伴隨著人們的驚奇和難以置信之感,幾乎每一次難題的解決,都會從相關證據中牽引出更富挑戰性的新難題。為獲得這些知識,人類經歷了幾個世紀的努力,每一個成就的取得都是繼續進步的階梯,每一個難題的發現又都是對智力的挑戰……
宇宙科學的發展歷程既充滿著理性和邏輯的魅力,又為人類留下了無盡的想象空間。同學們,努力吧!將來去探索更多的宇宙奧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