薛瑞萍《心平氣和的一年級》讀後感(通用5篇)

薛瑞萍《心平氣和的一年級》讀後感(通用5篇)

  細細品味一本名著後,大家心中一定有不少感悟,需要好好地就所收穫的東西寫一篇讀後感了。那麼我們該怎麼去寫讀後感呢?下面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薛瑞萍《心平氣和的一年級》讀後感(通用5篇),歡迎閱讀,希望大家能夠喜歡。

  薛瑞萍《心平氣和的一年級》讀後感1

  今年剛送走一個五年級,重新接了個一年級。感覺真是不習慣,且不說那些小不點們在課堂上一會動兒一會動兒的,也不說學生有什麼事情都要來報告老師,諸如“我想上廁所”“某某拿我的東西”之類。但凡學校有什麼活動,往往要老師親力親為。諸如此類的也花費低年級老師很多時間、精力和口舌。原來的學生彼此熟悉,很多時候只需一個眼神、一個動作,學生已心領神會。班級的日常工作也有小幹部管理,老師大多時候只管教學即可。現在,面對這些小不點兒,有一句話沒講到,他們就不知該怎樣做,我不免有手忙腳亂之感。

  就在我頗感困惑時,一位朋友向我推薦薛瑞萍老師的《心平氣和的一年級》。讀完之後,感觸很多,啟發也很多。這本書和以往所看的教育書籍不同,這是一本原生態的教育隨筆,書中沒有大套大套空洞的理論和抽象的概念,而以一則則短小精悍的教育日記,一個個樸實無華的教學故事,折射著教育的真諦,其中許多觀點和做法值得我們學習和借鑑:

  1、教學要慢慢磨,要給學生慢慢悟的時間。

  孩子千般種,個性千般樣。我們不可能讓所有的孩子都要向我們要求的那樣,這也是不現實的。讀過看雲的《心平氣和的一年級》,我感悟到教學,尤其一年級的教學要慢慢磨,要給學生慢慢悟的時間。孩子思維的大門需要慢慢開啟的。更何況他們的學前教育是有很大差異的。

  一年級孩子第一道難關就是學習拼音,枯燥的拼讀常讓一些孩子望而怯步。在課堂上,就需要教師運用語言的魅力來使得孩子們對拼音動情。“清晰簡練、生動鮮明的語言會使學生對你的每節課心存期待……無論教學輔導手段多麼發達,語言永遠是教師聯絡情感,傳授知識的最重要的方式”簡單的真理,卻是需要深厚的積累。常為他人一些巧妙的拼音故事折服,也常感受孩子們對故事的喜歡。感受充滿童趣的語言對於孩子們學習拼音的重要性。孩子們的興趣有助於他們強化記憶。在課堂上,常感覺孩子們學的還可以,可是那都只是暫時記憶而已,回到家不少孩子往往就糊塗了。

  對這,教師急不得,邊教邊複習,讓孩子們在一遍遍的重複中鞏固熟記。但其中教師不能放鬆的是要讓孩子養成每天覆習的習慣。為督促孩子們這一習慣的養成,我要求孩子們每天功課在讀會後讓家長們簽字,第二天我進行檢查。檢查結果,有的如簽字很熟了,但有的和簽字並不符。

  這往往讓我生氣,對於家長們的督促也就不那麼信任了,每天還是抓著學生過關,於是,課間有限的時間就奉獻給了他們,每天除了上課批作業就是聽他們讀書,常在筋疲力盡之時罵自己:想不開,累死活該。其實,靜下心來想想,確實不用如此,這麼多年教下來,沒有那個學生到最後還是不會的。只是早晚的事情。於是告訴自己:不在被學生拖著。和家長講清其中關係,每天由家長檢查簽字,對那些沒有讀的,晚上統一補讀,由此來強化學生的意識:功課必須天天覆習。

  2、拖拉習慣要杜絕。

  自己是個慢性子,很多事情都不那麼雷厲風行,於是發現每屆學生都頗有我的風範:做起事情來不急不快。於是,我的很多寶貴時間就被一些拖拉戶霸佔了去。看了薛老師的文字,下定決心要來嘗試一下:每次功課,給孩子們一個打底時間,超時嚴重的,重新完成,在這屆孩子開學之處,一定要將拖拉的苗子掐斷。

  3、溫柔的懲罰

  對剛進小學的孩子們來說,習慣養成是重頭戲,尤其是學習習慣,課堂時間有限,如果老師常將時間放在組織紀律上,那課堂效率就大打折扣不說,課堂任務也會完不成。而孩子們一旦在心裡紮下了鬧的草根,以後的清除就困難重重,薛老師非常注重孩子們靜心習慣的培養,對我啟發很大。在課堂上,我常用小規範來提醒孩子們,如有孩子注意力不集中了,我說:“小眼睛”孩子們接著說:“看老師”;有人說話了,“小耳朵,(仔細聽),或者透過節奏來安定孩子們。但總有那麼幾個對你的眼神瞧不見,對你的提示充耳不聞的,對他們,我性子也很急,憋不住,就點名批評起來,往往為此而耽擱時間,薛老師的點名罰站讓我很有啟示。實實在在的讓學生知道自己為什麼受罰,也有一個警示。一直贊同沒有懲罰的教育是不完整的教育。但這個懲罰的度把握不好,罰學生的同時也是在罰自己。

  4、抓好閱讀教育

  1)聽低年級孩子們讀書,往往覺得他們拖調子如唱歌,每屆孩子都是如此,在我的教育中,我雖然也注意到了這個問題,但在解決問題的方法上沒有薛老師頑固:孩子們不達要求就不放鬆,教師一遍遍的領,讓孩子們感受語言中的音樂節奏。這個問題上我是松一陣緊一陣的,因而效果總不如意。薛老師的頑固讓我感動,也讓我下定決心,今年的孩子們要抓一個新模式出來。

  2)語言的積累在於閱讀,沒有閱讀打底的語文教育是蒼白的,要抓好這一塊,需要老師付出精力鍥而不捨,同時需要取得家長的配合,當然,更重要的是要激發孩子們的閱讀習慣,對於剛入學的孩子,兒歌是很好的閱讀材料,有趣而又朗朗上口,便於記憶和激發孩子們的想象。於是我充分利用《經典閱讀》這本書,讓學生讀、背書上的兒歌。開家長會時爭取到家長的配合,每天讓家長給孩子講故事,等學生學完拼音後,也可讓孩子給家長講故事。透過背兒歌、讀故事等形式,來豐厚學生的語文素養,培養孩子們的閱讀興趣。

  薛瑞萍《心平氣和的一年級》讀後感2

  印象中,帶過4個一年級了,這其中,有三個擔任班主任。

  印象最深的是第一次擔任一年級班主任的時候了,這些剛踏入校門的小東西們,活力無限,但什麼規矩又不懂,這邊一會兒哭了,那邊一會兒要去尿尿,早晨不會讀書需要老師領著讀……沒半個月就差點累趴了,還好,那些沒有經驗的日子,幸虧有年輕旺盛的經歷。看薛瑞萍老師的`《心平氣和的一年級》,彷彿一下子把我拉回了過去,這細碎繁瑣的日子,唯有親身經歷過並且擔任過班主任的老師才會有深刻體會。這些小小的能人兒,個個像秋天飽漲的豆粒,一不注意就到處亂蹦亂跳開了,除了其他老師在上課,否則簡直是分分鐘都不敢讓他們離開視線。

  薛老師一直嚴格要求自己,聲音要小而柔和,“我的靜和柔是會傳染的,安靜總會從一些孩子到達另一些孩子”,這種柔和安靜狀態的美好,直到今年我才有所體會。當我心平氣和,柔和而安靜的時候,學生們感受到了,並且這種柔和和安靜傳遍了整個教室,只有心安靜柔和了,才能體會和感受到彼此之間的愛吧,那節課,我和學生之間產生了一種心連著心的愉悅。下課了,我離開教室的時候,溫佳諾跑到我身邊對我說“老師,你好溫柔啊!”望著她仰望著我的天真小臉,一種神聖從心底升起,多麼可愛而又容易滿足的小天使啊!我真的應該再改變一下自己的脾氣,每天這樣溫柔地對待他們。

  孩子一天比一天長大,一天一個模樣,多想把他們的每一天都記錄下來,可是,如薛老師所說,“機械的瑣碎的重複的——最艱苦的,恰是最沒有寫頭的”每每想要記錄,但每每又感覺瑣碎和機械重複,終是放任了自己的懶惰,任由時間大把大把從眼前溜走,任由那些平常但對孩子成長來說又不平常的日子滑過,一去不復返。敬佩薛老師,能夠在這繁重而瑣碎的日子裡,堅守記錄,堅守著平凡而又偉大的日子,堅守著自己的初心。

  “對於我而言,讀書是一種內在需要也是為了保持一種上升的有活力的狀態。”薛老師的這句話,彷彿一直存在我心裡一樣,幫我說出來了。可是,生活這樣多姿多彩到處都能吸引我的眼睛,書也讀一點,但總是時而走神和分心,常常有的感覺便是“昨天沒有看書,心裡空落落的”。我想,在今後的日子裡,要向薛老師學習,每天都要讀書,和教書,安安靜靜,心無旁騖。

  薛瑞萍《心平氣和的一年級》讀後感3

  當我有幸能擔任一年級教學時,我有些膽顫,想孩到子們那種自由散漫,毫無章法可言的樣子。終於開學了,我將面對著32個孩子。由於孩子們剛從幼兒園過渡到小學,他們的眼裡充滿天真無邪,在他們身上看不到半點規範的行為,他們不知道什麼時候該上課了,也不知道上課了又該做些什麼。從老師口中說的最多就是“快坐好”“小眼睛看老師”“小小手要放好”等“專業”術語,其次就是一遍又一遍地跟他們強調日常行為規範。幾天下來,我害怕走進一年級的教室,甚至有點絕望。就在這時,《心平氣和的一年級》一書讓我看到了希望,就象抓住一根救命草,三五天反覆的拜讀。

  作者薛瑞萍,她只是一位普通的語文教師,但她卻有著普通教師難以企及的廣博精深的專業素養、開闊睿智的人文視野。從她的字裡行間我看不到絲毫的煩躁、鬱悶。而是處處充滿著和諧、輕鬆愉快。本書分為四大部分:走向平和、請跟我來、平和也輻射、聆聽大師。

  第一部分“走向平和”,薛老師把這一學期分為五個月分別來記載。第一個月,薛老師對於剛入學孩子的無序、擾嚷早有準備,雖然工作起來也是非常艱辛繁瑣的,但她一直提醒自己要心平氣和的去面對這些活潑可愛的孩子。她首先強調的是一個“靜”字,老師講課聲音儘量小,學生讀書要求用心但輕聲,反覆表揚完成任務之後安靜看書的孩子。而我們的老師卻做不到這一點,在三樓都能聽到一樓一年級老師上課的聲音,而學生讀書的聲音也是聲聲入耳,甚至有些刺耳。

  後來我慢慢地發現老師說話的聲音大,未必所有的學生都能聽得很清楚,我也嘗試著聲音稍微小一點去上課,也讓學生輕聲的去讀書,發現學生也越來越用心去聽老師講了。薛老師把開學第一個月每天以日記的形式把學生的點點滴滴,把班上所發生的一切都以日記的形式記錄起來,那些做的好的地方,存在那些不足之處還需訂正以及這一個月以來的親身感受,都有詳細的記載,這一點很值得我們老師學習。

  後面的四個月裡,從薛老師的字裡行間看到的是教師與學生的和諧,教師與家長的和諧,學生與學生的和諧,教書與育人的和諧。其中有一個觀點我非常認同:“家長都希望教師多提問自己的孩子,惟恐孩子發言表現的機會比別人少。其實,對於孩子來說,首先需要學會的是傾聽,這才是學會學習的關鍵。”在我的教育工作中也經常遇到這樣的問題,所以我現在很注重培養學生如何用心去聽別人回答問題。

  隨著時間的推移,慢慢地各科都需要考試了,剛開始時有的學生還不適應,所以成績不太理想,這時有些家長就開始有點毛躁,其實一次考試的分數並不重要,重要的是知識掌握了沒有,更重要的是孩子是否喜歡讀書。透過家長會,很多家長也認識到了這一點。作為教育者,要想讓孩子喜歡讀書,必須自己先做讀書人,教師如此,家長也是如此,薛老師幾乎每天都要讀書,既使有一天不讀書,都會感覺不安,而我們的老師、家長又有幾個每天堅持讀書了呢?值得我們反省。

  薛瑞萍《心平氣和的一年級》讀後感4

  作為一名新老師,面對孩子常常感到手足無措,更何況是面對51名小學一年級的小朋友,除了感到迷茫無助以外,更多的是感到不得法。小朋友都是那麼的天真可愛,可是剛剛從幼兒園進入小學,心態和角色並不能立刻進入現有的角色身份中,常常剛出現各種小狀況,比如上著課的時候,突然有小朋友哭鬧,再比如上課的時候突然有小朋友說尿褲子了……每一天的上課就好比打仗一樣,常常讓人覺得不能如魚似水的遨遊在課堂的海洋中。

  然而當我看到薛瑞萍老師的《心平氣和的一年級》以後,我發現這些問題都是催使我們成長的教育機智的體現,孩子們的問題層出不窮,做老師的應該要調整心態,心平氣和的面對這些孩子們。

  《心平氣和的一年級》,這本書以每日記載的隨筆方式向我們展示了薛老師帶一年級時的點點滴滴。全書由四部分組成,第一部分是走向平和,記述她與一年級孩子共同成長的點滴。第二部分是請跟我來,收錄的是薛老師給孩子家長的信。第三部分是平和輻射,收錄了她在現實教育教學中的借鑑意義。第四部分是聆聽大師,這一部分可謂是一針見血,點破了她“心平氣和”支撐的理論來源:對蘇霍姆林斯基等大師的理論潛心揣摩和領悟——“心平氣和地對待學生,對待孩子。讓我們慢慢來吧。我們原本準備用一生的時間來愛孩子的——不是嗎?方式過急的時候,只能讓孩子懼怕學習。還可能鑄成一生難以追悔的大錯。”

  透過這本書,我學到了:

  首先要每天讀書。薛老師是一個極其愛書的人,她的博覽來源於閱讀。在她看來,閱讀,原本就是生活的一個重要部分,是和穿衣吃飯一樣屬於必然的事情。她認為作為教育者,要想讓孩子愛學習,必須自己先做讀書人,家長如此,教師更要如此。薛老師說的好:一切的閱讀都是讀自己。語文原可以無師自通,語文學習的根本在於多讀書,讀好書。

  其次上課聲音要小而柔和。以往講課時常常忍不住會提高自己的嗓音,總以為那樣做孩子們會聽話些;常常忍不住厲聲喊叫,總以為那樣做孩子們才不敢“胡鬧”。可是,錯了。看來,從現在開始我真的需要“修煉”了,要心態平和,聲音小而柔和。

  再次,每天要不斷地反省、思考。在這本教育教學隨筆中,經常看到她懺悔錄式的自我控訴,透過強烈的自我反省一天天地由浮躁而走向了心平氣和。

  最後要及時跟家長交流、溝通薛老師說:“教師的愛要博大得多,它包含慈祥的母愛,嚴厲的父愛和知心的友愛:知心朋友之間的理解,尊重,信任與交心。”薛老師不僅注重了學生之間的平等的溝通,而且特別注重與家長溝通,她給家長寫了那麼多信,引領著家長向正確的教育理念前行。

  教書育人,從來都不是一個簡單的事情,潛心修煉,默默耕耘,靜待花開的聲音。

  薛瑞萍《心平氣和的一年級》讀後感5

  假期裡讀了兩本書,但讀過之後就似乎什麼都忘記了,沒有留下深刻的印象,倒是開學初我從張東方老師那裡借來的《心平氣和的一年級》,每天睡前都會細細地品讀一番。其實我早就聽說這本書的影響力,有幾次想買都沒買成,後來也就沒在意,直到接手一年級我覺得必須得讀一讀。翻了幾頁之後,居然愛不釋手。

  我被這本書吸引是因為書名上“心平氣和”這個詞。我想在許多人的印象中,一年級是忙亂的、嘈雜的、緊張的,它很難和“心平氣和”這四個字劃上等號。可作者又是如何做到的呢?於是懷著一分好奇,帶著一分疑惑,走近了薛老師和她的孩子們,感受著屬於一年級的“心平氣和”。

  書中薛老師用原生態的教育隨筆,敘述了小學一年級第一個學期的教學點滴,真實地再現我們一年級教師面對的相似的日子。從初入學的鬧到靜,採取循序漸進的方法,使學生不害怕學習,進而到熱愛學習。她領著孩子們聽經典音樂,讓孩子們閱讀各類書籍,她號召家長營造學習型家庭。薛老師用樸素的言語傳遞著她的教育理念,平凡的事件中展示她的胸懷。書中沒有大套大套空洞的理論和抽象的概念,而以一則則短小精悍的教育日記,一個個樸實無華的教學故事,折射著教育的真諦,讓我感覺到有一個知己在與我敞開心扉的交流每天帶一年級的心得。在這本書中,總能隱約地找到自己的影子、學生的影子、家長的影子,卻也在書中看到了自己與薛老師的巨大差距。

  不到一個星期就讀完了這本書,而自己卻無法做到心平氣和,覺得自己許多該做的事情沒有做,但許多不該做的事情卻一直沒有停,於是每天還是細細地讀,書中的很多細節留給我的是感動和思考。

  一、佩服薛老師那極具個性的思想。

  薛老師說:“心平氣和地對待學生,對待孩子。讓我們慢慢來吧。我們原本準備用一生的時間來愛孩子的——不是嗎?方式過急的時候,只能讓孩子懼怕學習。還可能鑄成一生難以追悔的大錯。”薛老師的一年級語文教學就是在這樣的心態中從容而行的。在語文教學中,她堅信課外閱讀的滋養,堅信“混混”法,允許暫時的落後,允許落後學生的永遠存在,因為每個人的發展是不可能步調一致的。“作為教師,我們比誰都知道分數的重要。可是,那比分數更重要的,我們時刻不敢忘記:第一,身心健康;第二,正直勤勉;第三,面對困難,具有獨立戰勝的勇氣和能力;第四,成績優秀。”“只要我把分數和統考名次看淡,也就是樹立了真正的責任觀。對自己對學生的長久發展都有好處。”這是她的準則;“沒有一個孩子不是抱著一顆學好向上的心來學校,只是各人的能力、悟性、基礎、家庭環境所給的滋養不同。他們把無限的信任給了教師。教師應當對應他們的心願,而不是根據他們呈現出來的優秀度,回報相同的信任。”這是她的公正無私;“能力的差距是天生的,好學的程度也不可能一致。教師要做的是,把哪怕一丁點的學習熱情給放大,點燃了——而不是用懷疑的心態,撲滅上進的火花。”“或快或慢,或主動或需牽引,他們都在往前趕,所以在我眼裡,我們二班沒有差生。”我敬佩薛老師的“心平氣和”!對照我們所追尋的整齊劃一,及格率優秀率的一路比拼,心平氣和也就自然逃離了。

  一年級剛入學的常規教育很重要,當我面對一年級孩子的時候,希望他們急速地成長起來,恨不得今天上學明天就學會了怎樣學習。但是開學初,在很長的一段時間裡,薛老師只強調“安靜”一條,特別注重給孩子營造一個安靜的環境氛圍。“現在我們安靜下來,我們變成了一塊石頭,我的頭不動了,我的肩放平了,我的身子靜下來了,我的手不動了,我的腳不動了,我像塊石頭。現在我點到誰的名,請你拿好自己的東西到門口去排隊”。老師點名字的聲音越來越輕,薛老師輕柔動聽的聲音潛移默化地感染了學生。這樣,時間長了,孩子們個個都是輕聲慢語、以禮待人。只有靜,才適合讀書,適合思考,適合孩子的成長。

  薛老師每天還讓孩子聽音樂,培養孩子在音樂中修身養性。上課的時候,讓孩子在音樂中朗誦;寫作業的時候,讓孩子以音樂來約束自己,不要讓自己的聲音蓋過音樂;放學背書包時,午休看書時,都放些優美的音樂給孩子們聽,音樂還真起到了檢查吵鬧的作用,在音樂旋律中做事的他們,確實比平時要安靜多了!

  而我們平時用什麼來讓孩子安靜的呢?從大聲喊“安靜”到拍手坐坐好,我竟從來沒有想到用自己的安靜來傳染給孩子。或許,急噪就是我們一年級教師常常出現的壞習慣。放下身段,弱化師者尊嚴,放大孩子們身上的優點,用欣賞的眼光去看孩子,溫柔以待,我們才能心平氣和。

  二、感動薛老師強烈的反省與思考。

  在書中經常可以看到看雲懺悔錄式的自我控訴。有讓學生罰站以後的愧疚,有拍桌子後的後悔,有擰了學生後的自責,毫不掩飾的自我暴露,將一個一線教師面對了生活和工作的重壓而滋生出的煩躁與扭曲淋漓盡致地表現了出來。平實語言的背後是一位時時注意、時時反思的可敬的師者。注意自己的一言一行,一舉一動,注意從細節處提高自己的修養。她在這種不間斷的反省中,一天天地由浮躁走向了心平氣和。這種嚴格自律的背後,是一種道德,更是一種責任。因為只有視所有的孩子都是最優秀的,用欣賞的眼光來看孩子,才會發現孩子身上的閃光點,我們的心才會平和下來,我們的聲音也才會動聽起來。孩子們眼中的老師,才會是溫柔的。

  三、感動薛老師從不間斷的閱讀。

  她已經將讀書當作生命中的一個必不可少的部分,以至於一日不讀書就好像缺了什麼,會覺得心裡空蕩蕩,生出浮躁之氣,這也是薛老師成功的要素之一。閱讀,使她的思想趨與成熟。而成熟,又促使她用自己的思想來認識教育。她認為作為教育者,要想讓孩子愛學習,必須自己先做讀書人,家長如此,教師更要如此。語文原可以無師自通,語文學習的根本在於多讀書,讀好書;因為袖長方能善舞,當教師自己就不愛讀書或者根本就不讀書時,再多再好的教學方法也只能是茶壺裡面鬥波濤,空玩花樣而已。因為有了廣博睿智的人文視野,所以讀教育著作時她才能讀出了與我們不一樣的感受與價值,對大師的理論潛心揣摩和領悟,給了她 “心平氣和”支撐的理論來源。

  心平氣和,不是對學生的放任自流,而是在平靜的外表下,心依然執著,因為平和,所以更能持久,心情也更坦然。我知道要真正做到“心平氣和”的境界還需要不斷去修煉,需要不斷地去學習、反思、總結來提升自己。

  時間如流水,不知不覺一個學期過去了,雖然我沒有薛老師那般地得心應手、豐富的學識、寶貴的實踐、深邃的思考,但我那幫小傢伙,在我的眼裡是如此的可愛。但有時仍不免有陷入煩躁當中。我漸漸明白了薛老師為什麼能那般地心平氣和,最主要是你以一種什麼樣的心情去看待一年級,又是否能用一種從容的心態去面對一年級。

  雖然,這所有的一切,我根本無法一一效仿,但卻實實在在給了我很大的衝擊,教育是潤物無聲、美麗緩慢的事業;從容是一切教育工作者必備的心態。這本書告訴我:學會從容,心平氣和。在這裡,也把這句話送給在座的每一位老師:學會從容,心平氣和。

最近訪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