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嘉誠全傳讀後感(通用5篇)
李嘉誠全傳讀後感(通用5篇)
當賞讀完一本名著後,相信大家都有很多值得分享的東西,需要寫一篇讀後感好好地作記錄了。那麼我們如何去寫讀後感呢?下面是小編精心整理的李嘉誠全傳讀後感(通用5篇),歡迎閱讀與收藏。
李嘉誠全傳讀後感1
提到李嘉誠,在華人世界裡幾乎沒有人不認識他,甚至他在世界上都享有一定的盛名。他從一個赤手空拳的年輕人,成為了令人羨慕和欽佩的億萬富翁。他從一個十四歲的窮孩子,成長為壟斷香港經濟的“長江實業”董事長,成為中國,乃至亞洲首富,其中有著很多值得我們學習的地方。
讀完《李嘉誠傳》,瞭解了很多,成功的背後是要付出很多代價的,要比別人付出百倍千倍的努力。讀完李嘉誠的一生,感嘆的不是他創立的宏偉基業,而是他勤奮好學、以誠待人、艱苦奮鬥、開拓進取的精神。因為他擁有這些精神,所以成就了他今日的成就。
李嘉誠1928年出生於廣東潮州。1939年,日寇佔領潮州後,隨父母流落香港。12歲被迫輟學到社會謀生。17歲成為一個批發商的營業員,每天工作16小時,由於工作出色,18歲做經理,19歲成為總經理,22歲開始創業。1952年,李嘉誠開設長江塑膠廠,製作塑膠花;在60年代涉足地產,逐步成為地產大王,1972年長江實業上市,1979年收購英資和黃,成為首位收購英資商行的華人;1985年收購香港電燈集團;後又涉足能源和電訊公司。李嘉誠現在是全球最大的港口營運商,擁有亞洲最大零售集團屈臣氏,率先在歐洲推出3G手機業務。目前長江集團業務遍佈全球50多個國家,僱員人數超過21萬名。集團在香港共有9家上市公司,總市值約為7、280億港元。和黃是(財富)全球500強之一。
李嘉誠的經歷堪稱傳奇,到底是什麼造就了他的成功?這是跟他的勤奮、責任感和誠信是分不開的,正如李嘉誠所說:“我覺得成功有三個階段,第一個階段完全是勤奮工作,不斷奮力取得成果;第二個階段,雖然有些許運氣,但也不會很多,現在呢?當然也要靠運氣,但如果沒有個人條件,運氣來了也會跑去的。”可見勤奮在每個階段都是不可缺少的,也是關鍵所在。可以說,一個人的現在並不能代表他的將來,只要肯於努力進取,努力奮鬥,命運是可以改變的。
在他取得事業的成功之後,他並沒有忘記社會上那些需要幫助的人。作為屈指可數的華人慈善家,他打破了自古以來“為富不仁”的說法,他的各種慈善事業捐贈已超過8億美元。在李嘉誠身上,“富與貴”得到了完美的體現。他在商訓中說過,真正的富貴,要懂得怎麼能夠用你得來的金錢,儘自己的一點義務,還有責任,貴是從你的行為中來。這些都體現了李嘉誠的人格魅力。
雖然成功的案例不能複製,但是成功的經驗卻可以學習,成功不是偶然,成功是有原因的,當然李嘉誠是個幸運的人,這份幸運也是靠他自己艱苦的努力獲得的。尤其是這本書透過介紹李嘉誠的經歷可以給我們啟發,去尋找我們缺少的品質。雖然光讀書是不可能成功的,但是他的人生經歷一定會帶給我們勇氣和激情,告訴我們一個渴望成大事的人需要的是什麼……
作為一名在校大學生,不僅應該不斷地學習課本知識,勤奮努力,也應該學習做人的道理,以誠待人,懂得回饋社會,做一個對社會有貢獻的人。
李嘉誠全傳讀後感2
在這個暑期,我在參與見習活動的同時,也閱讀了一本名為《華人首富創奇—李嘉誠全傳》的李嘉誠傳記,從而發起了我的深深感悟。
從事商海,這是我曾經幻想著的美好情景。我幻想著,我或許會從一個打工仔起家,我或許不是一個很有才能的專才,但我能結識很多有才能的能人並能夠讓他們相助我,成為我走向成功的左右翼。這種種幻想,可能都由於我的家族環境影響而造成的。而這次讀了這本書之後,我發現,想成為一名成功的商人,是需要經歷多麼大的磨難,才能鍛造出那雙慧眼來識別商機,才能鍛造出那出色的膽量,才能練就那清醒的頭腦。
李嘉誠從小因父親離世而擔當了沉重的家庭負擔,去到了香港,他倔強的拒絕了舅父莊靜庵的救濟,15歲的李嘉誠進了茶樓做煲茶的堂仔,每天起早摸黑的工作,而且他還認識到,在香港不會說英語是一件多麼悲慘的事情,所以他在工作之餘,還會利用間隙時間學習英語,工作之強度非常人能勝任,但就是在茶樓這種魚龍混雜的環境中,李嘉誠養成了一個觀察人的習慣,()對他以後從事銷售的工作起了重大影響作用。所以,只要能在艱苦的環境中生存並能成長的人,在以後一定能成就一番事業,無奈我們這一代過的太安逸,我們沒能經歷這種艱苦的環境,從而將自身的潛能深藏,越來越深,最後可能也無力挖掘出來,更別說迸發了。但是,這時的中國也有不少人身處困難處,也有不少出身農村的孩子為了家庭而擔起沉重的負擔,但是他們並未能最後成為一個成功的人,我覺得有兩個原因,一個是他們本身雖然在艱苦的環境中生活,並且適應了艱苦的生活,但是,他們沒有學會成長,而是讓自己適應了生活,並不是讓生活適應自己;二個是他們地位低下,即使遇上了飛躍的機會,卻因沒有機會而讓機會夭折。這兩種情況,都是那麼的讓人悲哀。
我曾經總是在想,是不是成功的人天生都是非常聰明的?事實並不是這樣,就像愛迪生說的“天才是百分之一的靈感,百分之九十九的汗水”,而李嘉誠也是如此,他出生在書香世家,從小就喜歡讀書,每個人都認為他長大後是一個教書先生或者知識分子,誰也沒想到他會成為一名商人,並且取得了如此大的成就。而這一切,都是他努力得來的結果。他剛到香港,因為不會說廣州話,而廣州話和他的母語潮州話屬不同的語系,於是他把學廣州話當做一門大事來對待,他拜表弟表妹為師,勤學不輟,很快的,他就能說一口流利的廣州話。但是,在香港最大的困難就是英語,李嘉誠想要在香港的中學唸書,想要在香港成就一番大事業,他就必須學會英語。李嘉誠學英語,幾乎到了走火入魔的地步,正是因為這樣的激情,他很快就跨過了英語這個關卡。學會了這兩種語言後,他為自己以後成功的道路又鋪上了一塊平穩的磚,流利的英語也為他發展海外市場提供了有利條件。英語,到了當今社會更是一門需要掌握的語言,它能讓我們在激烈的社會競爭中擁有優勢。要是我們能像李嘉誠那樣學英語,恐怕也多少人四級會不過的。
在李嘉誠身上,我彷彿看到了一個差不多要逝去的商人影子,那就是信譽。李嘉誠做生意一向保持良好的信譽,他與其他商人的合作,總能給別人一個滿意的答卷。在一次與外商的洽談,外商看過他的工廠和生產質量,但是李嘉誠的工廠並不能滿足外商的需求,若要和外商合作,他需要找一個勢力雄厚的公司和個人擔保,而他的舅父就是一個很好的人選,不幸的是,他的舅父卻沒有幫助他,讓李嘉誠陷入山窮水盡的地步。但是李嘉誠太想做成這筆交易了,但是他沒能找到擔保人,沒有辦法的情況下,他和設計師通宵達旦,做好9款的樣品,讓外商看,期望打動外商。外商仔細的看了9款樣品,對樣品感到非常的滿意,並且對李嘉誠的辦事作風和效率產生了欣賞之意。這時,李嘉誠坦誠地告訴外商,他未能找到殷實的廠商擔保,但他非常希望達成這筆交易,希望外商能相信他的信譽和能力。正是這樣的真誠和良好的信譽,打動了外商,外商說:“李先生,這個擔保人就是你,你的真誠和信用,就是最好的擔保”,也正是這一筆生意,讓李嘉誠的塑膠花打入並佔領了歐洲市場,營業額和利潤成倍的增長,1958年,李嘉誠贏得了平生的第一桶金,也贏得了“塑膠花大王”的稱號。
反觀現今社會,“無奸不成商”成了人們經商的信念,只要是有利可圖的,都會有人去做,甚至不管社會道德的責備。2008年,南方遭遇百年風雪暴擊,被困在高速路上的人們正在接受寒冷飢餓的煎熬,而此時不僅沒有雪中送炭的人,附近的人見此商機,整幾個熱雞蛋,價錢卻賣到了幾十的高昂價格,令人心寒。而且,當今社會,我們經常會看到這樣的一些新聞,“無良工廠老闆拖欠民工工資幾百萬”、“某某某老闆夾帶私逃,上千民工工資不翼而飛”,可以看出,多少的商人已經忘卻了信譽,被錢財迷了自己的眼睛。商人們兒啊,你們可知道,信譽是不可以用金錢估量的啊。因為信譽,李嘉誠才能成為“塑膠花大王”;因為信譽,李嘉誠才能打敗置地地產這個大敵,中標獲取香港中區地鐵車站上蓋發展權的‘因為信譽,李嘉誠才能與香港第一財團匯豐銀行合作,逐漸壯大的。
看別人的事蹟,思考自己的人生。
雖然我可能不會從事商業活動,但是從李嘉誠的身上,我學到的是做人的道理,他的真誠、誠實,正是我們與人交流應該保持的態度,而不是處處心機無限,兩人交流放佛在打仗般,處處提防;他的執著、清醒的頭腦,正是我們在應對事情的態度,不應在遭遇一點點困難後,丟失自己對事物的執著,更不能被許多的虛假事物迷糊了雙眼,隨時讓頭腦處於清醒的狀態。
很明顯的,我從李嘉誠的身上看到自己有太多的缺點了,這也是我在大學裡應該要做的事情,完善自己的人格,堅定自己的信念,成為一個能夠讓人敬佩的人,過一個不讓自己後悔的大學,為以後的人生打下堅實的基礎。
李嘉誠全傳讀後感3
看完李嘉誠傳奇的一生,讓我心存最深的不是他如何以超人之術創立的宏基偉業,而是他那和睦的待人處事態度和他對做任何事情的誠信態度。我想就是因為擁有這個才成就了他今天的事業,這就是”超”之所在。
書中講了這麼一件事情,他還在開塑膠花廠的時候,有位歐洲批發商看中了李嘉誠的企業,想大量收購,可這時剛好李的企業資金髮生了問題,所以那位批發商在和李做生意之前附帶一個條件,那就是找一家實力雄厚的公司或個人做擔保。李嘉誠在找不到擔保人的同時並沒有放棄去開發新產品,結果他通宵趕出了9款樣品。第二天連忙去和那個批發商交涉,他用自信而執著的口氣說:”請相信我的信譽和能力,我的原則是做長生意,做大生意,薄利多銷,互利互惠”。批發商微笑的說:”我早已找好一個擔保人了,那個人就是你,你的真誠和信用就是最好的擔保”。此次生意的成功更使長江公司實力上了一個臺階。
後來的李嘉誠用7億資產的中小型企業,成功地控得資產價值60億的香港第二大英資洋行和記黃埔。他正是用怡和大班對他的信任和支援,收購時才做到兵不血刃。什麼怡和大班會如此的看重李嘉誠呢?這正是李嘉誠的誠信說服了他們。收購和記黃埔後,李嘉誠由此被譽為”超人”。
另外在如今李嘉誠的企業中,仍然還有著建廠時進廠的老員工,雖然企業涉及的行業和專業越來越複雜,他仍然把老員工留在自己的企業中,無不體現他對老員工的關懷,從中也反應了一個“誠”字。用他自己的一句話就是“你必須以誠待認,別人才會以誠相報”。
看完李嘉誠傳奇的一生,固然有許許多多的事情值得我們去思考,唯有誠信是不容質疑的。不管你現在做什麼,將來要做什麼樣,我們必須以誠待人,以誠待事。
李嘉誠全傳讀後感4
最近事情比較多,斷斷續續地看了差不多一個星期才看完這部書。大量的篇幅在寫李嘉誠生意上的成功,甚至細到每一個重量級併購談判都要濃墨重彩。整部書把李嘉誠寫成了一個生意經念得好,錢賺得多,是多年的華人首富外,好像再也找不到什麼可讀的了。
“貧窮志不移”、“做人須有骨氣”、“求人不如求己”、“吃得苦中苦,方為人上人”、“不義富且貴,於我如浮雲”、“失意不灰心,得意莫忘形”、“大凡成大器者,聰明是其一,重要的還是勤奮。”、“穩健中尋求發展,發展中不忘穩健。”、“雖歷經坎坷,但從未彷徨。”、“我深刻感受到:資金,它是企業的血液,是企業生命的源泉;信譽、誠實,也是生命,有時比自己的生命還重要!”等等,好像成功的人都可以這樣去敘說。
曾有記者詢問他與地鐵公司、匯豐銀行合作成功的奧秘,李嘉誠道:“奧秘實在談不上,我想重要的是首先得顧及對方的利益,不可為自己斤斤計較。對方無利,自己也就無利。要捨得讓利使對方得利,這樣,最終會為自己帶來較大的利益。我母親從小就教育我不要佔小便宜,否則就沒有朋友,我想經商的道理也該是這樣。”這是大多數中國母親教育孩子的常識,並沒有什麼特別之處。俗話說:吃得虧,打得籠一堆。俗話還說:捨得寶來,寶調寶。正是因為沒有特別之處,才說明這才是真正的做人之道,做事之道,成功之道。平淡是真,大道至簡,說的可能就是這個意思。
李嘉誠還說過:“在20歲前,事業上的成果百分之百靠雙手勤勞換來;20~30歲之間,事業已有些小基礎,那10年的成功,10%靠運氣好,90%仍是由勤力得來;之後,機會的比例也漸漸提高;到現在,運氣已差不多要佔3~4成了。”
李嘉誠的觀點:“對成功的看法,一般中國人多會自謙那是幸運,絕少有人說那是由勤奮及有計劃地工作得來。我覺得成功有三個階段:第一個階段完全是靠勤力工作,不斷奮力而得成果;第二個階段,雖然有少許幸運存在,但也不會很多;現在呢?當然也要靠運氣,但如果沒有個人條件,運氣來了也會跑去的。”
這兩段都與運氣有關,謀事在人,成事在天。人算不如天算。從來沒有聽說過,誰算計過老天的。在我看來,富豪的運氣就是比一般的人要好。子曰:不知命無以為君子也。命裡有時終需有,命裡無時莫強求。並不是說個人就不去努力了。恰恰相反,我們每一個人所應該做的是“盡人事”這個過程。結果如何我們不必去強求,強求也強求不來,而應該“聽天命”。把自己的成功歸因於自己的勤奮不是不可以,但這只是在小富的.層面。古人云,小富由勤,大富由命。李首富的話,恐怕與常理不太相符。
松下幸之助形象地描繪企業主在企業的不同階段應扮演的角色。事業規模小,可以事事親力為之;事業規模中等,更多的要依賴助手;事業規模龐大,還必須靠一種精神力量來統治。
“當員工100人時,我必須站在員工的最前面,身先士卒,發號施令;當員工增至1000人時,我必須站在員工的中間,懇求員工鼎力相助;當員工達到1萬人時,我只有站在員工的後面,心存感激即可;如果員工增到5萬到10萬時,除了心存感激還不夠,必須雙手合十,以拜佛的虔誠之心來領導他們。”
松下幸之助把他事業的成功,歸結為人才觀的成功。他有一句深得世界企業界推崇的話:“造物之前先造人才。”我讀的第36本書就是松下,把這些內容搬到這本書來,不知道是想給李首富加分?還是減分?
說到首富自然離不開房地產。1994年5月26日,政府拍賣兩塊官地。其時,樓市仍高企不下。拍賣場卻出奇地冷清,睇客多多,而競者寥寥。結果,一塊粉嶺地皮成交價20、4億,比預期的28億低許多;一塊元朗地皮以5、1億成交,比預期7億多低了3成多。議員張文光赤膊上陣,怒斥十多位地產商控制土地,造成“有地不起樓,起樓不賣樓,賣樓為炒樓,炒樓變空樓”的荒謬現象。
想必李首富也在被斥責之列罷?當富可敵國的時候,看來真的可以按照自己的意願顛覆這個世界?難道這是成為富豪的意義,或者說追求嗎?
本書快要結尾時,不知道作者是不是想以一句話總結李首富的成功奧秘。但看完下面這段話,卻又不知道在說什麼?對於李嘉誠的投資手法,深有研究的分析師認為其特點在於前瞻性、戰略性的投資方式,因為李嘉誠從事的產業無論是房地產業還是運輸業,都因其快人一步搶到頭啖湯而獲得長遠發展。
說到李首富與中國兩大藥業集團的合作,我只看到了下面這句有趣的話。當地有人將板藍根沖劑比作“中國咖啡”,一遇上感冒發燒就衝上一杯。顯然中藥在李首富的加盟下,已經走向了國際舞臺。
細想首富多年來的財富積累,香港迴歸後的這前18年應該是高歌猛進的18年,也是香港貧富懸殊距離拉大的18年。利用政策資源,投資國有資產,本來就是在商言商,無可厚非。否則,怎麼會有奸商奸商,無奸不商的文化傳承呢?無論你的商業帝國有多大,幸運之神如何關照你,我們完全有理由相信,一個成功商人的命運如果不是跟自己國家、民族的命運綁在一起,而是跟“錢”綁在一起,又怎麼能蛻變得偉大和脫俗呢?
讀罷此書,無奈驚呼:商人就是商人!
李嘉誠全傳讀後感5
很久之前就聽說了這位家喻戶曉的傳奇人物,但一直沒有很好去了解他(即使有,也不會像現在深入的理解他,因為人的知識視野是不斷擴大的)。然而在那一個下午,在浩如煙海的圖書館裡唯獨它吸引著我的目光,讓我不得不去看它一眼,而這一眼讓我遲遲不捨離去,它的句句都能牽動我的內心。摻了,這不會是所謂的一見鍾情吧!怎麼辦,我不看完它心裡老有疙瘩,心裡慌得很哪!可是我的考試科目還沒複習,哪有時間看完它呢?糾結中。於是我跟他協商好見面時間,每天見一次(一天2小時),就這麼愉快的決定了。
不是說作者他誇張寫得有多麼多麼的好,而是我覺得句句都能體現他本身所具有的素質和智慧。這可能也是成功人共有的特徵吧!閱讀一本書,就如同和人交往一樣。書的封面同於給人的第一印象(整體感官),而人的各個器官相當於書的各個章節,然而要想知道它的好與壞,我們必須深入的解讀,進入它的內心世界細細品味。
環境造就人。在什麼樣的環境下生活,就會形成什麼樣的生活方式,主體思想。李嘉誠的祖上正是以詩書傳家,李家祖上有一條古訓:餓死不經商。所以,李家人大多都是讀書人。但是,時代的發展,環境的變遷,總是不以人的意志為轉移的。李嘉誠在幼年就跟隨父親李雲經逃難到香港,而香港是個商業發達的地方,後來更是發展成世界最繁華的金融城市之一。這樣的環境讓他從文的心產生了動搖。並且,李雲經過早地病逝讓他不得不在小小年紀就外出打工貼補家用。在生活壓力所迫和外界環境的誘惑下,李嘉誠終於違背了李家的祖訓,從事了被家族所不恥的商業,並且絕地而起,終成華人創業的典範。
不經歷風雨,怎能見彩虹。真正的英才,是在歷經磨難之後被鍛煉出來的。對於一個未成年的孩子來說,失去父親猶如失去了可以依靠的大山。沒有了任何依靠的他,只能獨自出門打工,尋求生路。但,是金子總會發光的,人才是不會被埋沒的。他借他的聰明才智、實幹精神,17歲就當上塑膠廠的業務經理。他原是一個推銷員,他是如何獲得成功,成為今天的華商領袖的,這個問題值得我們思索,深究。
君子愛財,取之有道。每個人都想發財,都想賺大錢,成大事。但是,成大事的人卻是我們當中的極少數。為什麼?這涉及到一個眼光的問題。成大事者,他們的目光長遠,思維敏捷。他們知道如何用人,如何做人,如何行大義,他們透過自己的率先垂範,為別人樹立了榜樣,用自己的人格魅力來吸引人才為自己打拼。在義、利面前,他們懂得如何取捨,在錢財面前,他們懂得如何運用,然而李嘉誠堪稱是一個楷模!我們來看看他是如何做的。
1、勤學苦練打根基。我們都認為一個人成就大業需要的是基本功(指一個人的素質和能力)。美國著名成功學大師皮魯克斯在《成就大業的潛能》一書中說:“成就大業的基點就是一個人素質和能力的高度結合,凡是成功者,在這方面都是出類拔萃的。的確,任何人沒有素質和能力,要想實現自己的大業,無疑等於空想。
2、堅持到底不放棄。成大業者永不言棄,這是人人皆知的道理。但要做到這一點,卻是非常困難的。換句話說,成功就是對自己一切困難的挑戰。李嘉誠說:“毅力是任何賺大錢成大器的人必須具備的素質(正是因為他獨立、自信、倔強、永不言棄、永遠進取的血性,促使他一步步邁向成功的大門)
3、不斷學習善總結。他指出,不會學習的人就不會成功;不會總結的人就難以戰勝失敗。就是這樣,他一直以不斷學習和他不斷總結的精神督促自己,不斷前進,不斷進步。
4、寬人嚴己始長遠。他認為,做生意和做人是一樣的道理,絕不能貪心。他說:“絕不同意為了成功而不擇手段,即使僥倖略有所得,也必不能長久,正如俗語所說,刻薄成家,理無久享。”
有太多太多優良品質我就不一一列舉了。接下來看看我和他有沒有共同的品質呢(只是想為自己創造一些前進的動力,我怎麼能與一個成功者相提並論呢,呵呵~)。李嘉誠成果的品質:勤奮、節儉、良好的信譽和人際關係、獨立、自信、倔強、有毅力、有智慧、能屈能伸大丈夫,擁有一顆博大的心。我的品質:勤奮、節儉、良好的信譽、獨立、倔強、擁有一顆博大的心,而我缺少的是人際關係(這個是沒問題,但社交圈較小,有待提高),缺少自信和毅力,智商相對較低(屬於正常人,但情商是可以的哦),能屈能伸一般。只要把我所缺少的品質做到,那我也豈不也是成功者了,不要求百分百的像他那樣成功,但最起碼也要百分之五六十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