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些人,那些事讀後感

這些人,那些事讀後感

  當品讀完一部作品後,相信大家一定領會了不少東西,需要好好地就所收穫的東西寫一篇讀後感了。那麼我們該怎麼去寫讀後感呢?下面是小編整理的這些人,那些事讀後感,歡迎閱讀與收藏。

  這些人,那些事讀後感1

  “回憶是奇美的,因為有微笑的撫慰,也有淚水的滋潤。”

  這是《麥克阿瑟回憶錄》裡的一句話,也曾在《這些人,那些事》的自序裡出現過。

  這句話形容這本書再合適不過。

  書中作者吳念真回憶了他過去的日子,這些回憶裡有家人,有朋友,有故鄉。

  讓我印象最深刻的.是作者寫自己的父親,說自己小時候特別喜歡父親上夜班的日子,是因為父親不在,家裡的氣氛便輕鬆了許多,二是因為可以裝睡,享受半分鐘不到的來自父親的擁抱。長大後,當他向兄弟姐妹坦白這件事時,幾個人居然都說:“我也是!”

  作者不僅回憶了童年,還回憶了在金門當兵時的日子,戰友間的情誼血濃於水,寫當兵時的文章我大部分都看得似懂非懂,卻也看的出這些文章表達了作者最真摯的感情。

  不管是回憶家人還是朋友,這些文章中都帶著些許壓抑的情緒,彷彿在訴說著那個年代生活的苦難。讀完這本書,心情也變得有些壓抑,但更多的是悲憫與感動。

  無論怎麼說,過去那些記憶,不管是美好的,還是痛苦的,或者是想與不想面對的,都是最珍貴的,它都成為了人生底片,厚重了每個人的人生底色。

  這些人,那些事讀後感2

  最近,我在看吳念真的《這些人,那些事》,其中有一篇《心意》讓我頗有感觸。

  文章寫了一件小事,“我”考上了好的初中,父親送給“我”一支很貴的鋼筆。當我忍著興奮,在弟弟妹妹羨慕嫉妒的注視之下,小心翼翼地開啟紙盒時,傳來了父親冷冷的聲音:“那個不便宜哦……要是用壞了,你給我試試看!”當時就覺得很不能理解,兒子考上了好學校,父親送禮物嘉獎他,但說話的口氣怎麼這麼盛氣凌人呢。在我看來,父親對“我”還是比較疼愛的,只是不善於表達出來。正如前文所說,父親總是嘗試著與孩子們親近的方式,卻一直不得其門而入。

  這篇文章令我想起了我的爸爸,他經常出差回來都會帶禮物給我,有時候是精心挑選的,有時候是碰巧看到買下來的。有一次,爸爸去北京出差,回來時給我帶了一個禮物。那個包裝袋挺大的,似乎裝的是軟軟的東西,我還以為是毛絨玩具。他先讓我閉上眼睛,只聽到塑膠袋摩擦的聲音,很快他說可以睜眼了,只見一個黃色的物體在我眼前晃過。爸爸滿臉堆笑地問我:“小雨,你看這是什麼?”我驚喜地跳起來,哇,是一個小黃人書包。我拿著新書包跑去房間裡擺弄,越看越喜歡。

  只聽見爸爸在客廳邊吃飯,邊和媽媽聊天。我滿心沉浸在收到禮物的喜悅中,他們說話的內容我一個字也沒聽見。後來,媽媽告訴我,那天中午爸爸結束了忙碌的工作,為了給我挑到合適的禮物,跑遍了南鑼鼓巷,腳底都磨破了,終於買到了這個書包。雖然汗溼了衣背,他卻連個冰棒都來不及買,又匆忙趕去乘火車。我聽了以後,更加珍惜這個書包了。

最近訪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