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典書籍讀後感(精選5篇)
經典書籍讀後感(精選5篇)
認真讀完一本名著後,大家一定都收穫不少,不能光會讀哦,寫一篇讀後感吧。現在你是否對讀後感一籌莫展呢?以下是小編收集整理的經典書籍讀後感(精選5篇),僅供參考,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經典書籍讀後感1
今年暑假,我借了一本《少年毛澤東》。少年毛澤東究竟是個怎樣的人呢,為什麼他長大後會成為這麼偉大的革命領袖呢?我帶著這個問題,翻開了這本書。
可是,看完整本書,我沒有找到期待的答案。少年毛澤東並沒有像我想象的那樣,有許多奇特的經歷,或是做出驚天動地的大事,他就和許許多多舊社會的孩子一樣。
媽媽對我說:“任何事情都有前因後果,一個偉人,他不可能是憑空造就的。你用心多讀幾遍,一定能找到答案的。”我又把整本書看了好幾遍,少年時代的毛澤東形象,在我的腦海中漸漸清晰起來。
他從小就有強烈的反抗和鬥爭精神。先生打他板子,他就逃到山谷中走了三天;父親與他發生衝突,他以死相逼。結果每次抗爭,他都取得了勝利。這讓他明白:要用公開的反抗來保衛自己的權利。他還特別喜歡看關於造反的書。我覺得正是這種從骨子裡透出來的反抗精神,才使他日後能帶領中國人民反抗剝削,反抗壓迫,建立新中國。
他從小就有救國救民的遠大志向。少年時代,他的思想上已經開始革命。他的頭腦裡“開始有了某種程度的政治意識”,開始明瞭“大家都有救國的責任。”從此,他走上了救國的道路。
他從小就同情勞苦大眾。鬧饑荒時,他把家裡的米施捨給窮人。災民被慘殺時,他覺得有切膚之痛。他把老百姓看成是自己的鄰里兄弟,所以受到了老百姓的擁護和愛戴。
媽媽說得對,“任何事情都是有前因後果的。”毛澤東長大後為什麼會成為一個偉大領袖,我想,我已經找到答案了。
經典書籍讀後感2
學習國學可以提高自己的素養。“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修身是一切的根本,欲修其身,先要獲得完善的知識,只有用知識武裝自己,完善自己,提升自己的德行,才能再談家國天下。正所謂千里之行始於足下,再遠大的理想,再美好的打算,在沒有實現之前一定要先把眼前的做好。知識能夠讓你更懂得怎麼了解自己,知道自己的不足之處從而去完善。比如:在工作中,我們要做的不是發怒不是指責,要從自身找不足,或是制定一個短期和長期目標,放在一個最顯眼的位置,能夠時時的看到,這樣你就能比較容易的實現目標。
《國學》讓我學會感恩、子曰:“弟子,入則孝,出則悌,謹而信,泛愛眾而親仁。行有餘力,則以學文。”這句話的意思是說:孔子說:“學生,在家裡孝順父母,在外要敬愛兄長,做事謹慎而誠實,博愛眾人,而親近仁德的人,躬行實踐之後有剩餘的力量,再去學習《詩》《書》等經典。”透過學習《國學》,我明白了許多人生道理,如對自己的父母應該以感恩的心去對待;對有困難的人應該從樂於助人的心去對待;對犯錯的人應該以寬容的心去對待……
在一切日常生活言語行為中要小心謹慎,要講信用。孩子從小就被教育要講禮貌,尊敬長輩等。它在教我們如何做一個善良的人、做一個孝順父母的人、做一個有禮貌的人。可以說,國學知識裡面對人生道理彷彿是指明人生方向的一個指南針,在你看不清前方時,為你撥開眼前的迷霧,為你指出正確的方向。
《國學》是我們中國人特有的國粹,它承載著中華五千多年的文化內涵。今後,我要多加學習,讓“國學經典”中的智慧之光,引悟自己走出迷茫,使自己的人生輕鬆而灑脫。作為中國人,我們應該以此為傲,也希望大家能繼承併發揚中國傳統國學文化,使其在歷史的舞臺上熠熠生輝、永不衰竭!
經典書籍讀後感3
《史記》被稱為“史家之絕唱,無韻之離騷。”合上書,書中的故事深深吸引了我,其中“周幽王烽火戲諸侯。”這個故事深深震撼了我。
故事主要講的是君主周幽王整天吃喝玩樂,掠奪美女,根本無心管理朝政。大臣將漂亮姑娘褒姒獻給了周幽王,可褒姒整天悶悶不樂,從沒露出一絲笑容。幽王無論如何也不能博得褒姒的一笑,這時,有個叫虢石父的馬屁鬼,出了個餿主意:讓幽王把娘娘帶上驪山玩幾天,到晚上把烽火點起來,讓諸侯都來相救。果然,到了晚上,諸侯們看到烽火突起,火速趕來。可大家趕到鎬京,才知道這只是一場遊戲。褒姒見大家亂哄哄地白忙了一場,果然覺得有趣笑了一笑。不久,西方的犬戎真的入侵鎬京。幽王趕緊派人點燃烽火向四方諸侯求救,但這次大家以為這也只不過是一場遊戲,都不相信。於是,犬戎大隊人馬搶走美女和許多金銀珠寶,才退兵回去。結果損失慘重,幽王也被殺死了。
看了這個故事,我不禁為幽王深深嘆了一口氣。我突然想起了《狼來了》這個故事,那個放羊的孩子不也像周幽王一樣先是撒謊說危險來了,惹得邊上的人們都帶著道具前來相救,最後才發現白來一場。到危險真正來臨時,人們也就不相信他了,最後付出了很大的代價,甚至還賠上了性命。
在生活中也一樣,如果你撒謊了,那麼你就失去了人們的信任,也失去了生命中最基本的物質——誠信。如果你想講誠信丟失,只需隨便撒個謊,這是十分容易的事情,當你後悔時,試圖挽回這一切時,就成了十分困難的事。丟失之時,轉眼間就能做到。挽回之時,卻要花個十年八年時間來獲得它。如果丟失了誠信,在生活做許多事都不能如願以償。你到鄰家小店去買東西,別人不會賒賬給你。你到別人家做客,別人會時時提防著你。你走在街上時,別人指指點點議論你。
誠信,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更是一個人在這個社會中的立身之本。讓誠信之花處處開放,世界變得更美好!
經典書籍讀後感4
暑假裡,老師推薦我們閱讀經典書籍,在長長的目錄裡我一眼就看到了《王子與平兒》這本書,我想王子和平兒的身份有著天壤之別,他們之間會有著怎樣的故事呢?於是我就迫不及待地打開了書本。
原來《王子與平兒》是一個童話故事,他的作者是美國著名的作家、小說家和演說家——馬克·吐溫。書中講到王子愛德華和貧兒湯姆同年同月同日生,並且長得一模一樣。在一次偶遇後他們互相認識,後來他們又互換了衣服和身份,由此引來了一系列的故事。但乞丐湯姆並沒有只貪圖享受王宮的榮華富貴,而是堅持不懈地努力學習各種知識和禮節,積極地參與國家的.治理,使國家越來越繁榮。愛德華也因做了乞丐後深刻體會到了貧苦人們的艱難生活。故事最後善良的湯姆還是把王位還給了愛德華,他們也成為了一輩子的好朋友。
讀完後,我被書中湯姆處處體現出來的善良、純潔、正直、無私打動。聯想到自己有時候很自私,不懂得幫助同學和父母,有時候又是多麼的懶惰,很少幫助媽媽做些力所能及的事,對於學習上的事很不用心,遠遠比不上湯姆勤奮努力,還有一次我正在小區騎腳踏車,一個小弟弟騎滑輪摔倒了,哭個不停,我也沒有上前去扶他,現在想想很後悔。我為什麼不能像湯姆一樣成為一個善良、正直、無私的人呢?想到這裡我暗暗下決心,要像書中的湯姆學習,做一個品德高尚對社會有用的人。
經典書籍讀後感5
《弟子規·總序》開篇是這樣教育我們的:弟子規,聖人訓,首孝悌,次謹信。泛愛眾,而親仁。有餘力,則學文。它從人之根本出發,教育我們要從這幾個方面對自身進行德行的塑造。首孝悌,就是說做人首先要心中有愛,要孝敬父母。
一個人如果連對他有養育之恩的父母都不能尊敬的話,那麼他就喪失了做人的根本,對長輩、對領導、對同事、對兄長、對朋友就更談不上發自內心的尊重,他所做的事情也就很難得到認同。次謹信,告訴我們做人要謹慎,要講信用,也就是要誠信為本。小到一個人、大到一個企業,如果不能誠實待人,那麼他依靠什麼立足社會呢?
泛愛眾,而親仁。有餘力,則學文。意思是和大眾交往時要平等仁和,要時常親近有仁德的人,向他們學習,以上這些事是學習的根本,非做不可。如果做了還有餘遐,還要學習一些其它方面的知識充實自己。這是教育我們如何待人處事、如何學習,要經常學習別人的長處,來彌補自己的缺點,從各個方面來約束自己,提高自身的素質和修養。
學習了《弟子規》,就是要把聖人教誨貫徹到生活中,落實到一言一行中。學習《弟子規》,我想不僅是一個提高個人修養的過程,更是一個思想昇華的過程。愛周圍的人,愛這個世界。只有這樣,這個社會才會變成和諧的社會。